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设计素描的研究方法(5篇)

最新《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设计素描的研究方法(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8:35:32
最新《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设计素描的研究方法(5篇)
时间:2023-01-11 18:35:32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设计素描的研究方法篇一

高峰九年制学校

陈远雁

内容摘要:素描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包罗万象,是一种高品位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学素描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掌握。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关键词:素描、教学方法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除了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的素描教学沿袭着传统的写实绘画形态的素描教学体系,对造型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通过技巧的传授来获得保障,从而对造型能力的认识比较容易偏向于技术的层面。然而现代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绘画形态和艺术观念,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趋向丰富和多元化,许多领域是传统素描教学未能触及的。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作为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即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其特点是,通过素描教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 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使人产生美感,只有建立在美感基础上的训练,才是我们需要的。在素描的基础联系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以情动人、以美悦人。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

用形象思维并动手去解决问题,最后产生视觉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学好美术要有学习的毅力,要严格要求他们,对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要要严加指正,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终。

五、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学习素描的过程应该是科学地认识自然,个性地感受自然,创意地表现自然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素描徒刑规律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和创造性。例如:在素描静物写生与创意表现阶段,教师同时摆出多组内容,色调不同的静物供学生选择,并让学生按个人喜好和理解自己动手摆静物,组织画面,比较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各种素描。

在进行素描训练,应当要求学生对物像有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设计素描的研究方法篇二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

我们知道:

毕加索的〈〈牛〉〉系列变体,由开始的写实形变化到最后的几条线,仍然是牛的符号般的表达。蒙德里安的〈〈树〉〉也好似平面化的简化,但是却更加注意枝条形成的节奏张力以及对负形空间的均衡切割。这就不在是树的简化描写,而转向画面的结构表现,从而引发了他的有关苹果树的系列作品。

设计素描是结构性,分析性的。-----瓶罐解析:结构素描是认识事物外在与内部结构的基本方式。解剖结构,几何结构,团块结构,骨架结构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现象的认知。但是对结构的认识与表现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瓶罐上,它对我们来说远远不够,还应当扩展到瓶罐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发展到整个画面构架系统。因此首先自由选择瓶罐的数量,利用其大小,方圆,粗细,高低等对比的要素加以组合,利用和谐统一的原理加以规整,开始结构素描。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从理性上加以分析。分析生发的一些延长线,中轴线,辅助线帮助建立了明确的节奏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寻找和建立画面的结构关系。学生回发现感觉到的节奏,韵律,美感的确是可以通过理性加以把握的。

下一步是形态分析,除了功能性的本质分析之外,在形态表现上利用画面的网格寻找秩序,进行数理的分析也是一种基本的方式。学生以往比较感性的表现自然韵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打上网格就可以使这种感觉的秩序明确化,在网格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使它更加清晰。表面上开放的轮廓实际上是相互联系,形成种种分离。切割与重叠交错的形态关系,从而产生了内部张力更加紧密的构架造型。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要学会简化原则的运用。一个物体简化到不能减少的地步,留下的就是它的基本结构,而基本的结构形态认识正是创造新造型的基础。接着,打破封闭的造型,用延伸轮廓线,中轴线,辅助线去建立更紧密的间距和更有趣的空间切割,逐渐摆脱了具象的约束,一直到画变体画。最后的变体画在表现上很自由,用什么手法都可以,利用的是从写生解析推导出来的抽象形态要素,不在是装饰性的概念化的简单处理方式。

肌理训练——瓶罐解析之后,让学生带上笔,纸,颜料和刷子去拓印大自然中富于肌理感的物体表面。然后是复印肌理,把实物的表面肌理在复印机上复印下来,如牛仔裤,毛衣等等。然后在结合到瓶罐造型中去,置换图形。复印,拓印,拼贴等手段是现代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平面设计中更是经常用到。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肌理产生初步的兴趣。他们还在纸上用各种手段去制造肌理。甚至用实物肌理,如茶叶,纺织物等显示材料创造表面效果等等,学生们已经初步接触到材料问题。

补充的课题是自然形态的内部形态分析,例如青椒,洋葱的内部形状很有趣味性,同一个物体内部,外部造型常有所区别。把一个物体进行分割后,具体形态都互不相同。作业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的就同一个东西做不同的局部表现形态分析,内部形态单元分析,以及最小的单元形态推导,然后重新建立起新的形象结构。根据分析,解析的形态,加以综合和变化,在发展成一张变体画。当然在这样的分析作业中,所提取的并不仅仅是形态,还会有更为刺激的视觉表现要素。

接着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发现——联想——设计。

如:交叉:

含义:交,交错,交流,交互,交通;叉,穿插,叉开。堆砌的立体交叉:一堆火柴。

磁电波的交叉,眼光的交叉。

交叉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情人节的交叉:kiss 交叉在自然中的现象:根系在地面下的交叉生长。交叉在汉字中的表现:凶,风,文,爽,交叉在数字中的表现:485 声音的交叉

扣子的缝线和剪子等交叉。

如:凹凸:

洼陷和突起

用被压凹的牙膏,牙膏管流出牙膏可以表现:此消彼长的凹凸关系 马桶的凹凸体现固体和液体的关系

鸡蛋和鸡蛋盒子的凹凸体现安全问题。

心电图的凹凸体现上涨和下降的含义。

地基的凹凸体现地基凹的越深,未来的楼才建的越高。

手指摁下皮球,产生了洼陷,这样的凹凸有一种心理的视觉张力暗示,凹陷对突出的 反抗。

插销与插座 手插入鼻孔 嘴的凹凸

最后阶段,可让同学们对图片和文字进行创意,从而进一步拓展其思维。如:夫字与人民币的符号,若一倒一正则可以表现当下女性的一种择偶观念。再一步是对图形进行创意:如: 游艇开到了地铁道里。河马在垃圾堆里游泳。橘子比楼房大。图象倒置。动物拟人化。

以上训练课题,使学生对绘画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宏观到微观,由外表到内部结构,一步一步使其理性思维逐步加深,联想课题的训练使他们的设计思维进一步拓宽,从而顺利的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设计素描的研究方法篇三

 儿童素描学习和教学方法

由于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很多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素描。但是用专业化的素描教学方法去教年龄较小的孩子,难度很大。如何去开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素描教学,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要了解儿童学素描的心理特点。

以前的儿童学习素描只一个劲儿地画几何体和静物,什么透视啦、色调啦,弄得学生头晕眼花,无所适从。学生表面上在画画,其实内心十分抵触,在他们眼里,这不是他们所喜欢的,课堂气氛不佳,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讨,我寻找出一套可行的素描教学方法:

1.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喜欢想象和幻想,他们并不喜欢被成人的东西束缚,总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

2.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有的孩子并不是画不好素描,而是未到“火候”,老是把握不住直线弧线的画法,这是与他们的发育尚未健全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分追求所画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度,既不合情理,更不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接受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3.我们要学会运用易接受的素描技法来启发儿童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其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运用素描的基本要素构成画面,使复杂的形态几何化、简单化,并通过观察、思考来提炼生活情节,多关心周围的事物,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画出一张题材内容有意义的创作式的素描。这样一来,就会使儿童产生表现的欲望,画出对生活的体验。

4.把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简单化。概括为:(1)点、线、面的安排;(2)空间感、立体感、色调的烘托处理;(3)简单的透视理解、构图的方法;(4)带趣味性主题情景的表现。

二、启发手段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想像力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为学素描就是画石膏几何体和静物,只要画出对象的结构、比例、明暗和空间关系就行了。还有的教师只让他们按教材中所谓“标准范画”来画,以至学生画出来的素描“千人一面”,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没有素描基本功,对自己画奸素描失去了信心。我鼓励他说:其实,你画得并不差,你能否换个思路和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画素描未必一定要画几何体,你可以把素描的形象加以联想,如圆球联想为猫的脑袋、圆柱体联想为弹簧„„在启发之下学生绘画的兴致大发:“原来素描也可以这样来画,太好玩啦!”

对儿童进行想像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想像力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2.培养儿童的想像力,有助于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然,想像力的培养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不及时给予引导,那些想入非非、荒诞的、歪曲现实的空想会对儿童的精神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鼓励画面的多样性。

综合所述,在儿童开始学画素描的阶段,有其特殊的规律。只要依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是会画好素描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富有想像力和表现力的佳作。

儿童学素描可以为以后画其他种类的画打下基础,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二维三维四维,孩子还有独立想象能力.素描是用最简单的工具,表现事物的最基本形态的一种绘画方法。任何一种笔,像铅笔、钢笔、毛笔、彩笔、圆珠笔等,都能在一张普通的白纸上画出精美的素描作品。素描最常用的笔是铅笔,因为铅笔容易修改和具有比较丰富的黑白层次。

素描有写生和想象两种绘画形式。10岁以前的儿童素描练习重点,应该放在想象绘画方面。想象绘画的随意性和趣味性更加符合孩子儿童期的身体发育条件。训练的方法是:在家长的提示下,儿童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或物尽可能详细地表现在画纸上。一开始,儿童的表现会比较困难,这时,可以通过反复的客观观察和查阅有关资料,儿童会逐渐掌握对一种事物的表现方法。临摹画册上的图画资料,也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儿童可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面前,更快、更多的学到造型的方法和经验。

儿童学习素描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简笔画训练。在这一阶段中,儿童使用简单的直线、折线、弧线和简单的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各种形状的点组成物体。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训练由单个物体向多个物体发展,由只表现物体的形状向表现物体的细部发展。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是:熟悉绘画工具的性能;练习手、臂的操作动作;认识物体的基本形态。

第二阶段是故事画训练。儿童在掌握了单个物体的表现以后,要学习有内容、有情节、多物体、多物种组合的表现方法。这一阶段儿童不光要进一步学习物体的造型,还要学习表现物与物之间形式上的前后、大小、平衡、形状等对比关系和内容上的情节、动作、背景、道具的故事性表现。儿童画创作即属于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20是:造型手段丰富和富有个性;画面组织合理、内容表达清晰;作品形式完整、美观。

第三阶段是写生画训练。写生画是直接对照实物的一种作画方法。它的要求是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写生画强调对物体的结构转折和空间距离的表现,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但这套方法不适宜10岁以下的儿童操作,因此,作为儿童画的写生画法,基本上是以写生画的速写技法为学习对象。

儿童如何学素描

(2010-08-22 16:42:01)转载▼ 标签: 分类: 专业成长

杂谈

由于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很多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素描。但是用专业化的素描教学方法去教年龄较小的孩子,难度很大。如何去开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素描教学,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对自己的素描实验班(8~13岁)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要了解儿童学素描的心理特点。

以前的儿童学习素描只一个劲儿地画几何体和静物,什么透视啦、色调啦,弄得学生头晕眼花,无所适从。学生表面上在画画,其实内心十分抵触,在他们眼里,这不是他们所喜欢的,课堂气氛不佳,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儿童画是不能与成人画相提并论的。教儿童学素描与教成人的专业素描有着本质的不同。成人学素描是以提高技法为目的,强调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以准确的形体来表现物体的真实感。而儿童学素描则应是以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为主要目的,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心中的感受,画面效果可能是古怪离奇,但却是奇趣横生的。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讨,我寻找出一套可行的素描教学方法:

1.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喜欢想象和幻想,他们并不喜欢被成人的东西束缚,总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

2.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有的孩子并不是画不好素描,而是未到“火候”,老是把握不住直线弧线的画法,这是与他们的发育尚未健全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分追求所画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度,既不合情理,更不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接受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3.我们要学会运用易接受的素描技法来启发儿童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其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运用素描的基本要素构成画面,使复杂的形态几何化、简单化,并通过观察、思考来提炼生活情节,多关心周围的事物,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画出一张题材内容有意义的创作式的素描。这样一来,就会使儿童产生表现的欲望,画出对生活的体验。

在素描实验班的教学中,我第一次引入激发儿童想像力的新课题:素描的情景创作画“战争与和平”。我尝试抛开原来复杂的素描教学体系,只要求孩子理解素描的基本特征和技法,不以形的准确与否为主要标准,而是充分激发孩子的想像力,让他们在运用素描语言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的构思新奇、个性强烈、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如:有个孩子运用素描的技法画了一张复杂的画面,其中的主角--地球,头戴钢盔在保护自己的脑袋,免受自然和战争灾害的伤害。孩子能从关心人类生存的角度去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追求和平的理想,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4.把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简单化。概括为:(1)点、线、面的安排;(2)空间感、立体感、色调的烘托处理;(3)简单的透视理解、构图的方法;(4)带趣味性主题情景的表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儿童学素描的心理、生理特点,不要灌输给孩子过多的美术知识,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现象及解决办法。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想像力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为学素描就是画石膏几何体和静物,只要画出对象的结构、比例、明暗和空间关系就行了。还有的教师只让他们按教材中所谓“标准范画”来画,以至学生画出来的素描“千人一面”,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没有素描基本功,对自己画奸素描失去了信心。我鼓励他说:其实,你画得并不差,你能否换个思路和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画素描未必一定要画几何体,你可以把素描的形象加以联想,如圆球联想为猫的脑袋、圆柱体联想为弹簧„„在启发之下学生绘画的兴致大发:“原来素描也可以这样来画,太好玩啦!”

对儿童进行想像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想像力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2.培养儿童的想像力,有助于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然,想像力的培养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不及时给予引导,那些想入非非、荒诞的、歪曲现实的空想会对儿童的精神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利用素描的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画面的多样性。

教师应鼓励孩子尝试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并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画,千万不要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主张“一题多画”、“一题多变‘的独创性思维能力。梁皓明同学也画了战争的题材,他却与众不同地想出把坦克的炮管打个结,以示坦克不再用于战争了,构思多神奇呀!?

综上所述,在儿童开始学画素描的阶段,有其特殊的规律。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要依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是会画好素描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富有想像力和表现力的佳作。

儿童素描教案一

(2010-08-27 16:47:19)转载▼ 标签: 分类: 专业成长

杂谈 素描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素描几何形体、石膏像、静物的练习,对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质感,不同难度的物体进行描绘,目的在于提高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在具备了基本形体塑造技巧的基础上,对素描的其他造型因素进行研究,如写生训练,从而逐步完善素描的造型技巧,提高艺术修养,为将来人物头像打下良好基础。课程内容提要:

(1)素描几何形体(2)素描静物(3)素描石膏像的结构表现(4)素描石膏像的全因素表现 重点、难点分析: 形体塑造,认识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和固有色、质感、光线、空间的结合。重点:形体的塑造。

难点:固有色、形体塑造、质感的结合。

原则和方法:为了很好的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素描的教学目的,根据艺

术教育的规律,拟定如下教学程序:

素描的训练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原则展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讲授相结合。了解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确定训练的内容和难异程度。在提高学生绘画表现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概括的手法和归纳组织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明白时间长短与所表现内容的关系,最好是长期和短期作业相结合。第一章:素描几何形体、素描石膏像

教学目的:通过几何形体和石膏人物模型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对构成立体形象的最基本的因素有所了解,掌握人物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并在写生训练中掌握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透视关系、明暗变化规律和基本的造型方法。为今后真人写生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对人的特征的认识表现。

教学难点:

1、掌握基本形体的造型方法。

2、人物和重心问题、动势和比例关系。教学场所:

1、专业画室

2、教室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写生实践 教学用具:几何模型、石膏人物模型

教学内容提要:

1、几何形体结构、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结构的表现方法

3、线的表现方法

4、全因素的表现方法 复习思考题:整体感在素描写生中的作用。

第二章:素描静物

教学目的:在几何形体写生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质感、不同难度 的物体进行描绘,注重质感的表现,提高造型能力,在具备了形体塑造的基础上,对素描的其他造型因素进行研究,从而逐步完善素描的造型技巧。

教学重点:形体的塑造,固有色、质感、空间、光线相结合。教学难点:

1、形体空间感、体积感

2、形体结构与明暗、质感的结合 教学场所: 画室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写生实践 教学用具:静物

教学内容提要:

1、静物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形体结构、空间结构的结合3、形体的结构表现方法

4、形体的全因素表现方法 复习思考题:静物写生训练在绘画中的作用

讨论练习:

1、结构的产生

2、形体结构、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表现因素的分析、讨论结构与光线的关系

4、结构素描与全因素素描的关系 评价标准

单个几何形体的结构素描

儿童素描教案续

(2010-08-27 17:00:17)转载▼ 标签: 分类: 专业成长

杂谈 构图 2 透视原理掌握及准确度 3 形体结构、解剖结构空间结构理解表现的能力 多个几何形体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完整 2 形的准确程度 3 黑白灰关系明确 静物的结构表现1 构图完整 2 透视合理 3 形体结构、空间结构清晰

静物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形的准许确度 2 光的原理的把握 3 质感及明度变化的掌握 4 线条及虚实的把握关系

石膏像的结构表现1 画面构图完整 2 形像生动 3 解剖结构准确 4 表现手法(线条、明暗、虚实)石膏像的明暗表现 1 画面构图完整 2 黑白灰关系明确 3 光影原理的掌握

石膏像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形的准确度2 光影原理的掌握3 明度变化掌握 4 不同材质感的表达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 具: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

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设计素描的研究方法篇四

第一章

对设计素描的把握 第一节

何谓设计素描

一、丰富的素描语言

比较是认识事物、判断对象特性的一种方式。

会有几种不同的感觉和感受:1)不同的表现对应不同的情感表现:描绘的对象有人物、景物、有人造物它们之间相比较,那些被表现的人物、景物、动物,显露着作者的激情或隐含着作者的情感,而那些描绘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象,表现出的则是作者的智慧。2)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完整度:画面完整丰富的程度不同,有些细腻有些粗略,那些潦草不完整的可谓草图或草稿。3)不同的内容对应不同的视觉传达:内容不同,有的是最为熟悉的内容,有素描石膏像、静物、头像写生等。形象写实却很少有个性,似乎千篇一律,让人视觉上感到疲劳,心理上会十分厌倦。有的是充满新鲜感的素描内容,有创意的一路,也有观察思考的一路,再有分析实验的一路等。那些画面横溢着人的想象力,表现手段又多样化,造成视觉上的奇特刺激,也反映了一股探索的精神。

二、设计素描的类型

1)设计预想图结构素描:在这些画中,有一类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其中描绘器具、建筑等功能最明确。这些画面中的形象,不是参照自然物象的描摹,而是从设计师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是用素描的手段表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的构想形象。它的目的是通过把将要变为客观实体的创造物事先展示出来进行推敲,为创造物达到理想的境界服务。它属事前的一种准备,是设计的范畴。

2)创意素描:画面中的内容反生活规律,充满荒诞的臆想,制作上吸收了现代绘画技巧,它们为平面设计服务。一般围绕宣传某一商品而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商品广告的前期准备或前期训练。

3)设计造型训练:设计院校设计素描课程中的作业,它与纯绘画专业所训练的石膏、静物、头像等相比,训练、研究的方向大多围绕形象语言构成原理,有着明确的为设计服务的目的。4)设计速写:那些潦草、不完整的草图,是大脑构思的外在反映样式,其不追求技术上的深奥,只是快速地把头脑中的构想记录下来。它不仅用于纯绘画的前期准备,更适应于造型设计构思过程中的反复推敲。当头脑中的构想像火花一样不断闪现之时,需要快速的用笔转化为形象。因而受时间限制笔下形象只能是粗略的。那些潦草不完整的形象因其数量多、内容又各异,因而为比较创造了条件,成为反复推敲的外在表现。又因其不完善成为不断激发新的构想的内在机制。草图就是构想,又是展示构想过程的样式,并成为设计素描中的一种样式。

三、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区别

1)情感表达的程度不同:设计素描脱胎于素描,属素描的一个分支。设计素描与素描相同,都是用单色表现对象为特征的。设计素描与素描之间的不同点:那些纯绘画类的素描画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外在线条笔触,都反映出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对具体对象的感受及画家个人感情色彩的渗透。所谓艺术是一种情感的样式、是画家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样式。相比较,设计素描中表现创造物一类的画面情感色彩就不明显,仅能从形状的刚柔紧松的节奏变化中感受设计师的投射。而在为商品宣传服务的平面设计类设计素描中,同样可以看到设计师对生活的感受及情感色彩的渗透。因为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平面设计的各种样式都是商品与人连接的桥梁,只是在情感交流的背后有着明确的推销目的。

2)创作的动机不同:把素描作品放到纯绘画的创作过程与设计创作的过程来进行比较,纯绘画是画家从生活中感受到生动、感人的事情,从内心有感而发,是一种自发的创作行为,是“我”要画,而设计是有厂家、商家委托设计师为产品宣传进行设计,是“他人”要我设计。由此造成要求不相同、创作思路不相同、表现方法不相同,因而也影响了为他们服务的素描,那些为设计服务的素描从素描中自然而然的分离出来,形成了素描的分支—设计素描。通过比较分析,目的在于看清设计素描与纯绘画素描的不同,更好地把握住设计服务的本质。第二节 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一、设计素描的源起

为设计服务的素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人类创造活动中留存下来的产品预想图、建筑的蓝本、平面设计的草图都可以证实。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的许多画家都曾参与过产品研发活动,那些产品的构想草图成为他们素描作品中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素描为设计服务的历史。从这些画家的产品预想图中可以明确地看到他们是在构想一件有用的东西,他们的心智是集中在创造物的合理性、可用性、机能关系及美观上。其与他们描绘的生活中的人物、景物,那些充满情感色彩的素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类在创造活动中逐步懂得需要把头脑中的构想转化为视觉形象,然后对构想进行反复推敲或征求他人意见,使之走向成熟、走向完善、直至创造物的成功。这种形象化的构想工作,也成为创造物产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起初纯属构思阶段,要求记录构思的速度要快,一般用简便的工具、单一的线条形式,可称为草图。

到了后期构想确定后,才进入细致的描绘阶段,一般采用线条描绘加适度的明暗渲染,要求透视正确、结构明确,可为产品预想图。

由此相应的设计素描也就有了简单的草图与复杂的预想图之分。

二、设计素描的发展

人类的产品创造史中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科技含量、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过程。早期的造物者以匠人为主,他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造型能力,能够把构想形象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文明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创造物不仅能用还要有美的外观,对创造物的要求不断提高,构想越来越丰富复杂。因构想的表现难度增强,需要造型能力强的画家加入创造活动,使达芬奇那样的即是画家又是设计师成为可能。

到了欧洲产业革命阶段,工业产品大规模生产,促使了社会对产品设计的重视,对造型设计人才的需求的增强。

随之而来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建表明了设计学院的开始,专门的设计人才有专门设计学院培养。相关的设计理论,具体的设计教学内容逐渐形成,其中包括设计素描教育、设计素描训练。虽然当时的素描前并没有“设计”两个字,但其确实与纯美术学院中的素描教学内容截然不同,其完全是围绕设计而展开的。设计学科跟随着科技、经济的告诉发展而发展,相应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

三、中国的设计素描教育

中国的设计教育历史并不长,设计素描教学的历史更短。以往是借用纯绘画素描教学模式,似“磨铅笔”般的长期作业内容,僵化了师生的思维,又磨灭了个性,造成了与设计发展趋势和设计学科不相适应的局面。改革开放后,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西方设计素描的一部分内容,当时称为“结构素描”,那种强调结构以线为主的素描终于取代明暗写实素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外来创新理念的影响,教学一线的基础课教师勇于探索,打破了条条框框去尝试素描教学的新内容,把素描教学与设计教学相融合,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尤其是在倡导创新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通过共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素描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在探索素描与设计相融合,为设计服务的过程中,设计素描的名称有各种各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很自然的统一到“设计素描”这一称谓中。第三节平面、立体设计与素描

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设计分类为:立体设计与平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与素描平面设计的范围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等。

平面设计以纸为媒材,所设计的面很广泛。其大都是为产品做包装、为商品做宣传,目的是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因此,强调设计是与人交流。因宣传的对象层次不同、产品商品的内容不同及数量、层次的繁多,因而无比丰富的内容要求交流的语言正确、生动。另外,因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成为竞争的力量同时也成为设计的要素。由此,平面设计围绕形象成为正确、生动的、有新意的语言而展开。为平面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必然也是不同。

二、立体设计与素描

立体设计,是指设计的对象是立体的样式。平面设计,是指设计的对象是平面的样式。

立体设计的范围有: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

立体设计要求素描能够把头脑中的构想在平面的纸上产生正确的、立体的效果,需要借助透视知识来强调立体性。因立体设计最终要跃出画面化为真正的东西,所以要求纸面上的构想表现必须严谨,结构关系、机能关系要准确。为了强调结构,要求采用线条表现,并利用线条表现的“透明性”来展示内部结构。第四节 设计素描的功能与要求

设计素描的功能是把头脑中的构想表现出来。

一、将构想变为形象

构想是大脑的行为,是运动性的。开始怎么想,中途怎么想,最后怎么想,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一般头脑中起初的想象是朦胧的,所记录下来的形象也是大略的,随时会被新的想象来补充、修正或推翻。通过前思后想,大脑中的构想逐渐成熟,笔下所记录的构想形象趋向完善。从这个过程来看,起初的构想或记录似乎是无用的,但仔细分析哪些粗略的构想的形象是激发下一个构想和修正上一个构想的条件和基础。由此可见,设计素描不仅有把构想变成形象的功能,还有激发想象的功能。

二、激发想象

创造物的构想不可能凭空而来,它有一个观察学习积累的准备过程。

三、培养创造力

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相比强调了想象,由此具有增强创力的功能。人如果没有了想象又怎么能有创造力,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创造力从素描开始是设计素描的特点,也是其功能。

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构想的载体,并用记录的手段来表现。

设计素描除了线造型手段外,还有明暗造型手段,再有一些特殊造型手段。一般线造型用于构思阶段和产品预想图的表现;明暗造型、特殊造型则多用于为平面设计服务的素描作业。第五节 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设计素描教学为设计服务 设计素描与设计素描课是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后者是指培养设计人才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围绕设计素描而展开的课程设计。人们常说素描是造型的基础,这个基础可以说是后继课程的基础。

设计素描是围绕设计而展开的、集观察、思考、表现、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训练,它的教学目的绝不是单一的训练能画的手,而是培养、提高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为真正成为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就是设计素描训练的目的。

二、训练形象思维与表达能力

学会形象思维是设计素描的任务。形象思维有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层面,二是美感层面。首先,造型设计就是应用形象设计语言与人际交流。用形象语言说出准确、生动、感人的话,才能与人有效交流、有效沟通,设计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形象语言的传达与接受的畅通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的,生活是设计语言的源泉。其次,造型设计就是用形象组织出美感。生活中人们需要美,美给人愉快。生活中自然美的形象是感受美,研究美的对象,美还包含着趣味,有趣味的形象能激发人的兴味,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形象、有趣的内容,同样是研究的对象。想象思维,从设计素描训练开始,是符合设计对素描的要求或素描为设计服务的目的。

第二章 设计素描造型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对造型的认识 设计素描是造型活动,是在平面的纸上用单色工具制造一种物象的感觉,是表面画者的一种情感宣泄和审美趣味,是用形象说话,是把头脑中的创造物构想形象化的活动。

设计素描在造型过程中围绕两个任务展开,一是形象,二是完成塑造形象的目的,即形象的传达功能。

一、造型的特点

1)塑造虚幻的真实:素描的塑造是用单色工具及相应的技法在纸上塑造物象的幻觉,并不是塑造一个真实的实体,也不可能成为真实的实体。平面造型具有特殊性,造型的技术层面应围绕视觉展开。就透视来说,就是用一种感觉规律来制造立体感、空间感,从而产生“真实感”。只有按照透视的规律在纸上描绘才能产生空间感觉。

2)借助联想,概括地表达:素描因工具材料自身的局限性或短期素描、速写时间上的限制,不可能把对象的全部内容表现出来,而人的眼睛是非常敏感的,一点一画都有反映。画面形象通过眼睛在映入大脑进行分辨或依据生活积累进行联想,一个不完整的形象会渐渐完整起来,因此,造型的一部分是由观众完成的。把人的联想作为造型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的智慧表现。不仅造型的局限性需要联想,造型的叙述性、玩味性同样需要联想。联想是由某个形象的激发诱导产生的。那么,能产生联想必定是精心设计与精心塑造的。

二、造型的目的(造型有三大目的)

1)传达:造型的传达目的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确立,形象成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明确了造型的目的是传达,造型就成为形象语言组织行为。一幅画就是一句亲切的问候,或是一段生动的描述,一个有趣故事。

2)创造:在纸面创造的各种形象虽然只能产生构想、建筑预想等等,但最终将成为真正的创造物。创造新的事物,构想生活中没有的事情,异想天开,人的精神世界中充满着创意,这就是造型的创造目的。造型有模仿的功能,记录一次重大的事件,保留一个永恒的瞬间等,用绘画模仿的手段来实现。现今模仿仍然是造型的功能之一,但并不是目的。

3)审美:造型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创造,美感也成为造型目的之一。造型是个体的行为,必然受个人的情感因素与审美趣味的影响。造型不是机械铸造器物,造型是有情感的行为。个人的审美情趣有一个形成过程,其中还有个人爱好、环境、性格等因素。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会左右造型的变化,包括造型的内容、造型的形式。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就是强调造型的个性,不同的个性会造成造型的千姿百态。

三、造型的实现

1)工具、材料:造型是用工具在材料上进行的,素描范围内的工具、材料相对简单,但也有数种功能各异的工具,其中包括橡皮、擦笔、擦布、小刀等等。材料有专门的素描纸及各种其他各种纸质材料,也可用非纸质材料。不同的工具、材料会产生不同性质的笔触、线条、效果,所表现的形象感觉会不一样。由此,工具材料对造型的变化、形象语言的变化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2)绘画方式:造型是按各种画种的具体画法操作的,素描一般分明暗、线描两种画法,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如线描以表现现象的结构为主,线条的疏密、快慢可以表现出装饰味、情绪感,但却无法表现光感等;而明暗素描贴近生活,更加具有真实感。认识画法的特殊性与局限性的目的在于扬长避短。造型是从动脑开始,这种“造型”也就是所谓的构造。

第二节 眼睛与造型的关系

一、视线的移动

眼睛有一个视平线关系(与眼睛高度相水平称为视平线),一般分为:视平线以下、视平线以上、视平线上。

二、透视

透视是眼睛的构造特殊性造成的,透视使眼睛的对象产生了种种变化,前人通过总结、研究形成了透视知识。透视造成物象形象变化的最大特征是近大远小,透视基本内容是眼睛怎样看,物象怎样变化。形象产生变化不仅是形状的不同,同时会产生感觉的不同。俯视看其形象会缩短,变得矮小;相反,仰视看会拉长,变得高大。二点透视营造的形象会向画面外凸出。拉近物象的视距,会产生强烈的空间感等等。中国传统的观察方法叫做“步步移,面面观”,就是围绕一个立体的物象,进行运动性地观察。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其以一个消失点为特征。另外,被画水平状物体的边缘线与画面水平边缘相平行。

视平线:视平线是指与人眼成水平状的一条视线,视平线随人的眼睛的升高而升高,随人的眼睛的降低而降低。

二点透视:二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其以二个消失点为特征。另外被画物体与画面水平边缘不平行成角状。

天点与地点:天点是指视平线以上倾斜物体的消失点,或高大物体由仰视造成的消失点。地点是指视平线以下倾斜物体的消失点,或高大物体由俯视造成的消失点。第三节 线造型与人对线的感受关系

一、线造型的形成

1)用线造型是人类的天性:线是由手使用工具自然流露出来的。那些用线框起来的形象,来自头脑中的记忆,没有具体对象的约束。当用线模仿对象时,才开始寻找对象的“线”。2)物象的线:“线”与生活中的线是同一个字,只是同意不同质。生活中物象上的“线”除了使用线材产生的物体上有线外,其物体上只有“似线的形象”。似线的形象是指由光线造成的折光线,由线脚造成的阴影线或相似的阴影线及物象的纹理线,而所谓的轮廓线是看不见的。轮廓是物体的边缘,用线刻画轮廓成为轮廓线。我们看到的物象身上所谓的“线形象”,只能帮助找到线的位置而不是线的范本。

3)线的产生:线是由手的动作变化、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纸张共同作用形成的。线不是简单的圈画轮廓,线要表现对象的感受,要抒发作者的情感。

4)线的形式:线是造型的材料,为了更好地塑造形象,在中国传统线描中,古人创造了十八描,即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柴笔描、混描、橛头丁描、折芦描、橄榄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枣核描、蚯蚓描。从这些线描的名称中,会感受古人把生活中一些物象的形态、动态、感受融合到线条中,丰富了线材料。再从哪些用十八描绘制的线描图画来看,这些有了特定性质的线条,无论从表现作者的情感色彩,还是表现物象的感受都能恰到好处。

从线的运笔过程来说,一条线有起笔、运笔、收笔三部分,其中还有提按、顿挫、转折的变化。

二、线的情感表达

人对线条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一个线描绘制的形象,笔轻一些重一点、按的慢一些、提的快一点,这些纸上留下的痕迹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对象内容的表达。尤其是线的快慢、轻重、紧松造成的节奏变化,与人的情感情绪的节奏变化相互之间能够有谋而合融会贯通,使人情感的留露有了另一条通道。因此,线描作品被描绘的对象会隐退,画面中线条成了主角,奔腾、旋转、跳跃,宣泄着情感,也拨打了观众的心弦。

三、线造型的特殊性

一个用线描绘的形象,仅仅是由轮廓结构的塑造成型,其与生活中相对应的物象相比,距离外表的“像”甚远,没有物象的光影、没有物象的色彩、没有物象的肌理等。这是线形象的局限性,但其并没有因为缺少那些内容而显得苍白,在轮廓结构上行走的线千变万化,产生着种种丰富的感觉。线的表现能力使其能贴近物象内在的“像”,更接近作者真实的感受,来达到“丰满”,以及所谓的“神似”。线形象外表的距离性与内在的贴近性,并没有拉开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反而吸引了观众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距离成为了欣赏的需要。在欣赏的过程中,观众乐意观看另一个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之处,去猜测、想象,从中咀嚼线的奥妙。

四、线的组织:线的表现能力要通过线的组织来达到。

1)线的疏密组织:疏密是线的密度在某一形象上的反映,疏密不同的程度能产生深浅明暗的变化。依据对象的明度关系进行疏密的深浅变化会产生色彩的感觉,甚至光线的感觉。疏密对于画面是黑白灰、轻重布局进行形式构成,是视觉上感受形式美的重要内容。

2)线的对比组织:首先是通过线的粗细、枯润、硬软、滑涩等等对比产生质感;其次通过曲直、长短、深浅等等对比产生形式趣味。

3)线的基调组织:所谓基调就是塑造的线或画面中的线大部分统一在一种线条之中,产生某种倾向—情感的倾向或形式趣味的倾向。单纯的线承载了如此丰富的内含,这就是线的特殊性。

附: 线造型材料与技术

一、材料

1)铅笔:可分为硬铅(h)与软铅(b)。硬铅画出的线紧实,软铅画出的线松虚。铅笔的笔尖分笔腹笔尖两部分,笔尖画出的线实,笔腹画出的线虚。与铅笔相配合的纸有铅笔纸、打印纸、卡纸等。

2)毛笔:现在常作素描的工具,用毛笔作线条联系容易加深对线的认识。毛笔笔锋由毛质材料制成,有吸水性能,又分羊毫狼毫,羊毫软,狼毫硬,还分笔尖笔腹。

3)炭笔:也分硬软,色泽乌黑,其他内容相似。炭精棒分方圆两种样式,有黑色与棕色两种。木炭条质地松,容易擦,因没有保护层,可以拉出宽大的线条。

4)钢笔、水笔、圆珠笔:是常用工具,一种弯头钢笔也叫美工笔,转动笔尖可以产生粗细的线,其他笔相对变化少。

二、技法(线描塑造主要是以线勾勒轮廓来表现对象,在构勒中有各种变化)

1)平面化装饰塑造,不追求立体感。2)立体塑造,追求立体变化。3)明暗分面,疏密塑造。4)横竖重叠,空间处理。5)强弱对比,疏密处理。6)光感色觉,疏密处理。7)变化线条与线组织,在对比中组织质感。第四节 明暗造型与生活中的明暗关系

一、明暗造型的基本内容

明暗造型是依据生活中受光物体一般的明暗变化规律,及表现工具纸张的性能、操作方法的尝试等,逐步在塑造实践过程中形成。从单一的塑造技术角度来说,明暗造型仅是围绕表达立体感、空间感、光感而展开的。

1)明暗的基本规律:生活中一般的明暗规律,是指光源由上而下照射立体物象产生的明暗变化。具体为:受光部变化、暗部变化。明暗的深浅是立体物象不同面得转折,它们是形成明暗造型的要素。

2)物象的转折:立体物象的转折分圆转折、方转折。3)光源的距离:明部的深浅、强弱和暗部的深浅强弱还与物体的部分与光源的距离有关,靠近的部分相对亮、深而强,远离的部分相对暗、浅而弱。

4)明暗造型的层次:明暗中还有投影、明暗交界线、轮廓线,它们是形成明暗造型的要素。投影属暗部的范围,但与暗部有别。暗部是代表立体物的转折,投影是受光物体的影子。外轮廓线是物象外轮廓的边缘,也不是一条似线的形象,但同样有线的意识。这些内容与表现的工具内容、表现的具体手法相融合,形成明暗造型的基本内容即明暗素描的基本内容。小知识:明暗交界线是明暗交界处的暗部边缘,不是一条似线的形象,而有线的意识。明暗交界线除了是代表转折外,在形体的变化上,因前后空间关系有虚实的表现,因方圆转折关系有强弱的表现。

二、生活中的明暗现象

生活中的明暗现象是指生活中一切由光线造成的物象变化及与其相关的内容。这些无比丰富的变化形成了种种感觉,是明暗造型语言的源泉。形成丰富的变化的原因首先是生活中光源的丰富性,其次是受光物体的丰富性。

1)光源的类型:光源有各种各样,按光源的性质可分为:阳光、月光、星光、灯光、火光等等。按光源的位置可分为: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房顶的吊灯、电线杆上的路灯、写字桌上的台灯、建筑物下的脚灯等等。另外,光线发射的方向有:向四面八方的发散型、朝上型、朝下型、朝左型、朝右型。

2)物象的类型:被照射的物象更是各种各样,从结构来分有复杂类、简单类;从形体来分有圆形类、方形类、方圆型组合类;从明度来分有深色调形、浅色调形、中间色调形。3)光源与物象的组合:生活中还会发现光源自身的明暗形象产生着各种感觉。

4)投影:投影又是明暗现象中不可少的内容,投影是光的照射形成的,是物的影子。投影由光源与受光物体的角度、距离及光源聚光或散光,或光的强弱的因素会产生各种变化。

三、明暗素描的特殊性

明暗素描与线描相比,用明暗色调表现物象,与现实生活很接近。它虽然没有色彩但有明暗关系,物象的形象显得丰满。明暗素描是参照生活中的明暗物象及明暗规律进行的,亮部、暗部、亮部灰层次、暗部反光、交界线强强弱弱,通过一个一个面得塑造,由无数面构造出一个形象,达到丰富细腻,使明暗素描具有仿真性。尤其以生活中的原形为基础的写生,真实细腻的感觉显得尤为强烈。

1)明暗素描是对真实物象的模拟:明暗素描以生活为蓝本,从内容可以判断,一般以白天物象的变化为依据达到仿真效果。而生活中物象在黑夜的变化,却演示着相反的一面。大自然通过暗淡的光线把万物重新装扮,同样给我们启发。

2)明暗素描以明暗色调为外在形式:明暗色调依附于物象本身,又听从于光的安排。因而物象自身的轮廓形状、凹凸起伏的形体、物象固有色的不同,加上光线高低、左右方位的变动、明暗色调的变化,形成的明暗形象是无比丰富而多变的。以暗部为主或以深色固有色为主,色调就变深;以亮部为主,或以浅色固有色为主,色调就变浅。建筑在物象基础上的明暗色调是有内容的。小块的暗部似点,大块的暗部似面。转折圆的面,形状软;转折方的面,形状硬;转折方圆相结合的面,形状软硬相间。形状又分有规律和无规律,规律强显得有秩序,规律弱显得松散。这些变化似乎受对象的限制,但人是能动的。可以通过变换观察的角度或巧妙的设计光线,让明暗变化规律听从安排,为形象的画面的形式趣味服务。在造型过程中那些只有按明暗变化规律才能做到的,就是明暗造型的特殊性。附: 明暗素描的材料与技术介绍

一、材料:明暗素描工具大致与线描工具相近,有铅笔、炭笔、炭精条、木炭条等。1)工具:①擦笔:一般用于质感的表现,也用于局部反光。擦得过程中可轻可重,重擦、轻擦笔触的颜色会略有变化,重擦会产生透明感。②擦布:一般用于减弱笔触,统一色调,或用于反光的表现,或用于空间表现的“推”。在布擦得过程中,因把笔触之间的空隙擦没和笔触痕迹的减弱,形成了与没擦的笔触肌理上的对比,并成为一种表现语言。③橡皮:(专用的绘图橡皮和橡皮泥等)一般用于修改,也有表现对象的功能,其主要用于提高局部的高光、人物亮部的头发、局部的反光等。④小刀:一般用来刮出高光。⑤白色粉笔:一般在有色纸上表现物象亮部。

2)纸张:在纸张中,铅画纸属专门的素描纸,有很多品牌,其中纸质紧的适合画中长期作业。①水粉、水彩纸表现纹理似网格一般,能处理处特殊的肌理效果。②新闻纸、宣纸、毛边纸,适用于炭笔、炭精条、木炭条和短期的明暗作业。③彩色卡纸适合于炭笔与白色粉笔制作。④还有些非专业用纸也能用于明暗素描,如包装纸、牛皮纸等等。

二、塑造

明暗素描是通过影调的不同、体面的转折塑造立体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具体是通过铅笔线条的排列组成不同深浅色调的面,表现立体的物象。1)笔触:铅笔排线称为笔触,有“光”、“毛”两个部分。“光”是笔触线“身”的一边,“毛”是笔触线“头”的一边。光的部分实而强,毛的部分虚而弱。“光”一般与方的转折相结合,“毛”一般与圆的转折相结合。

2)推拉:塑造技术是围绕立体感、空间感展开的,在此,简单称为“推拉术”。推拉就是强化立体物的前后关系与转折关系,把立体的幻觉从平面的纸上凸现出来。在推拉的过程中要把握“方”强“圆”弱,有意处理好“方”在前“圆”在后的特殊的视觉关系。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强化了视觉上的空间深度,也避免了视觉上的前后次序的“错乱”。

3)质感:质感的表现是素描塑造的另一个内容,画面上产生材质的感觉仍然是由素描技术制造的幻觉。质感的产生一般是用笔触的对比、物象光泽的处理、外轮廓的提示。外轮廓是物象的主要信息外,能点明对象是什么。光泽是物象质感的表现,不同的物象光泽的表现会不一样,尤其是生命物体,光泽的表现反映了质的变化。笔触是通过模拟对象的表面肌理,再由笔触线条的紧松、深浅、编织变化相互对比并结合轮廓信号产生质感。第五节 画面与造型的关系

一、构图的基本内容

1)画面设定:画面不是简单的长方形纸的横竖变化,画面是形象。画面形象的概念:一是作画纸面的形状。二是用线框出形状。三是由画中形象的边缘形成形状。用线在纸上框出形状,不受限制可以制造各种形状。除长方形、正方形外,还可以勾画圆形、椭圆形和各种异形。用图形成自然形状与前两种有区别,它是画完后自然形成,似乎事先没有行为,其实头脑中关于构图样式的思考早于动手。

2)轮廓与结构:各种各样的形状仅是画面形象的外轮廓。轮廓中的内结构是画面形象的布局,其称为构图。中国传统艺术把构图换言为经营位置,就是在轮廓中思考各个东西位置的摆放。构图规律按西洋英文字母的:s型、t型、x型、z型,另有三角型、横向型、竖向型、旋转型。按传统汉字有:上下结构型、左右结构型、左中右结构型、上中下结构型、包围结构型。

3)内在语言组织:画面形象的营造,不仅是外在形式的架构,又是内在语言的组织。①方向内容:物象有自身的朝向,朝上、朝下、朝前、朝后、朝左、朝右。中国画中的“开合”、“呼应”也是方向内容,所谓开是方向朝画面外,所谓合是方向朝画面内。呼应指物与物之间,上下、左右、前后相互顾盼造成结构上的联系。②形状与色调内容:形状的大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轻重,因而是画面均衡构架的重要要素。点、线、面是画面产生形式美感的基本材料,因而进入画面的具体形象应巧妙地迎合点、线、面得形状,才能营造出有美感的形象。③简与繁:简单与复杂的内容首先指画面中摆放对象的数量、体量少、小为简单,大、多为复杂;其次是对象的结构、轮廓变化多为复杂,变化少为简单;对象统一为“简单”,零乱为“复杂”。再次简单与复杂的调节,简单要化为简洁,复杂要化为丰富,这种质的变化一般通过反复地推敲、精心地组织会达到。④空间内容:分平面空间布局、立体空间布局。平面空间布局,主要是空间占有的比例。立体空间布局,主要是指进入画面物象的空间样式即不同的透视样式组织。⑤紧松内容:画面布局中物象与物象之间空隙的大小形成的紧松感觉。⑥动静:画面布局中物象内容的意向有动感,物象视觉上重心不稳,或者呈波浪曲线状;或由方向、形状的不一致而具有跳跃的动感,与此相反则具有静感。

二、画面的造型作用

画面的边缘在四周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框,或用线画出了一个明确的画面框。这个框不仅框了一个画面形状,又圈了一个画的范围。在框中描绘着各种各样的物象又似打开了生活的窗,他无法把比窗大的物象全部展示,更无法把窗外所有的物象展示在眼前。在构图过程中,一要竖立画面整体形象意识,即画面外部形状与内部的构架形成的整体的又有个性的形象。二要把握构图语言与构图的造型能为表达的内容与意图服务。第三章 设计素描与平面设计接轨 第一节平面设计中的形象语言

一、用生动的形象语言进行交流 用形象语言进行交流历史悠久,从原始人用红土涂抹的粗糙形象语言发展到现代用电脑绘制的精细形象语言,从简单地传达信息,到丰富地传达信息,再到融情感、美感、趣味于一身的发展,形象语言已经成为人类交流活动中不可替代的工具。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的确是形象的直接性、具体性、空间性、物地域性等方面优于文字的传达。在商品流通渠道,商品之间竞争越演越烈。商品包装、广告、宣传手册等仅用形象语言单一地传达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商业竞争的需要。用形象语言说生动的话并非易事,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长期的语言训练才能达到。平面设计专业就是学习形象语言的专业,设计素描是平面设计的基础课程,必须围绕形象语言展开训练,与后继专业课程接轨,而不是单一的形象塑造能力训练。由此,从设计素描开始,就是学习研究用形象语言说话,说生动的话。

二、形象语言的构成要素

形象语言与文字语言相比,它是用具体可视的形象进行编排组织,来形成语言的。生活中能用形象说话的形态很多,泛泛的讲,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共鸣的具体形状或姿态都能成为形象语言。

1)形象成为语言需要的材料:①内容材料:即各种形象内容和各种形象的变化内容。构架形象内容材料的“数量”、“品种”决定语言的长短及丰富的程度,具体可分单一形象型与组合形象型。单一形象型或相对简单,一般以个体的局部形象组成说话的内容。组合形象可以进行无限制的个体组合,从中可以细分为角色、道具、服饰、环境或主体形象与背景。②形式内容材料:即各种表现手法的外在形式和处理形式。以设计素描为范围的形式内容是指线描与明暗素描中的具体的形式材料包含构图形式材料。

2)形象语言构成的方式方法:①以生活为蓝本:以生活中各种形象及形象变化为依据,进行形象语言组织。把生活视作形象语言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因观众是凭借生活经验来接受形象语言,然后产生交流。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所涉及的生活范围不一样,由此要依据对象的不同,摄取相应的想象。②典型形象的组合:典型形象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能说明内容的形象。典型的形象包含典型的组合,情节性的形象,一般要求选择情节变化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瞬间形象,或传达意图相一致的形象。③以情感人:画有情感色彩的形象,或把感情融入被画的物象,把对象拟人化,或笔触情绪化。④间接诱导:通过想象的关联性产生联想,还有可以通过因果关系、近似关系、接近关系产生联想。生活中有许多内容使我们能感受得到但看不到其具体的形象,无法直接的去表现他们。只能通过间接地形象来诱导。⑤留有余地:在组织形象时把观众联想到的、猜想到的省略不画,留出空间让观众去想象。还可以通过物与物之间的遮挡,或画框的“裁剪”来省略,由此产生画面中的虚实及画的内外关系。造成虚实相生,内外联系。⑥画中有趣:形象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传达准确,还要生动有趣,再要“有腔有调”,去感染观众,使之回味无穷。在内容上依据设计意图作适度地夸张变形,用反生活规律的手段进行幽默造型易见结果。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与生活的联系,做到不合理却合情,这样才能让观众接受。形式上尝试新的表现方法,使用新的工具材料、新的制作工艺来产生有趣的形象。⑦让形式说话:从表面上看形象的内容组织对观者表达,人们不会去注意外在的形式也在说话。有感觉就有语言,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或一种形式不同的变化,形式就会说话。⑧创新抢眼:首先注重创新意识,求新好奇是人的本性。在充满商业竞争的今天,创新是竞争的力量。为商业服务的形象肩负着竞争、创新的重任。抢眼是视觉上吸引人的眼球,它与传达无关,目的是提醒他人,引起注意。一个没被人注意、没被人观看的形象,就失去了意义。第二节 形象思维从观察开始

一、事物的变化必然引起思考

1)形象源于生活:用形象语言说话必然与形象思维相联系。形象思维对于造型艺术范围内的形象语言而言,就是思考如何巧妙地组织设计形象,让形象说话,说生动的话。生动的形象语言不是凭空去想象,大脑中必然要有生活的积累,生活中无数的形象储存在头脑中供形象思维所用。

2)观察积累形象:形象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通过观察才能获得。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摄取形象,眼睛与大脑相连,观察的过程必然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事物自身的变化及受四周各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在叙述着各种各样的内容,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形象。“观察”不是一般的看,“观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

3)形象思维习惯与非功用性观察:物象的变化、物象的成因会促使大脑去思考。但生活中面对丰富变化物象的眼睛往往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引起思考。生活中的物象不引起注意,就不会看到变化,就不会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形象语言说话的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学会形象思维首先要观察生活开始。生活中许许多多物象在我们眼前变化,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变化因素与规律:①事物的变化由内外两种因素造成,即事物自身要变和外在各种因素促成它变。②事物的变化不是孤立的,与周围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③事物的变化是有时间性的。④事物的变化是有因果关系的。另外,可以发现事物的变化有常态变化和非常态变化,生命形态的变化和非生命形态的变化等不同形式。

二、在比较中思索

1)观察产生感觉:生活中的种种变化由眼睛进入大脑必然生成各种感觉,感觉是思维活动的材料,对于用形象语言说话的人会习惯地思维形象的感觉与形象的关系,去寻找眼前的形象说话的原因,观察与形象思维成为一种相互联系的行为。形象语言是用眼睛读出来的,是靠形象所传到的信息让人感知的。在观察物象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感觉,激发形象思维就开始启动。形象思维在观察过程中是大脑的思索与眼睛的观察交替进行的一种行为,其目的是捕捉会说话的形象。

2)比较使观察全面、细致、敏锐:在观察过程中,对一些变化缓慢的物象,或者非常熟悉的物象变化,大脑感觉会迟钝,反应会缓慢。原因是可比性太少或者无可比性,而感觉确实在比较中产生的。比较需要可比的条件:①比较一般是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或几个对象相比。②个体物象自身的比较一定是自身变化前后的比较。变化周期长的对象,需要时间条件,需要耐心等待。③可以与可见或者平常的对象相比较,也可以与自己头脑中储存的对象相比较。

从观察的角度来说,比较可以是:①事物自身变化比较。②同类事物的比较。③异类事物的比较。比较的方向依据自身的内容可以各种各样。比较不仅寻找相异还能寻找“相似”,尤其是与异类事物相比,寻找到相“似”点就会产生对对象的感觉或对象的局部感觉。

3)多感觉综合比较:养成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观察的过程中感觉的敏感度就会增强,同时会提高捕捉会说话形象的能力。为了获得更丰富的感觉,仅靠眼睛去比较还不够,还需要其他的感觉器官来协助比较。眼睛在进行比较时,耳朵、鼻子对对象的声音、气味同时会有反应,唯有触觉系统的手要在大脑的指挥下才会去协助眼睛进行比较。眼睛是通过事物的外表形象来感觉的,因而眼睛与对象的距离往往会对部分内容产生错觉,所以需要手的触摸去接近对象,去比较、去感觉对象由材质、温度等不同,所带来的正确信息。

三、观察中的联想

在观察的过程中时常会由观察的对象激发出某一联想,这种联想因近似关系,或因果关系,或接近关系会与眼前的对象接近,也会远离,成为形象思维的诱因。产生联想,首先与平时生活的积累、头脑中想象活动的活跃、各种形象的储存相关,就是一丝的牵连也能相互有联系。

当眼前的对象牵动了头脑中储存的内容就会展开联想,范围可大可小,方向也各异。另外,个体物象自身也有一个整体,其有各个面,又有不同的局部,还有不同的阶段。眼前对象的形象仅是对象的某个局部、某个面、某个片段,而通过联想可以连接对象的各个部分。产生联想的对象:①有相似的关系,具体为形象相似、功能相似、行为动作相似、气息本质相似等等。②有因果关系,具体有生理的、物理的、心理的等等。③有接近关系,具体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等等。④有对比关系,观察中产生联想是自然而然的,而产生联想的想象还需要经过头脑的加工,朝联想的方向靠近。第三节 形象语言的组织

用形象语言说话,不是一般的图解这是什么,更不是把对象搬进画面。语言是带着明确的交流目的的,要明确交流的对象及把握用怎样的形式与人沟通,由此要通过有针对性地精心地组织,语言才能达到交流的作用。另外,语言还要悦耳动听,听者才会容易接受。

一、形象语言组织的基本类型

1)长短组织:语言是生活的反映。生活的范围依据人的生活内容可大可小,语言就有长有短,形象语言也可同样。形象语言是在纸面上用形象来叙述生活,它不是以纸的大小分长短,而是以摄入画面形象量的多少来反映。一般是用形象局部来表现的,短的称为特写;是用完整形象加适量背景来表现的,较长的称为中景;以用场景形象来表现的,称为远景。2)组合组织: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体内容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内容,这种组合内容可以概括为:角色、道具、场景。角色在组合中是主角,一般以人物、动物或其他对象为内容,他们是语言的中心。而道具、场景是配角,是围绕主角而展开内容。3)人物组织:是指以人为专门内容的语言组织,一般用于书籍插图、广告招贴、包装、宣传手册等。人物是生活的主角,也是形象语言描述的主要对象。人物的变化是最为复杂的,有外表的又有内在的。内在的变化是无具体可视的形象,一般通过外在的变化间接地表现出来。人物形象的各种变化是描述人物的语言之源,也是语言组织的参考。人物的变化可分脸部变化、服装变化、小道具变化、表情变化、动态变化、人物的组合变化等。4)静物组织:所谓静物组织泛指以无生命的物象为主在此还包括植物在内的语言组织,一般用于商业广告、包装等。在现实生活中以静物为主的形象语言天天与人交流,尤其在商品流通渠道以商品为内容的形象语言到处在说话,为商品推销服务。为此,设计素描中的静物类语言组织具有商品宣传属性。其具体方法有简洁化、拟人化,及色质形的强化组织。5)场景组织:所谓场景组织是指以场景为专门内容的语言组织,一般用于书籍插图、旅游招贴等。场景与人物、静物相比范围广、面积大,还分室内与室外部分相对复杂。常利用气候变化、时间变化、光线变化、材质变化及物象的动势变化组织内容。

二、语言的幽默组织 幽默是生活中滋生出来的人生态度。人们在生活中乐意接受幽默的各种形式,尤其是幽默的形象语言表达形式,使他们在有趣可笑的氛围中接受信息、进行交流。

幽默的形象语言方法:1)夸张变形:生活中幽默总是与生活中的常态不一样,给人的感受很强烈。要用形象语言来表达感受,必须通过夸张变形才能到位。所谓夸张变形就是夸大和强调事物幽默性质的某一点,并通过变形手段来实施。2)反生活规律: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规律,绝大多数的事物又都有其外表形象变化的规律。所谓反生活规律从视觉的角度就是逆向改变生活中的常态形象,来达到幽默感。具体可分为反比例规律、反时间规律、反空间规律、反行为规律、反秩序规律、反透视规律等。3)加减法:生活中事物的形象都有数量的多少与形体大小的内容。所谓加减法就是通过添加与减少物象的数量与体量来改变物象,从而体现幽默感。4)嫁接法:生活中事物的个体形象到集体形象,自身都有一个由各个局部组合的自然规律。所谓嫁接法就是另一个对象,或另一个对象的局部移植到不相干的某个体形象上,或一个组合的集体形象上,从而来表达到幽默感。5)拟人化:生活中物象的种种变化往往会使人触景生情,或看到人的影子,物性与人性是相通的。而所谓拟人化就是人们把人的色彩投射到物象上来改造物象,让物象具有人的“意和形”,从而体现幽默感。6)对比法:生活中的事物各自的不同特点形成了相互的对比。所谓对比法就是通过强烈的不同性质的形象对比体现幽默感。7)冲突法:生活中的冲突是矛盾的激化。而所谓冲突法就是有意设计形象内容的对抗性来达到喜剧效果,制造幽默感。第四节 形象语言中的创新意识

形象语言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的新意起着重要作用。“新”对于形象语言而言是指与众不同、与以往不同的新颖,具体为外在表现形式的新、组织形式的新。新事人的需要,新容易激发人的兴趣,抓人的眼球注意力。作为语言一定要与人产生交流,它的价值才能产生。新是实现交流的保证,而新不是想来就来,要靠长期的探索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创新能力才能逐步提高。由此,从设计素描开始培养创新意识成为必然。

一、设计素描对创新的把握

设计素描是广义的打基础的一种训练模式,而不是单一狭隘的素描技术训练。培养创新意识是设计素描的任务,并融于具体的形式创新训练之中。新的产生必然要突破原有的框框,试想把原有的素描作为一种被改变的语言形象,可以从形成各要素来分析。首先是制作的工具,一般有铅笔、炭笔、炭精条、木炭条、钢笔,它们拉出来的线条虽然各具个性,但由于历史及其局限性很难有新意。其次是制作的材料,一般用铅画纸、新闻纸、打印纸、有色卡纸等也是常见的。再次是表现力很强,但外在的总体面貌受表现模式的制约无法真正改变。这三大要素形成了一个框,只有突破才能出新。

改变工具:现实生活中可以产生线条的工具很多,还有许多潜在的器物可作为工具,由此改变工具的功能性是存在的。改变材料: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材料可以用来作画,因它们质地不同对相同工具会有不同的反映,有些材料反映敏感还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由此改变材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改变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本是由人去创造,只是形成了一种模式。以往教学中常见的模式被称为苏式素描。线描为速写,因教学封闭,学而不化,逐渐形成了千人一面的状况,时下改变表现手法、张扬个性成为一种趋向,由此改变表现手法也成为一种可能。

二、创新中的思维方法与积累

突破框框首先在于有创意的意念,然后在于勇于尝试。在造型艺术的天地里,创新的空间是无限的。由此,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想是第一位的。

前人通过思维实践总结出了各种思维方法,其中发散性思维方法对形象语言的创新最见效果。所谓发散性思维方法就是从某一点出发,即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地任意辐射到各点进行联系和想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其结合形象语言创新有八个基本发散点,也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发散方向。

创新思维的发散方向有:1)以载体功能为发散方向:比如改变一般的平面性载体,尝试各种实物作载体并利用其功能创造出新形象语言。2)以表现方法为发散方向:比如改变固有表现方法,借用生活中其他非绘画性的造型方法来创造新的视觉样式。3)以表现形式的组合为发散方向:比如打破原有形式的框框,组合另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的表现手段,尝试各种不同的组合去产生新的形式。4)以形象语言交流过程中的各种买“起因”到“结果”为发散方向:比如尝试各种内容重新组合,探索各种形式材料的重新组合,并试想展开的效果包括接受对象的反应。5)以造型的形态为发散方向:比如尝试各种形态的组合产生不同的效果,或打破平面形态的单一性,结合立体形态来产生丰富的效果。6)以材料、工具为发散的方向:比如尝试各种非专业性材料或非绘画材料,尝试各种非专业性工具或非绘画性工具,去发现由新工具新材料带来的新的感觉—新的形势内容、从而为创新服务。7)以形成形象语言相关的辅助性对象的关系为发散方向:比如通过变化展示的场地及配备灯光、装饰的框、衬托的纸、展示的媒体等等给人新的视觉感受。

有了思维方法不等于有了思维的源泉,思维的源泉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多实践、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等等。其中学习前人的创新经验,是重要的积累。传统木版年画《四喜》、《六六顺》创造了共用形的组织形式,造成了轮回动态,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埃舍尔的《瀑布》创造了矛盾空间的组织形式,造成了另一种循环往复,表达了生命不息的意境。学习不是模仿,目的是化为自己的东西。有了丰富的积累,发散性思维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第四章 设计素描为立体设计服务 第一节 立体设计对设计素描的要求

一、以准确表达创造物的构想为目的 以产品设计、环艺设计为主的立体设计与平面设计相比有所不同,它不是仅停留在纸面上的设计,它的目的是要跃出纸面成为一个立体的有用的东西,是事先把未来创造的物象展示出来。所以,从造型的角度强调被塑造对象的形象结构的正确、透视的正确,强调材质的表现。另外,产品设计构想的内容集中在产品本身,不涉及其他,显得单纯特别。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是其本身的职责,作为设计素描训练也必须要围绕设计的要求展开。立体设计对设计素描训练的要求是:把设计意识融入设计素描训练,学会用素描的方法把创造物的构想快速地、正确地变现出来,为后续预想图设计与表现打好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创造物达到理想的程度,事先进行构思并把构思化为一个一个准确具体的形象,即草图,然后进行反复推敲直至预想图的确定。草图是构思的一种外在表现或是构思的记录,因构思的快速,草图相对小而粗糙。预想图是构思成熟后绘制的正稿,因而相对完整细致、表现充分。草图有构思的职能,预想图有表现的职能。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

立体设计要求有专门的空间想象力,为快速地在头脑中创意构架出一个立体的图像,为快速转换可视的形象做好准备。

所谓的专门的空间想象是指创造物象的形象占有空间的不同体量及不同位置的想象,它以产品、建筑为载体,又以透视知识为基础,具有逻辑思维式的想象练习。它是以物象的结构规律、视觉的透视规律进行的想象。它还是用线描手段结合透视规律达到规律化得快速表现构想的一种方法。

1)添加与抠挖:空间想象训练从立方体的添加与抠挖开始。

2)轴线“生长”法:轴线“生长”法也是一种快速徒手描绘对象表达想象的方法。

3)室内外空间的想象:室内外空间想象又是一种快速徒手描绘对象表达想象的方法。①室内快速画法:又谓“由内向外延伸法”,具体为:首先在画面内确定空间环境中“迎面墙”的大小,及天顶、地面、左右墙的空间占画面空间的大小。然后确定视平线的位置再按展示内容的主次、多少的要求确定一点透视的消失点。迎面墙的高度、宽度是后续摆放物件尺寸的依据,迎面墙的尺寸可延伸至墙外,用视平线一端得余点引出线条与墙外的每一米相交,在与侧面墙角线相交求出透视中的侧面墙的一米一米的大小透视变化。还可以在每一米引出水平线至另一侧面,求出这一面的每一米的透视变化。这样就可以正确地、快速地在空间环境摆放有透视变化的物件。②室外快速画法:又谓“由下往上生长法”,具体为:首先在画面下端画出成角透视式的方形并设定好空间尺寸。然后似画平面图一般圈画好建筑物和相关的环境内容。再用垂直线按对象的内容、高度“生长”。对象如果是有曲面的,同样可以用垂直线的高低来求出。然后再逐步画出建筑物的具体内容。第二节 关心事物的机能关系

一、事物的机能关系

以产品设计为主的立体设计,是要设计真正有用的东西,因此设计到机能关系。

所谓机能关系是指材质、结构、成形因素、运动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再与人体、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

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去设计产品,其在构想和表现的过程中主要解决的是造型问题,但因造型内容是产品必然与机能关系相联系,因而注意机能关系对造型的影响也是设计素描训练中的内容。机能关系又可谓产品的机能要素。具体为:①材质的基本特性是由材料的原子结构形式所决定,反应为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及理学特性,这些特性将构成产品的基本功能。②加工特性是指构成形态的材料对于形成特定状态的手段和方法的适应情况。③关联特性是指构成形态的材料、部件间的组合特性,这是产品机能展开的关键点。

二、不同的材料对造型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因不同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表面肌理、色彩会对造型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材料的不同不仅对造型起作用,还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因人们在生活中已形成了对材质的价值取向,高档的就有豪华富贵之感,低档的就有清淡朴素之感。材料的内容丰富,虽然设计素描不可能涉及这方面太深,但其必然成为观察、研究、表现的内容。

三、对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的观察

进行造型设计需要一个观察、学习的过程,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观察、学习自然形态、人为形态就是此过程的一个内容。大自然中万物的构造隐藏着无穷的奥妙,无数的人造器具同样展示着前辈设计师的精美构想,也是观察、研究、学习的对象。

1)观察自然形态:人类原始的器物是在生活实践中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开始的,逐渐地又受大自然的启发尝试着去创造。在我们的生活中偶尔还会看到利用自然物制造的器物,倍感亲切。这类东西看似简单也蕴涵着机能关系,是复杂的基础。向自然学习,去观察、去研究必定会带来启发。现代仿生学就是对生物的研究,对造型设计而言还要对生物的形态模拟、转化进行研究。对于设计素描而言,就是把自然物象作为观察的、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研究的对象,就会发现许许多多奇妙的构造及有趣的形态。

2)观察人为形态:人类已有数千年的创造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造器具反映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及审美趣味,是我们观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前人在创造的过程中积累许多器具机能与美感相统一的经验并保留在器具上,为此,在观察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在通过触摸、使用去加深体会。第三节 立体造型中的形式美

一、变化统一

人类在创造各种用具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创造物不仅手中能用,用的舒服,还要眼中有美感,让心灵愉悦。立体造型强调形式美感,反映了人的审美需求。人在探求美的过程中懂得了美感的核心原理在于变化统一。

1)对比:是指造型中利用形状、材质、数量、体量、方向、空间位置、重心垂线的差异进行变化统一。①形状对比可分简单与复杂、圆滑与棱角,直线与弧线、曲线,几何形与有机形、偶然形等对比。②材质对比可分为粗糙与细腻、光亮与灰暗、硬与软、透明与不透明等的对比。③数量对比可分单项元素数量对比与多项元素数量对比。④体量对比可分大小对比与轻重对比。⑤方向对比以物象朝向对比与运动的走向对比为内容。⑥空间位置对比以左右、上下、里外远近对比为内容。⑦重心垂线对比以垂直水平的平稳与倾斜的动感为对比内容。对比起着强调的作用,可以使造型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突出。

2)调和与对比: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调和是指变化中的统一关系,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调和中仍然存在着变化,存在着对比,只是通过艺术地处理达到一种理想的、让人赏心悦目的—调和。在变化中运用平衡、节奏、比例、对比原理的同时寻求各种形态要素、机能要素间的关联、整体关系中的和谐统一。

3)平衡:原是指物理上支点两边的重量的均衡,就形态而言,则指其大小、质地、色彩、方向等因素的均衡关系。平衡在造型上分对称性平衡和非对称性平衡。对称平衡又可细分左右、上下、前后对称、重复对称、非绝对对称,生活中这些对称性在自然物象、人为物象中都有反映;非对称性平衡是由整体“力学”的安定,通过视觉达到心理的平衡。

4)比列:是指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体量、数量关系。比列反差大,对比强烈;比列反差小,对比柔弱。

5)节奏:是一种条例性、重复性、连续性的律动形式,原指音律、音乐、舞蹈的基本概念,对造型设计而言,是指形态要素的有规律地反复、有秩序地变化等。还有点、线、面的节奏变化,点、线、面与产品、建筑的机能关系融合形成的节奏变化组织。

二、对称性结构与非对称性结构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造物象的对称性结构除了给人以美感外,与其自身的机能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我们研究美与机能关系的对象,也是设计素描观察、描绘的对象。首先是对称与人的关系,其次是对称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再次是加工制造的关系。

1物是给人用的,必须与人的使用器官相对应:那些对称性结构的器具中有一部分是与人的对称性构造相对应的。2生活中许多物象的对称性结构与“力学”的性能相关。3器物的对称性结构与其加工装配相关:其是构造上的链接关系,便于加工装配过程中链接成型。非对称性结构达到均衡同样能产生美感,非对称结构对于器物而言同样是其机能关系的反映。非对称性结构与对称性结构并非相互独立,其在生活中无论是自然物象还是人为物象相互结合的现象比比皆是,是我们观察研究的对象。

对非对称性结构、对称性结构的观察,对于立体造型而言,机能关系一般是第一位的,美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设计素描的研究方法篇五

设计素描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摘要: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设计艺术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素描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设计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特别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素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设计人才的培养的高需求。随着不断的探索和变革,素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与设计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分别重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物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设计素描教学进行了思考,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从根本上提高素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设计素描教学;教学方法;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学院式素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设计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对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进行分析,不但掌握二者的差异,还应该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合理创新,促使设计素描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训练学生的基础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设计素描教学更好的发展。

一、传统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与设计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

1、主要问题。传统素描教学中缺乏时代意识,缺少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受体制的制约,导致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学体制缺乏将艺术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意识,往往重视基本功训练,没有以学生为本,忽视了对学生独立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创造出来的作品难以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缺乏时代意识。学生们根本没有机会去看到优秀的设计作品,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对艺术缺少敏感度,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另外,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知识缺少更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2、教学目的方面存在的差异。传统的素描教学主要目的是准确的再现对象造型,以客观物体的形体、结构、比例、明暗、体积、空间等为基础,客观的表达物象。传统的素描教学更加重视技巧及技术方面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思维性和创造性,学生在素描方面的创造潜力得不到很好挖掘。然而经过不断的改进设计素描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教学元素,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利用构思能力使想象中的物?w形象化,主要是以设计造型为目的,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对物体进行思维造型,大大提高了学生洞察物体的敏感性。

3、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异。传统的素描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师的审美为标准,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模特、景物等,一般情况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画面的美感色调等。而设计素描教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传统教学中的“让我看”转变成现代教学的“我要看”,在观察方法上采用的是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意念,对物体造型通过观察、思考然后再进行设计。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推测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选择,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新设计的意识。

4、教学物象方面存在的差异。传统的素描教学绘图的对象有石膏像、人体像、几何石膏等,物象比较单一。教学重点主要是再现物体与光影之间的细微变化,挖掘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关系,主要是物象的内在精神性与艺术性的传达。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注重在造型上物体的准确再现。而设计素描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物体,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能够成为作业的物体,通过学生对物体的真切感受,进一步对物体的构图与造型进行处理,现代的设计素描重点培训形式对不同结构的认知能力。

二、设计素描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课程设置体现出针对性。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尝试最终表达创新意图,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重视学生创新和抽象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形成开放活跃的教育机制。将与专业相关课程渗透到设计素描的课程中去,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课程内容上教师可以采取分课题教学,由此而挖掘个人的创造潜力,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及审美追求能力。

2、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设计素描教学它呈现出的是多样化,并不是简单的归纳为某种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即是引导者有是权威者。教师要不断的开阔视野,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将各种艺术介绍给学生,对学生的作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重视课堂的讲评与交流,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教师要多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多读课外读物来不断的充实自己、塑造自己,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3、与时俱进,合理创新。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的改进、合理的创新。设计素描训练中不断的融入创新意识,教师要注重多种艺术形式语言的引导,丰富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建立正确科学的观察、表现方法,让学生准确理解设计素描的内涵。师要尊重学生具有个性意识的作品,采取多元化的审美体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学方法上显现出灵活性,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创新和尝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教学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促进素描形式不断的更新,实践证明,设计素描教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是对传统素描的继承与发展。如果只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上,将无法适应现代艺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不断的更新观念,这也是一条永恒的教学规律。随着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设计素描教学逐渐融入到了素描艺术教育当中,它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在创造过程应把教学从对技巧的模仿向造型训练的方向发展,根据不同的基础服务对象,进行不同的训练,注重引导造型基础学习。使学生在设计素描课程进行积极主动的创造,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促使素描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马钢.设计素描教学中的设计思维训练及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4).[2]蒋华.关于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相关探讨[j].明日风尚,2016(17).[3]张白露.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思考与实践―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