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励志职场小故事 职场小故事及感悟(5篇)

2023年励志职场小故事 职场小故事及感悟(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2 09:54:30
2023年励志职场小故事 职场小故事及感悟(5篇)
时间:2023-03-12 09:54:30     小编:zd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励志职场小故事 职场小故事及感悟篇一

波尔多基是瑞尔德布店昨天刚刚招来的小伙计。今天,当这位20出头的年轻小伙来上班时,瑞尔德老板并没有让他直接上岗,而是安排他梳理旧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磨炼年轻人的耐心和细心,这种特别的职前培训一般在一周左右,已经成为锻炼新人的惯例。

让所有店员惊讶的是,在波尔多基拿着一本破旧的账簿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后,没一会儿,瑞尔德就满面笑容地出门向大家宣布,明天让这个小伙子直接上柜台。大家都不明白这个年轻人玩了什么花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赢得了老板的信任。要知道,店员们都经历过那令人沮丧和崩溃的打磨期,那动辄前功尽弃从头来过的滋味现在想想都心有余悸。最后,瑞尔德老板笑眯眯地揭开了谜底。

原来,波尔多基梳理陈年旧账时,在一个账本里偶然发现有如下残缺不全的记录:每匹值49卢布36戈比的布料,卖了□□匹, 收入□□□7卢布28戈比(1卢布=100戈比)。这个账本由于年代久远,账单上出现破损,而且破损的地方很要命,卖出的布匹数和收入的前三个数字刚好不见,变得不明不白让人头痛,所以把它们还原是当务之急。于是,波尔多基开始琢磨破损处的数字到底是什么。当他把解答一五一十解释给瑞尔德听后,惜才的老板立马拍板自然在情理之中。

波尔多基的分析是这样的:因为收入的前三个数字看不清楚,那可以断定,收入一定在9997卢布28戈比以下,所以卖出去的布料匹数也必然小于999728 ÷ 4936≈202。5,即布料匹数不大于202匹。而根据这个等式可知,布匹数的最后一个数字乘以6之后,积的最后数字为8,所以布匹数的最后一个数字只能是3或8。

假设布匹数的最后数字为3,则布匹数为□□3(或□3),有4936×□□3=4936×(□□0+3)=49360×□□+14808=⊙⊙⊙728,可得49360×□□=△△△920,即4936×□□=△△△92。从这个等式不难判断,布匹数的倒数第二个数字□不是2就是7。但是4936×23=113528,4936×73=360328,后三位都不是728,所以两位数23和73都不符合要求。

接着假定□=2,那么布匹数就为□23,则有4936×□23=4936×(□00+23)=493600×□+113528=⊙⊙⊙728,可得493600×□=△△△200,即4936×□=△△△2。从这个等式不难判断,布匹数的倒数第三个数字□不是2就是7,也就是说,布匹数为223或723,这两个结果都与“布料匹数不大于202匹”的前提矛盾,所以□=2可予排除。

再假定□=7,那么布匹数就为□73,类似上面的推导有4936×□=△△△4,由此可得布匹数的倒数第三个数字□不是4就是9,即布匹数为473或973,仍与前提矛盾,所以□=7也应排除。

综上所述,布匹数的最后数字绝不可能为3,只能是8,以同样的方式可以推算出倒数第二个数字有4和9两种,验证可知9符合题意要求,即4936×98=483728。所以这笔账的记录是:卖出的布料匹数为98匹,而收入是4837卢布28戈比。

怎么样?推断严谨缜密无懈可击吧!难怪瑞尔德直夸年轻人的脑筋就是转得快,店员们也心悦诚服,都对这个聪明的小伙子刮目相看。不过,大家的夸奖倒让波尔多基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来布店应聘只不过是利用假期挣下学期的学费,这个看上去颇费周折的难题,对他来说,充其量就是个开胃小菜哟!

肖力和刘炜最近关系有些紧张,上周五终于爆发了,两个人吵了起来,吵的脸红脖子粗的。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计划管理部在组织制定公司明年的生产经营计划,这是肖力调任计划管理部主任以来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全年计划。肖力觉得这个计划已经很完美了,召开部务会讨论,只不过是走走程序而已,正好也借机向下属展示一下自己的工作思路。让肖力没想到的是,讨论一开始,刘炜副主任便第一个提起了反对意见。刘炜说:“这个计划看似贯彻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的理念,实际上在市场预测、部门利益消除、供产销衔接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问题……”

刘炜作为一名老企划,提出的意见很尖锐,直戳问题的要害,这让肖力脸上有些挂不住。没等刘炜讲完,肖力便开始解释。肖力的解释又引出了刘炜更多的质疑,慢慢地讨论变成了争吵,而且越吵越激烈,最后不欢而散。

回到办公室,肖力越想越来气,自己调到企划部做主任,肯定刘炜觉得挡了他的道,所以时不时就跟自己过不去,经常是自己定了的事儿,他刘炜还要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扣来扣去,纯粹就是挑刺儿!肖力越来气越觉得这架吵的有必要,一定要杀杀刘炜的锐气,树树自己的威信。

周一一上班,肖力正在考虑下一步如何批驳刘炜的反对意见时,党支部来了通知,定在下午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讨论肖力预备党员转正的事儿。下午肖力早早地到了会场。不一会儿,刘炜也到了,看也没看肖力一眼,一屁股坐在了他平常开会时坐的位置上。肖力心里一沉,这家伙今天不会说些对自己不利的话吧!肖力这么想着,自然就对刘炜格外多了一份关注。到了党员讨论环节,刘炜第一个开口了,肖力虽然捏着笔,一幅认真记录的样子,耳朵可是竖得直直的。只听刘炜说:“肖力来我们部的时间虽然不长,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在我们共事的过程中,我发现肖力同志有很多常人不具备的优点,这让我很佩服,可以这么说,在为数不多的让我佩服的人中,肖力是我最佩服的一个!”

刘炜最佩服的人竟然是自己!这是肖力怎么也没想到的。刘炜的这句话象一只小手一遍遍地在肖力胸口轻轻抚过,把肖力内心抚慰得舒舒服服的。人的心理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上午还一想到刘炜就来气呢,这会儿再看刘炜,不知不觉中就多了一份亲切。再想想自己和刘炜之间的那些磨擦,纯属工作思路上的分歧,自己做事儿喜欢从全局着眼,但对细节问题关注不够,刘炜做事儿更喜欢从细节入手,而对全局规划不尽周全,这样一来,两个人有些争论也是正常的,而且也正是两个人的争论,才让工作做得更完善。

散会后,肖力找来了业务主管赵天明,指示他认真研究上周五刘主任提出的意见,对相关问题进行完善。

两周后,企划部提交的生产经营计划得到了公司总经理的充分肯定。王总经理在办公会上表扬说:“这份生产经营计划制定的好,理念上有创新,并且思路清晰,考虑周密,比以前进步了一大截!”肖力听了这话,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明年的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工作圆满完成,企划部完成了一件大活儿,肖力和刘炜一商量,决定请供、产、销、财务等部门的头头们吃个饭,以感谢他们在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密切配合。

答谢宴会就定在了春江大酒楼,气氛十分热烈,大家频频举杯敬酒,一番你来我往之后,刘炜舌头开始发直了。肖力正准备悄悄提醒刘炜悠着点儿的时候,刘炜端起杯,摇摇晃晃地走到供应部张主任身边说:“张,张主任,我再敬,敬你一杯,我们是老,朋友了,你,是我最佩服的人!”肖力心里一惊,这时坐在身边的赵天明悄悄地说:“刘主任喝高了,那句口头禅又出来了,你看吧,今天在坐的6个主任,全都会是刘主任最佩服的人。”肖力端起茶喝了一口,搞不清自己内心微微泛起的是失落还是不快。

果不其然,刘炜端着酒杯,大着舌头,依次又对王主任、李主任、常主任、徐主任一一最佩服过之后,转到肖力身边,举着杯说:“肖主任,年,年轻有为,工作,有思路,我最,佩,佩服你了,来,我敬,敬你一杯!”肖力倒上满满一杯酒,和刘炜碰碰杯,仰头一饮而尽,一股浓浓的辣味从喉咙间升起。

励志职场小故事 职场小故事及感悟篇二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职场故事启示: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

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励志职场小故事 职场小故事及感悟篇三

一位财主感觉自己老了,便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打算考验他们经营头脑,看哪个儿子更适合接管自己的饭庄生意。

财主问大儿子:“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大儿子不假思索地答道:“先有鸡。”

接着问老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老二胸有成竹地答道:“先有蛋。”

这时,财主向小儿子说道:“那你来说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小儿子认真地答道:“客人先点鸡,就先有鸡;客人先点蛋,就先有蛋。”

财主笑了。他决定把饭庄交给聪明的小儿子接管。

就事论事,往往很容易局限在一个小的圈子里,这就是常说的“惯性思维”。跳不出来时,就找不到处理事情的正确方法;相反,当我们换个角度跳出原有惯性思维的框框时,就会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励志职场小故事 职场小故事及感悟篇四

职场礼仪的小故事一:注重细节

陈小姐在宾馆开电梯。有位中年男子乘电梯时,经常会抱着一大堆书报,有时在电梯里难免掉了几份书报,陈小姐每次见状总不厌其烦地为中年男子捡起书报。有趣的是,她从没问及中年男子从事何种职业。彼此每次顶多是“谢谢你”和“不客气”的情形。

一次,中年男子说完“谢谢你”时,陈就说:”你不必每次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中年男子依然表明自己的观点:“你的工作只要开好电梯就行了,却每次不声不响地为我做你工作之外的事情,我当然要说‘谢谢’才合乎情理。”日复一日,陈一如既往为中年男子捡起掉落在电梯里的书报,依旧没问中年男子的身份。

职场礼仪的小故事二:

一天,那位中年男子突然对陈小姐说:“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陈小姐笑道:“叫我小陈就可以了。”中年男子又说:“你怎么一直不问我是做什么的?”陈小姐若有所思地说:“反正你在这座宾馆上面办公嘛。”

这天早上,中年男子发现陈小姐不在电梯里了。大厅的清洁工告诉中年男子:“宾馆效益下滑,上层研究后决定将电梯小姐辞退。”中年男子通过宾馆人事部找到了陈的住址:“陈小姐,我们商务公司要招聘两名接待员,就是接接电话或者给客人倒倒开水的工作,你的为人告诉我你能胜任这份差使。”这时,陈小姐才知道中年男子是一家商务公司的副总。上面这则有关职场礼仪的小故事中,就是小陈每天一个小小的动作,体现了她比较专业的职场礼仪,也正是这细小的职场礼仪为她赢得了这家商务公司副总的青睐,也给自己赢得了工作的机会。

有的时候,注重礼仪细节使你通向成功之道。

求职礼仪小故事二:面试之际有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都知道,面试是决定求职者前途命运的竞技场,大多数求职者都会急于用充分的表达来展现自已,甚至惟恐言之不尽。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无言”也是一种表现的方式,就像美术中的“留白”一样,同样达到实现让对方认可的效果。

许多求职者仗着聪明,往往不等招聘考官把话问完,就中途插嘴,因此常发生错误,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造成损失,不只是弄错了问话的意图,中途打断对方,插嘴回答,也有失礼貌。

有关职场礼仪的小故事

不知道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倾听者,面试考察自然会败北。耐心听完主考官的问题,弄清楚他要你回答的究竟是什么?有些人在别人说话时,唯唯诺诺,仿佛都听进去了,等别人说完,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些什么?”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一时的心不在焉,听漏了重点,对说话的人来说却是件很失礼的事。

所以参加面试,一定要集中精神,细心地听完对方讲话,倾听对方说话的神情也很重要,听主考官说话时,眼睛望着地下,或嘴巴微张,呆呆地听,甚至重复发问好几次,都会给人不好的印象。有人常会轻率地问:“刚才这个问题,能解释一下吗?”或者说:“我不太明白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这些对面试的你都是不利的。你宁可聪明一点地表示:“据我听到的,你的意思是否是这样?”即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

励志职场小故事 职场小故事及感悟篇五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启示: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启示:这就是“听的艺术”。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么变成为了好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启示:我们在公司领的薪水再多,那都是挑水。而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依然还是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

启示:人生中会有许多的东西,值得留恋,有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去放弃。

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业绩停滞下来,以后两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l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启示: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常常习惯过去的思维方法。其实只要你把心径扩大1毫米,你就会看到生活中的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启示: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启示: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很高,非常高。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的躺着,不久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启示: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还有,当你躺在粪堆里时,最好把你的嘴闭上。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启示: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马云的.经典职场励志故事

一天,电视上播出一个纪实节目。屏幕上放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挨家挨户地推销网站。这个小伙子脸上呈现出很激进的表情,嘴里喋喋不休,身上穿着很廉价的衬衫,理着很土气的头发。因为长相怪异,乍一看,我很不屑,以为是一个骗子,就是那种极没素质的死缠烂打的推销员。

接下来,让我大吃一惊。

镜头回放,原来这是一部讲述阿里巴巴网站ceo马云的纪实采访。刚才播出的影像是他从前做网站推销时的情景。

片子后来介绍了马云与他的团队。他们曾经合作过无数个项目,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每一次都是掏光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甚至是把自己所有的、可以借到的都来拿创业,结果是每一次都要失败,每一次都不得不散伙。等到有下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又聚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有多少次。

看到后来,我简直认为马云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倒霉蛋。

2005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主持人曾问马云:“阿里巴巴网站成功,是否因为软银2000万美金的注入,你是否一直就想从事it业?”

马云:“当时从学校辞职时,我就想拿出10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不管是做什么,当时没有想是网站或是其他什么,哪怕是开一个餐馆,我也会立即就去。”

马云就是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的失意与失败,甚至要去开餐馆、永不言弃的这样一个人。

说到it精英,我们不难想到与他同时代:百度的ceo李彦宏。《时尚先生》是这样评价李彦宏的:“好男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男人不一定长得帅;又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不一定顾家;而有钱长得帅又顾家是断臂山;有钱长得帅又顾家不是断臂山的就是李彦宏。

另外一个是盛大网络的陈天桥。有经济学家称陈天桥为机会主义的企业家。因为他的创富成功是因为代理了韩国的游戏“传奇”,一个机遇成就了他的成功传奇。

马云真的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长得不帅,甚至是难看。又没有背景与一次成功的机遇。

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可能花费了别人几倍的心血。

在被评为2005年度经济人物,主持人同时对三位企业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的公司怎样才能吸引我到你们的公司去工作?”

有一个人说:“凭我男人的魅力。”

马云说:“你如果来到阿里巴巴网站。第一年,你会感受到很多的委曲、打击、甚至是不公平;第二年,你就能接受与适应;直到第五年,你从阿里巴巴出去,你不会惧怕任何挑战。”

当时说完,只听见场内观众的鼓掌声,我十分激动。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有一点光亮都会感到温暖。只要有一线希望,都永不言弃。

职场励志:公司不会告诉你的六个潜规则

职场励志:公司不会告诉你的六个潜规则

1、不要试图掩盖自己的失误

在工作中谁都会有失误的情况,千万不要以为通过掩盖的方式就可以瞒天过海,因为掩盖不仅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时带来的可能是更大的失误,反而连累同事和公司,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要勇敢地面对失误和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让失误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即便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也要及时告知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当然,不是所有的失误都要公开。如果你犯的错误不会牵连到别人,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的话,你可以不用公开;但如果这个失误会波及到你的上司或组织,一定要提前告知他们,并想办法解决。及时处理失误,不仅不会影响你在同事和上司眼中的形象,相反让人对你刮目相看,因为上司会觉得你很诚实而且有责任心,但要记住同样的错误绝不要犯第二次。

2、与上司作对的风险是最大的

无论在任何一家公司工作,获得你的上司的认可对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他的认可,你就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因为无论是晋升还是去留,上司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当然,人各有异,你的上司或许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你,但这也绝对不是你与上司作对的理由,因为他是你职业发展的“关键性人物”。或许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获得公司领导层的认可,从而有的晋升和发展机会,但公司决策的出发点往往是出于组织的稳定性,从而站在你上司的角度而不是你的角度考虑问题(除非公司打算让你的上司早点走人)。所以,与上司作对的最终结局大多是“鸡飞蛋打”。

如果你还想继续在这个部门和公司里工作,就必须要配合你的上司,要么就选择转岗或离开公司,否则你是很难得到发展机会的。

3、想要脱颖而出?做到100分还不够

如果你认为做好上司布置的任务就够了,那么你工资的增长和职位的提升速度可能总会比别人慢,原因不在你做得不够好,而是在于你没有超出其期望值。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不要只干上司让你做的事情,完成布置的任务后,你还可以提出你的建议或者是一些改进意见,同时要在上司问到具体做法的时候能够说出你自己的见解。只有在完成工作的150%甚至更高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从员工中脱颖而出,得到上司的赏识。

4、能力并不能决定你在公司的安全性

对于刚入职的员工来说,多数人希望通过自己能力和才华的展示赢得大家的注意和认可,但往往公司和领导最想先看到的是你是否忠诚。在同事和领导并不了解你的情况下一味地表现和突出自己,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都很有可能让大家觉得你是喜欢卖弄小聪明或者高傲自大的人。

当你刚入职或刚调到一个新部门的时候,你要做的是放低自己的姿态。先熟悉周围的人和环境,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能力,等到必要时刻再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反倒会让人高看一眼,认为你是个“不简单”的人。多听、多学对于新人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5、对待新上司要三思而后行

公司里的人事变动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空降了一个新上司过来,怎样对待最稳妥呢?每位上司都有自己的为人方式和处事方法,显然抵触情绪是用不得的,对待新上司要尽快去适应他的工作作风,并且配合他的工作,否则你将会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潜规则中被新人顶替掉。

千万不要指望让新上司去适应部门旧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新上司通常会对现有的工作方式进行调整或变更,这时候要做的不是提意见,而是带动其他同事积极配合,这样容易赢得新上司的好印象。另外,不要因为上司对部门和公司不了解,你就主动告诉他一些掺杂了个人看法的建议和忠告——当然如果他主动问起,你可以告诉他一些有关于公司和部门的真实情况。有些新上司会通过你的表达了解你对公司和同事的看法,如果回答不慎,很可能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

少说多配合才是对待新上司的最佳方式,不仅可以赢得新上司的好感,还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表现自己。

6、要求晋升?还是不说为妙

加薪是对员工的肯定和激励,只要资格足够,向公司提出加薪是可以的。那么晋升呢?也需要主动向公司提出吗?答案当然是“no”,因为晋升的机会不是通过要求得来的,而是上司认真考虑过后给予你的。因为在上司还没有确定你能成为管理人员之前,如果你主动提出,上司往往会认为你更注重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且还不成熟。

领导在决定晋升人选时除了业绩、工作能力之外,还会考察很多其他能力,比如领导、组织能力,对公司的忠诚度等。作为管理人员,低调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素质,显然主动提出晋升要求的人会打破领导对你的好印象。

机会不是通过要求的方式才能获得的,如果你想拥有晋升的机会,可以主动承担重要的项目,然后出色地完成任务,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机会让上司看到你的能力和积极性。这样,你离晋升的日子就不远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