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十四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十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10:50:58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十四篇)
时间:2023-01-28 10:50:58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一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简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二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多媒体 cai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老师画一简笔画树,树干上的枝叉手面用来写人名,几个直线就可完成此棵树)学生答:树。教师:真聪明!对!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我们在小学学到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板书课题)

1、读──学生自读,把握节奏:请大家先自由的将课文读一遍,当你能够流利朗读的时候请举手,最先举手并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你的名字将被写在“聪明树”上。(待学生举手后请学生朗读,师生订正后并请其他同学评判是否可上“聪明树”。)

2、问──自读提问,词句积累: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现在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看书,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句,如果有请举手告诉大家,由同学和老师帮你解决,问题提的最好的同学,你将是最会提问的聪明学生,“聪明树”上的位置已经帮你留好了!(学生提问,师生互答)

3、背──比赛背诵,培养能力:大家问题提的都很好。老师还想知道我们班上哪位同学最会背书。《咏雪》一文只有六句话,现在请你开始背诵这则故事,当你能的时候请举手,你的名字将会从“聪明树”会背的枝丫上长出来。(学生读书、背诵、上“聪明树”)

4、述──创新讲述,发展思维: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想上“聪明树”的话就必须创新,试着用陈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讲述。(老师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讲的生动。讲的好的上“聪明树”)

1、分组讨论一:现在“聪明树”上已有了许多聪明的少年,《咏雪》一文中也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树”,你同意谁上?为什么?

2、分组讨论二:第二则故事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如果失礼他将不能上“聪明树”,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树”?说说理由。

现在“聪明树”的顶端还有两个位置,名字被写到这个位置的人你将是最聪明的。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现在老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思考:《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还能不能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说的好,你的名字将被写到聪明树的顶端。

今于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认识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让我们今后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节课这样聪明,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聪明树”浇灌的更高更大!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三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教学目标:

3、初读课文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四

(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2课时

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呢?(教师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注意技巧,恰当运用形体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生复述故事作铺垫。)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如此刻骨铭心呢?(引导学生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

“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简介《世说新语》及其作者

(三)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板书)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解说:

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

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就初中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要让学生知道评价人物的根据是人物的言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正确的、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四)组织学生学习《期行》

1.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一阶段的学习。

(1)注意下列加下画线字在文中的读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

(2)学生自读课文,推敲朗读停顿;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二阶段的学习。

(1)请学生翻译课文。(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字句。)

(2)通过讨论,梳理故事情节。(可板书)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驳客,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3.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三阶段的学习。

(1)同座学生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体验开始时教师讲故事的语气、神态,力求能够绘声绘色。)

(2)讨论: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明确: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学生回答意对即可。)

4.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案》,来自网!

说第四阶段的学习。

《期行》这则文言小说短小精悍,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说说自己的看法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出陈太丘、元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五)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大家的悟性很高,顺利完成了《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的学习任务。下一堂课,我们将学习《乘船》,老师想放开手,完全由你们自己来学习这篇文言小说,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呢?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将《期行》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请他们给你评判打分。(优、良、中、差)

2.如果你是学习小组的牵头人,你将如何组织你的小组成员按照老师介绍的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来学习《乘船》?请你设计一份内容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准备竞选《乘船》学习小组的牵头人。

(一)回顾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

(二)小组学习《乘船》(每组以6至8人为宜,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巡视指导)

1.各小组交流学习方案,选定方案优秀者为本小组学习牵头人。

2.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修改完善学习方案。

3.按照确定了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乘船》,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4.展示学习成果。(可采用电视上常见的知识竞赛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给予鼓励性的打分。)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1)课文朗读展示。(每小组出1人,人选由其他小组任意指定。)

(2)字句理解展示。(为了便于突出重点,可由教师出题,各小组抢答。)

(3)故事复述展示。(由各小组推选1人参加。)

(4)故事内涵展示。(各小组在整理好答案后,选定1人公示,意思正确就可以给分。)

故事内涵: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5)评价审美展示。(让学生们评判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各组自由发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辩论,看法新颖独特的要给予加分鼓励。)

(三)教师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点(从鼓励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对学生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要中肯地指出,以利以后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将《乘船》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定等第。

2.就这次小组学习中的得与失,写一份200~300字的体会。

3.课后搜集两个以上有关诚信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五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数一数等操作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画轴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按照“谈话导入――自主探究――拓展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时先谈话导入,然后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通过自主探究例1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秘密,了解对称轴。通过画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在课堂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参与轴对称图形性质的探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主人”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方格纸 剪刀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收集的各种轴对称图形 剪刀 方格纸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漂亮的图片(课件出示教材82页的图片),认真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图片中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寻找图片中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学生对漂亮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欣赏轴对称图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教材82页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2)你能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3)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1)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出示教材82页例1。

②观察并提问: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

预设:

生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生2:这幅图沿着中间的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生3:我分别数了数点a与点a′这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说明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生4:我也数了一下其他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相等。

③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部分,而且在同一个图形中,任何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得出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运用性质画轴对称图形。

(1)出示教材83页例2,引导学生思考:

①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应该分别画多长?

(2)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总结画法。

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关键字)

①定: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②数(或量):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找: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连:按照所给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就画出了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六

刘义庆(403�c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jiān)疏》。

yìxíngshěfǒuzāizhòu

无奕女期行舍去尊君在不哉骤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举行了一次家庭聚会,和晚辈们(一起)讲解诗文。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c385),字安石,晋朝陈郡(jùn)阳夏(jiǎ)(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②内集:家庭聚会。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比作空中撒盐。”

⑤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的哥哥的长(zhǎng)子。做过东阳太守。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在空中飞舞。”谢太傅(听后)高兴得哈哈大笑。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位女子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奕的女儿叫谢道韫,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⑦无奕女:即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⑧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一)评析:文章通过“咏雪”一事,以对比手法,充分显示了谢道韫的聪颖机智。行文简练,语言流畅。

(二)主题思想:勾画了一幅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①陈太丘:即陈��(shí),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②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③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可是)正午已经过了朋友还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等他走后那位朋友才来。

④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⑤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年才七岁,正在门外嬉戏。⑥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的长(zhǎng)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⑦尊君在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了很久您都没来,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位)朋友就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可是)正午您却没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当作人家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位)朋友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就走下车来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屋里去了。

⑩引:拉。○11顾:回头看。

(一)评析:文章以生动的情节,传神的对话塑造了陈元方这位少年的形象。面对父亲的朋友失信失礼,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终使“友人惭”,表现了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机智聪明的一面。对“友人”的刻画也很成功。

(二)主题思想:是写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的聪颖机智的,他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研讨与练习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略。第二问:儿女:古义指“子侄辈”,即“家庭中年轻而又辈分低的人”。今义指“子女”,即“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作“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可译作“您父亲,您爸爸”等。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可译作“家父,我爸爸”等。第二问:略。)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常与“而、顷”等连用,可译作“片刻,不久,一会儿”等。欣然:高兴地。然:……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相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代以后才有“准备,打算”的意义。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约会。委:丢下,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略)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七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期:qī:约定。

过:超过。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君在不( fǒu ): 现在写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

三、课文导语:

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常识(分发)

刘义庆(公元4xx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谦称 :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4)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小结: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 以信做人。”

六、中心思想: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几则: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q�e。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wěi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3、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③”萁qí在”句:大意是,豆秸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烧。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4、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注释】①佳境:美妙的境界。按:甘蔗的头部最甜,从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译文】顾长康吃甘蔗,先从蔗梢吃起。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5、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译文】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再卖。

6、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九、习题讲解:

十、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一、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不( fǒu )、尊称、谦称。

十二、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三、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四、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五、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六、提供的图片:

十七、音频选择:

十八、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十九、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练习册评讲:

二十一、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二、字音、字词订正。

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二十三、文言文翻译:

《期 行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二十四、佳作选登:

二十五、课文附文选读――《泥土》

二十六、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七、推荐讲解。

二十八、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八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2.能够掌握重点字音、词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3.理解文意,作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课前

教师对学生演讲作简要评论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3、《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人的活动的句子是:

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

师:我们今天继续复习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129页――《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1、师:拿出本课的复习提纲。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文学常识。

哪位同学能帮我们总结一下。(请一到两名同学)

明确:(投影)①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②作者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③《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2、师:本文有哪些字词的读音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呢?在书上找一找填在提纲上。

请一名同学说说。(请一名同学,教师做适当补充)

明确: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差可拟无奕

期行非人哉太丘舍去谢道韫

3、师:我们再来看看词义方面。请同学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义。

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不久,一会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比相比。差,大概、差不多。拟,比拟

未若:比不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才到。乃,才。

相委而去:丢下我就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下车引之:引,拉。

顾:回头看。

4、师:下面我们复习一下本文的特殊字词。特殊字词包括什么?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等。

首先是通假字,文章中有几个通假字?是哪一个?

明确:尊君在不?不通否

师:找出文中的一个古今异义词。

明确:儿女:课本中指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一词多义的现象,复习提纲上也已经列出来了,找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

5、师:第五部分,是特殊句式。课文中有哪几个特殊句式呢?(请学生回答)

6、师:课文中的重点词的读音、词义、特殊用法我们都解决了,下面我们把它串起来翻译几个句子,看复习提纲。找同学翻译一下。

师:下面咱们做几个题,检测一下我们复习的情况。

(投影)

《世说新语》两则

1、选自

2、作者

3、《世说新语》分为_________门,主要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差可拟无奕

期行非人哉太丘舍去谢道韫

三点字词的意思:

内集:

俄而:

未若:

期行:

舍去: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顾:

四特殊字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然:①公欣然曰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

②然数年恒不一见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日:①寒雪日内集之:①见藐小之物

②吾日三省吾身②下车引之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日中不止,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九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1、布置预习,通过,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请一学生全文翻译。

四、朗读训练: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作业:

1、口头翻译这两篇短文,特别注意重要的字词句。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

一、检查作业,复习巩固:

1、解释字词。(大屏幕出示)

2、翻译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检查背诵。

二、齐读这两则短文。

三、启发引导,解决难点: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则短文大意。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4、《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5、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联系实际谈谈对“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的看法。

四、以这两则小短文为例,简介《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五、作业: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虽然前面接触过几篇更难的文言文,但毕竟基础差,在结合课文注解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翻译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此目标。

第二课时,诵读安排较多,学生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讨论非常热烈、积极,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对人、对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十

教材简析

选自魏晋南北朝时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大多采用对比的手法,用简短的语言记述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品质。“管宁割席”“王戎识李”的故事就有着这样的特点。这两个故事都只有五六十字,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突出。如,“管宁割席”,通过管宁、华歆“见片金”和“同席读书”时行动上的不同表现,把管宁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的君子形象刻画出来了。“王戎识李”是借“诸儿”与“王戎”见路边树上李子的不同表现凸显出了王戎小时候能根据现象思考推理,得出结论的与众不同的聪明。

设计理念

以对比思考为主要方法,以反复诵读为情感体验手段,遵循“由扶到放”“比较赏析”“适度拓展”的原则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感悟文言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地理解意思。

2.运用比较带动理解,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3.以层递性的要求驱动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朗读感悟文言文语言洗练,词义隽永的特点。

4.认识生字“冕、戎”。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践体验,归纳理解文言文词义的常用方法,并运用方法翻译全文。

2.在比较人物言行中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和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将二则文章分左右两边抄在黑板上。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出处并揭题

1.要求学生说说《孔融让梨》的故事。

预设:学生如有难度,教师说;若孔融所说的话这一重要情节没说完整,教师适时补充完整。这一个故事文言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出示: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3.你从这个故事中对“孔融”有了怎样的了解?

4.师:孔融长大后成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是一名君子。我们看到他从小就具有懂得谦让,尊重别人的优秀品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自一本书――《世说新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外两个小故事。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教学起点,用所熟悉的故事引入,并通过故事与文言文的比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精练。同时引出《世说新语》,让学生迁移认知,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

二、多维练习,有节奏地读通课文

1.提出朗读期待。

能读通一文章挺简单,但要读通一段1500多年前写的古文不容易。看黑板,自由试读,看谁能凭自己的能力最快地把它读通顺。

2.指通。

(1)先请两生分别读,重点指准“掷”“乘”“诸”等字音。

(2)随机在黑板上用“/”划分停顿处。再请几生读,重点关注停顿。

(3)男女生赛读。

3.指出节奏韵味。

(1)提示方法:读古文,有些地方要停顿干脆,有些地方要气息连贯。这样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2)师范读“管宁割席”。

(3)请生模仿自由读。再指2~4名学生读读这两则故事,从是否有点节奏感的角度点评。

读准读通是“披文以入情”的.第一步,必须做扎实。通过多维练读,反复给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在多种感官共用的状态下读通文章,扫清理解障碍。不仅如此,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能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探索方法,体验中读懂“管宁割席”文意

1.提出理解期待。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已经能比较有节奏有韵味地读古文了。下面要求更高。再看黑板读古文,看自己能读懂多少。

2.根据学情标注困难。

学生读后,让学生自由地到黑板前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在字下加“・”。

3.以“管宁割席”为例,解决字义,归结方法。

(1)学生标注的字是注释中有的,教师在下面划上“―”。

这些,大家待会儿借助“注释”能够读懂。板书:看注释

(2)注释中没有的字词怎么办?

师生共同想办法,教师随机板书理解词义的

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

(3)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字词的意思。

4.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释,不看译文,试说意思。(学生自己练说)

(2)对照译文,比较哪些地方说得不太正确。

(3)教师组织交流:

预设:“宁读如故”“华捉而掷去之”。

:理解古文,有时我们得根据现在的说话习惯,对词语位置调换。“宁读如故”,应该调换为“宁如故读”来理解,这样才符合现在的说话方式。(板书:调换词序)

(4)读懂意思。同桌一个读古文,一个说意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读发现问题”的操作手段把握学情,针对学习障碍,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共享。教师帮助归纳学习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方法疏通古文的意思。通过这样的“帮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一古文的学习乃至学习所有古文打下基础。

四、对比诵读,体悟人物品质

1.师生对读,体会情感。

(1)提出对读要求:读己的情感。

师读古文,生读译文,教师按要求点评。

男生读古文,女生读译文。教师点评。

齐读古文。

(2)对比、分角色读,体悟人物品质。

师读共同写到两人的部分,男生读写管宁表现的句子,女生读写华歆表现的句子。

思考:这样对比着写,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如有难度,提醒学生回忆“孔融让梨”,你觉得在这里,作为一个君子,该怎样?

教师:君子,就应该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

这里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通过对比读、分角色读的形式,用“孔融让梨”做辅助,让学生对如何体会人物品质有一个思考的方向,从而突破难点。

五、学法,学生自主学习“王戎识李”

1.教师学法。

我们刚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看注释等方法自己初步读懂了古文的意思,然后又对照译文纠正了理解不恰当的地方,还体会到了故事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言行,告诉我们人物品质的方法。

2.布置自学任务。

(1)自读第二则文言文,运用方法初步理解意思。

(2)对照译文,调整词序说意思。可以自己练说,同桌练说。

(3)同桌对读,读出古文韵味。

(4)想想故事是怎样写出王戎的品质的。

3.组织交流。

操作思路基本同“管宁割席”。这里少些讲解,多些朗读体悟,重点读好对比部分。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有迁移运用的能力,这一环节也正是搭建了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能力的平台。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六、学习生字

学生自主检查认字情况,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再考一考,读一读。

七、引入《世说新语》,推荐阅读

1.出示《世说新语》,了解特色。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语言精练,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较大。

2.教师推荐。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都比较短小,但意义深远,很适合我们初学文言文的人所读。我们课后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再读一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理解意思,感受人物品质。

“学以致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实践应用,这是学习的需要。本环节适度拓展,给学生一次运用方法,实践体验的机会。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十一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能力培养点:

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

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体验点:

体验偶得佳句的喜悦与被小孩批评的不自在。

1、《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2、《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短小精悍、耐人寻味 简练生动、针锋相对

(人物)

语言、动作、神态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十二

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词句的翻译。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十三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一、导入: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疏通句篇:《咏雪》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四、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习,理解句意、文意。

2、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3、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五、拓展延伸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飞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六、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扩写《咏雪》。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咏雪

谢安: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对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改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咏雪》。

二、疏通句篇:《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复述课文,质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点如何?

明确: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

4、朗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四、拓展练习:

1、解释加粗词语:

(1)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去日苦多

(3)入门不顾瞻前顾后

(4)下车引之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舍己为人

(6)则是无信信口开河

2、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3、拓展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文说明】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司马光、孔融,还有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出示板书课题――《世说新语》二则)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版权所有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1.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拟”(相比)、“未若”(比不上)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拓展延伸: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