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一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将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将“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将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将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二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
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
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10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三
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获准看1页书。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书籍。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记忆清晰,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授奖词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这种熏陶从莫言的幼年就开始了。拿他的话说是:恐怖故事听多了,经常感到恐惧,吓得割草都割不着。可是,越恐怖越想听,越想听越恐怖。
漫长冬天,无以为乐,他就在村子里、炕头上听恐怖故事,听多了自己都乱寻思。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在桥头走路,听到背后有人嘿嘿笑,可是回头又没有人。自己乱寻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门口,仿佛看到远处田野里有一个橘黄色的球,被两只狐狸抛来抛去。
当然,还有很多土匪豪杰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传说,最后都成了莫言创作的素材。一位幼时伙伴说:“咱小时候听到的那点儿事儿,都上你的书里去了!”在与同行交流时,莫言曾骄傲地说:“你们在用眼睛看书时,我是在用耳朵阅读!”
在接受专访的时候,莫言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爱好:喜欢到田野里,河滩上,把枯草烧成灰,一来让它们变成灰肥,二来也满足一下自己“想做点儿坏事的冲动”。莫言说:“在田野里烧草,既很快乐,又不犯法!”
这种独特的快乐,其来有自,绝非偶然。莫言从饥荒年代走来,“记忆最深的就是饿”,没粮食的时候,村民都挖野菜吃,有人因此得病、死亡。不仅粮食匮乏,连烧火的野草都是一个大问题,都弄不到。所以,今天的莫言回到乡村,看到田野里的秸秆,河滩上的野草,都枯萎在那,没人收捡,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感慨:“哎呀,这些东西怎么都堆在哪里没人要?”
所以,当莫言走近这些昔日的柴草,他就喜欢点火。他说:“我看到野草燃起来,心里就高兴。”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四
安武林,1966年出生,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名人故事安武林小时候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小时候,我的家乡很穷,没有地方可以买书。即便有买书的地方,我也没有钱,所以,借书成了我主要的阅读方式。我像一只警觉的猎犬一样,无论大人和孩子,只要我能闻到那股特有的书香味道,我一定会软磨硬泡把人家的书借来不可。因为别人催得紧,所以我看书速度很快,差不多是一目十行,估计我的快速阅读法就是借书养成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同学家里,看到他正坐在苹果树下的小桌子上读书,那是一本发黄的很厚很厚的书。
“什么书,我看看!”不容分说,我就从他的双肘之下将书抽了出来。
同学很不高兴地说:“我正看得带劲呐,是《红日》。很好看。”
我说:“我先看,我看得很快的。”
他说:“不行不行,我也是借来的。再说,我正看到精彩处,不看,难受。”
我说:“我家里正炸麻花,我带你去吃。先借我看吧!”
我这么一说,他就动心了。毕竟,物质的诱惑远远大于精神诱惑,我看他很贪婪地咽了一下口水,喉结那里一动。我们谈妥了,三根麻花换三天先看书的权力。
《红日》这本书,差不多像砖头一样厚。发黄以后,就像发酵的馒头一样,膨胀了许多,就显得更厚了。我不分白天黑夜玩命地看起来了。而那个同学,差不多每天都要问我看了多少页,催命鬼似的。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弟弟睡在一张炕上。电灯的绳子被爷爷接了一根布条,长到可以放在爷爷的枕头边上。爷爷每天晚上负责熄灯,催促和监督我们睡觉。那天夜里,我看得入迷,爷爷说:“快睡,我要关灯了。”我说:“等等,还有几页,马上就好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吧嗒”一声,爷爷把灯关了。屋子里黑乎乎的,我没脱衣服,就钻进了被窝,但是,那看过的故事情节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而故事的发展又牵动着我的神经。我睁着眼睛,注视着窗外的夜色,直到听见爷爷的鼾声,我又悄悄地拉亮了点灯。
“明天还上不上学啊,啊!”突然,爷爷大喝一声,吓得我一哆嗦,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醒的。他的声音很大,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显得格外响亮。
我赶紧又钻进被窝,脱掉衣服,这一次,假装真的要睡的样子。
灯熄灭了。爷爷的鼾声像摩托车发动机的声一样响起来了。
我突然感到腿边有个冰凉的东西,顺手一摸,呀,手电筒。我欣喜若狂,看来可以继续阅读了。
我用被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缩作一团,开始看书。我不时要掖掖被角什么的,怕手电筒的光亮暴露我的秘密。但这样的小心,总不能持久,因为故事太迷人,书太好看,所以警惕性就渐渐放松了。
突然,我发现自己的被子被人揭开了,很冷。爷爷哈哈大笑几声说:“你跟我玩捉迷藏呀。”我说:“我睡不着啊。”这一次,爷爷没有生气,而是慈祥而又关切地说:“天都快亮了,你睡一会儿吧。”
啊,天快亮了?可不是吗,窗外天空中的黑色像海水退潮一样慢慢远去。我赶紧丢掉手里的书,合上了眼睛。
多年后,我一直保持着躺在被窝里看书的习惯。看书累了,睡梦会格外香甜。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五
毕加索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大师,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注重于表现派的主题;后转入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间,画风又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改变风格明显地向超现实主义风格靠拢。毕加索晚期制作了超多的雕塑和陶器等,并且取得了必须的成就。
毕加索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派产生可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从某种好处上讲,发现时最最重要的。生活中很多极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被埋没了,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遗憾的是,许多做父母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浅显地以为还是个孩子,他不会懂得太多,或者他此刻还不到学的时候。”
克劳蒂娅说的这段话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也就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堂。何塞就是一位伯乐,因为他发现了毕加索这匹千里马。堂。何塞是西班牙一个小镇上的画家,在所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儿子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一天,刚刚学步的毕加索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明白他画的是什么,堂。何塞却看出小家伙画的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
堂。何塞认为儿子身上具有绘画的天赋,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他给儿子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他画的儿童画,这些画的资料都是日常用品,线条虽然过于简单,但是他都做了合理的变形,以此来诱发毕加索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潜力。堂。何塞经常把儿子带到房间里看这些画,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到毕加索四岁时,何塞就开始教他剪纸。随着剪刀的一开一合,毕加索完全被迷住了,他把一张张平展展的纸,剪成了无数的公鸡和小狗……在何塞的刻意培养下,毕加索迷上了绘画。他常常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将周围的事物给表现出来。渐渐的,有一些邻居也称他为“小天才”了。
毕加索虽是绘画天才却不是好学生,在学校里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全神贯注地观赏窗外的景色。而且他似乎对枯燥无味的算数永远都不感兴趣。
毕加索无奈地对父亲说:“我只明白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用功,我努力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我还是办不到。”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戏弄的对象,那些无聊的小伙伴们喜欢跑到毕加索面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呀?”然后看着索呆呆发愣的样貌哈哈大笑。
如此一来,毕加索在老师眼里也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经常在毕加索父亲面前,有声有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羞恼交加,觉得毕加索给她丢了脸,让她无脸见人。
左邻右舍也不再夸奖毕加索的绘画天赋了,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还能当饭吃。”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应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在绘画方面是极有天赋的。
堂。何塞能真正的理解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他对毕加索说:“不会算数并不代表你毫无潜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能够去绘画。”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地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1890年11月,年仅六岁的毕加索,画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画布上大力神赫克勒斯英姿神武,形象非凡。人们十分惊叹,惊叹于毕加索的绘画天赋。
赏识、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更不是盲目地溺爱,而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缺点,而做家长的又一味不顾实际状况,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态,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无疑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孩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也许全世界都能够嘲笑他,讥讽他,然而作为父母的你却万万不能这样,以为只有父母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鼓励孩子,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用心健康地对待自己,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六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的时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的时候,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小的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的时候,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牛顿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他怎样由一个平常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联想到他刻苦学习与勤奋工作的几个故事。
“我一定要超过他!”
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是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意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做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牛顿1642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14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经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七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从小就很聪明,经常帮助村里人解决难题,人们都很喜欢他。
一天夜晚,村民约翰的毛驴被人偷走了,他跑来求小华盛顿帮忙。小华盛顿想:“现在又不是播种的季节,小偷偷驴干什么呢?一定是想卖出去换点钱。”他就让约翰先回去安心地睡觉,两人约好第二天一早就到邻村的集市上去。
第二天一早,小华盛顿和约翰果然在邻村的集市上发现了那头驴,小偷正牵着它起劲儿地叫卖呢。约翰一把抓住小偷,说这头驴是他的。可小偷一口咬定是自家的毛驴。于是两个人争执不休,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正在这时,警察闻讯赶来了,小偷还是一口咬定驴是他的。
这时,小华盛顿走上前,捂住了毛驴的双眼,问小偷:“既然你说驴是你的,那你一定知道它哪只眼睛有毛病啦?”
小偷挠了挠头,大声地说:“左眼。”
小华盛顿松开一只手,众人一看,驴的左眼好好的。小偷忙改口道:“我记错了,是右眼。”小华盛顿听了,哈哈大笑,他把另一只手也松开了。围观的人一看,驴的右眼也是好好的。小偷尴尬地低下了头。
小偷被警察带走了,约翰和小华盛顿也高高兴兴地牵着毛驴回家了。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八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尾指边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转眼间,盖尔已经3岁,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回家后便眼泪汪汪地问爸妈和爷爷:“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头?迪克说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盖尔的第六根指头也长大了许多,看上去有点碍眼。此时此刻,爷爷陷入了沉思,盖尔是那样的聪明可爱、乖巧伶俐,他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什么珍宝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会心一笑,把盖尔抱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了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6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蜷曲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够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竟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那样的。而盖尔呢,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心爱护,冬天的时候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一次,当爸爸妈妈把盖尔带到医院说可以切除第六指,盖尔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却使盖尔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爷爷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他已经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盖尔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但是始终无法伸展。
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那一刻,盖尔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他什么叫亲情。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九
拿破仑小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追求成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小男孩们之间总会难免发生“战争”。有一次,上四年级的拿破仑和一个大他两岁的男生“狭路相逄”了。拿破仑身材矮小,怎么能是大男生的对手呢,不一会儿,他就被大男生打成了熊猫眼,正巧的是,上课铃响了,拿破仑就跑去上课。下课以后,他又跑去找那个男生,但是这次更惨,嘴巴都变成了“腊肠”。拿破仑可并没就此罢手,他每次下课都去找那个男生,直到那个男生都被他缠烦了。
“你为什么老来找我?你明明打不过我吗!”那男生终于忍不住问拿破仑。
拿破仑像个骄傲的小公鸡,他理直气壮地说:“你惹了我,必须对我说对不起!不然我会一直和你打下去的!直到你说对不起为止!”
大男孩也许是被拿破仑的话语震撼了,也许是已经厌烦了和拿破仑这个弱小的对手打架,他踌躇了半天,终于向拿破仑说了“对不起”三个字。
拿破仑虽然被打得伤痕累累,不过他听到“对不起”三个字后,还是心满意足地走了。
拿破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竭尽全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最终,他心中远大的抱负也成功地实现了,当他坐拥自己的帝国时,一定不知道有多开心呢!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十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
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
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十一
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喜欢小提琴,他梦想自己能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爱因斯坦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练琴,尽管他很勤奋,也很用心,但是却没什么进步。爱因斯坦的父母认为他没有音乐天赋,但是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没有阻止他学琴。
有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小提琴老师,老师对他说:“你先演奏一曲让我听听。”爱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是却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后,老师问爱因斯坦:“孩子,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呢?”
爱因斯坦说:“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师又问:“那你快乐吗?”
“我非常快乐。”
老师继续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就说明你已经成功了,难道非要成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吗?我认为,快乐就是成功。”
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后深有感触,他明白了快乐比当帕格尼尼更重要。后来,爱因斯坦仍然喜欢拉小提琴,虽然他拉得并不算很好,但他却在其中收获了很多快乐。
快乐是世间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十二
茅盾的父亲沈永锡是个清末秀才,他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着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
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家长的允许;《西游记》、《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都是他那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他当时便流露出了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植材高级小学教的课程除了国文、算术外,还有英文、物理、化学、音乐、图画和体操,这些课程都使他感到很新鲜。上化学课时,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张济川老师在教室里做各种有趣的化学实验,使茅盾和他的同学们大开眼界。科学的种子在这个少年人的心田里孕育了,他的思想变得活跃起来。
一天国文课上,中过秀才的周先生教《孟子》,错把“弃甲曳兵而走”一句解释成“战败的兵丁急于逃命,扔掉盔甲,肩背相磨,仓皇逃走”。他忽然站起来问道:“先生,”他指着《孟子》,“书上注释‘兵’是‘兵器’,不是‘兵丁’。”
他这么一说,同学们也恍然大悟,应声附和。“是‘兵丁’,不是‘兵器’!你们小孩子,懂什么!我是中过秀才的。”老先生硬着头皮坚持自己的讲法。
茅盾见这位老先生硬是不认错,下了课就去问校长;徐晴梅校长是他父亲的好朋友。他听后想了一想,对茅盾说:“可能周先生说的是一种古书的解释吧?”茅盾心想:校长大概觉得不能让周老秀才在学生面前丢脸,才会这样说的吧!
小小年纪的茅盾,总是觉得坚持正确的才是最重要的。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十三
巴赫,德国作曲家、演奏家,欧洲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集文艺复兴音乐发展之大成,承前启后,以丰厚的音乐创作被誉为欧洲古典音乐的鼻祖,以深远的历史影响被许多人尊称为“音乐之父”。他一生创作的五百多部作品中,绝大部分以宗教题材反映觉醒的平民精神和虔诚质朴的宗教情感。他的作品涉猎到了当时的所有音乐体裁。巴赫作品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奠定了交响乐发展的形式基础,高度发展了和声手段,把复调思维和对位技法推向了完美的高峰,巴赫音乐长久的生命力是根植于德国现实生活的民族风格。巴赫家族在19世纪近三百年中出现过52位音乐家,是音乐史上罕见的“音乐世家”。
1685年的春天,在德国图林根省的爱森纳哈市,诞生了一位被世人尊称为“音乐之父”的伟人,他就是巴赫。
巴赫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爸爸是家乡教会的小提琴手,而他的家人及亲戚所从事的工作,或多或少都跟音乐有关系。所以,巴赫从小自然就有许多机会受到音乐方面的熏陶。
巴赫的爸爸非常疼爱巴赫,他每天回家后总会抱起被搁在摇篮里的小可爱——巴赫,逗着他玩,逗着他笑,尽情地享受着当爸爸的乐趣。
有一天,爸爸看见巴赫的手里紧紧地抓着一个东西,他担心不懂事的巴赫会把那个东西放进嘴里,于是就拨动巴赫的小手,取下那个东西。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发现巴赫的手指比一般的婴儿长得长,而且秀气灵巧,他咧嘴笑了一笑,然后得意地告诉妻子说:“你瞧,咱们儿子的手指长得多好哇!如果用心栽培,他将来一定是个了不得的风琴演奏家。”
说完,巴赫的爸爸就站在原地静静地想了一会儿,他在想:“趁早让巴赫接触音乐,或许这孩子就会越早懂音乐。”他一边想一边将巴赫放回摇篮,然后就顺手拉起小提琴来了。
说也奇怪,在巴赫幼小的心灵里,对音乐的感应似乎特别敏锐。当他听见小提琴的优美旋律时,身体竟然会随着琴音的节奏摇摆起来,小嘴巴还会咿咿呀呀地哼着,好像他也懂音乐似的陶醉得不得了呢!
9岁那年,巴赫的父母亲就相继离开人间了。失去双亲照顾的巴赫,只好投靠住在奥尔道夫城的大哥。
巴赫的大哥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风琴手,可是他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宽裕。巴赫跟着大哥一起过日子,经常有一顿没一顿的三餐不继。为了不增加大哥的负担,巴赫加入了一家合唱团。这家合唱团每天可以供应他三餐,还可以发给他一些零用钱。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减轻大哥的负担,自己还能够利用练唱的机会学到一些演唱技巧。这样,巴赫每天一下课就得忙着练唱,把白天的时间都占用了,他只好利用晚上点燃烛火读书。
有时候巴赫很想多读点书,但又舍不得耗用太多蜡烛,只好缩在阁楼的小窗户旁边,拿着书本借着皎洁的月光一字一句地慢慢读。
有一天夜里,巴赫突然想要找张计算纸来演算数学习题。他东翻西找,就是找不着任何纸张。后来,他瞥见墙角有个小柜子,便走向前去打开柜子,里面果然摆着两沓厚厚的白纸。其中一沓是完全空白的,很适合拿来演算数学;另外的一沓,上面写满了乐谱。巴赫看了,眼睛为之一亮。这些纸一定是大哥花了不少时间和心血从各地收集的乐谱,其中还有不少是名音乐家所谱的名曲呢!
巴赫平常总是恳求着向大哥借乐谱,可是大哥每次都一口回绝他,现在正好被自己无意间翻到,巴赫当然不会错失机会,他一口气从头翻到尾。可是他前前后后翻看了好几遍,还是没法子全部记下来。再说,这是他大哥最珍爱的宝贝,总不能偷偷地拿走吧!到底该怎么办呢?巴赫犹豫了一下,最后决定自己抄写一遍。
从那一天开始,每当明月高挂天空的夜晚,巴赫除了温习功课之外,一定会再腾出一两个小时抄写乐谱。这一两个小时对巴赫来说,可是非常难熬的喔!由于白天已经很劳累了,晚上又得偷偷地抄写乐谱,因此经常猛打瞌睡不说,光是心里的恐惧就已经是不小的负担了。因为他害怕大哥知道这件事以后,会狠狠地揍他一顿。不过,事情进展得还算顺利,巴赫一连抄写了几天,他的大哥都没有起什么疑心。
可是有一天,当巴赫抄得正起劲时,突然有个巨大的身影压了过来。巴赫吓了一跳,猛然抬头一看,竟然是大哥来了。这回总算被大哥逮个正着,巴赫只好低下头来跟大哥道歉。既然巴赫都已经俯首认错了,于是大哥的表情也不再那么严肃,只是有点不高兴地问:“小弟,你知道你这种行为是不够光明磊落的吗?”巴赫很惭愧地说:“我知道,可是我想多学点东西,将来好跟哥哥一样,成为一位优秀的风琴演奏师。”
大哥听完,温和地说:“小弟,我知道你很好学,但是你现在年纪还小,有很多基本乐理你都还没搞清楚,就想学复杂的,这样不但不容易成功,反而容易失败。我不愿意把这些高难度的乐谱拿给你看,并不是我小心眼,而是这些乐谱不适合你现在学习。你先打稳基础再说吧!”
经过这件事情,巴赫终于明白,只有“踏实”才能走出一条平坦笔直的路,如果一味的求好、求快而学得不够彻底,反而会把成功的路给拉远了。
日后,巴赫也一直秉持着脚踏实地的态度从事音乐创作,尤其是他巧妙地结合了单音音乐与复音音乐,为后来的作曲者开拓了更宽广的创作空间。巴赫在音乐上的成就非常了不起,后世的人们为了感念他的贡献,便尊称他为“音乐之父”。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十四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他立刻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十五
北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含辛茹苦,亲自教其识字。因家贫买不起纸,以芦荻划地成书。贫苦的生活令欧阳修磨练出刚强的个性,从不向恶势力低头。
一年,街上来了一个算卦者,鹤发童颜,望之有如神仙。其实那老者是一个退官的读书人,因看破世情,隐于市井,并精研出一套处世哲学,柔能克刚。
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他日必成大器,但过于刚强,日后仕途恐有挫折。老者有意开导他,便说道:“看你的机灵模样,想必读书不少,能对句吗?”
欧阳修当然不会在乎,老者便道出上联:
齿刚唇柔,刚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刚;
欧阳修年纪还小,一时不明老者之意,还以为老者讥笑于他,于是答道:眉先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老者点头称赞,但不禁心中暗叹。后来欧阳修果然大有作为,但由于数以直谏逆旨,屡遭贬谪,晚年锐气尽消。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十六
卡耐基在小时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到了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名人小时候故事200字篇十七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3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
竺可桢5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中国话。英国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一般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竺可桢气愤万分。他深深感到,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用功,发誓要为中国人争气。
1910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后来,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在1913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1918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之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