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一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
技巧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技巧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技巧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技巧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以专题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文综卷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当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宜的文综训练,显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训练学生做文综试题的感觉。试卷的长度、难度、时间等要切近高考。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从一轮考试结果看,考试出错的,还往往是在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上。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善于提炼主干知识,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
6、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7、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8、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高中地理的学习指导方法
一、自然地理
对于绝大多数文科孩子来说,自然地理是大家的薄弱环节,但是其实自然地理的学习是对于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必须从推导此原理的技巧开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原理进行推导,明白了原理才能更深切的理解地理口诀,才能对口诀进行熟记;自然地理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规律理解后单纯熟记的内容,比如洋流图,对于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多重复熟记,这些都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大量做练习加以巩固,从而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原理。
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考题相对灵活,而且有些知识是结合区域进行考察,例如农业的考察,与区域结合相当紧密,对于这部分学习,需要夯实基础,将课本看一遍,对于不明白的概念要及时弄懂,对于有些概念要及时进行区分;然后就是对于书中提到的涉及区域的地方进行看图熟记,通过地图加深印象;在明白了概念,也熟记住地图后进行背诵,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知识都已经理解,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熟记已经不是你的难题。
三、区域地理
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地理中的考察精髓,因为所有人文和自然的知识最终都要放到地图上进行考察,所以高考中的答题必定配备有地图。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在明白了人文和自然的知识后因为不认识所考察的地方,不能通过所知道的原理进行解题,成为了他们进一步提高的最大屏障,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需要进行熟记和练习。对于区域地理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地图进行熟记,通过地图熟记的地方最为牢固,然后通过进行练习加以巩固。
四、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的三部分知识都明白之后,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明白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五、有计划的进行练习
做到了前面所讲的事情之后,我们最需要的是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所以大家每天要拿出有效的时间来进行巩固练习,大致对于地理来说每天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就可以,通过做期末考试题或者模拟题题(这个时候基础较为薄弱的孩子通过期末题进行夯实基础和巩固,基础较好的孩子可以通过模拟题进行提升),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高三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二
高中地理复习——世界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
东亚:1.20°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海南(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2.23°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玉山)
3.40°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大几字拐弯)、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4.50°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
5.蒙古:80°e-120°e、50°n附近
6.朝鲜半岛:35°n、125°e穿过。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东南亚:1.10°s纬线穿过:松巴岛、帝汶岛
2.0°纬线穿过: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望加锡海峡、苏拉威西岛
3.10°n纬线穿过安达曼海、马来半岛、泰国湾、湄公河三角洲、南海、菲律宾群岛
4.20°n纬线穿过:孟加拉湾、缅甸、老挝、越南、北部湾
5.23°26′n穿过缅甸
6.100°e经线穿过:缅甸、泰国、泰国湾、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印度洋7.110°e经线可从海口至加里曼丹岛西侧连线
8.120°经线穿过北回归线和台湾西侧交点、吕宋岛西侧、赤道和苏拉威西岛西北交点、松巴岛连线
重要地名位置: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马六甲海峡、泰国湾、南海、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巴士海峡、太平洋、印度洋、东南亚11国及首都。元江-红河-河内;澜沧江-湄公河-中、缅、老、泰、柬、越-成象和金边;湄南河-曼谷;伊洛瓦底江-仰光
南亚:1.0°纬线穿过印度洋和马尔代夫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高三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三
虎林高中 2011届()高三学年联考试题(地理学科)
密山一中
命题人:孟繁廷 审核人:周显恩、陈杰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1.5分,共计30题,45分。)
密山市被人们称为鱼米之乡,它地处三江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密山市密山镇经纬度位置约为(45°n,130°e),它处于穆棱河平原北侧,南部又有兴凯湖湖滨平原,原为一望无际的沼泽区。美丽可爱的兴凯湖是我国夏季的旅游胜地之一,大湖与小湖之间的湖岗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又具有独特的自然特征,尤其是松树的种类独特。其树冠形状酷似黄山上的迎客松,树冠的伸展方向指向小湖。好像在欢迎八方游客。根据材料回答:
1、密山地区与广东省相比
a.有机质含量少,土层深厚 b.有机质含量多,土层薄 c.有机质含量多,土层厚 d.有机质含量少,土层薄
2、下列有关兴凯湖湖滨平原与穆棱河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植被属于针阔混交林 b.自然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c.自然植被呈现非地带性特征,但又具有这个地带的地带性特征 d.自然植被呈现地带性特征,但又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
3、密山市优质的大米在南方的昆明、上海、温州等地为一种品牌,关于密山大米好吃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密山的全年日照时间长 ②密山的降水量大、积温量大 ③密山的夏季昼夜温差大 ④密山夏季日照时间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树冠形状伸展方向指向小湖的原因正确的叙述是 ①在松树的生长旺季,小湖面积小,离陆岸近,气温高于大湖 ②冬季,小湖面积小,离陆岸近,温度高于大湖
③在松树的生长旺季,风总是由大湖吹响小湖,使其树冠伸展方向指向小湖 ④冬季风总是由大湖吹响小湖,使其树冠伸展方向指向小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图中虚线表示该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该图回答5题:
5、图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高考学习网-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a.250米 b.1500米 c.2000米
d.500米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7、若x的数值为500米,图中a所在地
a.海拔等于500米 b.海拔高于600米,小于700米 c.海拔大于500米,小于600米 d.海拔大于300米,低于400米
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读图,回答8~10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气压中心c数值小于1020 b.图中b地吹东北风
c.a点所在区域气团为暖气团 d.b点所在地区比a的风力弱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目前可能出现逆温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10、如果图中天气系统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向正东方向移动,8小时后a地高考学习网-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的风向和风力变化为
a.风向变为西南风,风力减弱 b.风向变为西北风,风力减弱 c.风向变为西南风,风力增强 d.风向变为东北风,风力增强
读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11~12题:
降水量(mm)200 150 100 50
﹣10 0 10 20 气温(°c)
0
1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12、该地可能是以下哪个城市
a.开罗 b.纽约 c.开普敦 d.悉尼
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迹地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
a.东.西.北.南 b.北.南.西.东
c.南.北.东.西 d.西.东.南.北
14、下列对图示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树可能是红松,② 树可能是白杨
b.大小树皆伐,不利于林木的更新 c.减少植物的蒸腾,促进土壤沼泽化 d.降低采伐难度,提高生产率
15、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a.水旱灾害频发 b.沙尘天气加重 c.物种减少 d.地震灾害
读“世界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和“甲地各月降水分配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6~17题:
高考学习网-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16、图中另一条纬线的度数与图中30°纬线相差10个纬度,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地
位置和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b.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c.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1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所在国家铜矿资源丰富 b.甲河河口附近的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
c.甲地和上海高温不同期、雨季同期 d.1月份甲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全球80多个国家3000座城市于当地时间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起熄灯
一小时。上海(31°n,121°e)、巴黎(48°n,2°e)、悉尼(32°s,151°e)、圣保罗(23.5°s,48°w)四城市加入了全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据此回答18~20题:
18、以下四城市熄灯按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是
a.上海、巴黎、悉尼、圣保罗
b.悉尼、上海、巴黎、圣保罗 c.圣保罗、巴黎、上海、悉尼
d.圣保罗、悉尼、巴黎、上海
19、熄灯当天,四城市中黑夜最长与最短的分别是
a.悉尼和上海 b.悉尼和巴黎 c.圣保罗和上海
d.圣保罗和巴黎
20、熄灯一小时活动的主要意义是 a.全球可大量减少co2排放
b.全球可大量节省能源消耗 c.唤起人们关注美好的夜空
d.唤起人们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2、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如下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23~24题:
23、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高考学习网-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4、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高压 ②石灰岩分布 ③岩浆活动 ④风化侵蚀作用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回答25~28题:
25、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c.海拔高度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26、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7、p处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28、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密山市、虎林市地处三江平原的穆棱河畔。据此回答29~30题。
29、两市的地带性植被应为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0、关于穆棱河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流量丰富 b.全年只有春汛 c.全年只有夏汛 d.全年既有春汛也有夏汛
二、综合题(55分)
高考学习网-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31、读“印度洋洋流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同纬度的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 ;(1分)原因是。(2分)
(2)此时,若一艘油轮经过印度半岛南端附近海域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 方向漂流(1分)。洋流对石油污染所起的作用是。(2分)
(3)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原因是。(2分)(4)在a、c两海域,油轮吃水较深的是,(2分)原因是。(2分)
3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对气温、降水和风的影响十分显著。下图中的甲图表示的是空气由开阔地进入山地峡谷时产生的大风现象。乙图是黑龙江省某地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峡谷地带出现大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分)(2)山顶与山谷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2分)试分析原因。(2分)
(3)图乙表示的是_______(冬、夏)季的气温日变化(2分),请说明判断依据。(2分)
(4)山谷地区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2分)试分析原因。(2分)
高考学习网-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33.(14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图中a地形区名称为
,它属于 板块。2.(2分)简要说明该区域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3.(4分)bc之间的河流峡谷地区降水十分丰富,试简要分析其原因。4.(6分)从大气的作用分析b所在高原为什么日照强烈,但气温却很低?
34、我国的一艘综合科考船与今年2月20日从上海港出发,沿下图所示船行线路经圣弗朗西斯科——利马——悉尼,再对澳大利亚大陆进行考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5分)
b
a(1)考察船从上海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航行过程中基本上是(顺、高考学习网-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逆)着洋流而行,由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到利马是 着洋流而行。(2分)
(2)关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a.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华人聚居地区 b.附近的硅谷是全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 c.夏季气候干旱,依靠灌溉发展种植业 d.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
(3)考察船行6周后到达秘鲁的利马,船员发现正午时人影朝向。利马当地属于 气候,其成因主要是 以及 的影响。(4分)
(4)在澳大利亚由a处穿越大陆到b处的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澳大利亚大陆的东
部和中西部地貌景观差异极大,这种差异的形成是以 条件为基础的,导致
东部地貌的形成主要受 作用的影响,而西部主要以 地貌为主。(5)针对国内水资源分布的状况,澳大利亚实施“东水西调”工程,试分析其背景原因:。
高考学习网-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参考答案
1-5 bcbcd 6-10bcdca 11-15ccbcd 16-20dbbbd 21-25bdbbc 26-30bcb 33、14分⑴喜马拉雅山 印度洋2分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2分
(3)图中峡谷地区为雅鲁藏布大峡谷,这里是西南暖湿气流进入青藏高原腹地的重要水汽通道,西南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4分(4)该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因而日照强烈;由于大气稀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保温效果差,导致气温低。6分
34、(共15分)
(1)顺 先顺后逆(2分)(2)a(2分)(3)南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秘鲁寒流(4分)(4)水分(降水)流水 风成(3分)
(5)东部处于大分水岭山地迎风坡同时受到东澳大利亚暖流的作用,降水多,径流量大;大分水岭西部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中部地下水含盐度高,不利于灌溉;中部墨累达令河盆地是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区,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共4分,答出三方面即可)
高考学习网-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三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四
高中地理复习一轮研讨会讨论总结
三县区老师在临沂一中阅览室就公开课及其他教学问题展开了认真的讨论,现将讨论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节公开课 公开课成功之处体现在:
1、教学环节有序分明。三节课完全按照市一轮复习课的模式展开教学:双基展示——精讲点拨——质疑反思——当堂达标。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如双基展示环节,王老师是放在各知识点中分开检查的,而陈老师、彭老师是把整节课的基础知识放在一起处理后,在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教师都能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只是有效地组织引领,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师生双边活动体现较充分。
3、运用地理简图,轻松突破难点。三位老师都注重了学生动手绘图训练,即培养了动手能力,又能掌握知识、展示学生思维,运用地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巧妙地破解了难点。
4、市编学案利用充分,体现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如主干知识、自我测评主要是在预习中前置使用;经典考题用来体验高考、明确考点及考查的主要方式等,教学效果明显。
5、备课充分。都据学生实际情况准备了补充学案,和市编学案灵活使用,知识落实好;学情了解充分,课前通过批阅学案,找出了学生的易错点、疑惑点,使教学更及针对性。
6、考点讲解到位、细致,对学生要求明确,要求学生答题规范,透视高考,让学生明确高考。
7、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强,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特别是彭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将上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到了有效的拓展作用。
教学建议:
1、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好。要么前松后紧,草率收兵;要么有的环节一笔带过。下课铃声响过,教师都未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结束课程。
2、教师只注重了目标的引领,课堂环节的展开,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课堂上留下一点属于学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质疑反思;让他们限时训练。
3、教师讲的太多。精讲部分再精些,真正做到三讲三不讲。
二、从近几年山东高考自主命题,看新一届高三一轮备考复习
1、仍然注重双基知识的考查与复习。
2、命题难度大幅度降低。这就要求在平时复习时,不要再把以前老教材的、现在非课本知识再加进去,人为加大复习难度,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三、教材、市编学案、自编学案使用
1、一轮复习抓住教材是关键,重视对教材知识的探究、规律、原理的记忆。
2、市编学案前置使用,有选择的使用。课前教师先做、先研究,立足学生实际,采用“删、改、增、调”等方式对“学案”优化实用。
3、以市编学案为主,局实际合理恰当的使用补充学案。
四、其它
1、多媒体能增加教学直观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条件的学校尽量用,但一轮复习不可过多的应用。
2、市编学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辅材料,但老师普遍感觉发的有点晚,今年一轮研讨会时,多数老师刚刚拿到手,我们学校十一放假才发,是市编学案的使用打了折扣。
高三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五
浅谈高中地理会考的复习策略
复习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思想不重视;学生的分化严重,后进生令人担忧;答题思维方式,学生对文科试题答题固化,缺乏延展性。期末复习的策略主要有:分析会考试题导向,明确会考复习策略;攻心为上,创造良好学习环境;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强化训练和加强个别辅导等。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复习过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强化所学过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在认识上达到新的跃变,从而真正落实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复习目的在于对所学教材加以综合,掌握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更好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之中。
然而,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大力气去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在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学生为此甚至产生厌学、弃学思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些,而在复习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去走捷径,只对着会考大纲带学生画重点,学生也就按照教师画的重点去死记硬背书上的“零散”内容。这样的复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倍功半,不会理想的。
所以,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新的高度,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会考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正因为如此,在复习过程中,就不能机械地把教过的内容再重复讲一遍,而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较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具体的方法是,先带领学生按顺序回顾各章节具体内容,并形成各章知识体系框架,再帮助学生搞清各章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以宇宙环境为开端,因为地球是宇宙中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都离不开宇宙环境。而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要素的特点、性质、分布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所以高一地理上册分别讲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农业、工业、人口与城市发展等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下册又分别讲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构成地理科学的一对矛盾——人地关系,也正是课本最后一个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正是通过人地关系这一对矛盾体,把高中地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就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在复习过程中也就能很自然地沿着系统层次去思维和记忆,不至于无章可循,无从下手,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在上述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看书,引导学生去寻找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对一些难度不大的知识点,学生只要熟读了教材,把握了要点,可不必多讲。教师着重讲清难点,并通过分析、归纳揭示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系统地认识到这些章节知识间的联系,而不是去孤立、机械地识记这些知识点。
高二地理会考对于大多数差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翻阅了近几年的地理会考试题,觉得这些年的会考试题除了遵循《考试说明》所提出的“为了发挥对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减轻学生负担,命题将紧扣教材,不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的基本原则外,而且在掌握试题难度方面表现了如下特点:
1.覆盖面广,起点低
历年会考内容涉及高中地理所有的章和节。考纲上的知识点基本都能考到,覆盖面广大。但试题基础性强,难度不大,体现了会考目的。这些年地理会考试题,大约有20%~30%的试题是课本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我省各地发展不平衡,试题要照顾各个地区,特别是要照顾那些师资力量、设备和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这类试题难度小,只要学生有课本,老师讲一遍,学生复习都可答出来。这类试题在各种题型中都有,特别是选择题中常有这样的试题。如: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美国英国德国 法国)等。这些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答对一部分,能给他们以鼓励,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信心。
2.难度小,着重考查双基,突出重点——
这些年来,每年的地理会考试题,难度虽高于起点,但难度不是很大,内容在课本上都有,着重考查双基。这样在大部分学校,只要教师坚持正常教学,学生坚持正常学习,并学完学会全部课程,试题基本都可答出。同时试题内容重点较突出,特别是读图部分,图大都来自课本之中,但又有一定灵活性,这样既考“地”又考“理”,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类试题比例较大,基本保证全省范围85%~90%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及格水平,这样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减轻学生负担。
3.有一定区分度并适当提高难度
高中地理会考是面对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顺利通过,题目不可偏难。但是,在稳定题型的基础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分度。这些年来,每年地理试题总有10%~15%的试题难度相应大一些(但是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题,没有偏题怪题)。学习好的学生对这部分试题,也感到难答,或很难全部答对。这类试题在各种题型中都有,但读图填图题最显著。如这些年曾在试题中出过的某月某日太阳光照图,大气环流图、季风图、洋流图、地质构造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让学生认识到,经过努力各科成绩“过关”(即及格)不难,但要达到“优秀”就不容易了,特别是要达到“百分”,就更不容易了。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科学文化知识都是博大精深的,要学好它都需要努力。
4.读图分析题多。这是地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图像题分数比例大,占试卷总分数的46%左右;图像题中,既考显性图也考隐性图(即无图考图)。而且显性图题的图幅与分值较大,表明考题配分大,综合题为主。甚至填空题,部分选择题变为读图填空、读图选择或“无图考图”。这样,不仅加大地图内容考查的比重,也提高题目的灵活性,进一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以上启示我们,考生如果不熟悉图像或不明确图意,将会导致连环失分。所以平时教师要重视地图、插图、再造图的教学,重视对学生识图、析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在会考中打不败之仗。5.以情景作为切入点,充分联系实际
以海峡西岸的材料和图作为背景材料,考察其地理位置、区位条件、产业转移等问题或相关的实验题和研究性题目等
高中地理是高中阶段理科会考的其中学科,所以,研究教材、改进教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鉴于会考命题的上述特点,我们要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要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会考《考试说明》,并落实到课本和教学之中。
高中会考着眼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每年会考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会考说明》这个“纲”,规定考试范围、题型、标准,对不同知识提出不同的识记、理解、运用等要求,这个“纲”来源于课本并规定命题的范围。分析会考特点,了解试题导向是提高会考合格率的关键所在,考试的内容、形式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科特点、教学规律及时代需求等因素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大纲》、《会考纲要》的方针和要求。因此,教师除认真吃透、领会教学大纲、会考纲要的精神外,分析会考试题内容、形式、配分上的特点,预见下次会考趋向,有助于地理教学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更有助于学生会考合格率的提高。《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估教学的重要标准,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
会考《考试说明》,即会考考纲,它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制定的,在范围上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都有明确规定。《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二者要求掌握的知识范围相同,能力要求基本相同略有差异。而且会考说明对知识点的要求更具体,把考试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由于会考是水平考试,侧重于“双基”考查,所以在会考试题中,识记要占50%,理解占35%,而应用只占15%。目前,我省高考实行“3+x”,所以理科地理只作为会考科目,这就要求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学好会考《考试说明》上,并要落实在课本和教学之中。课本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材料,教学大纲也好,考试说明也好,内容要求最终都要落实在课本上。所以,教师在讲每一章、每一节内容时,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会考《考试说明》所明确规定掌握的知识点,目前特别是会考《考试说明》提到的知识点。弄清这些知识点,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应用”,要了如指掌,必要时要按类型圈注在课本上。
2.抓住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课时本身规定较少,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是“ 副课”,课外给地理复习用的时间也很少,这迫使每节课的容量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安排好每一节课堂教学。既不能满堂灌,又要完成教学任务,既不可讲得过浅,又不可讲得过深,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课堂抓住会考考纲,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双边活动。同时还要辅以现代教学手段,加强电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3.了解学生情况,吃透底子,帮助差生转化。
帮助差生转化,这是保证会考“两率”特别是及格率的关键。学校生源素质、学生基础知识及初中地理知识底子如何,一定要做好调查,做到心中有数。近几年,由于学校扩招,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太差,如有些学生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有些学生连“武汉”、“哈尔滨”在哪一省都不清楚;“悉尼”、“伦敦”不知在哪一国,更谈不到在哪一半球,当然判断不出昼夜长短。要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必须帮助这些差生,这也是会考的一个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学完、学会全部课程,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对这部分学生,一方面要做好思想工作,启迪他们的内在因素和内在潜能;另一方面要补课,给他们“开小灶”。这部分学生成绩提高了,会考的及格率就会大幅度提高。4.认真做好平时的复习巩固和最后阶段的强化训练工作。
高中地理由于课时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计划好授课、复习、考前训练的时间分配,先跳出地理科不作为普通高考科目而认为就不重要的思想低谷,在备课上狠下功夫,严格按照《会考说明》将全书多个知识点划分到每一节课中去。复习巩固是在新课全部结束后,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每个学生可做3套~5套模拟测试题,做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本,并告诉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老师在讲题过程中重点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综合提高、整理知识、查漏补缺的目的。为了提高会考应试能力,应在考前两星期进行2-3次模拟考试,试题以稍高于会考水平为准,查漏补缺,突出基础,目的是通过考试了解整体情况,分班对个体进行分析,做好最后阶段的强化训练。5.运用各种图形、图表进行复习,是地理会考复习的特色。
首先,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图形、图表,如地理原理图、分布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等在教材中的具体运用。其次,选择典型图形作专题复习,如光照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水循环图、工农业布局图等。掌握读图、填图、绘图及分析图表的一般方法和技能,训练学生进行由图变文的知识迁移;发挥图表在地理复习中第二语言的功能。每节复习课都会涉及到若干幅地图,教师尽可能做到边讲边画,充分发挥板画、板图的作用。
但是,目前地理教学形势严峻,由于高考取消了理科学生的地理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地理学习,地理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尽管广大地理教师苦苦拼搏,但收效甚微,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地理成绩不尽人意。因此,为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当代环境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确实是任重而道远,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