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公路建设会议记录(3篇)

2023年公路建设会议记录(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59:05
2023年公路建设会议记录(3篇)
时间:2024-03-20 17:59:05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公路建设会议记录篇一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发展谋篇布局、全力建设幸福河源的重要时刻,市政府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市“”林业工作,认真谋划“”发展思路,研究部署20xx年林业重点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会议,丽萍副市长亲自参加并作重要讲话,望各级林业部门、各市属国有林场、各林业企业一定要深刻领会,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林业工作向大会作报告。

一、狠抓落实,全面完成“”林业各项工作任务

“”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林业生态市统揽全局,坚持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科学发展生态、效益、法治、民生、和谐等“五个林业”,成功应对了冰冻雨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河源林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xx年至20xx年五年间,全市森林面积由1593万亩增至1628万亩,森林蓄积量由3977.9万立方米增至477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69.7%增至71.2%,林业年产值由25亿元增至35亿元。我市在20xx年4月份省政府组织的20xx年度全省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荣获第2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xx年9月8日,国家林业局张建龙副局长率队到我市检查调研林改工作时用“机制活了、小树多了”8个字充分肯定了我市近几年来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盛赞我市林业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20xx年5月20日,省政府李容根副省长批示肯定我市在落实省生态立体功能区规划中,着力打造林业生态市思路清、目标明、力度大,要求省林业局重视总结河源的经验做法。我市造林绿化、体制改革、森林防火、林权改革、森林公安、油茶产业发展、机关作风建设等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相关会议上介绍经验。

(一)明晰工作思路,引领林业科学发展

自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省委、省政府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林业生态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20xx年初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决定》,提出了实现林业生态市的目标,源城、东源、连平、紫金4县区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20xx年,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林业工作新局面,围绕适应我市生态发展区的定位、林业体制改革后林业工作重心的转变、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林业生态建设更高的要求及建设林业生态市及实施封山育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的需要,提出了打造河源“五个林业”和“一二三八”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建设林业生态市这一总体目标;突出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这两条工作主线;大力实施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管护、林业产业富民三大工程;积极抓好林业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封山育林、森林防火、木材加工厂整顿、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执法、队伍建设等八项工作)。全市林业系统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为全面完成我市“”期间林业工作任务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

(二)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发展工作机制

一是在全省率先实施并完成林业体制改革。20xx年9月以来,我市筹资6亿元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林业体制改革,全市5县1区(含新丰江林管局)和6个市属国有林场林业体制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全市林业系统在册干部职工人数由改革前的6411人精简到1500人,成功分流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4911人(相当部分实现了再就业)。全市林业系统7个行政局、1个事业局(源城)下属的101个基层林业工作站、24个木材检查站及11个市县属国有林场全部被定性为事业单位,重新定员定编,职工工资及办公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扭转了以前靠砍木养林、养人的状况;全市林业系统所有历史债务全部剥离,所有市县属国有林场由商品经营型林场转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所有林业企业与林业部门脱钩,初步建立了管理、执法、服务为主要职能的现代林业管理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林业管理的体制问题和职工的后顾之忧,林业系统卸下了包袱,实现轻装上阵,为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和实现生态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全省率先出台森林防火问责制。20xx年4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森林防火问责制,对野外火源管理、信息报送、火灾扑救、案件查处等4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各县区参照市出台的问责制认真制订对所属部门及镇村的森林防火工作问责制,目前全市6个县区均出台了森林防火问责制,94个乡镇也相应出台了对村一级的森林防火问责制。与此同时,在出台防火问责制的基础上,狠抓森林防火问责制的兑现落实,对各地发生森林火灾并达到问责标准规定的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防火问责制实施后森林防火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市各地山火宗数、森林过火受害面积明显减少,森林火灾破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火灾扑救更加有力,信息报送更为及时,扑火装备设施更加完善,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三是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工作。20xx年10月我市率先全省出台封山育林实施意见,决定对全市1000多万亩林地分别实行全封山、半封山、轮封山,规定全市除了经市政府认定的146个重点林区村(指126个商品成熟林蓄积量超过1万立方米重点林区村和20个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于林业的纯林区村)外,其它1105个行政村五年内实行封山,不准砍伐天然林。全市封山育林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据统计,全市规划封育面积1030万亩、封育区2461个,树立宣传牌3476个,界碑界桩5429个,永久性标语2120条,完成重点林区防火林带、林区公路建设或维护以及护林哨所等其它设施建设一批。四是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根据中央、省的统一部署,20xx年10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纳入林改的集体林地面积1615.9万亩,涉及6个县区、92个乡镇、1193个行政村、16147村民小组、58.2万户农户、271万农户人口。林改铺开以来,各级党政切实加强领导,做到高位推动,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林业部门全力以赴抓林改,虽然我市林改工作起步较晚,但由于制订方案科学、推进措施有力、督查指导到位,进度后来居上,如期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阶段性改革目标,于20xx年底基本完成明晰产权主体改革任务。全市已发林权证1507万亩,发证率达93.3%;全市已发股权证412.5万亩,发证率达92.3%。林改明晰了山林权属,落实了林农权益,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来自林业的农民纯收入不断增加,为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夯实了基础。

(三)加强资源培育,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大力开展灭荒造林,五年来全市共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56.34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111.96万亩。一是着力抓好宜林荒山造林绿化。狠抓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县乡道、城市出口及旅游沿线景观林工程建设,逐步形成贯通城乡的绿色通道网络。从20xx年起连续3年把市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作为市政府“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进行重点实施,至20xx年底全面完成4.53万亩建设任务,成为我市城市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亮点工程完成市区周边生态景观林4.53万亩。20xx-20xx年,市财政在20xx年安排造林专项资金总量的基础上,每年递增安排20%资金,用于补助县区造林灭荒;每个县区财政安排200万元,每年递增20%,专项用于宜林荒山造林绿化。大力实施东江水源林、林分改造、“万村绿”、“森林围城”、“市区县城周边绿化”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林业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已完成“万村绿”工程示范村建设83个(其中省级11个、市级14个、县级58个),种植村道194公里、绿篱景观带151条、草皮5000平方米、乔灌木53.3株,总面积6250亩;建立市、县级义务植树示范基地8个,面积1500亩。二是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建立以国家、省、市、县级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20xx年争取省新增我市159.52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将省新扩增159.52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进行分三类进行实施:6个市属国有林场新增加16万亩省级生态益林实行全封山;市、县级生态公益林24万亩全部调为省级生态公益林管理;其余119.52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全部安排在我市即将启动的“森林围路(城)工程”规划范围的林地上,集中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做好新扩大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的区划界定工作,全市现有800.37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三是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以省人大关于加快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议案项目为契机,切实加强全市各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目前,全市划定和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24个;全市共建成3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省级7个、市级1个、县级23个),面积330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全市已建成有森林公园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2个、县级5个),面积14.5万亩。

(四)规范林政管理,确保林区秩序稳定

一是进一步规范速生桉种植。20xx年6月6日,市委、市政府从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长远角度出发,作出“三个暂停”的决定(即:暂停速生桉的种植、暂停对木材加工企业的审批、暂停新丰江库区环湖路的建设),各地令行禁止,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暂停速生桉种植,出台了《关于处理桉树人工林种植遗留问题的意见》,加强对已种速生丰产桉管理,妥善处理速生桉“三个暂停”后的遗留问题,桉树人工林种植逐步走向规范种植、科学加工、严格管理的规范化轨道。二是进一步规范木材加工企业审批管理。严格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和控制木材加工数量,将木材加工经营权引入招投标机制,依法取缔和关闭非法木材经营加工厂,全市木材加工厂从2300多家减少到219家。三是进一步规范林木采伐和林地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遏制乱砍滥伐行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一般用材林采伐管理的通知》,源城、东源、新丰江林库区和6个市属国有林场从20xx年起连续3年实行天然林“零”采伐,全市冻结1105个非林区重点村天然林采伐指标。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发展规划,依法依规抓好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和清理检查,形成体系健全、规章完善的林地保护管理机制。将林地管理纳入预防涉林职务犯罪重要内容,与市检察院共同建立预防涉林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20xx年起重点加大了对非法占用林地行为的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得到了国家、省林业主管部门的表彰肯定。

(五)严格资源管护,保障林业生态安全

一是进一步加强护林扑火队伍建设。出台了《河源市护林员管理办法》,按照生态公益林每3000亩、商品林每5000亩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的标准,进一步健全护林员队伍建设,全市共聘用护林员2122人,护林员月工资均达300元以上,有效地调动了一线护林人员巡山护林的工作积极性;全市现有扑火专业队、半专业队和民兵应急分队队员3073人,每个县区均建有1支县级森林消防扑火专业队伍。二是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力度。加强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的林业执法队伍建设,适时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打击纵火烧山、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征占用林地、乱补滥猎野生动物及乱挖滥采野生植物等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五年来,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受理刑事案件545宗,侦破349宗,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21人;受理林业行政案件1676宗,处理1663宗,处罚2139人;收缴木材27444立方米,收缴动物1200多头(只),为国家挽回损失3700多万元。三是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监督。率先在全省推行森林资源保护监督员制度,开通资源保护投诉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监督员从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检察院、市监察局、市新闻媒体等单位聘请,目前有森林资源保护义务监督员30名。

(六)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市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不断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大力推进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林业产业经营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已发展种植桉树速生丰产林基地166.3万亩,并从20xx年始全市各地桉树人工林相继进入集中采伐期,每年可生产桉树木材约180万立方米,既减轻了生态保护的压力,又促进了林农增收和地方财税的增加,同时,还缓解了木材短缺的矛盾。二是特色林业产业初具规模。油茶、毛竹等产业发展打响了河源特色品牌,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20xx年我市被省列为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区,龙川、紫金两县被列为国家级油茶示范林建设项目基地。全市现有油茶种植面积51.4万亩,建有油茶苗木繁育基地10个、总面积810亩,有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5家,有油茶专业合作组织13家。全市毛竹林种植面积约60万亩,年产毛竹800多万根,鲜笋约5000吨,其它竹林5万多吨。有毛竹种植基地26个,专业户286户,规模竹产品加工企业29个,毛竹产业年总产值3000多万元。三是森林生态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以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为基础,加大投入,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构筑集绿化、美化、观光、科研和保护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体系,做强做大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全市已建立以森林生态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有10多处,万绿湖生态旅游品牌闻名省内外,在全省率先树立了“生态环保旅游”的旗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被评为 “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四是苗木花卉等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全市已建成苗木花卉培育基地15家,面积2175亩,从业人数400多人,年生产造林、绿化苗木等1000万株以上,生产花卉20多万株(盆),有1家林业专用肥生产公司——中肥河源农资公司(年生产能力为7万吨,产值约1亿元)。全市有松香加工厂6家,年均生产松脂约3000吨,生产松香20xx吨,松节油500吨。五是国有林场全面转型升级。全市现有国营林场11个(其中6个市属国营林场、5个县属林场)、林地总面积3.46万公顷,通过实施林业体制改革,市、县所有的国有林场被列为纯事业单位,职能由原先的木材经营加工为主转变为资源管护为主的生态公益型林场,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过去五年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的五年,也是林业系统抓落实、打硬仗、出战果的五年,更是我市林业改革发展出亮点、见成效、创佳绩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务林人始终胸怀全局、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坚持求真务实、攻坚克难、艰苦奋斗,致力改革、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五年来,我们深深感受到“四个前所未有”:

第一,各级领导对林业的重视力度前所未有。“”时期,市委、市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视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20xx年6月6日,建华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作出“三个暂停”的决定;从20xx年1月4日、9月16日到20xx年10月16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3次高级格、大规模的林业工作会议(即“河源市创建林业生态市电视电话动员会”、“河源市林业体制改革总动员电视电话会”、“全市林业工作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市五套班子主要领导参加,建华书记、小华市长亲自出席会议,亲自动员部署创建林业生态市、林业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为我市构建“大林业”工作格局创造良好的氛围。佐林副书记、丽萍副市长身体力行,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检查、指导、部署林业工作,为科学发展河源现代林业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其它市领导也高度重视和关心林业生态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政策措施制订和出台,继20xx年初以河委发1号文形式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决定》后,市委、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处理桉树人工林种植遗留问题的意见》、《关于我市林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对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问责制(试行)的通知》、《关于实施封山育林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林业重要政策文件,这对加快河源林业改革发展,凸显林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广大务林人狠抓工作落实的力度前所未有。林业强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在一次次的提升中更加清晰,发展方式在不断摸索中得到完善,发展成效在改革创新基础上全面呈现。20xx年提出了打造“四个林业”(即:生态林业、效益林业、法治林业、活力林业)、建设林业强市的战略目标;20xx年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了“三个暂停”,在全市推广开展木材加工厂招投标,全面加强木材流通管理;20xx年,全面启动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工作,率先在全省全方位实施林业体制改革,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林业管理的体制问题和职工的后顾之忧,林业工作全面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0xx年,提出科学发展生态、效益、法治、民生、和谐等“五个林业”的和“1238”工作新思路,确立了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三步走”基本路线图,率先在全省系统实施森林防火问责制,率先在全省全面实行封山育林;20xx年,确立了“三推进、两规范、一提高”的工作重点,在全市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掀起新一轮农村经营体制的深刻变革。

第三,社会各界对林业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升形象等重要作用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从市委、市政府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一字之变,再到“东江之水林中来”、“生态优先,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先行”等口号的提出,林业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期间,林业部门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涉林建议提案逐年增多,相当部分被列为人大政协重点建议、提案,主流新闻媒体经常播放、刊发林业方面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政策,去年初《中国绿色时报》大篇幅连续专题专版报道了我市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经验做法,社会各界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森林火灾等涉林违法案件关注度越来越高,全社会关心林业、支持林业、参与林业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第四,各级财政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快林业发展发展决定精神,大力实施强林惠林政策,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河委发〔20xx〕1号文要求 “从20xx年至20xx年,市财政在20xx年安排林业资金总量的基础上,每年递增20%,各县区财政安排2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20%”,为加快我市“”期间林业发展提供了长久有效的资金保障;20xx年9月市、县地方财政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一次性筹集近6亿元资金投入开展林业体制改革,对林业改革投入力度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先河;20xx年10月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实施封山育林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的意见》(河委发[20xx]15号)规定“各县区从20xx年开始每年安排100万元封山育林专项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用于林分改造、林区公路维修、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推广、护林员培训等费用”。20xx年,国家、省投入我市市林业资金达4.1亿元,创下了建市以来的历史新高,有力保障了我市重点生态工程和林业生态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过去五年,我市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全市广大务林人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绿化委员会和市林业局,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林业建设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林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林业建设任务繁重与资金缺口矛盾突出。我市通过实施中幼林抚育项目及全面实施封山育林以来,“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虽然有了较大改观,但总体上我市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等级偏低。据统计,目前,全市仍有80多万亩的无林地需造林绿化,有近300万亩残次林地急需林分改造,加上即将启动的“五大绿色工程”需要的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因市、县公共财政困难,造成主干要道绿化、东江水源林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及林分改造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面临任务繁重与资金短缺的矛盾相当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完成。二是涉林维稳工作压力大。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采矿、个别人为纵火烧山、毁林种茶、违规炼山造林等现象时有发生,林改引发的山林权属争议纠纷和林业体制改革遗留问题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加上森林防火、造林灭荒、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要工作重叠交叉在一起,做好涉林维稳工作难度较大。三是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多以原木或粗加工的形式外流,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林地经济功能拓展不够广阔,林业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贡献比例依然较低。四是林业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特别是县级以下基层单位更为突出,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上述这些问题和困难,今后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二、抢抓机遇,科学规划林业“”发展蓝图

“”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市实施“生态崛起” 战略、打造全省生态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期。全市林业工作必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部署,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把林业工作的重心转到服务生态发展,服务基层林农,服务林业产业上来,通过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林业行业的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明确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林业生态市为主线,以资源保护和资源培育为重点,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人才强林,大力实施生态崛起战略,促进城乡绿化美化生态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和林业综合效能,努力建设现代林业强市,勇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力争到20xx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700万亩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7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4%左右,林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健全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林业产业有较大发展,成功创建林业生态市和打造全省生态发展示范区。

(二)明确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战略布局。根据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的战略部署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林业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围绕贯彻实施“生态崛起”发展战略。为此,今后要科学发展现代林业,要把全市的宏观布局和区域的微观结构结合起来,实施分区突破、分类经营、分类指导战略,突出区域生态系统建设,合理区划我市现代林业发展三大区域,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口,总体推进全市林业发展。第一区域:源城、新丰江库区和紫金的临江、古竹镇、东源县仙塘镇以城市林业和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为主,结合森林景观和公园城市的建设,种植竹子、珍贵树种和乡土阔叶树,建设名、优、稀、特经济林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森林旅游和人造板及家具制造业。第二区域:东源、紫金及连平的忠信、大湖、绣缎等镇在抓好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设短轮伐期工业原材料和竹子基地,发展木片加工和林产工业及竹、果、茶、药加工业。第三区域:和平、龙川及连平的其它地区主要抓好生态公益林、特别是东江、新丰江流域、大中型水库的生态公益林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两旁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在商品林建设上,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进行山区综合开发,重点建设竹子基地和高山油茶基地,建立野生动物繁殖驯养基地,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型加工业及生态旅游业,特别是重点发展竹、果、高山油茶加工业,打响河源特色林产业品牌。

(三)明确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主要任务。按照林业发展“”规划,我市将在全面完成各项林业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实施“五大绿色工程”,完善构建具有河源特色的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一是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在全市取得初步封育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查漏补缺,逐步完善封育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落实“封、育、管、造”等措施,到20xx年全市全封山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一、二类生态公益林比例提高到80%,从根本上促进我市林业生态的全面修复。二是实施“森林围路(城)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20xx-20xx年)对市区及5个县的县城周边第一和第二重山,惠河、粤赣、河梅高速公路、105国道,省道341线、省道242线途经我市路段等6条交通要道两旁一重山进行全面绿化,规划到山头地块,责任到领导,通过封育管护、抚育补植、更新造林、疏伐套种和整治复绿等措施,加快绿化进程,提升生态建设档次,改善城市道路景观绿化效果,进一步擦亮“万绿河源”这一城市形象。三是实施“树木园林业科普工程”。在市区梧桐山公园或客家文化公园区域内规划建设一个总面积500亩、核心区不少于50亩的“树木园”,力争两年基本建成,3至5年逐步完善,将它打造成市民的休闲公园、林业的科普基地。四是实施“珍贵树种(含适应能力较强的当地优良树种)致富工程”。3年内(20xx-20xx年),由林业部门负责规划、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在全市发动农户种植珍贵树种或当地优良树种,其中市、县林业部门要重点创办包括78个省认定贫困村在内的100个村作示范村,保证每户群众种植10棵以上珍贵树种或当地优良树种,在绿化美化村庄的同时,使这些农户通过种植珍贵树种实现“绿色致富”。五是实施“高山油茶种植发展工程”。推广龙川县“既规范发展油茶种植,又保护好生态”的经验做法,大力推进油茶基地项目建设,力争到20xx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75万亩(其中新种25万亩),到20xx年发展到100万亩,使油茶产业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打响河源特色林业产业品牌。这“五大绿色工程”,是今后五年我市林业工作的重点,能够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林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将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作出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桉树人工林规范管理,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促进我市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再接再厉,扎实做好20xx年林业各项工作

今年是“”的开局之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森林年,同时又是小平同志倡导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做好今年林业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此,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林业生态市为主线,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即做到“六个大力推进”。

(一)大力推进“五大绿色工程”组织实施。一要加强领导。各地要专门成立领导机构,及时制订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重点项目要有县、局领导挂钩负责;各地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工程建设任务,编制好工程规划,指导各地认真组织实施。二要科学规划。各地要认真对照市即将制订出台的“五大绿色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尽快将“五大绿色工程”各项目标任务逐项逐级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和镇、村及具体的山头地块,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要加大投入。要整合各种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将“五大绿色工程”工作的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并充分调动和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性,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四要突出重点。在全面推进“五大绿色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并加强封山育林和森林围路围城工程(即交道要道造林绿化)建设并按时完成任务。五要加强督办。市局将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力度,跟踪掌握“五大绿色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确保全市“五大绿色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全面完成。

(二)大力推进林改配套改革全面完成。确保在20xx年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是省、市提出的明确要求,各地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继续把林改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加快完成林改各项任务,迎接省10月份后组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工作。一要加快完成林改确权发证扫尾工作。对少量尚未明晰林地林木权属的要加快明晰产权,对已完成明晰产权、量化到人的林地林木,要继续查漏补缺,做到林地所有权林权证发证率95%以上、林地使用权林权证发证率90%以上、股权证发证率95%以上、自留山和承包责任山确权发证到农户、集体山林所得收益(含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林地承包流转收益等)70%以上均分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确保3月底前全面完成明晰产权主体改革任务。二要加快完成林改配套改革完成。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交易两个中心建设,尽快启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的认定机制,规范林权交易行为,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此项工作最迟务必在9月底前完成;要不断改进采伐管理办法,在坚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前提下,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实行木材采伐指标分配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要积极引导金融部门与林业企业、林农加强合作,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力度。三要提高林改工作质量。各地要严格按程序规范操作,认真整改外业勘界质量不过关、联户发大证的问题,做到准确无误、一户一证。同时,要健全林改档案管理,使林改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四要妥善解决山林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大调处力度,特别是要解决好跨县、跨镇的纠纷,努力做到山林纠纷办结率达80%以上,认真实施《关于林地林木流转管理的实施办法》,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协调解决好集体山林承包流转租金过低、期限过长等历史遗留问题。

(三)大力推进森林资源得到更有力的保护。一是全力抓好森林防火。落实市、县森林防火问责制兑现,争取尽快出台健全护林扑火两支队伍建设的文件,落实护林扑火两支队伍人员义务责任与待遇挂钩,充分调动一线人员护林扑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加强护林扑火两支队伍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今年内市、县都要举办培训班,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战斗力。二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发挥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的作用,加大对纵火烧山、盗伐滥伐林木、乱征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震慑一方的目的。三是加强林地保护管理。重点加强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的审核报批,依法查处未批就占、未批就建、少批多占、超范围或异地使用林地的行为;做好广大高速公路等大项目的占用林地的检查和审核工作,组织开展一次全市已审批林地复查工作。四是加强林木采伐的源头管理。认真落实森林限额采伐制度,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市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一般用材林采伐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立案打击力度,积极开展林木采伐管理专项检查。五是加强木材加工流通管理。重点督促相关县区按市要求全面完成木材加工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并结合我市实际,调整以桉树为原材料的木材加工厂的合理布局,争取市出台《河源市木材经营加工管理办法》,加强对木材检查站的监管力度,严厉惩治涉林职务犯罪,调整木材检查站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木材检查站职能作用,协助搞好全省木材流通检查站东源试点工作,力争在全市各县区均设立一个木材流通检查站。六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防止森林病虫害在我市大面积发生。

(四)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实现新发展。加快林业主导产业发展,做大总量,促进林农致富增收。一是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林业产业协会平台作用,重点扶持一批林产企业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条,推进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培育林业产业品牌,带动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现有桉树人工林和工业原料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二是大力规范油茶产业发展,坚决执行市关于发展油茶种植“五不准”规定(即:“不准毁林种植;不准炼山种植;不准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主干要道沿线,江河两岸、水库周边,城镇周围等重要地段发展种植;不准在坡度过大,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林地发展种植;不准采用机械化作业”),科学规划种植,推广良种良法,重视抓好老油茶林的抚育改造,提高油茶林单位面积产量,提升茶油制品质量,争取市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油茶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三是大力推进珍贵树种和当地优良树种基地化建设,鼓励有实力和企业和个体老板先行先试,市、县林业部门要建设示范点,大力发展林果、林药、森林食品以及林下产业,不断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四是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着力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提升森林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

(五)大力推进国有林场管理和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上新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林场队伍岗位职责管理,巩固 “树正气 抓落实” 活动教育成果,转变观念,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林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全市国有林场由木材经营型向生态管护型林场职能的科学转变。二是进一步加强资源管护和培育工作。认真做好护林防火和封山育林工作,加大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和林分改造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林场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保持林区秩序和谐稳定。三是进一步加强林区道路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今年要采取措施确保按期完成306户市、县属国有林场职工危旧房改造任务,使广大林场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亲切关怀。四是及时化解矛盾,巩固林业体制改革成果,保持我市国有林场和谐稳定。五是用现代科技武装林业,切实加强林科站所和苗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作力度。

(六)大力推进林业系统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基层站所队伍建设,认真抓好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森林公安派出所、林业技术推广、国有林场等基层单位建设,稳定机构队伍,强化职能作用。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涉林腐败体系建设,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健全林业重大事项督查督办机制,坚决查处林业系统内部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并适时在有关新闻媒体曝光,继续做好挂钩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确保任务完成。三是稳步推进市局、县局直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干部竞争选拔和轮岗交流力度,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模式,高度重视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认真组织实施《河源林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规划落实到位。积极争取林业建设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提高林业资金使用绩效。

同志们,回顾“”,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抢抓机遇,脚踏实地,勇于开拓,为“”开好头、起好步,为早日建成林业生态市和幸福河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公路建设会议记录篇二

尊敬的万春副市长,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泸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泸县农村公路建设状况

泸县幅员1532平方公里,辖19个镇、251个行政村,总人口106.6万,其中,农业人口97.35万,占总人口的91.35%。xx年至xx年,全县掀起了三级路网建设的热潮,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成通镇水泥路400余公里,实现了镇镇通水泥路,为泸县镇域、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自xx年全县拉开村村通水泥路建设的序幕以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累计投入资金约1.6亿元,建成通村水泥路380余公里,占 “”省规划通村水泥路620公里目标任务的81.2%,占县政府要求调增目标任务的61%。全县181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占全县251个行政村的72%,为提前一年完成“”省规划的通村水泥路建设目标任务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xx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泸县“加速建设丘区工业强县、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二、泸县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做法

农村公路建设战线长、任务重、困难多,为取得预期目标,我们从以下六方面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特别是把打通进港公路、加快港口建设、再掀通村水泥公路建设新高潮摆在全县重要工作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动员工作会,今年4月1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通村水泥公路攻坚建设誓师大会,分析形势,宣传政策,部署任务,今年力争建设265公里通村水泥路,实现9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同时,成立了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督办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乡道和村道建设主体是各镇政府,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镇把通村水泥公路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镇长亲自挂帅、亲自上阵、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亲自督查,沉入第一线了解情况,研究对策,协调矛盾,解决问题。村“两委”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在做好组织发动筹资工作的同时,认真研究施工组织方案,组织好村、社干部、群众参与。由群众自己修自己的路,这样不但监督到位,质量好,群众满意,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而且每公里投资可以省3—5万元。

(二)自加压力,调增目标

为早日实现100%村通水泥路目标,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意见》;自加压力,调增目标,要求“”期间,全县公路建设实现“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2.5亿元,将建成通村水泥路目标从468公里调增到620公里,建设和改造泥结碎石公路400公里,建设进港二级公路12.812公里;20xx年村通公路率100%;20xx年建成进港公路,实现水陆联运,力争实现村通水泥路达90%以上,20xx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的总体目标。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由于干部、群众存在“等待时机、依靠政府、等你拿钱”观望、依赖的“等靠要”修路思想,xx年前全县基本上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通村水泥路;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认识到:道路要畅通、群众要发动,干部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要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在农村通村公路建设上,要坚持“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舆论发动、利益拉动”的原则。各镇、各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将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政策、任务和要求等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哓,人人皆知。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宣传报道,大力营造农村公路建设声势,激发大家修路、养路、护路的热情。为了修路,有的拆除世代居住的房屋;有的让出赖以生存的田地;有的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有的奔赴工地,义务投工投劳。全县群众踊跃集资多万元,积极参与建设全过程,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因势利导,发挥优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泸县有20余万建筑大军,他们中的领军人物懂技术、实力强。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人和”优势,充分调动了“建军”为家乡经济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全县有70%以上的项目由“泸县建军”回乡回村建设,不但工程质量好,且造价每公里降低2~5万元,有力地推进了通村水泥路建设的进程。如:福集镇小马滩村的刘宇是一位外出湖北搞工程的建设老板,为家乡建设,耗费2万元余元将机械设备从湖北工地运回,主动承建该村水泥路,并个人出资将水泥路由3.5米加宽至5米;在施工中,对非专业技术工作,支付工资让本村村民自己干,增加村民收入。得胜镇白象村根据本村外出工程技术人员多的实际情况,号召他们回村参加公路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成立了筹资组、财务组、材料组、技术组、质量监督组,租设备自行进行施工建设,让村民自己修自己的路;施工过程中村民代表每天到场监督、村干部轮流上路检查、回乡的工程技术人员严把工程质量关;既保证质量,又节约开支,让群众放心。小马滩村、白象村的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工程造价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模式成为泸县农村公路建设的一大亮点。

(五)广辟财源,筹集资金

资金缺乏是村村通水泥路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泸县要完成251个村的62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2.5亿元的巨额投入,仅靠上级补助、财政补贴,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观念,积极探索公路建设的灵活筹资机制。一是积极向上“拱”资金。交通等部门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积极向省上汇报,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村村通水泥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我县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二是用活用好“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尊重民情民意、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一种好形式。各村执行好“一事一议”制度,把政策和道理向老百姓讲清楚、讲透彻,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按照“一事一议”组织农民自愿义务投工、捐款、捐物。三是引导社会“捐”资金。民力是金,民力无限,充分发挥好民间资本的作用。镇、村干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动员成功人士、企业大户、有识之士、在外工作和经商人员为家乡修路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全县每年收到农村公路建设捐资达1000万元以上,有的村就达100多万元,有的镇多达300多万元,解决了50%的资金缺口,有力的推动了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四是深挖潜力,各级向内“抠”资金。县委、县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政府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加大对交通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县财政在十分吃紧的状态仍挤出资金用于公路建设养护。对列入省上建设规划,修建到村办公室的通村水泥路,县政府“以奖代补”补助建设资金4万元/公里,总计补助2400万元;镇政府“以奖代补”补助建设资金不少于4万元/公里,多数镇实际“以奖代补”补助资金达到5~8万元/公里。

(六)严格管理,确保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由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我们把质量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我县认真落实“四权”模式,严格执行“八步工作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村民自治原则。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四级质量监控体系,坚持“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复检,交通部门抽检,群众现场监督”的原则,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特别是交通部门质量监督人员,必须身临一线、现场检查、跟踪督查,严格把握质量标准。从严查处质量问题,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该返工的坚决返工;对返工造成损失的,由责任单位承担;对屡整屡犯的施工单位,坚决清除出泸县交通建设市场。要力争将每一条农村公路建成“长寿工程”、“精品工程”,建成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

各位领导,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县人民的企盼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领会精神,借鉴先进经验,举全县之力打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确保今年完成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确保在全省21个百万人口大县中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为泸县“两个加速”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公路建设会议记录篇三

同志们:

今年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召开了规模和规格都前所未有的职教工作会议。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先讲三点意见。

一、学习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把握三个重点

今年6月23至24日,国务院在时隔9年后再次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和会议规模、规格前所未有。作出指示,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发表讲话,刘延东副和马凯副在会上作了讲话,电视电话会一直开到了有条件的县区,全国有几万人同时在线参加了会议。二是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配套这个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改革措施。三是部门协作前所未有。参加会议的中央国家机关、行业组织60个,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涉及面广、离不开社会各方面支持、帮助和参与。会议提出“到20xx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要抓住三个重点是:第一,要深刻领会习的重要指示。习的重要指示包括一个论断五项部署。一个论断是,对于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五项部署是:一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习讲,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二是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任务,就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四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支持重点,就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地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五是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总之,习这个指示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另一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参与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的重要指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第二,要全面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指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要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

第三,要准确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创新举措。一是《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要建立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到20xx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决定》首次提出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并将以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支持。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要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三是《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决定》还从根本保障机制上强调了各级政府的投入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地方不重视职业教育的状况。四是《决定》明确要通过招生、评价、投入等机制,引导一批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二、贯彻落实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于9月19日在成都召开。省长魏宏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深化多元办学格局,推动四川由“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迈进。会前,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体系规划(20xx—20xx年)》。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把握的三个关键点是:第一,要深刻领会魏宏省长的五个要求。魏宏省长就如何推动我省由“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迈进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根本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举措。二是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好中等职业教育巩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等三个计划,研究制定应用型人才对口贯通培养的实施办法,形成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灵活学习制度,面向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三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四是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支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办学格局。五是要更好发挥政府在职教发展中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管理等手段引导各种要素参与和服务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要准确把握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三亮点。一是职教学生就业竞争力极大增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全面融合发展,有助于职教生提高求职竞争力。二是民企托管公办职校有了制度保障。支持社会力量以购买、承租、委托管理等方式改造办学活力不足的公办职业院校,探索所有制不同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支持独资、合资、合作举办民办职业院校,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三是支持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

第三,要准确把握《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体系规划(20xx—20xx年)》三举措。一是加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生比例,打破人才培养的“天花板”。要逐年加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生的比例,力争用3年时间,引导200个本科专业(群),50个二级本科院系、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到20xx年,初步形成应用技术类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二是打破部门界限组建职教集团,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在招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互通,并探索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互认学分,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职业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区域甚至国外企业、院校之间搭建立交桥,组建职教集团,形成产教融合、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的办学模式、育人模式,争取到20xx年,职教集团基本覆盖全省职业院校、主要行业产业以及大中型企业。三是提升学历和职业资格证层次,让学生们拥有了就业的“铁饭碗”。积极推进专业学位课程实践考核与有关职(执)业资格考试互认,专业学位证书与职(执)业资格证书颁发结合,专业学位教育与职(执)业准入制度有机衔接,为职教学生打造打不破的“铁饭碗”。

三、推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做到六个“加快”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我市职业教育按照“集团办学、特色发展、园区引领”发展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校企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数、重点专业数居全省前列,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周二市政府六届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广元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和《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王菲市长在会上强调指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立意要高,既要着眼于市内产业,也要着眼于国内国际,要打造全国知名的我市职业教育品牌。后面,王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好三个文件精神,要做到六个“加快”。

一是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学龄人口分布、城镇化进程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统筹规划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通过兼并、托管、合作、整合等形式,做大做强优质学校,重点建设好6所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3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着力打造成在川北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职业学校;对定位不明、质量较低的学校实行调整改造或兼并重组。

二是加快构建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结构体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内形成以电子信息、健康养生和幼儿小学师资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布局,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川北幼专建设,确保20xx年验收合格;推进委市共建,支持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到20xx年建成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新建一所以康养产业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在20xx年前办成一所本科职业院校。加快市城区城北和宝昭区域教育园区建设。

三是加快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体系。加大高中阶段招生的调控力度,强化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领导,扩大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规模。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规定,确保招生规模职普比例在45:55以上。建立职业教育招生考评奖惩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桥梁,将职业教育内容融入义务教育劳动技术课程,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信息。积极促进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有序分流。探索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综合高中。

四是加快构建劳动者职业培训体系。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培训项目,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统筹县域内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各职业院校培训资源,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农民工、残疾人、失业人员、退役士兵、企业职工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是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搞好全员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和一批学科与专业带头人,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专兼职教师政策,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到20xx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六是加快推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市上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各自职责,各县区要建立相应机制,统筹好区域内职业教育布局和规模,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制定促进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政策,推动企业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创新校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公示机制,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同志们,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的意识,统筹规划、政策、资源,改变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现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落实责任,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