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论文(三篇)

最新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论文(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1:34:21
最新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论文(三篇)
时间:2023-01-11 21:34:21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论文篇一

概论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历史

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分论

1.与日美韩的关系

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与日本之间积怨较深,又加之领土争端所引起的对抗行为,将日本转化为伙伴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求一个缓和并从中取得我们的利益。而美国又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存在之根本性对立,还有在朝鲜与越南的正面交锋,美国自然不会与中国完全和解,我们也只能尽量避免与美国的争端,谋求美国不介入中国事务。韩国同中国有着相同的被侵略的历史,相似的国家分裂状况,但韩国因为历史原因亲近美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中国合作空间不大,但可以和韩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中国影响力。

2.与俄罗斯的关系

俄罗斯和美国有着历史上的纠纷,近年来在经济和军事上存在着较大问题,中国在其军售中也得到了较大好处,但俄罗斯近年来也宣传中国威胁论,转而扶植印度,缓和俄美关系,对中国渐渐疏远,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与俄罗斯的关系仍旧是战略伙伴,应当加强合作,以换取俄罗斯的军事科技装备。

3.与印度的关系

印度与中国有着领土纠纷,曾经发生过战争,进来关系也没有改善的迹象,印度的军事力量近来不断增强,美俄和欧洲都愿向印度出售武器来遏制中国,而印度在1962年惨败后也将中国视为第一大敌人在诸多方面与中国对抗。在目前来说,我们比印度有优势,但中国的武器外购受阻,印度却春风得意,这很有可能改变两国实力对比。

4.与东盟和中亚的关系

东南亚在经济上倚重中国,但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颇有争端,虽然各方面都比不上中国,但仍不可轻视。南海问题可以搁置待议,重要的是不能将其视为敌人。而中亚国家多为上合组织成员,与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多有合作,友好关系应当继续发展与深入。

5.与欧盟各国关系

欧洲曾在历史上侵略过中国,后来跟着美国反对过新中国,也有较多积怨。但欧洲近年来在逐步摆脱美国,就和中国有了共同利益,法国等国甚至开始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这是一个新信号,说明欧洲在将来很有可能和中国站在一起,是中国相隔较远的伙伴。

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论文篇二

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如何将腐败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其不至于危害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通过廉政建设,使国家政治体系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新加坡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廉政体系,它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本文拟通过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廉政建设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两国的经验,从中找出差异和共同点,并为中国廉政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单介绍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中国和新加坡廉政建设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正文分为五章,分别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廉政预防机制、监督机制、惩处机制和教育机制进行具体的比较,评析它们的运行效能,在评析对照中找出中国廉政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最后从中国的社会现实出发,在合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从经济、制度、文化和公民社会四个维度,提出加强中国廉政建设的总体思路。本文认为,中国的廉政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健全廉政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培育社会廉政文化,构建廉洁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公民社会,促进社会自治自律。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展望中国廉政建设的未来。

【英文摘要】how to contain corruption to a minimum extent

as much as possible, to the manner as not to endanger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rough honest politics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all complex and profound decades of exploration and efforts,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a clean and efficient governance system of its own and singapore have simila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china can learn from singapore’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and efficient 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this paper will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country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nd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singapore clean government for are three parts of preface、text and conclusion in this the preface, the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china and singapore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ean government in china and singapore will be summarized、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nd describe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arrangements of this text is spanided into five conducts specific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ountries on following aspects, like the preventive mechanism, supervision mechanism, punishment mechanism and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clean governanc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ir operating performance, to find out the experience and lack of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on china’s social reality, the last chapter tries to sum singapore’s experience up in a reasonable manner through the dimension of economic,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civil society, and propose to strengthen the general concept of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must t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to further develop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hile maintaining command of the rol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improve the integrity and legal system, promote political reform and innovation;cultiva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integrity, build clean value system;to develop civil society and promote social self the conclusion part, the whole text will be summarized,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of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关键词】廉政建设 预防机制 监督机制 惩处机制 教育机制

【英文关键词】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preventive mechanismsupervision mechanismpunishment mechanismeducation mechanism

【目录】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3-4abstract4-5摘要1.1 选题

1.3 第1章 引言9-15依据和意义9-10

研究内容及结构14-15

较15-26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0-14第2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预防机制比2.1.1 2.1 新加坡廉政建设的预防机制15-18

严格的公务员选拔和录用制度15-16

廉政义务规范16-17

17-182.1.2 周密的公职人员2.1.3 实行政务公开,减少腐败机会2.2.1 不2.2 中国廉政建设的预防机制18-23

断完善的公务员廉政勤政保障机制19-20

廉政规范立法建设20-212.2.2 深入推进的2.2.3 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加强廉

2.2.4 对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逐步改

第政预防组织建设21-22革22-232.3 中-新廉政预防机制的比较分析23-26

3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监督机制比较26-34

设的监督机制26-29

26-273.1 新加坡廉政建3.1.1 独立权威的反贪机构27-293.2 中国廉3.1.2 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

29-31政建设的监督机制

制29-30

30-313.2.1 反腐职能机构的制度约束机3.2.2 多重监督形式构成的责任约束机制3.3 中-新廉政监督机制的比较分析31-34第4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惩处机制比较34-42

设的惩处机制34-374.1 新加坡廉政建4.1.1 完备严密的廉政立法

34-364.1.2 及时严厉的腐败行为查处36-374.2 中国廉政建设的惩处机制37-39

律法规37-38

38-394.2.1 不断完善的反腐肃贪法4.2.2 在腐败案件查处上的不懈努力第54.3 中-新廉政惩处机制的比较分析39-42

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教育机制比较42-49

设的教育机制42-45

42-43

43-44

44-455.1 新加坡廉政建5.1.1 最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5.1.2 加强对公职人员”心治”教育,倡导奉献精神5.1.3 倡导儒家价值观,培养社会廉政文化5.2 中国廉政建设的教育机制45-47

45-465.2.1 重5.2.2 坚持以

5.3 中视公仆意识教育和实践,倡导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为基础的工作方法教育,密切干群关系46-47

-新廉政教育机制的比较分析47-49

经验,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49-65

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廉政建设50-54

指导,在发展中推动廉政建设50-51第6章 合理借鉴新加坡6.1 以经济建设为中6.1.1 以科学发展观为6.1.2 大力促进经济发展,6.1.3 完善社会主义

6.2 健全廉政法制

6.2.1 健全反腐肃贪立为廉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51-52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寻租和腐败机会52-54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54-58

法,违法必究惩处必严

权力制约机制55-57

职人员财产透明度

值体系58-6157-5854-556.2.2 科学配置公共权力,完善6.2.3 推行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增强公6.3 培育社会廉政文化,构建廉洁价6.3.1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廉洁纳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廉洁从政观念

价值体系的社会基础

自治自律61-65

设61-6258-5959-6060-616.3.2 强化公职人员廉政教育,牢固6.3.3 注重公民廉洁教育,夯实廉洁6.4 大力发展公民社会,促进社会6.4.1 鼓励非政府组织发展,推进公民社会建6.4.2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参与

结论与展望65-66致谢和监督效用62-65

66-67

参考文献67-6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论文篇三

五大队一营电子工程单数组

黄振华e032012003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两国于1990年10月3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杨尚昆主席(1993年)、江泽民主席(1994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995年)、李鹏总理(1997年)、朱镕基总理(1999年)、胡锦涛(副)主席(2002、2009年)、李岚清副总理(2002年)、吴邦国委员长(2005年)、温家宝总理(2007年)、习近平副主席(2010年)等先后访新。黄金辉总统(1991年)、李光耀总理(1990年)、吴作栋总理(1993、1994、1995、1997、2000、2003年)、王鼎昌总统(1995年)、纳丹总统(2001、2008年)、李显龙(副)总理(1995、2000、2005、2006、2008年)先后访华。

2013年4月,新国务资政吴作栋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访问广东。5月,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新加坡。同月,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访华。8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正式访华。9月,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访华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并访问广东。同月,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访华,出席天津生态城5周年庆祝活动。10月,张高丽副总理访问新加坡并主持双边合作机制会议。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访问新加坡。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赴新出席“中新领导力论坛”。

2014年4月,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访问山东。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访新。6月,新外交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访华。7月,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来华举行第二届中新治理高层论坛。8月,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来华出席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习近平主席会见。同月,杨洁篪国务委员访新。

两国外交部自1995年起建立磋商机制,迄今已举行8轮磋商。两国除互设使馆外,新加坡在上海、厦门、广州、成都和香港设有总领事馆。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2013年,中国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两国间主要合作项目有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吉林食品区、川新创新科技园等。新加坡与山东、四川、浙江、辽宁、天津、江苏、广东等7省市分别建有经贸合作机制。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双边贸易额为759.14亿美元,增长9.6%。其中,中方出口458.64亿美元,增长12.6%;进口300.5亿美元,增长5.4%。2014年1月至7月,双边贸易额438.2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中方出口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进口78.1亿美元,同比增长3.1%。1999年10月,中新签署《经济合作和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了两国经贸磋商机制。双方还签署了《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漏税协定》、《海运协定》、《邮电和电信合作协议》、《成立中新双方投资促进委员会协议》等多项经济合作协议。2008年10月两国签署中新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日前在中国—新加坡双方投资促进委员会第四次联席会议上表示,当前,中新两国经济都在经历转型升级,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两国经贸合作将呈现更多的契合点,不断获得新动力。

中国—新加坡双方投资促进委员会作为促进中新两国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应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巩固合作成果、扩大合作领域,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双方应推动新对华投资合作深化发展,加大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在华园区合作项目建设,并共同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再上新台阶。

三、在金融、人文、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

1.金融

近年来,中新金融合作发展迅速,成为两国互利合作新亮点。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新加坡金管局在华设立代表处。2013年5月,新加坡金管局北京代表处正式揭牌。2012年7月,两国签署中新自贸协定框架下有关银行业事项的换文。10月,新方授予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特许全面拍照。201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4月,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在新人民币清算业务正式启动。

201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续签中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扩大至3000亿元人民币/600亿新加坡元,有效期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新加坡市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2.人文

1996年,两国文化部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年,两国政府签署《文化合作协定》。项目每年逾200起。双方在文化艺术、图书馆、文物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1999年,两国教育部签署《教育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及中国学生赴新学习、两国优秀大学生交流和建立中新基金等协议,中国15所高等院校在新开办了20个教育合作项目。2013年,我在新留学人员13985人,新在华留学生5290人。

2001年起,新方定期派中高级官员团访华。2004年5月,双方决定成立“中国-新加坡基金”,支持两国年轻官员的培训与交流。2007年7月,双方签署《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园区管理经验开展中西部开发区人才培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09年以来,双方已联合举办四届“中新领导力论坛”。

2012年9月,首届中新社会管理高层论坛在新加坡举行,双方签署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合作的换文。2014年7月,第二界中新社会治理高层论坛在华举行。

3.科技、教育

两国在人才培训领域的合作十分活跃,主要项目有中国赴新加坡经济管理高级研究班、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新考察、两国外交部互惠培训项目等。

1992年,两国科技部门签署《科技合作协定》,次年建立中新科技合作联委会。

1995年成立“中国-新加坡技术公司”,1998年设立“中新联合研究计划”,合作项目共计28个。2003年10月,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驻新代表处正式挂牌成立。

4.其他

两国在旅游、质检和环保等领域也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2013年,双边人员往来229万人次。2007年,两国有关部门分别签署《出入境卫生检疫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在城镇环境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3年10月,双方签署《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四、重要双边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90年10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200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

五、军事关系

新加坡地处全球战略枢纽位置,是与中国关系最差的华人国家,也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同时新加坡与台湾交好。总体看,中新并未组织过联合军演,只在安保领域进行过三次联合训练,参训双方人数自2002年至今从未超过100人。1.1973年台湾以“联星计划”为代号,派遣现役军官协助新加坡训练海空军,并出任其海空军司令。1975年,台湾和新加坡签订“训练议定书”(“星光计划”),由台湾提供场地和人力,协助新加坡训练地面部队,也就是俗称的“星光部队”

2.2002年曾传出中共为拉近与新加坡关系,向新国提议愿提供海南岛作为星光部队演习场地,以削弱台新关系。但该项消息始终未获新、台、中三方证实。

3.2009年6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新加坡武装部队安保联合训练在广州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展开,双方均派出观摩团进行现场观摩,这是我军首次与外军进行安保联合训练。军事专家表示,这次中新两国联训以“安保领域”而非“反恐”名义,为两国今后在安全领域合作埋下伏笔,假以时日可能深化到其他领域。

4.201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新加坡武装部队19日在新加坡开始“合作—2010”安保联合训练,旨在进一步巩固两国两军传统友谊,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两军务实交流与合作。

5.2014年11月2日代号为“合作-2014”的中新陆军联合训练,2日在南京军区某综合训练场举行开训仪式。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军队首次组织传统安全领域联合训练,课题为“步兵连山地联合战斗行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