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心得体会篇一
一、基本情况
刘林森性格孤僻,经常和班上的同学打架,作业速度慢,没有人监督就不动笔写。写字潦草马虎,(认不得几个字)课堂上不是发呆就是影响周围的同学上课,如:突然发出一些奇怪的叫声或者爬到地板上学狗爬等,老师越是去制止他他越是得意。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和他玩,有的同学还嘲笑他傻,他自己也说自己傻。不会听课,所以是里学习困难的学生之一。如何帮助他改变学习态度和这些怪异的行为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孤僻,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玩,但喜欢打人。如果有人逗他,他就会打人家。学习习惯差,课堂上需要动笔写时,他不是不见铅笔就是笔没有削好。上课不听讲,容易发呆走神,各项作业从来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书写潦草马虎。长此以往,他的成绩就越来越差。上课就更没有精神了,所以时不时的还会突然发出一些奇怪的叫声,或有时趴到地板上学狗爬。考试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经历的挫折多,失败也多,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刘林森从小和母亲在农村老家生活,爸爸和两个姐姐在南宁生活。上小学的时候才和母亲到南宁来生活,一年级下册父母闹离婚,爸爸外出不归,妈妈把小孩留给叔叔和舅舅看管,然后出去找刘林森的爸爸。孩子往往因为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些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儿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加上,舅舅和叔叔不敢管他,也没能及时的辅导他的功课。孩子过重的压力未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形成不安、孤僻、浮躁、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过了几个星期,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孤立,以及家长的不满和不理解。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
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你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措施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都有损害。那么,究竟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的评价自己呢?
1.增加关注,给予肯定。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平时我就多有意识的关注他,尽力去发现任何值得关注的地方,尽力去发现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上课要求学生跟读时,我会经常用眼神示意他跟我读,只要他一张嘴,我就送出我微笑给予肯定和鼓励。经常设问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只要他能站起来回答我都表扬他。如果答得对,全班同学表扬他,答错了,我会说,“不要紧,听听别的同学怎样想”然后请他重复一遍,接着肯定他学会倾听了。就这样经常在全班的同学面前表扬他进步了,课堂上学会听课了,作业能交了等等。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交谈,“今天上午你表现得很棒,今天下午继续好吗?”等等。
2.激励教育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要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被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学生智力正常,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去除刘林森的这些怪异行为,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我在课余时间有事没事就找他闲谈,和他一起跳绳、玩脑筋急转弯等。让他感觉到老师就是他的好朋友,让他先喜欢上老师,然后喜欢上老师的课,听老师的话。上课从来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他,还经常用眼神鼓励他,常在班上说:“大家看,今天刘林森坐的真好呀!今天刘林森的字写的有进步哦”等。渐渐地我发现他开始“关注”我了,课间有时会主动来到我的跟前和我聊天,课堂上趴到地板上或突然乱叫的怪异行为没有了。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刘林森能有这些怪异的行为举动大部分是由于家庭的变化造成的。也许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周边的人关注他。因此,我常与家长联系,每天他叔叔或舅舅来接我都会把他当天的在校的表现及出现那些问题详细地告知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建议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尽量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的肯定他。 在家里得到的表扬告诉老师,在学校的到的表扬告诉家长。在评价中,刘林森从他人那里得到了肯定和满足,也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努力,刘林森各方面都有进步了。课堂上已经没有再发出奇怪的叫声,也不趴地板了。有时候可以主动起手回答问题,作业大部分可以自觉完成,成绩也在慢慢地提高。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做作业比以前自觉了,
还主动拿作业给家长检查。妈妈知道孩子的变化后,没过多久就回家了。
五、小结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但缺乏爱、缺乏被关注就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有的孩子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做出偏激的行为等。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让他感觉到温暖,让他觉得身边处处都有爱。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看到刘林森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爱是多么的伟大,激励对学生来说也是多么的重要啊!因而,对象刘林森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要做到不嫌弃,不放弃,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不良的表现上,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地打开自己的心结,正确地评价自己,使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去,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因此,老师因做学生学习、生活、心灵的导师,做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引路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用爱心,恒心,和耐心对待“问题”生,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不但始终没有放弃,而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对他们有信心,给他们从新开始的机会。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心得体会篇二
有一种爱叫尊重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凭着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一贯的认真负责;全身心地投入;体贴入微、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张弛有度的管理特点;加上平等、公正的处事态度,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尊敬,树立了既有威信又不乏亲和力的班主任形象,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个班级是从高一带上来的,两年多时间的朝夕相处,让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彼此也建立起了感情,所以各项班级工作的开展都很顺利,班级在各方面表现良好,呈显出稳中有进的态势,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朝预先设定的目标顺利行进。一切都显得令人放心。
初三的主题永远只有一个:学习。这一点学生心里也明白。放眼看过去,多是伏案疾书的身影,或苦思冥想,或激烈争论。每当目光扫过小沈和他的同桌身上,我会不由自主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班中两个很安静的学生,却是其他同学羡慕的一桌。两个人的成绩都位于班级前十名左右,都学习勤奋,都爱钻研,经常会为一个学习上的问题各抒己见,各不相让,都专心一致,都有较强的自控力:电脑,电视,杂书几乎与他们无关,自修课松松垮垮,不遵守纪律也几乎与他们无关。进初三后,两个人学习劲头更足了,你追我赶,考试一次比一次进步,是任课老师们公认的有潜力、又“乖”的好学生,让我感到特别有希望也特别放心。而当目光落到小李那里时,心底总会升起一阵担忧:小李是个留级生,基础不扎实,最主要的是行为、学习习惯上有很多毛病:散漫,好动,容易受外界影响,自制力差。在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恒心和毅力,虽多次发誓要“悬梁刺股”,总坚持不了几天,所以成绩总在原地徘徊,是班级后几名之一。临近高考了,小李自己也很着急,但又管不住自己,所以希望能跟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坐,一方面方便问问题,一方面也有个榜样,可以带动自己。到初三了,班里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愿望。能担当这种任务的学生不多:要帮助别人,多少会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而对每个初三学生来说时间是永远不够用的,所以必须是乐意助人的;学习要好;而且要有定力,否则很容易被反影响的,弄不好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反复考虑权衡之后,我锁定了小沈。我把我的安排通知了小沈,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同时希望他能够帮助同学一起进步。告诉他:对他我很放心,相信他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的!小沈默默听完了我的话,问“一定得换吗?”“那当然!我考虑再三,这样安排应该是最合适的!”我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当天中午,小沈和小李成了同桌。小李脸色发亮,小沈也没什么不高兴的样子,一切都很正常。
几天下来,小沈和小李熟络起来。经常看到小李在向小沈请教问题,而小沈总是耐心地向他讲解着。小李的学习劲头明显足了许多,上课专心多了,下课也抓得紧了,自修课上跟小沈一样,不是讨论问题就是埋头作业,整天情绪很高。看得出,小李在向小沈学习,小李有点崇拜小沈。这正是我所希望的结果,一切都如我所愿,我很满意。 几周过去了。我忽然有了不安:我发觉小沈好像变了,变“活”了:自修课上小沈和小李讨论问题的时候多起来了,两个人都说说笑笑,虽然摊着书本,但明显不全是讨论学习问题的样子,气氛活跃得很,松散得很;课间两人谈天说地,小李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小沈兴味盎然地看着他,不时插上一嘴;小李喜欢球,《足球报》一期不拉,好几次课间我看到小沈在看《足球报》,甚至有一次我发现小沈在翻一本漫画书,这可是小李的最爱!与此同时,几次测验小沈成绩有点波动。种种迹象表明“小沈被带坏了”!我又意外又失望又着急:小沈可是班级的希望,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得赶紧拉回来!我当即决定:换位子,把小沈小李拆开!事不宜迟,马上行动。第3节下课有眼保健操,有15分钟时间,正好换位子。我通知了小沈,明显看到了小李失望的神色。有学生过来问问题,我就讲解起来。上课铃响了,我忽然发现桌子没动,“快点,把桌子拖过去。”我对换去跟小李坐的学生说。他站了起来。我又低头讲起了题目。忽然觉得气氛有点异样:拖过去的桌子横在半道,小沈低着头,没一点动静,但看得出
情绪很激动。眼保健操音乐在响,不少双眼睛看着这边。“把桌子搬好,快点!要上课了!”我有点不快,加重了语气。小李朝我看看,朝小沈看看,要去搬桌子,我明显看到小沈伸手拦住了他。“怎么回事?”我感觉到了小沈的抵触和一股火药味,我的火也慢慢升了起来:本来是派他帮助同学,现在反而被别人影响,学习都退步了,我为他着急,为他考虑,他不知道,还敢公然与我较劲!这么不知好歹!今天不制住他,以后工作还怎么做!暴风骤雨已到了嘴边。可是,快上课了,我还能感到个别学生“看你怎么办!”的眼神。稳定了一下情绪,我走过去,一边拉桌子,一边平静但严厉地说:“不要影响同学们上课!小沈,你出来一下!”
在办公室里,小沈拧着脸,横下一条心的样子,与平时判若两人。“知道为什么叫你出来吗?”我决定先把他的气焰压下去,心平气和才可能沟通。“不知道!”“因为你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是不是想叫大家上不成课?”“没,不是的。”“那你想干什么!有什么事可以等下课好好说,影响同学们上课绝对不允许!要受校纪校规的严肃处理的!”小沈也许只是一时意气用事,因为他毕竟一向是个好学生;也许也想出题考我,借此发泄:因为我如果意气用事,在大庭广众与他交锋,很容易扩大事态,影响上课,引发其他同学的反感。所以我先把他置于全班同学的反面,由于个人原因影响上课秩序,怎么说也是不对的。小沈应该明白的。果然,在这点上他无法分辩,承认了自己做得不对。看他慢慢缓和下来,我开始跟他谈换位子的事情,摆事实,说根据:说了我的期望,说了我的担心,说了我的着急。这次换位子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给小沈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小沈更专心致志,更全力以赴,进步更快,没想到小沈不仅不体会我的苦心,还要与我闹别扭,真的太让我失望了。听了我一番有礼有节有情的话,小沈被打动了,也打开了心结:与小李相处很轻松,说说球,说说电视,说说游戏,很新鲜,可能时间不如以前抓得紧了,有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想换位子,一方面是与小李已交上朋友,相处不错,另一方面主要是第一次换心里就不太愿意,而且换环境会让自己好一阵静不下心来,这才刚有点适应又要动心里也有点担忧„„
换位子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下去了:小沈有了新同桌,并慢慢恢复了状态,班级也依然平静。但这件事却触动了我,让我想了很多。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风波:第一次换座位,我应该给小沈选择和表达意愿的机会,作一些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小沈理解我的安排。第二次换座位,我可以把理由明白告诉小沈,给他一个认识和接受的时间,包括小李的思想工作,都可以做的更细致,让他们不至于失落,不至于抵触。但,我什么都没做,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这点小事,很容易搞定的:道理明摆着,我一片真心为他们着想,不说也应该明白的。而且,我已考虑得很周到了,对我的安排,学生不应该再有异议的!事情之所以发展到这一步,主要是源于我内心的独断和霸道,源于我的以自我为中心。我爱我的学生,但这种爱缺乏平等,缺乏尊重,也缺乏公平。我看重的是学生的“乖”,“听话”,“令人放心”,以自己的想法替代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内心,而忽略了他们是一个个充满个性,充满张力的鲜活灵动的个体,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 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需所要。像这种缺乏理解,缺乏尊重的爱势必缺乏热力,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也无法传递彼此的关心和理解,对小沈如此,对小李未尝不是!换位子的风波就是一面镜子,映出了我“耐心细致,平等公正”姿态下的粗和霸道!
师爱是一种大爱,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爱更落实为一种尊重。作为一名教师,你可能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你可以也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基于尊重的爱才更平等更公正,才能像阳光,温暖每个学生的内心,优秀的,或不够优秀的。而尊重不仅仅是形式,也不仅仅是和蔼可亲,轻言细语,嘘寒问暖,更是走进学生的内心,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给与心灵成长最温暖的呵护和最自由的空间。
事情已过去好长时间了,但还常常浮现在我心头,它不断鞭策我更真实地了解自己,审视自己,更真诚地面对学生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心得体会篇三
真诚待人 宽宏大量
我所教的129班里,共38名学生,其中男生25名,初三学生比较散慢,不做作业,上课迟到,上课说话捣乱。班里的男生有拉帮结伙的现象,一起到四楼抽烟。让我很头疼,只要一有问题,我就让他们叫家长,家长来了训他们一顿,最后我发现,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反而更难管理了。
有一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我想怎么能管好这个班,晚上12点多起来打开在电脑上写了一封《同学们,老师想对你说》,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在班里念了一下,我发现学生都认真的听了,而且那节课,没有人说话,我发现,其实可以和学生交朋友,心与心的沟通,让每个人都担当起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学生犯错后,也不叫家长,只是说服教育,让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后,我们班形成了非常团结上进的氛围,迟到的少了,上课说话的人少了,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和友爱,可以换来学生的尊重。
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说过:“真诚待人,宽宏大量,是健康人格的必备素质,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沟通彼此心灵的重要条件。”在对学生进行宽容理解教育时我感受到:
作为成年人,我们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孩子的理解与宽容,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改正种种不良习惯,为孩子作出表率,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形象。同时,还特别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让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自然地建立起一种“人格优势”。
一是要引导孩子学会忍让。孩子们没有成年人那种复杂沉重的心理障碍,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纯洁无瑕的,即使出现了矛盾和隔阂,也非常容易自行解脱或缓和。不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不良心理行为强
加于孩子,给他们纯洁的心灵投上阴影,而是要以实际行动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教育孩子要具有豁达的胸襟。
二是要引导孩子学会助人。家长们应协助老师一起树立孩子的集体观念,注重培养孩子同情人、帮助人的意识,鼓励其多与同学进行真诚、平等的沟通交流,使孩子完全融入周围的群体中去,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
三是要引导孩子学会道歉。应从小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教育他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勇于改正,要学会向别人道歉。
四是要引导孩子学会忘记。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善忘,是人生的一种佳境。作为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不记前嫌,尽快忘记他人的得罪、挑剔,忘却遭遇的苦闷、挫折,忘却心头的误解、怨恨„„把不快的事情尽早抛之脑后,大踏步走入这种人生佳境。
我们要通过自身实践和多方位的引导,让孩子们真正领会理解与宽容的深刻含义,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豁达的人心胸宽广,有如海洋,纳百川,竞千帆,是有大浪激荡时,绝无忧郁低泣状。”豁达的人是站在生活的制高点,一览众山小;又是处在生活的最深处,风雨平常事。” 中考马上就要来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一起来迎接中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