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一
积极落实课标要求,以课标为纲,加强课标对教学实践的引领和指导;聚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以问题研究和解决为依托,促进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继续深化教学范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化教与学行为高效性研究与实践,优化常态课堂,落实省市区"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要求,促进教师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积极设计并开展多种有效的学习评价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范式的研究运用;教与学行为高效性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拓展研究能力?
结合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加强课标专题学习,以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线,精研课标,以课标为指导,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引导教师在课标的统领和指导下设计课堂,进一步明晰课标内涵和外延,强化课标意识,增强课标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充分落实课标的要求。要求三月份各单位积极围绕研究问题和"优课"课题,开展课标的专题学习,并遴选一节优课设计以网络研讨的形式将学习过程材料及心得上传至历城品生品社教研qq群(群号:50678314)。格式为:
研究主题
课标专题论述
研究心得
优课设计
活动图片
视导中将针对课标学习与研究进行考查,进一步促进课标学研与教学实践的融合。
加强教师基本功建设,认真思考并分解品生品社学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针对基本素养及要求强化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确立主题,以点带面,开展实效课程教学研究。结合优课活动认真分析本单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教研主题或阶段性研究课题,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教研计划,精心谋划特色教研活动,积极设计开展专题学习、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研究论坛等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课程研究的实效性,促进学科健康发展。要求各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实效教科研活动,并将活动实录图文并茂发至qq群。
附:历城区品生品社学科教科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
承办单位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课堂观察团队成员
执教教师及课题
主持人
讲座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简讯:(300左右即可)
活动图片
本学期继续与章丘就"如何提高地理、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效性?"这一研究主题开展研讨活动。
加强集体备课。结合优课及研究主题,选取典型单元和典型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按照区集体备课规程中的要求,对课标、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与学方法设计、教学准备、活动设计、拓展作业、情境测评等进行充分分析,更好地把握课程实施要求,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加强电子备课。充分利用电子备课平台,按时并高质量地上传电子备课,教研组长积极调度、督导电子备课上传情况及质量。电子备课上传要求按照《历城区小学品生品社学科集体备课基本规程》中的要求,呈现全册教学计划、单元备课、学习主题备课及活动主题备课,严格按照《规程》中的项目进行备课,注重二次备课及反思,并在备课中以不同字体或颜色标识;提倡原创研究及备课,杜绝下载及抄袭现象。每周三上传一个学习主题的所有活动主题的全课时电子备课及相关课件,上传时每个活动主题单独建立文档,并同时上传各活动主题的ppt课件。上传电子备课时必须在标题处注明年级、单元、学习主题、学校、姓名,活动主题则加注活动主题的名称。
按照假期备课工作安排,做好全册备课及课件的整理及上传工作。
教师认真把握学科特点及课标要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研究运用区品生品社教学范式,科学设计教与学活动,继续加强五分钟展示和情境测评的研究及设计,上好每一节课。参加4月份区教研室举行课前3分钟研究展示,
将研究主题上升为研究课题,抓关键问题,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
围绕各级课题的研究,积极设计多样的研究活动,以活动承载研究,以活动来促进研究的深入。要将相关研究活动过程材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视导时接受督查。
每月上传一篇教学研究心得、一份教学素材、一套情境测评题、每月一篇学生学习作品(如拓展研究报告、生活体验论文、学生的专题习作、学习课件等形式),每月参与一次网络论坛,每月一个教学问题,每月上传一次特色教研活动实录,以广泛开展研究交流,实现均衡发展。要求每月的20日前上传相关材料至qq群。
认真研究《区品生品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办法》,按照要求,制定并完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评价、教科研等方面的制度及要求,规范本单位品生品社课程实施的各项常规工作。本学期检查上述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借助视导,重点检查督促课程管理、师资配备、备课、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特长生(情境测评展示)和学困生辅导、教科研(教研计划、教研主题、教研活动、课题研究、骨干教师作用发挥、听评课质量等)。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积极落实以下理念:让学生成为研究者、让学生成为学习成果的播报者和展示者、让学生成为生活现象的辨析者,并在五分钟展示、学习过程、情境测评中积极体现;深化情境测评研究,积极研究各种有效的情境测评形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及课标要求,研究科学合理的情境测评方案及测评方式,视导中各单位提供测评展示。
加强对学生拓展作业设计的研究,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操作性、实践性、体验性、拓展
性、探究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性,更要关注情感提升。
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根据各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制定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并结合区评价手册模板完善本单位评价手册设计;本学期将组织学生素质评价成果展示活动。
参加第二届学生学习成果评选,本次评选将重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资源进行评选,举行学生自制课件和手抄报制作评选。
时间 具体工作
3月
1. 3月20日前上传教研计划至qq群中(吴作霞)
2、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及课标要求,制定情境测评方案和形式,积极围绕研究问题和"优课"课题,开展课标的专题学习,并遴选一节优课设计以网络研讨的形式将学习过程材料及心得上传至群。(王莉)
3、3月份集体备课(吴作霞)
4. 3月份的特色教研活动主题怎样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搜集资料?
5. 上传七个一材料, 研究心得、 教学素材--牛余钗 一篇学生拓展研究报告或生活体验论文或学生的专题习作、网络论坛—王怀美
特色教研活动实录---解英 情景测试题每人每月一套于3.18日传给我
4月
1. 特色教研活动主题--怎样提高学生的整合资料的能力?
2. 教学研讨及培训
3.上传七个一材料 研究心得、 教学素材—王怀美 一篇学生拓展研究报告或生活体验论文或学生的专题习作、网络论坛—王文黎
特色教研活动实录---解英 情景测试题每人每月一套于4.18传给王莉
5月
1.教学研讨及培训
2、优秀课程资源评选及第二届学生学习成果评选(高年级学生做好准备)
3、特色教研活动: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5月份集体备课(吴作霞)
4.上传七个一材料 研究心得、 教学素材— 牛余钗一篇学生拓展研究报告或生活体验论文或学生的专题习作、网络论坛—李健美
特色教研活动实录---石艳凤
5、情景测试题5.18日传给刘云
6月
1.优秀课时及课件遴选(刘云)
2特色教研活动主题-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实录---石艳凤
3、6月份集体备课(吴作霞)
4.上传七个一材料研究心得、 教学素材— 马健华 一篇学生拓展研究报告或生活体验论文或学生的专题习作、网络论坛—刘云每个月的问题征集
5、 教学研讨及培训
6、6.18日传给牛余钗
7月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二
本学期小学科学、品德教研工作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坚持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进一步强化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全区科学、品德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1、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规划,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小学科学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小学品德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理清基本结构,熟悉操作步骤,指导教学实践,服务于日常教学。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学习的效果。
3、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课程管理,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校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要保证科学、品德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1—2名学科骨干教师,同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品德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科组建设能力。要对照先进教研组条件,积极创建学科优秀教研组。
3、加强评价改革,促进科学和品德课程常态有效地发展。各校要对科学、品德学科建立校本化的管理机制,建构与创新课程评价模式,以促进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
1、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
科学学科将围绕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教学研究,重在通过反思当前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引导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进行理论再学习和实践再探索。
品德学科将进一步围绕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展开教学研究,一是进一步解读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二是积极探讨品德课堂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一是开展好由教研室领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的研究》,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策略,并组织教师继续调查小学生的科学前概念。二是组织中心组成员带动广大一线教师,围绕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并由学科中心组成员领衔,以邻近校组团、青年教师组团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课题研究。
3、继续做好“做中学”实验项目的研究。要充分利用“做中学”理念,提升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品味。要依托科学教材,开发“做中学”案例。
4、学科基地学校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向全区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开展研训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各层面的培训、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组织学科专题研讨活动、科学教师实验能力培训活动、科学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等。各教研协作片召集单位也要重视科学、品德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制定好学科教研活动的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特别要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
2、加强团队建设,促进骨干教师成长。进一步强化我区小学科学、品德教师优秀团队的打造,一方面认真组织好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或优质课活动,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比赛;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学科骨干团队的培植,通过学科中心组活动、课题组活动、工作室活动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二月份
1、品德、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会议;
2、组织参加市科学学科期初教研活动。
三月份
1、区科学学科专题研讨活动;
2、科学教师实验能力(生物、化学)培训活动;
3、组织参加市品德学科区域展示活动。
四月份
1、小学科学省规划课题教学研讨活动;
2、区小学品德学科专题研讨暨优质课展评活动;
3、组织参加市品德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五月份
1、组织参加沿江七市(区)科学、品德教学研讨活动;
2、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暨省规划课题研讨活动。
六月份
1、区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2、组织参加市科学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3、本学期工作总结;
4、下学期工作计划制订。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三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围绕教研室工作的总体部署,确立“深化课改,服务课改,以课改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整体思路,以抓实教研活动、打造高效课堂和教师培养为突破口,细化教学管理,强化质量监督,深化服务意识,着力提高课程执行力、教研指导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效益,提升研究的品味,从而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抓课堂,彰显有效
本学期着力以“有效的教研”促“有效的教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课改深度^对`话,真正让教研活动成为落实规范、推进课改、提升质量的助推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关注常态
①经常化调研。教学调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载体。本学期将结合区调研深入常态课堂,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师需求,帮助学校构建“行动+反思+研究+合作→成长”的教研组建设路径,促进教师行为跟进。
②规范化管理。引导学校及学科教师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课程;指导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监控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规范各校教研组的建设,不断提高课程的执行力。
③专业化引领。首先以“正确认识课程,合理使用教材,有效实施教学”为主题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从面上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其次,以“常态课”为研究切入口,以“行为跟进”为研究手段,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活动组织、总结反思四个层面,以“我理想的德育课堂”为主题开展媒体式案例讲述评比、研讨活动,3月份组织“我理想的德育课堂”媒体式案例评比。最后,从主题选择背景、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过程描摹、教师体验感悟四个方面,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区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历程和成果,积累综合实践活动典型案例,帮助广大兼职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积极有效的发展。
2、组织观摩
5月份将组织参加以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织教学观摩展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引导他们让思想说话,用行动验证,使观摩展示成为他们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舞台。在活动的组织上重实效、重提升,逐步实现由形式向内涵发展,向纵深推进,真正做到为教师的迁移而做,使一线兼职教师与学科骨干一路同行。
3、微格探讨
围绕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开展微格研究,借助微格教学呈现,记录教学现象,评析教学例案,实现教研方式和教师行走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品位。
(二)转方式,凸显务实
1、构建层级教研体系
逐步建立“教研室——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网络,逐步形成以学科为“线”,区域为“片”,层次建“体”的“线”“片”“体”三结合的工作模式,努力将区域性教学研究与校本教研、网络教研有机整合,采取区域、中心辐射、校际互助、成果共享的方式,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校际间的合作,以促进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
2、创新教学研究方式
倡导主题+项目的教研推进模式,做到事前科学策划,事中精心实施,事后认真反思,以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主题,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方式,以经验提升为宗旨,引导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对待课程,以探究的姿态从事教学,以反思的襟怀走近课堂,从而培育教师的研究主体意识。精心组织以“有效”为主题的各类研究活动,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自我反思,逐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1)区域互动
改变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教研模式,打破区域界限,加强协作交流,发挥团队优势,增强区域互动,进一步融会教研文化,拓展研究视野,提高研究能力,促进各地教研水平的均衡发展。4月份将组织参加在丹徒区组织的“联谊承包,携手行动”教学资源建设为主题的区域互动交流活动。
(2)项目交流
整合品德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两类课程资源,切实加强中美合作项目“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通过组织项目指导,现场观摩,听证展示,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开展,促进教师在活动中体验,在过程中获得,在交流中反思,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项目研究的水平。6月份在新区实小组织“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听证活动。
(3)网络教研
借助学科教研网,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变横向的“点”上的点拨为重纵向的“线”上的跟踪指导,以促进优质资源的共生、共享,放大研究的效益。
(三)做课题,重在过程
有序推进省级重点课题《区域有效推进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研究》的实施,在研究中,着眼微观,注重行动,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强调结果与过程价值并重。本学期主要做好两项工作,开展课题的专项调研,了解子课题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矫正,确保各子课题规范实施;
(四)建团队,立足发展
构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两个研究共同体,将教师的培养与日常的教研工作有机整合,让不同区域的教师相互学习,合作研究,积极互动,共同成长。
(1)青年教师培养
依照一定的主题,按照“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实践探索、总结提升”的方式,剖析课堂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努力使青年教师置身于浓厚的研究氛围中,交流教学思想,发布教学信息,展示教学成果,在研究中不断成长,本学期将以基本功竞赛契机重点锻造青年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和文献综述的能力。
(2)骨干团队建设
对骨干教师研究团队的成员将采取任务驱动方式,通过专题研讨、教学沙龙,等活动锻造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搭建展示的平台,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使他们的教学逐步走向成熟和风格。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四
本学期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继续突出有效教学,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认真作好学科教研组建设,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针对学科特点,开展专题研究与探讨活动,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积极发现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渐丰富课程资源。将教研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加强教材研究、努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各种特色活动为平台,通过不同的手段以研促教,实现教学的全面提升。
一、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进一步健全教研网络。
根据教育局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科中心组建设。目前市、片两级学科中心组已组建,为使教研网络进一步健全,使活动进一步走向规范和有效,本学期将继续充分发挥中心组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以示范课、教学讲座等多种研讨形式做好引领和带头作用,同时,中心组教师也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进取,向更高层次努力。
2.进一步规范学校教研组建设。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要求,本学期,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根据品德学科的师资现状,形成专、兼职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教研组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学实效性。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个性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要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各校可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1.加强教材解读与研究
按照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实现了教材功能上的突破,它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语言,能与儿童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教室中的儿童通过自主建构,生成一个新的意义世界。它能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是调动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是引发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工具。在大市、吴江市级教材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对品德与生活(社会)新教材的解读与分析,把握课程性质、特点、理念、设计思路等,从而真正使教材为己使用、有效使用。
2.倡导个性化备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课改实验中应培养有个性的教师。个性鲜明的教师会思想、会创新、会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注重倡导教师备课的个性化。在备课中要突出三个体现、四个注重:体现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教案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学法归纳与指导,注重科研目标的生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与课后访问及分析,注重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让教师根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所教学生及所喜欢的形式进行创新备课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实现教学个性化。
3.重视集体备课制度,构建同伴互助平台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进行集体备课,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会有冲突,因为只有经过激烈的交锋,才能促进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在备课中可以两方面入手:1、吃透教材,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以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具有两种基本特质:其一是“典型性”,学生是通过教材习得学科内容的,教材必须是学科内容的全面、稳定、序列、准确的载体;其二是“具体性”,教材必须确凿、具体,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传统的教材观把教材仅仅局限于事实性知识或者原理性知识,而忽略了能力体系以及思考方式、伦理道德信念。新的教材观突出了方法论知识和伦理性知识。单纯围绕“知识点”的说教式的教材设计是片面的,是背离“素质教育”要求的。我们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不足,不迷信书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备学生,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潜能等。
三、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学科教学研究。
1.把握学科教学研究重点。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在教材内容上的简单更新,它更多的呈现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的是生活化,要求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的是活动化,通过活动化教学使教学内容动态化、教学时空的开放化、学习方式的探究化;在教学效果的呈现上注重内化。本学期将以此“三化”为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加强调研和研讨,发现典型,适时推广。
2.加强教研活动的专题化、系列化。
开展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优化研究方式,积累典型案例。变常规研究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为研究”, 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工作方式由过去重横向的“点” 上的点拨为重纵向的“线”上的跟踪指导,最后,通过“教育教学随笔”的形式促进教师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
3.加强教学评价研究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开展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本学期将积极开展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探索合理有效的品德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
四、加大科研力度,不断丰富品德课程内涵
本学期继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新课程规范实施、科学发展。通过课题出成果、出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寻求新的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组教师将继续围绕小学品德活动化教学这一主题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使全体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2.加强专题研讨。
课题组将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以使各子课题的研究在相对独立的格局中兼顾整体性,并使各子课题研究进度得以平衡,质量得以保证。并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如对活动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活动化方法途径的探索等,对原有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理论含量的教学经验。并通过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展示活动化教学成功课例,加强教学研讨。
3.加强阶段性成果总结。
要求课题组教师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积极撰写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推出研究成果。利用学科论坛、《吴江教育》杂志等平台,积极推广各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作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1. 苏州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五(上)新教材培训。
2. 吴江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五(上)新教材培训。
3. 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
4. 苏州市小学思想品德评优活动。
5. 吴江市小学品德中心组活动。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五
本学期小学品德教研工作,将根据市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科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小学品德学科建设、深化课堂教学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小学品德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服务与效益意识。改进小学品德教研方式,进一步实现教研活动效益化,为小学品德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引领与服务,提高全市小学品德教学质量。
1.聚焦课堂,更新教育理念,引领全市小学品德新课程改革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适应新时期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要求,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部编教材、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xx年秋季开始执行。目前,小学一年级使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使用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到六年级使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本学期将继续发挥中心的引领作用,抓住契机,研训一体,结合常规工作,深化新教材的培训学习与内化落实,架起新理念与实践桥梁,引领学科教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全市道德与法治教师业务素养
我市目前有xx市小学品德学科名教师1位,学科教改带头人4位,品德学科高级教师3位,xx市品德学科带头人5位。本学期要继续深入推进“用人树人”活动,秉承“树一个带头人带动一批人”的宗旨,充分发挥带头人的辐射作用,让小学品德骨干教师更多地参与教研,引领区域、校本教研与教学;组织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和竞赛活动,使不同层面的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同时,开展小学品德学科教师教学论文与教学案例、优质课评比活动,推荐优秀选手参加xx市评比,并承办xx市小学低段现场赛。通过市级研训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品德学科教师的学习意识。倡导以校为单位,多形式组织教师细致深入学习、解读新教材,对新教材有清晰准确的把握与理解。各校品德学科教研组长要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品德教师理解课标精神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3.深入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调研活动
为贯彻落实xx市教育局颁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主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意见》(〔20xx〕5号)、《关于加强学校备课组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20xx〕1号)等文件精神,围绕落实教学主张、进一步深化课堂品牌建设和学科备课组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我市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本学期结合基教科和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互助式调研活动,将以“公办与民办学校结对联盟”为主,组织对6所公办学校和8所民工学校开展互助式现场调研。调研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并指导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组、教研组建设情况,了解并指导学校落实本学科课程标准情况,努力规范课程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
4.开展《“教育为人生”导向下小学品德课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工作。
本学期将申报课题,开展“教育为人生”导向下小学品德课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在前一阶段xx市级课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旨在整理出适合小学品德教学的中华经典诗文,并绘制出与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图谱,探讨其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和意义,总结经验方法。
5.组织参与xx市教科院《小学品德核心素养》子课题研究。
xx市教科院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员胡春娜老师领题的“小学品德核心素养”研究,我们xx作为一个区域承担好子课题的研究。
一学期的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要坚守底线思维,聚焦课堂革命,聚力质量提升,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纲领。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六
根据市教研室新学期有关工作思路和本学科特点,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围绕新修订的课标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突出德育课程特色,深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提高”的工作策略,一是继续开拓促进学科名师成长的路径,为青年教师学科发展提供专业支撑;二是继续聚焦有效教学,深化“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为研究” “持续性教学研究”; 三是继续关注学生素质个性化差异发展,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以课题引领的方式继续为德育课程基地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专业化支撑与服务。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继续搞好教研会自身建设,体现“团队合力,专业引领,共谋发展。”
1、要搞好一次“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暨“礼仪之星”评比表彰活动。
2、加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本学期要做好课题中期检查工作。要围绕品德学业评价标准修订工作举行一次课例研讨。
3、争取xx市优秀学科教研组创建活动。
4、结合学科研讨活动,鼓励老师参加品德课程与德育校本课程有效整合现场会,帮助学校总结提升经验与成果等。(本学期拟在xx、xx举行两至三场交流会)。
(二)围绕新修订的课标内容,关注教学案例,聚焦品德课堂教学,做好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
1、以教学案例研讨为聚焦,开展体现教学常规的范式:“感知、悟理、习得”的研讨。六月上旬举行一次xx市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争取年轻教师去听听,学校发动教师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并争取出线。
2、以修订xx市小学品德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抓手,结合新修订的课标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一是围绕本市的一节全国优质课例观摩开展研讨,(三月下旬)二是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品德教师开展培训活动。
3、继续关注品德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加强课题引领,关注学科教师成长,引领基地学校从品德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的角度打造校园文化,形成学校特色。
(四)尽可能参加市举办“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暨“礼仪之星”评比活动。
主要工作
参加人员
2月
1.制定通过科计划
2.布置新学期有关工作
3.组织学生参加xx市“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
4. 个别学生参加xx市“礼仪之星”
全体品德教师
3月
围绕本市的一节全国优质课例观摩开展研讨
参加区教师基本功大赛
全体品德教师
个别青年教师
4月
上交征文比赛暨“礼仪之星”评比材料
学科小课题申报。
全体品德教师
5月
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
参加品德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现场会
全体品德教师
6月
1、xx市品德优秀课例评比
2、交流品德课堂教学心得
3、布置期末考查工作
个别参赛教师
7月
期末工作总结
全体品德教师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七
品德教研组以《思品与生活》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核心,以“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教研组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以学科建设为主线,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社会,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科教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博客建设,主动提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学科的界限,与综合实践、劳技课相结合,实现资源的综合。
(二)抓管理:
1、备课: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制定一份备课上传校园网。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学校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以利于学生发展,并且有效结合本学期学校制定的评比方法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三)抓内容
1、低段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中高段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二月份:制定教研组计划
三月份:参加校级课题教研活动,一课三磨。
四月份:学习《课程标准》。
五月份:品德论文培训。
六月份:教研组总结。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八
组织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的文件,课程标准及解读、新教材及相关的学科知识,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注意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改革、反思总结融为一体,提高学习的实效。
期初,将做好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培训工作。通过各单元教材分析及互动式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教学要求。
期中,将分别举行科学、品德与生活学科课堂观摩研讨活动,探讨新课程实践的思路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学期,将组织课改中心组成员到1~2所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科基地学校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定期向兄弟学校进行观摩开放活动。
各校要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要把培训和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课堂,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研究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大力提倡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加强案例分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横林实验小学、洛阳中心小学已推荐申报常州市“做中学”候选实验学校。“做中学”项目实验学校要积极参与此项目的研究,并认真履行职责,每学期组织一次区级观摩开放活动,每学年确定一次市级课例开放活动。区将以“做中学”项目研究为切入口,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
另,区科学等学科中心组,拟酝酿、申报新一轮的课题研究项目,为青年骨干教师搭建学习、研讨、交流的合作平台。
学科常规管理,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学科教研组,并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二是要规范课堂教学秩序,专职教师、兼职教师都要按要求认真上课,切实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
本学期,将集中精力进行科学学科的常规调研,调研时附带一所村校。
要加强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的配备。中心小学至少要配备1~2名科学教师。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的配备也要做到相对稳定。
本学期将选派教师参加常州市科学学科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活动。
积极做好年会论文的评选工作,召开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1、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培训活动
2、选派教师参加市科学课堂评优活动
3、科学学科课堂观摩活动
4、实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5、科学学科常规调研活动
6、“做中学”项目研讨活动
7、课改基地课堂观摩活动
8、召开小学科学(自然)专业委员会年会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九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一、二年级都是年青教师负责执教,便于 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市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课竞赛等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三月份:
上好优质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
2 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交流。
五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六月份:
1 学期工作总结。
2 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十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改的思想精神,推进基础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思品教研组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领会新课标理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思品教学的针对性。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学质量评价,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文件,德育纲要,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师师德学习,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更新教学观念,对新教材《品德与生活》进行备课指导,交流经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认真参加市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新教材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做好六年级老教材,新理念的贯彻落实,通过教学调研,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交流活动,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3、深入开展“明理、导行”,提高教育信度、效度为主题的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并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良好情感,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抓好教学课前调查,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在教育学生时,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正当有益的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健康情趣。
3月:
1.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
四月:
1.组织教师参加区教学研讨活动和教材培训。
2.相关论文、理论的学习。
3.组织检查备课
五月:
1.组织教师参加区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教师参与“五年级教学案例”选拔
六月:
1.进行教学交流活动。
2.教研工作总结
3.整理上交有关材料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十一
新课程改革已为思品教育开展了新天地。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挑战的教育时代。第四年的新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我们思品教研组在学校教研室直接领导之下,全体教师积极进取,锐意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现将本期教研工作作如下安排: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突出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中心,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仍然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以深入研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评价意见为起点,以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1、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推行教研力度,深入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活动。
3、坚持“以课题推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想,以教科研指导课程改革。
本学期主要工作: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探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深入学校调研,研究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将合作自主探究引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组织教师探讨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开展对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引导教师开展“活动即发展”的课题研究;组织思想品德课课改信息交流。
1、继续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从教师的不同需要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3、思想品德教研组长在期初要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期末写好小结;切实加强思品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面上的课堂教学质量。
4、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研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全体教师要加强师德、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上好一节课题观摩交流课或示范课;写好体现教师角色转换、师生互动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经验论文;提前编写好一周课时计划并在备课组上交流;听课不少于18节。
6、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学习过程、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环境。
7、教案的编写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师生合作交往、积极互动、教师角色的转换,并写好反思性教学后记。继续征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积极发现、总结、推广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成果并组织教师撰写论文。
周次工作要点第一周思品教研组会议:学习新课标,新理念第二周讨论新学期工作计划制订要求第三周交流新学期制订的学期计划和周计划第四周交流课后反思第五周国庆放假第六周探讨思品课堂“学生评价”方式方法第七周观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改》光盘第八周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九周教研组集体备课第十周探讨学生学习评价策略第十一周周云教师说课第十二周评课。(主评人:徐荣玉)第十三周组织学习课改资料第十四周教学常规调研第十五周征集典型教学情景案例第十六周交流典型教学情景案例第十七周征集“教海探航”论文第十八周交流实施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心得体会第十九周学期工作总结第二十周整理上交资料。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十二
本学期,我校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将继续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纲要》,把民族教育与生命教育和学科整合起来,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继续采用集慧式备课形式,年级组内每位教师集中精力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集聚智慧的火花,这也是基于任课教师多为兼课老师的缘故。学期末各年级组交一份教案。
2、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区教研室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认真作好记录,回来后及时与同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交流反馈,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时间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成败得失,以便及时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3、紧扣“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开展教研活动。这学期要从单单是“上课”环节的改进,追溯到“备课”“辅导”“评价”等基于教学环节的改进。让课堂改进计划不再流于形式,让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每位任课老师要结合本学科课题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4、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及时总结交流教学过程中研究、改革的新鲜经验,学习市、区颁发的教学方面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及本学科的教学基本原则,努力实践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质量观。
5、组织教师写好课后反思,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让教师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并取得进步。
6、组织每位教师上网进行看课评课活动。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十三
本学期工作根据区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我校品生、品社教学的主要工作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认真钻研《品生品社》的课标与教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贯彻新的课标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开好课程。
2、规范教学常规,加强教师业务常规管理,保障教学教研活动效果。
3、继续加强品生品社教师的培训工作。
4、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1、组织教师参加教研中心品德学科计划传达会。
2、做好品生品社学科的课程纲要。
3、为尽快了解课标、教材的新变化,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组织品德学科教师参加区“说课研讨会”。目的是让老师熟悉课标,了解教材并听取本学期教学计划。
4、为让教师尽快了解教材内容,从全局把握教材,强化教师的分析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让教材上的文字,教材上图片的编写意图真正变成教师的教学思想,让教材变成老师上好课的一种工具和资源。
1、传达计划。
2、集体观看录像课并议课。
3、学习并反思张老师在开学初的教研活动中所传达的学科精神,以及交流听取的说课内容与反思。
4、组织骨干教师观看全国优质课录像课,围绕探索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的途径开展讨论交流。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观课议课、网络学习和师生主题研究等形式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拓宽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视野,打开教学思路。
1、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2、参加区基本功比赛。
3、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达到相互学习、互相进步的作用。组织各学区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专题“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研究。
4、平时在组内,加强教学中重点、难点及备课交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勤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1、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
2、组内听课活动。教学中,进一步反思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平时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优化课堂教学。
1、“美德少年”评比。
2、总结工作迎接期末抽查。
3、为贯彻落实“四德”建设精神,有效拓展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围绕“诚实守信、孝亲敬长”等方面,择优推荐事迹突出的学生,参加全区“美德少年”评比活动。
4、反思工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下步工作方向,并做好期末考察工作。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十四
本学期品德教研组将根据教导处及教科室等相关科室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1.组织全组老师学习20xx版新课标;
2.鼓励组内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申报课题;
3.申报县集体课题。
(二)、注重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确保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
2.上好地方课程《金陵文化》,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县赛课。
三、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
三月份
1.参加县教研组长会议;
2.组织全校品德教师学习20xx版新课标;
3.讨论申报县级集体课题。
四月份
1.组织教师网上参加省品德课标培训;
2.尤珍珍老师参加市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研究活动。
五月份
1.端云瑶、陶美萍教师参加县级金陵文化赛课;
2.申报县级集体课题;
3.参加三区县品德连片活动。
六月份
1.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县个人课题申报;
2.组织教师做好期末调研工作。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篇十五
1、在区域化“创智课堂”理念的引领下,我教研大组以“儿童哲学——问学课堂”为理念,依托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优质教学环境,聚焦道德与法治课程领导力的建设,进行有效的融合和渗透。通过教研组建设、教师个人成长等方面学习、研究与践行,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的专业发展。
2、结合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落实“问学”课堂教学目标——训练思维、激发情感、形成价值;规范教学流程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1、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入课堂、围绕质量、潜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学科的根本,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0xx年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领导下,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入点,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4、继续推进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以数字教材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一支校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队伍。
1、研究领域:研究领域要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转变为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整体性的教学研究。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从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变为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3、研究路径:研究路径要从“自上而下”培训式路径,转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参与式路径。
4、研究起点:研究起点要从“理论验证式”教学研究,转向“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式”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一)聚焦“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1、根据市教研室推进“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的实施要求,教研大组加强“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学科评价指南”等文本的研读,通过专题化的教研大组研训活动,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基标”实施的品质。
2、《小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与实践》项目:
(1)继续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
(2)聚焦重难点问题展开实践研究。
(3)根据“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路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与任务,全面实施项目实践研究。
(4)学习领会市教研室“作业、命题评比”的相关要求,充实小学道德与法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素材资源库。
(二)有序推进一至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实施,加强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培训、指导,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本学期,一至五年级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道德哲学的相关内容带进课堂。执教广大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网络教研
a、每次区教研活动后,青年教师将课堂实录电子稿和mp3传到六一云盘,将磨课、研课落实到实处。
b、多种形式的教研互补:专题论坛(包括视频课、主题发言视频、主题教研学习资料等);自由互动发贴。(自发问题解答、教研提问等)
2、落实作业规准,规范三至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活动练习册的使用,封面有四章,教师逐题批改,以等第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将3-5年级每一课的作业以备课组的形式进行研讨,然后拍照上传到六一云盘相关文件夹,完善道德与法治资源库的积累;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积累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数字教材资源。
3、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规范教案。
4、认真做好期末考查工作,正确、规范填写学生成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