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建设和谐社区的思路和方法(五篇)

建设和谐社区的思路和方法(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19:04
建设和谐社区的思路和方法(五篇)
时间:2024-03-20 17:19:04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建设和谐社区的思路和方法篇一

一、构建和谐社区的内涵

构建和谐社区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和谐社区的真正内涵,目前尚无完整的定义,各地对和谐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一是福州市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发展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促进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统一的社区”;二是大连市西岗区提出“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内容。北京市的宣武区、石景山区、朝阳区和河南省安阳市的殷都区也都按此思路推行。三是青岛市提出“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使全体社区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区各要素健康发展、充满活力而又稳定有序的社区”,他们根据自己的特色,把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风尚、社区管理等六个方面,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实际,而且还拟定了量化、可操作性的“和谐社区示范点标准”。四是南京市玄武区的城区和街道,加强与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合作,用行业的专门术语和专门标准,编写了专供和谐社区建设使用的《质量手册》。在这个手册里,他们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和谐社区特征的表述,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还详细进行了分解,这是目前和谐社区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西安、成都等城市也各自提出内涵。

综合以上这些表述来看,笔者个人认为和谐社区包含着这样三层意思:一是必须突出“社区”这个主体;二是必须以社区为圆点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三是必须既涉及到社会结构的三大板块——政府、社会与企业,又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试图用“人本、互助、自主”六个字来概括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人本”体现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目标,“互助”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原则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主”体现了社区的自治功能和工作运行机制要求。“人本”,即以社区居民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要以人为中心,把满足人的需要、增进人的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互助”,即人际间的相互关爱、合作与帮助,就是要大力倡导以互利互惠、奉献爱心为行为价值取向,把促进社区人际和谐和人际文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主”,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培养、支持和鼓励社区的每个参与个体以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各项民主权利为依据,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变为自觉行动。总的来说,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生态、社区与群众处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区”。

二、构建和谐社区的标准

参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涉及社区的相关内容,并参考一些专家学者的建议意见,我们尽可能量化构建和谐社区的标准,使之可操作。

在社区服务方面。要求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站,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便民服务热线实现街道、居委会联网;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0%以上,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保障覆盖率大于90%,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要制定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要做到无违反计划生育、无违反建设规划、无违章乱搭建现象;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门前“三包”签约率达90%以上,垃圾分类收集达到50%,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居民对社区的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在社区文体方面。要求有社区图书室,藏书量达1000册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动站和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口达到50%以上;参加市民文明学校、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人数达到本居住区居民的10%以上;“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分别占辖区总户数的40%、50%、40%以上。

在社区稳定方面。要求社区有警务室,做到治保组织健全;年内刑事案件不超过社区总人口的千分之一,治安案件不超过总人口的千分之二,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对刑释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90%;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邪教组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建立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特大火灾,无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家庭和睦,无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

在居民自治方面。要求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能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并且及时

建设和谐社区的思路和方法篇二

构建和谐社区的探索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和谐社区建设就是为了把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一、构建和谐社区的内涵

构建和谐社区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和谐社区的真正内涵,目前尚无完整的定义,各地对和谐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一是福州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发展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促进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统一的社区”;二是大连市西岗区提出“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内容。北京市的宣武区、石景山区、朝阳区和河南省安阳市的殷都区也都按此思路推行。三是青岛市提出“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使全体社区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区各要素健康发展、充满活力而又稳定有序的社区”,他们根据自己的特色,把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风尚、社区管理等六个方面,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实际,而且还拟定了量化、可操作性的“和谐社区示范点标准”。四是南京市玄武区的城区和街道,加强与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合作,用行业的专门术语和专门标准,编写了专供和谐社区建设使用的《质量手册》。在这个手册里,他们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和谐社区特征的表述,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还详细进行了分解,这是目前和谐社区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西安、成都等城市也各自提出内涵。

综合以上这些表述来看,笔者个人认为和谐社区包含着这样三层意思:一是必须突出“社区”这个主体;二是必须以社区为圆点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三是必须既涉及到社会结构的三大板块——政府、社会与企业,又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试图用“人本、互助、自主”六个字来概括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人本”体现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目标,“互助”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原则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主”体现了社区的自治功能和工作运行机制要求。“人本”,即以社区居民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要以人为中心,把满足人的需要、增进人的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互助”,即人际间的相互关爱、合作与帮助,就是要大力倡导以互利互惠、奉献爱心为行为价值取向,把促进社区人际和谐和人际文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主”,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培养、支持和鼓励社区的每个参与个体以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各项民主权利为依据,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变为自觉行动。总的来说,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生态、社区与群众处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区”。

二、构建和谐社区的标准

参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涉及社区的相关内容,并参考一些专家学者的建议意见,我们尽可能量化构建和谐社区的标准,使之可操作。

在社区服务方面。要求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站,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便民服务热线实现街道、居委会联网;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0%以上,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保障覆盖率大于90%,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要制定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要做到无违反计划生育、无违反建设规划、无违章乱搭建现象;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门前“三包”签约率达90%以上,垃圾分类收集达到50%,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居民对社区的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在社区文体方面。要求有社区图书室,藏书量达1000册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动站和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口达到50%以上;参加市民文明学校、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人数达到本居住区居民的10%以上;“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分别占辖区总户数的40%、50%、40%以上。

在社区稳定方面。要求社区有警务室,做到治保组织健全;年内刑事案件不超过社区总人口的千分之一,治安案件不超过总人口的千分之二,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对刑释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90%;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邪教组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建立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特大火灾,无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家庭和睦,无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

在居民自治方面。要求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能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并且及时受理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建立《居民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对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参与率在60%以上;社区有志愿者组织,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率在8%以上;建立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坚持居务公开并设立公开栏;与辖区80%以上单位签有共建协议,并建立了共建机制;社区内单位公益性设备、场地向社区开放率达50%以上;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

不得少于100平方米,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施,居民委员会办公经费有保障。

在党组织建设方面。要求社区党的领导班子健全,有楼栋党组织并能认真开展活动,建立健全党对社区工作的协调委员会;社区内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达70%以上;有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好,能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为居民群众作表率;党员活动阵地列入社区办公用房统筹考虑,党建活动经费从社区活动工作经费中列支。

三、构建和谐社区的现实条件

联系当前社区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一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社区事业插上了腾飞的双翅;二是社区地位不断提升,服务内容增多,功能扩展,组织加强,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在基层发挥了重要的党和政府联系城市居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单位和居民对社区事务越来越关心,群众普遍有了认同感和凝聚力;四是社区内外关系不断理顺,社区制度不断健全,社区工作出现了良性运行的好势头;五是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有了较大改善,而且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面发展;六是社区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软件不断提升,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

四、构建和谐社区的步骤措施

构建和谐社区是下阶段社区建设的中心和主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制定目标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根据三明自己的实际,我认为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初始阶段,就是从现在开始,按照构建和谐社区的有关标准,通过一二年的努力,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路不平、灯不明、沟不通问题,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当前,尤其要认真落实好今年8月初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书记叶继革提出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各种理念、创新服务内容”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步伐,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不断上档次上水平。第二阶段:发展阶段,也是提升创建水平的关键阶段。要按照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三五年的努力,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社区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大部分社区建成服务完善、文化繁荣、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现代新型的和谐社区。第三阶段:巩固阶段,也是冲刺目标的阶段。要形成创建的整体合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通力合作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政府、社区、居民、社会、企业、生态各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民主自治能力,激发基层社会活力,进而提高构建整体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居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三个发展阶段将贯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时间跨度长,建设任务重。因此,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中央关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构建和谐社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发挥领导核心和龙头带动作用;文明办要抓好“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的深化;民政部门(社区办)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具体规划、部署和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工作与构建和谐社区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基层的各种社会组织,要同社区广大群众一起,当好和谐社区建设的组织者与执行者,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联系实际,搞好规划。要制定好构建和谐社区的发展规划,按照中央、省、市“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制定好本地区构建和谐社区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确保和谐社区建设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目标坚实,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巩固成果,然后再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三是要精心组织,分类指导。要针对不同情况的社区,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具体的、明确而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工作目标,确保社区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在工作方法上要经常抓典型、带示范,做到以点带面。要创造条件,发挥优势,努力在构建和谐社区的某些方面、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创造和总结出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条件不够成熟的社区,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群众急需要办的事情做起,一件一件地把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步一步地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条件较好的社区,则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做到高起点、高规划,并且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构建和谐社区出典型、出经验。总的来说,构建和谐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目标坚实,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巩固成果,扎实推进。

(作者单位:市委办公室,市委文明办)

建设和谐社区的思路和方法篇三

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探索与思考

宋怀丽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和谐的社区,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是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保证,也是社区建设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社区关键在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种作用要充分体现在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具体的社区管理事务、细密的群众工作等。构建和谐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化解各类矛盾,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

一、构建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建立和谐社会是历代仁人志士为之追求的一种崇高社会理想。无论是儒家主张的“和为贵”还是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都深刻表明和谐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它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从建设和谐社区做起。

1、建设和谐社区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项事关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只有做好这项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所谓和谐社区,就是环境整洁优美、社会治安良好、生活方便舒适、人际关系友善、充满蓬勃向上气息的现代文明社区。其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文明、公正、公平、共富、温和、安定、有序和团结,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妥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积极主动、稳妥有效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进一步弘扬先进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确保政治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建设和谐社区是加强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社区稳定是整个城市稳定的基础。目前,影响社区和谐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城市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宁海路社区下岗失业人员365人,而且这部分人员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较低,其家庭状况极不稳定;二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该社区60岁以上老龄人占总人口19.3%;城市低保户及低保户边缘户65户,涉及的家庭人口近200人;残疾人有34人,他们的实际困难急需解决;三是城市外来人员急剧增加,到目前我们社区共有外来人员400多人,他们拖家带口,从事职业极不稳定,各方面素质较差;四是我们社区是一个老小区,环境差,时常出现拆迁、邻里纠纷等问题。再者,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社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和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解决不当,势必增加城市的不稳定因素。要建设和谐社区,就要通过社区居委会这个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平台,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区

治安,保持社区稳定,这样才能使构建和谐社区落到实处。

3、建设和谐社区是深化社区建设的迫切需要。社区建设最根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而实现社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然是社区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如果我们每个社区都能做到以人为本,那么整个社会的和谐就能够实现。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中心城区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必须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积极探索和谐社区的创建模式、创新形式,加快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二、加强社区党建,发挥核心作用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保证

建设和谐社区是社区党组织重要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党组织应不断提高建设和谐社区的能力,充分发挥凝聚力、战斗力作用。实践告诉我们,社区党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要在维护社区稳定中发挥作用。没有社区稳定,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区稳定的工作责任制,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干群结合,依靠群众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社区党组织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向全体社区党员发出“创平安社区,做模范党员”的号召,社区成立了由党员组成的义务巡逻队伍,把党建工作与社区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维护地区的治安和稳定,并发动了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参与人民调解,作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2、要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发挥作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出现多种多样的情况,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避免的现象。首先要消除社区党组织既不是机关又不是企业,一无权、二无钱的模糊观念,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好社区党建的特点和规律,把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受群众欢迎的政策法规,宣传好、落实好;其次要对损害群众利益的决策,要分析原因,深入搞好调研,把社情民意及时反馈给各级党组织。要正视矛盾并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再次要坚持积极疏导,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执政为民,就要倾听民声、深知民情、顺应民意,带着感情作好群众工作。在这方面,我们这些常年工作在社区同志的体会是很深的。

3、要在管理社区事务中发挥作用。社区工作是通过居民自治实现的。居民自治是指政府管理之外的社会自治,即政府管理行政事务,社区自治组织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社区党组织要把握社区自治组织的方向,把握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方向,积极推行政务、党务公开。要深入研究社区管理规律,推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努力形成由社区党组织领导,居委会负责,社区单位、群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格局,做到社区的事务由社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就社区居委会而言,要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正确引领群众,积极参与,规范管理。凡是群众自己能办的事,社区就不干预,凡交由社区办理的事,要尽量争取群众的广泛参与;凡是能够无偿提供的服务,要组织好社区志愿者来提供服务。

4、要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发挥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一大法宝。社区党组织要善于联

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使群众工作寓教于乐,喜闻乐见,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既要办大事,更要办好群众需要解决的小事。胡锦涛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尽全力去办。群众工作的关键,就是时刻胸怀工作全局,心装群众小事,时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天职。时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让群众放心,让群众理解,让群众赞成。

建设和谐社区发挥党组织作用要合智、合力、合拍。心为和谐系,智为和谐谋,力为和谐用,要用热心、耐心、诚心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发挥服务作用。

三、拓展社区服务,化解诸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防患于未然。拓展社区服务,化解诸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活问题。服务群众必须首先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先受益。为此,社区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互助、扶贫帮困、扶残助残活动,满腔热情地为弱势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如,社区居民高清俊,离异,失业多年,技能单一,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儿子高阳正读高中,家庭较困难,社区与结队单位省检察院反贪局联系,开展助学活动,解决了高阳1200元学费问题。社区还积极努力为高清俊找到工作,每月收入1000元,基本做到生活有保障。

2、关注下岗失业人员,构建社区再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国有中小型企业改制的深化,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面对这些困难群体,社区应积极应对解决,利用城区劳动保障中心、街道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站为网络的三级劳动保障体系。社区居委会也自觉把再就业服务当作重点来抓,广泛开展“入户摸底,寻岗就业”的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去年,社区共帮助260多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他们的生活来源问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社区从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出发,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一是成立社区象棋队、腰鼓队、老年合唱团,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身体育宣传活动,在社区居民集中锻炼身体的场所开展体育和健康咨询,开展经常性的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了居民健身运动的热情,增强了小区居民的凝聚力。二是培育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广泛的社区文艺演出活动。使居民群众足不出院就能得到精神享受,陶冶了居民情操,融洽了社区内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三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居民文明教育,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假期法律知识讲座、科普征文比赛,未成年教育理论研讨等活动。

4、建立“人民接待调解室”,搭起沟通疏导平台。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社区群

众的特殊困难和思想困惑需要及时得到解决,才能有效维护稳定。我们以抓好“人民接待调解室”工作为突破口,解决矛盾和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努力探索社区服务工作的新方式。群众的愿望、呼声、烦恼甚至牢骚,都可以到“接待室”反映,社区及时解决,对那些社区无法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呼吁,促使解决问题。通过开展“零距离访谈”活动,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使社区居民遇事有人管、权益有人护,进一步拉近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今年以来,我们加强对民愿接待工作领导,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接待登记本、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接待程序,进一步提高民愿接待工作效率,受到居民群众的称赞。据统计,社区民愿接待室近年共接待群众来访200多人次,化解纠纷15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近百件,解决就业60多次。

5、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结合开展创建社区党建示范区活动,我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广泛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社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义务奉献周、党员群众心连心等活动。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三必访”,即“党员新转入社区必访、群众有困难必访、居民病(逝)必访”,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为社区居民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向党支部反映一条信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四个一”活动。社区党支部在各社区启动“五包”活动,即包一个党员特困户,做他们的兄弟、姐妹;包一名“两劳释放人员”,做他们的知音;包一个孤寡老人,做他们的儿女;包一名下岗职工,做他们的参谋;包一名残疾人,做他们的拐杖。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区爱心超市、爱心献春蕾等志愿活动开展得生气勃勃,也大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居于社区、奉献社区”的积极性。许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义务巡逻队,维护社区治安。呈现出居民互敬互助、乐于奉献、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局面。

6、搞好社区人际关系,创造和谐人际氛围。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人和”就是指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改善社区人际关系的制胜法宝,那就是完备的人际和谐文化,特别是用来调节人际关系的人文规范。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看,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友善。这是社区人际关系的起码要求。就是要求社区居民能做到“以礼相待”。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注意礼节礼貌,培养社区感情。二是平等 这是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人文基础。也就是要求社区居民在交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格平等”。无论职业官职的高低,在社区中都是作为普通的居民而存在,没有等差之别。三是诚信。这是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核心内涵,是指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人际信任的程度与状态。诚信不仅要求人际交往中要以诚相待,还要取信于人,而且强调忠诚。要“重义轻利”,还要“将心比心”。随着社区服务和保障职能的完善,社区中经济交往关系日益频繁与复杂,诚信正在成为社区人际关系的心理起点和基本准则。四是合作。这是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高尚境界,是社区居民之间建立在友善、平等、诚信、诚信基础上的,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进行的互助合作,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共同体”——和谐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不懈努力奋斗的崇高目标。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尽管不少仁人志士为此而追求、探索,但都呈现在理念这一层次。只有中国共产党,她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成功的取得了执政权,进而提出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可能性。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社区做起。虽然我们对构建和谐社区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思考,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和谐社区的目标相比,现在仍然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而且和谐社区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旧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较低层次的和谐社区实现了,较高层次的和谐社区又将成为人们追求目标。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区是社会重要的基础单元之一,没有和谐社区就谈不上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建设和谐社区也是一项综合的渐进的奋斗目标,是要靠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

建设和谐社区的思路和方法篇四

城市户籍人口占有数量比例的上升,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市户籍人口的比例会上升到50%左右,这是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历史性城市和街区,正被庞大的新建筑群所淹没;旧城的开发和改造形成了“建设性的破坏”,减少了文化的内涵。民族传统、地方特色不断失落,加剧了“商业化

”、“人工化”、“城镇化”。

伴随着工业化出现的城市化和城市社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其中城市社会问题中的人口大迁移、社会成员的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科层化,原有的家庭、邻里和亲属关系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弱化。为此,人们呼唤以往城市居民守望相助的密切关系及人际关系富有人情味的时代;呼唤同住一小区的集体认同感、地域团结感和忠诚感。城市是由不同的异质个体组成的一个相对庞大的、相对稠密的、相对长久的居住地。构建和谐城市社区需要建立富有浓厚亲情、人情化的新的人际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城市社会化建设的要求所在。

一、对“城市社区消失论”的认知与剖析

改革开放后城市居民的住宅面积较之过去大大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着力动迁和改建危房,平民百姓都感受到了政府为民和富民政策的温暖。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新的邻里关系如何呢?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否消失了呢?

案例一:上海近年的市政动迁和改建危房进展加快,市民们先后搬进了宽敞的新居。某一新居的同幢楼里有户老人正逢七十寿诞,全家老小欢乐祥和地为老人祝完寿后,按老住宅不成文的规矩,老大妈为此到整幢楼内的家家户户送上一大碗排骨寿面,让新居邻里们共享老伴的寿辰喜悦。当送至五楼一户新邻时,老大妈热情地敲开住户的门,满面笑容地说明来意,可遭来的是一阵嘲讽,使得老大妈相当难堪,她不禁要问: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

案例二:盛夏某一天的南京街头,有一小伙子将一摔倒在公交车站的老太太搀扶起来并送往医院医治,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这位老太太不仅没有致谢,反而认定是小伙子将她撞倒,并将其告上了法院,要求索赔13万元。法院最后以小伙子见义勇为一说缺乏事实证据,不予采信,而判其赔偿老太太各项损失费总计为45876元。

案例一直面地反映了现时一些人确实淡化了人间的亲和力,似乎形成了一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格调,不禁使人们感慨:生活在一个日益高大又富丽堂皇的、宜居的城市小区内,却没有亲和力、浓厚的人情味和归属感。

在案例二中,小伙子搀扶老太太反成了被告,在今天的社会里见义勇为却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以后谁还敢搀扶摔倒的老人呢,岂不是引火烧身?转向社会的另一个镜头,有人驾车撞人后,立即扬长而去,被撞人由于未及时送医院救治而亡的情况也存在。

城市社区问题中类似上述的人际关系,西方的城市社会学者就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言,提出了“城市社区消失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随着国家活动范围和规模的增加,地方社区的自主性和人们之间的团结性逐步降低;在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中所形成的新的科层制取代了许多家庭、邻里和朋友所承担的职能和活动;人口众多,而人们之间的互动频率却很低,所以,原先丰富而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社区共同体感和社区团结感一并消失了。

显然,这些观点对前进和发展中的我国城市社区问题而言,只是一个侧面,不可能涵盖社会的全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侧面与构建和谐社区是格格不入的,它玷污了城市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光射面;同时,我们又要正视它,并规范与构建和谐城市社区不协调的言行。

二、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现状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城市社区相继兴起,所谓的“城市社区消失论”已不再起作用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城市社区人际关系正在逐步建立,特别是在我国沿海开放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来自不同国家、讲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共住在一个小区内。上海浦东的花木小区居住的居民有1.5万人,其中有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近人,他们已将自己融入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社区专门为他们搭建“周日早午餐会”,讨论与大都市融合的西式交流平台,受到老外们的认同和欢迎。这些洋居民为自己的新家喊出了最响亮的口号:“热情社区,视野国际“。

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等原因,有些独居老人平时与邻居少言谈、不出门,有的甚至病死在家里。据此,关爱独居和孤寡老人已成为社区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尽管这些老人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他们最缺什么呢?为此,上海浦东东明社区对居住区内的820多位独居老人作了一项调研后发现,这些老人苦于年老体弱,腿走不远,眼又看不清,看书读报是大难题。为此,东明社区开展了“助老帮您读”的活

动,由志愿者组成的“关爱员”上门为有所需要的老人送去精神食粮,备受老人们的欢迎。有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人数将占总人口比例的22%左右,关心他们就是关心自己的将来,这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地民工的支援,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后,应予以更多的关心。深圳市有600多万外来务工者,虽然没有深圳户籍,但他们与深圳市民一样,退休后领取养老金。这是深圳市政府的一个新举措,淡化“外来”概念,强化了“居民”意识。

一个生气勃勃、充满人间欢乐祥和的城市新社区正在中华大地上骤然而起。西方的“城市社区消失论”在我国已成过去式,不是现在进行时,更不可能代表将来的城市社区发展史。

三、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政策建议

构建和谐社会、奔向小康是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伟大实践。胡锦涛同志说:“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和谐城市社区的构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区,共同家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社区成员的共识。推进“和谐城市社区”建设是提升现代化城市新形象的主旋律,已成为弘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催进剂。

必须坚持发挥社区居住的党员的主体性作用。无论他们是在职的党员,还是党员干部,在小区内都是普通的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是他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以他们的实践活动去感染他人,共建社区家园。

必须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主持社会的正义感,褒扬见义勇为的行为。南京街头曾出现以下感人事例: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后,满脸是血而昏迷不醒,迎面开来的面包车上的三位小伙子二话没说与出租车司机一起将老太太送往医院,老太太因及时就诊脱离了生命危险。这正是构建和谐城市社区需要大力弘扬的。

必须有“追求卓越,海纳百川,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包容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各阶层的鼎力相助,尤其是大批民工参与城市的建设,为现代化城市的形象和品牌的提升注入了活力。饮水思源、过河铺桥是城市社区居民不可忘怀的。所以,对于民工的生活和子女就学要备加关心;对外来人员无证设摊,除讲明道理、合理引导外,更多地是采取柔性的疏导和弹性的社区管理,少些“严厉”的管制。

建设和谐社区的思路和方法篇五

培育“五感” 构建和谐社区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这是因为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和谐社区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基础性作用。多年的实践表明,社区(街道)党工委是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只要我们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了,应民所呼、解民所难,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就能使他们通过培育,形成信任感、依靠感、归属感、主人感和幸福感,自觉地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去实现社会和谐。

一、从细微关怀入手,让离开故土的居民快乐起来,帮助群众在党组织身上找到信任感

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是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表征。信任感的培育首先来自于感情的投入。社区党组织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中对群众的感情是基础和前提。我们坚持带着感情走近群众、带着感情深入基层,在决策上认真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而且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充分照顾群众的利益,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和人性化的关怀,温暖迁入者因隔阂而冷漠的心,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感。为消除导入居民因生活不便而产生的心理落差,2002年起,我们通过多元化投资,本着“新账不欠,旧账逐年还清”的原则,平衡规则程序,完善公建配套设施,先后辟通12条市政道路,引进近20条公交线路,解决了迁入居民上班和子女上学乘车难的问题。为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我们启动“平安真新”创建工作,落实“六小工程”,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网络。为帮助上访群众解开心结、寻回快乐,我们召开信访工作恳谈会,与信访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对确实有实际困难的抓紧解决,对一些不满现状吹毛求疵的,以算账的方式向他们坦诚“摊家底”,引导他们把对现状的不满转化为建设社区的热情。

二、从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让烦躁的居民安静下来,帮群众在党组织身上找到依靠感

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群众的信任,让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有了抓手,但要想提高党组织的威信,使工作有着力点,还需要培养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对组织的依靠感。在社会转型期,群众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总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具体利益表现出差异性、多样性的特征。真新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较多,他们往往由于自身的经济地位、经济能力的局限,导致心理落差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党工委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的同时,首先把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办好。为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街道财政每年额外支出200余万元,对低保人员、支疆支内人员进行例外补贴。我们还通过建立信访信息员队伍,推行“三五十五工作法”,开展“五必访”、“五必知”、“五必做”,主动了解并力争将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

三、从促进融合入手,让陌生的人们熟悉起来,帮群众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是居民的共同家园。和谐社区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居民对生活社区的认同,是安居乐业的前提。只有将群众对组织的信任和依靠转化为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才能使他们热爱并精心呵护自己生活的家园。导入居民来到真新,苦于人生地不熟,在住房解困的同时,面对钢筋水泥森林,心中油然升起孤独寂寞、无助无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邻里之间重新回归以往那种关爱互动的温馨氛围,街道于2002年开始建设社区邻里中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将陌生的居民聚拢在一起,让他们各显其能,也各得其所。如今每个社区都建成了400㎡—600㎡不等的邻里中心,中心的健身房、活动室里,居民们休闲娱乐,其乐融融;市民学校、阅览室内,老少共读,学习互进。

四、从协调沟通入手,让居民的事自己作主,帮助群众在社区中找到主人感

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和趋势,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本质要求。将居民当成社区建设的主体,扩大其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其依法享有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推进和优化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党工委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制度,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发扬民主。我们发动社区中的骨干分子成立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创办《真新人家》,对百姓关注的实事工程、社区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和评点;建立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让社区居民选出代表共同参与地区性、社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等重大事项的谋划与决策。不断完善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等市民参与机制,在党组织的总揽协调下,通过评议会,组织居民对居委会、业委会和社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进行评议;通过听证会,把一些涉及社会救助、小区改造等热点问题交由居民去讨论、决定;通过协调会,大家平等地协商小区的建设与管理。

五、从满足多元需求入手,让居民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帮群众在生活中找到幸福感

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将关心人的物质需求转移到关心人的精神需求,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当成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终极目标。文化是和谐社区的媒介。党工委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准则,围绕居民乐有场所、动有去处,一手抓社区功能的完备,一手抓社区文化的繁荣。近年来,建成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社区助老助残服务中心,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12个分中心,1个社区信息中心苑和9个社区信息分苑;建设了共12万平方米的嘉美绿地、双河绿地和金沙绿地、社区公共运动场。以这些设施为阵地,组建起虬江书画社、真禾艺术团等150余支群众文化团队,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在让社区群众娱乐享受的同时,也陶醉其间、自得其乐。街道还通过出资购买公益性的文化产品,提供让普通百姓共乐,“走到一起来”、“同唱一台戏”等丰富的精神大餐。

构建和谐社区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求我们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坚持发展服务群众,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凝聚民心、走向和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