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必修一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怎么画(五篇)

最新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必修一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怎么画(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12:00:53
最新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必修一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怎么画(五篇)
时间:2023-03-13 12:00:53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必修一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怎么画篇一

专业顾问6824 09-05 17:36:53

另外还有莹白无暇密集修护霜的

您 09-05 17:37:06

9折,4盒是多少钱啊

专业顾问6824 09-05 17:37:43

844呢

专业顾问6824 09-05 17:37:53

这个修护霜是238元的一支的呢、您 09-05 17:38:02

莹白无暇密集修护霜是一只吗

专业顾问6824 09-05 17:38:16

是的呢

专业顾问6824 09-05 17:41:40

您 09-05 17:46:03

好,刘滢*** 别外泄哦

专业顾问6824 09-05 17:46:19

嗯嗯好的

专业顾问6824 09-05 17:46:37

您的收货地址是哪呢

您 09-05 17:49:54

辽宁沈阳市大东区联合路99号锦联左岸b9号楼6楼3号

专业顾问6824 09-05 17:50:09

恩,现在为您办理订单,请稍等

专业顾问6824 09-05 17:51:44 收货人: 刘宗滢 地址: [ 辽宁 沈阳 大东区] 辽宁沈阳市大东区联合路99号锦联左岸b9号楼6楼3号

电子邮件:

邮编:

手机: *** 最佳送货时

间:

商品信息编辑

商品名称 [ 品牌 ] 美之媛祛斑胶囊4盒祛斑皙白装 ¥938

美之媛祛斑胶囊

莹白无暇密集修护霜

货号

mzyqb-b 6930026229724 10000052 6930026229724

¥238.00

价格 ¥938.00

数量 1 4 1

合计:

库存

小计 电话:

标志性建筑:

¥938.00

¥238.00

¥1176.00

费用信息编辑

商品总金额:¥1176.00使用余额: ¥0.00使用红包: ¥0.00

= 应付款金额:¥844.00

售后4000775670

一、“生态型”美术学案的提出

思维导图俗称概念图,它是一种新型的笔记方式,它如树状目录一样具有生态型的演绎特征(如下图),能从一点概念发散开来向四面生长。它摒弃了传统的单线程组织、记录信息的笔记方式,采用了网状图表的直观方式来组织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一目了然的全局观念。它既有理性的层次和逻辑,也有感性的跳跃性思维,更符合美术老师的思维方式。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案替代教案,使教学更具有生成性;学案需要千人千面的个性展示,与思维导图多元化凸显个性的特点正相吻合。

二、思维导图适合于“生态型”美术学案的理论依据

思维导图在此的应用形式并非固化的教学模式,也不是线性的教学步骤,而是一种活态的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较快开启教师的思维,并从“学案”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需求为目的,且能及时修正,补充。

1、问题设计的理论

思维导图的中心概念是根据问题设计的理论展开演绎的,它是用开放性的大问题套小问题,层层深入,以生活性的课题带出知识点。这符合“学案”特点,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具有内驱力!更具有多元化的个性特点,能提供各种学习路径(方式),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提高视觉审美语言的驾驭能力。思维导图正是以直观形象性见长,从感性到理性,从一点到多元,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既能从一个概念迅速建构知识体系,即它的“生态型”特点。

2、美术新课程标准

①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仅仅是一个主题、一点启示、一种资源或一些范例,是为师生提供可选择、可开发、可创造的契机,成为可拓展、可探索、可研究的平台。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根据地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开发和再创造,上出有个性、有特点、属于自己的课;而学生借助教材,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能进一步创造出更加无限多样的作品来。

②美术课程凭借形象思维方式,凭借非线性、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而非常规排版的思维导图为其提供了图文并茂的空间,允许使用大量图形充分表达视觉概念。

三、思维导图在“生态型”美术学案中具体运用的案例

本文以湘美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结》一课为例来说明具体的思维引导过程。思维导图的作图方法和一般笔记不一样,它的构图是放射性的,就像一颗生长的树,因此需要a3尺寸的纸张,纵向放置,从树干(课目)开始向上层层衍生、拓展。

思维导图在作图时预留了学生提问和活动设计的空间(有些树枝是空着的)---这就是它的“生态型”特点,教师的图文都是具有“激活”作用的伏笔。因此,虽然有五个步骤,但是教师的工作量并不大,可以做到短频快的写作,留下的拓展空间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异动而随机生成。以下简述其步骤(详图见末页附件):

第一步:学习目标的提出

以“中国结”这个关键词(课目)为树干向上发散概念,衍生出既定的几个学习目标,这是第一层分支。从学习目标引发的问题有针对性,能保证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和能动性。

第二、三步:教师提问、学生提问(第二、三层分支)

因为没有主题的技能学习可能使学生随心所欲,也可能无所适从,都不能引发有深度的思维,并导致低水平的创造(技能的、仅造型或形式的、缺乏内涵的、盲目的等)。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何吸引学生、重组知识,帮助他们投入探究学习――我们必须提出一个个有趣而又具挑战性的主题。

根据既定的几个学习目标来设计若干开放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提问,呈现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就把一个中国结的主题拓展为多个自主探究的小主题,这就把情境的营造与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注重学习过程的充分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学生带着这些自发的问题就能以饱满的激情进入学习状态。

在写学案时,学生提问部分可以空着,或者模拟写出几个,以便上课时进行诱导,引发学生多元化的探究提问,这样才具有可衍生、可拓展的“生态型”特征。

第四步:任务活动(第四层分支)

学生自发的一个个问题就会演变为一个个不同的探究活动(任务活动),具有活动性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学习状态,以生活为平台,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这里,任务部分也是可变动的,多元化的,教师可以拟定,也可空着一部分待学生拟定。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些任务活动展开学习,可以分组也可以单独进行,或者采取别的形式。

第五步:学习方法和资源支持(第五层分支)

要保证活动顺利展开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学习方法,诸如拆解法、示范法、调查法等等,需要进行课内和课外的区分;第二点是学习资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在学生需要支持的时候,不能仅限于教材上的两三页资料,教师要随堂提供尽可能多的文本材料、电脑资料和实物资料并让学生把资源挖掘延伸到课外。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必修一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怎么画篇二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核心思想是联想和关联。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建立记忆链接,激发大脑的潜能,使人们在联想和关联的环境下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新课改下的历史高考强调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与探究、阐释、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因此,在历史高考中,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使庞杂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以发展历史思维,领悟思想方法,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历史高考复习效能。那么,在历史高考复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来进行备考复习呢?本文拟以《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来加以说明。

一、在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教材知识是各单元、章节知识之间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对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同时,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系统化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一方面,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彼此隔绝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市场拓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形成到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理解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如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等。

二、在理清历史时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历史时序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该具备的基本历史素养。在新课改下,最基本的历史时序概念,却普遍成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编制专题性事件大事记;掌握与时间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世纪、年代等;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站在时序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古代史主要是农业文明、人类社会彼此隔绝;近代史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史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出现,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

三、在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

历史知识关键点是指历史发展过程具有转折或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是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更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试内容。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知识关键点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形成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积极主动思考,进行思维联想,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全面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在几千年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实中清晰的提炼出历史关键点,如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另一方面,通过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实现关键知识点的相互链接,使学生理解这些历史关键点的相互影响和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与发展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

四、在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备考科学性

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当前中国的学术研究、教材编写和高考试题都已单一史观走向了多元史观。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更新史学观念,用多元史观来解读历史,引导学生站在多元史观的立场上分析历史事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图解多元史观,在多元史观指导下,重新构建和整合高中历史知识专题体系,提高历史教学和复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运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近代史是工业文明的兴起历史;从近代化史观角度分析,近代史是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历史;从全球史观角度分析,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用多元史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如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必修一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怎么画篇三

图解多元史观,整合历史知识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历史复习四讲

近年来,各地历史高考和历史水平测试卷的命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元史观指导下的试题命制。因而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历史复习教学中,更新史学观念,引入了多元史观,以“文明史”为总纲,以“近(现)代”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重新整合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教学和复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新史学突破传统,历史解释呈现出多元的趋势。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下的高考面前,必须学会用多元史观来解读历史。正确理解多元史观的内涵,认识多元史观在课标和教科书中的体现,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战新课程高考的基础。笔者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图解多元史观,并尝试在多元史观指导下,重新构建和整合高中历史知识专题体系。

第一讲:文明史观与高中历史知识整合

一、文明史观概述

文明史观也通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创立者是德国学者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其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他提出了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新学说,强调以文明视角来透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认为“世界历史”就是各种文化的“集体记忆”。其后,英国学者汤因比在他的专业巨著《历史研究》中,通过对近6000年来出现的26种文明形态的比较研究,以其创立的挑战和迎战说,阐释了各种文明形态的产生、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从而完善了文明史观的哲学体系。

图1 文明史观概述

文明史观中所说的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可以说,文明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涵了宗教、语言文字、群体心理、风俗习惯等多领域。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又分为初级农业文明阶段和发达农业文明阶段,青铜器和铁器成为划分的标志;工业文明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两大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文明的发展包含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所以在教学和复习每一个国家、每一个阶段历史的时候,都要有意识地去探寻这三个方面的文明成就。

二、用文明史观整合高中历史知识

从高中历史课标和各种版本教科书的内容来看,都已注意了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和阐释历史。三个必修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六个选修模块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文明史的相关问题。在学科体系方面,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按照文明史观构建了新的学科体系。在内容选择上,岳麓版教科书在必修一的前言中称:“我们要在已有的历史脉络和整体的历史框架的背景下,分别深入思考人类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表明也是以文明史观来统驭教科书的编写的。

在教学中可运用文明史观,打破必修模块的划分,按照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的扩展的顺序,对课标和专题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构建起体现时序特点的通史学科体系,这对于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课程标准,应对高考具有指导作用。

下列几张思维导图,就是根据文明史观重新整合的历史知识结构图。

图2 文明史观下的中国古代史

整合中国古代史时,在把握历史线索和阶段划分时,我们要改变按社会形态“由低向高”的传统做法,以中国文明的发展演变为主导线索,按照中国文明在某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进行历史分期,并突出各阶段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文明成果。(见图2)整合中国近代史时,我们要抓住中国近代化过程即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主线,把近代史分为孕育阶段、启动阶段、整体发展阶段和曲折前进阶段。找出各阶段的阶段特征,梳理出各阶段文明成果。(见图3)

图3 文明史观下的中国近代史

图4 文明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

图5 文明史观下的世界现代史

三、应用文明史观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能够准确地运用文明史观重新整合历史知识外,还应努力把握文明史观的内涵和观点,体现文明史观要求,引导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相关历史现象,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准确把握各种文明成果的核心内容。如,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课标和教科书从文明史角度客观叙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雅典民主制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历史地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等重大主题。物质文明方面明确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中国史方面,重点介绍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突出了中华文明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近代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当代普遍关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总趋势。新课程强化了精神文明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在必修课中,将反映精神文明成果的文化史内容提升到整个高中课程的三分之一的比重,并单列为一个必修模块,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人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成就和内容。

其次,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学会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省略那些与现代文明关系不太密切的历史事物。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正确评价和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了解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还应结合我国的国情,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方面的有益成果,引导学生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制度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努力。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揭示存在的问题。从长时段考察历史,重点考察那些历史当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等,这其中也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比较、概括主要文明的重要特征和现实意义。在历史上,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

第四,要正视和承认文明的多元性。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上会形成多种类型的文明。如在农业文明时代,就有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区、以伊斯兰文化为代表的中亚和西亚文明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区。我们应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联系。

第五,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还应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第二讲:近(现)代化史观与高中历史知识整合

一、“近代化史观”概述

“近代化史观”认为,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大约从16世纪起,人类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从本质上说,现代化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现代化的目标和内容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工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为科学化、理性化和经济主义;社会方面表现为城市化、福利化和流动化;个人方面则表现为开放、参与、独立和平等的特点。

近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德国例外)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二、用近(现)代化史观整合高中历史知识

运用现代化理论分析近代史,可以发现西方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变化等,无一不在“现代化”这个主题下进行。

中国近代史既是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史,也是一部探索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政治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为中国近代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同时也开启了政治上的民主化大门;经济上,民族工业在欧风美雨中成长,同时也启动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西学东渐,也是中国人思想解放的过程与成果。而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近代化过程中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上,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是当代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经济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世界近现代史中,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构成了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历史进程;新航路的开辟、殖民侵略和两次工业革命,构成了经济上的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人文精神和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是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的基本内容。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应用现代化理论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化理论对近代史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必须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进行历史评价。“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总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不能以伦理道德为标准,也不能以当时劳动群众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为尺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则以肯定为主,反之则以否定为主。诸如圈地运动、海外掠夺和殖民扩张等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就充满了令人发指的暴行,但它瓦解了封建制度,催化了资本主义的诞生,其进步作用无疑是主要的方面。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

二是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从历史中获取经验与教训。近代史的学习,要注意运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获得经验与教训。在考察英、法、美、德、日等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注意揭示各国现代化的共同规律,发现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考察我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进程中,注意揭示其影响因素,进而对我国的国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如:可以在了解近代政治进程的基础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历程的曲折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服务的理想。又如:可以在了解近代经济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的国情,以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再如:人文精神、科学意识和民主平等的思想是现代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相关专题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正确态度与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以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第三讲:全球史观与高中历史知识整合

一、“全球史观”概述

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我国学术界所认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这种史观也得到了充分阐发和体现,与高中有密切联系的初中新课标在阐释世界近代化等问题时,更是直接运用了这一观点:“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种史观的是欧美学者,其中以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著者)最具代表性。在我国最早阐发这一史观的是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教授,吴先生指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吴先生的观点表明,整体世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产物和结果。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教学中,最突出的应把握两点: 首先,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全球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二、用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知识

新课程教科书对全球史观的阐发,不仅体现在知识点的设置和分布方式上,而且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定位和阐释上也有明确的表述。譬如在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全球化趋势等具体问题中,也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备考复习中,要指导学生运用全球史观评价分析历史问题和认识历史现象。

全球史观主张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层面考察历史,它认为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 “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全球史观试图以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的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去解释世界历史运动轨迹。因此,世界史要研究的就不是世界各国各自发展的历史,而是由世界各国联通互动所形成的世界整体结构演进的历史。根据全球史观,我们将世界历史重新整合为以下几个阶段:

1.在近代以前,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局限和高山、大河、海洋、沙漠的自然阻隔,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相互间的接触与交流非常有限。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2.15~16世纪之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亚、美大陆文明实现了全球性交汇,引发了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又可将之分为两个小阶段:

①从15、16世纪到19世纪60、70年代。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原本各地区彼此隔离的状态,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联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也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系中,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迅速。从19世纪60、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使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联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世界在更高层次上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整体发展。

①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50年代。通过二次世界大战,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整体进行调整,从而推动这个整体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②从20世纪40、50年代到现在。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整体发展的新阶段。二战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展,经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

当今世界的整体发展首先表现在经济的全球化,其次是国际政治中的民主化趋势,再次是不同文化越出民族范围的接触交流与相互吸收融合,最后是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资源、环境、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各国共同协商解决。

三、应用“全球史观”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通过全球史观进行世界意识的教育。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所谓“世界意识”,是指以开阔、理性的全球视野、人类视野认识、对待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的思维方式。他要求高中学生具备足够开阔的知识视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而通过用全球史观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立足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研究那些曾对整个世界有影响的历史力量、历史运动以及它们的发展变化、冲突对抗和相互交汇,就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利于学生的世界意识培养。

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既要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文明成果,也要学习亚非拉落后地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全球史观要求我们动态的观察世界历史,认识到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科技和经济实力的变化,取决于各个民族的努力和机遇的把握。

第二、要将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下学习,加强中外史的联系与比较。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复习中国历史时,就要纳入世界历史的这个发展进程中去复习。例如,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要引导学生把中国的抗战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如果只是单纯的强调中国国内的因素,很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抗战进行八年还是处于相持阶段,而在德国战败后,美国发动对日的大规模战争、苏联参战后的短短几天里,日本就投降了,中国的抗战就结束了呢?在这里,不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形势,显然是不行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从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族意识和民主自由意识的提升,去阐释抗战的胜利意义,理解二战带给整个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而渗透世界意识。

第三、按全球史观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决不只是综合已知的事实,或根据其相对重要性的次序来排列的各大洲的历史或各种文化的历史。相反,它是探索超越政治和文化界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全球史观综合讲述某一专题内容的本质、背景、阶段特点,引导学生从人类文明、整个世界发展的角度宏观把握历史、掌握阶段特征,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注意中西对比,古今联系,培养其辩证地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近平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一主题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为什么会被侵略?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能侵略中国?”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等方面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以英国为代表)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以“反思鸦片战争,你有什么启示?”为主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究鸦片战争给清政府的反思、民众的反思,先进中国人(时人)的反思、学者的反思,把几个专题都联系起来,重新构建知识结构,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全球史观。

第四、在全球史观指导下解决历史核心概念。中学历史教学要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而历史知识结构是由一个个历史概念组成的,通过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可以把那些相对孤立、分散的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有机地纳入完整的科学体系之中,使学生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进而形成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网络,培养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学生对一些核心历史概念的分析、掌握。

例如,掌握“世界市场”这个历史概念,要对其形成过程、形成时间、市场空间、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商品结构、正反影响等形成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相关内容,才能得出相对全面和准确的“世界市场”的概念。

再如,复习“斯大林模式”,不仅要把它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成绩联系起来,体现其存在的合理性与积极性,更要梳理其之所以出现的观念线索、政治前提和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其中弊端。第四讲 多元史观与高中历史知识的整合

一、正确认识多元史观

高中历史新课标体现了“一元多样”的史学观念,即在坚持历史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借鉴和吸纳了近年来兴起的一系列新的史学观念和理论。通观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的新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重要的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现代化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显然新课程所渗透的史观是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用革命史观解读历史的教条。从前的历史教学所呈现的历史是革命史观认为的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的历史解释模式,新史学突破传统,历史解释呈现出多元的趋势。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下的高考面前,必须学会用多元史观来解读历史。掌握好这些史观,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战新课程高考的基础。

二、运用多元史观的基本观点进行专题学习

要处理好多元史观的关系,几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着眼于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而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史,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兴起和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因此,我们在运用新的史观时应注意针对性,如对近现代史的把握应更多的体现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而对中国古代线索和整个人类历史的把握则应着眼于文明史观。此外,还应把三种史观有机结合而不是对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

当然新课程下多元史观来解读历史,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效率,并不是指要史观泛滥,不加选择地完全抛弃传统。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教学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中要谨慎使用史观,多元史观解读历史同时还要注意情感价值的引导。

运用新观点、新视角重新建构知识体系,三种史学范式各有侧重,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建构知识体系。

1.应用多元史观进行专题概述

这里的”概述”主要是运用全球史观综合讲述某专题内容的本质、背景、阶段特点等,引导学生从人类文明、整个世界发展的角度宏观把握历史、掌握阶段特征,培养其辩证地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在进行概述时,尽量将专题内容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近代化(现代化)”、“民主与专制”等体现多元史观的概念相联系,注意中、西对比,古今联系。如在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概述如下: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既属于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既体现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又体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汇的特点。

在讲述类似于上述“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时,要把专题内容与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相联系,要将其当作整个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去理解。上面的概述中,既把“社会生活”的内容放入纵向的“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又与横向的“西方工业文明”相联系,自然赋予了其历史科的学科特色,也培养了学生的全球史观。2.用全球视野审视重大历史事件

在全球视野下借助多元史观审视重大历史事件,加强古今中外相关专题的比较和联系,能加深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讲述专题“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可与同时代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进行比较。不难得出“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确立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经验。再与中国改革开放中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史实相联系,可以进一步理解“国家调控”、“计划”、“市场”等都只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同手段,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不是划分社会意识形态的标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的特点。

3.将专题知识体系延伸到当今世界

将专题知识体系延伸到当今世界,主要指应用多元史观整合历史知识时,将专题知识点与当今世界的重要热点、时事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如在复习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时,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概括如下:

从上述可知,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等发展思路明显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明白“人文主义”知识点的重要性。

4.建构多元史观下的历史线索

建构“历史线索”是以全球史观为指导、以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托、以中外对比为内涵的线索。

首先从古至今选定若干重要的时间段,用全球史观概括出其阶段特点(同个时间段中国和西方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再将教材的具体相关章节放入对应的时间段当中,用结构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来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时间、事件,同时还能培养其对比中、外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全球史观,使其知识体系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

上图以“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时间段为例加以说明: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既体现了全球史观(同一个时间段的中西对比),又将《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若干课的内容放入一个知识平面当中,让学生记住基本时间的同时,还培养了其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使其知识体系科学化、系统化。

三、应用“多元史观”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

新课标在体现文明史观、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同时,并未排斥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等方面,一再申明了历史教学中要用历史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要求。如,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等。明确提出了关于唯物史观历史本体论一系列教学原则。我们强调转变史学观念,并非削弱历史唯物史观对新课程的指导地位,所摒弃的只是以往那种僵化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仍要坚定不移地恪守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那种把新的史学观念与历史唯物史观对立和割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同时,唯物史观在其自身的历史发展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形成了多种“版本”,而“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它在坚持“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更强调“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非经济因素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等(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中史参》2008.3)。

2、统整多种历史观

在教学中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历史是内容极其丰富且相互联系的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历史发展的多个侧面及其线索。如关于中国近代史,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从政治史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确以救国与革命为主要线索,“革命史观”是言之成理的学术观点。可是,如果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则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如果从社会文明发展史的角度,近代中国还经历过从器物层面到制度乃至思想文化层面的社会进步。这种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研究与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多角度探求。

3、挖掘多元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 多元史观可以帮助今天的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以及走向未来的启示。学习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应该明白的核心价值就是“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学习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应该明白的核心价值就是“社会公平、整体效率、持续发展”;学习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应该明白的核心价值就是“宽容、尊重、欣赏、开放”。这些核心价值,应该成为我们的学习和备考的基本追求。

2010年山东高考第27题围绕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系列问题,认识当今的世界和中国,展望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渗透考查学生的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结合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从全球的角度看,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包括美洲等创造的文明成果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此题意义在于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全球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此题还有着引申的含义,那就是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制度的文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吸收人类创造的共同成果,对我国的开放政策会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以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构建专题框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形成历史知识体系。还要注意构建单元之间的知识网络,对相同或不同时期的中外历史进行总结对比,加强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或纵向联系。

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2期,p29-41页。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必修一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怎么画篇四

思维导图(mindmap)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彻底的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而且,它非常简单!

下图所示的最基本的思维导图是“今天的计划”。从图中心发散出来的每个分支代表今天需要做的不同的事情,例如叫水暖工,或去百货商店购物。

要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要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把你的思想里的文字逐个“画出来”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它们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它们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的、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表,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你可以把思维导图和一幅城市地图相比较。你的思维导图的中心就像城市的中心,它代表你最重要的思想;从城市中心发散出来的主要街道代表你思维过程中的主要想法;二级道路或分支道路代表你的下面一级的思想,依次类推。特殊的图像或形状能够代表你特别感兴趣的事物或思想。

就像一幅道路图一样,一幅思维导图将:

  对于一个大的主题或领域给出一幅全景图。

使你能够对于行走路线做出计划、做出选择,让你知道你正在哪里、你去过哪里。

 把大量数据集中到一起。  使你能够看到创新性的路线,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勇气。使你乐于看它、读它、思考它并记住它。

思维导图也是极佳的记忆路线图,它这种把事实与思想组织到一起的方式,与你大脑自然的工作方式相符。这意味着你能够更容易地记住,过后也更容易回忆起来,这种方法比传统地记笔记方法更加值得信赖。

你需要用哪些工具来画思维导图?

由于思维导图是如此简单、如此自然,因此你的“思维导图处方”中只有数量很少的几种成分:

1、没有线条的空白纸张

2、彩色水笔和铅笔

3、你的大脑

4、你的想象!

思维导图会怎样帮助你?

思维导图能够在很多,很多方面帮助你!这里只列出了一小部分!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你:

* 展现出更多的创造力 *更高效、更快速地学习* 节省时间

* 把学习变成“小菜一碟”

* 解决问题

* 看到“全景图” * 集中注意力

* 计划

* 对你的思想进行组织和阐释

* 沟通

* 以良好的成绩通过考试

* 生存!* 更好地记忆

* 拯救树木!

让我们把你的大脑和知识比做一个图书馆

想象一下,你的大脑是一个新建成的空空荡荡的图书馆,它等待你把数据和信息以书的形式、录像带的形式、电影胶片的形式、光盘的形式以及计算机软盘等形式放入其中。

你是负责这个图书馆的管理员,你首先必须选择你想拥有多一些的馆藏还是少一些的馆藏。你很自然地选择多一些馆藏。

然后你需要做出第二个选择:你是否要把信息变得有秩序。

假设你做出了第二个选择,不把信息变得有秩序:你只是简单地订购了一堆书和电子文献,然后所有这些信息全都堆在你的图书馆房间地板的中央!当有人来你的图书馆向你借某本独特的书,或者是想要找关于某个特定主题的信息时,你耸耸肩膀说:“都在这一堆里,希望你能够找到它——祝你好运!”

这个比喻描述了很多人头脑的状态!

他们的头脑,尽管他们可能——而且经常——包涵有他们想要的信息,可是由于头脑中的信息全都处于无序状态,因此当他们需要某些信息时他们无法找到它。这种情况导致了挫败感,不愿意再接受或处理新的信息。也难怪如此,假如你以后永远也不会再找到你所接受的新信息,那么你为什么要接受它呢?

想象一下相反的状况,你有一座巨大的图书馆,里面装满了你想要知道的无数信息。在这座先进的图书馆里,决不会有任何信息胡乱地堆在地板上,一切都井然有序地放在你想放的地方。

除此之外,这座图书馆还拥有卓越的数据检索和存取系统,使你能够找到所有在你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思想。

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吗?对你来说它马上就会成为可能!

思维导图就是存在于你那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大脑中的巨大图书馆里的卓越的数据检索和存取系统。

思维导图帮助你学习、组织和储存你想要的所有信息,它以自然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分类,使你能够很容易地立即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完美的记忆!)。

思维导图还有其它作用。你可能认为你装进头脑里的信息越多,你的头脑就越会拥挤不堪,以至于你无法再输出任何信息。思维导图用它的头脑改变了这一切!

为什么?

因为当你使用思维导图时,每一条新信息都会自动地与你图书馆中已有的信息“连接”起来。这种相互连接的记忆信息越多,你就越容易“钩出”你想要的信息。使用思维导图,你知道和学到的越多,你就越容易知道和学到更多!

总之,思维导图具有诸多优点,它可以帮助你,把你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成功。

托尼·博赞讲述思维导图的故事

很小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学习和记笔记。然而十几岁时,我的思维变得一团糟,我开始讨厌与学习有关的一切事情,特别是记笔记。我发现了一个悖论,即我记的笔记越多,我的学习和记忆力越差。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开始在关键的词语和观点下面画上红线,并将重要的地方画上方框。我的记忆力奇迹般地提高了。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依然为这样的事情痛苦着。就在那时,我开始被希腊人所吸引,因为我知道,希腊人曾经发明了一套记忆法,它能使人们准确地回忆起无数事实。希腊人的记忆法基于想象和联想,我惊讶地发现这正是我们的笔记所缺乏的!

随后我开始注意到我周围的每一个人和我一样,都在记那种挤成一团的、单色的、单调的笔记。在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利用想象和联想的法则一一我们都在同一艘“下沉的船”中!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所有人的头脑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障碍,需要用新的笔记方法或新的思维工具来清除。

我开始寻找一种思维工具,它能给我们的思维以自由,能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自由地思考。

我开始学习我能够学会的一切学科,尤其是心理学。我发现心理学中有两件与大脑学习相关的重要事情:联想与想象。正如希腊人一样!到现在,我对大脑越来越着迷,我认识到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要比我以前设想的大得多。我开始关注记忆、笔记和创造力,因为我寻找的答案似乎就隐藏其中。很快,我发现最伟大的思想家,尤其是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经常使用图形、代码和连线。这些“涂鸦”使笔记变得生动活泼。

在发现这些“秘密”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徜徉于自然之中,这更易于我思考、想象和梦想。我渐渐理解了,因为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思维和记笔记的方法一定要与自然相关,并要反映自然;我们的活动一定要反映自然的规律!

对于我的艰难选择,只能有一个解决方法。这种思维工具必须能应用于人类所有的日常活动,而且能够遵循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强迫我们违反天性,给我们的精神带上伽锁。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个简单的、美丽的、像星辰般闪烁的工具,它反射出我们思维本身具有的创造力和光辉。

第一幅思维导图诞生了!

英国广播公司听说了这个新发现和它对儿童产生的神奇作用,于是邀请我去制作一个关于思维导图的半小四时的电视节目。

在讨论节目内容的会议上,我为这个献策会画了一个恩维导图。看着渐渐完整的图形,英国广播公司继续教育部的主任说:“这不仅仅能制作一个节目,至少能制作十个!”不到一年,“开动大脑”这个由十部分内容组成的电视系列节目和与它相配套的图书问世了。思维导图开创了它自己的未来!

从那以后,我的时间都花在了和思维导图的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教学和演讲上。由于经历了学生时期的那段痛苦岁月,我决定让每一个人从这种自由的思维工具中获益。

因为让每个人接受思维导图是这个决定的一部分,于是我写了《大脑使用说明书》本书。它将向你介绍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作用,思维导图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助你,以及你怎样使用思维导图。

本书将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很快为你取得的成绩、你惊人的创造力,以及思维导图给你日常生活带来的实际帮助所鼓舞。

恩维导图神奇般地改善了我的生活,我想,它对你也一样!准备感到惊讶吧一一为你自己!

绘制第一幅思维导图 本篇内容:

    发现你与生俱来的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 想象和联想的游戏 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 绘制你的第一幅思维导图

在篇中你将从想象和联想的游戏开始,绘制你的第一幅思维导图,学完本篇以后,你会知道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并且学会应用各种要素绘制出色的思维导图。

发现你与生俱来的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

一幅思维导图是如何工作的?与你大脑的工作方式一样!

幸运的是,尽管你的大脑能够完成大部分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工作,但它都是基于最简单的原则,这就是思维导图绘制起来轻松、有趣的原因,因为它和大脑的工作机理一致,而不是相反。

那么,大脑的工作机理关键是什么呢? 非常简单

想象 和 联想想象和联想的游戏

怀疑吗?那么,试试这个游戏,绘制你的第一幅思维导图,阅读下面黑体的词汇,然后立刻闭上眼睛,持续 30秒,思考它。

水果 当你看到这个词汇,然后闭上眼睛,涌进你头脑的是不是两个打印出来的字:水一一果?!

当然不是!你的大脑里产生的可能是你最爱吃的一种水果的图像,或是一篮子水果,或是水果商店等。你也可能看到了不同水果的颜色,似乎闻到了它们的香味。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能够根据适当的联系进行发散性的感官想象和联想。我们用词汇来触发这些想象和联想,这样头脑就浮现出与各种联想相关的、极具个性化的三维画面。

你已经从“水果练习”中得到证明,你的大脑天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你的大脑完成了比你所思考的还要多的工作,同时显著增强了你的思考力。你已经知道你的大脑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了!

为了让你清楚你的大脑是多么聪明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自然和轻松的表达工具是多么重要,请你再想一想刚才所做的“水果练习”。你刚才用了多少时间得到了水果的图像?大多数人都回答是“立刻”。

在日常谈话中,你能如此轻松自如地立刻“接收”源源不断的“数据流”,以至于你没有注意到你的大脑正做着世界超级计算机设计师想做却做不到的事!而你已经拥有了顶极的超级计算机,它就在你的大脑里!

思维导图利用的就是这种神奇的“超级计算能力”。

思维导图正是你大脑中自然的、充满图像的思维过程及思维能力的反映。

你的思维可以向各个方向发散

我们的大脑是这样工作的——

运用 图象

和网络般的

联想。

思维导图是这样工作的——

运用图像

和网络般的

联想。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技能,我应该向你介绍思维导图在日常生活中最受欢迎和最成功的应用了。

现在你已经知道思维导图有很多优点,包括节省时间、把想法进行组织和分类、产生新想法、洞察事情的来龙去脉、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激发大脑的潜能,使自己能够“纵观全局”,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乐趣!

在这一篇里,我会让所有这些优势为你服务,我们将学习如何把这种出色的思维工具应用于你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包括制订计划、购物、学习、记笔记、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作演讲等。

沟通与演讲的思维导图 讲话或演讲是许多人的第一恐惧一-其恐惧程度要高于对蛇、蜘蛛、老鼠、战争、疾病、离婚甚至死亡的恐惧!

为什么?

因为当我们讲话或演讲时,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全部暴露于众,在观众面前,难以避免的错误全都无处藏匿。

于是,恐惧便产生了。

为了对付这种恐惧,很多人花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来撰写演讲稿,这样做实在是浪费时间,而且获得的结果常常和期望的相反,因为演讲稿是用句子写出来的,而我们并不按演讲稿的形式来演讲,所以演讲稿成了令人厌烦的枯燥的东西。另外,由于你总是不停地低头看那些句子,你就会经常中断与观众的目光交流,还有,因为你必须不停地抬头看观众,你又会经常搞不清念到哪里了。最重要的是,因为你必须拿着演讲稿,你那富于表现力的身体不得不禁锢在固定的姿态上,所以你从一开始便失去了50%的交流能力,思维导图来救你了!

就像你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样,把你的演讲题目简单地写到纸的中央,然后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地标明你想列出的关键图形或文字。

当你绘制完思维导图后,用数字标出你要讲解的各分支的次序,突出主要论点或分支间的主要联系,你会很高兴地发现演讲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每一个关键的词汇或图形的演讲时间只限一分钟e 因此对于半小时的演讲来说,你只需要一小幅思维导图就可以了。

使用思维导图,就像目前商业界数百万人正在做的那样,其优势在于它使你的大脑能够时刻关注

“全景图”

你可以在演讲过程中增加或删除某些信息,而不会漏掉你想要强调的关键论点,你的眼睛可以更多地与观众进行交流,你的身体和大脑会更加自由。

演讲的思维导图给了你最根本的自由保持你本色的自由。没有比这更能让观众欣赏你的了。

家庭事务计划的思维导图

我的一位好朋友使用思维导图为每日、每周、每年的家庭事务制订计划,她的思维导图通常贴在家庭“公共中心区”,而且很容易被大家发现,那就是她家冰箱的门!

她将亲自告诉你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在哪些方面使用,以及它的优势,"在我听说有关东尼和他的思维导图之前,我的生活陷于混乱之中!我自认为是21 世纪典型的新女性一一我什么都想拥有!我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我有工作,我喜欢保持苗条的体型,我希望在所有方面都获得成功。我当然不想漏掉任何事情,尤其是我儿子的重要活动一一考试复习、参加音乐会、帮助他进行艺术设计,或者确保他在学校照相前及时剪好头发!

可是,我意识到想拥有一切就意味着我必须在家务管理方面有非常高的效率,当我为第二天的会议准备材料时,我还必须记住去干洗店取回丈夫的西服,他明天也有一个重要的会议。或者我的狗需要看兽医,而时间约在明天下午三点,正好和我的会议时间冲突了,那谁带它去昵?这星期的哪一天我要去儿子学校?如果明天是星期三,他需要带上足球鞋,还要上钢琴课,由于他要在学校参加预演,我得比平常晚一点去接他,回到家之后,他要在晚饭之前写作业,晚上还要洗澡,最后上床睡觉!噢,我的母亲过两天要来一一必须确认一下客人睡的床上是否有干净的床单,家里是否有足够的食物,还要寄出我们度假的保证金,否则我们的预约就要被取消了!还要记得给苏茜打电话,告诉她因为以上所有的事我不能参加她的瑜伽训练班了。

大多数时,我们糊里糊涂地混过去了(有时学校会打来紧急电话,说是忘带了重要的东西,同样丈夫也会打来紧急也话,提醒我忘记了重要的商务晚餐,是的,我已经忘了)。后来我听说了思维导图,我没有想过思维导图究竟会为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我只是把想要做的事列在一张

纸上,画出每天或每星期要做的事的思维导图。这样我可以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需要什么。这的确很容易地就改变了我的生活!现在我把思维导图贴在冰箱门上,可以直观地看到下星期需要做的事情。我们在周末一起绘制它,然后在下一周当中不断完善它。我从未想到我的生活会如此高效地运转。”

我的朋友证实了思维导图是一个记下你必须做的所有事情的好方法,它有条理、有组织性,你可以绘制一张全景式的思维导图,也可以绘制一系列小的思维导图,覆盖你未来活动的各个领域-这些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控制未来,并且会帮助你更简单、更有效率地制订计划。

一、思维导图的优势

您是否经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1、您买了很多书,可惜很多都没有读?就是有幸读过也掌握不了多少?

2、走进书店发现新书、想买的书层出不穷,可是总担心买回去也没有时间消化?

3、如果在图书馆的书海中遨游,您是不是望书兴叹,游不了多久见没有时间了?

4、作为学生您是不是感觉学习教材都比较吃力,只有刻苦才能通过考试?

5、已经工作的您是不是感觉学习能力不如学生时代,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感觉知识更新缓慢?

6、当您面对的无限丰富的知识、智慧和技能您是不是感到力不从心?

是我们的能力不够吗?是我们的大脑不好使?no!!

您的大脑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普通人终其一生才用了4-6%的大脑潜能。我们大脑的潜能绝大部分还在沉睡!我们的一生可能花费90%以上的学习时间学习各种各样的业务知识,也许只花了10%不到的时间学习训练学习的方法。

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以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思维导图!有没有听说过?我们都有体会,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得多。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说的就是这种道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也是这个意思。

思维导图和传统的学习记忆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优势。

1、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而且思维导图还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2、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您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开展业务或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会引导您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可以为您的知识融会贯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恰恰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

3、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从而,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它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人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要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否具有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关键。

4、思维导图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二、思维导图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诸多行为表现:

(1)成倍提高您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2)激发您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3)让您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您将能够达到众多您想达到的目标,包括: 快速的记笔记,顺利通过考试,轻松的表达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等!

(4)让您具有超人的学习能力,向您喜欢的优秀人物学习,并超越您的偶像和对手。(5)让您尽快掌握思维导图这个能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能同时让您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象,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您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您的大脑最佳表现。

三、思维导图适应于应用的领域

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领域里。

1、作为个人:计划,项目管理,沟通,组织,分析解决问题等;

2、作为学习者:记忆,笔记,写报告,写论文,做演讲,考试,思考,集中注意力等;

3、作为职业人士:计划,沟通,项目管理,组织,会议,培训,谈判,面试,评估,掀起头脑风暴等。

所有这些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您的效率,增强思考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及提升您的注意力和工作乐趣。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必修一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怎么画篇五

思维导图

苏州华菁教育

方荣才

前言

在日常生活、教学、自我学习、作报告等等事情上,我常常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自己做事情的条理、记忆、教学思维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并因此而影响给身边的老师、同学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学习效果都带来了变化,我以这段文字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启发分享给朋友们。

一、思维导图没有固定的方式(明)

不同的人对思维导图的理解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别。引导者不必有板有眼地教学思维导图,而应该是鼓励每个人积极地创造——按照自己便于理解、便于接受的方式创造,这样才是合理而又生动活泼的,也是尊重人性的。否则,就是僵化的、不合乎人性的、了无生趣的。这个观点在我看来不仅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一个原则。

二、思维导图是人们本有的思维特点(理)

1、形象、直接

如果我问你“你是怎样来我办公室的”,你的脑子里立刻会浮现一个个诸如 “自己上楼梯时的样子”、“自己开车的样子”、“自己坐公交车的情景”等等具体的、形象的画面。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们对外在的、自己内在的、发生过的、即将要做的事情,都立刻以最直接、最形象的、最富有自己情感色彩的画面来思维,而不是逻辑的、判断的、推理的语言方式。因此,图画是人类最直接的,也是最贴切的思维方式,有人这样说:“直觉是上帝恩赐给我们的礼物。”

2、不可见,甚至是杂乱的

思维活动是看不见的,甚至是杂乱的。如果你不相信这个观点,你可以尝试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用自己做实验,时间只要60秒。实验要求如下:在接下来的思维过程中,我只关注7个字“我今天是开心的”,注意,只是这7个字,与这7个字无关的任何画面都不要发生。实验开始:闭上眼睛,心里默念这7个字,诚实地关照自己的念头,是一直保持着这7个字,还是思绪纷飞?诚实地做一次这个实验,维持60秒钟。在未来的人生中,如果你每天都做这个实验一次,7天以后你会发现获得一个伟大的发现!甚至你个人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奇妙的境界。

即使是关注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今天是开心的”这7个字,你也会发现念头会到处乱跑,甚至是杂乱无章的。那么,更加复杂的思维方式发生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时候是保持清净的?又有多少时候你是杂乱而不是有条不紊的?

思维(念头)的这个纷繁无序的特点,使得人们本有的智慧透露不出!

三、画画能够保持清净 透出智慧的光芒

思维的不可看见、杂乱而不清净的特点,使得人们的理解力、智慧和洞察力每况愈下。思维导图是以图画的方式,把人们看不见的思维用自己的爱好和最喜欢感受的色彩表达出来,在画画的时候,人们是最容易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念,画面的线条、色彩的视线、感情和思维的链接,使得再复杂、再抽象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条理、形象,久而久之,清净的信念会透露出人们本有的智慧。

四、自己实践(行)

明白这些道理以后,除非你是一个很难接受新鲜事物的、总是墨守成规的人,否则,你就会立刻去行动。从读这篇文字开始,在你今晚睡觉之前,你把你要做的或者正在做的事情,用一张纸、一支笔画出来,按照你喜欢的方式,甚至是夸张的方式画出来,你可以把自己要做的事情画成一棵树,和这件事情有关的事情画成枝干、叶子、鸟窝等等,只要喜欢,你就可以画出来,而且你会很清晰地保持你的形象记忆,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件事情。

如果你想改善你未来的生活,你可以每天实践,7天连续地实践,你就可以获得很多真知灼见,你就可以把你的心得分享给你的学生、亲人、朋友和你的孩子。

新理念中的作文教学

黄惠丽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文教学更不能离开生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我在作文教学中用新课程、新理念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应有的条件,结合本地的生活实际,为学生们创造出种种能激发写作情趣,调动写作兴趣的场景,促使他们在愉快的、特定的、轻松的情境写出优美的文章来。

一、走进大自然,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见识不多,知识面窄,平时积累的素材又少,故习作时常常感到“无米下锅”。久而久之,就会对写作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就让学生们就地取材,带他们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和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摄取素材。春天到了,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看奔腾不息的小河,感受温暖的春风,闻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小草、野花、柳丝;开展野炊活动,感受劳动的滋味,品尝自己亲手劳作的佳肴;在空旷的草坪上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就在学生们兴趣正浓时,我适时地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的美,用童话的形式激发他们和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进行对话,展开丰富的联想,走进现场教学。例如:草地上蹦来了一支青蛙,我不失时机的赶紧问:“同学们,你们看,什么动物蹦过来”“青蛙”。孩子们争着说。“那我们来编一个关于青蛙蹦过来的童话故事。条件是:每个同学都要想,想好后,我们比一比谁的童话最美。你们看,一只青蛙从草丛里蹦出来,它蹦到一堆碎玻璃旁。你们想象一下,它没看见破玻璃,猛的蹦了上去,它的一只脚扎出了血,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会伤心的哭起来”。学生说。“这时,谁能听见他哭了呢?”“它的朋友,蛤蟆听见了。”这时,同学们就纷纷议论起来了:有的说蛤蟆为青蛙采药包扎伤口,安慰它;有的说蛤蟆把青蛙送到了动物医院,蜜蜂医生为青蛙疗伤、开药„„听到学生们这美妙有趣的童话,我知道他们的兴趣上来了。于是就让孩子们赶紧拿出纸和笔,把刚才的想象及时写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扮演好角色,提供写作素材

巧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在学中玩,两全其美。这样一来,又为写作提供了好的现场素材,学生们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啦。

我在课堂上经常请学生扮演这样或那样的角色,依角色的身份和情感进行作文。如扮演《将相和》中恃强凌弱、蛮横的秦王,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得大体的蔺相如和勇于改错、负荆请罪的廉颇,请学生们描写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创设一个联欢晚会的教学情境。事先,我要求同学们都以班长的身份来出一个通知(应用文),邀请全校师生来参加这个别具一格、别开生面的晚会;再让同学们以文娱委员的身份来编排节目单,写上串词;又以主持人的身份来编写主持稿。就这样小小的一个联欢晚会,在以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活动中,为同学们习作提供了许多素材。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经历了一个知识的内化提炼过程,寓习作于表演活动当中,各取所需,各抒其情,自由表达,在富有实效的表演活动中,满足了学生参与现实生活的需求。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写作热情。在作文教学中,我不让学生被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所束缚,让同学们抓住身边各种有利的时机,即景生情,因事发问,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作文就在每个人身边。记得有一次(也就是清明节之后的一周),我刚走进教室,就有一股清香的兰草花扑鼻而来。再往教室的生物角一看,那里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玻璃杯,里面养着一束兰草花,周围有许多学生把鼻子凑在花上闻,然后做出一种被花香陶醉的样子,原来这是同学们在上自然课采集标本时,随手把校园里的兰草花带回了教室,将属于大自然和所有人的香味占为己有。见此情景,我就放弃原先的教学计划,因事施教,让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讨论一下这件事的利弊,把这件事作为一次很好的就地取材的作文素材。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结合新课程、新理念来依据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愿学”的观点,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以求得作文教学在语文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有感于老师请“差生”吃饭

新学期又“闪亮登场”,我突然想到作为曾是“英语差生”的儿子,在上海进才中学就读时,经常受到刘星老师请吃饭和个别辅导的特别优待,我想这对我们新学期改变评价学生的方式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吧!

儿子于2001年荣幸地成为上海进才中学免费委培生,一个学期下来,儿子频频告急:英语成绩连续亮红灯,最后他都不想学了,到了一心想退学的地步了。问其原因,因为上海是全英语课堂教学,而我们山区英语几乎是“哑巴英语”,尽管他在初中英语成绩屡居全年级第一,可在上海却连及格都相当困难。由于有几位“全国班”学生英语成绩“拉后腿”,一位大学刚毕业的英语老师只带了一年就“下课”了。到高二时,换了一位叫刘星的年轻老师带儿子班上的英语。

一次,我去探望儿子,他带着一脸的兴奋,把我引到“上海浦东八佰伴”图书城,找到一堆英语复习资料,指着封面,很骄傲地说:“这就是我们英语老师编的书!”我俯下身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印着“刘星编著”的字样。

从儿子的言行中,我深感刘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我试探着问儿子:“刘老师的课上得怎么样?”儿子自豪地说:“我现在很喜欢他,所以也就爱上了他的课。”

经过与儿子的深入交流,方才知晓刘老师曾经几次在周末带儿子等班上的几个“差生”到排档吃饭、喝茶聊天,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谈英语,后来成为“好哥们”,走在一起勾肩搭背,全用英语会话。刘老师还时不时地下课刚走出门又折回身到教室,笑着说:“黄江,请到我办公室帮我做件事好吗?”原来又是叫儿子去背英语。

2004年8月3日下午,儿子查到高考分数,英语竟考了128分,他突然张开双臂,“哇呀”一声大叫,猛地跳起,然后又猛地蹲在地上抽泣起来,过了一会,他又突然站起身,拔通了刘老师的电话,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在第一时间第一个告知他的“哥们刘老师”。

刘老师,身高不到一米六,可以说是貌不惊人,但他在儿子的心中,我相信在他教过的所有学生心中,也一定会是高大的,完美的。

黄守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