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的小学作文900字(八篇)

最新小学的小学作文900字(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16:46:54
最新小学的小学作文900字(八篇)
时间:2023-03-13 16:46:5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的小学篇一

在“走进大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对仿生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仿生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又古老又年轻,是人们研究生物体结构与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型的工具。在活动中,我对蝴蝶和青蛙的兴趣最浓厚。

蝴蝶大家都很熟悉,五颜六色的,科学家经过研究,为军事的防护带来好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把列宁格勒包围得无处可逃,可是后来,苏联昆虫学家施迈楚维奇根据蝴蝶藏身在花丛中靠的是它的颜色的道理,在军服上覆盖了蝴蝶的颜色。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列宁格勒还是安然无恙。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迷彩服来减少人员伤亡。例如,海军穿的是蓝色和白色,模仿的是海水和浪花的颜色;陆军穿的是深浅绿色混合的,模仿的是丛林植物的颜色,还有一种深浅咖啡的颜色,模仿的是泥土的颜色。

青蛙大家也很熟悉吧?青蛙的眼睛对小飞虫非常敏感,当小飞虫在青蛙头上飞时它会盯住不放。于是科学家模仿蛙眼的结构原理制成了“电子蛙眼”,可用来识别飞行中的飞机和导弹,也可用来预防飞机相撞。

在活动中我认识到仿生学给人类带来的帮助真大啊!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小学的小学篇二

我校各级党政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十分重视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在有关教育的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并做了具体的指示。大家一致认为“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所以,我校对“控辍保学”工作从没有丝毫松劲的思想,全体领导都用心工作,加强管理。

我校成立了发动学生入学领导小组,校长兼组长,副校长兼副组长,其他领导成员当组员。

我校相应地成立了控辍保学领导小组,组长:刘忠华,副组长:陈永渠,成员:全体班主任。

为了确保我校管辖范围的适龄少年全部入学,做到没有一个适龄少年辍学,我校不断修改完善控辍保学规定。规定里应对领导小组成员、各班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范围、资料、要求等都作了明文规定。我校要求各班将这项工作也纳入到每月的班主任量化工作管理当中,并与年终考核挂钩。所以,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按规定要求,主动、用心、认真地工作,加强管理,成绩十分显著。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共识。

开学初,我校都要求各校利用学校广播、板报、班团会宣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并透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使《义务教育法》深入人心。

2、办好教育,留住学生。

加强思想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校始终坚持将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以德立校、以德促学、抓常规教育”的工作思路抓思想教育,要求各校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师德修养、业务水平、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以基本礼貌教育和养成教育为基石,透过严格的管理、真挚的情感教育、优美的环境教育和多样的活动锻炼、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虽然当前农村初中出现了许多新状况、新问题,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度,可是只要全体教师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牢牢把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这一主题,就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前提条件。我校组织开展的“关爱生命、净化心灵、发展特长”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在校生巩固率,使思想教育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学校呈现出稳定向上、积极进取、校风健康、学风浓厚的良好氛围。

强化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严格有序的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行之有效地管理方法是使教育适应发展的基础。所以,我校强调制度管理、规范管理、量化管理。先后制定了《班主任月工作汇报制度》、《常规教学要求》等管理方案,在管理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严要求、勤督促、多检查”这种单纯给教师压担子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了“多学习、多指导、常考核”的新教学管理方法,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有的放矢进行指导。每学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检查不少于5轮次,每项检查都有状况记载及分析指导意见;主任都亲自兼课、听课,校长每周听课2节;主任每周兼课不少于6节,听课不少于4节;任课教师学期内听课不少于30节。我校校委会成员平时深入学校,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督促检查各项指标的落实状况,并将检查结果与学期末的教学业务检查结合起来,纳入对学校领导的目标考核中,做为评优评先及聘任的主要依据。另外,我校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汲取外地的先进经验,组织中学教师到县城及邻近县市观摩示范课;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培训。结合各教研组制定的教研计划,要求教师在校内认真上好三课:即青年教师的过关课、中年教师的示范课、老年教师传授的教法课;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学科的优质课评比及教研成果评比活动。活动资料虽重复多次,但活动的效果及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由单纯地利用教具说教演变到综合利用媒体手段教学。尤其充分发挥电教备课室的作用,让教师充分领悟空中课堂的作用,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透过这些规模性活动地开展,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育信息要及时掌握,逐渐构成自我加压渴求新知识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我们不失时机地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统一齐来,即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展,发奋实现学生地位主体化,教学资料学法化,教法过程优质化。在活动的开展中,涌现出刘青、徐欣等骨干教师,他们曾代表我校为全市的'同行们上示范课,并受到一致好评。两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提高”的办学宗旨,扎实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力的保证了在校生巩固率,吸引学生在学校发奋学习。

3、关注学困生,用温暖和鼓励留住学生。

学困生的转化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务必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与提高。为此,我校要求各班开展学困生思想交流与总结,规定每四周为一个周期。在交流与总结会上,年级校长和班主任都直接参与,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一向在关心着他们,点燃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班主任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和有待改善之处,激励他们扬长避短,每一天提高一点点。同时指导每位学困生使用好诚信评价表,让每位学困生根据自我的实际状况,按照“低起点、小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确定自我的阶段行为目标。每周写好周记,对照自我确定的目标,反思一周来的表现,进行自我点评,班主任附上一周来的寄语,每个周期末进行阶段总结,评选出阶段诚信少年。这样透过师生双向互动思想交流,绝大多数学困生一次比一次有提高,尝试成功体验,重塑自信心。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进一步加强了学困生的自主管理。同时,对这些学生,学校还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发奋提高他们学习成绩,帮扶教师利用休息时刻为学困生补课,单独留作业,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就是控辍保学的过程。

4、爱心互助,关爱学生。

家庭困难是学生流失的一大原因,针对这种状况,我校始终要求各校构筑“爱心工程”,成立了特困学生失学救助体系,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我校为66%的贫困生争取到助学补助,每年每人750元。

透过发奋,我校取得了一些成绩,确实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职责的重大。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带领全校师生谱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小学的小学篇三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先后多次召开教师会、师生大会、家长会。大力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政策,以此来统一大家的思想,统领全校的"控辍保学活动月"工作。

2、走村入户,营造氛围。由学校统一印制了800多份专题宣传单,向学生家长、村组干部进行"保学控辍"政策的宣传。

3、创新形式,加大宣传。各校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校园广播等媒介,广泛宣传"保学控辍"、实施"93"计划的重大意义。活动期间,我校共办专题板报1期,校园广播5期,在校门口、人群密集地等处制作、张贴了10幅宣传标语。

4、制定方案,落实工作。要求把"控辍保学"、"93"计划工作的结果与全体教师的绩效工资、岗位设置挂钩。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支书记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控辍保学活动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

2、强力推行目标责任制,学校按照所签的《"保学控辍"责任书》,层层落实了"保学控辍"工作目标,严格实行控辍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将保学控辍与年度先进集体、个人的评优奖惩挂起钩来。

3、严格学籍管理,规范各类手续。本次活动开展后,各校按照《开发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了规范的转出、转入、休学手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认真核实、统计上报。

4、摸底结对,以情保学。对特殊情况学生进行造册登记后,分类对他们采取学校领导、党员、教师结对救助,并组织开展教师家访劝学活动。

1、学校多渠道宣传国家免费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让家长和学生理解"93"工作的重大意义。

2、学校领导和教师多次自费到省内外中职学校考察,举办省内外中职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的见面会。让学生家长送出孩子时放心、安心。

3、学校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动员全体教师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无偿由校长带头多次为有意向升学高中学习的学生托"人情"、找"关系"力保我校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

4、建立困难学生档案和学困生档案,确定帮扶措施,确保他们不流失。学校能认真贯彻国家义务教育的"两免"政策,学校争上级部门资金发放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5、学校筹集资金,征用教师私家车多次送到外市区就读中职学校学生和家长到车站,准保送生工作的安全推进。

总之,通过本次"保学控辍活动月"的深入开展,我校营造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教育、办好教育的共识,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决的措施、更加积极的行动,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以为人民负责、为下一代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坚持长期做好"保学控辍"工作,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学的小学篇四

经过全镇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发奋,我镇在本学期没有辍学学生,圆满完成了上级的控辍保学及特殊教育任务。

1、坚持依法控辍,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舆论氛围,利用开展“控辍月”活动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及实施细则,认真执行《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并把乡政府民规民约深入宣传到各家各户。

2、坚持管理控辍、实行控辍保学职责制:

⑴、控辍保学领导小组

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实行三包制度:镇、学区领导包片,学校领导包村,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各有职责指标。

⑵、实行了控辍保学及特殊教育奖惩制度

镇与学区、校长、校长与班主任和教师分别签定了目标管理职责书,各负其责。学校把控辍及特殊教育工作列入班主任津贴发放方案和教师年度考核方案里。做到年终考核挂钩,并将学额巩固率做为评选先进班级和班主任的条件之一。

⑶、建立辍学及特殊教育报告制度

学区做好开展“控辍活动月”的宣传动员工作外,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及时下去家访、了解状况,做好动员工作。学区历年来都把家访工作作为控辍保学的主要手段,提倡教师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加强与全体家长的联系,其重点是家贫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家访;增强学生及家长的自信心,在对学习中、纪律上出现问题的学生随时家访,及时了解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控辍效果。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真情感动家长,赢得学生的心,用我们朴实无华的真实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⑷、坚持教改控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对小学升初中的学生,学校全部接收,因此,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个别一部分,经过一年的发奋成绩跟不上,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最后辍学,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做了超多的工作。

学校教师进行家访,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和个别生随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透过“两免一补”方式针对一些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学生在各方面给予帮忙和照顾,对于残疾儿童,采取送教上门服务。

1、制定了《学区控辍保学及特殊教育工作方案》,达不到指标要求的不能享受学校所有的待遇。

2、实行辍学生定时点名和汇报制度。

3、减免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的教科书费及学杂费。

4、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展实用技术教育。

5、对于特殊教育学生采取送教上门。

6、在校生巩固率、三残儿童入学率均符合要求

7、辍学率符合要求,镇内没有一个辍学学生。

在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今年的控辍保学工作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完成了任务。

小学的小学篇五

控辍保学工作是全面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来说,也是“普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学校控辍保学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下,我采取了各种措施,努力做好该工作,取得了圆满成果。

开学初,学校就召开了全体干部教师会议,尤其是针对我们班主任老师,使我充分认识到了控辍保学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使我对控辍保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成为我一年来努力工作的思想基础。

只有思想基础是不够的,工作还是需要方法和手段的。在一年来,为了我班的控辍工作,我动了很大的心思,采取了各种措施。

1、摸清后进生和特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本班52名同学,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开学一个月内,我进行了摸底工作。从学生干部,小学教师,以及问卷调查中,了解了我班的后进生和特困生情况,并建立了后进生和特困生档案。

2、上报特困生的档案,为特困生学习扫清经济障碍。学校每年都会有社会捐资助学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上报我班特困生情况,不仅为学校提供依据,也为我班的控辍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我班的`李海达同学父亲因故去逝,只和母亲依靠种地为生,生活很艰苦。由于有了好心人的资助,现在他的学习稳步上升。

3、建立学生家庭联系卡,上面详细准确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坚持每一天考勤制度,严格学生请假制度。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后进生逃课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和家长及时沟通,避免了由于学生因厌学而误课过多的辍学现象。

4、实行经常家访的措施。以往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病、事假确认后就不管不问了。今年,我对后进生和特困生采用了电话确认的方法。学生请了病事假,我在傍晚放学后,还要主动给他们通电话,问一问“病好了吗?”“明天能上学吗?”“事情办好了吗?”“有什么我帮忙的吗?”看似简单的话语,在家长和学生的心里却是暧融融的,拉近了班主任和学生以及家长的距离,为控辍工作扫清了许多障碍。

1、后进生往往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学校、班级对他们缺少吸引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开放班级的各种管理工作故意让后进生来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例如:窗帘让杨小婷同学来管,撮子让滕飞来管,扫帚,水桶……甚至于连粉笔和板擦都分配下去,并且每月总结。这样,让他们时时刻刻感觉到班级中自我的存在,感受到自己在受到大家的关注。

2、为了控辍保学,学校也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来吸引学生。诸如篮球赛,冬季三项赛,绘画书法赛,“十一”汇演,元旦庆祝等。做为班主任老师,我认真配合学校各项活动,从来不去敷衍。每次都按要求认真布置。这样,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使那些特困生和后进生感受到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后进生也如此,所以在工作中我从不忽视他们一点点的进步。这样累积起来,我在班级板报栏中设置了一块“看谁进步大”的展示空间,每月评一次,让那些后进生也有机会进入同学和老师的视线。

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我班在控辍工作中表现突出,达到了上级的要求,并且有越来越好的趋势。但我仍然觉得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今后,我一定加大力度,采取更为得力的措施,把控辍学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的小学篇六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了“控辍保学”工作取得实效,经过全体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20xx年春学期转出学生4名,转入学生29名(详见附表)我校没有辍学学生,圆满完成了上级的控辍保学任务。

1、充分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责任。我学校制定了有关控辍保学工作的规章制度,班主任为本班控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负责,对未返校的学生教师应主动联系了解情况。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修养,切实控制学生学习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杜绝人为辍学因素。

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十不准”,严禁教师批评、讽刺、体罚、歧视学生,对人为造成流失的,学校责令教师第一时间进行上门劝返,若无果者,学校根据《保学控辍责任书》相关条款给予处分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其次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尊重、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第三是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课业负担,广泛开展兴趣活动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闪光点,从而达到平等求学,个个成人的目的。

3、科学管理,规范档案,建立“控辍保学”有效机制学校科学管理

规范学困生,特困生档案,特别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采取跟踪管理,时常进行慰问救助,对新增困难学生进行及时救助并做好安抚工作;其次,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领导救助帮扶制度;使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帮助,真正做到了不因贫困而辍学。第三是根据市教育局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了学生辍学、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留读,毕(结)业等手续,随时掌握学生变动情况。

严格遵照区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控辍保学”活动,从“依法控辍、制度控辍、责任控辍、宣传控辍、质量控辍、关爱控辍、扶贫控辍”七方面入手,暑期每个班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家访活动,对于一些切实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学校充分给予帮助确保孩子有学上。

学校开展了“保学控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和增强了家长知法、懂法意识,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耐心育人,以闪光点转变人,以集体活动培养人,以宽松的环境留住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宣传,加大管理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真正从源头杜绝学生流失,“保学控辍”工作绝非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它将是一个持续永无止境的,我们会竭尽全力,全面努力提高我校学生的巩固率。

小学的小学篇七

;

摘 要:对小学儿童需要的认识与理解,是能否实现为每位小学生提供适合之教育的关键。小学儿童的需要有被关注的需要、常规与游戏的需要和追求人生意义的需要。小学教师应具有关注儿童需要的意识,具有关爱小学儿童的能力,读懂小学儿童的表达,切实关注儿童的需要,从而为小学生提供激活、引导、满足其需要的适合的教育。

关键词:儿童;小学儿童;需要;小学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明确提出,教育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那么,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落实这样的理念,如何才能为每一位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初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必须回答的问题。

本文认为,对小学儿童①需要的认识与理解,是能否实现为每位小学生提供适合之教育的关键。小学教育一定要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需要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关注需要,就是关注个体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关注儿童的需要,就是要关心儿童的需要,注重儿童的需要,就是要研究儿童的需要(包括儿童需要的满足与引导等),实质是关注儿童的生命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关注儿童需要

1. 如何理解需要

何谓需要?可以说,“需要”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用法,也很混乱。凯特琳·勒德雷尔主编的《人的需要》一书指出,对需要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两大流派。一种流派认为,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观的,即是预先设定的。它是以下定义为特征的,如,“需要可以被抽象地理解为人们在某一社会中为了使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可能而要予以满足的要求”,“它是某种必要条件,是至少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满足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需要的主体作为人的存在而起作用”;另一种流派认为,需要的历史特征和主观特征是决定性的,它是以非定义为特征的,如,“需要因社会而异,因此不可能预先确定需要,也不可能谈论什么普遍的需要。” [1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在《人的需要理论》一书也对需要概念进行了解释,一是把需要当作驱动力,二是把需要当作目标。对于前者,书中指出,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顺从。对于后者,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每一个人都要么实现,要么应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2 ]。

上述可见,对需要的解释分别从主观与客观,或从社会学与生物学的角度,构成了两种貌似相互排斥的需要观。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从人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环境因素两个维度探讨和描述人的需要。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作为人的目的与生活目的的展开” [3 ],既是个体生命内在规定性的显现,又是个体生命在生成过程中要适应生存的环境的反映,是遗传与环境“共同运作”的产物。正如奥托·克兰伯格所言:“人的所有活动(包括需要)百分之百源于环境,百分之百源于(生物)遗传。这意味着确实存在着有机体需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维持肉体组织的健康和生存。但是,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在有机体的需要的表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 ]。

在理解需要时,还要明晰需要与本能、欲望的关系。本能是人生存的原动力和先天的能力,需要是本能的有条件的显现,欲望是基于需要却超出需要之上的想要。不能将需要混同于本能、欲望或想要。

2. 需要与个体生命成长

有关“人的需要”的研究,我们熟悉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又对此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在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15年之后,他又修改了此书,根据遗传科学取得的巨大进展——基因的巨大决定作用,对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质的宗旨有了相当大的改变,提出的一个假设是:“从某种意义说,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观察的程度上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 [4 ]可见,人的基本需要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人的基本需要似本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遗传决定的。

需要是个体生命成长的动力、原理。埃莉奥诺拉·马西尼曾指出:“需要是以人的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因素为基础的,在这样的意义上需要是原理:它们是人的发展借以展开的路线。”英国学者迈·凯梅·普林格尔在《儿童的需要》一书的开篇写道:“只有满足儿童在物质、情感、社会意识及智力发育方面的需要,才能使他们尽情享受生活、充分挖掘潜力、成长为积极参与社会、并为之作出贡献的人。” [5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意识生活的所有方面在童年时期受到的影响不可低估,童年时期压抑和情感自我保护的过程连接了生活中的生物、情感和认知等各个方面,建立了无意识的动机结构,这些结构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会以隐秘的方式影响个人的日常活动和思维过程 [2 ]。可见,一个人的需要在他的儿童时期满足与否,直接影响他的生命成长状态与生命质量。

3. 教育与个体生命的需要

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这不仅因为需要的产生是复杂的——人内在规定性与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各种需要本身具有显性与隐性、优势与弱势之别,随着它自身的满足与否而不断变化;而且由于人对自身生命活动复杂性认识的有限性、人对其生存环境复杂性的把握与选择的有限性及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认识与利用的有限性,人对自身需要状况并不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即便是意识到了,如何能得到恰当的满足,也并非能非常清楚。因此,个体生命对自身需要的认识、理解满足程度,都离不开教育的帮助。

个体生命的成长具有多种可能性,成长为哪一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自身与环境契合或环境激活了他生命内在的什么样的需要,以及这种需要满足与否、满足程度如何。人的什么样需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显现,既具有一定的内在秩序,又受其外在生存环境的制约。教育是影响人之需要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可以激活、引导、满足人的某些需要。

从阿德勒所提出的个体生存无可回避的3个基本问题看,也离不开教育的帮助。这3个基本问题是:人与他人的关系、与职业的关系、与异性的关系。第一个问题涉及社会关系,一个具体体现为如何赢得朋友和与人相处,其中包含着对友谊、信任和忠诚等抽象观念的理解;第二个基本问题涉及个体如何投入和运用自己的一生,是个人的职业问题,涉及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而非单纯的个体单方面的问题;第三个问题的解决同样不是个人的,而是要与两性关系的内在客观的逻辑一致。这3个问题在儿童早期就开始出现,是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如何才能处理好这3个关系,并非自然而然地能获得与实现,而是需要教育的帮助。

二、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儿童的需要有哪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迈·凯梅·普林格尔所著《儿童的需要》一书将儿童的需要分为4类:对于爱及安全感的需要,对于新体验的需要,对于赞扬和认可的需要,对于责任感的需要。并指出儿童的发展需要,同人类的所有需要一样,都有着内在联系,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其关系既微妙又复杂 [5 ]。在此书中,作者研究的重点是婴幼儿时期,来自家庭、父母对儿童需要满足与否的状况。在此,结合小学教育中的现象和小学儿童的特点,着重强调小学儿童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 被关注的需要

无论是在学校教育现场,还是在家庭生活情境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儿童有强烈的被关注的需要。被关注的需要,首先是儿童爱与安全需要的表现。对儿童来说,除了生理需要的满足外,爱与安全需要的满足是最为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不仅在于童年期,而且在于人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在与人交往中,儿童会以各种方式引起他人的关注,尤其是在学校生活中,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更为渴望被教师所关注。但作为成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儿童这样做的意图,或儿童本身也并不一定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儿童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是寻求被爱的需要所致。

被关注的需要,也是儿童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表现。儿童的成长过程是进行大量的、漫长的学习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困难重重,遇到许多矛盾和挫折,所以需要鼓励。这些鼓励除了成功后自身的喜悦,还有‘大人’对儿童进步的赞扬,因为儿童爱着那些大人,愿意让他们高兴。” [5 ]所以,被关注的需要,是儿童与成人友爱互动、并从成人那获得成长的正能量的表现。

被关注的需要,还是改善儿童自身处境、缓和自卑感的需要。阿德勒的研究指出,所有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每个孩子都追求优越感,而有益的优越感对自己和社会都是有价值的 [6 ]。儿童被关注的需要,恰恰是改善自身处境、消除内心自卑感的需要;同时也是儿童社会情感与社会兴趣发展的需要。

2. 常规与游戏的需要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第一天上学回家,妈妈问上学好不好,小朋友说,不好,妈妈问为什么,孩子的回答是,老师什么都没讲,不知道学校有什么要求。还有一个与此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小朋友第一天上学回家后,对妈妈说,再也不想上学了,妈妈问为什么,孩子说,老师提了十几个要求,太可怕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否应该对儿童提要求?当时的讨论并没有结果。从儿童需要的角度,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儿童既有常规的需要,也有游戏的需要。

对此,沛西·能曾指出,常规和游戏是人类保守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的表现形式。儿童喜欢伴随有节奏的动作的游戏和具有节奏反复的舞蹈和歌曲,这种现象表现了儿童具有的常规趋势。在儿童期,常规趋势是过多的活动的表现,儿童渴望运用他成长着的身心的力量,但是他的才艺宝库却狭窄有限,所以,他喜爱重复熟悉的东西,因为他从其中得到最充分的有效的自我表现。儿童为着正当的生物学的理由,喜爱反复熟悉的东西,这是他们控制他们小天地所不可缺失的手段。他又指出,游戏出现在儿童的各种活动中,通常被解释为“剩余精力”的表现。也就是说,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机体所能使用的身体的和心理的精力,多于它单纯自我保存或身体发育的需要,并且大都以游戏的学术来消耗这种剩余的精力 [7 ]。

从儿童需要新体验的角度,也能解释儿童的游戏需要。有研究指出,游戏(即玩耍)从两个主要方面满足儿童对新体验的需要:使儿童认识到他所生活的世界,使儿童认识到并且能正确处理矛盾着的复杂情感,即用可以允许的想象来压倒现实和逻辑 [5 ]。可见,常规和游戏都是儿童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需要,教育既要满足儿童常规的需要,也要满足儿童游戏的需要。

3. 追求人生意义的需要

儿童同样有追求人生意义、追求优越性的需要。这一点也许从儿童生活的现实中不易直接得到结论,但从人性的角度、从人的生命成长特点,以及小学儿童对生命问题的思考中,可以得到证实。

追求意义是人的生命的本性。即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对意义的追求,并不是从成人期才开始,而是在童年期。阿德勒的研究表明,我们所有人在童年时期都无意识地发展了一种关于生活的信念,即虚构目的论。儿童和成人都无意识地受到这种虚构目标的牵引。这个虚构目的就是追求人生的意义,追求优越性、超越、完美,即追求优越感 [6 ]。

对此,笔者曾对3~5年级小学生做过的有关生命问题的问卷调查,可以佐证。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对生命问题的思考丰富而根本,主要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有关生命的问题,如,人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是怎么形成的?我是从哪来的?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会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生命是什么样的东西?它到底有多神奇?人的生命为什么那么珍贵?生命有那么重要吗?我为什么有生命?没有生命不行吗?如果人没有了生命是什么样的感觉?二是有关死亡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死?死了会有感觉吗?死了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吗?为什么生命只有一条?我会有生命危险吗?我能活多久?三是有关爱与生命的问题,如,如果世界上第一个人不爱生命,还会有这个世界吗?“回答此问卷有何感受”一题时,有这样一些表达:今天,我感到非常温暖,终于有人可以和我说知心话,感到欣慰。要珍惜生命、觉得这个话题很有趣、喜欢这个话题,等 [8 ]。

可见,小学儿童对生命本身问题的思考已超出我们成人的一般预期。小学儿童的年龄虽然仅有6~12岁,但追问生死问题、追求人生的意义,并不因此而不存在或缺失,而且还非常地渴望,正可谓儿童是哲学家。

三、如何关注儿童需要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是小学教师胜任小学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阿德勒指出,任何一个未能精通人性科学理论和技术的人,要想把人教育好,都一定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他完全只是在表面上操作,而且会错误地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孩子 [6 ]。小学教师必须要学习有关人的理论,认识与理解人性,关注儿童的需要,以免在教育儿童时只停留在表面,或事倍功半,或南辕北辙。那么,小学教师如何关注儿童需要呢?在此,主要强调以下3方面。

1. 具有关注儿童需要的意识

我们对一线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小学教师并不了解小学儿童有哪些需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了解儿童的需要。当请他们谈谈小学生的需要是什么时,许多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推测,而不是回到小学生本身来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所受的这方面的教育缺失之外,还有认识儿童需要本身的缘故——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阿德勒指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由于儿童尚未成人,给予他们指导是异常重要的。但这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儿童的无知。成年人认识自己本身就已相当困难了,了解儿童,并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去指导和引导他们就更是加倍的难事了 [6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推卸责任,或可以不去掌握有关儿童需要的知识,而是提醒教师更应有关注儿童需要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但表现为具有有关儿童需要的知识,而且要有关注儿童需要的情感与行为倾向。

小学教师关注儿童需要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是小学教师教育的一项基础的、重要的内容。面对现实小学教师这方面的缺失,如何帮助他们在教育职场中培养与提升?我们的实践探索表明,生命叙事是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叙述有关自己关注儿童需要的故事中,展现了他们对生命、儿童需要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教育、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团队的生命叙事活动中,教师彼此借鉴、学习,不断丰富与改造自身的经验,突破对儿童需要认识的盲区与偏见,增强自觉关注儿童需要的意识。

2. 具有关爱小学儿童的能力

小学教师不但要有关注儿童需要的意识,而且还应有关注的能力,这种关注能力集中体现为关爱儿童的能力。“关注”一词,有关心和重视之意,具有爱的属性。弗洛姆曾深刻指出,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成长的主动关注。缺乏这种主动的关注,就不是爱 [9 ]。需要是生命的重要表征,关注儿童的需要,必然落脚于关爱儿童的生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能以儿童的生命为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能回到儿童生命本身,尊重与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尊重儿童个体的差异,尊重儿童个体的需要。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就要研究小学儿童的需要。马克斯·范梅南指出,研究就是一种关注的行为:我们想知道什么是生存最基本的东西,关注就是关心我们所爱的人,与之分享我们的一切,我们渴望真正了解我们所爱的人 [10 ]。可见,对儿童需要的研究,并非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通过研究儿童的需要,以达到关注儿童需要的目的。通过研究,促使教师了解、理解儿童的需要,进而能够有能力顺应、引导、满足儿童的需要。

3. 读懂小学儿童的表达

小学儿童的需要,主要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言语、表情等表达出来。小学教师要有能力读懂小学儿童的表达,进而认识、理解与恰当满足儿童的需要。如,一位小学男生在课堂上,不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不是因为他不会,而是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而这位教师不但全然不知,还以为自己在关心每一个学生方面做得很好了。阿德勒指出,儿童在情境中获得印象的强度和方式,绝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或情况,而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或情境的方式 [7 ]。因此,教师在读懂儿童表达时,要放下自己的理解或依据客观事实的判断,进入小学儿童的生活境遇或视角来认识其需要。

读懂小学儿童的表达,除了具有一定的有关儿童的理论外,还要有更为重要的品质,即同情心、理性。阿德勒指出,我们的研究对象并不理解他自己的行为表现,因此,他无法隐藏真正的自我,我们是从行为来认识他的人格,他的人格也不是他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而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他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有意识的思想和无意识的动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只有具备同情心,但又保持客观的旁观者才能跨过 [6 ]。被关注的需要,是儿童需要的综合表现,是儿童从外界获得生命成长能量的表现。但小学儿童并不能真正认识,也难以真正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应有足够的敏感性,能透过儿童行为表现,真正读懂儿童的需要,并能给予适切的引导与帮助。

注 释:

① 按照世界《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小学儿童是指小学阶段6~12岁的儿童。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的小学篇八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了“控辍保学月”活动取得实效,经过全体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没有辍学学生,圆满完成了上级的控辍保学任务。

1、“控辍保学”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唐秀年

副组长:凌军霞张庆艳吴发媛

组员:谢善彬李晓新钟延基李春琼

唐富其文清董英珍黄艳梁世英田桂红覃海燕黄发丽

2、充分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责任,学校把学生辍学与相关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我学校制定了有关控辍保学工作的规章制度,班主任为本班控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教师组织好学生回校注册,对已注册上课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负责,对迟来注册的学生教师应主动联系了解情况。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修养,切实控制学生学习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杜绝人为辍学因素。

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十不准”,严禁教师批评、讽刺、体罚、歧视学生,对人为造成流失的,学校责令教师第一时间进行上门劝返,若无果者,学校根据《保学控辍责任书》相关条款给予处分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其次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尊重、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第三是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课业负担,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闪光点,从而达到平等求学,个个成人的目的。

4、科学管理,规范档案,建立“控辍保学”有效机制学校科学管理,规范学困生,特困生档案,特别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采取跟踪管理,时常进行慰问救助,对新增困难学生进行及时救助并做好安抚工作;其次,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领导救助帮扶制度;使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帮助,真正做到了不因贫困而辍学。第三是根据市教育局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了学生辍学、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留读,毕(结)业等手续,随时掌握学生变动情况。

严格遵照区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控辍保学月”活动,从“依法控辍、制度控辍、责任控辍、宣传控辍、质量控辍、关爱控辍、扶贫控辍”七方面入手,结合“六个一”,开展一系列控辍活动。每个班上一堂主题班会课、每一名教师都参加“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每位教师上一次有效教育比赛课、全校开展了一次宣传板报评比。

至本次“保学控辍”活动月止,我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63人,家访4313人次,通过多方努力,截至目前,巩固率为100%;学校开展了“保学控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和增强了家长知法、懂法意识,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耐心育人,以闪光点转变人,以集体活动培养人,以宽松的环境留住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宣传,加大管理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真正从源头杜绝学生流失,“保学控辍”工作绝非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它将是一个持续永无止境的,我们会竭尽全力,全面努力提高我校学生的巩固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