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十四篇)

最新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十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51:34
最新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十四篇)
时间:2024-03-20 17:51:34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一

1、通过教学使用权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2、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本环节检验学生10以内加减法掌握情况,为填未知加数做铺垫,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调整课堂预设。)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从这一题的练习中,初步为填未知数的方法奠定思维策略基础。)

3.猜一猜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课件演示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设计意图:学生会利用学过的知识猜出答案,这里不知道盖住了几个,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师: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出示图片:

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个性设计:

猜牌游戏:

1、(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2、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3、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1、教学圆珠笔图

教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学生齐读)

①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①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先同桌交流,再全班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6=10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朋友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该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6=9()+1=7

1+()=9()+5=72+()=8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课间游戏:

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我们拍:

1、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的过程。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二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三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 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四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五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竖式的写法。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六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e、14-10=4,4+1=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1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5)这些小鸟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十几减9),你发现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特点呢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同学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习了几节课的内容,你们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还不能熟练的计算,让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再多多练习,争取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七

2、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玩游戏:谁能举出我说的名字的图形越多我就发给他一个智慧娃娃。

好!同学们都想,那这样自己拿手中的图形说这是什么图形?

4、检测一下是不是会认人,我举起图形的面,你说面的名字,(学生汇报贴在黑板上,再问一个,并写上名字)

5、摸一摸你们手中的图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大家(平平的,平平的面,也叫平面,他们就叫平面图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的认识)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说说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觉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a、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个角,角都是()的。

b、正方形有()条边,()个角,四条边都(),角都是()的。

c、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个,哪个组说得最多就奖给他们组一个智慧人。

4、生汇报师填空。

5、发现有不会的,对边相等,让学生对折纸片,长方形,上下对齐折,比一比上边和下边谁长?左边和右边呢?

对于正方形,让学生摆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再把这四根小棒折下来比一比它们四条边谁长,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6、玩游戏找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角是直的并板书。

7、听听数学宝贝的自我介绍,好吗?(放录音)

8、闭眼摸图形。

9、你们帮数学王国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那考考你们是不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请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0、这节课,数学王国的朋友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送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蜻蜓)对了,它是由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拼出来的,谁能说出来,谁说得多,我就给它奖励,注意还要说出有几个图形。

11、那你们回送一个礼物,好吗?看谁用得最多,摆得最像,最漂亮。

2、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教室里有没有学过的图形的物品,给爸爸妈妈说说看。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九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多媒体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平时习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习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出示第21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用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理解“0”的含义。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十二

数一数

新授课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了解学校生活

数数活动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十三

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活动一 知识回顾

解下列方程:

1. 3x+1=4

2. x-2=3

3. 2x+0.5x=-10

4. 3x-7x=2

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

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 问题探究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

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1.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数和已知条件。(独立回答)

2.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3.列代数式:x参与运算,探索运算关系,表示相关量。(讨论、回答、交流)

4.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学生回答,教师追问)

5.列方程:3x+20=4x-25(1)

总结提问: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时,要经历那些步骤?书写时呢?

教师提问1:这个方程与我们前面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教师提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2)

教师提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师提问5:解这个方程,我们经历了那些步骤?列方程时找了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关注:

(1)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设未知数,列代数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参与观察、比较、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究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三 解法运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师:出示问题

提问:解这个方程时,第一步我们先干什么?

学生讲解,独立完成,板演。

提问:“移项”是注意什么?

学生:变号。

教师关注:学生“移项”时是否能够注意变号。

通过这个例题,掌握“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验“移项”这种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规范解题步骤。

活动四 巩固提高

1.第91页练习(1)(2)

2.某货运公司要用若干辆汽车运送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拉6吨,则剩余15吨;如果每辆拉8吨,则差5吨才能将汽车全部装满。问运送这批货物的汽车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时走6千米,则比规定时间迟到1小时;若每小时走8千米,则比规定时间早到0.5小时。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师按顺序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而生练习。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x系数为分数时,可用乘的办法,化系数为1。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困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

巩固“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馈学生对解方程步骤的掌握情况和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

2、3题的重点是在新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活动五

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那种变形?它有什么作用、应注意什么?

提问2:本节课重点利用了什么相等关系,来列的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补充。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不能,教师则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第93页第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备篇十四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

1、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