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影子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一
1、感受儿歌的语流节奏和韵脚的重复,体验儿歌的节奏美。
2、通过想想、试试,说说,学习儿歌,利用诗句的重复仿编儿歌。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幼儿玩过手的动作变化,手形的各种图片(兔子、剪刀、螃蟹、小花)
2、手影图片若干,展板。
一、导入,教师与幼儿打招呼。
1、伸出一只手与小朋友打招呼。(嗨,小朋友好!)老师用几只手与你们打招呼?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5个)
2、嗨,大家好!我现在用几只手与你们打招呼?(两只手)两只手我们还可以说一双手,(出示一双手的图片)。
3、你们也有一双手,数数看一双手有几个手指头?(10个)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教师边带领幼儿做手的动作边学习语句: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
二、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手的变化。
1、小手它还会变魔术呢!你们看伸出一个手指头,变成什么了?(虫子)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语句:变成小虫爬爬爬。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说一说。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评析:幼儿对“小虫”非常感兴趣,纷纷模仿起来,情绪马上被提升了
3、那你的小手会变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变一变,然后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手的变化。)
评析:让幼儿的小手试一试,变一变,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玩玩、想想、讲讲,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幼儿边想边说的过程,也是自己构思诗歌的过程。
4、提问:你是怎么变的?变成了什么?
幼1:我是这样变的,(做动作)
幼2:跳跳跳。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变成小兔跳跳跳)
你又是怎么变的?变成了什么?(请2—3个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有意识的将诗歌中有的图片螃蟹贴出来,并及时的加以引导,变成螃蟹怎么样了?再引导他们一起来学一学)
5、教师边做动作边示范念儿歌第一段。(结合刚才贴出的图片)
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变成小兔跳跳跳,变成螃蟹爬爬爬
6、我有一双小小手,(贴出小手图片)那它还会变成什么呢?用好听的话该怎么说(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儿歌中相应的图片:变成剪刀剪剪剪,变成小花转转转。
三、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2、教师带领幼儿结合图片念儿歌,即: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变成小兔跳跳跳,变成螃蟹爬爬爬,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变成剪刀剪剪剪,变成小花转转转。
3、小朋友说的真好,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边说边做吧。(幼儿站起来自由做。)
评析:在第一遍学习诗歌的基础上,我进行了第二遍诗歌教学,虽然还是学习诗歌,但在这里,活动氛围更宽松了,有的三五成群的与好朋友边说边做,有的与老师边说边用动作表现,他们自由的边走边说,使学习不枯燥,充分发挥每一遍念诗歌的效益,真正做到了在玩乐中学习。
四、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教师做两个手的变化动作。小手变成了什么?
幼1:小狗
幼2:青蛙
师:谁能用儿歌里的话说一说。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做动作,用自己的动作仿编儿歌。
3、小朋友真能干。你们看小手变变变,都变到我们的教室里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学着变一变,然后想一想用儿歌里的话怎么说?(幼儿分成3组自由观看,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用“变成某某怎么样”的句式说)
4、提问:告诉我你看到的小手变成了什么?(幼儿用“变成某某怎么样”的句式回答,仿编儿歌)
我们一起来跟着他说一说。另外两组的教学方法同上。
5、那我们把自己编的儿歌一起来说一说吧!(教师带领幼儿看看、走走、说说、变变)
6、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老师把这些图片说一说。
(评析:利用手影图片,给予了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帮助了幼儿调动了生活经验,也为创编诗歌提供了便利。同时孩子分三组,更是让幼儿的创编更具针对性,使他们充分运用多种感官,看看、说说、做做,人人动手动脑动嘴,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2。小朋友们边走边看边说,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他们创编的很轻松和愉快。)
7、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手在太阳底下变魔术,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那我们一起到太阳底下去玩一玩,变一变吧!
(评析:承上启下,将问题直抛幼儿,使活动自然地过度到延伸环节,也激发了的探索能力,让他们一起来获得关于“手”快乐又新奇的体验!)
《会变的小手》这首儿歌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容易理解。整个活动循序渐进,层次清晰,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了他们的动作表现力。在教学中,我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尽情的用动作表现手的变化,并及时的加以引导,使他们在相对自由、宽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在玩乐中学习诗歌。孩子们人人参与,特别是在看手影图片进行创编活动时,孩子们更是情绪高涨,大胆的模仿手影的动作,到活动结束他们还意犹未尽。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影子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二
1、教材分析:雨伞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分别描绘了小鸟、蚂蚁、青蛙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的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与生机。这首诗语言质朴、清新,句式工整,韵律十足,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让幼儿在欢快活泼的氛围中去感受寻伞的趣味性,进而萌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情分析:诗歌内容简单明晰,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中班幼儿较小班相比,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根据《纲要》精神和年龄班语言领域特点,该诗歌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水平。
1、认知目标:欣赏诗歌,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雨伞
2、能力目标:尝试合作探讨,能用动作、语言等方式大胆地表现诗歌内容
3、情感目标:萌发对不同种类雨伞的喜爱之情,体验文学活动的快乐。
本次活动的重点:《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将活动重点放在“欣赏诗歌,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雨伞”上。
本次活动的难点:语言教学应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其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能用动作、语言等方式大胆地表现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我将分别从物质和经验两方面着手:
2、经验准备:幼儿在活动之前了解过生活中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同时对于下雨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
洛克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她前进。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原则,同时结合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法:游戏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本次活动,我最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自主学习法,让幼儿自己去了解诗歌,去观察动物角色和感受其生动的语言。这不仅与生态课堂所提倡的”自主化、生活化“学习相吻合,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活动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活动过程是活动内容的具体表现和实施。为了体现层次性,我将其分为五大环节:一是实物导入,引发兴趣;二:自主探索,了解内容;三:完整欣赏,学习诗歌;四:多元朗诵,巩固练习;五:情感提升,结束活动。这五个环节会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得到逐一体现。
(一)实物导入,引发兴趣
本环节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旨在让幼儿在观察交谈的过程中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出示小动物头饰:今天呀,有三个小动物要出去玩,他们是谁呀?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猜想)
(导入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活动一开始,教师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诗歌的主体雨伞导入,通过提问同雨伞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让幼儿在加深对雨伞作用认识的同时,又对接下来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结尾的设疑,也萌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自主探索,了解内容
本环节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自主学习法,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知识,从而初步了解内容。
1、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幼儿能感受到下雨的情境。并提问:天怎么样了呀?那小动物们会怎么去找什么伞躲雨呢?请你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看吧。
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方式合作探讨诗歌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给幼儿提供三组不同的材料,分别是:小电脑、图书、图片,让幼儿自由选择以何种方式学习探索。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深入到幼儿中去,去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适当地参与到幼儿的交流过程中去。
3、分享交流
教师请不同组别的幼儿来交流内容
①、师:你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躲雨的呀?(了解完后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学习这一句诗歌)哦,燕子飞到大树上,她找到的是什么伞呀?(大树伞)那她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哈哈!大树伞!“(重点学习”飞“这一动作)
②、师:还有谁也去躲雨了呀,它找到的又是什么伞呢?(请剩余两组幼儿来交流一下。方法同上)
4、出示乌龟和松鼠的图片(着急样的)
①、教师让幼儿猜想这两个小动物没找到伞,心情如何?并让幼儿想想哪样东西适合他们用来当做雨伞。
②、简单总结:呀,小动物们都找到了雨伞,他们还谢谢我们小朋友呢。
(本环节,我采用了师幼商量的方法,教师以图谱进行整理,在学习时,重点关注”飞“字和”哈哈“的情感词汇,通过语言表达、动作感受让幼儿理解之余,感受其情趣所在。而第二句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这一句幼儿完全有能力在教师引导下集体创作,因为有了前两句的学习,第三句教师便发挥幼儿主体性,由幼儿来设计,这样不仅体现了幼儿为本的理念,教师也能够在为幼儿提供学习框架的同时,以引导者身份介入。这样的学习简单有效,符合生态课堂的理念。)
(三)完整欣赏,学习诗歌
本环节主要采用了交流法,旨在考验幼儿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幼儿仔细倾听
(小动物们都找到了雨伞,真开心,老师还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听呀?这首儿歌的名字呀就叫做《动物的雨伞》)
(任何事物都要帮助幼儿有一个整体印象,才能便于其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理解。因此,教师在之前分段理解的经验上,完整朗诵诗歌,同时结合图谱这一形式,既清晰明了,又直观呈现。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多元朗诵,巩固练习
1、玩藏图游戏(教师将图谱中某一地方的卡片拿掉,让幼儿完整朗诵)
2、玩”躲雨“游戏:教师当燕子,其余幼儿当剩下来的小动物
3、幼儿自主选择头饰,表现诗歌内容。(播放雨声录音)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最主要的活动,因此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知识经验,而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也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内容,从而真正达到巩固的目的,也使幼儿的兴趣点再一次得到提升。)
(五)情感提升,结束活动
2、进行简单仿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在雨天寻找伞呢?他们又会去哪里找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谁来说说看?注意也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句式来说哦!
3、最后的结尾:小动物们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帮他们找到了伞,老师这里有一顶大伞,那我们也撑着这顶伞回家吧!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最后一环节,教师不忘进行情感的.提升,寓情于语,而简单的仿编也能帮助幼儿拓展其思维和想象能力。至末,教师也首尾呼应,既贴合主题,又不忘回归到主题,让幼儿在伞中将快乐延续……)
活动延伸是活动内容的延续,我将从领域渗透和家园共育两方面进行。
2、家园共育:与家长配合,请家长继续帮助幼儿巩固诗歌内容,有条件的话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动物的特点和与其相适应的栖息地。
《动物的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小鸟、蚂蚁、青蛙、瓢虫、乌龟、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从活动中看到孩子们的词汇量较少,从而阻碍了孩子的表达。因此在活动中,还是教师说得太多。此外,孩子们的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今后要多为他们创造说话的气氛,让每一位孩子都具有自我表现和创造的空间,用简练的语言引导和鼓励幼儿学习用清晰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个别孩子的表现欲很强,如:田田、凯凯、文文、果果等,这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但语句不太顺畅,不太连贯,这也是在今后要加强的。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发,对外界新鲜的刺激能产生兴趣,容易进入情境中。因此活动最后如果能利用头饰和道具并布置相应的场景,其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可以引起更浓的参与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再次深入理解儿歌的内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觉得我应该从讲故事开始,先丰富孩子们的词汇量,由词语开始,逐渐向句子发展,引导孩子们用原有的经验和当前的学习内容更好的相结合,学会灵活运用字、词、句,最终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自信。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影子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三
1.跟手诗歌中量词的准确运用。
2.在掌握诗歌基本格式的基础上创编诗歌。
3.认读重点字词:三株草、七条河、九座山。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
教师准备:大图书、温馨的音乐。
游戏:我会说,准确说出量词。
1.幼儿翻阅小读书,自由阅读诗歌,教师适时引导。
图中有些什么?引导幼儿用数量词来表述。
2.幼儿结伴阅读,也可相互小声讨论画面内容,教师观察指导。
1.教师出示大图书和幼儿一起阅读。
(1)仔细看图上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量词。
(2)幼儿看大图书,听教师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找出诗歌中的规律。如:整首诗歌是用从一到十的数字为每句的开头,每两个数字说一个物体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诗歌,注意诗歌中两次的运用。
1.节奏朗读、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不同方式打节奏朗诵诗歌。如用拍手、跺脚,打响指等方式配合朗读。
2.看图仿编。
幼儿在框中任选一张图片,根据图片内容按诗歌中的句式来仿编。如。拿到画有瓜的图片可说:一个瓜,两个瓜,瓜儿甜甜我爱它。
幼儿有序收书,整理物品。
一节活动下来,感觉幼儿参与性很高,课件的运用、图文结合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记住了诗歌,并朗读下来,整节活动幼儿思维活跃,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不足之处就是觉得老师说的有点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教师指导语言要精练,真正做到引导。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影子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篇四
1、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咪咪笑"、"哈哈大笑"、"哇哇大哭"、"不哭也不笑"、"愤怒"等词语,并能看表情迅速说出相应的词语。
2、培养幼儿仔细听的习惯及快速对答的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1、事先请一名大班幼儿学会表演,要求脸部表情生动,且与词语相配。
2、各种表情脸谱。
1、游戏是必须用"变变变,变什么?""你来说,我来变。"的对话形式,听口令做相应的动作。如能听指令做出相应表情,就可进行角色对换,否则不能交换角色。
2、教师参与游戏。幼儿听老师口令,做相应的表情。幼儿双手蒙住脸说:"变变变,变什么?"老师说:"我来说,你来变,大家一起咪咪笑。"幼儿立刻放下手,做出相应的表情。反复交换角色练习不同的表情词语。
3、幼儿自主游戏。请个别幼儿上来发出口令,其余幼儿做相应的表情。让幼儿两两结伴进行"变脸"表演游戏活动。
活动刚开始,我出示了川剧变脸的视频,幼儿观察到了视频中人物面部的不同变化,为活动打下了基础。在与同伴玩变脸游戏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并描述同伴的面部变化特点。尝试用夸张、变心的手法,创造面部的五官及轮廓。能根据要求与同伴玩变脸游戏,感受脸型、五官变化的乐趣。绘画效果较好。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影子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五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对冰的认识仅仅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此次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冰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