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七彩课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202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七彩课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9:21:11
202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七彩课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时间:2023-01-15 09:21:11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七彩课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

(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

(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七彩课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语言整齐而活泼的优势,激发探究描写手法与语言魅力的热忱。

1、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2、领会古典白话概括、整齐的优点,激发对书艺术特色的探究。

本课重在以篇引书,学生对悟空从小即有所了解而且一般都颇感兴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预备孩子的年龄兴趣特征,教师以此为重点可顺势引发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西游记》诙谐活泼又不失古典的语言既可能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难点,但适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丰富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表现力。

(一)简介《西游记》引发读新课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1)《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2)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3)主旨及意义。

3、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4、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择其要点分类概述。激发学生从小就积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内心的影响,使学生走近原著;有关资料的补充能训练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浏览目录首回初感书文异同

1、根据学生介绍主旨时对孙悟空的评介,引入翻阅目录,思考《西游记》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的原因。

2、初读首回前半部分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新感受。

3、积极鼓励学生真实新体验。特别对删去诗词与后文的质疑应大加鼓励并留到课下探究。

4、翻阅目录,了解全书大致格局及意义。

5、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比较书、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别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如有更多疑问,对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6、引发学生了解读书要有全局意识,粗读不妨轻松随意,精读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听闻不能代替读原典名著的意义。

(三)感受人物形象激发情节探究

1、再读课文,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读、说给同桌听,概括为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3、引发人物性格与环境及时全书情节展开作用,点到为止,启发学生思考。

4、通过扫读、跳读等圈划语句。

5、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可能说到勇敢、勇于尝试实践、有见识、有领导才能等。)

6、本课重点,通过圈划交流,感知小说人物与情节环境的关系,激发“英雄出少年“的情怀,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四)思考环境衬托感知语言魅力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2)(3)节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3、结合第1段说说“山石水”的作用。(明确既交待情节,又间接衬托猴王的不凡。)

4、朗读(2)(3),感受写“猴”这一部分语言形式的魅力。(学生可发现在句式、引用、音韵等方面的特色。)

5、顺势激发学生探究写法,语言特色的魅力,为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张本、感受古典白话独到韵味,与现代汉语更好沟通。

(五)明确读书要求布置探究任务

1、小结,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在通读书中制作10~20张阅读卡片。

2、结合今天生发的疑问与p172页中的提示初步确定研究的小组与方向。

3、翻到p172《西游记》读书报告,明确要求。

4、课下分组讨论。激发读书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工作。

本课也可根据学生层次压缩前两个教学环节,在学生简介《西游记》作为古典神魔章回体小说精典的体裁与主旨之后,切入问题:孙悟空作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说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现的。在学生充分朗读思考讨论后,进一步引发“神化”环境的作用,并由读引“说”,在复述式的讲说评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说的特色。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玩耍、蹲身、瞑目、镌、抓耳挠腮、石碣、顽劣、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拖男挈女、感之既久、采花觅果、洗濯。

2、模仿第(3)节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幼儿园里小朋友玩乐的情景。

3、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禽有禽?,兽有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俗语名句组织一段有意义的话,并说说引用俗语的好处。

4、用第一、第二张卡片摘录《西游记》1~7回中你最欣赏的语句片断,并说明理由。

5、将精彩语句保留,以讲故事的口吻将猴王出世出任说给父母或同学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语法、词汇与现代文均有所差异,因此,在课前布置了学生透过查字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为课上学习清楚障碍,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资料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资料。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之后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忙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在讲解难理解的句子时,不够详细,这是我以后注意的地方。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七彩课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5、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七彩课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四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七彩课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五

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教学只有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与成长发生意义关联,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架构起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多层次对话,让学生在经历叩问、体验、发现等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通过读文叩问、携疑深究、读议感受等方式理解作者养花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

1、生活中,你们觉得做什么事最有乐趣?

2、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很爱养花,他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乐趣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学科除一般的工具意义而外,更应是发展儿童心灵、提升学生生命的学科。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做什么事最有乐趣既能引发学生对既有生活情趣的思考,又能让老师及时捕捉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为下文学习老舍先生养花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感受以及反观自我、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奠定必要的基础。而且这一交流巧妙地建构起了课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学生心灵的成长的内在联系,使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而言不再外在于己,而是有意义学习。

2、找一找,划一划:老舍先生觉得养花给他带来了哪些乐趣。

设计意图:语文学科要发展儿童的心灵,讲究的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其间,教材是很重要的载体。让学生走近教材,感受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自由读文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练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段。

1、读文叩问。

⑴(承上交流出示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⑵指名数位同学读。

⑶质疑。读着老舍爷爷这段感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喜、笑、有果实,这些都堪称乐趣,为什么劳动累得腰酸腿疼也是乐趣?甚至是忧、泪也被视为养花的乐趣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走近教材到走进教材,进而与文本对话,需找准切入口。《养花》一文,老舍先生的感受是独特的、真挚的,同时也是颇具意蕴、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让学生细细品读这段话,老舍先生的感受和学生的原有认识便发生着碰撞,读文叩问既满足了学生质疑的需要,又自然而然引出了下面研读深思的重点。

2、携疑深究。

⑴问题产生了,你们打算如何解决?(好好读读,品味品味/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把自己放入文中,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⑵自读思考:那么老舍爷爷向我们讲述了养花过程中的哪些事呢?每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作重点研究。

⑶小组交流。互相评议、补充和启发。

⑷大堂汇报,适时点拨。(汇报内容、目标及方式基本如下图所示,出现顺序可视实际情况而定)

设计意图:携疑深究是本课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对话最关键的板块。这个板块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等于一体,是学生的语言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这个过程展开的充分与否、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生活乐趣的感悟程度。因此携疑深究又分自读思考、小组交流、大堂汇报三步展开。从大堂汇报呈现的主要内容来看,学生与文本对话既要读懂语言文字写什么,又要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作者丰富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于是采用什么方式让学生领悟与表达就很重要。本设计中,方式采用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雷同;2、既有利于语言实践,又有利于体验感悟;3、形式与内容的匹配。

如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养花的知识之乐是通过赛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在读、评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等句段的过程中关注语言文字,甚至关注标点符号,从而领悟作者由衷的自豪。而体会养花的成果分享之乐则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朋友受老舍先生之邀,秉烛夜游,欣赏昙花会说些什么。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想象说话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动用已有经验与文本对话,阐述阅读感受的过程。至于对养花中伤心事的体会,主要采用自由思辩和相互辩论的方式,促动…白话文 …学生深入思考:伤心事也能称得上乐趣吗?作者怎么会觉得养花中的忧和泪也别有一番滋味呢?这样的思辩,既是与作者的交流与碰撞,更是学生与自我与内心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的心灵感受不断丰富,精神世界不断得以洗礼。

学到这里,你对生活中的乐趣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说一说或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学科担负着滋养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精神的重任。这种滋养与提升讲究的是水到渠成,不着痕迹。此处设计你对生活中的乐趣有无新认识这一说写环节,既是对课始的呼应,又是对本堂课教育目标达成度的检测。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七彩课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六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

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

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从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老百姓的好办法,那就是(师生一齐:南门立木,并板书)那么,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呢?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2)

1、自由读4~12自然段,回答。

先说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回答时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前两个小题进行分析)

了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基。(师生看板书进行总结)

冥思苦想

顺应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言而有信

作业: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演示南门立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南门立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吗?

二、新课

(二)在复习的基础上回答:

1、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说话算话、非常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演示《商鞅南门立木》。在演示中体会读

2、四人小组练读,师巡回辅导

3、全班交流,评议读

4、分角色读

5、齐读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

2、读写词语,除了读写课后要求的2个词语,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作业:

修改自己的练笔,办一期“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习作展教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