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氓课文(3篇)

最新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氓课文(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1 20:02:52
最新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氓课文(3篇)
时间:2023-03-11 20:02:52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氓课文篇一

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

5.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

9.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

11.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 。 , 。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

14.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15.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 , 。

16.《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 , 。

答案: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5.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6.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氓课文篇二

1、下列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qiān)期 白头偕(jiē)老 尔卜尔筮(shì) 淇水汤汤(shāng)

b、体无咎(jiù)言 夙(sù)兴夜寐 渐(jiàn)车帷裳 雨雪霏(fēi)霏

c、将(qiāng)子无怒 象弭(mǐ)鱼服 小人所腓(féi) 四牡(mmǔ)业业

d、不遑(huáng)启处 忧心孔疚(jiù) 自我徂(cú)尔 于(yú)嗟鸠兮

1、c(偕xié;b渐jiān;d疚jiù 于xū)

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b(a夙,夜,名词作状语 c象,鱼,名词作状语 d雨,名词用为动词)

3、各句的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形容词,快乐。

b、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动词,访问,探问。

c、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载:动词,承载。

d、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腓:动词,遮蔽。

3、c(载 连词“又”)

4、对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见复关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2)二三其德 吾其还也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4、d(以:连词,表目的;介词,把。 其:他,代词;表祈使、商婉的副词)

5、比较下边句子加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5、c(从另一个角度考查实词意义和用法)

6、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

6、a(根据课文注释,辨别通假字)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篇。编排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通常把这三个部分叫做风、雅、颂_。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做赋、比、兴。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通常称为“诗经六义”。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氓课文篇三

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 引入《氓》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 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 词汇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子 贿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六、小组讨论 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恋爱 婚变 决绝(板书)

七、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1. 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

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3] 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4]朗读第二章,请学生展开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当时女子的心理细微变化。(“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明确:

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b 、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 学习“婚变”部分(三 四五章)

n 朗读第三章,提问:

① 本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② 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同样提到了桑叶,有何特殊含义?

明确: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兴手法可以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⑴ 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明确]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n 朗读4、5两章,提问:

① 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确:女子嫁给男子后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尽妻子的职责,而男子却“至于暴矣” “二三其德” “士贰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

② 兄弟为何嘲笑她?(学生讨论)

总结:(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会对兄弟说什么话?)

a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违背当时礼节。

b兄弟认为女子不懂得顺从丈夫。

③ 推测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和命运?(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女子将一生所有的幸福

寄托在爱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联系现实,不要丧失自我个体的独立性。)

④ 面对男子的背弃,女子是否是忍声吞气,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转意?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⑶集体朗读这部分。

3. 朗读第6章,提问:

① 女子面对男子的背弃是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女子想到了过去要与他偕老的愿望,而这愿望如今让她生怨恨之气。男子的背信弃义斩断了女子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决心要与之断绝关系,即决绝。

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有何含义?(比兴)

a、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b、女子的痛苦没有尽头

c、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③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刚烈的性格特征。

④ 从文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

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特点:勤劳 温柔 善良 坚强

4、 体朗读课文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背诵本诗

5、板书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八、布置课堂作业:课后练习2、3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