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读《白鹿原》心得体会(五篇)

读《白鹿原》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1 07:45:41
读《白鹿原》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3-03-01 07:45:41     小编:zd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白鹿原》心得体会篇一

思索着,我不由得从小说中的人物和环境回到了21世纪今天的现实,我们出门能做地铁了,两天去上海坐飞机打个来回已经很现实了,白鹿原还是昨天的白鹿原,雨后的天空依旧清爽,但是今天的白鹿原变了,白鹿书院被一所所大学替代了。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因此,我们通过阅读《白鹿原》这部小说可以看见旧中国解放前后一段沉重的历史,不由得使我想起当时的广大群众跟着这段沉重的历史走着沉重的路,留下了不尽的无奈和悲哀---

说到底,我想谈谈《白鹿原》这部小说,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现代小说看到其中所展示的社会现实和沉重的历史画卷,和朋友谈论到小说,我们发现小说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小说的探索功能,探索人性、探索产生人性好坏的社会环境和根源、探索如何引导人性变化的境界。

具体讲讲小说的探索功能,首先是探索人性,人性有好坏之分,从几何的方面来说,人刚出生是我们将其人性视做是零,好的人性我们视做是正,坏得人性我们视做是负,人性随着成长就发生了正负的变化,小说的功能就是探索人性好的极限能达到什么程度,坏的极限坏到什么程度。其次,小说就是探索人性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根源,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人性才能变好,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人性才能变坏,人性变化的社会根源有是什么?再次,小说是探索如何引导人性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境界,我们通过小说看到了人性恶的悲惨结局,看到了人性好的善行归宿,引导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善行处事。

《白鹿原》这部小说就是通过发生在白鹿原上白、鹿两姓两大家族的明争暗斗反映了农村解放时期的现实,其中包含斗智换地找风水,陷害拆房坐大监等故事情节,小说从白、鹿两家在白鹿村的窝里斗写到旧中国国、共两党在解放期间的明争暗斗,国共明为合作,暗地斗争,其目的就是争夺统治地位,小说落脚在代表传统礼教下的白嘉轩以老来福禄寿俱全完成了人生美好的归宿,而靠攀图权势在夹缝中苟且偷生的鹿子霖老来患上了精神分裂最终抑郁而死,尽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及情节引导我们从善、从和,引导我们做事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是否是正义的,其中也包涵符合人生哲理的报应观,教育我们生活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人性的恶与善是受社会环境引导的,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斗争的共产党是代表人性善的值守者,他的奋斗史是受广大群众支持的,因而最终是成功的,当时的国民党是代表一少部分中产阶级利益的,他仅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采取非常手段打击镇压代表人性善的共产党,因此,国共斗争的历史可以看作人性善恶斗争的镜子,社会崇尚善的毕竟大过恶的,因而国共斗争的结果必然以共产党胜利而告终,人性恶的方面慢慢的以黑娃的人生变化而变善,看完小说,我不自觉的为作者聪颖的思绪而崇拜。

对《白鹿原》里各个人物一点小评

白嘉轩:忠诚值守的封建家庭族长,有时清醒,有时糊涂,也许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吧。

鹿子霖:潇洒,有性格,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封建家庭的活跃分子。色没有对他带来致命的创伤,政治、社会手段是他有能力地苟延残喘的生活着。

黑娃:从无奈的好娃变坏,他的美好婚姻及愿望想融入家族却不被接纳,被迫住进村东头的窑洞,此时的他还在一步一步变好,受社会的变革与动荡的影响,以及发小鹿兆鹏的影响,他开始进入"交农"组织,后因失败被捕,逃跑,后来落草为匪,因匪头被杀,在白孝义的鼓动下加入时事兴旺的保安团任领导,此时,黑娃不忘学好,认为我学一点就做一点,学要有术,被朱先生接纳,赐字学为好人,被评为最好的一位学生,最后因为三大罪状被枪决,其一是因为当过土匪(也因时事所逼,为了生存),其二因为曾围剿过红36师,(他当时并不知道是那方部队的,还一再声明万不得己不能开枪,并救了领首的鹿兆鹏,指明了路放走了其余人员),其三是杀过共产党院舍娃(共产党叛徒应杀呀),他的死亡是一种冤屈的死,包括白灵等为革命捐躯的无数英烈。

鹿兆鹏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一位共产主义坚信者。

鹿兆海:加入国民党军中,死于中条山,是一位民族的英雄。

白孝义:学为好人,又难为好人,被陷害到堕落,以致后来吸毒变卖掉自己全部家产,直到沦落四处乞讨,后来差点被野狗分尸,到舍饭场抢舍饭,一次不该的死亡及诸多的经历注就了他开始变得心狠手辣,以致后来亲手陷害,杀死了自己的发小黑娃。

鹿三:踏实本分的长工,勤劳的一生,受人尊敬的一生。

冷先生:面冷心善,面冷心热,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热心人了。

朱先生:天生一幅读书人的清高,有自己不与社会异类同流合污的性格,因科举被举荐做官他不去,让其参与县委领导班子他也不去,共产党他不参加,国民党他也不去,看清了时事,统统他妈的窝里斗,但是遇到抗日,他是全力支持,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他是坚决支持的,而且是亲历而行的,他带上白鹿八君子亲赴中条山参战就是很好的例证。

田小娥:封建制度下女性的一个牺牲品。能忍受窑洞的贫寒,能感觉自己的行为对白孝义是冤屈的,能分清好与坏。

读《白鹿原》心得体会篇二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上世纪前五十年渭河平原的一段秘史,那厚重深遂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引人入胜,令人震撼。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在重大的社会变革冲击下,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解体。

位于渭河平原的白鹿原,在封建专制的农耕文明中生活了多年的候氏家族,某年某日两兄弟分别换为白姓、鹿姓,两姓的后人同有一个祠堂,奉行一个族规,共有一位族长。两姓子孙千百年耒也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权有所争斗,但由於传统文化的熏染,族规乡约的制约,也因为有像白嘉轩这样一类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维护族规乡约的族长,有像朱先生这样一些传统文化精神领袖的教化渲染,白鹿原维持着旣定的社会秩序,世世代代得以繁衍生存。

然而,辛亥革命,軍阀混战,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等等一耒,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这一糸列重大的社会变革事件和随之而耒的各种思潮观念,与产生于农耕社会旧的传统文化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给争夺白鹿原统治权的争斗赋予了从末有过的残烈色彩。面对社会巨变和各种思潮,传统文化节节败退。尽管白嘉轩力挽狂澜,重修祠堂,立乡约,续家谱,对儿子白孝文违犯族规乡约照样重罚,对打残自己的黑娃以德报怨,朱先生等人奔走呼号,仍然无法挽回传统文化没落的趋势。

到了白嘉轩儿女们这代人,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固然还有些许痕迹,但总体耒说巳渐行渐远。白鹿原的这代后人分属不同阵营,奉行各自的人生哲学,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小说中有两段分别叙述白鹿原不肖子弟白孝文、黑娃回乡祭祖的情节,这两次祭祖仪式均由族长白嘉轩主持,似乎浪子回头金不换,族规乡约又逢春,白族长、朱先生无不为之欢欣。其实白孝文根本不是回乡忏悔,而是为了洗刷昔日的耻辱,显耀自己的成功,所以他离开白鹿原时说的一句话,谁走不出这原,谁一辈子没出息!道出玄机。黑娃倒是真心重新做人,后耒却死在曾假忏悔祭祖的白孝文之手,实在可悲可叹!

产生于农耕社会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在巨大的社会变革面前走向没落,因为它总体上已经变得不合适宜,本耒,它还有些恒久性可供后耒人吸收和借鉴的部分,但重大的社会变革,激烈的冲突,很容易采取极端对立的态度,一方要全盘否定,一方要完全继承。只有社会稳定了,才有可能采取理性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很欣赏《白鹿原》1993年初版的封面画,画中一位满脸沧桑的老头子佝偻着腰,拄着拐杖,瞇着双眼,注视着不远的前方。我想这位老人就是白鹿原上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捍卫者白嘉轩族长。老人在看什么?也许是在看白鹿原,也许是在追寻逝去的白鹿,也许是在想念自己的儿女但我更相信,老人是在怀念过去平静的岁月,对眼前发生的感到困惑和无奈。这幅画准确地表达了《白鹿原》作者的意图:为产生于农耕社会的传统文化唱挽歌。

读《白鹿原》心得体会篇三

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有的事看见了认准了,必须说出来;有的事至死不能说。能把握住什么事必须说,什么事不能说的人,才是真的男人。——《白鹿原》第二十八章

20xx年4月29日,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陈忠实逝世于西安西京医院。他的老家在西安东郊灞桥区西蒋村,南倚白鹿原北临灞河,小村庄不足百户,在这里他潜心完成了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并于1992年发表。

在我上大学时,寝室同学争相传阅一本当代启蒙小说,它就是《白鹿原》,带着一丝羞涩两分好奇三分必须,我于最短的时间看完了整书,遇黑娃和小蛾经典片段,还曾热烈朗读,以求再次细细品味。后来,读的书越发多,也越发混乱,我把对它的观感渐渐遗忘,以至于书中人物都不大记得了。

这几年,在陕西-辽宁之间来来往往,我把热爱的重心倾斜向了陕西,足迹也遍布陕西全省,比生养我的辽宁更为熟悉了。辽宁大连,是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的城市,人们的语言善于运用各种夸张,海蛎子味伴随着东北人特有的豪爽,让人发笑、让人喷饭可不让人悲伤。

陕西,是一个让我悲伤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个城市都有深沉浓厚的历史,西安古城健在,秦汉唐鼎盛建都;汉中依偎蜀地,定军山下武侯祠,马超墓旁阳平关;延安两侧高山巍峨,窑洞古朴;陕北烽火台凋零斑驳,黄沙滚滚。

我几乎一回回踏遍各处,想象着历史中的先人曾跟我站在同一片土地上,追忆他们的时候,也感叹时间的不留情面,曾经那么多有思想、有功业的人,最终只化作了一捧捧黄土,死后甚被掘坟,而自己虚度光阴无尺寸之功,浮浮沉沉堪比蝼蚁。

通过走访陕西各地和接触不同却有趣的陕西人,让我在重读《白鹿原》之后,几乎获得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感受。陈忠实本想起名为《古原》,最后定为离他家紧邻着的白鹿原,(原,是一种地形地貌,是指四边高中间平的黄土平地。)我觉得,这个名字好,非常好,具象方便人们感受。

《白鹿原》全篇文字精简凝练,笔锋犀利老道。书中的对话用语,均是西安本地方言。例如问当地人去哪?她回:浪去呀!语气特别柔和“暖”,其中,“浪”代表一种轻松的生活状态。

在通读了《白鹿原》之后,我几乎在结尾之后,产生了一种看完《红楼梦》四大皆空的意念。首先,我为书中的全部女人感到难过,她们没有一个有好结局。在开篇白嘉轩娶了七个老婆死了六个,这竟是他一辈子最自傲的事儿;孝文找小蛾胡搞、抽大烟、卖房卖地,而为他生儿育女的媳妇承受着饥饿与精神双重折磨,最后竟被活活饿死了;小蛾跟过黑娃、鹿子霖、白孝文,又被这些男人堂而皇之抛弃,被千夫手指万般憎恶,无立锥之地,村民闻到尸臭才发觉她人死了,蛆虫苍蝇满屋。

谁去指责男人的薄情寡义与自私自利?黑娃和孝文改邪归正就能认祖归宗,小娥不过只是他们的刹那想头儿,随后便被作为耻辱永远封存了。

无论哪个时代,对待女人,都是异常残酷的,如今呢?!时代会宽容男人,却从不会给女人留活路。白灵,她太完美了,完美的几乎不该存在于这本书中,她嫉恶如仇,为理想而甘愿付出一切,也可以抛弃一切。我知道,我永远不会成为白灵,我只能是一个过安稳日子的小市民,也许,有一天风云起,我也会出来战斗。

其次,我为全书的人感到难过,他们总是得到后又坠入泥埃。“聪明人”鹿子霖滑得抓住一切机会成为人上人,又一次次被打击得体无完肤,最后疯傻了;腰板总是挺直的族长白嘉轩,始终坚持传统宗法制度,他所认为的原则和正道,他的骄傲和处世,一次次受到挑战和羞辱,大儿子被鹿子霖设陷阱引诱毁了,腰被黑娃使人打断,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总被无情打击。

《白鹿原》中我最欢喜两个人,一个是鹿子霖,他有人的烟火味,他贪图享乐又胆小怕事,他灵活机敏又目光短浅,他是一个活在当下的现世人,另一个是朱先生,你几乎不能不敬佩他,他是圣人,著书立说而又善于判断时事,最为关键时刻,他能凭借悲天悯人救苦救难,他的死是书的最后一个高潮。意象“白鹿”,到底是指代谁,众所纷纭,我觉得不是白灵,而是朱先生。

这篇短文,是去年我看过《白鹿原》后一气呵成写成,现在看来并不深刻。有人问我:你发布东西都是自己写得吗?是的,有出处我会特别注明,不指望发表,我思故我在。

这是第五篇,我明显发觉自己创作欲望减退,雷厉风行与三分钟热度并存,这是缺点呀!

读《白鹿原》心得体会篇四

看完一本书后,我习惯查查它的背景资料,然后把那些我赞同的观点当成我的想法。这本书也不例外。

我看到这样一段话:“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每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

我也常常会提起笔来想写点东西,但总是半途而废。现在看来,是我对写作中的艰难困苦望而却步了,这导致我直至今日不但没有写出白鹿原也没有写出黑鹿原白狗原黑狗原什么的。

甚至这篇读后感也不够完整。我勉励自己:如果不能说的系统,至少可以写得笼统。白鹿原是个地名,是陕西一处好山好水适合农耕的地方。这里有当年秦孝文帝时就建立的行政区域――滋水县。

白鹿原上生活着两个大姓――白家和鹿家。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这两户人家的故事。从时间跨度上是清末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情小说的背景都深厚宏大。每个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叉分割,托起了一张网,网名就叫“白鹿原”。

这里面的人物都极鲜明,但细想来又极平凡,这就是织网人的高明之处。男一应该算白嘉轩,论家境也就算小财主,家里常年雇着一个长工。本质上他是踏踏实实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先士卒,各样农活不拉人下。

处理社会关系上,他遵从一个“礼”字。他是村里的族长,管理着祠堂祭祀。忠孝仁义,他是绝对的捍卫者和服从者。

女一是田小娥。陈忠实在整本书中对她着墨最多。那些难容世俗之眼的行为都可以看作她对命运的反抗。包括她引诱黑娃,后来和黑娃成婚。以及她死后闹发的瘟疫,附身到鹿三身上讲述自己的死因。陈忠实讲别人的时候都是规规矩矩的,有着逻辑,但讲到田小娥就是随心所欲,浓墨重彩,牛鬼蛇神。

最正面的女性角色是白灵。可惜她死得够冤,她参加革命,后来来到延安,在一次肃清运动中被当成内奸活埋。她死在自己同志的手上。

黑娃算是男二。

世道是有白就有黑。黑娃和白家也是恩怨纠缠了一辈子。白嘉轩对他有恩,但他嫌他脊背挺得直,生生给他捶弯了。后来白嘉轩的背就弓得像狗一样,但这并不影响他一以贯之地建筑自己的道德围墙。

这件事也可以看成黑娃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我是谁,我能做些什么。男人是阶段性的动物,这个在黑娃身上表现明显。人生是可以安排的,他们在每个阶段设立目标,完成,然后走向下一个目标。当初他不顾世人的眼光和小娥在村外一个破烂的窑洞栖身,海誓山盟自是不消多说。但后来他上山做了土匪,多年对小娥不闻不问,小娥无奈只好攀上鹿子霖和白孝文。小娥死后他也没有对她多么悲痛欲绝。也没有为她讨回公道。

他的人生曲线也是跌宕起伏。先是做个不好读书的穷二代,然后闹革命,后来做土匪,再之后被招安。最后革命投诚。他熬过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夜,却没躲过结拜兄弟的背后黑刀,最后以罪名被枪毙。

归顺民兵团后他曾受教于白鹿原上的文化大儒朱先生门下,那时他的思想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已经习惯着粗麻布衫,爱读书,立志将来要做一个教书先生。只是愿望最后没有实现。

鹿子霖也算男二。

鹿子霖是为衬托其他主角的光环而存在的,他是最大的绿叶。

白嘉轩正直,他没有原则;黑娃爱小娥光明正大,他对小娥只有肉欲,躲躲闪闪;小娥是他设计引诱白孝文的饵,用完即扔,白孝文倒对小娥付出了真感情。

在教育子女上,他也是失败的,老大不听话他就是扇上几巴掌,然后脱离子女关系。生生把老大鹿兆鹏培养成白鹿原上最资深最无情的革命者。

提到了鹿兆鹏就顺便说说他。整本书里只看到他的脑,但是看不到他的心。一方面他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但在个人情感方面他的理智常常又伴随着冷酷。他毫无忌讳地就抢了弟弟的女朋友,还安排他们相见,事先不漏一点口风。白灵死后

他对她思念吗,文中没有一个字来描述。

鹿兆海也是死的够冤。白灵和鹿兆海是较早就有革命抱负的年青人。后来他俩一个姓了国一个姓了共。姓共的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姓国的声称是如何顽强反抗日军最后被日军打死,其实是那时老蒋已经让他们从前线撤下来专心对付共产党,他是在国共对抗中被打死的。他俩最终都没有施展自己的革命抱负。这是对那段历史的警醒和反思。

两位先生,一位是朱先生,一位是冷先生。白嘉轩每逢看不透世事时候就去找朱先生,有疑难杂症身体不通泰时候就去找冷先生。

他二位是真正有手艺的人。

朱先生,当地大儒,有文化有追求,如果说他的人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修县志。修县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视过去对现在、现在对未来的影响。不拘泥于眼前的纷繁烟雾,可以看清历史的真相。他在他的整个人生中没遇到过什么个人困顿,因为他都看得清楚。他的烦恼是关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他真的是忧国忧民。

冷先生医术高,攒钱多,不重钱而重义。

如果说指引白嘉轩行为的是个“礼”字,那么指引冷先生行为的就是个“义”字。事情只有该做与不该做,没有做不做成不成的分别。

读《白鹿原》心得体会篇五

在广袤的渭北平原上,生长着麦子、棉花、牲口和庄稼人。那个祖祖辈辈靠土地吃饭的白鹿原就在这块地方,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很久以前对与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有偏见,说不上来为什么,也许是某些文学评论对于这部书中过度的性描写产生的误解。

偶然间从图书馆的书架上抽下这本书,不知怎的,竟然踏踏实实的看完了下来,心中着实服气作者对于记叙陕北生活的深厚功力。在书的扉页,陈忠实写道,“一个民族的秘史。”历史,是已经消失的过去,后代人想要了解历史一般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借助官方意识形态对这段历史的书写,一般是站在胜利者的立场和角度来编排历史,另外一种途径就是通过民风民俗、家族族谱、民间传说等得到对于历史的隐晦性书写,从而产生对于历史的集体记忆,这些对于历史碎片化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民间叙事立场。

“白嘉轩一生最引以为豪的是娶过七房女人。”这句话开头实在是太过精彩,成功地吸引了读者往下阅读。白嘉轩,白鹿村的族长,作者塑造了一个在儒家文化熏染下的庄稼人,一生奉行“耕读传家”,他与鹿三保持着田园诗一般的主仆关系,立乡约、正民风,对待敌仇以德报怨,从来也没做一件对不起他人的恶事,一生务农,从来也不曾想过卷入到政治的风云之中。

同时,在他身上也显示出非同寻常的冷酷一面,对于让他失望的长子白孝文,他毅然决然与其分家,在饥荒之年,不愿借出一斗米;最疼爱的女儿白灵因为要闹革命,他将其关在家中,不料白灵离家出走,他便冷下心肠与打听白灵的亲戚们说她死了,没想到最后一语成谶。对于儿女不符合传统礼俗的行为,白嘉轩感到丢脸,心中产生的羞耻与愤恨让他甘愿撇下亲情。

同时,白嘉轩身上有诸多优秀的品德,显示出一个族长应该秉持的品行。而鹿子霖作为一个和白嘉轩同辈的人,他一生都在想着如何让白嘉轩没脸,甚至想出让小娥引诱白孝文以此羞辱白嘉轩,而白嘉轩洞悉鹿子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为之所动,显示了其沉稳与豁然,后来对于鹿子霖的宽容让人不禁为他的心胸豁达而感到佩服。

几代人的纠葛,儒学正统文化的地位经历了由辉煌到逐步败落的历史轨迹,陈忠实企图为读者展示一个村落文化衰退的全过程。原汁原味的乡言,窑洞,泡馍,轧棉花,马驹,滋水县,白鹿精灵,白狼,鏊子等让人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北方风味。朱先生在书中是理想的化身,他淡泊名利,在乱世他仅凭一人之力劝退二十万清兵,对于世事洞若观火,心怀天下苍生,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他导人向善,诲人不倦,称黑娃是朱门弟子最让其得意的门生。最后朱先生尽毕生精力修县志,不料却不被县长所重视,甚至不愿播出一丝款来出版县志,让朱先生大失所望。

书中最纯洁的一段爱恋是发生在白灵和鹿兆海之间,白灵是白家疼爱的幺女,聪慧、美丽,是原上顶好看的人,鹿兆海和白灵在战乱横生的城中相遇,两人在相处中生出一段浅浅的情谊。在分离之际,兆海用一块铜元决定参加共产党,而命运却在国共合作破裂之际发生转变,白灵加入共产党而兆海却退出转而加入了国民党,二人因此无法达成政见统一而分开。兆海和白灵最后都没逃过悲剧性的命运,此是后话。他们最终都还是死了,一个被冤指为国民党潜伏特务,被活埋的那天晚上,天上下着雪;一个是在中条山阵亡的民族英雄,唯一一条遗愿是要躺在家乡的土地上。“后来…她成了我的嫂子了。”鹿兆海嘲笑着说,“她跟我哥兆鹏都姓‘共’噢!”

书中有很多非常出彩的角色,白嘉轩作为一个族长的气魄和威慑力,朱先生一身关中大儒风范让人望尘莫及,鹿兆海为共产主义事业几经生死,黑娃不愿再白嘉轩家中熬活,宁愿选择出去给人当麦客,他嫌白嘉轩的腰杆挺得太直了,成为土匪后,用一根木桩将白嘉轩的腰撞折。在农协失败,他被迫避祸远走,最后落入草寇。有很多文章在为小娥这个角色“伸冤”,说她敢于直视自己的欲望而活,她当初是真心想和黑娃好好过日子的,可是黑娃惹祸上身后,她想求鹿子霖救黑娃,可却被鹿子霖趁人之危占有了,最后她为了所谓的仇恨勾引白孝文,想让白嘉轩丢脸。当她真的看到白嘉轩因为气急而昏倒在她窑洞门口时却无报复的快感。

小娥最后却是被公公鹿三杀死,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想要冲破传统世俗获取自己的幸福却不被认可,是时代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被招安后的黑娃浪子回头,娶了一位秀才的女儿,重新回到白鹿原,回到祠堂认祖归宗,洗去一身匪气“学为好人”感受到了生活的一点幸福滋味,好景不长,却被兄弟孝文出卖落得个悲剧性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匆匆读罢这本书,越是觉得此书所占的文学地位和分量的不可撼动。

白鹿精灵象征着美好的品行,好运,是原上的守护神。当白灵和朱先生死时,都有白鹿精魂的出现。生活给人很多考验,在经历这一切后,你会发现原来执着惦念的不过就是这一回事,往前看,无论多难,走下去,也许就找到了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