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小学课文《捞铁牛》(九篇)

2023年小学课文《捞铁牛》(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6 19:05:08
2023年小学课文《捞铁牛》(九篇)
时间:2023-03-16 19:05:08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课文捞铁牛篇一

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别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地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铲空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让水手们使劲划桨,两只大船终于把水里的铁牛拖回到岸边。

和尚用同样的办法把一只一只大铁牛都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名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小学课文捞铁牛篇二

执教人:杨小丽

教学内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第五册第29课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水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为人类造福,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确立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给课文分段,学习抓住重点,详略分明的写法。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难点 :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如何利用水的福利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1、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即:透明圆底玻璃缸、小沙包、沙子、圆口烧杯、木棍、粉笔头、棉线。

2、投影仪、投影片、银幕、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故事引入)

1、同学们很喜欢听故事是吗?现在,杨老师就给你们将个故事。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我国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时又没有吊车。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确实有个办法。和尚究竟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9课。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听完课文,指名回答。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河中府”“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的意思。

3、概括段意:这段写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说他能把铁牛捞起来。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2、分组轮读四句话。通过读,了解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

师概括板书:①找“牛”②装沙③搭架④拴牛

3、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派人摸清铁牛沉在哪儿?

*为什么两船要装满沙子?

*为什么要用两只大船、结实的木料搭架子和用很粗的绳子拴“牛”呢?(因为铁牛笨重,需要很大的力量。)

4、老师检查讨论的情况。

5、提问:

*和尚做的这四项准备工作出色吗?(做得很出色,考虑得很周到。)这四项准备工作能随便乱做吗?这说明了和尚做事怎样?(和尚做事情有条不紊)

*这四项准备工作用了四句话,一句接一句,每一句写了一项准备工作,句子之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6、小声读,体会出色的准备工作。

五、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女生齐读四、五自然段。

2、读完,指名复述打捞一只铁牛的过程。

3、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铲沙?(铲沙使船上浮)

*为什么要划桨?划桨时,为什么要使劲?

4、(出示投影片)老师边说边演示,学生仔细看片,看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师质疑: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铁牛,水是不是真的有浮力?我们来看下面的一项小实验。

5、演示浮力小实验。

*老师将小烧杯中的小沙包提出来,学生观察盆底的粉笔头有什么变化。(将圆底玻璃缸装入大半盆水,盆底有细沙,两个烧杯上架小棍,小棍中央系有棉线,线下吊有一个粉笔头。)

*指出操作器具相当于捞铁牛时的哪些物体?

6、提问: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其余七只呢?

师:这说明作者在写打捞铁牛的过程中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那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就把文字减少了呢?(同样)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和尚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做得出色,而且打捞的工作也做得你认为这个和尚怎样啊?他叫什么名字?请男生读第七自然段。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1、男生齐读。

2、这一段指出了什么?(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七、读、思、议相结合,领会全文中心,总结全文。

1、怀丙和尚为什么会想到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这个出色的办法呢?

请大家齐读怀丙和尚说的话。

“叫水送回”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早就知道水有浮力。)

“我来试试看”说明和尚说话怎样?(谦虚)

2、铁牛被水冲走,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灾难)叫水送回,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师:这说明水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害也有利。怀丙就是利用水的有利一面,变害为利,捞起铁牛的。他为重修浮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国人民同样利用水有利的一面,利用水的冲击力建造水力发电站发电,给我们带来光明,解决我们用电的问题。

3、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很聪明,有才干。你们是不是很佩服他呀?我国古代像怀丙这样的人有很多。我们光佩服他们还不行,要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现在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学会认识事物,预防事物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为人类造福,做一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板书设计 :

19 捞铁牛

找“牛” 铲沙船浮

装沙 绳紧拔“牛”

准备 打捞

搭架 划桨拖回

拴“牛” 同样拖回

出色

课后小记: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努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我教《捞铁牛》想努力体现的正是上述这些精神。1、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大容量、快节奏。2、语言文字训练有层次、有发展。3、在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饶有兴味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小学课文捞铁牛篇三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同学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挂图、录音、鹏博士软件

二课时

1、解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1、指名读考虑练习2。

2、讨论考虑列出的'四个意思,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虑周密细致;3、具体步骤充沛利用了水的浮力。)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讨论: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誊写3遍。

小学课文捞铁牛篇四

《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分享了《捞铁牛》的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

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陷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用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把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减少,船身也慢慢向上浮起,拴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怀丙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怀丙让人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了捞铁牛的过程,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重点突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老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8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栓、浮、绷、拔、拖”等动词。

两课时

“班班通”(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

1、师:同学们,铁牛你们见过吗?出示铁牛图片认识铁牛,学习“笨重”一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铁牛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捞铁牛)学习“捞”字。

请同学们齐读这个课题。看了题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三、播放课文朗读读音,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听。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3、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出示字、词卡片,认读。

2、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的故事内容。

3、学生质疑。

1、怀丙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

2、怀丙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进行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指导读和尚说的话。

2、读课文第3自然段,交流讨论:为捞铁牛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指名读文后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并板书:

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拴船搭架

粗绳拴牛

(2)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最后……”表示顺序的词把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四项准备工作连起来读一读。

3、读课文第4、5自然段讨论交流人们是怎样捞铁牛的呢?

(1)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后做下面的练习:给下列动词排序,说明捞铁牛的经过。

浮 绷 离开 拔 拖 铲 划

(2)引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概括一下捞的过程,并板书:

铲沙拔牛

划桨拖牛

(3)指导写法:重点写一个,其他的略写,即有详有略。

4、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画出“出色”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怀丙的智慧高于周围所有的人,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很容易地就解决了,这就是“出色”的意思。

教师总结:怀丙的办法来源于生活经验。

2、启发学生说说:你有没有更高明的办法?

1、回家做怀丙捞铁牛的模拟实验。

2、像课文第四自然段那样,有条理地把自己想出的办法写下来

小学课文捞铁牛篇五

一、“老师,我有问题。”

二、“老师,我有办法。”

课后反思: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小学课文捞铁牛篇六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待会儿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读,并试着说)

师:你们对自己说的情况满意吗?

生:不满意。我觉得说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说到了后面又想起了前面的忘了说。

生:不满意。我觉得自己说得不清楚。

师:要把和尚做的准备工作说好,必须认真读课文,弄清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生:这一小节共有4句话。第一句讲和尚请人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

师:不错。如果能简洁明了些就更好。老师教同学们一个概括句意的方法,就是抓关键字词。这一句可以概括为:潜水摸牛(板书)。请同学们读第二句,把关键的字词画出来。

生:大船装沙。

生:备船装沙。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概括3、4两句的意思。

生:第三句可概括为跨船搭架。

生:我觉得用拴船搭架更好。

生:第四句可概括为粗绳拴牛。

生:潜水拴牛。

师:现在我们把每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所做的准备工作都弄明白了,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的。

生:课文用先、然后、再、又这几个词把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

师:现在请同桌间互相把和尚所作的准备工作有序地说一说,待会儿,请两位同学说。

(学生练说,再请原先试说的那两位学生说,学生评价)

师:两位同学比起先说得清楚多了,也有条理多了。不过,还可以说得更具体、更准确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表现出和尚对准备工作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因为铁牛很笨重,所以和尚用了很大的船、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从这儿可看出和尚考虑得很周到。

生:还有紧紧、牢牢两个词也可以看出他想得很周到。

师:是呀!作者用心良苦的这些词语可不能轻易丢掉的。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待会儿,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

(学生练说)

[反思]

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把阅读定位于吸收,与写作表达泾渭分明。于是乎,课堂教学中重视听读,而鲜见说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分家,吸收与表达分离,弊多利少。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赞成把阅读视为写作的.附庸,也坚决反对在听读与说写之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划一条天然的沟堑,而主张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的课堂,使这个课堂成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场。当然,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并不意味着四者应平均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或教学时应平均着力;而是主张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吸收与表达融为一体,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从而获取语文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高效益。注重综合,追求合力与共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必须相机渗透思想教育、进行情感熏陶,尽可能与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彼此融合。《捞铁牛》这个教学片断,以说促读,读中学说,读中练笔。我们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说写决不仅仅是读的目的,它既是促进阅读深化、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对阅读结果的有效检测,因此取得吸收与表达互动的效益。这个片断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有序地说;特别注重自读、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又一重要体现。

小学课文捞铁牛篇七

生:和尚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生: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生:为什么不把铁牛放在船上拉回来

(学生朗读后,同桌间相互练说)

师:哪一位来试试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本段内容

生:这一段写了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生:可借助第四自然段开头一句"准备工作做好了".

生: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先,然后,再,又"等.

师:谁能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

生:和尚利用了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师;这几段写打捞过程,虽然没有运用关联词语,但是,同样表达得很清楚,请大家看看录像,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几段.(学生观看录像)

生:这句话说明他当时已经想好了借助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方法.

生:这说明怀丙和尚胸有成竹.

(学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

(作者单位:天津市实验小学)

语文课的"弹性艺术"

黄耀红

摘自《湖南教育》

小学课文捞铁牛篇八

1.          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几项准备工作;

2.          了解怀丙和尚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3.          认识浮力,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4.          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本质。

二、     教学重点: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三、     教学难点 :对浮力的认识及利用

变无声为有声来解决难点。

五、     教学方法:

1.          借助多媒体建立供对比模型,通过对比,启发学生思维,达到实质性认识水的浮力的目的。

2.          借助多媒体显示,以便教师根据课文文字叙述更好地讲解学生形象地感知捞铁牛前的四项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经过。

3.          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功能、教学时效。

六、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

二)     学习第3自然段:

1.          整件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同时演示多媒体(四项准备工作动画

片)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在

捞铁牛前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2)检查提问:这段主要写什么?(捞铁牛前做的准备工作)

2.          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三段课文。(多媒体)

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数数这段有几句?

(2)划出每句重点词,想想每句说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多媒体

(1)讲读第一句

①出示第一句话,并给“潜、摸”作上重点记号(多媒

体出示)

②多媒体演示“潜水摸牛”动画过程。

③小结、归纳,多媒体出示“潜水摸牛”字样。

(2)对于第2、3、4句的教学方法同上,其中“装满”、“结实”、“很粗”、“紧紧”这些词作注重记号,先后打出“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牛架相栓”多媒体演示字样。

(3)出示练习: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用直线连起

来。

第一步           备船装沙

第二步           潜水摸牛

第三步           牛架相栓

第四步           并船搭架

(4)齐读课文

三)     学习四、五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          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2.          检查自学情况。

3.          演示打捞铁牛动画片。

(二)精读课文

1.          出示第4、5段课文(多媒体出示)

要求: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分小组议一议。

2、检查自学情况(分小组汇报)

3、师进一步 (1)为什么船会上浮?(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船身变化。

(2)为什么绳子越绷越紧?(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绳索、铁牛。

(3)为什么能把铁牛拔起?这与前面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关系?

(4)为什么不把铁牛“载”上岸,而要“拖”上岸?(演示动画片)

(5)从拔铁牛到拖铁牛,这都是靠什么呢?(水的浮力)

4、演示(多媒体出示)

(1)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让水手们        ,接着      ,最后        (分别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捞牛的三个步骤)。

(2)船越(    ),装的沙就越(    ),船的重量就越(    ),船身就下沉的越(    ),离铁牛的距离也就越(    );铲去黄沙,船身渐渐上(    ),离铁牛的距离越来越(    ),所以绳子越绷越(    ),因此,铁牛被(    )出了淤泥;最后又将铁牛顺水拖回,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    )。怀丙和尚不愧是(    )(    )(    )工程家。

5、出示板书(多媒体出示)

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    并船搭架

打捞过程    划船拖牛            

拖牛上岸

6、师小结:

(1)读完了课文,我们知道: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原来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它们送回来。

(2)我们该怎样读怀丙和尚说的话呢?(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能举例说说人们怎样利用水的浮力吗?

(4)今天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打捞铁牛呢?

小学课文捞铁牛篇九

《捞铁牛》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捞铁牛的课本课文,欢迎阅读。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个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3课时

教学课件、录像 、实验演示器材。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 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 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 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 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 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 (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