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呐喊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篇一
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小说《呐喊》《彷徨》等;散文《朝花夕拾》等。《呐喊》集中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作品。其中,我最喜欢他写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这一篇小说最早是在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目的是为了五四运动作准备。
《狂人日记》是作者借用狂人之口,对旧社会中的种种封建礼教的现象进行了描述,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之前,封建礼教的地位明显不同,人们不能违反封建礼教的任何一条;可是,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鲁迅先生评价封建礼教过于陈旧,是吃人的。
《狂人日记》之所以会问在当时产生这么大的动静,并不是因为他的内容怎么样,而是因为他的观点“礼教吃人”使封建社会的信仰者震惊。
对于“礼教吃人”这一个观点,可能并不是太知道,但鲁迅先生一五一十地在文章中都告诉了我们。
我们与其读一些网络小说,不如去多读读鲁迅先生他们这些文学家的作品,可以位我们看到更为真实、更为动荡的旧社会,使我们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和事态。
鲁迅先生在小说最后以“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面对满是“吃人”社会,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救……
鲁迅先生以文笔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丑态”,唤醒国人反抗黑暗腐朽,使中国走向光明。我们要珍惜现下的美好生活,更应该庆幸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要努力!
呐喊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篇二
鲁迅的小说读着实在是很累,《狂人日记》这部小说是鲁迅借一个迫害狂的日记来批判封建礼教“吃人”的现象。这里面的很多语句看起来都是不符合逻辑的,比如,狂人觉得街上的那个女人“咬你几口”的话,那伙青面獠牙的人的笑还有佃户的话都是暗号,这些都是吃人的家伙。
他还怀疑他大哥还有那医生都要将他吃掉。甚至在他的日记里还有这样一句话“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看完这些语句,第一反应觉得狂人很狂,他是一个迫害狂,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些封建礼教,封建迷信作了反抗,所以他很狂,但是狂人也不狂。
文中的狂人,其实也代表了很多在那个时候思想超前的人,这些人经常被人们以为是疯子,他们努力去反抗封建,却招来人们异样的眼光,甚至被唾弃。人们总是认为这些人很“狂”,其实,他们有着当时正确的思想,所以他们不狂。
文中,鲁迅写了一个“迫害狂”,这个狂人用了不一样的眼光看到人们,而看到的都是“吃人”,有时,他怀疑他自己也会被吃掉。这正是写出了这些反封建人士不被理解,有可能他们也是会被“吃”掉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狂人日记》也影射了鲁迅自己。我从中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悲哀。
文中狂人的妹妹也是因封建迷信而离开人世的,可能他妹妹是被所谓的“药”害了或者是什么。四千多年来,人们屡屡被封建礼教害了,却总也不知道改变,仍然相信那些迷信的东西,这些,种种原因,可能是真正的“吃人”了。
呐喊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篇三
《狂人日记》熔铸了鲁迅几十年研究中国病态社会的心得,其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又是高度浓缩的。它第一次提出了封建“仁义道德吃人”的一段独白:“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纸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小说通过狂人的幻觉刻画了在“仁义道德”掩盖下到处可见“白厉厉的牙齿”,刻画了吃人社会的特征:那些“唇边抹着人油”的食人者,几千年来以“狮子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排着“大小无数次的人肉筵宴”,并巧立名目,编造着吃人的道理,以“仁义道德”掩盖着几千年的吃
人史。这段独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浓郁的政论色彩,它是理解《狂人日记》及其后许多小说的思想钥匙。这正是研究中国历史所得出的一针见血的结论。鲁迅认为:中国正史“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霉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之四》)他清醒的认识到了用“仁义道德”遮掩起来的中国历史的真面目,加深了对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憎恨。把中国几千年剥削社会的历史,深刻地归结为“吃人”的历史,这个论断在五四时期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主调下,《狂人日记》重点揭露了封建家族观吃人的罪恶。其后的小说,则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思想的各个层面深入开掘和具象化。
呐喊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篇四
这个寒假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让我震撼不已,里面的主人公来到他哥哥的家里,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欢吃人肉的。当他发现的时候,那个小镇上的人已经开始筹备怎样将他杀了。他的哥哥跟是残忍,在几年前就把他自己的亲生妹妹的肉吃掉了,并且夹在自家的菜里,让家人也吃了许多。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事啊!将自己的亲生妹妹吃了,连自己的弟弟也不放过。如果,他将主人公也吃了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感到还不知足。会将他的母亲也吃了、将自己的父亲也吃了。但是,小镇里的人也许也会将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这句话就是反应了那个小镇的现状。惨不忍赌啊……
一个“吃人”一词。就表现了清政府的,“易牙蒸了他儿子,给王吃,还是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时尽然没人管。
小说的末尾那个“救救孩子”的呼声,是何等摄人心魄。对于孩子们的纯真,鲁迅流露出了那么沉重的凝虑,以为终于无法逃掉大人的阴影,也仍然无改于一生工作的目标“救救孩子”。
这本书让我震撼不已,如果,我们的时代也发生这样的事,那我们要怎么办?
呐喊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篇五
狂人,何以狂?他每日惶惶不可终日,似乎人人都想害他,疑人疑鬼,就连狗看他几眼,他也是“怕得有理”。逐渐崩溃的他,每一样东西在他眼里都已变样。在他眼里,吃人的人慢慢都露出了吃人的嘴脸。他从“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记述联想开去,他在历史上看到的,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个发现又把历史和现实中具体的肉体上的吃人,上升到仁义道德等纲常名教“吃人”的更深的层次。作者通过狂人的逐步变狂来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对人心的迫害。文字间表面描写的是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实际上把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对毒害了几千年的知识分子的封建礼教发起了血泪控诉。他的狂,是对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吃人”本质的暴露。
《狂人日记》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实写狂人的疯话,一语双关地使他具有了象征意义,通过象征主义实现了从反对肉体的“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实写人物,用的都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
狂人发出的“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问,表达了时代的反思和叛逆之声。“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狂人也被纲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我”不仅是狂人本身,也代指处于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之下的中国人,封建纲常名教毒害了所有的中国人,作品由此表达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最深层次的揭露和批判。
在传统势力支配下的社会,那些首先说出历史真理的先驱者,常常被诬为狂人或疯子。狂人的言行导引着读者看到中国几千年的宗法制度和礼教“吃人”的真相,让读者反思这一制度对“人”的毒害,对人性的压榨和逼迫。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是对封建主义抗争的号召,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条变革社会的途径。
《狂人日记》表现了现代人最初的觉醒意识,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反封建的总体倾向,向封建纲常礼教发出了质问,抗争,呼喊那些被蒙蔽的心灵找回自我,是对封建礼教发出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