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一
摘要 4-5
abstract 5
目录 6-8
contents 8-10
引言 10-14
(一) 前期研究成果综述 10-13
(二)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4
一、《现汉》(6)中新增词语简介 14-22
(一) 《现汉》(6)新增词语的音节及词性分布情况 14-18
1. 单音节新增词语 14
2. 双音节新增词语 14-15
3. 三音节新增词语 15-16
4. 四音节新增词语 16-17
5. 五音节新增词语 17
6. 六音节新增词语 17
7. 七音节以上新增词语 17-18
(二) 《现汉》(6)新增词语所涉及的语义领域 18-22
1. 经济类新增词语 18
2. 法律类新增词语 18-19
3. 艺术类新增词语 19
4. 教体类新增词语 19
5. 交通类新增词语 19
6. 房屋建筑类新增词语 19-20
7. 环境保护类新增词语 20
8. 社会生活类新增词语 20
9. 社会群体类新增词语 20-21
10. 社会保障新增词语 21-22
二、《现汉》(6)新增词语的来源与生成途径 22-27
(一) 《现汉》(6)新增词语的来源 22-24
1. 源于方言的新增词语 22-23
2. 源于外语的新增词语 23-24
(二) 《现汉》(6)新增词语的构成方式 24-27
1. 《现汉》(6)增收的缩略词 24
2. 《现汉》(6)增收的字母词 24-25
3. 传统构词法构成的其他词语 25-27
三、《现汉》(6)新增词语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27-36
(一) 语言与社会共变 27-30
1. 新的现实现象出现及人类认识深化为新词新语 27-28
2. 音节数、词性、语义领域反映的语言与社会共变关系 28-30
(二) 汉语与外语的接触 30-31
(三) 方言与普通话的互动 31-36
1. 《现汉》(6)反映的方言与普通话的互动关系 32
2. 《现汉》(6)反映的部分方言的方言活力 32-36
四、《现汉》(6)反映的规范意识 36-42
(一) 《现汉》(6)动态反映社会语言生活 36-38
(二) 《现汉》(6)科学的语言使用规范观 38-39
(三) 《现汉》(6)关于异形词的处理 39-40
(四) 《现汉》(6)反映的词、语意识 40-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47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47-48
编写提纲,应注意下面三点要求:
1.确立主旨,通盘考虑。
主题不明,纲目就找不到汇聚的中心。 拟定、推敲提纲时,一定要紧扣主题,在主题思想支配下整体地、综合地布阵,力图“举一纲”而使“万目张”。 这样,可以防止节外生枝、脱离主旨而论述。 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 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刘熙载:《艺概・经义概》)。 提纲布局,犹如一盘棋,一定要整体地考虑,使每一“棋子”都能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2.理清思路,有条不紊。
提纲体现着作者的综合构思能力。 它不能只看外在形式的部件排列, 关键的是内在思路的有序延展和融会贯通。 作者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展开的内在义脉。 外在形式要服从内在思想表达的需要。 分类是理清思路的重要内容。 分类时要注意标准统一,防止因分类标准不一致而引起混乱现象。
比如有些同学的论文是某人“学术思想综述”,同一阶次的分类出现人生阶段、学术思想变化阶段和学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三个标准,这就造成了内容的重复、交叉,显得杂乱无章。 另外,形式上、逻辑上的完整与通畅,衔接、过渡、转折的自然和谐,也是必须考虑的。
3.高度概括,立定格局。
提纲是全文外在的间架、大纲、轮廓。 在动笔之前先把它做好、“立定”,全文分多少章、多少节、多少层,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可依靠的蓝图、路标。 当然,这个蓝图和路标,一定要高度概括,简洁明了,不宜过于繁琐。
拟提纲, 除了用于写出毕业论文本身之外,还包括学会制定提纲这一层意义,即体现其实习、训练的功能。 有些同学的提纲,是在文本写成后,从中提取出来以“对付”指导老师的。 这样一来,其“提纲”即没有起到完成论文的功能,也没有起到实习、训练的功能。 对这种现象,从作者到指导教师,都应引起关注。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二
论文题目: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
空间词语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认知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现代汉语空间词语中的七组空间维度词语进行了语义分析。这七组空间维度词语是:“大、小”,“长、短”,“宽、窄”,“高、低”,“厚、簿”,“粗、细”,“深、浅”。文章主要分两部分分别对上述空间维度词语在始原域中的实指义和目标域中的隐喻义分别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其实指义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空间维度词语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统一整体,它们既有大致相同的.共同的说明和表达的对象,又各有侧重,各有不同。 通过对空间维度词语在目标域中隐喻义的分析,我们看到空间维度词语除了表示空间维度概念以外,还可以表示时间、声音、年龄、颜色、气味、智力、地位、学问、感情、品质、力量等抽象概念。特定的维度词语对特定的抽象概念的说明与其在始原域中的实指意义密切相关。 通过本文的写作,我们认认到,从认知角度可以对很多语言现象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同时,我们认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言间的对比研究也是可行的。
提纲:
引 言9-65
1 空间维度词语的实指义10-36
1.1 “大、小”10-14
1.1.0 释义10
1.1.1 “大、小”与物体的维度突显10-11
1.1.2 “大、小”所说明的事物的典型形状11-12
1.1.3 “大、小”与其它空间维度词语义对立项数的不同12
1.1.4 “大、小”与物体的维度突显数量12-14
1.2 “长、短”14-17
1.2.0 释义14
1.2.1 对“长、短”释义的三点说明14-15
1.2.2 “长、短”概念与维度突显15
1.2.3 维度突显的分类15
1.2.4 距离体现方式15-16
1.2.5 “长、短”与维度突显的数量16-17
1.3 “高、低(矮)”17-21
1.3.0 释义17
1.3.1 “高”的两个含义17
1.3.2 “低”、“矮”的区别17-18
1.3.3 “高、低”维度的方向18
1.3.4 影响“高、低”使用的心理变量18-21
1.3.5 “高、低”维度词语在始原域内部的投射21
1.4 “宽、窄”21-25
1.4.0 释义21-22
1.4.1 “宽、窄”维度的方向性22-23
1.4.2 维度之间的优势关系对“宽、窄”维度不决定作用23-25
1.5 “厚、薄”25-26
1.5.0 释义25
1.5.1 与“高、低”相比突显度较小25
1.5.2 “厚、薄”对方向的忽略,对形状的要求25-26
1.5.3 “厚、薄”对[+固态]性的要求26
1.6 “粗、细”26-33
1.6.0 释义26-27
1.6.1 “粗、细”维度的常态和异态27
1.6.2 “粗、细”维度对“长、短”维度的依存关系27-28
1.6.3 “粗、细”和“长、短”的组配规律28-30
1.6.4 “粗、细”维度与“长、短”维度的分离30-31
1.6.5 “粗、细”维度对“大、小”维度和数量维度的蕴含31-33
1.7 “深、浅”33-36
1.7.0 释义33
1.7.1 “深、浅”维度与“高、低”维度的关系33
1.7.2 “深、浅”的方向性33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三
论文题目: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
空间词语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认知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现代汉语空间词语中的七组空间维度词语进行了语义分析。这七组空间维度词语是:“大、小”,“长、短”,“宽、窄”,“高、低”,“厚、簿”,“粗、细”,“深、浅”。文章主要分两部分分别对上述空间维度词语在始原域中的实指义和目标域中的隐喻义分别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其实指义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空间维度词语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统一整体,它们既有大致相同的共同的说明和表达的对象,又各有侧重,各有不同。 通过对空间维度词语在目标域中隐喻义的分析,我们看到空间维度词语除了表示空间维度概念以外,还可以表示时间、声音、年龄、颜色、气味、智力、地位、学问、感情、品质、力量等抽象概念。特定的维度词语对特定的抽象概念的说明与其在始原域中的实指意义密切相关。 通过本文的写作,我们认认到,从认知角度可以对很多语言现象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同时,我们认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言间的对比研究也是可行的。
引 言9-65
1 空间维度词语的实指义10-36
1.1 “大、小”10-14
1.1.0 释义10
1.1.1 “大、小”与物体的维度突显10-11
1.1.2 “大、小”所说明的事物的典型形状11-12
1.1.3 “大、小”与其它空间维度词语义对立项数的不同12
1.1.4 “大、小”与物体的维度突显数量12-14
1.2 “长、短”14-17
1.2.0 释义14
1.2.1 对“长、短”释义的三点说明14-15
1.2.2 “长、短”概念与维度突显15
1.2.3 维度突显的分类15
1.2.4 距离体现方式15-16
1.2.5 “长、短”与维度突显的数量16-17
1.3 “高、低(矮)”17-21
1.3.0 释义17
1.3.1 “高”的两个含义17
1.3.2 “低”、“矮”的区别17-18
1.3.3 “高、低”维度的方向18
1.3.4 影响“高、低”使用的心理变量18-21
1.3.5 “高、低”维度词语在始原域内部的投射21
1.4 “宽、窄”21-25
1.4.0 释义21-22
1.4.1 “宽、窄”维度的方向性22-23
1.4.2 维度之间的优势关系对“宽、窄”维度不决定作用23-25
1.5 “厚、薄”25-26
1.5.0 释义25
1.5.1 与“高、低”相比突显度较小25
1.5.2 “厚、薄”对方向的忽略,对形状的要求25-26
1.5.3 “厚、薄”对[+固态]性的要求26
1.6 “粗、细”26-33
1.6.0 释义26-27
1.6.1 “粗、细”维度的常态和异态27
1.6.2 “粗、细”维度对“长、短”维度的依存关系27-28
1.6.3 “粗、细”和“长、短”的组配规律28-30
1.6.4 “粗、细”维度与“长、短”维度的`分离30-31
1.6.5 “粗、细”维度对“大、小”维度和数量维度的蕴含31-33
1.7 “深、浅”33-36
1.7.0 释义33
1.7.1 “深、浅”维度与“高、低”维度的关系33
1.7.2 “深、浅”的方向性33
1.7.3 “深、浅”表达事物的本体特征33-35
1.7.4 方向和参照面的投射35-36
2 空间维度词语的隐喻义36-58
2.1 “大、小”的隐喻义37-47
2.1.1 表示时间37-38
2.1.2 表示年龄38-40
2.1.3 表示声音、气味40
2.1.4 表示颜色40-41
2.1.5 表示数字、数量41
2.1.6 表示现象41-43
2.1.7 表示其它抽象概念43-45
2.1.8 与表人名词组合45-47
2.2 “长、短”的隐喻义47-48
2.2.1 表示时间及与时间相关的声音、寿命、篇幅、内容等47-48
2.2.2 表示能力、品质、性格等48
2.3 “高、低”的隐喻义48-51
2.3.1 表示声音48-49
2.3.2 表示年龄49-50
2.3.3 表示其它抽象概念50-51
2.4 “宽、窄”的隐喻义51-53
2.4.1 表示时间51-52
2.4.2 表示心胸、气量等52-53
2.4.3 表示用度等53
2.5 “厚、薄”的隐喻义53-55
2.5.1 指自然现象53
2.5.2 表示品质等53-54
2.5.3 表示礼物54-55
2.6 “粗、细”的隐喻义55-56
2.6.1 表示声音55
2.6.2 表示心智、性格、品质、言语等55-56
2.7 “深、浅”的隐喻义56-58
2.7.1 表示时间56-57
2.7.2 表示颜色57
2.7.3 表示其它抽象概念57-58
3 结语58-65
附注61-63
参考文献63-65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四
目录 4-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绪论 9-11
一、论文选题理由及意义 9
二、研究材料和研究内容 9-10
三、研究创新点及方法 10-11
第二章 宋词简介 11-15
一、词的起源 11-12
二、词调词牌 12-13
三、词韵 13-15
第三章 具体词谱格式分析 15-187
一、红林檎近15-17
二、侧犯 17-21
三、御街行 21-31
四、金人捧露盘 31-41
五、蓦山溪 41-56
六、一丛花 56-58
七、祝英台近58-75
八、最高楼 75-93
九、新荷叶 93-102
十、斗百花 102-110
十一、满路花 110-130
十二、早梅芳 130-136
十三、洞仙歌 136-187
第四章 具体词谱用韵分析 187-204
第五章 结语 204-209
参考文献 209-21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212-213
致谢 213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五
致谢 3-4
摘要 4-5
abstract 5
前言 8-16
0.1 选题依据 8
0.2 研究现状 8-14
0.2.1 量词的研究现状 8-13
0.2.2 器官名量词的研究现状 13-14
0.2.3 既往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14
0.3 相关概念界定 14-15
0.4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意义 15-16
0.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5
0.4.2 语料来源 15
0.4.3 选题意义 15-16
第一章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研究 16-36
1.1 器官名量词“口”的语义研究 16-27
1.1.1 器官名量词“口”的语义原型 16-17
1.1.2 器官名量词“口”的语义演变过程 17-27
1.2 器官名量词“嘴”的语义研究 27-32
1.2.1 器官名量词“嘴”的语义原型 27-28
1.2.2 器官名量词“嘴”的语义演变过程 28-32
1.3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对比 32-36
1.3.1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相似之处 32-33
1.3.2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不同之处 33-34
1.3.3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演变规律 34-36
第二章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构成短语中心语的研究 36-45
2.1 中心语对量词“口”与“嘴”的制约 36-42
2.1.1 中心语为名词 37-40
2.1.2 中心语为形容词 40-42
2.2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对中心语的选择 42-45
2.2.1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对中心语选择的相同点 43
2.2.2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对中心语选择的不同点 43-45
第三章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构成短语中限定词 q 的研究 45-53
3.1 q 为基数词 45-49
3.1.1 q 选择“一”或“满”的情况分析 45-48
3.1.2 q 为任意系数词语 48-49
3.1.3 q 为位数词 49
3.2 q 为序数词 49-50
3.3 q 为概数词语 50-52
3.3.1 标记添加法 50-51
3.3.2 数字并用法 51-52
3.4 小结 52-53
结语 53-5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5-56
参考文献 56-59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六
引言
第一部分 福建特色农产品概述
一、特色简述
1、特色
2、特色产品
3、特色经济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
(一)福建特色农产品界定原则
1、具有比较优势
(1)资源优势。
(2)区位优势。
(3)规模优势。
(4)技术优势。
(5)生态优势。
(6)成本优势。
2、具有竞争优势
(7)先发优势。
(8)后发优势。
(9)市场营销优势。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界定
1、蔬菜
(1)区位优势。
(2)基础优势。
(3)价格优势。
2、水果
(1)区位优势。
(2)品种优势。
(3)规模优势。
(4)成本优势。
大家肯定会很喜欢这篇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对吗?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七
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引言
第一部分 福建特色农产品概述
一、特色简述
1、特色
2、特色产品
3、特色经济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
(一)福建特色农产品界定原则
1、具有比较优势
(1)资源优势。
(2)区位优势。
(3)规模优势。
(4)技术优势。
(5)生态优势。
(6)成本优势。
2、具有竞争优势
(7)先发优势。
(8)后发优势。
(9)市场营销优势。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界定
1、蔬菜
(1)区位优势。
(2)基础优势。
(3)价格优势。
2、水果
(1)区位优势。
(2)品种优势。
(3)规模优势。
(4)成本优势。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八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绪论 9-18
第一节 问题提出 9-10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0-11
一、研究目的 10
二、研究意义 10-11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1-16
一、关于“相信生命”的综述 11-13
二、有关生命特性的研究 13-14
三、有关教育中“相信”的研究 14-16
四、小结 16
第四节 研究问题 16-17
第五节 研究方法 17-18
一、总体研究思路与方法 17
二、具体研究方法 17-18
第一章 相信与生命 18-25
第一节 “相信”的含义 18-21
一、“相信”的语义学释义 18-19
二、与“相信”相近的概念 19-21
三、相信与怀疑的关系 21
第二节 对生命的理解 21-23
一、“生命”存在具体的关系 22
二、“生命”包含抽象的概念 22-23
第三节 相信生命的定义 23-25
第二章 相信生命的依据、价值与样态 25-45
第一节 相信生命的依据 25-33
一、生命有潜能 26-28
二、生命有智慧 28-32
三、生命是美的存在 32-33
第二节 相信生命的价值 33-36
一、揭示信念的力量 33-34
二、促进理性发展 34-35
三、追求生命真善美 35-36
第三节 相信生命的表现样态 36-45
一、相信自己生命 37-39
二、相信他人生命 39-43
三、“相信生命”的信念 43-45
第三章 相信生命的教育价值 45-57
第一节 开启自主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45-48
第二节 放权给学生,优化教育管理 48-50
第三节平等对话,呵护多样生长 50-57
结语 57-59
参考文献 59-64
致谢 64-65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九
学术论文格式范文(1):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综合科学的论述说理文章,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它或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或是某些实验性、理论性、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客观记录,或是应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在技术研究开发中取得新进展的理论总结。按课题性质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实验[试验]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等几种类型。其基本要求是:①要有创新。论文作者要学会对科研文献的归纳、综合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劳动;②理论性。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演化,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经过归纳处理形成理论的概念和系统、得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③实事求是。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有真实性。科学即求实。④论文规范。写作格式规范,语言明确简洁、条理层次分明、图解形象、论述严谨、客观、通顺、准确。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技巧: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必然要求先有好的构思,没有构思可能写出不错的散文,但是永远也写不出一篇好的论文.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若要使学术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学术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学术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millet)所说:“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
2.构思学术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学术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3.要作读者分析
撰写并发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读的,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一般说来,读者可分为专业读者、非专业读者、主管领导或科技工作主管机构负责人等,人们对科技文章的要求与评估标准各异。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其读者对象为同行专业读者,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学术论文的重点。如果一篇学术论文包含有重要性不同的几个论题,作者应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二)如何提高构思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会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学术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在正式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据资料报导,世界上先拟制定作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数的95%。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十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三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具体解释如下:
1.英语文学: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
在进行国别文学研究选题时,一般选取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中的某一经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经典作品(如《双城记》),某一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或某一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运动)作深入研究。但在选择作家或作品时最好选择在文学史上作为经典的作家或作品。有个别流行作家或作品极富盛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飘》或《荆棘鸟》,学生有强烈愿望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不能流于肤浅的分析。
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2.语言学: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
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
汉语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要求 汉语言专业论文提纲篇十一
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1章 导论 11-34
1.1 研究缘起 11-12
1.2 研究意义 12
1.2.1 理论意义 12
1.2.2 实践意义 12
1.3 文献综述 12-27
1.3.1 婚姻消费研究 12-17
1.3.2 农村彩礼研究 17-26
1.3.3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 26-27
1.4 概念界定 27-28
1.4.1 婚姻消费 27
1.4.2 彩礼 27
1.4.3 嫁妆 27-28
1.5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8-30
1.5.1 理论基础――婚姻策略理论 28-30
1.5.2 研究框架 30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30-34
1.6.1 实地研究 30-31
1.6.2 主要的调研方法 31-32
1.6.3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34
第2章 内容与形式――m村彩礼的现状 34-50
2.1 m村概况:地方性知识与话语 34-39
2.1.1 调查地点的选择与概况 34-35
2.1.2 m村婚嫁习俗 35-39
2.2 m村彩礼数额 39-41
2.3 m村彩礼类型 41-44
2.3.1 彩礼名目由单一走向多元 41-42
2.3.2 由基本生活用品到耐用消费品到奢侈品的出现 42-44
2.4 m村彩礼的支付形式 44-47
2.4.1 从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 44-46
2.4.2 全面干折形式的出现与兴起 46-47
2.5 m村彩礼的性质 47-50
2.5.1 见面礼:新郎家给新娘的礼物 47
2.5.2 大礼:表达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47-48
2.5.3 上下轿礼:新娘争取财产的手段 48
2.5.4 小结:彩礼的性质变迁特征 48-50
第3章 协商与互动――彩礼中的婚姻策略 50-62
3.1 m村彩礼的协商 50-55
3.1.1 彩礼协商的沟通者和调解人――媒人 50-52
3.1.2 彩礼协商的社区情境――彩礼标准 52-54
3.1.3 彩礼协商失败――彩礼返还 54-55
3.2 彩礼协商中男方家庭的婚姻策略 55-57
3.2.1 “虚假承诺”:减少彩礼的一次性支付 55-56
3.2.2 “以退为进”:充分显示家庭和家族的物质资本和象征资本 56-57
3.2.3 “高额彩礼”:弥补自身缺陷的策略性选择 57
3.3 彩礼互动与协商中女方家庭的婚姻策略 57-59
3.3.1 以男方家庭未满足女方某条件要求男方折现 57-58
3.3.2 “要好”中推脱商量的婚姻策略 58-59
3.3.3 同村“示范效应”的说辞 59
3.4 彩礼互动与协商中媒人促成双方婚姻关系的策略 59-62
3.4.1 “避重就轻”:避开或弱化双方矛盾的焦点 60
3.4.2 “两面吹嘘”:夸大双方优点的说话艺术 60-62
第4章 博弈与优势――女方当事人在彩礼协商中话语权增强 62-70
4.1 女方当事人在彩礼协商中话语权增强的表现 62-66
4.1.1 彩礼要价:从“无语”到“发声”到“狮子大开口” 62-63
4.1.2 彩礼用途、受益者和支配权与女方当事人话语权的增强 63-64
4.1.3 女方家庭在彩礼议价中的主动权 64-65
4.1.4 择偶标准与女方当事人话语权的增强 65
4.1.5 悔婚的“习俗”与“司法规定”:保护女性 65-66
4.2 女方当事人在彩礼协商中话语权增强的原因探析 66-70
4.2.1 女性经济上的独立 66-67
4.2.2 婚姻市场女性资源的短缺 67-68
4.2.3 农村生育观念的转变 68
4.2.4 姻亲关系重要性的凸显 68-70
第5章 困境与压力――男方家庭彩礼支付问题的凸显 70-78
5.1 男方家庭彩礼支付的经济压力 70-73
5.1.1 婚前男方家庭彩礼支付:存与借的交织 70-71
5.1.2 婚后父辈一代的压力:“节衣缩食”的还款之路 71-72
5.1.3 彩礼纠纷:彩礼支付问题的“升级” 72-73
5.2 男方家庭彩礼支付的心理压力 73-78
5.2.1 家庭内部:父辈一代的“任务”观念 74-75
5.2.2 社区情境:村民舆论对订婚和结婚年龄的限制 75
5.2.3 同辈群体:“脸面”与“竞争”压力 75-78
第6章 结论与思考――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彩礼 78-85
6.1 结论 78-80
6.1.1 彩礼的内容、形式与性质 78
6.1.2 彩礼协商是双方家庭婚姻策略的博弈 78-79
6.1.3 女方当事人话语权的增强加重了男方支付彩礼的困境 79
6.1.4 彩礼变迁和协商中个体本位的凸显 79-80
6.2 思考:乡村场域下彩礼存在的意义 80-85
6.2.1 彩礼是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80-81
6.2.2 彩礼是婚姻契约、信用的担保 81-83
6.2.3 彩礼是对新婚夫妇的资助 83-85
参考文献 85-91
致谢 91-92
附录1 92-93
附录2 93-95
卷内备考表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