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8篇)

最新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4 12:57:54
最新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8篇)
时间:2023-03-14 12:57:54     小编:zd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很多孩子们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们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让孩子们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前美国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洛克菲勒,每个星期给孩子们的零花钱只有三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们每周把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好,下周领零花钱的时候交父亲检查。后来,他的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要依靠亿万富翁的父亲。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入和支出的习惯,就可以将自己的财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由于金钱问题而时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会理财,也就是学会规划人生,会理财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一段时间过去后,要让孩子们算算账,一个学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钱。

另一个方面也要让孩子们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们,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们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们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们心灵压抑,性格孤避,过早地失去了童真。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在今年6月末日报道的,13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儿童曾永康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对孩子们的教育,应该严格,更应该宽容。严格不是苛责,苛求,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理,宽容不等于放纵,放任,不等于对孩子们的问题视而不见,不等于可以原谅孩子们的所有错误,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们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们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们的信任,使孩子们有信心,有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良好习惯。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们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们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们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题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们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们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们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们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们的顺从行为。

新教育理念认为:“人人有材,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成材,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让自己的孩子们成材,成材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学校就有获得了湖南卫视举办的20xx年超级男声第二名的佟楠和20xx年超级女声第二的黄雅莉,他们能在数万名选手里头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人才,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这都是他们自己扬长避短,学校和家长因材施教的结果。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摘要: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外,家庭的关怀和支持也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中生基本心理特征:

高中生心理已经和初中生有了很大的不同,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3)自主性。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保持现状,不思进取,青年则事事正在有待解决之中,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6)闭锁性。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住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隐秘。

(7)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高中生普遍的心理特征,由于年龄问题,高中学生在不同年级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是不一样的。笔者曾经对相关学校高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过观察、交流与调查,下面就这些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家庭教育对策做一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二、高中生在不同年级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1、高一年级: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人际交往敏感、与家长的代沟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对自我的评价不完整等。

2、高二年级:学习负担与焦虑问题、早恋问题、自我形象设计与校规冲突问题、价值观的形成与文化多元性难以调和问题、亲子关系淡漠问题、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与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

3、高三年级:学习负担过重(主、客观)与学习适应不良、理想的期望与现实的能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各种心身疾病(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考试恐惧症等)。

另外一些问题在高中生中也存在,大致有:人际关系紧张、厌学、性抑郁、暴力倾向、师生关系淡漠、脆弱、敏感、辨析力差、自私、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等。

造成以上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年级、问题不同,原因也是不一样的。大致有以下成因:

1、社会心理因素:目前高中学生中,95%的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共和国历史上如同其父母是比较特殊的一代。如,生活、教育条件,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较大,社会生活的变化节奏很快,接受到的信息又是空前的。与此同时,他们缺少困难与挫折的磨练,缺乏兄弟姊妹的亲情体验,人际关系单一。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就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遇到环境变化就缺少足够的心理应付能力,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也在所难免,这也可能是近年来社会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2、家庭教育的滞后与缺乏。中国俗语讲:子不教,父之过。但是在孩子进入高中以后,有60%左右的家长就已经放松了家庭教育,20%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是停留在学习成绩上,有45%的家长对进入高中阶段的孩子如何教育心中没有底,更多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他们说的再多也没有用,只要学校教育就可以了。事实上家长的这些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据调查,在80%的问题行为学生中,其形成原因主要和家庭教育不力有关。(如离异、寄养、放任、溺爱等。)另外,就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时间比例来看,在家时间要多于在校时间。若家长不注重创设良的家庭氛围,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思想,孩子在家没有养成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他在校的成长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如调查发现,现在高三学生和父母周平均交流时间不到2小时,有80%的父母孩子现在除了学习还在想什么、关心什么他们无从知晓。60%左右的家长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对策和措施,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严重匮乏。如果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真空,那么这期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有了极高的概率。

3、媒体传播的影响。若将21世纪比作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进入的再恰当不过了。电视、电话、电脑、互联网等时空网络的普及和影响,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繁小的信息村,人已经被各种眼花缭乱的视听信息所包围,要生存在真空已是天方夜谭。信息的挑战早已来临,但我们的孩子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辨析力,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只是出自一种原始的本能和冲动在欣赏、接受着这些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和诠释的信息,迷恋、好奇、模仿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他们在与流行结伴而行,价值观的异化已不在是没有可能。在笔者的一次偶像崇拜的调查中,有35%的高中学生崇拜各类明星,崇拜父母和科学家列在末位,只占1%。现在的孩子不愿读书这是目前家长普遍的困惑,答案或许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

4、同伴的影响。如果说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在经济、知识和人格上的话,那么同伴则对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产生影响。同学、朋友之间有共同语言、爱好,学习、生活的内容和规律相似,容易达成理解,马斯洛的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同伴中间最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同伴间人际关系的优劣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学校因素。事实上目前学校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相对滞后对个体心理影响较大。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再次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教师中存在体罚、变相体罚、心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素质教育的艰难探索也正说明了学生对真正教育的渴求。素质教育的成功之一就是要塑造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三、家庭教育的对策。

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外,家庭的关怀和支持也显得十分重要。

1、通过家长学校的举办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2、家长以身作则,提高素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平等、民主、团结、和睦、融洽),争取创建学习型家庭。

3、亲子对话。通过写信、谈心、打电话等形式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树立孩子,让我们坐下来谈谈的观念和模式。

4、全面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心灵的沟通与关心最能打动人。通过访校和观察了解孩子的苦恼、困难和想法,体贴入微,才能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解决他们的问题。

5、尊重孩子。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孩子的成绩和决定,只要不违背原则,他们尽力发展了即可。

6、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是批评指责,而是分析、引导和帮助改正。对问题不是包庇,在于解决和治疗。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自我意识的问题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的认识和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难管?高中生却抱怨父母不理解他们,这里就有矛盾存在:一方面,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在家长眼里,他们还是长不大的需要照顾的小孩。针对这些情况,家长们能够尊重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爱护孩子的独立人格。

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对高中生要少些命令和限制,多一些对话和理解。不管工作有多忙,至少要有时间和他们坐下来谈谈心,了解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出现了问题,要能够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而不要没有弄清缘由就横加指责,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2、家庭要民主化,实行家庭的民主化管理,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让高中生当当家,培养他们形成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3、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对他们不要过分指责,更不要总是“旧帐”重提。对高中生的一些过失,只要他愿意改正,就不要总是挂在嘴边不停地去数落。

情绪方面的问题家长们要仔细观察高中生子女回家后的一些表情、语言、动作。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激动,情绪还不是很稳定,也会感情用事,对一些事物会比较敏感,他们情感的外部表现有时和内心体验是不一致的。父母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父母看似平常的行为举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当发现高中生情绪不好时,要多引导,了解原因,让他们把苦恼、烦恼倾诉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给成功的机会;还有就是尽量少拿高中生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给他们树立榜样本无可厚非,但把他们和其他人做比较时,要注意方法、方式,否则就很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意志的问题高中生的意志力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学习中还是有较多的同学没办法很好地控制自己。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加以引导了,不能听知任之,长期这样下去,学业就会荒废。对一些意志力比较薄弱的高中生,家长可以鼓励他们经常参加一些爬山、长跑等体育锻炼,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人际交往的问题高中阶段是交友的关键时期,人一生中最要好的朋友很多都是在高中时结交的。但有些同学因为性格、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交不到朋友而感到孤独。比如说,很多同学有交友的渴望,但由于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就很难和同学打成一片。人际交往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异性交往。很多同学没办法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与异性交往,甚至一和异性交谈就脸红:有的同学则把握不住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度,超越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走得太亲密,把握不当就陷进早恋的泥潭。因此,家长要根据高中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也要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如果高中生有早恋的问题,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首先对于这种现象要给与理解,然后再进行开导。

升学和择业的问题高中生对职业的选择已出现较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进入了预备期,他们已经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社会价值取向以及切身利益的要求,选择具体的职业和层次。这时,家长要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生活目的。很多高中生觉得读书很没劲,其实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职业取向,家长就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扬长避短,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如高中生喜欢教师职业,但性格却比较内向胆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家长就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家庭聚会,并让他们出面联系、主持、接待等,还可以鼓励他们去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孩子大胆起来,性格逐渐开朗,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总之,现在的高中生缺乏的不是家长的嘘寒问暖,他们更需要的是家长们的关心、理解、尊重和正确引导。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摘 要: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钻研、积累和完善,每一个学有所成的孩子都是被教育成功的伟大作品。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家庭教育是一个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之源。在每个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成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莎士比亚曾说:“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觉察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育已很难将它转移及改变。”这句话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多么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实施,我国的教育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兆头。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恰逢文革时期,他们的文化涵养相对来讲都比较低,这就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因此,必须认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填鸭式”教育

现在社会,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由父母亲自抚养,这些父母在商品经济的竞争中意识到了生活的沉重压力,他们认为只有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才能在将来生活得更好。他们慷慨解囊,今天为自己的孩子报了电子琴班,明天报了美术班,后天报了舞蹈班等,从来不考虑孩子幼小的心灵根本就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对这些东西产生了抵触情绪,产生了逆反心理,于是家长很难与孩子再有沟通的机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二)“溺爱姑息型”教育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实施,中国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子女当成了宝贝疙瘩,孩子在家中便是“小皇帝”或“小公主”,是大人们的中心轴。这些孩子长期以来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等坏习惯很难改变,势必会妨碍孩子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家长则不注重孩子的自立意识、自理能力、自我判断能力的培养,父母对孩子是毫无原则的大包大揽。这让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依赖心理,极易走向极端,对自己的失误和别人的过失难以宽容,爱钻牛角尖,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知所措,缺乏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奉行棍棒式”教育

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缺乏合理性,对待自己的子女简单粗暴,信服“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进行责骂、殴打。打骂过后又不知道给孩子进行开导教育。有些孩子甚至和一些社会上坐在一起喝酒、抽烟,最终走上歧途。

(四)“保护型”教育

现在有些家长将对孩子的教育看得十分重要。他们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哪怕一点点的帮助,从来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在家读书、写字。即使在假期,这些孩子也只是在家闲得无聊看电视、玩游戏,没有机会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这种被保护起来的孩子,就极易形成好吃懒做,害怕吃苦受累的恶习。到头来,家长后悔莫及。

基于以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实施以下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尊重孩子的意愿

从教育的方法来讲,“填鸭式”的教育、父母的大包大揽,远不如将智慧科学地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应该注重孩子的意愿,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不同的满足。家长过快或过早将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父母的这种做法是欠考虑的,是缺乏科学合理性的。现在的父母都迫切希望孩子表现突出,最好是让父母感觉自豪,其实父母应当学会耐心地等待孩子开口要求,并允许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宠子必害子,这话一点都不假,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父母不会调教自己的孩子,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路。再者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还缺乏是非观念和人生经验,必须有亲人给与正确的引导,才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发挥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让孩子在取得进步时得到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改变他们被溺爱姑息留下的坏习惯。使他们树立自信,消除长期以来造成的孤僻、自卑的阴影,在正确的引导下判断是非,自己选择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式。

(三)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良好的家庭教育会造就无数个卓越的天才和众多的伟人。家庭教育的质量,从大的方面来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小的方面来讲,则会影响每个人的一生。家庭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扮演家长的角色,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的、守旧的那种教育方式在现在已无用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反对过分的方法,特别是家长觉得我说的就是正确的,不允许孩子反对。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教育孩子不能用恐吓,用恐吓约束孩子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所以不要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实行棍棒教育。当然,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也要有一定的训斥。但要注意:①痛斥孩子的必须是孩子敬重或爱慕的人,他们才能细细体味训斥的话,才有可能收到警钟长鸣的效果;②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很有灵气,都是有血性、有志气的对于要强的孩子,训斥有时产生激发上进的作用,但如果孩子不是特别要强的那一类,则不要训斥,免得再加深他们的孤独感。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合理正确。

(四)将课堂带进自然

山光水色的自然美,对人的气质神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自然的博大、神奇、变幻和美丽是增长知识、开阔胸怀、陶冶情操即进行环保教育的好场所。而农村孩子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博大、神奇、变幻和美丽。适当地指点孩子观赏大自然,让他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参加田间劳作,提高孩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正所谓,“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让他们在劳苦的同时,磨练坚强的生存意志。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才能让他们知道节俭,知道读书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国家的命运是掌握在父母手中,不是政治家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这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对每个人来说能让孩子长大,更是终身教育,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让每一位父母都成为教育家,为祖国明天的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为祖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月考结束,班级整体考得很好,但有两位学生残卷,且书写极差,成绩自然不理想。于是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第一位家长表示一定配合学校,力争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

“老师,您辛苦了!”第二位家长听完我的描述后不紧不慢地说,“我和孩子爸爸都主张孩子要快乐学习,只要孩子身心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我越听越不是滋味,因为家长把快乐理解成放纵。

时代日新月异,再提倡头悬梁锥刺骨固然不宜,但也不能片面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快乐学习”是在快乐中学习,然后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其目的是学习,绝不是因为追求快乐而放弃学习,因为追求轻松而自由散漫地学习,随意地应付学习。

“快乐学习”要求我们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多开动脑筋,尽量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快乐。幼儿期的女儿非常胆小,穿套头衫时眼睛要处于一段黑暗,有时会挂到耳朵,有些不舒服,孩子害怕,常常哭闹。妻子便设计了一个“躲猫”游戏。妈妈也找来一件套头衫,先把头用衣服遮起来,大喊“猫儿”。孩子看不到妈妈,急忙上前去拉遮住妈妈的衣服,妈妈适时地把脑袋从衣衫露出来。女儿一看见妈妈的脸,高兴得哈哈大笑。玩了几次后,妈妈把女儿的套头衫拿来,套在孩子的头上,重复上面的游戏,大喊一声“猫儿”之后,女儿的脑袋顺利穿过衣服。

当孩子把穿衣服当作“躲猫猫”游戏的时候,对黑暗的恐惧就变成消失了。穿衣服是目的,设计一个快乐游戏是过程,最终让孩子乐意穿上衣服,而不是孩子不喜欢穿套头衫就不穿,换一种纽扣衫。

学习本身必定是辛苦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放清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流行千年的古语,正是学习的真实写照,激励过无数寒门学子不懈奋斗。我们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一知半解,结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稍遇一点困难和挫折,便以新理念为由进行搪塞,常此以往,孩子的惰性必然养成。

同事的儿子即将升入小学,要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于是同事开始让孩子提前识字。同事没有把识字变成一场霸王硬上弓式的灾难,而是设计了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比如今天学习“火”字,孩子就是警察,“火”就是小偷,孩子耳熟能详的读物便是茫茫人海。儿子坐在爸爸的双膝上,拿出自己已经听爸爸妈妈读过千百遍的故事,把里面所有的“火”字都一一捉拿归案(即用铅笔圈出来)。这不仅仅是识字游戏,更是一种亲子活动。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学习。

有很多亲戚朋友询问我到底要不要提前让孩子识字,学英语。我认为,如果是这种快乐学习,那当然是十二分必要了;如果是痛苦不堪生硬僵化的死记硬背,不学为好,因为它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快乐教育”是在快乐中让孩子的趣味得到提升,意志得到磨砺,身体得到锻炼,从而得到更高的快乐体验,而不是为了肤浅的快乐放弃教育。周华健《真心英雄》之所以火遍全球华文国度,因为歌里“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唱出世间普适的真理。

学习就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读书肯定没有看电视轻松,但一旦领略读书的境界,其愉悦则是难以忘怀的。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述的就是这种沉浸在阅读中的审美体验,非电视电影所无法比拟的。学习就得完成功课,完成功课肯定没有打游戏上瘾。但以我的经验看,打游戏带来的是空虚,而学习获得的是充实。一旦孩子体验过这种充实感,他的快乐是无法言表的。

耐心听完家长对教育观点的阐述,我思忖良久,然后缓缓说道:“你的孩子身心健康吗?”家长自豪地回答:“那当然了!”我字斟句酌地建议:“既然孩子身心健康,我们还是引导孩子努力搞好学业,毕竟学习是一个学生的本分!”家长同意。我找到学生,先让他阅读我的前文《“差生”的三大标志》。学生读完后,表示一定坚持练字,改善书写。

坚持一段时间,他的书写有所长进,考试成绩也渐渐提升。据我观察,孩子在学习语文上明显有了自信,练字的劲头越来越大。我时常看见他在课外时间端坐于桌,要么练字,要么阅读。他获得了学习的愉悦,感受到自我提升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学习。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很自豪地叙述孩子的成功,朱丽叶却并不想让儿子现在就上大学,原因是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她与作者有如下的问答:

“作为老师,你觉得“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中什么对学生最重要?”

“兴趣永远是第一。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那么,作为母亲,你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我希望他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有兴趣才有快乐。”

这位母亲的信念与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异曲同工。一次,这位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扔出去,一边说“2+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老师有的就不理解,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他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成老生常谈,却仍被很多父母熟视无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那就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有些家长一点活也不让孩子干,说是只要让孩子管好怎样学习就行了,读书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观点我很不赞同。

孩子读书到底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将来投身于社会能够立足罢了。那你没有能力咋混呢?我们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能力需求。首先,应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汲取经验。但也得读好书,才能更好的掌握。读书不能读“傻”书,要将从书本中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这些都是互相循环的,相辅相成。从劳动中,体会快乐和乐趣。现在在我们的中国家长就是太过于重视学习和溺爱自己的孩子,而轻视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溺爱不等于爱。

在现代社会里,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这样父母的爱就都献给了这个孩子。对这个孩子过分地疼爱。

一次在大街上走,我看到一个小孩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块小石头拌拉一下,这件事本是一件再也普通不过的事啦,就是小事一桩,小孩子摔一跤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想到了如今的中国家长。当这个小孩子摔跤了以后,他的父母必会百般呵护地说:“我的小宝贝儿,没事吧,疼吧?”有些家长甚至会带孩子全面调查一下。这是不是离谱了些,本是一件极普通的事在中国家长的眼里是都么重要的一件事呀!

这不是爱,是溺爱!

这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和缺乏自立心理,最终全面的依赖父母。“挫折孕育着成功”要想孩子成为一颗小苗,那不经风雨怎能在这多面的社会圈子中,茁壮成长。

我感觉还是让孩子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也要抓住学习。这样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再会很轻松。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长大了才能让父母少操点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劳动,把所有事情都包下来,那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缺陷。像这样惯养他们,长大了只会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物。

我同样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可我的父母从来就严格地要求我,多做一下家务活。我的能力也慢慢地得到了培养。暑假的中午,父母不在家。我也只好自己为自己做饭,时间长了我也便学会了。甚至还能为大家露一手瞧瞧。劳动并不难,不知你愿否?

在激励斗争的社会中,有许多有能力的人,但你是否有本事与勇气和他们竞争。能力在于培养。在一次次失败和成功之间积累经验,这样你才会越走越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你愿意不断磨练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上午好!

首先感谢曾子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次相聚的机会。

我,是高二、三班的学生**的家长,也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既是孩子的妈妈,又是一名教师(我在兴蒙学校教小学)。昨天下午五点多钟,孩子的班主任林老师打电话说有事想请我帮忙,我说只要我能做到的就行,当听说是在今天的家长会上让我谈谈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我就连忙推托,为什么要推托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这个人不善于表达,更准确地说是羞于表达,不会表达。虽然是老师,但像在今天这么大的场合,面对这么多的人讲话我还是很第一次;第二个原因是:我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孩子的学习在老师们的帮助教育下进步很快,但是还不能说是很优秀,因为我知道我的孩子并不聪明。我的孩子学文,从高二分科以后,成绩稳中有升,上学期第一次考了班内第八名,级内第十一名;第二次考了班内第十一名,级内第十四名,第三次考了班内十四名,级内的名次我忘了;第四次班内第五名,级内第十名。这个学期进行的两次考试都是班内第五名,级里分别排在第九名和第六名。这个成绩,我认为完全是靠着她的苦学、靠着一股拼劲、靠着对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的执著追求取得的,所以总感觉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再三推托林老师也不答应,还一直鼓励我说没问题,我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所以,在今天的家长会上,我也就没什么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奉献给各位家长朋友,也就只能借此机会把我的几点切身体会,和在座的同仁们互相交流一下,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如何更好地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进行更好地切磋,这将会有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会有利于孩子学业成绩的提高,也会使我们向合格家长迈进一大步。下面说我今天要说的话题:《加强家校联系共育栋梁之才》。

首先我要说我很高兴,我们的孩子都能在曾子学校学习。作为家长我们都亲眼目睹了学校近两年来的巨大变化,曾子学校在所有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正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学生学习风气浓厚,老师教学作风踏实。特别是学校领导都是年富力强,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青年老师更是干劲十足,朝气蓬勃,虚心学习,密切合作,管理班级。我们有理由也应该相信:强强联合,我们的曾子学校,会更上一层楼。所以我要说:在如此优秀的学校里学习,有如此优秀的老师教育,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表现的优秀。

1、做孩子心中的好家长

“望子成龙”乃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当父母们为子女“成龙”而不惜一切地付出心血与辛劳的时候,儿女是否都感其诚而心领呢?事实上,不尽然。因此,要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达到一致,从而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其前提是要加深对子女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最后才能达到找出善解的办法来。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这“三解”是连接父母与子女心灵相近、不可缺少的通行证,是保证孩子茁壮成长的重要环节。

说到这个话题,我想问在座的各位朋友几个问题:

(1)你“了解”孩子吗?

这样问,有些家长似乎觉得很奇怪:我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怎会不了解呢?但是,这里我所说的了解,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对孩子的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是对孩子处在动态成长过程中的了解,是了解孩子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组成的大环境对他们有哪些影响;了解孩子在接受各种教育时,心灵深处会隐藏着种种为大人所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了解他们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心理上有哪些变化?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又是终身教师,对上述问题未必都能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下面,请从我平时搜集的一些学生作文中,听听孩子们挚诚的心声。“记得从我四岁那时开始,爸爸妈妈就让我学弹琴,学英语。上了小学,又让我补习数学和作文,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课余时间,曾有多少回,我是含着眼泪在前往补习的路上走着的。”“我知道,父母对我期望很大,但希望你们不要逼得我太紧,不顾我的感受。”“你们不要样样都替我作主,请给我一些自由,允许我不成功,使我从中吸取教训。”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过错给予原谅,不要责骂不休。”“妈妈,您知道吗?现在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孩子了。小时候,您在我幼小的心中曾是多么伟大,但现在,我却觉得您是那么陌生,和我的思想距离是那么遥远。”各位,在听到这些发自孩子内心的呼唤时,您是否都有所共呜,或者是感到惊讶、内疚?感到如此的不了解他们呢?平时,你是否给他们机会倾诉呢?确实,平日里,我们大人忙工作,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忙学习,很少有和孩子恳切谈心的时间,甚至一天中连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的好时光,对有些家庭来说又成了“家庭法庭”的开庭时间。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还没等孩子坐下就问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考了的几名?是不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经常这样问,我有时候就在自觉不自觉犯着这样的错误。

孩子要接受父母对考分的一次次质问,对坏成绩的一次次“声讨”,于是“冷战”“舌战”“令人烦恼”的场面一次次地出现。难怪有些父母与孩子的话越来越少,有些干脆“无话可说”,这难道说与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关系吗?这活生生的事实启示我们,要想让孩子成才成人,首先就要了解孩子,如果不了解孩子,只凭家长主观意愿去做,或者不管不问,只能给家长带来一大堆困难、烦恼和焦虑,从而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只有经常和学校联系,经常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帮助。

(2)你“理解”孩子吗”?

如果说“了解”是对孩子的“知其然”,是家庭教育的前提,那么,理解就是“知其所以然”,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理解,在这里我把它理解为是对子女种种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进行探究为什么是这样?,我认为作为父母必须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换位。从孩子角度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是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只有从理解孩子的言行与心态出发,才能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更好地因势利导,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子方法。

当然,理解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正当的宽容之下提出严格的要求,让孩子能感其诚,信其道,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与诱导,收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因此,我认为对孩子的理解也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对孩子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吗?请听听一群孩子的“悄悄话”:“大人做事也有出错的时候,我们也是人,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希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请给予我表扬和鼓励,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我。”“全世界的妈妈们,我恳请你们多给我独立,少一份罗嗦,多给我一分自由,将来少一分羞愧,充满自信豪情走向社会。”“请不要把我当作取乐的玩具,我也有思想,有看法.我能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爸爸妈妈,为什么让我学习,你们打牌、看电视?”这一连串的请求,难道不足以启动我们家长的心扉?再看看下面两个典型例子:在座的各位不知道是否有人听说过,1988年南京工学院学生王林在高考落选后,进了自费理工大专班,后来读书因没达到父亲下达成绩的指标“立约”,在绝望中将父母杀害的伦理悲剧!人们不禁痛切地问:为什么这人间悲剧竟会发生在疼爱子女的父母身上?这不能不使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进行深刻地反思!王林高考落选后,曾经提出学开车,他喜欢学文科,但是都遭到父母的反对,家长把子女升学当作唯一出路,把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孩于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以“立约”的形式给儿子施加精神压力,这种不顾儿子感受,一味期望过高只能给儿子的心理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为悲剧的产生种下祸根。这不能不说是血的教训。

我的孩子在上高一分班时成绩可以说在班里倒数,因为那是实验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和她爸爸的不断鼓励,成绩也是不断提高。我是这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我的孩子总成绩虽然不高,但我作为家长对孩子这个成绩是感到满意的,因为孩子已经够努力了,她从小学习惯一直不错,作业按时完成,每天回家都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有时间还多做一些课外资料,我也给她定了不少刊物,让她有选择地阅读。现在通过努力,各科成绩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是她勤奋的结果,我们是感到满意的。孩子也觉得这确实是对她的成绩的公正评价,这比什么都重要,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犹如一束强劲的光柱,直透射孩子的心灵,激活了孩子的上进心,强化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件事也深刻启发我们:其一,家长对子女的理解,是打开孩于心灵的一把钥匙,理解可容人所短,容人改错,他可以引发孩子对父母爱的感化,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其二,作为家长,只有理解子女,才能达到心灵相通,取得良好的教子效果。其三,父母经常性的理解,最终会在孩子身上开花结果。比如,在考试考不好的时候,我就看到她自己不高兴,我和她爸爸就鼓励她说没关系,一次考不好并不说明问题。有一次我无意发现她写在日记本上的一段话:“这次考试我又没考好,可是妈妈你为什么不批评我还老是鼓励我,说没关系,下次一定会考好,这都是连续两次没考好了,下次能吗?后边加了好几个问号。说实在的,当时我看了以后鼻子酸酸的,我也很纳闷,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这么用功怎么就老是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后来,我就找机会帮她分析原因,是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是不是学习效率的问题?是不是心理问题?通过交流,我们娘俩达成了共识:学习时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勤学加会学,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老师的话最有用了(咱们的孩子马上就要进入高三了),按老师的要求做题就行了。老师要求做的题一定要做,按老师布置的一点一点地做,上课的时候认真听,不在于熬夜,在于要把握住效率。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放松,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出去走走,出去看看。考试的时候应该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自己给自己压力,应该经常调整心态,累的时候听听歌,散散步。有这么多优秀负责的老师教还怕学不好?孩子经常告诉我,说她的xxx同学太用功了,但是他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自己的另一套做法,上课不注意听老师讲,而是做其它科的作业,结果最后证明效果不好。当然,有极个别的同学确实学习实力强,确实有天赋,确实心态好,他们对老师讲的东西已经是滚瓜烂熟了,这样的同学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下是可以做点其它东西的。或者干脆与老师商量好,某些课就不去课堂听课了,在图书馆或自习室钻研自己需要钻的东西就可以了。但这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同学来讲,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布置去做题。我认为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这样的认识,于是她及时调整心态,调整学习方法,该学的时候集中精力学,该玩的时候尽情地玩,原来我限制她看电视,现在也不一个劲得限制了,有的节目只要她愿意看就让她看,我相信她自己会合理安排时间。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爸爸告诉我说,子敏说你了,我说说我什么,他说她写了一首小诗,我说什么小诗,他就拿出来给我看。她是这样写的:“在我心里总是有一首诗:有个人,别人睡了,她还没睡;这个人,别人没醒,她却早早醒来了,这个人在做什么?她正为女儿准备早餐,这个人,就是我的妈妈,我要以最好的学习成绩,报答她我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真为孩子的懂事而高兴。我想这是我理解她关心她的结果。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应该知道,在了解了女的前提下去理解子女是教好子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你“善解”孩子吗?

如果以上面我说的问题是“知其道”的话,则下面要说的“善解”就是指“得其法”。即善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了解”和“理解”的落脚点应是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家长要善教孩子,首先要善于更新旧的观念。一些家长常常自相矛盾,有时会把孩子当大人看,对他们的教育成人化;有时在父母眼中,子女永远是个孩子,可我们必须知道,儿女永远比父母小,但却不会永远是小孩。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否则是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红烧肉再好吃,明智的母亲也不会喂给婴儿吃,成熟的家长会根据子女成长各个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成功的家长对于女的教育要求和具体内容会考虑其接受能力,对教育的方法会考虑其行为能力。家庭教育虽然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不可没有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父母,要善于掌握灵活的教育方法和恰当的教育契机,遵循教育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才能弹奏出人间和谐协调、悠扬悦耳的教育乐章。

每一位家长都想找到孩子心目中的一位理想家长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孩子们对家长的期望信息反馈中去寻找和思考。我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分资料:

广东省家教研究会曾对六个县22所中学初一至高二的872名学生进行对家长的角色期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你最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是:①心地善良,性格温柔;②勤劳朴素,会做家务;③关心子女思想学习;④教育子女讲究方法;⑤言行一致,说到做到;⑤知识丰富,好学上进。相反,“你最不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为:①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学习;②说话罗嗦,不相信子女;③脾气暴躁,打骂子女;④对子女溺爱迁就;③知识浅薄,不求上进;⑤只知柴米油盐,不关心国家大事。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最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中学生的要求是全面的,反映了对母亲为人处事教育孩子的整体素质期待。而在最不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把“不关心子女思想学习”列为首位,反映了当前母亲在子女教育中常见的突出缺陷。

这份调查资料还表明,“你最喜欢怎样的父亲”的品质序

列为:①关心子女思想学习;②热爱工作,办事公正;③待人热情,容易接近;④教育子女讲究方法;⑤知识丰富,好学上进;⑤言行一致,说到做到;①不随便发脾气。相反对“你最不喜欢的父亲”的品质序列为:①脾气暴躁,打骂子女;②抽烟酗酒,爱打麻将;③不关心子女思想工作;④不做家务,指手划脚;⑤知识浅薄,不求上进;⑤唯我独尊,家长制十足;①过分于涉子女行为。可以看出,“关心子女思想学习。是青少年对父亲最热烈的期望,要求父亲有高尚的品德,完美的人格,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子女讲民主,这充分反映了孩子随年龄的增长对家长期望的中肯和成熟。

各位家长,我们应从孩子对家长的期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校正自己的角色行为,当一名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长,适应时代的合格父母。

2、正确面对平凡的孩子

这是您肯定感兴趣的一个俄罗斯男孩的自述:

我12岁,是六年级的学生,一个最普通的男孩,但这只有我自己清楚,我的父母、祖父、祖母则是另一种看法,他们说:“季玛是非常有天赋的孩子,他有远大前程……”我爸爸是科学家。他酷爱数学,所以我在一所不寻常的学校数学专业中学上学。我的妈妈在青年时代就想成为音乐家,

但是没有实现。“嗅,没关系,我有儿子。”妈妈常这么说。“我也有儿子!”这时候爸爸也不甘示弱地说。现在你明白了吧,为什么我在专业数学学校求学,而课后还要去音乐学校学习,但是,这还不是全部。

我的祖父梦想成为著名画家,他已梦想成真。现在你能明白了,为什么我还要去上图画课。如果我没有非常认真地学习音乐,妈妈就会对爸爸说:“这是你的儿子,你的遗传基因。”而如果我数学得了2分,爸爸就会对妈妈说:“这是你的遗传基因。”祖母赞成爸爸和妈妈的说法,但一定会说:“他在体育方面有前途,应该努力参加体育运动。”祖父什么也不说,保持沉默。他认为在我身上也有他的基因。

我长辈们的爱好,当然我也喜欢,但是我不能同时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著名的音乐家、运动健将和画家。我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家长朋友,听了这异国男孩的故事,您不觉得似曾相识吗?

何止似曾相识,在我们这里有过之而无不及。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那么多为人父母者都在热切地盼望着。在我们的国度里,家教中的盲目、高期望值的热潮,正在一浪高过一浪,热潮汇聚的狂涛巨浪,正残酷地吞噬着孩子们弱小的心灵乃至生命:可爱的孩子,有的惨死在家长高期望值的疯狂心态支配的手下,有的禁不住家长高期望值的威压而小小年纪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孩子在高期望值的重压下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

“我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有幸还能这样对您说,您是不是很失望伤心?很对不起您,为了孩子,我要再给各位泼点冷水:大海之中有百鱼,不能都成龙,大林之中有百鸟,不能都成凤。绝大多数孩子的确都是平凡的孩子。您不信?就请听听心理科学的声音。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成才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就智力因素方面说,中外研究一致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在总人口中是服从常态分布概率规律的,就是说,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中常水平。这是为什么?科学告诉我们,凡是影响因素很多的现象都服从常态分布,因为这些因素一齐出现和一齐不出现的机会都很少,有些出现有些不出现的机会较多。这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概率规律决定的。再就非智力因素方面说,其发展状况也是由众多因素制约的,也是服从常态分布概率规律的。就是说,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一般水平。这样,智力与非智力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也是服从常态分布的,必然是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一般情况。因此,所谓成才,最终是成“高才”或“低才”者总是少数,绝大多数是“中才”。

还是那句话: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能是平凡的人。有人说,只要各种条件具备,每个人都可以成长为天才,那只是理论假设;有人说,按照某种方案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那不过是现代神话。理论假设很诱人,现代神话很迷人,可都当不得真,能当真的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凡的孩子。

“这是让人多么泄气!”您也许这样想。那您就大错特错了。天下凡事“第一”只有一个,这是盖不住的,也是你我都不得不承认的最基本的事实。就拿我们为人父母的人来说,不错,我们都有自己奋斗的足迹,可我们不大多还是芸芸众生之一吗?我们过去奋斗大半生,还要毫不泄气地奋斗下去,怎么能面对孩子的平凡就泄气呢?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座珠穆朗玛峰。群星虽没有太阳耀眼,同样熠熠生辉;群山虽没有珠峰高大,同样勃勃向上。我们需要的是以一颗平常心来设定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满怀期望地去教孩子成人。只要孩子成长为大写的“人”,他就拥有了成功的人生。

学生就要上高三了,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许多家长开始心急上火了,孩子着急,家长比孩子还着急。于是,考试不再是考学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家长。据说一些家长在孩子考试的时候,心理焦虑表现得相当严重。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如果家长处理方法不当,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我认为学生考试时家长一定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疏导不要压制。学生考试很正常,尤其是到了高二、高三考试几乎就是家常便饭了,我们做家长的往往一听说考试就对孩子交代这个交代那个,弄的孩子紧张兮兮的。我觉得做家长的要认识到压力和能力的发挥之间的关系:一点儿压力没有就可能不重视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能力又可能发挥不出来。家长要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都有差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有的孩子需要施压,有的需要减压。家长们对孩子的心理压力要疏导而不要压制。例如,有一个学生因过于紧张对自己做的每一道题的结果都抱怀疑的态度,一次他问母亲:“1加1为什么等于2?”结果遭到母亲的斥责:“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问这么幼稚的问题?”结果,这个学生在自责中陷入了更深度的偏执状态。

(2)要言传身教不要言而无信。有的家长一听说考试,就过分干涉。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常常听有些家长家长对孩子说,又要考试了,不能看电视了,不准做这了,不准做那了,整天把考试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左一个复习,右一个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本来就非常紧张,再加上你这样无休止地唠叨,我行我素,自己该看电视地还是看电视,该打牌地还是打牌,该喝酒地还是喝酒,结果是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越说孩子越反感,更加影响影响孩子的正常复习和正常发挥。

(3)要正确面考试对不要盲目许愿或者威胁。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我给你买个电脑”,“考上北大,我带你到国外去玩”,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就威胁孩子,“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考不好就会家种地去”“考不上大学,你怎么有脸见人”诸如此类的话语,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复习,不利于孩子正常发挥。

(4)要尊重孩子不要瞎帮忙。对学校复习的程序和内容并不了解,认为多复习辅导材料会有效果的,结果是冲淡了老师的复习计划,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还有的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就想给孩子开小灶,盲目报辅导班,请家教,这些做法虽然有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盲目报辅导班请家教的话,就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没有把老师叮嘱的内容复习全面。结果是捡起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觉得孩子要是真有必要辅导,也要和老师商量,和孩子商量,要听取老师建议,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孩子的成绩。

总之,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严爱相济的过程。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爱护、教育、鼓励应该持之以恒。随着孩子的成长,勤学上进理想的确立,家长的重要责任是多鼓励,使其感到自己逐渐成熟了。这样,孩子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经受磨炼,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扣心自问:孩子的家庭教育理想吗?

教育孩子的事是大事。教育孩子的事不光是老师的事,更是我们家长的事,是社会的事。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同步,要协调,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育栋梁之才。曾子学校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就是为了和我们家长取得联系,就是为了共同研究解决孩子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因为有了一次次这样的交流机会,有了各种各样的这样的沟通形式,才有了孩子的进步。我想,只要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渴望上进的心,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成长的家长,成功的家长。

最后让我代表家长再次对曾子学校的领导和所有辛勤工作的全体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正是因为你们的辛勤耕耘,不懈追求,曾子学校才有了今天的巨大发展;因为你们的辛勤耕耘,祖国的春天才更加美丽!我坚信:在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下,让学校和家庭联起手来,一定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美好的愿望,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创造明年的辉煌!同时也谨祝在座的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万事如意!谢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