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道德绑架社会调查报告(5篇)

最新道德绑架社会调查报告(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12:05:49
最新道德绑架社会调查报告(5篇)
时间:2023-03-13 12:05:49     小编:zdfb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道德绑架社会调查报告篇一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学期:2015-2016

引言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古至今,中国的圣人早已了解道德的最低标准。“道德绑架”就是在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现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而使一些人的心灵造就缺失,在迷心逐物中开始逐渐出现了一些冲破道德底线而被大学生称之为“道德绑架”的现象和事件,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人们的心灵。

一、调查背景、调查目的及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把越来越多的问题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其中包括人们的“义愤填膺”和对某些公德问题的评论,从中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词语——“道德绑架”。

也许这个词已不是陌生的存在,或者它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是生疏的。为此我们制作了一份相关的调查问卷,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目的就是想一方面向大家普及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想给人们一定的警示,从而使道德意识能够更深入人心,使我们这个大社会的道德文明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二、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过程分为设计问卷、网络分发问卷和回收问卷、电脑统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计数据、形成报告、最终定稿五个阶段。本次调查对象是对现阶段的所有大学生而言,而调查范围不单只在广东省进行,其中还包括北京、湖南、湖北、浙江、江西、上海、重庆、广西、天津、安徽、河南、福建、江苏、河北、河南等全国20个省份,4个中央直辖市,2个自治区,同时也有一小部分显示的调查范围是国外的,对这个我个人表示有点质疑,但绝不会影响到我们整个调查报告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不过还是以广东省的广州市和珠海市为多,整个调查报告从设计问卷到最终定稿总耗时约50多天。具体调查范围的数据如下(因为调查的省份比较多,而且占的比例也很少,所以下面的省份和数据分析有可能没有显示出来):

附录(中国各省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设计问卷:从九月份老师报置这份社会实践调查作业起,我们这组就开始做好准备工作。先是每个人都想好一个自己觉得好的主题,然后我们四个人就找时间聚在一起讨论主题的方向。确定好主题之后我们就开始从网上收集一些关于“道德绑架”的资料,然后就想题目。在设计问卷出来之前我们会对我们所出的题目再三检查,哪出的好,哪出的不好,我们都会留意到,并且会马上改正过来。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打算打印200份调查问卷就我们学校调查。后来想到当面访谈的时间关系,还有局限于我们学校调查的话似乎还不能看出当下社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会大部分人的心理。于是我们就想到了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全国进行调查,那这次的调查数据就包含了全国不同省份人对道德的心理想法,所以我觉得这份调查报告对大家来说更具有说服力。由于是网络问卷,所以调查的题数就有十一道题,题目简单而又具有代表性。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网络分发问卷和回收问卷:从分发调查问卷到我们回收调查问卷总历时90多个小时,也就是四天多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四天多里,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说晚上从网上发调查问卷给同学们,有些同学就直接视而不见(看他们的扣扣显示的是在线,却一直没见他们的回复)心里感觉不好受。我们这次回收的网络调查问卷有300多份,经过我们的筛选,选出了30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提议比300份还要多的份数,但由于时间和其它私人的关系,只能决定到300份)。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统计数据、形成报告至最终定稿:统计数据完成后,我们就开始分析数据(因为是电脑统计的数据,所以数据的结果相对于人来说要快很多,没那么麻烦,数据也准确得多,但也有很多人的报告的数据是瞎编的或者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这样不需要用太多的脑子,但这样子做有意思吗?值得吗?),然后我们就开始作报告,作报告也是一项需要绞尽脑汁的脑力活,我们是对着电脑现成地想到什么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在电脑上,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报告改了有改,感觉改了n次。最后经过我们的意见一致并且形成了报告,最终定下稿来。

三、问卷分析

本次有效调查的人数达300人之多,其中120个男生,180个女生。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在调查的时候让我最感到无奈的是被调查人只是随便地填一下,完全没有思考过。但也有值得我们开心的是这次调查的人群里也有不少的师兄师姐们(也就是大

二、大

三、大四),这次的调查让我感觉到的是这些师兄师姐们都很支持我们这次的调查报告,还有很多跟我同届的同学们,不管是不是跟我同一个学校的,我都感觉非常的开心,对你们也非常的感谢。具体数据如下

1.你了解“道德绑架”吗?

a了解 b不了解 c听说过但没了解过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由图表可知,现社会的大部分人都有了解过“道德绑架”是怎么回事,而也有一部分人听说过但没有了解过,甚至有些人一点都没有听说过,但这两者的比例相差不大,百分比之差只在2.67%。

2.如果你在坐公交车或地铁,遇到站着的老人你会让座吗? a会 b不会 c要考虑一会儿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由图表可知,在社会里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是属于“道德缺失”的那种,就是在公共场合之下也不会给老人让座,还有一些人会在犹豫,但那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我们的社会还是很美好的,因为在我们这次调查中有80%以上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给身边的老人让座,这是很值得我们去给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3.在路上遇到拿着重物的老人你会上前帮助吗? [单选题] a直接上去帮忙 b想帮忙但不敢 c不会帮助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由图表可知,也许是因为近几年来许多人遭遇“碰瓷”的事件,导致现在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言说的隔阂,“想帮忙却又不敢”这个选项占据64.67%,其实我们心里是希望可以帮助老人家的,可又不愿意因此让自己陷入困境。可以说,如果我们之间没有猜疑与隔阂,这个社会会变得更美好。

4.如果一名老人倒在路边没有意识,你会? [单选题] a害怕被讹选择直接走过 b不管怎么样救人要紧先做紧急措施 c什么都不会还是拨打120吧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由图表可知,还是有一小部分的人会因为害怕麻烦上身而忽视身边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人,那为什么会发生“小悦悦事件”就可想而知了。还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什么都不会打120”这个选项的,我们采访的都是大学生,可选择做紧急措施的并不多,这说明学校对于学习简单的紧急措施这方面不够严格,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面不够广,也不够重视。还有一个可能,也许是学生不够自信,这也是对急救措施的了解程度不够的问题。

5.对于“小悦悦”事件中那些旁观者见死不救的行为你怎么看? a我不看好这种行为,因为在他(她)们面前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不可以见死不救

b我表示中立,因为在场的每个人各有各的想法,大部分人都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c我表示赞同,因为在当下看来,很多被诬陷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身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边,在场的人之所以不帮,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保证 数据统计

由图表可知,a与b两个选项的选择率仅仅之差4个百分比,也就是说,这300个学生里有149个选择了不愿意见死不救的选项,这应该算是一个好的现象了。表中立的也多,是啊,他们也会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我不懂,那是生命,那毕竟是活生生的生命。

6.公交车上一女子抱着小孩却无人让座,司机无奈停车七分钟,最终一位外地中年男子让座!对于这位司机停车等让座的行为你认为是属于道德绑架吗?[单选题] a我觉得是,无论司机的出发点是什么,半路停车永远都不是公交车司机应该做的事

b我觉得论为道德绑架未免有些牵强,因为这是唤醒乘客良知之举,还有益于促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c不太清楚 数据统计

由图表可知,大概131位同学选择了a,143位同学选了b,这题主要想了解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道德绑架”这个概念。“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从百分比的多少看,许多同学还是不够了解“道德绑架”的。

7.每逢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总有人乐于搞捐款排行榜,对捐款少或不捐的明星和企业进行谩骂攻击甚至上门围堵“逼捐”。对于搞捐款的人们的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a我认为他们不应该这样强逼别人,因为这是别人的自由,搞捐款的人的这种做法很明显就是“绑架”别人的道德

b我认为是对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唤醒有钱人士的良知,让他们知道爱心捐款并不是属于自己花钱的一部分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c我表示中立,因为我没什么看法 数据统计

由图表可知,这个问题表意更明显一些,选a的占据83.33%,与其他选项相差甚远。虽然这个题表意非常明显,但依然有同学选择另两个选项,其中不乏有来闹的同学这些我们可以忽略,但总是还有个别选择的。

8.对于前一段时间在公交车上有老人殴打不让座的年轻人的事件,你觉得老人的行为属于“道德绑架”吗? a是 b不是 c不知道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由图表可知,这个问题问得直截了当了,与上题一致,依然有同学选择“不是”“不知道”的选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个别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关心。社会上发生这些事件,必然会引起全社会人的沉思,是现在有些老人家过于嚣张跋扈了,还是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如此不敬老了呢?

9.最后,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必要去深入了解一下关于”道德绑架“的话题?

a没必要 b我觉得一定要 c可要可不要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由图表可知,现在社会出现的许多不可思议的事,如题目中提到过的事件,这些事,如果不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怎么会相信。这些事都与道德绑架有关,这道题70%的同学认为一定要深入了解,我想,这是令人可喜的。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于道德绑架这个概念的意识还是不够强烈,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出现了许多这样的现象。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如今越发复杂的社会的影响在变得越来越警惕,变得好像有点冷血,不怎么愿意去帮助别人。但是其实只要我们心中依然有一颗满怀热忱的心,愿意试着去相信,也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在路上遇到拿着重物的老人你会上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前帮助吗?”数据表明“想帮忙却又不敢”这个选项占据64.67%,其实我们心里是希望可以帮助老人家的,可又害怕因此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所以选择了做一个冷漠的人。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可能老人家真的需要帮忙呢?这样想着,内心就在纠结着,但是如果我们之间没有猜疑与隔阂的话,我们就会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循环圈,每个人是帮助者也都是被帮助者,这样的世界不正是我们梦想能建立的王国吗? 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可能就没有那么多让人烦心的矛盾了。前段时间发生的在公交车上有老人殴打不让座的年轻人的事件,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是不恰当的,老人家的粗暴行为引起了社会很多人的不满。年轻人是本应该给老人家让位,可是也许座位上面的年轻人上了一天的班,实在累的很,他只是想小小的休憩一下,没有看到老人家,并没有不敬老的意思。个别老人家把“尊来爱幼“这个词语当成了霸道的挡箭牌,把让位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

(二)建议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平台,大学更是大学生的一个小社会,学校应该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观念,让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沉着应对,学生也应该就此重视起来。

五、问卷的局限性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在此次调查报告中,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首先,此次问卷调查所发放的问卷数量只有300份,而且仅限于大学生,年龄都在一个层次,不够广,其中可能还参杂着一些乱填的学生,这也是网络问卷的一个弊端。种种问题导致问卷结果说服力不够强。原本计划好的采访环节也因为种种原因而砍掉了。因为是网络问卷,怕有些同学觉得题目太多导致不耐烦填写问卷,我们把题目缩至11题,也没有出非选择题。这些都是此次作业的不足之处,还请谅解。

六、实践收获

(我们)

在上了几次课后老师便开始布置这项作业了,首先是要4个人成为一个小组,建议是一个宿舍一个小组,刚好四个人。所以我们三个人的宿舍

可是有的人花了大半辈子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真的道德。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那些站在所谓道德据点的人们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别人所慨,强别人所难。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请停止道德绑架,世界不是法庭,而你也不是法官。p.s.参考方向:书籍网络

附录 word文档一份《关于“道德绑架”调查问卷默认报告》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道德绑架社会调查报告篇二

论道德绑架

在发生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对一些名人们的做法做出评论。而一些不理智但是又自以为理智的人,总是对他们进行着道德绑架

前不久,中国男孩洪战辉作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接受了记者李小萌的专访。洪战辉在节目中重点谈了自己成名后的烦恼。其中,最让洪战辉迷惑不解的是,自从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后,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做了近150场报告,而这些报告全部是免费的。洪战辉说他想过要收出场费,可是又不敢收。

洪战辉为什么想要收出场费呢?按他自己的话说,他觉得一个人付出劳动就应该有所回报,他出去做报告,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是在给别人做一种精神上、能力上、心理上的培训,这种劳动应该得到一定的报酬。可是,他为什么又不敢收呢?他说如果收了出场费,一定会引起人们的非议,觉得作为精神偶像和道德楷模,根本就不应该计较经济上的利益。平常有人也时刻提醒洪战辉: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洪战辉听从了这些人的劝告,以所谓的责任感做着无数的义务劳动。当然,为了不让自己太吃亏,不被他人不恰当地利用,对有些采访和邀请,洪战辉现在已经开始学会了拒绝和回避。

严以待人,宽以待己是大多数人的做法,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就像洪战辉自己明白的那样,一个人付出劳动就应该有所回报,不论是谁,以什么立场,都没有资格去剥夺他获取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精神楷模也好,道德楷模也罢,说到底也只是普通人,需要生活,需要养活家人,需要承担属于他们的责任。所以,请不要用看神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一直都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上。

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近日开展,已迎来4000多位富豪。这些富豪们出手相当阔绰。顶级奢侈品展上富人的慷慨正好与他们平时对待慈善事业的吝啬形成鲜明反差。公众纷纷指责,富豪宁可挥霍不愿捐赠,不愿为社会多承担责任。富豪喊冤:慈善信任机制尚不健全。富豪们除自身觉悟原因外,仍然害怕慈善公益捐款管理不善不透明,甚至被挪用、贪污。现实中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的慈善信任机制尚不健全,富豪不是缺乏爱心而是对捐赠监管制度缺乏信任,他们不相信一些慈善机构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捐款。的确,这些富豪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人说,人越有钱就越小气,然而我却不这么理解。富豪或是贫民的钱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无论是多还是少,都应该得到尊重,有钱人不过是更注重自己的权益罢了。当然,在自己生活富余之际,做些慈善是极好的,但是,捐款得来的钱没有人知道用在了哪里,是如何用的,用了多少,是否有被贪污的。富豪们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钱被一些打着慈善的旗号的人收进他们的腰包。他们只是比较有钱,又不是傻。近些年来,我国并没有在相关方面有任何改善。我们经常会说美国的福利制度有多好,有哪些人去世之后将所有资产都捐给了慈善机构。我相信只要我们国家做出相应的法规,将慈善捐款管理透明化、有理化,会有更多人愿意投身于慈善事业,更多人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将我们的社会建设的更好。

不久前,男明星乔任梁的去世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据相关人士说是因为其余抑郁症,自杀而死的。当时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人们最关注的是陈乔恩,她作为乔的闺蜜,因为没有在相应的时间内发出微博,我们广大的网友们就自己莫名的在那揣测,说陈无情,没有心,最好的朋友不在了都没有什么表示,等等类似的话语。我只是想说难道难过了就一定要发个微博来让你们看见吗?明星是公众人物没错,但是他们也没有必要将自己的一切都摊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他们难过伤心了,他们也会自己躲起来偷偷哭泣,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我从来都不觉得明星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多少人看见了他们的光鲜亮丽和高收入,却极少人看见他们在台下的努力、他们连自由都没有的烦恼以及他们承受的压力。就像进贾府的林黛玉一样,座位公众人物的他们,生怕说错一句话、走错一步路。希望网友们在评论别人的一举一动的时候,稍微想象如果自己是他,看到自己写下的那些评论心里会有什么感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都有利有弊,人们注意到了道德的重要性是极好的,但是在评判的时候最好可以带上一些理智,这样有利于自己客观的看待问题,也减少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元我们所有人杜被生活温柔以待。

道德绑架社会调查报告篇三

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道德绑架。最近,一个题为《阿姨,对不起,我不能给你让座》的视频火了,这段视频是由几个小片段串联起来,喊出了“拒绝道德绑架”的口号。视频中展示了“最烦非让人喝的酒桌文化”“最怕逼着我让座的阿姨”“最怕不管熊孩子的家长”等桥段,因为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亲身经历,所以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共鸣。

很多人对“道德绑架”深恶痛绝,但是,究竟什么是“道德绑架”呢?道德本来代表着社会的公序良俗,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情操的向往,何以干起了“绑架”这种恶行?

一位独自上学的10岁小女孩坐在公交车的爱心坐上,听到一位婆婆不停的吐槽无人让座,最终哭着让了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座的孩子最终受不了道德的谴责,将座位让给了婆婆。这位婆婆心安理得的坐上了爱心座位,她是不是忘记了给她让座的是个独自去上学的小姑娘? 女明星范玮琪因为在阅兵日发儿子照片,瞬间被骂上热门。微博里过十万的评论里充斥着匪夷所思的爱国情怀:“你居然不发阅兵的照片,真是对国家没有感情”;“都不表达下自豪, 你不配做中国人”;“这么重要的日子你还要秀小孩,赶快滚出中国”.......等等

8.12天津爆炸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支援,不少组织跟个人都进行了捐款。比如每天都能在新闻中听到看到xx捐款多少。慈善本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中国首富马云的微博也在这几天“炸了锅”,他的微博评论遭到了网友“围攻”,“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啦”“首富就该捐一个亿”纷纷质疑“为啥不捐”

近年来,有关公交车上老年人逼着年轻人让座的事件层出不穷,各方对于事件的态度也是众说纷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将“尊老爱幼”这一美德放到现如今的“逼着让座”这件事情上,是不是有种道德绑架的嫌疑?当今年轻人压力大,来自工作的、家庭的,朝九晚五再带个加班,柴米油盐酱醋还得买房,使得他们必须去拼搏,或许只有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才可以休息休息、放松放松,为什么不能多点理解和包容? 晒娃就不爱国,有钱就该捐款,否则就被贴上“为富不仁的标签”,这是哪门子的强盗逻辑。难道爱国就一定要通过发阅兵的图片来表示吗?如果捐款之后如果公司运营秩序收到影响了怎么办?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是有的人花了大半辈子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真的道德。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而站在所谓道德据点的你们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别人所慨,强别人所难。人们厌恶“道德绑架”,不是因为心中失去了道德底线,也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美好的情操和公序良俗,而是讨厌道德的滥用和越界。

谢谢大家!

道德绑架社会调查报告篇四

道德绑架

大家小时候是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凡是和弟弟妹妹闹矛盾,不管事情经过怎样,被长辈批评的永远都是你。他们似乎都认为,哥哥姐姐就该让着弟弟妹妹,不让?那好,恭喜你,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将会围绕“姐姐让着妹妹”这一主题跟你进行深入交流,逼迫你在未来的日子不得不让着妹妹,这种情况在今天看来,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一般是一个群体思想道德低下,认为资源多的人就必须帮助资源少的人,才能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也顺带达到了自己帮助别人的虚荣感。

我一说,大家似乎都明白了,道德绑架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公交车让座,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胖女生堂而皇之的对公交车上另一位乘客提出让座要求,理由竟然是:我胖,你得让我坐;不让,那你就是不友善、没爱心。听我这样说,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种情况简直是荒诞搞笑,但事实上,各地因让座而爆发的矛盾层出不穷,而公交车也成为了道德绑架的主战场。

除此之外,慈善也是道德绑架的重灾区。天津港爆炸事故后,政府还没号召大家捐款呢,就有一帮人在马云的微博里言辞激烈地留言,“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排山倒海式的“逼捐”人浪,颇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架势。

“逼捐”之荒谬,是不用多说的。但问题在于,假如有人无故向马云要1亿元,这人不是白痴就是疯子,而一旦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就立马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还有那么多人跟着起哄,逼人的主还觉得理亏了似的。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典型的“道德绑架”。

就连时时刻刻陪伴我们的朋友圈也已经被道德绑架攻陷,“是中国人就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转”,这样的字眼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种种一惊一乍,从情感上、道义上施加无形的压力,你不转发似乎就是无知或没有良心爱心。

导演贾樟柯曾在一次访谈中提道:“在我们的文化中,„苦难‟似乎是获得话语权力的一种资本。”“我弱我有理”!世界上总存在那么一群人,以自己的落后弱小为武器,站在制高点,以道德为名使自己获得利益。“困难我来帮”!大多数围观者盲目同情弱小,但自己又不愿或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就只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绑架其他有能力者,当被绑架者不遵从时,那好,可以下定论了,你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而我拥有者多么高尚的人格。对于这些围观者,当他们以道德之名去随意批判他人时,既改善了自我评价,又满足了帮助别人的虚荣感,道德绑架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类人占绝大多数。

“娱乐嗨翻天”对于有部分人来说,道德绑架只是他们娱乐的工具。他们看热闹不嫌事大,他们煽风点火,在事件出现时无所顾忌的参与其中,仅仅只为了欣赏被绑架人的窘态。而事件发酵所造成的后果,他们是毫不在意的。更有甚者,对我们实施道德绑架仅是制造出一个噱头,以达到炒作的目的。就如之前提到的朋友圈中的垃圾文章,他们将一些胡编乱凑的文章,配上道德绑架的字语,骗取点击量来获得利益,是当之无愧的“爆炒先锋”!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当道德绑架成为社会的主流,世界会变成哪种形态呢?当道德绑架被有心人利用,成为一种获利手段,只需只言片语,只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就可逼迫他人、不劳而获。但他们不会总这样幸运,于是,真相被揭露,而知道某些道德绑架真相的我们还能毫无心理负担的去帮助其他人吗?我们会想,他这是不是也是装的?他这是不是道德绑架?这无疑是关闭了一条帮助他人的渠道,更严重一点,社会公信力也会严重下降,我们没有了同情心和慈善心,我们不敢做有道德的事,害怕做这些事,最后导致整个社会都走向了道德的反面,那社会也离崩塌不远了。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我们必须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击那些蝇营狗苟的人。我们要学会辨别道德绑架,同时通过正常渠道,向具有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相关职能部门或者社会慈善组织求助,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道德如果成为运动,也是“自己做”运动。我们唯有自己动,从而带动他人一起动,这才是发扬道德的正确方式。

人们之所以提倡道德,是因为道德可以增进社会的安宁和谐,不希望引起纠纷、造成**。当道德被他人强迫而为之,就已经与道德的初衷相去甚远。莫要以善之名去作恶,这是我们所有以道德自命的人应该守的分寸。

道德绑架社会调查报告篇五

思政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情况---“道德绑架”的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2016年8月20日

目录

引言...................................................................................................................................................2 一调查背景、调查目的及方式.......................................................................................................2 二实践过程.......................................................................................................................................2 三问卷分析.......................................................................................................................................3

四、案件实例及分析.....................................................................................................................11 【案例一】.............................................................................................................................11 【案例二】.............................................................................................................................11 【案例三】.............................................................................................................................12 【个人分析】.........................................................................................................................12 五结论及建议.................................................................................................................................12

(一)结论.............................................................................................................................12

(二)建议.............................................................................................................................13

引言

“道德绑架”,顾名思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看似道德的逻辑去约束或规范别人的行为。以道德为筹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一般是一个群体思想道德低下,认为资源多的人就必须帮助资源少的人,才能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也顺带达到了自己帮助别人的虚荣感。

在现代社会上,这样的社会现象非常普遍。每个人似有意似无意地都会接触到甚至做过这样的事情。当今中国社会还远远未达到完全稳定的状态,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道德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经常会受到来自社会变更产生的冲击。因此对于道德的定义千千万万种。并且,现在社会发展非常迅猛,瞬息万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也渐渐容易导致有些人的心灵迷茫和缺失,生活中的“道德绑架”这一社会现象很多也由此而生。但无奈的是,许多人却还没有真正察觉或虽已察觉但却无勇气拒绝这些的发生。

本次思政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从“道德绑架”这一社会现象出发,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研究人们在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下的心理和行为,以了解这一社会现象频发的原因所在。

一 调查背景、调查目的及方式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世界的不断扩张和完善,人们把越来越多的问题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其中包括很多人们义愤填膺的话题和对某些公德问题的评论。其实仔细看会发现,在这样的问题之下,往往评论会逐渐分为两派,两派人互相攻击,互相争辩,以道德为中心,围绕道德这个中心展开激烈的辩论。由此,渐渐的,从中诞生了这么样一个词——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对于现在的主流人群们来说,应该一点也不陌生。相反,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这样一个社会普遍现象。那么,这一次思政社会实践调查,目的在于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社会情况为何会发生,又为何会逐渐趋于大众化,分析其中的原因,希望能找到解决或者缓解的方法,给人们一定的警示,从而使道德意识能够更深入人心,使我们的社会的道德文明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调查方式:网络问卷调查

二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过程分为设计问卷、网络分发问卷和回收问卷、电脑统计数据、形成报告、最终定稿五个阶段。本次调查对象是对现阶段的所有大学生而言,因为学生作为现在年轻人中的主流部分,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了解的渠道更多,了解的深度和广度相对较深。虽然该问卷调查针对性较强,仅针对当下的大学生一类的年轻人,但绝不会影响到我们整个调查报告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整个调查报告从设计问卷到最终定稿总耗时约10多天。具体过程如下:

1、设计问卷:从八月份开始,从网络上收集有关于“道德绑架”的相关资料,然后参考有关的例子和问题,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题目,包括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对“道德绑架”

这一社会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相关例子的处理方式等。所以我觉得这份调查报告对大家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由于是网络问卷,所以调查的题数只有十七道题,题目较为简单而又具有代表性。

2、网络分发问卷和回收问卷:从分发调查问卷到我们回收调查问卷总历时四天多的时间。主要通过发布问卷,请身边的同学们和朋友们扩散问卷信息,以达到填写问卷的人的年龄层次的多样化。

3、统计数据、形成报告至最终定稿:统计数据完成后,就开始分析数据。因为是电脑统计的数据,所以数据的结果相对于人来说要快很多,没那么麻烦,数据也准确得多。然后就根据调查结果开始制作调查报告。

三 问卷分析

第1题:您的性别是 [单选题]

第2题:您的年级是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因本人是大二学生,所以调查对象多集中在大二,大三两个年龄段的学生。但因为本次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大学生对于“道德绑架”的认识和应对情况,并且大学生也已经具有足够的判别是非的能力,所以这并不影响本次实践调查的结果的真实性。第3题:您自己是否遭遇过道德绑架: [单选题]

由图表可知,在大学生层次,对“道德绑架”这一类情况的接触人数基本持平。都各占百分之50。那么从这一题的情况来看,我们能否推断或许有些人其实接触过“道德绑架”这一社会现象,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接触到的就是“道德绑架”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第4题:您是否对他人有过道德绑架这样类似的行为: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在这一题上,认为自己没有对他人做出过“道德绑架”行为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比例达到71.88%。而只有28.13%的人认为自己做过类似的行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再推测一下,是否在这71.88%的人当中,也存在一部分人是无意识地做过“道德绑架”的行为却没有发现呢?我们再继续往下分析。

第5题:当你的行为被指出是道德绑架时,你会虚心接受吗?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在这一题上面,大多数人在意识到做了“道德绑架”的行为以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说明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到“道德绑架”这一社会现象是一大问题,是不好的,对这一行为的了解较为深入。而有18.75%的人认为不会接受自己的行为是“道德绑架”,或许是对于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不以为意,认为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继续分析。

第6题:您平时做好事主要是出于真心还是由于社会舆论告诉你应该这样做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仅研究日常行善这一件事情,大多数的人是愿意并且发自内心的去做,而不是受别人道德上的约束才去做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道德绑架”为何为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极其普遍并且人人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的一个社会情况呢?这需要我们好好去研究其中的原因。请继续看一下问题分析。

第7题:对于qq空间或朋友圈上经常转发的众筹帮助的消息,你的态度是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这一题主要是针对当下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个例子而提出的一个问题。我相信广大大学生朋友们都不陌生。在qq空间及朋友圈经常能够看到,有人希望众筹筹钱帮助度过难关(信息大体内容如此,真假未知)的消息,从这一题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人对于这样的消息持不相信不在意的态度。根据选项分析,选择不在意选项的人的想法多半是认为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真真假假难以辨认,尤其以假消息居多,因此对于这样的消息才会选择不在意。而对此情况感觉反感的人来说,很可能是认为这样一种行为就是“道德绑架”行为,因此在情感上才会多了一些反感。

第8题:如果有微信好友在朋友圈邀请你捐款,你会捐么?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68.75%的同学对于网络上诸如此类的捐款消息,并不会盲目地行动,对于以道德为砝码的行为,能够有自己较为独立的判断,并不会受之约束。只有极少数的人,会毫无防备的捐款,这其中有多少人是因为道德上的压力才选择捐款,暂时不能够了解到。我们继续分析。

第9题:如果你没捐,你考虑的是? [多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71.88%的人认为捐款是只看事情的情况,而不是根据其他因素影响的,这说明其实在大学生当中,多数人对于这样的事情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对这些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不会简单地被人以道德的名义进行约束和捐款。而其中也有部分人不捐款的理由是出于网络信息的不安全性,不完全相信这一类的信息所致。

第10题:您认为社会上的一些道德规范是否对你造成一定的困扰或压力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在面对道德规范而产生的问题上面,有40.63%的人认为会对自己造成压力;而有59.38%的人则持相反态度。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了如果有“道德绑架”的行为发生在自己身边,对其他人已经足够产生麻烦甚至是困扰。

第11题:公交车上有老弱病残孕或者带小孩的乘客时,您会让座吗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据不完全统计,有31.25%的人会根据自身情况考虑让不让座。相比之下,有3.13的人会出于道德舆论压力,而选择让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德绑架”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到我们个人对于这样一类事情的判断和行动的。会变成一部分人的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压力。

第12题:路遇乞讨,您会帮助他们吗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在当今社会,关于是否应该给乞讨者帮助似乎也渐渐成为一类比较经典的例子。帮助乞讨者本来无关乎道德层面,全看个人对于乞讨者的看法。在过去,对乞讨者视而不见或许会惹来其他人的非议,而渐渐的,当越来越多的关于乞讨者的“真相”被曝光以后,“道德绑架”的浓重色彩也逐渐被冲淡。在本题中,对于乞讨问题,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大学生还是占了大多数。

第13题:您认为富人必须要做社会公益吗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在本题中,不认为富人就应该为公益事业多捐款的人占了78.13%。近年来,国内发生过一些不可抗力,为抢先赈灾捐款本应该是个人的事情,但往往在这种时候就会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来,呼吁富人应该多捐款多做社会公益。而在这一方面,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于这样的“道德绑架”行为大多还是持反对态度。

第14题:您在各种社交网站上看到别人被“道德绑架”时,您会怎么做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大学生群体反对“道德绑架”行为,或许跟他们或多或少体验过这样的行为所带来的杀伤力是什么样的,所以对于这样的行为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因此抵制变成其中的一员。

第15题:你认为道德绑架与哪些因素有关? [多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对于“道德绑架”行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普遍认为个人受教育程度与是否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84.38%的人如是认为。其次,个人家庭背景以及社会经历和社会舆论及媒体观点也占到了75%这样一个相当大的比例。由此我们可以分析推断,“道德绑架”的出现,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并无直接的关系,而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形成的价值观等,以及受到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当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时候,对于诸如此类的行为往往也能够有着自己一定的独立判断,不随波逐流,而这样的观点与该问卷分析得到的结果不谋而合。

第16题:对于我这样道德绑架你填写问卷(是朋友就必须填)的看法是……? [单选题]

第17题:总的来说,您对社会上的道德绑架的看法 [单选题]

由以上图表可知,84.38%的人认为对于关乎道德的事情,怎么做是个人的事,他人不应该对此品头论足,甚至以道德为理由,强行拉别人上同一辆战车。虽然在当今社会上,对于此类情况的频繁发生,我们有时候会承受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但能够理智地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自身不去以道德强迫他人,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出于自身能够做到的事情。

四、案件实例及分析

【案例一】

2014年7月,一场名为“冰桶挑战赛”的活动在美洲悄然兴起,并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活动迅速指明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头上。但奥巴马却在多次受邀后拒绝了,只是捐出了100美元。奥巴马的做法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讨论,不少人将他与虽已高龄却接受了挑战的比尔盖茨比较,职责他身居总统高位却缺少为人表率的公益心。【案例二】

【案例三】

光良的狗,你怎么能在哀悼日洗澡

2010年4月21日,青海玉树地震哀悼日当天,全国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可是歌手光良却发了一条状态说“今天台北终于有了一丝阳光,可以帮小high洗澡了!”此举引来网友一片骂声:“在举国哀悼的日子,光良居然敢给他的宠物狗洗澡,到底是狗重要还是国殇重要?!” 同日,张震岳因发微博称在海边冲浪而遭到网友炮轰“心中没灾民”,不得不删除微博并发文道歉。

飞机宣布坠毁,萧亚轩你的自拍怎么还笑得出来

2014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mh370航班终结于印度洋,而当晚11点,萧亚轩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带笑脸的自拍,并称“致全天下,愿你们都好”,随即引来网友留言骂道“坠机了还笑得出来,真是狼心狗肺”。很快,萧亚轩再发微博澄清是看到评论之后才去看了新闻,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无意的行为而中伤。【个人分析】

以上这些案例,不过是近几年里我们所能看到的新闻里的冰山一角罢了。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从网络上风靡很久的“不转不是xx人”的帖子,到“必须让座”的现象,再到“以爱国为理由鼓吹群众上街砸日系车”,皆有相同的性质,这些都是“道德绑架”的具体表现。从以上这些案例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在生活中“道德绑架”处处都存在的影子,总有那么些人,打着“道德”的幌子,认为“你如果不这么做,你就是缺乏道德”,并在网络这样一个大平台上大肆批判他人,同时还要带上众多的网友们,以期望让更多的看热闹的网友们跟着一起批判他人,攻击他人。大有“妖言惑众”之嫌。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人们对于道德绑架这个概念的意识还是不够强烈,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出现了许多这样的现象。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如今越发复杂的社会的影响在变得越来越警惕,变得好像有点冷血,不怎么愿意去帮助别人。但是其实只要我们心中依然有一颗满怀热忱的心,愿意试着去相信,也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了。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定义“道德”是何物,马克思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没有强制性,它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道德是在人类社会的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产生,受人们的经济关系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道德具有历史性。和原始社会所有制相适应的是原始社会的共同道德,它以氏族成员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和对民族的整体责任感为其行为的规范。也就是说,道德应该是没有强制性的,道德本应是发自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不应以个人意愿强加于他人之上的。

我认为,“道德绑架”是国人性格里的奴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过去长期处于封建君

主专制和科举制带来的思维束缚,人们习惯于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某种标准来获得一种认同感,当这种融入群体的思维推动力大于人们思考的判断力时,就产生了“道德绑架”。其实道德绑架并非近年来才刚刚兴起的,只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让这一现象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触。早先时候这样的行为尽管也会发生,但却鲜有人会意识到将这与道德挂上钩。在过去道德的概念以及普及与众人来说非常模糊,故此尽管这样的行为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可是却远未达到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并且对于这类行为有明确的界定的程度。其实话说回来,道德对我们来说是什么?我们都应该明确地知道,一切不以自己为目的的道德约束,都是道德绑架,因为,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是有的人花了大半辈子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真的道德。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那些站在所谓道德据点的人们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别人所慨,强别人所难。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请停止道德绑架,世界不是法庭,而你也不是法官。

(二)建议

很多时候,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试着去换位思考一下对方的处境,可能就没有那么多让人烦心的矛盾了。就比如说,我不让座能说明我就没有道德心吗?有时候我可能只是工作一天了非常累,没有看到老人家,并没有不敬老的意思。但是总有些自我标榜道德的人要跳出来职责你不尊老爱幼。如果那些总爱拿着道德当做挡箭牌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试想,你们自己会怎么做?有时候明明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一下的这么简单的事情,总会被有些人抬高到道德层面那么高的一个层面上去,就我个人来看我觉得非常的没有道理。所以,很多时候,互相理解,换位思考对方的处境,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的事情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开放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不仅要引以为戒,不要对他人施以“道德绑架”,同时,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打着“道德”的幌子去要求别人的行为。所以,请停止“道德绑架”的行为,多些理解,多些思考,这个社会会少很多很多的言语伤害,会变得更加和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