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除法教案人教版篇一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联系.
能正确的分析数量联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一、复习、引新
(一)确定单位“1”
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 倍.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
3.白兔只数的 是黑兔.
4.红花朵数的 相当于黄花.
(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二、讲授新课
(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
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
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联系.
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教师提问:
(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谁是单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 ).
(3)全村耕地面积的 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
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
(1)把 代入原方程,左边 ,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公顷)
(根据棉田面积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
(二)练习
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 .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画图并分析数量联系
3.列式解答
解1:设一共有果树 棵.
答:一共有果树640棵.
解1: (棵)
(三)教学例2
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 .一件上衣多少钱?
1.教师提问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
(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
3.分析:上衣价格的 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联系?(上衣的单价× =裤子的单价)
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
解:设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
(元)
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联系式来列式.
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联系式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
(一)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 ,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联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
(米)
(二)幼儿园买来 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 ,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三)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 .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
1.演示:分数除法应用题
2.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
五、课后作业
(一)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二)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 .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三)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 .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数除法教案人教版篇二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剪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过生日都要吃生日蛋糕,喜欢吃吗?(生:喜欢)
1、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8个小蛋糕把8个小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吃,每人分得多少个?
怎么列式?生:8÷4=2(个)
2、师:把8个小蛋糕变成1个大蛋糕把1个大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吃,每人分得多少个?
怎么列式?生:1÷4=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探索一个物体平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每人分得多少个?请同学们利用这张白色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一分,看看到底是多少个?生动手折纸,思考
生:把1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给4个人,也就是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1个蛋糕的1/4,就是1/4个蛋糕
(2)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多少个?怎么列式?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全班交流,明确: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而把“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1÷3=()(个)
2、探索多个物体平均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把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师: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得多少个?下面,利用你手中的学具3张圆形纸片,小组合作,分一分,剪一剪。
(1)充分交流、展示学生的想法与做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一张一张分,把每个蛋糕分别平均分成4份,共12份,每人分到3份,3个(1/4)张拼在一起得到(3/4)个。
方法二:三个蛋糕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1份中有3个(1/4)个,拼在一起得到(3/4)个。
(2)演示:(突出方法二中3个的1/4就是1个的3/4,深化3/4的意义)无论哪一种方法我们都得到: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的就是3/4个蛋糕。即:3÷4=()(个)(板书)
(3)在这里,3/4就有两层含义:既表示1个的蛋糕的3/4,又表示3个蛋糕的1/4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如果把5个蛋糕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呢?你能想象一下分的过程吗?好好想一想,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明确:5个蛋糕的1/7就是1个蛋糕的5/7,即:5÷7=5/7(个)(板书)(5)师:刚才我们是分的蛋糕,现在我们来分分绳子。把3根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根?怎么列式?学生思考后回答:3÷5=3/5(根)(课件演示)
3、总结概括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1÷4=(个)3÷4=(个)
5÷7=(个)3÷5=(个)
师: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算式,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请观察思考一下,并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
(2)生汇报:我发现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算式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算式的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师补充:除法算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
师强调:相当于
(3)师:请每个同学看着这些算式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提问:我们能不能反过来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4)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成:a÷b=a/b
讨论: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b是否可以是任何数?为什么?补充板书(b≠0)师板书:a÷b=a/b(b≠0)提问:为什么b≠0?(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b不能为0。)
师:分数与除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学生说不出可以引导)
小组议一议再全班交流,明确:分数是一种数,也可以表示两数相除;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
1、你能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商吗?3÷8=5÷9=7÷13=4÷7=40÷56=12÷61=
2、把1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把1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把2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四、全课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分数除法教案人教版篇三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
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习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让学生试列方程,并说出方程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把方程解完,并写上答案。
出示教材的检验,提问:要检验儿童的体重是不是正确,应该怎样做?(用求出的体重乘4/5,看看是不是等于水分的千克数。)
2、比较。
提问:我们再把例1与复习题比较,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整理出: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三、巩固练习
1、做书p34做一做
要求学生先按照题目中的想说出想的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订正时要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来列方程的。
2、做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四、小测:(略)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解答?未知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能找出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说出相对的数量关系式。为孩子创造做数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再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来解答;并学会了怎样验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很可能获得超出结论自身的价值的若干倍的数学知识。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分数除法教案人教版篇四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投影仪。
一、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24÷4+16×5-37 46+50×[(900-90)÷9]
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教学实施
(5)分析运算顺序。
提问:这两个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明运算顺序。全班同学各自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3、变式练习。
学生可以先讨论怎样计算,再明确顺序进行计算。
老师说明:一般情况下,在分数、小数混合的式子里,通常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空。
四、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思维训练
1.d 2.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1)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
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
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2)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例3以吃药片为题材,通过解决问题,引出涉及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看到已经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例3下面的“做一做”是需要用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1、加强意义理解,加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联系,加强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2、通过解决问题,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出示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再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可以从问题入手想,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列出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注重直观操作,渗透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方法。
直观操作——主要体现在计算方法的理解过程中。在例题教学和习题练习中,关注学困生的情况,需要多次演示,强化数量关系的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