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仔细看过后,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意思是说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我们既要重视行动,也要重视认知,两相促进,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顿就是经过反复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经过观察,然后反复思考,再试验,才发现了“镭”,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考。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是说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奋。人不能过度的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韩愈的《进学解》里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了勤奋思考的重要性。许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懒,一个人过于贪玩、贪图安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是说:每天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过错是种自我修养的方法,讲究诚信,说了的话就一定要做。“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有没有不忠实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温习了?还有一句话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人说话要算数,要有信用。孔子认为,君子以言过其实,说了不做为耻辱,为人应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不是天注定,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生的所得与所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我们在“得”与“失”之间作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
《新三字经》令我爱不释手,能让我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真是一本好书!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蝉鸣。恍惚间我好似到达一木造日式建筑民宅,卷帘门上有一个信件投递口,门上方有一块招牌。借助微弱零碎的月光,依稀看见“杂货”二字。
这座残旧古老的房子坐落在一条僻静的街道上,只要写下烦恼投进投递口,第二天就可以在牛奶箱得到回答,这是“解忧杂货店”。
冷意从身上每一寸肌肤侵入,刺得自已麻木却不禁颤抖,发现周围是漆黑一片,没有一丝光亮,像是溺水了一样,仿佛要窒息了一般,却又无能为力,这就是面临选择的滋味。由每位咨询者都是这样吗?恰恰相反,他们即使焦急无奈,但是他们的心脏强而有力跳动着,只遵从自已的内心,无论如何丝毫不动摇。就像月兔,没有留下照顾病危的男友,而是参加毫无希望的奥运会,就像克郎,没有继承家业安顺一生,而是追逐没有未来的梦想。
这又是为何?
其实就像浪矢爷爷说的一样“这么多年咨询信看下来,逐渐明白,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尽管他们的结局并不幸运:月兔男友离世,奥运会落空,但她带给了男友梦想,明白了比奥运会更珍贵的道理。克郎为了救人丧生,也没有了大红大紫,但他的《重生》流传百世,被后人歌诵赞扬。每个人心房装着一缕小小的光芒,虽不璀璨耀眼,但却能给迷途的人一丝希望。咨询者担心这丝光亮过于渺小,经不起考验,却不知能照亮前方的路,便足矣。
别人可以给你支持,给你鼓励,却给不了所谓的答案,所以一定要顺从内心,即使输了也没关系,但一定要留下自己的足迹,证明自已曾来过。其实人生经历的美好风景不在于如愿以偿,而在于阴差阳错,心之所向便是阳关大道。
《解忧杂货店》告诉我们的道理好似珍宝,即使布满时光的尘埃,也阻挡不了它散发魅力的光芒,就算是时光也抹不去它的痕迹。
把脸轻轻贴在书的扉页,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抚着我的脸庞,《解忧杂货店》给我带来的温暖就像三月春风,拨动心弦。初看,我看到了社会的残酷,人民的无助;细看,我体会到了人物间细腻又不易察觉的爱:月兔男友看似不愿月兔错失良机,自甘坠落,才在自已最后光阴让月兔离开,实际是月兔男友不愿因为自已,让月兔陷入两难,让自已爱人痛苦,才让她去追梦,自已承受孤独死亡。克郎父母看似怨恨儿子不顾家,不孝顺,去追逐不切实际的梦想,实际是克郎父母在克郎受到亲戚责骂时,挺身而出,让他勇敢追梦。
但这种爱没有用语言讲述出来,没有亲昵的动作表达出来,而是通过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眼神,话语,才让人们看到这溢出来的满满的关心和爱。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左心房一下子被猛烈地撞击,几丝光芒一下子被打翻,溢了出来,温暖了整块心田。
咨询者的心里破了个洞,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正在流失,就像无边的黑洞,而三个小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补上了自已内心的空洞。咨询者的真心实意洗涤他们内心表面的污秽和尘埃,填补了内心的空缺,也帮助了小偷,这种善心爱意的帮助和传递,何尝不是种温暖呢?
这些温暖没有惊艳了时光,但却温暖了无数岁月,每每想起,心房好像被填得满满的,只觉得一纸一片,在无尽岁月中,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归来。
夜深了,窗外的华灯亮起,映出了一片树影,斑斑驳驳的光影投射在书上,照亮了一排全体加粗字-------《解忧杂货店》。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中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儿童启蒙与大众启蒙,其重点放在最基本的识字和基础道德与常识方面。从人的成长而言,中国历史上两部最重要的启蒙读本,功莫大焉。
这两部启蒙读本,一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下令编写的四字一句对偶押韵的文字课本《千字文》,后来被用作学童发蒙启智的基础性课本。历朝以来,改编续写的《千字文》版本及注释本,多达数十种。1854年,太平天国公布由洪秀全亲自编撰的《千字文》,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宣传农民革命的启蒙读本。
二是南宋末年由王应麟(一说区适子)编撰的《三字经》,被作为大众文化的普及读本为社会广泛采用。《三字经》自南宋末年成书后,明清以来,学者们对其续有增补。作为一本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时代产生的大众启蒙读物,它一直与中国封建时代文化精选本《千字文》并称于世。比较而言,宋明以来至中国旧民主革命前,这部读本实际上比《千字文》的名气更大,影响也更大。
《三字经》产生于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其内容周而赅,举凡天文、地理、人事、史实、修身、齐家之理,无不涉及;其体例简而全,三言诗,押韵歌,共356句,1068字,适于童蒙庶人诵读记忆。长期以来,尽管旧《三字经》确含有部分封建文化糟粕,但它在中国大众文化教育领域,以其周全、浅近、普世和经典的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诲,以它的文学色彩和音韵特点,亲近并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旧《三字经》因内容总体特征被判定为“宣扬封建礼教”(见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版《辞源》),而被打入另册。在新时期,又因其非白话的古文体以及由此产生的阅读传播障碍,而被“敬而远之”,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实际上被世人忽视了,无疑这是十分可惜的。
令人欣喜和钦佩的是,在中国走进新时代、步入新世纪的今天,在打造和重建中华文化软实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我们这个经济超常规发展、物质生活空前满足、精神生活日渐空虚,社会大众对道德良知重建与和谐社会高度期盼的时刻,由高占祥同志多年呕心沥血、精心编撰修改而成,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三字经》于去年问世,并陆续推出了《新三字经》的成人版和学生版,其学生版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图书”,总发行量已高达40余万册。今年11月,《新三字经》动漫版图书和视频光盘推出,在刚刚举办的第十届深圳读书月上,被列为推荐图书受到热捧。刚刚空运抵达深圳书城的百本动漫版《新三字经》,被读者一抢而空,作者亲临现场签名长达一个多小时。
《新三字经》堪称中国新世纪公民道德教育的经典。它在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来一些经典企业的失败规律,给人诸多启示。近日读《大败局》第二部,笔记如下:
案例一:健力宝李经纬的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业的创始人,从而认为企业应该转让给自己;二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官员在国企股权转让和改制中的潜规则,或不了解,或不屈从。他的失败缘于他的个性太强。
试想,如果那时的李经纬肯放下身段,对相关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对当地政府今后的税收有承诺。估计,企业早就转让给他了。张海之所以顺利拿到健力宝的股权,不仅是他忽悠有术,更大的可能是张海对相关官员给予了一定的承诺。这就是潜规则,身在这个环境中,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龙潘宁的出局和李经纬相似,都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红帽子问题。而顾雏军的失败,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扩展过度,而这中间确有违规行为。令我疑惑的是,科龙作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公司,如此众多的违规操作,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又是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万新的失败原因,一是资本运作中赌性太重,二是战略失误,盲目多元化推进不仅没能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个案例是本书中写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源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实体产业效益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创业吕梁的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上久赌必输的经典案例。另外,老鼠仓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远超主谋者的控制能力。这个案例应该算不上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而是典型的资本市场坐庄失败案例。
案例五:华晨仰融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业的红帽子问题,这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产物。仰融其人有商业天赋,虽不乏投机色彩,但是其商业运营能力和后天学习能力是超群的。他的失败让人可叹可惜。
案例六:顺驰孙宏斌的失败原因,一是盲目扩张,后遭遇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二是破坏行业竞争规则,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同行。他的失败主要缘于他的性格。
案例七:铁本戴国芳的主要失败原因是未能正确认识社会,也未能正确认识自己,做了超出自己控制能力的事情。他的失败主要缘于他的视野。
案例八:三九赵新先的失败原因,一是盲目扩张,非相关多元化的兼并收购耗费了资源,却不能产生互补效应;二是企业规模的扩张超出了赵新先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一人决策的弊端,没能形成成熟的管理团队。
案例九:托普宋如华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宋如华的能力不足以驾驭偌大的商业帝国。宋如华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仅止于一家小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后来托普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再加之,宋如华赌性过重,且集团管理团队中无人能够对其赌性进行制衡。因此,失败是必然的。
总结以上失败企业的教训,可以归结为三条,一是没有处理好中国特色下的政商关系,二是资本运营和企业经营中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规律,三是盲目追求规模,企业规模的扩张超出了经营者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超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即做了大量超出能力圈的事情。
其中一些案例的主人翁不乏有当时大环境下的历史宿命,但归根结底,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所有的天意或宿命,其实都是企业家性格的投射(摘自书中德隆案例)。
看看诸多知名企业的失败史,会对资本市场上的各种故事和概念保持警惕。从企业发展规律来说,各种神话和神奇终将灰飞烟灭。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初次读《家》是在高二暑假的时候,那时我的感受很深。《家》中有悲有喜,在当时他鼓舞了无数青年反抗封建制度的决心和勇气,使他们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今天,他的火焰依旧在燃烧,我们还可以从中拾取自己的哀欢。
《家》给予这一从旧到新的变革提供了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故事,深化了五四文学反封建的主题。这一变革到今天已临末期,但还没有完全过去。因此这部小说的火焰还没有熄灭,作为当代大学生读它还是很有必要的。 家吸引我的的魅力在于以下几点:
(一)作者抓住了那个时代变革的焦点,抓住了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家是那个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一首让人激情燃烧的进行曲。
(二)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现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三)巴金一九一五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中写道,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在他一切的作品中满溢着青春的气息。《家》尤其浓厚。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是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这不是艺术,这是天赋。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家》中典型人物
1.以高老太爷及克明为首的封建统治势力,在封建大厦将倾的时期,他要挣扎,要维持那个所谓圆满的最有秩序的大家庭,但他又维持不了。高公馆内部出现极度的混乱,以克安,克定为首的子孙坐吃山空,腐朽淫荡,偷鸡摸狗,无恶不作。这批蛆虫般的寄生动物根本无法也无力接替他的封建家业,他们一方面勾心斗角争夺权力,另一方面压制迫害年轻人,他们剥夺年轻人恋爱的权利,使梅表姐抑郁而终,瑞钰悲痛身亡,鸣凤投湖自尽,婉儿被逼出嫁。所有的这一切都加深了家族内部的矛盾,也引起了觉民觉慧的反抗与离家出走。
2.以觉慧为代表的具有民主思想的觉醒者反抗者,觉慧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既编辑《黎明周报》进行反军阀宣传,又直接参与反对地方督军的请愿。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封建军阀政权,他的“叛逆”引起大家庭的恐慌,遇到高老太爷的禁止,这一进步导致他反抗封建家族族权的斗争。他违背祖父禁止他参加学生运动的命令,我行我素,支持觉民逃婚,不顾自己三少年的身份,敢于爱一个下等的女佣人鸣凤。这不仅仅是对祖父的反抗,更是对整个封建礼教,等级观念的挑战,最后他毅然离家出走,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表现了他反抗封建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3.以梅芬、瑞钰、鸣凤为代表的横遭摧残的几个可爱的女青年。梅芬是大家闺秀,从小与表兄生活在一起,他们情感相投,成了私恋的情人。但是,不自由的婚姻制度无情的摧毁了她的自由恋情。她承着母命,不情愿的远嫁外地,一年不到就守了寡。回母家后,忧愁发病,带着极端的痛苦死去。瑞钰在高家是个柔顺、温柔、贤惠的少奶奶,“血光之灾”的说法给她带来痛苦,以致难产而死,是封建迷信毒害了她年轻的生命。鸣凤是一个可爱的少女,他聪明美丽善良,但地位卑微,处在被打骂被奴役的丫头地位,这注定了她的全部悲剧命运。他和三少爷觉慧有着深厚的恋情,可是隔着她们的是封建等级那厚厚的墙,她有爱却得不到爱,无法和觉慧结合。相反,高老太爷却把她当成礼物送给了六十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不堪忍受这种安排,投湖自尽。她们三人都深受封建势力的迫害和摧残。单因为她们的身世经历各不相同,各人的性格也各不相同。她们都具有女性的善良与温顺,但在鸣凤的纯洁柔顺中蕴含着反抗,对于封建势力对他的惨重打击,她绝不屈服,纵身投湖,殉与爱情;而在梅芬的温顺善良中,更多的是忍受痛苦,承受不幸,带有凄凉绝望的情感色彩;瑞钰的温顺善良,更多的表现在对待觉新和梅的爱情问题上,对待家庭内部矛盾中所具有的自我牺牲品格。
4.塑造最丰满最成功的形象——觉新。觉新的性格是复杂的,矛盾的。他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从小耳濡目染的是光宗耀祖的教育这些使他有着振兴家业的精神重担,封建礼教的长期熏陶使他形成了懦弱顺从的性格特征,失去了自己的意志,失去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反抗性格,他奉行作揖主义和不反抗主义,想用自己的痛苦换的暂时的苟安,这种“无反抗”“作揖”的道路将他推向绝望的深渊。但是,觉新生活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时期,他看到了旧式家庭的腐败没落,分崩离心,及自己振兴家业的希望破灭的现状,同时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在某些场合,他庇护反抗封建秩序的弟妹们,甚至资助他们逃出家庭。他没有泯灭是非憎爱的正义感和对新生活的追求,不甘于死心塌地的做垂死阶级的殉葬品。他只能在旧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走向绝望的深渊。总的来说,觉新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地位;他既是封建家族制度的牺牲品,又是不自觉的害人者,既是一个软弱者,又是一个在艰难痛苦中萌生着新的思想的觉醒者,这就是觉新性格的所在,他可恨,但更可悲可怜。他的悲剧表明了一个真理:如果不勇敢的反抗而妥协投降,只能导致自己和新一代的毁灭。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任你千磨万击,我自岿然不动,绝不放弃对进步的追求,绝不放弃对美好的渴望,人这一世,要么被世界改变,要么去改变世界,而伟大的人总会通过改善自我,进而影响他人改变世界,这是我读完《人性的光辉》从而得到的深刻感受。
从中,我看到了凡人和伟人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与生俱来,凡人之凡在于对欲望的随波逐流,伟人之伟在于对真善美的不懈坚持,关键就在于一个,那就是不放弃,回顾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总是虎头蛇尾,总是半途而废,有几人能将少年时的气概信念坚持到最后,越是深入社会就越觉得当年的可笑,但真的可笑吗?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本书中的林肯不可笑,写这本书的卡耐基不可笑,我只觉得自己很可笑,先不论成功与伟大,只说在条件比林肯好几倍的情况下,我竟做不到与他同等的坚持,他比我聪明吗?不!我觉得我比他聪明,但他完胜了我,为什么?是因为他将人性的光辉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底!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将这本书称作《人性的光辉》而非《林肯传》,显然作者的目的不是在于吹捧美国总统林肯有多么伟大,而在于希望读者能够从这位伟人的“光辉”中汲取鼓舞一生的不竭精神源泉!
因为作者就是在这位伟人的光辉下成长为一代励志大师,现代成功学之父。学习优秀前辈们的精神品质,对于我们这些后辈而言,能让我们更清楚如何去实现属于自己的价值,而这恰恰也是这本书的影响精髓所在。
当代成功学已经慢慢打上了“鸡汤学”的标签,究其所因,一方面是成功学的商业化,有太多的粗制滥造,不仅起不到鼓舞精神振奋的作用,甚至让人反胃,站在上帝的角度,片面的神化精神的力量,另一方面,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看过了太多的名人故事,知道了太多的“大道理”,而今天的成功学不过是将两者有机的结合罢了,偶尔鼓励也就罢了,天天鼓励而且换汤不换药,是个人都会腻,再一方面,就是成功学只是辅助而已,实用性太低,我们的意志信念不是靠一本书就能改变的,这需要长期不断完善激励自我,三分钟热度永远成不了大事。
当然《人性的光辉》作为经典的励志书,享誉世界,必然有它独到之处。首先是文笔的细腻,刻画人物非常灵活形象,作为一本对林肯的传记描写,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林肯这一伟大人物的一生,更能从他故事的描写中看到林肯由卑微走向伟大的艰苦历程,从少年到青年再至中年形象的一步步改变,甚至连书中其他人物和美国历史亦是能管中窥豹。
其次,书中叙述故事的角度多变,仿佛拍电影一般,让你全方位看到一位伟人的成长,且对林肯身上体现出的人性的光辉,采用了“特摄镜头”,让你不由肃然起敬,看完整本书,好似看完了一部史诗大片,让人震撼不已,那样一个人,他的勇气,他的格局,他的心胸,尽管屡遭不幸,却始终如一,正是应了那句古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