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科学利用林地资源(5篇)

2023年科学利用林地资源(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6:32:07
2023年科学利用林地资源(5篇)
时间:2023-01-12 06:32:0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学利用林地资源篇一

2009-08-03 09:35:26 来源:中国教学资源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如果只是在作文课上单纯传授写作知识和进行习作训练,就很难“贴近学生实际”,而“让学生易于动笔”,更是心有余却力不足。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 „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现在使用的的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上蕴涵着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质,形式上富有结构美,语言美,音韵美等因素。这样的好文章,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心智,陶冶情操,也是我们用来指导学生学习习作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从中获得精神的陶冶,就会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仿写是语言的内化,是创作的基础。

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幼儿学走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习作就如大人搀扶幼儿,牵着学步。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习作不仅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灵气的熏陶,而且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高年级很多文章值得仿写。指导学生模仿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换个时间、地点或人物,机械照搬而已。只有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把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发展其个性的模仿,才是有效的模仿。经过有效的指导后,需要老师的点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感悟中升华,大胆创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模仿只是学生锻炼基本功,学习写作技巧的途径,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把体验和记忆书写成文字才是真正的可以触摸得到的收获。在引导学生模仿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写读后感。

文章本是有情物,学生读完文章都会或多或少有所感悟,要及时提醒学生把这些随感表达出来,积累起来,这些都会成为学生无形的财富。

(二)改写。

升入高年级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所发展,有时会对课文的内容提出质疑。这是学生思维的火花,要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敢于大胆改写。学生在质疑、解疑、改写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写作能力。

(三)续写。

续写作文,就是写课文的续篇,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对课文进行创新处理的一种练习。在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文尽而意无穷”,留有大量的余地耐人回味,尤其是一些悬念性的结尾,大都可以进一步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因而,本人经常根据课文提供的条件,鼓励学生补充情节,由此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扩写。

扩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扩展,进行细致地描述,使文章的内容得到扩充,变得具体生动。经常做扩写练习,可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发展想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在写作中加以实际运用,并在运用中不断提高写作技能和技巧。

(五)想象与主人公或作者对话。

换位思考是学生入情入境写作的好方法,是学生与文本真心对话的一条途径。引导学生想象,用心灵与作者或课文中的主人公对话,换位思考,体味揣摩他人的心理世界,那么,学生的写作灵感就有可能激发出来。通过换位,学生用文字表达的情感也更贴近于主人公与作者的心声。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材中“写”的训练内涵丰富,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地挖掘教材这一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训练,最终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随文练笔,提高学生阅读与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内容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生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和课文对话,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读写结合,让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读中练写。随文练笔与阅读“结伴而行”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取得读与写的“双赢”。

[关键词]有效能力提高随文练笔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要求学生能读会写。而当前,习作教学效率较低,广大师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有米难炊”或“无米之炊”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目前习作教学普遍与阅读教学割裂造成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从语文学习规律来看,阅读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习作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同时影响着阅读,对阅读起着促进作用。这种阅读与习作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注重读写的双向联系成为十分必要的事,也是解决目前习作面临的两大难题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教材文本确实是学生练习习作能力的最好练兵场,充分挖掘阅读教学的现实资源,通过加强读写联系的途径,让学生在读中悟写、以写促读,可以增加训练台阶的密度,减缓习作训练的坡度,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习作”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良好情感。相较于课堂“对话”,随文练笔是“独

白语言”的练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言语实践。随文练笔与阅读“结伴而行”具有深化阅读、训练表达、锻炼书写等多重功效,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取得读与写的“双赢”。

“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学生没有畏难抵触的情绪,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认真把握教材,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使二者紧密联系,放飞学生阅读想象的翅膀,指导学生勤练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习作水平。

一、在理解重点词、句处练笔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第21课《九色鹿》一文中,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并重重地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理解了国王这么做的原因,也就领悟了课文“贬斥贪婪与负义、颂扬善良与正义”的主题含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就是那个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正词严的话,你会为什么而感到惭愧?会怎样斥责调达?会怎样命令臣民?请你拿出笔,写一段话。建议恰当地选用课文中的词语: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灵魂肮脏、恩将仇报……这样的教学,既注重了词、句的教学,也教会了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还帮助学生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同时为写话打下了基础,使读中学写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二、在理解省略号处练笔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狼和小羊》一课中当无奈凶恶的狼不想再狡辩了,朝小羊扑去……此处的省略号虽然省去了故事的结局却给了善良的孩子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当然不希望小羊就这样死去,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心理,让他们续写故事。小羊采取了什么措施大战狼的呢?狼和小羊的结局又如何呢?学生们为“救”小羊各出奇招。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三、在想象补白处练笔

抓住课文空白处,入乎其内,徜徉其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掘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挥合理想象,还原空白,使空白处不再空白。这样不但加深其理解,丰富其语言,而且拨动其情感,丰富其感受。真可谓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在教学《第八次》一文时,布鲁斯王子在受蜘蛛结网的启发下会怎样动员他的军队和他的百姓起来抵抗呢?但是文本并没有细细描述,这就给阅读提供了一个空白空间,必须加以补充,以达到阅读心理的平衡。此处练笔,正是顺应了学生的阅读空白需求。并以此里来丰满人物形象,通过理解他激奋人心发言来感受的他抵抗到底的决心。有的学生写道:“蜘蛛织了七次网也失败了,但是第八次成功了,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坚信,只要坚持到底,胜利就一定会属于我们的!”“苏格兰的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我们的祖国正在遭受着外国的侵略,我们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一定要起来反抗!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像蜘蛛一样取得胜利。”……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呐喊,那一声声撞击心灵的呼喊,填补了课文空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这种创造性想象更多地受到学生的心理、思想、感情、知识、经验、个性等的影响,因而也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四、在理解典型段落处练笔

课文的语言一般比较规范、优美,一些语句、段落特别富有表现力,也蕴涵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写话。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第三自然段。这段共三句话,先总说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然后具体介绍黄蝶谷和彩蝶谷。这种先总说后分说的段落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而且其中运用到的比喻句也让学生有了更形象的感知。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还会有什么样的蝴蝶谷,并注意抓住该蝴蝶谷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来进行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

区或某一个景点(也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外出的不多,但对校园很熟悉: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难关不攻自破。

四、在理解故事结局处练笔

文本的结尾处往往是学生的情感共鸣点。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环节“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他们分别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写道:第二天,小骆驼又见到小红马了,小红马还是用嘲笑的口吻说:“我都嘲笑你了,你还好意思出来,真不知道害羞!” 小骆驼笑着说:“看人不能看他长得美和丑,要看他有没有用处。”“哼,那么丑,会有什么用处。”小红马自以为是地说。“我带你到沙漠里走一趟,怎么样?”小骆驼自信满满地说。“走就走,有啥了不起!”于是,小骆驼和小红马一起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没有走多远,小红马的腿就陷进沙子里,小骆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小红马拉了上来。没走几步,小红马就累了,肚子饿了,愁眉苦脸地说:“有没有什么吃的东西,我的肚子好饿呀!”说话间,突然一阵铺天盖地的风沙吹了过来,他们俩赶紧把眼睛闭上。可是,等风沙过去了,小骆驼一下子就把眼睛睁开了,而小红马睁了半天也没有把眼睛睁开。小骆驼由于长长的睫毛的保护,眼睛里没进一粒沙子,可小红马的眼睛里进了一大堆沙子,还是小骆驼帮他把沙子清完。小红马想想自己以前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对小骆驼说:“谢谢你,你真棒!” 看,学生把读到的,学过的语句灵活地运用于写话中,变成了自己的语言,使作品更赋予生命力。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处理好练笔与阅读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素养。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吧!

科学利用林地资源篇二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房 县 青 峰 小 学 惠 虎

电话:(0719)3511604 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教育为重点。而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这几年,我们依托本校独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利用革命“老区”、“苏区”的红色资源、特有的社区资源、校本资源和广泛的家教资源,组织开展德育和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红色资源,使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化

1、青峰,是湖北省27个重点革命老区乡镇之一,是湖北省有名的“老区”、“苏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柳直荀等革命先辈先后途径青峰到达房县开辟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财富,积淀了特有的红色文化。革命史料极为丰富,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青峰人民又以无与伦比的热情建设这块热土,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2、前世之事,后世之师。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缅怀先烈不朽功勋,宣传老区光荣历史。近几年来,我们青峰小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有针对性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精神,以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起点,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利用红色资源,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把卓有成效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当作一种道义来传承,当作一种价值来坚守,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凝炼成了一种学校精神。

3、我校是十堰市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配套设施较为齐全,有红领巾广播室,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和网络教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及教育方法。

具体做法是:

(一)依手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每年“六一”儿童节,少先队新队员的入队宣誓仪式都在我校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室举行,每年春、秋两季,学校都要组织学生登上青峰山顶峰,俯瞰青峰全貌;参观农民住宅新区,直观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以《青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话题举行诗歌朗诵会,另外我校还经常邀请一些健在的革命老人到学校给学生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和优良传统,使学生们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立志建设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二)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形成革命传统教育的风气

将革命传统教育同学校的综合治理,校风、校纪的整顿和建设整合起来,红领巾广播室、校园文化长廊,各班的黑板报都成为宣传和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并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教育影片,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关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们轮流观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明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从小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三)严格执行升国旗,唱国歌制度,渗透感恩教育

肖川说过:“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愚昧与野蛮,为此,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正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我校坚持每天早晨升旗,傍晚降旗,周一和重大节日均举行升旗仪式。学校领导或少先大队辅导员在国旗下发表讲话,使学生懂得国旗的象征意义,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们应当继承,应当感恩!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这是我校营造传统教育基地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为此,我校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的图书室、电脑室每天在课外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多渠道吸收精神营养,学校政教处每学期指定5首革命歌曲让音乐老师教会学生唱,同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在课间操全校学生做操前和做操完毕解散时呼喊不同的口号,让全体师生牢记并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打造红色品牌,使革命传统教育常规化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为避免革命传统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校积多年德育教育的实践经验,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既保障了革命传统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又打造了红色品牌,确保革命传统教育常规化。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接受品格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在青峰这片热土上的他们,童年是多么幸福与快乐。

(一)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教学管理和各项活动相结合。认真抓好班主任工作和少先队工作。每学期初,我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的同时,把各班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情况纳入班主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如结合元旦、春节、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五四精神”、“两史一情”、热爱中国共产党、国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等教育,并使每个重大节日、纪念日都能鲜明地体现革命传统教育主题。

(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渠道。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和平时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中,作为地方课程贯彻实施。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潜心挖掘疑点,结合学科特点和德育个性,找准切入点,寻准结合点,科学确定思品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抓准疑点,学生关注的热点,有机、适度、自然、和谐地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三)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开发校本课程相结合。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绩,宣传老区光荣历史,向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青峰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振兴青峰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我校编写了《巍巍青峰山》,这本综合实践教材,作为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参考资料。

(四)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我校每年开学初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青峰小学养成教育双十条》,使学生明确做人的标准,规范、自律自己的行为。同时,我校聘请了镇派出所指导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自觉清除恶习,抵制犯罪,改变那种说脏话、假话,不讲卫生,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5)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革命传统教育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就必须实现由封闭、单一的线型向开放、多项的网状型转变。学校主动采取利用学校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访、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践等形成与家庭“关协”社区教育及其它相关单位、部门加强联系,互相沟通,使革命传统教育延伸到校外大课堂,并形成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红色教育,使革命传统教育具体化

雷锋同志是在党和人民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的杰出代表,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雷锋精神讲得少,一些学雷锋做好事的人则遇到讥讽和嘲笑,为使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不受侵蚀,较好地完成德育培养目标,我校把学雷锋、学当代英雄和先进人物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使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每学期,我校师生至少组织一次向困难学生、患病教师、特校学生捐款活动,5.12汶川大地震我校师生踊跃捐款,全校累计捐款达8千多元,让学生从小学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通过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全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了明显提高,优良习惯逐步形成,校风校纪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学秩序井然,助人为乐,关爱他人,拾金不昧,勤奋学习等新人新事似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去年秋,湖北卫视、楚天都市报、十堰电视台慕名到我校采访,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打造红色教育品牌方面所作出的探索与尝试,这对我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历史是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以史为镜,可知兴衰。”让我们寻觅先辈的足迹,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们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以此激励我们搏击时代的浪潮,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就会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对内能聚合人心,塑造人格,对外能彰显校风,铸造品牌,从而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办学品位。

科学利用林地资源篇三

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促进师生发展的策略和途径研究

纳雍县董地乡黎明小学 李钞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法教好学生的。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我们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我们理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项宝贵的教育资源,并力所能及地使它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从而推动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本校的素质教育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利用远程教育中关于课程改革的资源,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构建教学新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几年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已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进行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着教师的专业生活。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每一位教师更新观念、构建教学新思维,与新课程同行,担负起新世纪赋予教师的时代使命。远程教育资源中安排了较多的关于课程改革的辅导材料,这给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提供了不断学习的机会,文秘写作网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自觉学习、积极实践、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实现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优质资源共享,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和学生高效发展。让教师自己成为现代化的老师,培养出现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是促进师生发展的最佳策略和快捷的途径。

二、利用远程教育下载的远程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利用远程资源“示范课”,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甚至在学生的学习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因此,实行课程改革也就自然成了教师与学生双方都需积极参与的行为了。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优质“示范课”给我们师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我们组织学生与教师一道观看这些名师所授的课堂实录,教师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去授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而且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从“示范课”中的学生听课中获得启示,学会如何学习(这可是当今教育中的热点话题)。笔者曾在沙落小学和四年级学生以及全乡部分教师一起观看吴维品老师上的“示范课”——《对课》,整节课没有过多的辅助手段,他自己制作一些课件;没有故意做作和精心妆扮之痕迹,显得那么质朴而实在,不象常见的那些“示范课”,凡是学校有的媒体一股脑儿地搬上来,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

三、转变只用传统教学方式比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便的观念

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繁忙,我们常常忽略学校已有的资源,让资源闲置的多。况且自己对使用信息技术的那些工具也有点陌生,如果要想使用就得麻烦学校里的管理多媒体的同志帮忙。加之。对于学校接收到的资源太多,自己教学需要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去寻找,很费时间;学生从教室到多媒体教室需要走很长的路,耽误学习时间„„总之是,困难重重。2005年以前,我校教师们长期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地在讲台上津津乐道,带领孩子们畅游在语言描述的空间里,学生实在同不懂的就用粉笔勾勒简笔画,或者让学生想象,常常自诩基本功扎实。

社会到发展到了信息时代了,我们能算得上是一个现代化的老师么?我们也常常这样问自己。自己都不能“现代化”怎么能培养出现代化的学生呢?

有资源为什么让其闲置呢?直接运用已有资源进行教学简单快捷,只要不生搬硬套,结合自己的特长,让资源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岂不美哉?俗话说“有书不读子孙愚”。我们何必要加重自己的负担呢?充分地使用已有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那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吗?让我的的学生在这偏远的农村也同样受到优质的教育。2005年我校接收远程教育资源后组织教师学习运用,懂得使用后,我们的教师开始在学校远程教育接收室里流连,寻找资料,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方式

我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指导思想是:“应用的重点是学生,应用的关键是 教师。”(引用于我校远程教育校本培训资料)让教师了解能使用的资源,学会使用工具dvd、电脑,使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的教育教学服务。为了做到省时高效,让学生能受到来自网络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学习方法的影响。我们采取了直接用、间接用、选节用、整合后用四种方式。

1.直接运用

对于网络的示范课堂,我们直接播放给孩子们看,让学生享受特级教师的辅导。让学生在网络课堂录像中学习课堂上的跟他们同龄的孩子们怎样听课,怎样回答问题,怎样质疑,师生怎样互动。学生观看之后,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学生也能模仿着课堂上的互动和老师与对话。跟老师一起学习最先进的课堂学习方法。作为教师,也跟学生一样从课堂上教师的举动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学着做一个“现代化”的老师。对备课、授课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教案示例、媒体资源、习题精选、扩展资料、单元测试等很多的都是直接用于课堂。

2.间接用

我们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时候,教师看过之后,没有机会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直接让学生观赏,教师把这个方式用在自己传统方式的课堂上进行教学,如汉字的结构分析,情景的创设等

3.选节用

对于远程教育资源,以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设备的条件,不可能课课都用,只能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先进性。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教学的简便快捷,享受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快乐。

4..整合后用

对于学科备课、授课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教案示例、媒体资源、习题精选、扩展资料、单元测试也采取整合后用。教师上课都有自己的风格,不可能完全按照别人的设计或课堂实录或课件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活动。从网络提供的资源,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整合后进行教学。有时候,在新课教学时使用;有时候在复习的时候分类集中使用。这样错落有致地使用让学生也不觉得枯燥,又节约了很多时间。既让学生享受了现代的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又让老师整合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利用信息技术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方式

我校现代远程教育有四种教学方式: 1.文字+图片+表格。

2.文字+图片+表格+视频。

3.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

4.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教师的电子讲稿。(利用于我校远程教育校本培训资料)

六、师生对利用信息技术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喜欢程度

1.教师对多媒体上课的喜欢程度

经过一段时间使用远程资源,教师的确尝到了资源利用的甜头。首先对于大量的资料查询负担减轻了,课件制作时间减少了,教学设计有模板可以借鉴。课堂实录让我们教师能从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启示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避免了在施教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别人犯过的错。规范了自己教学设计,减少了上课的随意性。网络中优质示范课让老师学会了怎样对待学生上课中提出的问 题,怎样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加之,课件的直观性让教师减少很多费尽口舌都讲不清楚的知识,教师根本不用赘述学生就明白了。省时省力的现代信息技术,让教学变得简单,让教学工作变得轻松。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最新的进修和培训资源,包括专题报告、培训教程、教学案例,让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受到提高培训。

2.学生对使用信息技术上课的喜欢程度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上课,一旦接触,就喜欢上了。首先是这样的课有声有色。不像传统的课堂单靠老师的讲述,最多就有声音和几张图片。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课,有声音,有需要的所有的图片,有动画的影片,有美妙的音乐,有精彩的知识构成演示。学生还可以自己参与设计制作„„“优质示范课”里,学生有样子可以模仿,能亲眼看见别人是怎样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怎样与老师互动的,怎样完成学习任务的,都能看个全过程。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课件设计,欣赏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及时纠正上课室出现的错误,如:自己的朗诵、口语交际、习作练习中的错误。对于电影等观赏性很强的资源,学生非常喜欢,总是盼望下一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时间早日到来。

七、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资源,丰富远程教育资源库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帮助是非常大的,它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有里的辅助工具,我们在使用它之后被它的能耐慑服,对它产生了依赖。渐渐地,学生和老师对于已有的资源不满足了,开始了自己需要的实践和创新。

1.教师的实践与创新

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到的资源,有很多是不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开始了自己制作课件。如:语文综合性学习3年级下册:多彩的春天。远程资源就没有这一块共享的资源。怎么办?教师就带着学生来到大自然拍摄春天的照片和录像,做成课件。然后收罗网络中的关于春天的图片,比较。学生也大量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和词语,也制成视频课件。教师通过使用别人的资源,然后有时间研究自己的教学。《多彩的春天》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展示课《在春天里的发现》教学设计产生,设计者把这个教学设计、搜集的资料和制作的课件存放于学校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室,让下一年级的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能直接使用学校自己创造的资源。

2.学生的实践与创新

学生对教学的资源的需要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地增加。教师在使用资源过程中的对资源的需求思考和动手制作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也学到了思考与动手制作。如:在三年级上册《我做家乡小导游》教师设计了给家乡做广告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建筑、粮食、水果、动物、制作„„学生分成8个组。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家乡,然后资源共享。为自己的小组设计展示内容和广告词。学生记过活动,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黑板报的形式与班上同学共享。教师把学生所做的写成实践活动记录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存放于学校远程教育接收室,下个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可以享用。

八、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对我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我校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大大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 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1.教师课堂讲解工作量减少。

大容量的课堂学习内容能通过媒体直接播放,大容量的知识能借助媒体播放。告诉学生要做笔记的内容可以通过媒体整篇幅地出示,减少老师板书和口述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增强了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觉得新奇,教师的口述,可以变成整版的文字,特别需要强调的内容,有趣味的跳动或成另外的颜色闪动,或有学生喜欢的声音提示。

3.创设情景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播放的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打破时空界限,让远古的通过模拟呈现;未来的通过科幻的形式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媒体的渲染激发出来。

4.直观性加强

多媒体把文字描述的内容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眼前,直观的东西学生往往能记忆深刻。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对于“流线型”一词理解起来很困难。以前教师就是画一个鲨鱼的简笔画。现在,课件上出现“流线型”船,“流线型”的鱼,然后水流动与以前的尖头的船比较的速度,水的阻力演示。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那么费解的东西,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容易懂得。

九、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教育资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是教师素质最好的检验,是教师现代化的最完美的表现,最能体现教师完善的教育教学艺术魅力。我们不但要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还需要在利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信息技术创造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不但是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把我们的资源贡献给同行们,贡献给孩子们,这才是一个现代化的教师所必备的优秀品质。我们的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优质资源共享,创新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让教师自己成为现代化的老师,培养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我们发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是促进师生发展的最佳策略和最快捷的途径。

总之,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广大小学教师应当视野开阔,要有建构主义的眼光,要审视社会生活对语文课程的影响,自觉地学习并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结合网络资源做好语文资源整合,从而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承担起现代教育所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科学利用林地资源篇四

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 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流,百色拥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开放教育新模式对教育进行突破和改革,坚持“四个结合”,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开放式教育;百色起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流,为了增强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充分挖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百色拥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理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干部教育的全过程,以此对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资源、内容、手段和途径等问题进行突破和改革。

一、百色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的优势

(一)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百色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一批共产党人成功发动了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创建了全国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五千多名红军将士和无数革命群众在这场斗争中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胜利。百色起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了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学的红色教育资源,具体包括包括“人”、“物”、“魂”三个方面。

1.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百色起义的英雄人物当中,既有“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韦拔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陈洪涛、屡受挫折而忍辱负重的雷经天等领袖人物;也有“永不叛党”的黄美伦等普通党员。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丰富多样的硬件载体。在百色城,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百色起义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统战教育基地和全国防腐倡廉教育基地。在田东县,有邓小平第一步踏上右江革命老区的红军码头、有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有全村86户人家就有85户131人参加赤卫队和红军的百谷红军村;在乐业县,有红

七、红八军会师遗址。据统计,百色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310个。

3.永不过时的百色起义精神。在百色起义斗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百色老区人民形成了“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起义精神。这一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激励着一代代左右江儿女奋勇前进。

(二)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响亮,品位极高

百色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不只是文物旧址的陈列,也不只是文献资料的堆积,而是一种精神的积淀和革命经验智慧的结晶。百色革命老区长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0年以来,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贺国强、***等8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百色,给予百色极大关注、关怀和支持,这给了老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和动力,也使“红色福地、千姿百色”为全国人民所瞩目。

百色起义斗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血与火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丰富、全面、完整的红色教育资源,涵盖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全局意识、组织纪律、反腐倡廉、求实作风、民族团结、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当前干部教育所需的内容要求。百色起义是邓小平领导和发动的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在党的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同时,百色起义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源头”,百色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开始治党治军生涯的起点。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百色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说百色起义“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胡锦涛同志称赞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李源潮同志认为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

在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郭声琨同志指出,百色起义是“红色革命的英雄画卷,是崇高理想信念的不朽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如何增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如何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现实,此问题已成为党校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之点。充分挖掘百色市所具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秉承百色起义精神,开展丰富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开放式教育培训方式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

传统教授式教育方式缺乏对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入研究,对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规律没有完全掌握,所以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采用开放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围绕提高学员党性修养深入挖掘和整合革命历史素材,将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把革命传统教育与学员的工作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科渗透和开展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百色起义期间革命者理想信念是左右江根据地军民在与敌人的顽强斗争中提炼出来的,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要以百色起

义期间革命者蕴含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要把组织学员了解百色起义的历史,参观革命文物,观看《百色起义》等红色影片,学习革命传统等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计入课程学分,加快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上也应该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

要从红色教育的光荣传统中吸取动力,把红色文化建设作为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工作,用“红色教育”占领思想“阵地”,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把这些红色资源运用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多样化的形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氛围,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通过实地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一步激发了爱岗敬业的热情,牢记革命优良传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种形式主题鲜明、生动形象,大家又喜闻乐见,比单一的说教形式更加入脑入心,是一条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开放式教育培训方式突破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锻炼党员干部的党性

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深化理论教学,由情及理、以史论今,提升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与现实意识、问题意识与发展意识,更有利于锻炼党性,以提升干部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在党员干部培训中,依托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突破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引进体验式、研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教”“学”

双方积极性,通过调研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成为教学内容的生动载体,依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开发,建立比较成熟的现场教学点和体验式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社会实践、专题教学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比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纪念公园、纪念馆、重走红军路、体验红色生活、重温红色历史等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讲求实效,使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其中,自觉开展党性教育,真正做到让理论灌输“入心入脑”,让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把它内化为信仰和理想,与时俱进地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并在创新中形成体系,更有利于党员干部锻炼党性。

(三)开放式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有利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思想水平

应势升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实现“盲目灌输”向“按需施教”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是《干部教育条例》提出的重要原则。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开放式干部培训教育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员学习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把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党员干部的实践行动,将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思想水平。作为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主线的“百色起义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革命者经受

严峻考验的精神力量。通过课程系统理论学习和参观这些革命遗址,纪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遗址的实践行动相结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样通过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培训机制等手段,能够切实提高培训效益,促进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和造就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坚持“四个结合”,建立党员干部开放式教育新模式 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和科研教学相结合,坚持“点”和“面”相结合,对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资源、内容、手段和途径等问题进行突破和改革,建立党员干部开放式教育新模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一)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教学方式 百色起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精神宝库,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生动、深刻的教材。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就历史讲历史,而必须紧密联系现实,找准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将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讲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让学员在情感和理智上能接受党性的观念。要把百色起义精神放在世界史、中国近

代史、中共党史、改革开放史的背景中去理解、把握,更要结合时代要求加以深化、实化,引导学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面前,加强学员对执政意识、政权意识的教育;把百色起义精神的教育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融合起来,把最真、最美、最富感染力的史实讲出来,引导学员继承长征史的光荣革命传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构建课堂内外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

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因此,要依托百色红色文化资源,采用开放式、体验式教学法,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空间,建立长期、稳定红色文化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辟红色教育第二课堂,设计红色考察路线、成立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扩展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构建课堂内外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将课堂内的理论内容和课堂外的实地学习相结合,抛弃呆板的、单维性灌输式授课,以此引入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生动、趣味的方法,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历史与感悟现在,克服教学空间的狭隘性、封闭性。通过开放的教育方式,在接受红色教育过程中,把学员的感性体验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自觉,在开展现场体验教学的同时,及时安排相关的课堂讲授、学员论坛、自学、小组交流等教学活动,补充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论引导,让学员对自己 的感悟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深化其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

(三)坚持理论教学和科研教学相结合,实施研究型教学,组建研究型创新团队

要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头脑、进心灵,实现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的目的,还需要科研的力量。在开放式党性教育中,可以通过组建教师、学员与基地专家结合,形成师生互助、学员互助的研究型创新团队,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师和基地专家指导下,从问题意识、开放意识、探讨意识、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指导学员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组织学员讨论,举办学员论坛,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研究中的主体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从而实现在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培养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与研究能力于一体的目标。

(四)坚持“点”和“面”相结合,构筑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内红色资源教学网络

党员干部培训主题的实际需要是“纲”,重大历史事件是“点”,历史进程脉络为“线”,不同的革命根据地为“面”,要将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内其他红色资源特别是桂林的红色长征资源结合起来,体验“邓小平足迹之旅”和“重走长征路”,不仅让党员干部感悟长征精神,还要感悟百色起义精神,形成纵横交错、有机连接的更丰富、更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络。这样,将为加强干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丰富的素材、良好的载体、鲜活的场景。在教

育培训过程种,应注重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式、现场体验式、聆听故事式、文艺表演式等多种富有感染力、穿透力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亲临其境,倍感亲切,不知不觉中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感情受到升华,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客观上产生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取得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涛,张先彬.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2] 张友南,肖小明.依托独特红色资源探索党性教育的“井冈模式”——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 [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6期

[3] 郭瑞敏,王戎.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研究型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重庆交通大学《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年7期

科学利用林地资源篇五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发展林下经济

情况汇报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11月份以来,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这对保护我县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2011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到广西出席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后,深入南宁、玉林、梧州等地考察并做了重要讲话。2012年2月自治区主席马飚同志到都安进行调研,就发展林下经济工作作了重要具体的指示,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随后我县立即组织了相关人员对我县林下经济进行了规划,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援,以市场开拓为导向,以资金政策扶持为保障,实行长短结合,以短补长,进一步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水平,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打造民生工程、生态工程、致富工程,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我县山林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今年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种养殖业50.2万亩,林下休闲旅游33万亩、开发林下优质矿泉水等项目,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大力发展我县林下经济项目打下了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自治县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巩固和提高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确保我县林下经济工作稳步、高效开展,切实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林木资源巩固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县及时成立了自治县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周凌锋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吴志伟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办、县府办副主任及林业局局长担任,成员分别由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农机局、县旅游局、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县经贸局、县招商局、县地税局、县农经局、县水果局、县林业局、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农业银行罗城支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罗城支公司、县农科所等单位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制定好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同时要求乡镇也相应成立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各级职责,全面形成县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

(二)制定林下经济实施方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期完成,我县制定了林下经济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屯、点。就工作提出了要求,为我县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加强宣传发动是做好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的基础,我县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简报、横幅、宣传栏、板报、手机短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和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林下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工作

根据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发展水平、农民意愿、林地资源状况、当地自然条件、市场行情,建立健全发展模式、项目、规模和方向,合理安排和部署工作任务,做到县有规划,乡镇有方案,村屯有台帐,农户有计划。要把林下经济工作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

(五)创新运行机制,挖掘发展潜力

积极探索各种高效运行机制,灵活整合政府、企事业、社团及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群众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联合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共同推动林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健全完善“公司+基地+联合体+银行+保险”经营机制,鼓励工商企业投资林下经济开发,引导农民经营林下产业。

三、取得成效

我县积极挖掘林下经济示范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工作亮点、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示范点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林下经济快速发展,重点打造具有仫佬族特色的青明山庄园、九万山相思谷、米椎林度假村等旅游景点,集自然人文景观、仫佬族风情、健身休闲、生态果园观光、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购、行、娱于一体的综合绿色景区,预计年接待量达到20多万人次,年收入达3000多万元。林下养殖主要有罗城天霜万亩毛葡萄生态养殖场野猪及毛葡萄鸡养殖、森源生态种养园本地土鸡养殖、罗城东安豪猪养殖场豪猪及六画鸡养殖、万只怀群土鸡林下养殖场、宝坛熊掌豹猪养殖场等示范点,以示范点带动起来的养殖场共有10个。预计到今年底全县年产出禽类60万余只,畜类600多头,产值达6500万元,切实做到快速推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林农增收。

四、存在问题

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全县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规模较小,缺乏龙头带动,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二)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

(三)基础设施条件差。

五、下一步建议

(一)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培育龙头,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要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林业局

二o一二年五月三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