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字篇一
他叫王德启,1928年12月出生在北京西部山区的一个农村,194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虽然饱经风霜,但92岁高龄的他仍然精神矍铄,尤其是忆起抗美援朝的战争岁月时,他显得格外激动。
据王老回忆,1950年,他所在部队在天津静海驻防,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部队接到了赴朝作战任务。于是他跟随部队从天津出发,乘火车经冀、辽跨过鸭绿江后抵达朝鲜。朝鲜北部大部分是山区,稍大的村庄基本上都被美军炸毁,当地百姓都在战火的惊恐中度日。部队条件十分艰苦,有时来不及修建坑道、挖防空洞,战士们只能露宿在当地老百姓的院子里,或者在村庄附近的平地甚至田野里休息,王老说那是真正的“天当被、地当床”。
朝鲜的冬天格外寒冷。和很多战士一样,王老的手脚被严重冻伤,脚肿得连鞋都穿不进去,只得铰一段棉袄袖子套在脚上。即便这样,所有战士依然坚持跟随部队行军作战,从不退缩,也从没有人叫苦。
问起在朝鲜战场上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战役,王老已记不清了,但有一次战役,使他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天,他所在的部队营指突然被敌人包围,所属连队得到消息后迅速赶来支援,经过四个钟头的激烈战斗,终于击退了敌人首轮进攻。但敌人并不甘心,在炮火支援下再次集结部队对营指发动攻击,企图吞掉营指及前来增援部队。当时,敌人把营指包围得水泄不通,电话线也被炮火炸断了,切断了部队与外界的联系,急需一名战士突出重围联络增援。紧急时刻,王老自告奋勇跑到营长面前喊道:“营长,让我去搬救兵!”说完便背上冲锋枪、带上榴弹冲出了阵地。
营长马上组织火力掩护,王老迅速通过了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在准备穿越第二道封锁线时被敌发现,顿时,子弹密集地向他扫射过来,他匍匐在地上,扔出2颗手榴弹后趁机跳进一个敌人用过的工事。这时,他只觉得右腿剧痛,低头一看,鲜血直流。他顾不上包扎伤口,忍着疼痛,扒下一具美军尸体的军装穿上,然后把右裤腿撕破,露出流血的腿,又用木头燃烧后的黑炭抹在脸上,伪装成敌人的伤兵,一瘸一拐往前走。他保持镇定,忍着剧痛走过敌人的指挥部,然后一路狂奔,跑了一个多小时,完全忘记了负伤的腿。终于,他找到了其他志愿军部队。增援部队迅速集结,以急行军速度赶到战场,打退了敌人的包围,歼灭敌军两个连,缴获了大批武器。为表彰王老,上级给他记了三等功一次。
负伤后王德启,被部队安排负责武器弹药管理及运送工作。往前线运送弹药也是十分危险的工作,战斗一打响,后勤人员就要冒着敌人的炮火,第一时间把武器弹药送到前线阵地,牺牲是难免的,但是王老和战士们毫不畏惧。“从参军之日起,我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王老满眼泪水地说。
有一次,在运送弹药途中,王老带着10名战士走到一个朝鲜老乡的牛棚边,准备休息一会儿。因为弹药箱非常沉,大家都太累了,有的战友躺下就睡着了,王老枕着牛棚的门槛也想睡会儿。这时,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架美军飞机,对着他们休息的牛棚就是一阵疯狂扫射,牛棚立刻起了火,4名战士当场受了重伤。泥土布满了王老全身,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等他清醒过来才发现,他头枕的门槛被敌机的子弹射穿了好几个窟窿。王老叹道:“能在那种环境中活下来,是何等的幸运啊!”
“您怕过吗?”我不禁问。
“那么艰苦的战争,我们随时都会死,能不怕么?但是怕有什么用啊,老美子都打到我们脸上了,我们必须给他打回去!怕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身后的祖国和人民,那样,我们就会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王老的眼神充满坚定。
清了清嗓子,王老接着说:“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都过去70年了。前两天的70周年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你们看了吗,习总书记说要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呢!共产党真是好啊,现在都是好生活,我们都要好生珍惜。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也一定看到了……”王老又哽咽了。
思量着王老的这段记忆,我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也响起了那昂扬的声音:“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字篇二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观看了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作为一名公安干警,在收看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走近重温了这段硝烟弥漫、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保和平”的精神士气让人几度哽咽落泪,更觉荡气回肠、热血沸腾,更加深刻的感受和领悟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党中央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极大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牺牲烈士197653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千方百计克服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种种困难,全力支援前线,当好坚强后盾。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美国侵略者的先进装备和陆地、空中、海上优势,志愿军在“小米加步枪”和极端恶劣的条件环境下,不畏强敌、敢打敢拼、所向披靡,打得侵略者闻风丧胆,打出了国威军威,锻造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毛主席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志愿军战士笑对战场上极端的苦和穷:“一把炒面一把雪,枕着石头盖着天”“志愿军不怕困难多,经得起寒冷经得起饿。两条腿撵上四个轱辘,翻了高山过大河”。广大志愿军指战员上下一心、同甘共苦,顶住了敌人狂轰滥炸,克服了高山、严寒、武器落后、后勤供应进展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性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赢得了最终胜利。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引用了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我们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一切听从党的召唤,一切听从党的指挥。如果没有对信仰和理想的忠诚,没有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何来“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何来在冰雪中卧伏、在饥饿中冲锋,舍身堵枪眼、誓死保坑道的壮举,何来向死而生的无畏、敢于牺牲的壮烈。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面对美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朝鲜,完全是为了反抗侵略、保卫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充分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世界正义与和平,捍卫中朝两国人民的独立和自由,涌现出被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敬仰、永远铭记的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永远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依然如星光般闪耀,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全中国人民、所有华夏儿女,在复兴路上只争朝夕,砥砺奋进,胸怀和平正义理想,勇敢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70年过去了,世界形势、国际格局和新中国综合国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雄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和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三次伟大历史飞跃,即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大国崛起的新征程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和平年代,人民警察“牺牲最多、奉献最大”,常常要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用辛勤的汗水乃至宝贵的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用鲜血与汗水书写公安工作新篇章,以强大的正能量书写人民公安的新时代荣光,就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尤其要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在面对重大考验时必须旗帜鲜明、挺身而出,在面对歪风邪气时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必须用铁肩膀担负起硬任务,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今年是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的决胜之年,“除恶务尽”是实现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更需要在深挖根治上发力攻坚,要紧盯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保护伞”不放,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真功夫、细功夫,确保取得实效、长效,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字篇三
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习总书记的讲话中,饱含了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抗战群众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大无畏气概的钦佩与赞扬,抗美援朝精神犹如一座被鲜血点亮的时代坐标,让英雄事迹世代铭记,让革命精神代代传承!
党群一心、众志成城,彰显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这种底气来源于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意识到国家领土安全和人民利益受到威胁,党中央迅速作出抗美援朝伟大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舍生忘死、驰而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19万英雄烈士的鲜活生命托起了民族尊严、人民安康。党为人民,人民爱党。抗美援朝期间需要金钱、物资与人力支撑时,全国上下涌现出老人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景,青壮年、医务人员、农民工、普通老百姓送人力、送技术、送军粮,忠诚的意志、无私的品质、团结的力量,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处于和平开放新时代的中国,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但党爱民、民拥军的宝贵品质早已融入中华儿女血脉,代代相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绽放光彩,熠熠生辉,指引党领导中华儿女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彰显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既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又是一次残酷的锻炼;既考验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科学性,又通过实践检验了我国的国力和军力。“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迫切需要和平环境恢复国力发展生产的大背景下,面对美军越过三八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背景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研判、迅速决断,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伟大决定,先后部署三次战役,不断结合实际作出重大战略调整,确保了我方的战略主动权,保证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安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唯有实事求是、科学研判,才能形成正确的抗战经验与斗争成果,为我国国防安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今天,“实践出真知”显得愈加重要,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等重大民生工程中,每一次科学决策,每一条政策出台,都是党委政府、专家学者、人民群众充分研判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指引中华民族在正确的复兴道路上,走得更实、更远。
同仇敌忾、保家御侮,彰显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创作于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中华大地上70年回荡,慷慨激昂、歌声嘹亮。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出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随着党中央一声令下,彭德怀元帅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挺进三八线,一路直入朝鲜战场,用铁胆军魂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用炽热的爱国热情、无私的大爱情怀与美军顽强抗争、殊死搏斗,用数十万战士的热血和生命保卫了朝鲜、守护了祖国,在战场上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凯歌。70年过去了,同仇敌忾、保家御侮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早已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精彩写照和时代缩影,指引着我们走向世界、继往开来,朝着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赓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