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小题1】解释下面加线词的含义。(2分)
①不见曦月( )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
【小题2】下面各组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c.余孥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小题3】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小题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末句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小题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1】①日光,这里指太阳。②都
【小题2】 a
【小题3】 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句通,“虽”“疾”两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小题4】 a
【小题5】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曦”是注解里面的重点字,在语境中应译为“太阳”。解释必须到位,即要把语境义解释出来。“俱”在文言文中是用法固定的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的“一”都译为“全,都”,故相同。b中的前者译为“中间”,后者译为“参与”;c项中的“余”前者是人称代词“我”,后者是“多余”;d项中的“良”前者是副词“确实,的确”,后者是形容词“善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乘奔御风”,其中的“奔”是活用词,指“飞奔的马”,故应译为“骑着快马,驾着疾风”,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很的说法不正确,应为“正面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手法的理解能力。
点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是重要的写作手法。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的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更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二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2.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3.从《江雪》 “独钓寒江雪” 中和《湖心亭看雪》“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
1.都是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
2.表达的情感差异《江雪》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之情。
3.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三
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粗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参考答案:
1、d
2、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3、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4、(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2)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d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四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7-20题。(9分)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3)而此地适与余近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20、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17.(1)客居 (2)起,兴起(3)刚好,恰巧
18.a 20.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2分)
19.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1分)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1分)
20.答案要点: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五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4)及下船( )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3】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小题1】(1)消失(2)全(3)尽力(4)等到
【小题2】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小题3】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恰是对作者最确切的评价,引用舟子的话一是对痴字的称赏,再则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一的含义,及的翻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 惟和粒字。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从知音的角度阐述即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六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少不更事
b. 湖中人鸟声俱绝 精妙绝伦
c. 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
d. 是日更定矣 物是人非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8.本文文笔洗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雪三日后夜里“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尽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出夜中雪景的特点。
c.亭上二人见到作者“大喜”,实际上也写出了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
d.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的是世俗 之外的雅情雅致。
6 c
7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注意:强、三大白、客此的翻译每一处1分。)
8 到亭上 及下船 (每空1.5分,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
9 b
郑国有一个非常喜爱鱼的人,想了一些办法没有得到鱼,就用捕鱼的工具或者积水成坑诱鱼,或者编制苟笼投饵捕鱼。他在庭院里摆了三只盆子,都盛满了水,捕到鱼就放到水盆里养着。那些鱼由于刚刚摆脱了鱼网的折磨,身子疲乏得很,把白色的肚皮翻浮在水面上,或者把嘴露在水面上争着喘气。过了一天,鳍尾才开始摆起来。郑人把鱼捧出水盆来观看,说道:“这鱼莫不是受伤了吗?”过了一会,就拿麦子去喂鱼,又把鱼捧出水盆来观看,说道:“肚子吃不饱吗?”旁边有人对他说:“鱼儿依凭江河的大水才能活着,如今处在一勺之小的水中,你还天天拿在手里玩弄它们,嘴里嚷着‘我爱鱼呀,我爱鱼呀!’鱼就是不死,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郑人不听,不过三日,鱼都掉鳞而死。郑人才后悔没有听从他人的话。君子说“百姓就如同鱼,今天的统治者难道不都是像郑人一样吗?”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七
比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倚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赜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2分)
a.山峦为晴雪所洗 酿泉为酒
b.冻风时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从“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读出作者 和 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 。(4分)
5.乙文抓住了初春景象 、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文中类似的词还有 、 、 。(5分)
1.a
2.d
3.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 变化啊。,
4.凝静清绝(或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特立独行和高洁傲岸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晋陶渊明独爱菊)
5.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热爱美好自然,厌倦都市官场生活 始、乍、新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八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
2.c(2分)
3.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襄、 沿、溯必须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2分)
4.大笔点染;白描。(每空1分,共2分)
5.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分)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拏,又作“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大雪三日。雪: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14.(2分)(1)下雪(2)勉强;尽力
15.(4分)(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6.(3分)使用白描手法。(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2分)
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2分)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十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2.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十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余挐一小舟 挐:______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_______________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而或长烟一空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安陵君其许寡人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10.选文画线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使用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通桡,撑(船)。一作拏 ②尽力
9.d 解析:a.数量词/全;b.这/判断动词;c.代词,他们/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d.表顺承。
10.白描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天人合一)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十二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一)
1.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5.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
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十三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日更定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心不在焉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人声鼎沸.
d.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3】用原文回答。(4分)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就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c.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小题1】c
【小题2】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小题3】用原文回答。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独往湖心亭看雪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小题4】d
【小题1】试题分析: a.是日更定的是是这的意思,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的是是判断动词,两者意思不同。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焉是哪里,怎么的意思;心不在焉的焉是代词它,两者意思不同。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的沸都是沸腾的意思。d.更有痴似相公者的更读gèng,是还的意思;是日更定的更读gēng,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
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2】试题分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注意惟的翻译,只有,只,只是的意思;芥的翻译,而已是罢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并且与痴字相照应。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做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填入空格内容。
【小题4】试题分析: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应该是表达了作者高洁情怀和孤芳自赏的故国之情。不是淡淡的,也不是厌世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这篇小品选自《陶庵梦忆》,此书是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书中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凡记述过去行踪时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也是如此,作者以此来表示自己不忘故国的操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十四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更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更定矣b.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c.问其姓氏 / 其如土石何d.是日更定矣/ 是进亦忧,退亦忧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小题3】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文笔精练,写景很有特色,“ ”从声音角度写出西湖雪夜的奇静;“ ”则从色彩角度描绘了西湖夜雪的全景。作者还抓住雪光的特点,捕捉了此时湖中特有的景物,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痕”、“一点”、“ ”、“ ”的景色,创造出一幅意境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用原文词句回答)(4分)
【小题4】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c.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小题1】d
【小题2】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
【小题3】人鸟声俱绝 上下一白 一芥 两三粒
【小题4】d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d项中“是”都是“这”的意思。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写法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为“侧面烘托”。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篇十五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乙】兴尽而返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①,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②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
【注释】①眠觉:睡觉醒来。②宿(xiǔ):一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人鸟声俱绝( ) (2)是日更定( )
(3)强饮三大白( ) (4)夜大雪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是日更定矣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且焉置土石c.①及下船②徐公何能及君也d.①人问其故②故外户而不闭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译文:
小题4:甲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 的高洁情怀和 的生活态度。乙文则从语言和动作两方面刻画了王子猷 、 的性格。(4分)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每处1分)(1)消失;(2)完了,结束;(3)尽力;(4)下雪
小题2:b
小题3: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想您一样痴的人呢!。(2)(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
小题4:(4分,意思对即可,各1分)特立独行,不随流俗;豪爽率真、潇洒超脱。
试题分析:
小题1:(1)“绝”是“消失”的意思,不能理解为“断绝”等意思;(2)“定”在此意思较为特殊,意思为“结束”;(3)“强”在此意思为“尽力”,不能理解为“强壮、强迫”等意思;(4)“雪”在此为“动词”,意思为“下大雪”。
小题2:a.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重新 c等到;比得上 d原因;所以。b项的意思都是“哪里”。
小题3:(1)“莫”是“不” 意思,“似”是“像”的意思;(2)“方”是“才”的意思,“至”是“到达”的意思,“造”是“到”的意思。翻译这两句时,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词,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与准确性。
小题4:甲文中作者喜欢一人独自去湖心亭看雪,表明其是一个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的人;已文中对王子猷的语言、动作进行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其是一个豪爽率真、潇洒超脱的人。
点评: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