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感悟篇一
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教育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教育,创造了崭新的教育理论,他利用“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冲锋陷阵,使儿童真正从压迫天性的传统教育中获得了解放,学校也大为改观……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理论直到现在还是那样的鲜活而有价值,尤其是他关于教学论的阐述,使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做中学”,可以说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核心理念,也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他的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
“在做中学”,也就是在“经验”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要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杜威主张建立一种发展学生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富于智慧等积极品性的现代教育。知识的有效获得离不开经验中的发现和探究。在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从书本——间接经验开始的,因而,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生物实验课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做中学”的过程。
课堂上我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可操作、实验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在活动时开动大脑,运用观察和推测、实验和分析、比较和判断,使他们的手足耳目和头脑等身体器官,成为智慧的源泉。实践证明适当的放手有时课堂会更活跃,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新知,学生的记忆往往更深刻。
另外,模型建构的方法是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提出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时,充分利用构建模型的内容,让学生“从做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建构思维和建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认知观,强化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生物学通常构建的模型有3种: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多用来代表一些微小事物的三维结构,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概念模型一般用描述性文字表达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建立某些流程,如血糖平衡的调节;数学模型是借助数学方程或曲线表示某些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如“j”、“s”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都尽可能的让学生来尝试建构,并在学生的建构过程中帮助他们修正、完善模型,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例如要求学生绘制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图解,体温平衡调节过程图解生物知识多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圈在课堂中,而是应该把他们引向课外、引向最真实的生活中去,真正地“活学活用”已有的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例如,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高血压患者饮食为什么要低钠少盐,农作物种植时为什么要中耕松土?我们还带领学生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制作果酒、果醋,做腐乳、酸奶。这些活动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杜威的理论是伟大的,他不仅提出教育理想,而且提出教育的起点和过程。他的教育思想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给我们的教育实践以无穷的指导和力量,读了他的这本书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全部教育思想精髓,我还要不断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感悟篇二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
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
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
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
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
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感悟篇三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茗茶,馨香绕怀,久久不忘。一本好书,可以让颓废的心灵得到鼓励;让忧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让迷惘的心灵得到指引……
但愿书让心灵的土壤植满晶莹的种子,传递心灵深处那份特有的灵感,让宽广的胸膛飘满温柔的花瓣,绽放心灵之光!
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人说,我爱读书,不求甚解,取放自由。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変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ー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书,给你思想的自由天地;心得,给你灵魂的提升空间。来吧,走进书籍的世界;来吧,谈谈读书的心得,分享你的读书故事……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感悟篇四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强者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活,不为流言蜚语所惑;那么,相比之下的弱者则极易被它左右。因此,当身处的环境被是非议论所包围时,还需谨慎的选择处理的方法,切记鲁莽行事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美国著名将领麦克阿瑟说过:“对于正面的敌人,我总能应付;但是对于背后的狙击,我却不能保护自己。”由此可见,来自背后的恶意中伤、流言蜚语是每个人都避之不及的,同时也证明了它的杀伤力极强。
人言可畏,每个人的身边都不乏造谣生事之人,并且谣言的传播速度让人惊叹。但是,即便它再“惊悚”,它也抵不过“真相”。它或许可以让人暂时的功亏一篑,但是一定要记得另外一句话“祸从口出”,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谈别人的是非才是明智之举,莫等到赔了夫人又折兵,那时才知道“大嘴巴”的害处。
可即便道理如此,这个世界上依然不缺搬弄是非、指手画脚、图谋不轨、攻于心计、损人利己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造谣生事。这或许就是人生,“彩色”的人生,大家或许都习惯了相互“议论”,甚至觉得这是人之常情,觉得这个世界上,有谁不被论,又有谁不议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而施于人,谁又能真正的做到?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流言蜚语呢?生活在如今的社会中,不被议论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只要我们为人处世正直、只要我们内心善良、只要我们不做亏心事,那么,又何惧它怎么变幻莫测呢?
其次,我们做人要有原则,不要被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所左右。面对是非对错,不要偏听偏信并加以传播,否则就会成为被别人利用的棋子,也成为了谣言的散布着,这种本就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该让它生根发芽。
简而言之,人的一生注定坎坷崎岖,面对别人的恶语相向,我们要做的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是要保持冷静和沉默。因为,谣言始终是谣言,若对它回应只能是徒劳的,保持沉默,它将会自动消沉。一位哲人说过:“棍棒、石头或许会击伤我的肋骨,但语言无法伤害我。”所以,泰然处之的去面对,它将不攻自破。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感悟篇五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民主教育的内涵,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
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
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感悟篇六
内容简介: 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前不久,一本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一线教师人手一册。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
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在书中,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来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
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的
做最好的教师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教师》内容简介及目录
内容简介:
《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凝聚了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精华,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和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写到:“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李老师以他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震撼了每一位读者。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
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王明芳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由此我想到自已,刚从大学毕业时,我也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为之骄傲自豪地奋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由大学来到中学,我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对象一下变成了中学生,我原来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灵了,学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讲一遍的问题我要重复很多遍,他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作业也常有拖欠不交现象,课堂纪律也时常是让人头痛??我一度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学生多勤奋啊,根本不让我操心欠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方面的事。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我有时累得直叹气,很怀疑自已的价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师却把做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已毕生的追求。可见当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心态问题,我们来看看李镇西老师是怎么衡量自已的教学工作,他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因为他从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专家比,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用心去处理每件事,力争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感悟篇七
作为一名年轻的特岗教师,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8月23日—8月24日的《案例分析》指导建议。听到市里专家给我们的深刻分析,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影响学生,所以一个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针对这次暑假期间的学习。我对这个神圣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一、依法执教。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一定要依法执教,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们一定要纠正,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法,他们各自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区别,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来学习,我们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着急对孩子动粗,那样是不对的,今后我将继续依法执教,对孩子对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书育人。虽然表面上只有4个字,但却含有丰富的内涵。以前总认为,我只要按照大纲要求,将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现在我重新认识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义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最后的评价也要改进,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要充分运用综合的评价的手段,将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三、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那就要处处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学生在学校的与老师交往的时间甚至比跟父母交流的时间都多,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的各种道理的教育,只要这样才能不枉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我们应该自身做一个道德行为的楷模。
四、终身学习。以前总是强调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现在已经不够了,随着知识的多元化,综合性的加强,现在的教师要具备更多的知识,现在要做自来水,甚至都不够,必须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今后我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五、关爱学生。作为教师,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孩子不只是在孩子生病时送他去医院,在他家里出事时关心他们,而应该在平时就要更多的从生活、学习、身体等等各个方面来关心他们,在孩子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遇到困难、困惑时,我们都要做有心人,主动去关心他们,主动去疏导学生心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也要再次认真学习心理学,做一个称职的心理医生。
总之,这次暑期培训我的收获非常大,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我觉得得到了如此大的收获,值得!除了集中学习,我想自身利用假期的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我将再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再看一些名师讲座和优质课堂,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新的提升。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感悟篇八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
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
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感悟篇九
暑期阅书,有所感,谈幸福从师德谈起,因为幸福正是师德之水灌润而成的那树繁花。
关于师德,我是一个具有严格自我评价意识的人,我坚守我的原则和信仰,不求突显于人,但必不负于学生。我始终谨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被尊重、被关爱权的平等生命体,因此,不可轻视,不可欺压,更不可放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人可以剥夺,也没有人应该被剥夺。所以,我不是个迷信权威的老师。
曾经有同行义正词严地说——需要什么理由?你说对就对,错就错,这点权威都没有还当什么老师?——我惊愕失语,有此认知,出此言论,其对学生之“风范”可想而知了。
如此权威,效果的确立竿见影。但,请把眼光放长久些,你的权威能由始至终吗?你可曾看见,那嘴角的怨气——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听见,那日积月累沉淀下的愤怒在心里汩汩奔涌?你可曾想象,在他们觉醒的未来生命里你烙下了怎样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后,他们在埋怨还是在想念?
我不愿意给学生下马威,也不会严词厉色震慑学生,学生从不惧怕我;我轻易不会生气,也不会出离愤怒,只是有时会“痛其不争”;我会受伤,会辗转反侧,因为我在乎学生,让他们活在我心里。
奇怪的是,不权威甚至有点傻的我居然并不是个很失败的老师。随着时机的流洗、交流的澄澈、了解的醇厚,桀骜的学生变得温顺,沉默的打开了心扉,原本抵触的逐渐融化,一切走向和谐。身处其间,我日益轻松平和,去倾听去拥抱那一颗颗青春的、鲜活的、可爱的灵魂,幸福感无限蓬勃着。
清楚记得那天,那个身材壮硕脾气火爆极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学拌嘴冲突,挥着铜锤大的拳头就要砸下去,谁也拦不住!我刷的冲过去挡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气紧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顿挫地说:“没事,别急,好好说,老师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紧咬着牙,脸上肌肉抽搐着,额前的刘海在颤抖,终于在决堤的那一瞬间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松开了拳头,其实我心里也很恐慌——那是一个多么偏激执拗强悍又极度愤怒中的学生呀——我一点都没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后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里的分量,他出于对我的尊重强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几年在家养病,学生们电话短信慰问不绝,每到周末就三三两两的来探望。我心里很温暖很丰厚,他们这么信任我,关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岗,我的付出酝酿出了真正的意义。
学生们常会问:当老师,幸福吗?坦诚说,作为职业的教师,对于那些教育教学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并不乐意;但只作为学生的老师,望着那一双双专注热情闪闪发光的眼睛,我无比幸福。是呀,我告诉他们,你们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后,你们也许忘了我教的字词句篇,但请记住,你们曾经让我幸福,也请一定努力让更多的人幸福,让你自己幸福!学会爱,学会被爱,这才是老师想要帮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与人相处,其实简单,你给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学生是和你一样需要坦诚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筑实理和爱的大地,让学生如白云如飞鸟轻灵愉悦地飞天,我才成就了一个大写的师字。
所以,我不权威,但很知足。我惟愿从从容容,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做着该做的,平静而幸福。雪莲正在盛开,天籁之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