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题以及答案(六篇)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题以及答案(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7 18:43:09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题以及答案(六篇)
时间:2023-03-17 18:43:09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题以及答案篇一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 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 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答案:1、a 2、狐假虎威 3、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或:说明做事情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题以及答案篇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4分)

子( )无敢食( )我也 故( )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 (2分)

【小题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 ,现在常用来讽刺

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你 吃 所以 逃跑

【小题1】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还以为是害怕狐狸呢。

【小题1】狐假虎威 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子在古文中有你的意思,有时表示对人的尊称。今义特指儿;食读shí]时在古文中有食物和吃两个意思;读sì时有喂养意;为一词多义;做人名时还可读作yì故有因此朋友所以意;走为古今异义,古文中指跑这里结合语境理解有逃的意思,所以可以解释为逃跑,现在文中指步行。古文中用行表示现在的走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

点评: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是日常学习的积累,同学们可以对书下注解强化记忆,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情况,还要学会迁移,能在课外文言文中使用。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重点的词语,兽,百兽;走,逃跑;以为,认为。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要不将重点词意思翻译准确,实词最好能与原文对应。可使用意译,让文句通顺,实词意义尽量与原文位置对应。

【小题1】试题分析:小故事写的是狐狸借助考虑的威风吓走了百兽,同时又以此镇住了老虎,概括意思就是狐假虎威。狐狸是弱小的,但它能吓走百兽,靠的是老虎,而不是凭它自己的能力,所以可以理解为仗势欺人。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成语积累的.能力。

点评:这道题一是理解文章内容,知道写的是什么寓意,再根据平时的积累知道这是哪个成语,解释意义就可以了。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题以及答案篇三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 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

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③长:为首领,执掌。④带甲:精兵。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9.【甲】【乙】两文都采用设喻方法说理。【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

【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诉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2分)

7. (1)方圆 (2)跑(2分)

8.(4分)(1)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9.(2分)甲: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乙: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题以及答案篇四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

2.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狐假虎威

2.遇到情况后要认真动脑分析,警惕那些依仗别人势力吓唬人、欺压人的人。(意思对即可)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题以及答案篇五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

22.这篇短文后来形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3.“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24.把“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一句译写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儿子敢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b.今天如果吃了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c.如果您今天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d.今天您儿子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25.写出这个故事的寓意?

参考答案:

22.狐假虎威

23.b

24.c

25.寓意: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题以及答案篇六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如百兽之畏虎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词。

①群臣莫

②虎百兽而食之

③无敢食我也

④天帝我长百兽

⑤虎见之皆

⑥虎以为

⑦百兽之畏虎也

2、下面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实:①其实畏王之甲兵也;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故:①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②公问其故

c、食:①今子食我;②谨食之,时而献焉

d、方:①今王之地方五千里;②方七百里,高万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②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4、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并解释这个成语。

5、江一对荆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什么?

1、①回答②寻找③你④派⑤逃跑⑥对的⑦如同

2、d

3、①看百兽们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②所以中原地区的诸侯惧怕楚国的昭奚恤,其实是惧怕大王您强大的军队啊,这正如百兽害怕老虎一样。

4、狐假虎威:意思是狐狸凭借老虎摆威风,比喻依仗别人的威势吓唬人。

5、说明中原地区的诸侯并非真怕昭奚恤,而是怕大王的军队。

1、之:取独

2、畏:害怕

3、果诚:果真

4、何如:像这样

5、莫:没有人

6、求:寻找

7、而:承接

8、子:你

9、使:派

10、长:做首领

11、是:这

12、逆:违抗

13、以···为:认为···是

14、信:诚实

15、为:相当于“于”,在

16、以为:认为

17、然:对

18、遂:就

19、与:跟随

20、之:代词,代指狐狸

21、方:方圆

22、甲:士兵

23、专:单独,独占

24、属:交付

25、犹:好像

走: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