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摘要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一
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被除数、除数都要先求出近似数,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难。
例6,通过运酱油的情境引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材给出了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除法口算;另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乘法口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教学。教学例6,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6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取538和62的近似数进行估算比较合适?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学生明确:取近似数时首先要考虑所取的近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很大,然后要考虑运算的方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的口算。
让学生做“做一做”的题目时,要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计算。
3.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3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提示学生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进行计算。
第51页最下面的思考题。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据题意可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从图中看出:①只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28-10=18(人);②只参加语文小组的人数是14-10=4(人);③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人数是42-18-10-4=10(人)。
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过程,实质上是先除以几,再除以100的连除过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位数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则是用十除的类推。因此,教材首先复习了用一位数除、用整十数除,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例4教学用100除一个数。教材从除法的意义入手,明确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后出例5教学用整百数除。所出的两道口算题,一道是商一位数的,另一道是商两位数的,都通过方框中的话突出用几百除的口算方法。两道例题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摘要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二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饶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灿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同桌讨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学生可以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该充分预设,熟悉学生不只是认识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计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摘要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三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摒弃教材中邮递员送信这一学生所不熟知的情境,以邮递员的工作为主线,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登宝塔、帮小兔回家爱心捐款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学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整百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口算乘法的认识,在获取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1、练习设计的坡度不够;
2、学生写作业的时间留得有点少。
3、算法多样化只注重了形式,而没有体现实效性。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摘要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四
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这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做的较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探索10乘几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这个环节中我开放了课堂,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课堂中的决定权还给了学生,从课的开始学生自愿选择活动项目,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意见,力求课堂的生成反映学生的真实性。
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学生在掌握10乘几的口算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模仿类推出几十乘几的口算方法。然后我呈现了两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4、课堂反馈,检查效果。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其中有两题应用题看似差不多的两题,但它们也是有层次的。第一题题中的两个条件都告诉了我们,但第二题只告诉了我们一个已知条件,还有一个隐性的条件,需要靠同学去仔细观察才能找到。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摘要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五
《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笔算乘法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游乐场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探索10乘几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掌握10乘几20乘几的口算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模仿类推出几十乘几的口算方法。再呈现一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⑴基本练习;
⑵发散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摘要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六
开始上课先出示“因数、积”两个词语让学生认读,目的是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白只有在乘法中才会出现这样的名称。同时学生会联想到这节课要学习的是有关乘法的知识。然后出示表内乘法让学生开展口算,使学生能运用旧知识探讨新知识。
首先出示游乐场里的价格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图意和价格表提供的条件,口头编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并根据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从以有的知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今天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为主动探讨新知识打好基础。其次,是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开展分析题意列式。并思考口算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这个计算办法的过程,体验和感受算法多样性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知识的巩固应用中,让学生在学习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展到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并结合口算知识设计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找朋友的游戏,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推向高潮,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摘要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七
一直以来,“计算”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计算,计算课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代名词。而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的比重又相当大,这就要促使我们改革计算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计...
一直以来,“计算”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计算,计算课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代名词。而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的比重又相当大,这就要促使我们改革计算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探索数学模型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计算教学的功能发生了转变,计算不仅仅是计算法则的掌握,计算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就是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到计算方法上,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所学的计算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明确了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的问题分别列出不同的算式,这些算式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口算方法的教学。在口算方法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展示不同的算理并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口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口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算用结合,以用促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其实在生活中处处有计算问题,如生活中的乘车、乘船、买东西等等都要用到计算,让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广泛地有意识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计算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从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增强实践应用的能力。
由此可见,有效地进行“算用”结合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技能共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练习得扎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重要性,促进课堂教学师生和谐发展并收到扎实的效果。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摘要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八
今天的 例1又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小节的口算知识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材的主题图是一幅非常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图,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去公园或游乐园玩的经验,他们对公园的环境和游乐的项目都比较熟悉。出示这个情境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去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这幅情境图,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然后由学生发现什么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1)题要求计算9人、10人坐旋转木马各要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算法,对于2×10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由9个2的和得18再添上1个2得到,也有的学生可能直接算出10个2得到。也可能有学生想到:2×10也可看成是求2个十是多少,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在算出2×10得20以后,教师可再补充诸如3×10、 10×4等的题目要学生计算。
教师应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项目、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不同的有关乘法的问题的活动。例如,可以从计算购票所需的钱数来提问题,也可从参加某一项目的人数来提问题,也可让学生联想情境图中没有画出的景物来提问题,特别是马上要学到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提出的数据学生不会计算也不要紧,可以让他们带着这些悬念进入后面的学习,鼓励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开始提问题有困难,教师也可提一、两个问题进行示范。我们要设计各种活动,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书中创设的情境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设置其他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例如购物的情境、参观的情境等等,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其他方面的乘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