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外科护理学总结篇一
一、手术区皮肤准备
二、手术人员无菌准备
三、手术体位安置
四、器械台管理及手术配合
五、手术基本操作(缝合法、剪线法、拆线法)
六、换药
七、包扎
八、胸腔穿刺术护理
九、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护理
十、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护理
十一、腹腔穿刺术护理
十二、胃肠减压术护理
十三、骨髓穿刺术护理
十四、膀胱冲洗术护理
十五、腰椎穿刺术护理
十六、脑室引流术护理
去除毛发和污垢,预防切口感染。
治疗盘内盛一次性剃毛刀、弯盘、纱布、橡胶单及治疗巾,毛巾、汽油、棉签、手电筒、治疗碗内放肥皂、软毛刷、脸盆放热水。骨科手术另备手刷、75%乙醇、治疗巾、绷带。
1.向病人做好解释备皮目的、范围,将病人接至备皮室(如在病房内备皮须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及照明,操作前洗手。
2.铺好橡胶单和治疗巾以保护床单位,暴露手术部位。
3.用软毛刷蘸肥皂水涂局部,一手用纱布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剃毛刀分区剃净毛发。
4.用手电筒照射,仔细检查毛发是否剃尽及有无刮破皮肤。
5.用毛巾浸热水洗净局部毛发及肥皂液。
6.腹部手术应用棉签蘸汽油清洁脐窝部污垢,然后用75%乙醇消毒。
7.整理用物,物归原处,洗手。
8.特殊部位的备皮方法
(1)手或足手术:入院后指导病人每日用温水泡洗手脚20分钟,剪去指(趾)甲,已浸软的胼胝应设法剪除,但应避免损伤皮肤,足部手术者备皮后禁止下地。
(2)骨、关节、肌腱手术:手术前3日开始准备皮肤,第一、二日先用肥皂水刷洗备皮区域,并用5%碘伏消毒,再用无菌巾包裹。手术前1日剃手术区毛发,并用75%乙醇消毒,再用无菌巾包扎。手术日晨重新消毒后用无菌巾包裹。
(3)颅脑手术:术前3日剪短头发,并每天洗头一次(急症例外),术前2小时剃净头发,剃后洗头,并戴清洁帽子。
(4)阴囊、阴茎手术:病人入院后每日用温水浸泡,用肥皂洗净,术前1日备皮,范围同阴部手术。
(5)口腔手术:入院后经常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进手术室前用复方硼酸液漱口。
1.剃毛时须以锋利剃刀顺着毛发生长方向剃,以免损伤毛囊,剃刀与皮肤表面呈45°,切忌刮破皮肤。
2.剃毛时间不宜距手术时间太久,一般在手术前一日或当日进行。
附:备皮范围
1.颅脑手术:手术前2小时剃尽全部头发及项部毛发,保留眉毛(图1)。
2.颈部手术:自唇下至乳头连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图2)。
图1 颅脑手术 图2 颈部手术
3.胸部手术:上至锁骨上部,下至髂嵴,前自健侧腋前或乳头线,后过背正中线,包括患侧胸部、上腹、上臂和腋下(图3)。
4.腹部手术:自乳头至耻骨联合平面,两侧到腋后线(图4)。
图3 胸部手术 图4 腹部手术
5.肾手术:自乳头平线至耻骨联合,
前后均过正中线(图5)。
6.股沟部手术:自脐平线至大腿上1/3,
包括外阴部(图6)。
图5 肾手术
7.会阴部及肛门手术:自髂前上棘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及臀部(图7)。
图6 股沟部手术 图7 会阴部及肛门手术
8.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上下方20cm以上,一般多为整个肢体备皮(图8)。
图8 四肢手术
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先在更衣室更换手术室准备的鞋、手术衣裤、帽和口罩,剪短指甲。内衣要小于手术衣裤,不能外露。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口罩必须盖住口鼻,鼻孔不能外露。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人员不应进入手术室。手术室鞋和衣裤不可穿出手术室外(图9)。
图9 更衣准备
(二)手臂消毒
手臂消毒的方法有肥皂刷手、70%乙醇浸泡法,碘伏刷手法,灭菌王刷手法等。本次介绍肥皂刷手、70%乙醇浸泡法,碘伏刷手法。
通过机械性洗手和化学药液消毒两个步骤,来消除手及前臂皮肤上的暂存菌和部分常住菌,防止术后感染。
指甲剪、刷手池、无菌毛刷、肥皂、泡手筒、70%乙醇、碘伏消毒液、无菌纱布、烘干器或无菌毛巾等。
1.肥皂刷手、70%乙醇浸泡法
(1)用肥皂将双手、前臂、肘上10cm搓洗一遍,用流水冲洗。
(2)取已消毒的手刷蘸消毒过的肥皂液刷手。一般次序时先刷指尖,再刷手指各面,指蹼、手掌、手背,同样方法刷另一只手。然后再交替对应刷腕部、前臂至肘关节上10cm处。刷手时动作宜快速和用力,刷洗3min为一遍,一次刷完后,手指向上用流水冲净手臂上肥皂液。以同样方法再刷两遍,反复刷洗三遍,共约10min(图10)。
(3)消毒毛巾擦干双手,再将毛巾斜角对折以环拉方法从前臂到肘上10cm擦干,毛巾两面分别用于两手臂,用过的毛巾不可再接着用(图11)。
(4)用75%乙醇泡手5 min,浸泡平面达肘上5~6cm,可用毛巾搓擦皮肤,增加消毒效果。
(5)刷手消毒后,双手应保持拱手姿势,不得下垂,也不能接触未消毒物品,否则须重新消毒。
图10 刷手法 图11 擦毛巾法
2.碘伏刷手法
(1)用肥皂、流水清洗双手和前臂至肘上10cm处。
(2)无菌刷蘸0.5%碘伏5ml刷手和臂:从指尖、手指各面、指蹼、手掌、手背,同样方法刷另一只手。然后再交替对应刷手腕、前臂、肘关节上10cm处,刷洗3min,指尖朝上肘向下,用流水冲洗。
(3)再用5ml碘伏刷一遍,流水冲洗,方法同第一遍。
(4)取无菌小毛巾擦干双手和手臂或用烘干器烘干。
(5)再取适量0.5%碘伏涂擦双手和前臂,自然晾干。双手不能下垂。
因碘伏刷手时间短,灭菌效果好,是目前常用的刷手消毒方法。
1.刷手时需用力,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如甲缘下、指间、手背、手掌及肘部。
2.手的位置及刷手顺序应正确。
1.防止身体直接接触污染伤口及载菌区,减少由身体脱落的尘埃及细菌,从而保护病人不受感染。
2.保护工作人员不受感染。
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无菌生理盐水
1.穿无菌手术衣(图12)
(1)自器械台上拿取无菌手术衣,选择较宽敞处站立,认清衣服的上下和正反面,手提衣领,抖开衣服,使正面朝前(注意衣服勿触碰其他物品或地面)。
(2)将手术衣轻轻抛起,双手顺势插入袖中,手向前伸,不可高举过肩,也不可左右侧撒开,以免触碰污染。
(3)巡回护士在其身后系颈、腰部系带。
(4)戴好无菌手套,将前襟的腰带递给已戴好手套的手术护士或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持腰带绕穿衣者一周后交穿衣者自行系带于腰间。
(1) (2) (3)
(4) (5) (6)
图12 穿无菌手术衣
2.戴无菌手套法
一般都是戴干手套,从手套袋中取出手套,以右手持两只手套的翻折部(手套内面)使两只手套掌面对合,拇指朝前。套入左手,然后用已戴好手套的左手手指伸入右手套翻折部下面,再套入右手。两手套戴好后,再将手套翻折部包住手术衣袖口,最后用无菌盐水中擦试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1.接取手术衣时勿接触手术护士的手套
2.手术衣外面勿接触任何有菌物。
3.穿好手术衣后未戴手套的手应置于胸前,勿接触手术衣。
4.未戴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手套的外面,
5.已戴好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手套的里面及未戴手套的手臂和非无菌物,戴好手套后发现破损或触及的菌物品,应立即更换。
6.手术结束后如需参加另一台手术时,应更换手术衣和手套。术后洗净手套上血迹,先脱手术衣,后脱手套。翻下手套部分,解开领带、腰带,将手术衣的肩部外翻,顺势反面脱下,再脱下手套,重新以流水冲去手上的滑石粉,用无菌毛巾揩干后,用70%乙醇泡手5 min或用0.5%碘伏消毒。若前台为污染手术或手套破损,需连台手术时,应重新常规刷手消毒。脱手术衣时应注意手臂和洗手时衣裤不被手术衣外面所污染;脱手套时应注意保护清洁的手不与手套外面所污染。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床、各种规格的手术垫、约束带等。
1.仰(平)卧位:为最常用的一种手术体位,适用于胸壁、腹部、颌面部、骨盆及下肢等手术。手术床平置,患者仰卧在手术床上,胸腰部横放中单,左右各半,用中单固定两臂于身体两侧,掌面向下,若一侧手臂有静脉输液,则将该手臂固定于托臂板上。头部垫枕,腰曲、腘窝处放合适的软垫,足跟部视手术时间用软垫或气圈保护。膝关节处固定。肝、胆、脾、胰手术时,应将腰桥对准胸骨剑突平面,便于暴露手术野。
2.乳房手术平卧位:适用于乳房及腋部手术。患者仰卧,术侧靠近床边,肩胛下垫一软垫,上臂外展置于臂托上,健侧上肢固定于体侧,其余同仰卧位。
3.颈仰卧位:适用于颈前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气管切开术等。患者仰卧,手术台上部抬高约10°--20°,头板适当放下,肩部垫一软垫,使颈部过伸,颈部两侧用砂袋固定,颈前充分暴露,其余同仰卧位。
4.胸部手术侧卧位:适用于胸腔手术。患者侧卧90°,肋下垫大软枕,使手术野暴露明显,又可减轻臂部压迫,两上肢置于搁手架的上层和下层。上侧下肢屈曲,另一侧下肢自然伸直,两腿间放一软垫。臀部两侧垫小软枕,用约束带固定,上肢的前臂、膝部适当固定。部、臀部及膝上部。
5.肾手侧卧位:适用于肾手术。基本同胸部手术侧卧位。其不同点是腰桥对准患者的肾区(第11、12肋平面);手术床头、尾部适当摇低,使腰部抬高;胸部两侧用砂袋,臀部两侧用软枕垫并用搁架、约束带固定;靠近手术床的下肢屈曲,另一下肢伸直。
6.半侧卧位:适用于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患者先平卧,然后在背部、腰、臀部各放一砂袋固定,使上半身体向非手术仰侧30°--50°,手术侧在上,手臂屈曲固定在搁手架上,手术侧臀部与膝下垫软垫,约束带固定臀部和膝部。
7.俯卧位:适用于脊椎和背部手术。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两上肢屈曲放于头旁并固定,头部、胸上部、耻骨处、两小腿下放大小合适的软垫,注意胸部不受压,腘窝部用约束带固定。
8.膀胱截石位:适用于会阴部、肛门等手术。患者仰卧位,臀部位于手术床座板下缘;患者换上袜套,两腿分放在两侧搁脚架上,两大腿外展60°〜90°,腘窝部垫软垫,外用扎脚带固定;手术台的腿板放下。
9.半坐卧位:适用于扁桃体、鼻中隔、鼻息肉等手术。把手术床头端摇高75°,床尾摇低,两腿半屈,头与躯干依靠在摇高的手术床上,整个手术床后仰15°,两手用中单固定于体侧。
1.能充分暴露手术部位,以利手术进行。
2.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3.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颈部、胸部避免受压。
4.能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避免身体局部受压,应使用较宽的固定带,且不宜绑得太紧,松紧度以手掌掌指关节处可以伸入为准。
5.不使肢体神经受压或过度牵扯,以防麻痹。
6.肢体不悬空,应托垫稳妥。
进行,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器械桌、器械包、敷料包。
1.手术护士把无菌包放于器械台上,用手打开包布,只接触包布的外面,由里向外展开,保持手臂不跨越无菌区。
2.用持物钳打开第二、三层包布。
3.铺在台面上的无菌巾共厚5层,无菌单应垂下台面不少于30cm,将所需物品加至器械台上,盖好无菌单。
4.器械护士洗手后,由巡回护士掀去无菌盖单,器械护士穿好无菌手术衣及戴好无菌手套后,将器械按使用先后次序及类别整齐排列在器械台上。并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纱布、缝针,巡回护士做好记录。
5.器械护士穿针线、传递器械、剪线和各种器械传递方法。
6.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纱布、缝针。
1.明确无菌概念、建立无菌区域。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视为有菌区。
2.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无菌包破损、潮湿、可疑污染时均不得使用;手术中手套破损及时更换等。
3.保护皮肤切口。切开和缝合皮肤前再次消毒;用无菌聚乙烯薄膜覆盖保护皮肤,防止切口被污染。
4.传递器械物品时迅速主动、准确无误,不在手术人员背后及头顶方向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始终保持手术野、器械托盘及器械桌的整洁、干燥和无菌状态。
5.切除的任何组织、标本,作好标记,小心保留,急送时与巡回护士仔细交接。
熟悉外科常用缝合法、剪线法、拆线法。
持针钳、 缝针、 缝线、 组织镊、 拆线剪、血管钳、线剪、拆线剪等。
1.以单纯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基本方法(图13)
(1)进针、出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组织边缘,右手执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组织,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从对侧穿出。
(2)拔针、拉线:用血管钳或持针钳夹住露出的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执有齿镊的左手改用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握有齿镊,留出的拇指和示指捏住针眼处的针和线,把线从组织拉出适当。
(3) 打结: 用手或持针钳或血管钳打结。
图13 缝合法
缝合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
(1)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皮肤两侧要对齐,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
(2)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
2.常用的缝合方法
(1)单纯间断缝合(interrupted suture):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如图14)。
图14 单纯间断缝合
(2)连续缝合法(continous suture):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见图15)。
图15 连续缝合法
1.剪线 是将缝合或结扎后残留的缝线剪除。剪线方法是缝线打结完毕后,将双线或单线尾提起略偏向手术者的左侧,助手将剪刀微张开,顺线尾向下滑动至线结的上缘,再将剪刀向上倾斜45度左右,然后将线剪断。如图。为了防止结扣松开,须在结扣外留一段线头,丝线留1-2mm,肠线及尼龙线留3-4mm,细线可留短些,粗线留长些,浅部留短些,深部留长些,结扣次数多的可留短些,次数少可留长些,重要部位应留长些。剪线应在明视下进行,一般由助手操作完成(图16)。
图16 剪线法
2.拆线 是指皮肤切口缝线的剪除,一切皮肤缝线均为异物,不论愈合伤口或感染伤口均需拆线。拆线的步骤如下:按一般换药方法进行创口清洁消毒后,用镊子夹起线头轻轻提起,用拆线剪尖插进线结下空隙,紧贴针眼,从由皮内拉出的部分将线剪断。向拆线的一侧将缝线拉出,动作要轻巧,如向对侧硬拉可能使创口拉开,且病人有疼痛感,再次清洁伤口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图17)。
图17 拆线法
无菌治疗碗2只,无齿镊2把 ,乙醇和盐水棉球若干,分放一只治疗碗两侧,无菌纱布若干,胶布、绷带、棉签、治疗巾等,根据需要备引流物或湿敷药物纱布、血管钳、手术刀、手术剪及探针。
1.操作者戴好口罩、帽子、洗手。
2.向病人解释,必要时周围屏风进行遮挡,协助取舒适体位并保暖。
3.取下敷料:揭去胶布,先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如内层敷料粘贴在伤口上,应用生理盐水将敷料浸湿后再揭除敷料)取下敷料放在弯盆内,沾有脓血一面应向上。
4.伤口的清洁、消毒和处理:首先用70%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感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沾吸除去伤口内分泌物及脓液,由中央到边缘,用剪刀去除伤口内异物、坏死组织等。根据需要创面用药、伤口冲洗或置放引流物。
5.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先用凡士林纱布或其他纱条覆盖创面,再用干纱布覆盖,擦去胶布痕迹,以胶布固定敷料。必要时以绷带或多头带包扎固定。
6.换药后处理;安置好病人,妥善处理污物,如消毒或焚烧。器械类予以药液浸泡消毒后洗涤,灭菌后备用。洗手后作好换药情况记录。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2.根据伤口情况安排换药顺序。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特异性感染伤口,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感染伤口应专人换药,用过器械单独消毒、灭菌,换下的物品立即焚化。
3.换药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健康肉芽组织和上皮,冬天注意保暖。
4.观察伤口变化情况,合理选择引流物。
5.换药时间依伤口情况和分泌物多少而定。一期缝合伤口术后2-3日换药一次,如无感染至拆线时再换药;分泌物不多,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伤口,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脓性分泌物多,感染重的伤口,每日1次或数次。
保护伤口,敷料夹板固定,加压包扎止血,促进组织液吸收,支托肢体,以促进静脉回流。
小托盘内放绷带卷、胶布,必要时备剪刀。
1.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2.向病人解释。
3.病人采取舒适体位,扶托肢体。
4.用宽度适宜的绷带一般从远心端想近心端方向包扎。
5.包扎时,绷带应平整,开始与终了时须环形固定两周。
6.后一周应遮盖前一周1/2或2/3,充分固定。
7. 包扎完毕,用胶布或撕开尾带打结固定。
8.指导病人包扎后注意事项。
9.整理用物,洗手。
1.病人取舒适坐位或卧位,扶托肢体,并保持功能位置。
2.肢体窿突处或凹陷处,如内外踝、腋窝及腹股沟等处,应垫好衬垫。
3.选择宽度合适的绷带卷。绷带潮湿或污染均不宜使用。
4.包扎四肢应从远心端开始,指(趾)端尽量外露,以便观察循环及神经功能。
5.包扎时应用力均匀,松紧适度,动作轻快。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整洁。
6.每包扎一周应压住前周的1/2或2/3,包扎开始与终了时均须环绕两周,须加绷带时。可将两端重叠6cm。包扎完毕用胶布粘贴固定或撕开末端打结在肢体外侧。
1.环形法 在包扎原处环形重叠缠绕,后一周完全压住前一周。第一周可以斜缠绕,第2、3周作环形缠绕,并将第一周斜出圈外的绷带角折回圈内在绕第2周时将其压住,然后再重复缠绕,可防止绷带松动滑脱。多用于开始及终了包扎时。
2.蛇行法 斜形环绕包扎,每周互不遮盖,用于临时简单固定敷料或夹板。
3.螺旋形法 螺旋状缠绕,后周遮盖前周的1/2或2/3左右,用于上臂、大腿、躯干、手指等径围相近的部位,多用于躯干和四肢。
4.螺旋反折形法 在螺旋形的基础上每周反折成等腰三角形,每次反折处需对齐以保持美观。用于包扎径围不一致的小腿和前臂。
5.回反形法 自头顶正中开始,来回向两侧回反,直至包没头顶。用于包扎头顶和残肢端。
6.“8”字形法 按“8”字的书写径路包扎,交叉缠绕。用于包扎肘、膝关节、腹股沟、肩、足跟、足背、手指手掌等处。
①帽式包扎法;②单眼包扎法;③耳部包扎法;④肩部包扎法;⑤乳房包扎法;⑥前臂包扎法;⑦关节包扎法;⑧足部包扎法;⑨手指包扎法。
多头带:腹带,胸带,丁字带(男用、女用),四头带,弹力绷带,管绷带。
1.腹带
(1)将腹带放于病人的腰背下,展开两侧带脚。
(2)顺其重叠的顺序逐一将带脚紧贴腹部包扎,带脚互相交错压住。
(3)交错方向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伤口在上腹部时,应由上向下压,伤口在下腹部时,则由下而上进行包扎,因此,在放置腹带时要注意方向。
(4)最后将一对带脚打结固定。
2.胸带
(1)胸带比腹带多两条带脚,包扎时将此带脚放于颈的两侧转到胸前进行包扎。
(2)将两端带脚逐一交互叠折,并压住一个肩带,同腹带包扎。
(3)将胸带肩上的另外一根带和被压住的一个肩带打结。
3.四头带 是最简单的多头带。四头带用于下颌、额、眼、枕、肘、膝、足跟等部位的包扎。
4.丁字带 为双层棉布制成,丁字带用于固定会阴部敷料及术后阴囊肿胀等。丁字带有男用、女用、双丁字带、提睾带数种。
5.弹力绷带 制备材料有一定弹性,包扎的方法为螺旋形及螺旋回返形法。主要用于骨骼肌损伤后减轻水肿,增加静脉回流以及下肢术后及长期卧床病人预防血栓性静脉炎。6.网织绷带 此种绷带为管状的纺织物,可根据使用部位的大小不同剪裁,用来固定头面部敷料。
1.胸带包扎时应观察呼吸活动度、呼吸音、触觉语颤,还应鼓励作深呼吸及咳嗽练习。2.包扎松紧应适宜。
3.胸带和腹带打结处应避开伤口处。使用弹性绷带的病人应观察是否有皮肤过敏。
抽取胸腔积液送检,以明确胸水性质,协助诊断,排除胸腔积液和积气,以减轻压迫症状;胸腔内注射药物辅助治疗。
1.常规消毒治疗盘一套。
2.无菌胸腔穿刺包(针栓接有胶管的胸腔穿刺针,5ml和50ml注射器,7号针头、血管钳、洞巾、纱布等);1%普鲁卡因溶液、无菌手套、无菌试管、量杯等;需抽气者备“人工气胸抽气箱”。
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术中注意事项,如术中不能移动位置,勿深呼吸和咳嗽。
2.穿刺部位宜取叩诊最浊部位,一般在肩胛骨下第7~9肋间隙或腋中线第6~7肋间隙。气胸者取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进针。必要时经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部位。
3.做好普鲁卡因皮试。
4.协助病人反坐靠背椅上,双手平放于背椅上缘。危重者可取半卧位,病侧上肢置头颈部,使肋间隙增宽。
5.常规消毒,打开胸穿包及手套包,术者带手套、铺洞巾后,护士用胶布固定洞巾两上角以防滑脱,并打开普鲁卡因药液供医师抽吸作局麻。
术者持穿刺针(针栓胶管用管钳夹紧)沿局麻处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胸腔。护士接血管钳,并固定穿刺位置。
6.术者用50ml注射器抽吸胸水时,护士将血管钳放松,当针管吸满后,应先夹紧针栓管再取下注射器排液,以防气体进入胸腔。一次抽7、液量不宜超过1000ml,以防纵隔复位太快,引起循环障碍。
7.抽液完毕后,按需要留取胸水标本,如治疗需要,可注射药物。术毕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8.治疗气胸者可应用“人用气胸抽气箱”。
1.嘱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观察病人呼吸、脉搏等情况。
2.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或液体漏出。
3.术中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胸部剧痛、刺激性咳嗽等情况,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抽液,并作相应处理。
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治疗车、治疗盘、水封瓶、弯盘两只(内装无齿镊二把,pvp碘棉球四只、消毒纱布一块),血管钳二把、外用生理盐水、开瓶器、胶布、别针、污物筒。
1.戴帽子、口罩,洗手。
2.在治疗室内检查封瓶包消毒日期,打开水封瓶包,检查水封瓶有无破损.。
3.连接水封瓶引流管。
4.向瓶内倒入外用生理盐水,长管置在液面下1~2cm,检查水封瓶的密闭性。
保持直立位,并用胶布在瓶外做好水平面标记。
5.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6.正确放置引流瓶。瓶的位置与胸腔间距60~100cm。
7.检查伤口,松开别针,注意保暖,挤压引流管,暴露胸腔引流管接口处,并接弯盘用二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近端。
8.消毒接口处,并正确连接引流管。
9.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放开血管钳,再次挤压胸腔引流管,观察水封瓶内水注波动情况。
10.妥善固定,安置病人,整理用物。记录引流液量、色、性状。
1.严格无菌操作,水封瓶每日更换。
2.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能高于病人胸部。
3.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曲、滑脱及阻塞,保持引流通畅。
4.要保持引流系统密封,胸壁伤口在引流管周围要用凡士林纱布包盖严密。如水封瓶破损,要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水封瓶。
5.如病人呼吸改善引流管无气体排出,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肺完全复张,可考虑拔管。
6.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气急情况,皮下气肿或气胸。
7.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方法同前。参考
说明书
。利用气囊压力,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达到止血。
3.特别护理记录单。
4.使用前检查双气囊三腔管性能:先用50ml注射器向胃气囊注气100~150ml,用弹簧夹夹住管口后仔细检查气囊有无损坏、漏气或变形。检查漏气有三种方法:①放入水中察看有无气泡逸出;②观察注入气量是否与抽出气相等;③将气囊放在耳旁倾听有无漏气声,如有损坏,及时更换后再作检查。
1.向病人解释,以消除恐惧,说明插管目的,告知插管时配合方法,并给病人作深呼吸和吞咽示范动作。
2.清洁鼻腔,颌下垫棉垫。抽尽气囊内空气,用石蜡油润滑三腔管前端及气囊外部后由鼻腔慢慢插入,嘱病人作深呼吸。
3.三腔管插入50~65cm处,经过检查确知已达胃腔,可暂作固定,向胃气囊充气将该管末端反折以弹簧夹夹紧或细纱绳扎紧,放开血管钳,将蜡绳结扎在三腔管尾端前10~26cm处,将三腔管轻轻向外拉至感到有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贲门部。
4.由牵引物通过滑轮牵引三腔管,并固定于牵引架上,抬高床脚,使牵引角度呈40。左右,牵引物离地面30cm左右。
5.如仍有出血,再向食管气囊充气100~150ml,压力维持在4.5~5.3kpa以压迫食管静脉。一般勿作食管气囊注水,因易并发食管、气管瘘。
上述步骤需与医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1.密切观察:①经常抽吸胃内容物,如见新鲜血液,应考虑是否因牵引不紧或气囊充气不足,造成压迫止血失效,应该给以适当调节;②病人感胸骨下不适,出现恶心或频繁早搏,应考虑是否有胃气囊进入食管下端挤压心脏之可能,应该给以适当调整;③如提拉不慎,将胃气囊拉出而阻塞咽喉部引起窒息,此时应立即将气囊口放开,或剪除三腔管放出气体。
2.注意口鼻清洁:嘱病人不要将唾液、痰液咽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每日2次向鼻腔滴入少量石蜡油,以免三腔管粘附于鼻粘膜。
3.一般情况下三腔管放置24小时后,食管气囊应放气15~30ml,同时放松牵引,并将三腔管向胃内送入少许,以暂解除贲门压力,然后再充气牵引,以免局部粘膜受压过久糜烂坏死。
4.出血停止后,按医嘱定时从胃管内注入流质饮食,但必须确认为胃管腔后再注入,以免误入气囊发生意外。
5. 三腔管压迫2~3天后若出血停止,可先放去食管气囊内气体,并放松牵引,观察12小时后仍无法出血,放去胃气囊气体后可拔管。拔管前宜吞服石蜡油20~30ml,以防囊壁与粘膜粘连。
6.拔管后24小时内仍需严密观察,如发现出血征象,仍可用三腔管止血。
明确腹腔积液发生性质,协助病因诊断;或排除积液缓解腹水所致的呼吸、循环压迫症状;或施行腹水回输术;腹腔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
1.常规消毒治疗盘一套。
2.无菌腹腔穿刺包(针栓接有胶管的腹腔穿刺针,5ml和50ml注射器,7号针头、血管钳、洞巾、纱布等)。
3.1%普鲁卡因溶液、无菌手套、无菌试管、量杯等。
1.向病人说明穿刺目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将准备好的用物携至床边,用屏风遮挡病人;协助病人排去小便,测量腹围;作普鲁卡因皮试。
3.大量放液速度不可过快,液量不宜过多,随着腹水的流出,将腹带自上而下逐渐束紧,以防腹内压骤降而发生虚脱或休克。
1.操作过程中密切注意病人反应,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慌、脉速、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应中止放液,并作相应处理。
2.术后病人平卧休息8~12小时。继续观察病人有无其它不良反应,穿刺点有无溢液,同时警惕诱发肝性脑病。
3.后穿刺点如有腹水外溢,可用火棉胶涂抹,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1.引流出滞留在体内的液体、气体、消除胃肠道胀气,降低局部压力,促进肠壁的血液循环,减少感染因素,促进愈合。
2.观察病情变化。
1.戴帽子、口罩、洗手。
2.对床号、姓名,向清醒病人或家属(昏迷病人)解释。
3.帮助病人取半坐卧位和平卧位。如昏迷者取下假牙,去枕,头后仰。病人颌下铺治疗巾。
4.用湿棉签清洁一侧鼻腔。
5.检查减压器有无漏气。
6.戴手套,用注射器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所需插入长度(鼻尖-耳垂-剑突),并以石蜡油纱布润滑胃管前端,将胃管末端封闭。
7.自选定一侧鼻孔将胃管轻轻插入,当插至咽喉部(约10-15cm)时,嘱清醒病人作呑咽动作,将胃管顺势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如为昏迷病人,可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顺利插入。
8.插入过程中,如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可暂停插入并让病人作深呼吸:如出现强烈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现象,表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让病人休息片刻后重插。
9.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有3种方法:1)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或减压器抽吸见胃液。2)置听诊器为胃部,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碗内,无气泡溢出。
10.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颊部。
11.打开减压器任何一排气口,用手掌向下平压,将筒体压缩至最低限度,以形成负压。将引流管一端接排气口,另一端接胃管,注意连接紧密。将减压器放于床边地上,观察负压引流是否通畅。
12.用别针固定于大单、枕旁或病人肩部衣服处。
13.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交待注意事项:如翻身时防止管道扭曲、受压、脱出;减压器位置保持低于胃部高度;胃肠减压期间禁饮、禁食等。
14.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1.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定时挤压,防止管道扭曲、受压、脱出。
2.胃肠减压期间禁饮、禁食。如需胃内注射时,注药后夹管并暂停减压1小时。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及腹部的症状、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4.胃肠减压期间,应每日为病人做口腔护理2-3次。
5.减压装置应每日更换1次。
1.采取骨髓液作骨髓象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了解骨髓造血情况,以作化疗和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参考。
3.经骨髓穿刺作骨髓腔输液、输血、给药或骨髓移植。
1.常规消毒治疗盘。
2.无菌骨髓穿刺包,内有骨髓穿刺针、2ml和20ml注射器、7号针头、洞巾、纱布等。
3.其它用物:1%普鲁卡因2ml、无菌手套、玻片、培养层、酒精灯、火柴、胶布等。
1.向病人说明穿刺目的和过程,以消除顾虑,取得合作。
2.体位按不同穿刺点采取不同卧位,如于胸骨、髂前上棘作穿刺者取卧位。前者并用枕头垫于背后,以使胸部稍挺出;如于髂后上棘穿刺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
1.平卧休息4小时。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3.穿刺当天勿沐浴,以避免感染。
熟悉膀胱冲洗在膀胱、前列腺手术后应用的意义及方法。
膀胱造瘘管,气囊导尿管, 无菌冲洗瓶(或袋)连冲洗引流管1套, 无菌尿袋一只,无菌冲洗药液(生理盐水等),无菌纱布,血管钳,弯盘等。
1.在留置导尿及膀胱造瘘的基础上,冲洗瓶(或袋)连冲洗引流管盛冲洗液,处关闭状态下吊挂于输液架上,拿带一把血管钳的弯盘于膀胱造瘘管出口端下方,用血管钳夹闭膀胱造瘘管,将冲洗引流管下端以无菌操作连接于膀胱造瘘管出口端。
2.检查无菌尿袋后同样将尿袋的引流管端口无菌操作连接于气囊导尿管。
3.打开无菌冲洗瓶(或袋)连冲洗引流管的输液调节夹,调节冲洗速度进行膀胱冲洗。
1.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吊冲洗瓶(或袋)高度距患者骨盆1m左右。引流管与膀胱同一水平且妥善固定于床边, 避免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各管接口连接牢靠避免脱开。
3.冲洗时先使冲洗液缓缓流入膀胱,待流入一定量冲洗液后(一般100一200m1左右)再开放导尿管,让尿液流入尿袋内。冲洗滴速一般60滴/min,具体可根据引流液颜色调节冲洗速度。观察尿流速度、色泽及混浊度。冲洗至流出液清澈为止,冲洗时不宜按压膀胱。
1.测脑脊液压力及检查椎管有无阻塞,检查脑脊液成分,以协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
2.经腰穿作鞘内注射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恶性肿瘤,放脊液及腰麻。
用物准备包括常规消毒治疗盘一套,无菌腰穿包一个,包内有腰穿针、镊子、洞巾、纱布、棉球等。其他物品包括1%普鲁卡因2ml、无菌手套、无菌试管及培养管、酒精灯、火柴、胶布、所需药物及氧气等。
1.病人说明穿刺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穿刺时所采取的特殊体位,消除其恐惧,以取得充分合作;穿刺前嘱病人排尿便,在床上静卧15~30分钟。
2.好普鲁卡因皮试。
3.体位:取侧卧位,病人背部接近床沿,头部垫枕,头部极度府屈,两髋、膝均尽量屈曲近腹。脊背弯成弓形使椎间隙增大,便于穿刺。协助病人时动作应轻柔,勿过度弯曲以免影响病人呼吸。
4.穿刺点:一般取腰3~4椎间隙作穿刺点(相当于两髂前上嵴连线的稍上或稍下)。
5.方法: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打开无菌包,术者戴无菌手套,铺上消毒洞巾,行局部麻醉。当术者进针时协助病人保持上述正确体位,防止乱动,以免发生断针、软组织损伤及手术野被污染。穿刺针由穿刺眼垂直于脊平面刺入4~6cm深度时,可感到阻力忽然消失,表明已穿过硬脊膜,此时将针芯拔出部分,如见脑脊液滴出,立即将针芯插回。如需测脑脊液压力,应嘱病人全身放松,自然侧卧,然后协助术者接上测压管进行测压,如压力明显增高,则针芯不应完全拔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以防脑疝形成。若脑压不高,可拔出针芯放出脑脊液3~5ml备作检查,如怀疑脊管梗阻,可协助术者作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方法是在测出脑脊液初压后,用手分别压迫病人左右侧颈静脉,然后同时压迫双侧颈静脉共15秒钟,此时脑回心的血流受阻,致颅内压上升,测压管水注上升,若椎管内无梗阻,压双侧颈静脉时测压管水柱立即上升一倍,压松后20秒内降至正常,如压双侧颈静脉时测压管水柱不升为椎管完全梗阻,如升降均缓慢为不完全梗阻。
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师作出处理。放液及测压完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2.病人宜去枕平卧4~6小时,最好24小时内勿下床活动,并多进饮料,以防穿刺后反应如头痛、恶心、晕眩等发生。颅内压较高者则不宜多饮水,严格卧床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早发现脑疝前驱症状如意识障碍、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加深、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等。
调节颅内压,观察病情变化。
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无菌弯盘1套(内盛75%酒精棉球、镊子2个、纱布2块)、有盖无菌引流瓶1个、输血皮管1付、血管钳1把,绷带、胶布各1卷。
1.戴口罩、帽子、洗手。
2.在治疗室先准备用物。
(1)查输血皮管是否密封、过期。
(2)用无菌方法,取出无菌引流瓶及瓶盖,检查消毒日期、引流瓶有无破损及裂缝,盖好盖子。
(3)打开输血皮管外包装,以无菌方法消毒瓶盖,消毒下来的棉球放于包装袋内。
(4)在瓶盖上插好皮管及通气管,关好皮管开关,用无菌纱布包裹插入处,外绑绷带(用双套打结)
(5)再整理用物。
3.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工作。用物放置床旁桌上。
4.安置病人体位,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查看外流管内液面有无波动;有波动,说明引流通畅。
5.在床头先挂好准备好的引流瓶,一般引流瓶固定高度为高出侧脑室前角水平15cm。
6.先用血管钳夹住脑室引流管尾端上3cm再挤压引流管。
7.打开弯盘,盖子放于脑室引流管接下方,取下接口处的纱布放于盖子上,先以接口为中心,环形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cm。
8.用左手取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9.再用棉球消毒引流管的接口处。
10.菌引流瓶,接口处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
11.松开血管钳,缓慢打开输血皮管开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将输血皮管固定。如引流不畅,用一手反折脑室引流接口处上端,另一手挤压墨菲氏滴管,待两手放开后,查看液面有无波动。
12.取下原引流瓶前,先关闭原引流开关,以免液体流出,造成污染。
13.整理用物,再妥善安置病人。
14.观察原引流液的色、质、量,处理好用物,再洗手,正确记录。
1.挤压方法与普通引流管不同,且接口处用纱布包裹。
2.妥善固定(绷带在床档上绕一圈),防止脱出;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特别是墨菲氏滴管内液体量较多时。
3.注意观察脑室引流液的色、质、量及引流速度。
4.注意引流管内液面的波动,即引流通畅情况。
5.注意高度,不可随意调整和提拎引流瓶,做ct等检查时,须关闭引流开关,回来后须及时打开,速度宜缓慢。
外科护理学总结篇二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外科护理学见习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做护士的酸甜苦辣,这才发现做护士并没想像的那么容易。做护士的确很辛苦,一会儿是输液、抽血,一会儿是打针给药,一会儿又得中药灌肠。病人若有不适首先会想到护士,病人如有问题找的还是护士,病人要换药、换液又得叫护士……病房里永远有护士忙碌的身影。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护士就是耐心和细心的代名词。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很轻松、很简单,只需要执行医生的医嘱,“照方抓药”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也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这一次我通过护理见习,第一次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一回做护士的苦辣酸甜,才发现原来做护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护士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累”,我每天跟着他们跑都累得不行,而他们不但要不停的在病房间走动,还要给病人扎针换药,实际上比医生累多了,但他们一句怨言也没有。一名护士,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她就充满了力量。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场战斗中:把自己的活力完全展现在病房内外;把自己的能量连同微笑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病人。
交班一般在早晨8点,护士医生都要参加,当然我也不例外。科室的两位主任站在最前面,昨晚值夜班的护士开始做他们的护理病理交班报告,然后是值班医生,另外各位医生还要说一下自己管辖的.危重病人的情况,最后两位主任和护士长进行总结便结束了每天必做的交班。我个人认为交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医生和护士的一种纪律的约束,让我们医护人员明白,病人的生命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医护工作者。
第二,2周的见习使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见识。
见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细心听取讲解与指导,了解了许多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观摩并实践了许多种医疗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重、血压、呼吸、脉搏、体温)、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器械消毒等等。有许多专业仪器我都是第一次见到。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在医院的短短五周,新鲜事物接踵而至,时时给我带来兴奋的冲击。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护士们耐心的给我讲解,使我了解到了一些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了护理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她们生动的分析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设备,实践护理操作。这些都使我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三,2周的见习使我对医护配合的整体护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1、整体护理要求医生与护士高度协作,其中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密切配合是关键。在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下科室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向科主任介绍,争取科主任的支持。护士长在制定实施整体护理工作计划、制度、职责、人员分工、排班方式等方面都须与科主任商量。科主任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交班会上强调实施医护配合整体护理的意义、具体工作计划,并要求医生积极支持与配合。科室组织护士进行整体护理知识培训时,科主任和医生也须参加学习。
2、医护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共同管理。病区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挂有一个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姓名。新病人入院时,主管护士都要向病人介绍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使医护明确自己己的责任,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全程服务,从而使医护配合更加密切。
3、医护共同查房。这样有利于解决病人的医疗、护理问题。护理部规定病区的主管护士每天必须参加医生查房,并作记录。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查房记录情况。护士参加医生查房,能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管病人的情况、治疗方案,以利于护士找出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医护配合可以让医生了解新的护理理念。护理制度的改革,是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多年来护士执行医嘱的简单被动局面。新的护理模式,如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需收集病人资料,书写护理病历,制订护理计划、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等工作,这些都要让医生了解,以得到支持和帮助。
5、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共同的责任。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病人,是医护共同的责任。改变过去那种见病不见人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病人在生病时会产生种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主管护士发现有上述不良情绪时,可以与主管医生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6、健康教育是医护的共同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及实施由医护共同完成,包括: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出院教育等等。同时健康教育已被定为护士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并在制订护理常规、诊疗常规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医护必须共同遵循。
7、及时交流信息,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护士整天围着病人转,与病人接触时间多,将病人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上的问题等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及时处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向护士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和顾虑。护士将这些信息转告给医生,医生在查房时对病人一一进行讲解,及时消除病人的顾虑。
外科护理学总结篇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外科护理学课程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程的设置取决于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又由课程定位、课程任务和专业培养目标组成,那我们就具体看一下课程的定位。
1、课程定位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岑晓勇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此课程属于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更是护理岗位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本课程是在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心理学以及系统基础医学知识做铺垫的基础上,通过《外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常见外科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规范的进行基本技能操作。《外科护理学》属于临床专业课,它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但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色,同时本课程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占25%以上的内容,所以学好《外科护理学》不但是学生将来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前提,更是他们考取护士资格证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内容。
2、课程任务
本课程安排三学期学习,第一学期36课时,第二、三学期分别为72学时,共计180课时。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根据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再结合学生自身情况,重、难点也已标识。
3、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外科护理素养,即:具备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外科护理学中基本理论知识,各类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熟悉:各类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的病因及治疗原则;了解:各类外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及健康教育。
能力目标:以人为本,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做到人性化护理。规范进行无菌操作和外科常见专科护理操作,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素质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创新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业务品质,同时具有爱岗敬业、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满足以上目标,才能提升就业能力,全面发展智力,完善人格修养。
1、学情分析
疾病,进而引导他们按照正确合理的医学、护理学知识体系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21世纪最缺什么?创新!再结合学院“授人以渔”的办学宗旨,所以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
2、师资分析
我们的教学团队不但要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职业资格,即护士资格和教师资格,俗称“双师”。我们系部大多数教师具有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践,能够做到教书育人,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3、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除常规的教材、课程标准、课件及相关习题集,还有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等。
4、教学环境
由于《外科护理学》属临床护理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所以,我们的教学环境大多数在教室进行。此外,我系还有设施齐全的校内实训室及以延大附院、市人民医院为首的十几家医教联盟校外实习基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外科护理学》课程是一门临床专业课程。因此我们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及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和手段上,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护理程序为导向,贯穿整体护理思想,充分体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再应用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教学、观看视频、教师指导、实训练习、临床见习等多种教法相结合,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1、教法与学法
(1)讲授法:主要运用语言讲授,清晰、直观、明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化难为简、化多为少,层次分明、重难点显著,易学习、易理解、易记忆的优点。
学法与手段:多媒体病例图片、病例讲解视频等多种媒介结合讲解,应用于外科疾病病因及临床表现的讲授。
(2)角色扮演法:选取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作为情境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按照操作规程尝试完成各种操作。
学法与手段:组织学生分组,模拟工作情景,进行仿真操作,应用于外科疾病护理措施的实施。
(3)病例讨论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帮助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法与手段:多展示真实病例,讨论分析,应用于外科疾病患者的护理。
2、教学过程
3、教学考核
课程考核办法:平时成绩10%(案例分析、课堂回答)、实践成绩30%(实训操作)、笔试成绩60%(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4、教学评价
主要采用学生测评、同行互评、督导评课及专家检查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
5、特色与创新
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师生共同学习以及搭建网络平台学习等。
经过以上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效果:
1、实现了课程培养目标
2、学生的护士资格考试过关率高(2014年过关率84.33%提高到2015年的85.89%,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得到了实习医院的认可(据调查,在各实习医院大多数由我系学生担任实习组长,2015年有3名同学获得延安市人民医院“优秀实习生”称号)
4.参加省级比赛成绩理想
反思:目前我系外科护理教学团队的集体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学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医学教育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外科护理教学仍需努力,需要大力借鉴、学习、应用更多最新医学教育成果,并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将课程的组织形式,授课的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员。谢谢!
外科护理学总结篇四
;1、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是(肾)。激素是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
2、三种脱水的补液要求:定量、定性、定时 等渗性缺水:首选平衡盐溶液,其次为等渗盐水,尽快补充血容量。
高渗性缺水:先补水再补钠,补5%葡萄糖或0.45%等渗盐水 低渗性缺水: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轻者:补充5%葡萄糖溶液 重者:先晶体溶液再静滴高渗盐水 3、低钾血症临床表现:
①肌无力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②消化道功能障碍 ③心脏功能异常:缺钾时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t波下降,变平或倒置,st段降低, qt间期延长和u波明显。
④代谢性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 4、静脉补钾原则:
①见尿补钾: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 ②剂量不宜过多:每天氯化钾3-6g ③浓度不宜过高:氯化钾含量不超过3g/l ④速度不宜过快:不超过20-40mmol/l,成人小于60滴/分 5、高钾血症临床表现:
神志淡漠,感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者有微循 环障碍的表现,最危险可致心搏骤停。
6、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
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有疲乏、眩晕、嗜睡、感觉迟钝或烦躁不安,最明显的表现是 呼吸深而快,呼吸频率可达40-50次/分,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病人面色潮红,心率 加快,血压常偏低。
7、纠正酸中毒首选:nahco3 8、外科休克中最常见的是:低血容量性休克 9、休克的临床表现:
①休克代偿期:神志清醒、精神紧张,伴有痛苦表情,口渴明显、面色苍白、手足 湿冷,脉搏100次/分以下,脉差减小,尿量正常,估计失血量<20%(或<800ml)
②休克抑制期: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口渴明显,皮肤和粘膜紫 绀、四肢厥冷,脉搏细数或摸不清,脉压差缩小,尿量减少或无尿,估计失血量为中 20%-40%,重度时大于40% 10、休克的体位:
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
11、治疗休克的首要措施:扩充血容量 12、休克护理中如何判断补液是否足够? 休克病人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后胶体液 ①当bp和cvp下降时,应较快补液 ②当bp低cvp高时,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③当bp正常cvp低时,适当补液 ④当bp正常cvp高时,舒张血管,减慢补液速度,限制补液 13、麻醉方式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14、呼呼是麻醉前胃肠道准备: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神经组织、浸润麻醉一般 不禁食。
15、麻醉前用药目的:镇静、镇痛、降低迷走反射 镇静安定药:地西泮;
催眠药:苯巴比妥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
抗胆碱药:阿托品 16、麻醉后体位:
①全身麻醉尚未清醒的病人:去枕平卧,头转向一侧 ②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病人:平-卧或头低卧位6-8h ③颅脑术:若无休克或昏迷,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④颈胸术:高半坐卧位 17、器械台的管理:手术护士 观察病情:巡回护士 清点器械:手术护士和巡回护士 手术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职能是在手术前、打开体腔前、关闭体腔前共同清点用物 18、术后体位:①颅脑术后:如无休克昏迷,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②颈胸术后:高半坐卧位 ③腹部术后:斜坡卧位和低半坐卧位 ④脊柱或臀部术后:俯卧或仰卧位 19、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
①血压:中小手术后每小时测血压一次,直至平稳,大手术后或有内出血倾向者 每15-30min测一次,病情稳定后,每1-2h测一次 ②体温:术后24h内,每小时测体温一次,随后8小时一次,直至体温正常后改为一天 2次。
③脉搏:随体温而变化 ④呼吸:随体温升高而加快 20、术后早期活动的好处: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切口愈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蠕动恢复、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21、术后并发症---切口并发症 ①切口感染:常发生于术后3-4天,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 预防:手术前完善皮肤和胃肠道准备 护理:切口已出现早期感染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已形成脓肿,即使切开引 流,争取二期愈合。
②切口裂开:多见于腹部及肢体邻近关节部位 护理:对切口完全裂开者a.加强心理护理b.禁食、胃肠减压c.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 纱布覆盖切口,并用腹带包扎d.通知医生,护送病人入手术室重新缝合处理 e.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以免造成腹腔感染 22、手术区者的无菌区域:手术间、洗手间、手术物品储存间、在手术室的内侧。
23、常见外科软组织感染: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 24、特殊部位疖的处理:鼻、上唇及其周围称“危险三角区”,不适合挤压。早期疖红肿阶 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等理疗措施。
25、口底、颌下、颈部等处的痈和蜂窝织炎可致喉头水肿而压迫气管,应尽早切除。
26、破伤风:
(1)典型临床表现:①潜伏期通常是6-12天,个别1-2天发作②前驱症状:头痛、 打哈欠、咀嚼无力。③典型症状:“苦笑”面容(最典型),角弓反张、 屈膝弯肘半握拳④最早征象:咀嚼肌为牙关紧闭,张口困难。
(2)预防措施:①及时彻底清创:高锰酸钾+双氧水+甲硝唑(清创不缝合)
②人工免疫: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和被动免疫,尽早皮下 注射tat 1500-3000u。
27、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 ①大便隐血:每日出血量>5-10ml ②黑便:在50-70ml ③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引起呕血 ④超过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28、化疗药物应用的护理 (1)局部反应:①合理使用静脉 ②静脉注射前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能注入药物, 药物输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方能针头 ③输注时疑有或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入,不要拔针,由原部位抽取 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滴注解药如8.4%碳酸氢钠5ml, 拔掉注射针,局部冷敷 ④发生静脉炎症时,处理同药液外渗,伴有全身发热或条索状红线迅 速蔓延时,可采用治疗紫外线灯照射,每日一次,每次30min。
(2)骨髓抑制:护理操作人员工作时,最好戴清洁的橡皮手套 (3)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纳差等反应,化疗期间要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通 风良好的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4)肾功能方面:一旦发生血尿,立即停止使用。
29、甲亢3种类型:继发性、原发性、高功能腺瘤 甲亢的判断: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应在清晨、空腹、完全安静时测定 正常值:±10%,轻度甲亢:+20%-30%,中度甲亢:+30%-60%,重度甲亢:60%以上 30、如何预防甲状腺危象? 预防最重要的是术前充分准备,甲状腺症状得到控制及手术应激,基础代谢率降至20% 31、甲亢用药护理:甲亢术后遵医嘱继续服用复方碘化钾溶液,每日3次,每次10滴,共 一周左右,或由每日3次,每次16滴开始,逐日每次减少一滴,至病 病情平稳,年轻病人术后常规口服甲状腺素,每日30-60mg,连服6-12 个月,预防复发。
32、急性乳房炎最主要的原因:乳汁淤积 早期处理最主要的措施:排空乳汁 33、乳腺癌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 乳癌早期典型临床表现:无痛性单发乳房肿块 晚期表现: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乳房呈“酒窝征” 34、乳癌伤口护理 ①皮瓣,加压包扎,观察颜色及愈合情况,胸带勿过紧过松 ②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持续性负压吸引,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下床活动时, 将引流瓶低于管口高度。
35、气胸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三类 36、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p284 ①闭式引流的目的:
②引流管的部位:
③护理 37、肺癌病人术后体位: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肺叶切除病人可取侧卧位,一 侧全肺切除可采取1/4侧卧或平卧,避免完全侧卧 38、食管癌病人典型临床表现:进行性吞咽困难 39、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肺不张、肺内感染:患有慢性肺疾病者,术前戒烟、控制肺内感染、协助病人有效咳 嗽。
②吻合口瘘:主要与手术技巧有关,其次是吻合口周围感染,低蛋白血症进食不当 表现:吻合口瘘发生后,病人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积气、恶寒、高热严重 时发生休克,多发生在术后5-10天。
护理:①矫正低蛋白血症②保证胃管通畅,避免胃排空不畅增加吻合口张力③加强病人 饮食的护理与监控,吻合口瘘发生后,病人应立即禁食,行闭式胸腔引流、抗感 染治疗及营养支持疗法。
40、腹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呕吐、体温脉搏、感染中毒症状、腹部体征 主要症状:腹痛 主要体征: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最常见的并发症:腹腔脓肿 41、腹膜炎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①原发性腹膜炎②诊断尚未明确的③急性腹膜炎已超过48-72h已局限的 处理: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症处理 体位:半卧位 止痛:诊断明确后给予止痛剂 42、腹膜炎非手术护理(大题)
(1)一般护理:①体位:无休克取半卧位,休克病人取休克卧位 ②禁食、胃肠减压,做好口腔护理 ③营养支持 (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加强巡视,多询问病人主诉,注意治疗前后的对 比,动态观察 (3)静脉输液 (4)控制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5)对症处理: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用哌替啶止痛剂,诊断不明确或病情观察期 间暂不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6)心理护理 43、如何判断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内脏损伤? ①根据腹部损伤症状:腹痛、呕吐、软组织损伤 ②内脏损伤表现:a.空腔性脏器损伤:以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最突出的 是腹膜刺激征 b.实质性器官损伤:以腹膜内出血症状为主,而腹痛及腹膜刺激征相 对较轻,有明显的低血容量 ③有无呕血、便血、血尿 ④辅助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 若抽出凝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提示实质性器官损伤或血管损伤 若抽出异常的东西、食物、胆汁,提示空腔性器官损伤 44、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并发症及后果 ①急性穿孔:腹膜炎 ②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窒息 ③幽门梗阻:反复恶心、呕吐、水电解质紊乱 ④癌变 45、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手术方式 ①毕罗式i式:适用于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吻合 ②毕罗式ii式: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空肠吻合 两种手术方式后并发症不同 ①消化性溃疡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 毕罗式i式:吻合口瘘,术后梗阻 毕罗式ii式:十二直肠肠段楼,吻合口瘘 ②术后梗阻:毕罗式i式:吻合口梗阻 毕罗式ii式:输出、输入段梗阻 46、早期倾倒综合征原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了幽门括约肌的控制,食物过早地进入肠内。
(术后2小时使胰岛素产生增加)
处理:少食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流质食物、进餐后平卧10-20分钟 晚期倾倒综合征:低血糖综合征 47、闭合性腹部损伤非手术护理 ①体位:半卧位、平卧位 ②禁饮禁食、胃肠减压、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 ③协助诊断性腹腔穿刺,做好手术准备 ④观察期间需特别注意:禁食、禁止活动、诊断不明禁用止痛剂、禁灌肠 48、阑尾炎常见病理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诊断要点:典型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 典型体征: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 典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高白细胞计数可高达 (10-20)*109/l 49、肠梗阻共同的临床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50、绞窄性肠梗阻特点:
腹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绞痛、呕吐物呈咖啡样或血性、不均匀腹胀 排泄物:血性便或果酱便 51、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年人 肠扭转也是肠梗阻 腹外疝引起的肠梗阻闭袢性肠梗阻(输入段和输出段都有肠梗阻)
52、肛裂的典型临床表现:疼痛、便秘出血、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肥大乳头)
典型的肛裂疼痛是周期性疼痛 53、大肠癌分为 结肠癌: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 直肠癌: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直肠刺激征 54、大肠癌术前胃肠道准备:
(1)传统肠道准备法:①控制饮食②清洁肠道③口服抗生素④术前补充维生素k (2)全肠道灌洗法:病人手术前12-14小时开始服用37°c左右等渗平衡电解质液 造成容量性腹泻,以达到清洁肠道目的,溶液量不少于6000ml (3)口服甘露醇肠道准备法:病人术前1日午餐后0.5-2小时内口服5%-10%的甘露醇 1500ml 肠道准备的目的是避免术中污染,术后腹胀和切口感染 55、结肠造口的护理:
①造口开放前应外敷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及时更换外层渗湿辅料,防止感染。并观 察有无肠断回缩、出血、坏死等现象 ②造口一般于术2-3天,肠蠕动恢复后开放 ③造口开放,病人应取造口侧卧位,防止造口流出物污染腹部切口敷料 ④造口开放初期,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用中性皂液或0.5%氯己定溶液 清洁造口周围皮肤,再涂上氯化锌软膏,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现象 ⑤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 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胀气性、刺激性气味、腐败及易引起便秘的食物 ⑦造口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造口狭窄、肠梗阻、便秘 ⑧帮助病人接受造口现实,提高自护能力 56、胆管炎的临床表现:reynolds五联症 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系统受抑制 57、胆石症临床表现charcat三联症 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58、胆囊炎最主要症状:突发性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腰背部 体征:murphy征阳性 59、肝内外结石最严重的并发症:aosc(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临床表现:五联症 60、t管的护理:
(1)固定:术后将t管固定于腹壁外,还应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上,不可固定于床上 适当加以约束以避免脱出 (2)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袋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低于腹部切口,以防逆 行感染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 (4)预防感染: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引流袋1-2次,做好无菌操作 (5)拔管:术后2周以上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等,引流颜色呈黄色、清亮无沉淀, 试夹管24-36h,无不适拔管 61、急性胰腺炎 最主要症状:腹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12-48h突然发作,呈持续杨刀割样疼痛 术后引流管护理:①标签正确②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落③定时挤压,防止堵塞④定时 更换引流袋,无菌操作⑤仔细观察,详细记录 62、尿道损伤 主要临床特征:①休克②尿道滴血和血尿③疼痛④排尿困难与尿潴留⑤血肿与瘀斑⑥尿 外渗 护理要点:①不让病人自行排尿②插导管引流,不得强行和反复插入③不能导尿时,可 在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④膀胱造瘘要保持其引流通畅 63、上尿路结石中体外冲击波碎石病人的护理 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2)术前准备:术前3日忌禁食易产气食物,术前一日服缓 泻剂,术前禁饮禁食 2°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①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②可适当活动,经常更换体位 ③肾下盏结石可采用头低位,并叩击背部加速排石④巨大肾结石碎 石后取患侧卧位(碎石前取健侧卧位),以利结石从尿液排出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和记录碎石后排尿及排石情况 (3)淡红色血液一般可自行消失,需再次治疗时,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 64、膀胱癌典型临床表现: 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全程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②尿频、尿急、尿痛、晚期表现 ③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65、膀胱灌注是预防膀胱癌复发最主要的措施 66、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 ①尿频②排尿困难(典型的表现是排尿迟缓、断续、尿流细而无力,排尿时间延长)
进行性排尿是最重要症状③尿潴留④其他症状,合并感染或结石,可有膀胱刺激症状 67、经尿道切除术(tur)
因术中大量的冲洗液被吸收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病人可在几小时 内出现烦躁、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严重者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称为 tur综合征 tur综合征护理:减慢输液速度、给利尿剂、脱水剂,对症处理,术后3-5日尿液颜色 清澈,即可拔除导尿管 68、骨折早期并发症:休克、感染、脂肪栓塞、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和神经因急性 缺血而产生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69、常见骨折最典型征象:
肱骨踝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伸直型骨折(collos)骨折:典型的畸形姿势 股骨颈骨折:患肢有缩短、内收、外旋畸形 股骨干骨折:患肢活动受限,出血伴有休克 胫腓骨干骨折:易造成开放性骨折,造成骨筋膜综合征 70、骨髓炎病人:
好发人群:儿童(长骨干头端)
致病菌: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最主要诊断措施:早期:局部分层穿刺抽脓 晚期:x线 护理:①合理使用抗生素 ②局部引流,开窗引流,减压 71、骨与关节结核发病部位以脊柱最多见,约占骨与关节结核发病率的50%,其次是膝关 节、髋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相关热词搜索:;
外科护理学总结篇五
(1)内痔 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者为ⅱ期内痔;便后痔团不能回纳,需用手法复位者为ⅲ期内痔。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粘膜菲薄易出血。
(2)外痔 常因粪便干结,排粪用力后肛缘外突发生肿物、疼痛明显,局部为圆形肿物,触痛明显,皮下有紫蓝色结节,多为血栓性外痔;肛门皮肤反复轻微损伤和感染,可使皮肤红、肿、热、痛、皮肤皱褶肿大形成炎性外痔;炎症消退后,遗留成皮赘,为结缔组织性外痔,仅有便后肛门部不适,不易清洁或瘙痒等症状。
(3)肛乳头肥大 除小的三角状、米粒状肥大的肛乳头外,较大的肛乳头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部分能自行回纳,有的需用手托回复位,临床仅有肛门不适、无压痛,很少出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
(4)直肠息肉 直肠下端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能自行回纳,息肉表面为粘膜,粘膜发炎时呈草莓状,脱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5)直肠脱垂 不论是直肠粘膜脱垂,还是直肠全层脱垂,排便时均可脱出,便后收缩能回纳,有的需用手托回,常因粘液流出染污内衣,伴肛周瘙痒。当粘膜损伤,可发生溃疡和出血。令患者蹲位用力,粘膜脱垂见肿物中心向外有放射状沟,指诊只是两层折叠粘膜。完全性脱垂为全层肠壁翻出,粘膜呈同心环状皱襞,肿物有层层折叠,如倒宝塔状。
(6)肿瘤 直肠腺瘤、绒毛状或乳头状腺瘤、黑色素瘤、低位直肠癌等可随排粪脱出肛门外,伴有便血和脓血便。肛管癌可疼痛和出血,肿物呈菜花样,常在肛门外。
手术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并将切口两侧边缘的瘢痕组织充分切除,使引流通畅,切口逐渐愈合。本法仅适用于低位直型或弯型肛瘘。操作方法如下。
1.正确探查内口 寻找内口的操作与挂线疗法相同,探得内口后,将探针拉出肛门外,如瘘管弯曲或有分支,探针不能探入内口,则由外口注入1%美蓝色素溶液少许,以确定内口部位,再由外口以有槽探针探查,将管道逐步切开,探查,直至探到内口为止。如仔细探查仍不能找到内口,可将疑有病变的肛窦作为内口处理。
2.切开瘘管并充分切除边缘组织 切开瘘管的全部表浅组织,由外口到内口及相应的肛管括约肌纤维。瘘管切开后应检查有无支管,如发现也应切开。瘘管全部切开后即将腐烂肉芽组织搔刮干净,一般不需要将整个瘘管切除,以免创面过大。最后修剪伤口边缘,使伤口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便于伤口深部先行愈合。
3.肛管括约肌切断 术中应仔细摸清探针位置与肛管直肠环的'关系,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下方进入,虽全部切开瘘管及大部外括约肌及相应内括约肌,由于保存了耻骨直肠肌,不致引起肛门失禁,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上方进入直肠(如括约肌上肛瘘,括约肌外肛瘘),则不可做瘘管切开术,应做挂线疗法或挂线分期手术。第一期将环下方的瘘管切开或切除,环上方瘘管挂上粗丝浅,并扎紧。第二期手术俟大部分外部伤口愈合后,肛管直肠环已有粘连固定,再沿挂线处切开肛管直肠环。
瘘管切开后,其后壁肉芽组织可用刮匙刮去,一般不必切除,以减少出血和避免损伤后壁的括约肌。切除瘘管组织应送病理检查。
4.伤口处理 术后伤口的处理往往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关键在于保持伤口由基底部逐渐向表面愈合。每日更换敷料一次,最好在排便后进行,伤口内填充敷料逐渐减少,直到肛管内创口愈合为止。每隔数日做直肠指检可以扩张肛管,更可防止桥形粘连,避免假愈合。
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每日大便一次为宜。不要久忍大便,避免形成习惯性便秘,减少干硬的粪块对肛管直肠所造成的冲击压迫和撕裂伤。便秘患者平时要多食含纤维素成分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酒等,以减少对肛官直肠的刺激。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暴饮暴食,不饿肚。要保持肛门清洁,最好每晚睡前,坐浴一次。肛管直肠内不宜涂搽具有刺激性的化学药物,以免使皮肤粘膜充血水肿,引起炎症等。患有乙状结肠、直肠、肛门等疾病患者睡眠时宜采取右侧卧位,以减轻对左侧结肠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事久坐、久立、久蹲职业的人影经常地变换体位,适当地增加活动,参加工(课)间操。
做仰卧起坐运动,可增加腹肌力量,对于提高排便功能很有帮助。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发病原因如下:
(1)发育不全因素:骶骨发育尚未成熟的小儿或发育有缺陷的成年人,骶骨向前弯曲角度小,发育平直,直肠呈垂状走行,膀胱或子宫陷窝的位置较高,直肠后面失去了骶骨曲面的承托作用,增加腹内压时容易向下移位。
(2)物理性因素: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持续性腹腔内高压,致使直肠周围或盆底部的肌肉群、韧带、筋膜等支持组织不能承受而发生松弛。如尿道狭窄、膀胱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并发的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顽固性便秘,慢性腹泻,多胎产妇等易促使直肠向下脱垂。
(3)病理性因素:这是在临床上为最多见的发病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脱肛是一种并发症或继发性疾病。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患有内痔、直肠息肉、肿瘤长期隆出肠壁、年老体质虚弱、腰骶神经损伤,易使骨盆肌肉群与肛门括约肌衰退、松弛无力,失去对肛管、直肠的承托作用,直肠粘膜下层组织疏松,粘膜层与肌层失去粘连固定作用,造成直肠粘膜向下滑脱移位。
有的人在排便或下蹲时,由肛门内翻出来一段肠子,在站立或便后有时还需用手托回去,这种病理现象俗称为“脱肛”。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的粘膜层或直肠全层组织松弛或是肛门直肠周围组织松弛失去扶持直肠作用,甚至乙状结肠下段的肠管因结肠系膜太长,随着粘膜外翻脱出到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小儿多为直肠粘膜脱垂;20~40岁的男性、50岁以上的女性多为直肠全层脱垂。根据我国统计,脱肛占肛门直肠疾病的0.18%,居肛门直肠疾病的第六位,而且男性多于女性。也有的国外资料认为脱肛者女性多于男性。
直肠周围插入固定法:由肛门与坐骨结节和尾骨尖连线中点,在清洁消毒肠粘膜后将nd:yag激光光纤(插入肠壁以内的光纤必须消毒)插入直肠周围,输出时间3秒,输出激光功率30~40w.其原理在插入直肠周围后除直接焊接作用外,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直肠固定。优点是快速、疗效好,无注射术引起的剧烈疼痛,不易发生感染、脓肿、直肠坏死和出血等现象,反应症状轻微。
激光手术切割法:作者在手术中按脱垂发病原因及病理改变进行不同的手术疗法。不完全脱垂和轻度完全脱垂手术采用粘膜切除缝合术及纵切横缝合术。前者切除一部分直肠粘膜,使粘膜与肌层粘连,直肠腔缩小。方法是将脱垂牵出肛门,由齿线上方到脱垂上方用肠钳夹起,纵行切除一部分粘膜后连续缝合切口,用相同方法每处理一处缝合2~3处。后者方法使直肠缩短,但要避免在激光术后狭窄。激光切除的优点是切口干净,操作方便。手术方法是将脱垂牵出肛门,尔后在脱垂前面由齿线上方约2.5cm处向上激光纵形切开粘膜。将切口缘粘膜与肌层分离后再将切口牵向两侧,形成横切口。将多余粘膜切除,把粘膜的深层与肌层缝合,最后缝合伤口。后侧激光治疗方法相同切开缝合,术毕,把脱出的部分推回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