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经信委工作总结报告 学信委工作总结篇一
以下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信委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趋紧的形势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全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动员大会部署,坚持抓规模、稳增长,抓转型、促升级,全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相对全国、全省和同类城市工业下行态势,我市工业运行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937.9亿元,同比增长15.7%,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扭转了自去年以来我市工业增速低于全国、全省的被动局面。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初步测算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3%。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立足“7+6”产业格局,梳理打造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上半年,家电电子等七大重点产业完成工业产值5879.7亿元,增长1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高端装备制造等六个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580亿元,增长1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2.7%,成为工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出台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滚动推进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累计开工264个,其中76个竣工投产。加大定向招商力度,先后赴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举办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专题招商,跟踪推进65个定向招商项目,宝石重工等36个签约落地。项目建设带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再创新高,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43亿元,增长29.2%,高于去年同期11.1个百分点。
(四)产业布局加快集聚。制定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意见,出台我市首个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重点规划建设的50个产业集聚区上半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3300亿元。制定地铁基金、交通基金“有时限先征后奖”扶持政策,加快推进老城区企业向产业集聚区搬迁。上半年,组织完成青钢等大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新启动搬迁企业12户,累计达到84户,其中26户新址项目竣工,完成投资81.7亿元。开展清洁生产园区创建试点活动,实施过千万元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20个,总投资16.5亿元,5户企业列入国家“两型”企业创建试点,数量居同类城市首位。成功创建莱西农副产品深加工、即墨纺织服装等两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中小企业平稳发展。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启动胶州市中小企业园、莱西空港中小企业集中区、城阳惜福镇小微企业孵化园等3个小企业园区建设试点。制定出台国内首个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07.4亿元,增长22.4%,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六)软件产业快速增长。创新实施“东园西谷北城”战略,制定我市首个软件业发展政策,出台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建设方案,目前已开建33万平方米。新引进规划呼叫席位达2000个的山东首创电信服务中心项目,推动金溢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58.8亿元,增长59.6%,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我市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第一批519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6个项目入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9家企业申报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项目;6家企业进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专家评审环节,入围数量为历年最多。出台加快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6家企业入选首批全国百家企业品牌培育试点,3家企业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数量均居同类城市首位。
(八)两化融合深度推进。出台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召开纺织服装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现场会,促进融合创新与规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xx电子商务专区”企业交易额超过900亿元,3家企业认定为山东省电子商务企业。推进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培育两化融合示范项目15个,指导崂山、黄岛等申报创建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继续推进“三网融合”试点,试点小区扩大到20个,覆盖居民1.2万户。城市一卡通工程成效显著,琴岛通卡累计发行225.5万张,与日照市实现互联互通,“琴岛
通隧道etc收费系统”获得2012年度国家金卡工程优秀成果奖。
(九)中介服务健康发展。新引进北大纵横管理集团、科税人力资源等知名中介机构,北京连城知识产权、英天科技知识产权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指导崂山财富中心申报创建国家会计示范基地。优化实施小企业公共服务外包项目,企业可自主选择机构并接受免费服务,受惠企业达1200家。预计上半年,全市中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左右。
(十)平台建设保障有力。健全重点企业指标监测预警机制,做好电力迎峰度夏、成品油市场供应和油气管道安全各项工作。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平台解决重大经营事项256件(次)。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市144个中小企业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为1.1万家(次)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等普惠服务。开发建立“融资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上半年完成130家企业信用评级,为1700多家(次)中小企业直接解决融资122亿元,其中担保贷款额91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双周两会”综合展(xx国际时装周、展示周、产学研洽谈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85家企业与1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参展,累计接待观众14万人次,吸引了36家大型跨国采购商和119家国内外中小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为企业增加订单8.8亿元,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4项,发挥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叠加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和宏观调控双重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制约经济运行的压力增加。一是工业稳增长的压力。受经济下行环境影响,新建项目开工不足,部分新投产项目未能达产,难以实现对工业增长的预期拉动。二是市场需求疲软的压力。欧美日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长面临诸多制约,部分行业产销受阻、库存增加。三是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原材料、用工、融资等成本刚性上涨,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出台加快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建设意见,建立调度推进机制,以投资千万元的技改项目为重点,确保存量产出;以产业链配套项目为抓手,确保增量优化提升,推动家电、石化等10条千亿级产业链上规模、上层次。
(二)推动信息产业规模扩张。8月上旬举办首届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推动我市软件企业与国内外优强企业对接合作;贯彻落实软件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扶持10家领军企业和30家高成长性企业,全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在副省级城市再前移一个位次。
(三)加大定向招商和项目推进。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新医药等系列新兴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加快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年内150个竣工投产;实施年度第二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全年超过1000项,组织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品认定。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加快园区整合扩容提升,推动新上工业项目和老企业搬迁项目向规划集聚区集中,年内新增老城区搬迁改造竣工企业6户。推进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107万平米、竣工16万平米的目标,提升“东园西谷北城”的承载能力。
(五)加强经济运行调控保障。深化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辟网络融资新渠道,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强化煤电油保障,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
经信委工作总结报告 学信委工作总结篇二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环境,全市经信系统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主题和转型升级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开展“四推进、五倍增”行动作为主要载体和抓手,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40.9亿元,完成总产值926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和8.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0.7和1.0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29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全市完成工业投资999.8亿元,同比增长13.4%,投资实绩位居全省前茅;完成自营出口279.2亿美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润总额484.7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转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着重体现在“八个抓”:
(一)重抓工业强市。制定出台《深入开展“四推进、五倍增”行动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绍兴工业强市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并将“四推进、五倍增”相关指标纳入对各地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各区、县(市)、市直各开发区围绕“四推进”、“五倍增”分别开展试点,先后召开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装备制造业发展暨“个转企”“下升上”等系列现场会,进行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制订下发《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切实加大对“腾笼换鸟”、“机器换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十大重点产品及产业链培育等的奖励扶持力度。深化开展工业经济“比学赶超”主题活动,制订出台“工业强镇”竞赛办法,充分调动各地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抓转型升级。调整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扶持体系,推进落实“5年100亿元”专项资金;积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三百推进计划”,调研制定《养生保健品开发计划》,加快培育发展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2013年,全市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63.3亿元,同比增长9%,占比从年初的25.6%提高到27.7%。制订《关于培育十大重点产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梳理明确智能纺织印染装备、现代环保装备、纺织新材料、高端数控机床等十大产品领域及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分别与各地政府、相关企业签订创新发展责任书,组织参加中国义乌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举办浙商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论坛,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标志性产品和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积极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绍兴纺织印染、嵊州纺织(真丝)、新昌装备制造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绍兴纺织、嵊州领带(真丝)成为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优秀示范区。
(三)重抓工业投资。围绕实施产业升级投资“1456”工程,先后编制下达“新三年建设计划”重大工业项目469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149只、“双百技改”项目计划124只及“机器换人”项目计划68只;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467只,完成投资512.8亿元;全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94.3亿元,同比增长27.7%,占到工业投资的39.4%,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33.8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到工业投资的73.4%,较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围绕推进“机器换人”,先后制定出台提升企业装备自动化工作考核办法和鼓励“机器换人”的专项扶持政策,会同银监部门落实通威机械等5只“机器换人”项目签订32.5亿元银团贷款协议,推荐申报27只项目获得2.88亿元中央资金扶持,15只项目获得3780万元省级贴息补助。成立重大工业项目服务办公室,通过强化考核督查、问题协调,以及举行市县联动重大项目开工仪式,营造良好投资氛围。
(四)重抓创新驱动。深入开展柯桥区、新昌县智能纺织印染装备产业和诸暨市现代环保装备产业综合技术创新省级试点,重点推进1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结合开展十大重点产品及产业链培育,确定一批市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进行重点培育;菲达环保的燃煤烟气治理装备等5家产业技术联盟成为省级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入选数量占到全省的近1/5。市本级设立1000万元的工业设计专项扶持资金,出台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工业设计示范机构、优秀企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举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培训班、推进会和成果展,与香港贸发局合作开展工业设计及品牌策划对接活动,重点推进柯桥省级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建设,目前该基地已集聚创意设计机构131家,各类创意设计及研发人才1500多名,今年以来已获得专利授权410个,成果转化产值47.6亿元。
(五)重抓集约发展。全面深化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工作,完成市区1434家工业企业和96家商贸服务企业的核算排序工作并在《绍兴日报》公布,全市累计11263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综合效益排序,开展了有序用电、印染企业排污指标“二档四类”管理、袍江经济开发区土地使用税征收改革试点等排序应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行能源总量和用能强度“双控”制度,制定出台考核评价方案和任务分解方案,健全完善监测预警、用能核准、节能量交易等制度,完成全省首个用能项目的节能量交易;组织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能效之星”创建活动,编制实施103只重点节能项目计划,推进落实20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6%,单位gdp能耗下降4.5%左右,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5%左右。全面强化落后产能淘汰和低端产业转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腾笼换鸟”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全市累计淘汰267家企业的落后产能,节约标准煤55.64万吨,盘活存量土地10195亩,9家列入国家和省级淘汰计划的印染、化纤、织造、蓄电池等企业生产设备全部拆除,23座落后粘土砖瓦窑全面关停,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六)重抓两化融合。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调研制定“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组织召开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按期完成诸暨枫桥“智慧安居”试点建设,诸暨市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航天长峰智慧城市大型软件研究院落户袍江并被列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创建,编制完成《绍兴市“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新柴股份等7家企业列入全省第一批工业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绍兴纺织等3个产业集群列入省级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轻纺城网络公司成为国家工业企业信息化试点。结合开展“两化融合”服务年活动,举办系列辅导和培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驻地网共建共享并实现突破,全市完成光纤入户能力覆盖达到91万户。
(七)重抓优化服务。深入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全市经信系统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事项缩减到22项,审批权限基本做到“应放尽放”;全面推行模拟审批和审批代理制,牵头开展技改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扎实“百企百强”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出台企业综合优胜考评办法和范蠡奖考评办法,着力打造“五型”企业;制定出台小微企业规范升级的政策意见和行动方案,全年完成“小升规”616家,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和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建市区工业企业风险监控平台,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开展机关干部“一对一”联系走访工业企业活动,切实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进镇入企”和“中小企业服务日”活动,健全小微企业互助资金池,探索年审制转贷试点,全年发放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34.6亿元,惠及企业1512家。先后在新闻媒体开辟深化“双服务”助推“开门红”、打造绍兴经济“升级版”、“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等系列报道专栏,广泛宣传各地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经验做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经济运行情况
1—12月份实现总经营收入3.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农资销售535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财务经营收入915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实现利润138万元,同比增加98万元,社会贡献总额1849万元,同比增长18%。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创新载体,呈现亮点,树立“大佛龙井”茶文化新品牌。
1、举办“大佛龙井”茶文化活动。抓住第七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这一契机,通过举办“大佛龙井”文化推介系列活动,树立“大佛龙井”茶文化品牌,将农特产品博览中心打造成文化示范点。一是举办茶文化主题笔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题“清敬和美”开笔,邀请省、县内外书画名家围绕唐朝新昌茶诗创作了一批书画精品。二是全国首创“禅心茶语”艺术休闲茶道表演。在茶博馆、杭州同香茶楼等地多次开展茶道之源文艺表演和曲艺表演。三是举办历代精品茶具展。在农特产品博览中心展出,结合休闲茶道发展理念,挖掘新昌茶文化历史发展内涵。
2、重点推介新昌名特优农产品。一是赴杭州举办“大佛龙井·新昌名品品尝展示活动”。通过品茗大佛龙井,欣赏“禅心茶语”艺术休闲茶道表演、调腔折子戏、越剧清唱等活动,推介我县名特优农产品,为我县茶叶、小京生花生、有机米等名优农产品扩销5000斤左右,产值达50万元以上。二是积极组织群星茶业有限公司、林栖谷隐、雪溪茶场参加省社开展的中国茶业博览会和“浙茶杯”红茶评比活动。“新昌大佛龙井·天姥红”展位大放异彩,全国供销总社、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省有关领导纷纷前来参观,高度评价新昌茶叶品质。三是扶持我社省级供销龙头企业群星实业、天然食品等企业在萧山机场设立专柜,在10家5星级酒店开设销售渠道。四是开发推出了茶与丝绸、茶与小吃、茶与书法、茶与奇石、茶与宗教五大组合产品,提升大佛龙井附加值。
3、积极调研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规划。为充分挖掘新昌历久弥新的历史名茶、自然纯朴的古老茶礼、丰富多彩的民间茶俗等文化要素,与茶业相关企业对接合作,以中国茶市为中心,重点围绕南瑞茶业有限公司270亩角寺岩休闲观光优质茶叶示范基地和十里潜溪大佛龙井村规划,整合周边茶叶生产加工中心、老茶园、稀有茶树种等现有资源优势,发挥十里潜溪拥有山水风景、溪谷野趣、天然氧吧等区位优势,积极规划建设茶文化产业园。
(二)规范运作,深化互助,巩固兔业资金互助老品牌。
1、规范兔业资金互助工作。截止2013年12月,兔业资金互助会拥有会员235人,其中基础会员16人,已交纳互助金715万元,向新昌县农村合作银行融资2600万元,发放互助资金余额2585万元,累计发放互助资金3.5亿元,受益农户221户,互助率达97.2%。针对审计局提出的几点意见进行积极整改,同时我社和县农办共同出台《新昌县兔业资金互助会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兔业资金互助会的监督管理,规范其组织和行为,保障资金互助会依法、稳健运行。
2、举办首届兔肉美食节。目前我县供销系统共有规模养殖户100多户,省级良种场3个,存栏量18.5万只,其中长毛兔9万只、獭兔9.5万只,年产值2965万。通过兔肉美食展示、免费品尝兔肉等系列活动的举办,充分展示兔文化与美食文化强烈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打造兔美食文化品牌、繁荣传统文化艺术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多措并举,深化服务,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1、培育壮大农资服务体系。开展送化肥下乡系列活动。入春以来,县供销社下属恒丰农资配送中心送农资到现代农业示范区、巧英香榧基地、种粮大户及花木种植大户达30车次,共计206吨。发放一百多份宣传资料,力保优质农资供应。
2、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年初和农转办一起在镜岭举办了96人参加的第十六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90名通过考试获得了农产品经纪人证书。7月与市社联合举办了高级评茶员培训班,我县62名茶界人士通过接受理论和实践考试,获得高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3、成立10家庄稼医院。由县农资流通协会和恒丰农资有限公司开展的“庄稼医院”创建活动,通过为期6个月的摸底调研,严格按照庄稼医院创建标准,顺利成立官元庙、后岱山等10家庄稼医院,已累计创建30家。
4、完成烟叶收购。为减轻今年的高温干旱天气给种烟农户带来的损失,今年烟叶收购挂牌价比去年上涨10%,2013年全县香料烟种植面积6200亩,同比减少1.58%;共收购烟叶11620担(每担100斤),同比增加110担;实现收购额2280万元,同比增加30万元。
(四)规划项目,盘活资产,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1、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县社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为保证社有资产保值增值,4月我社对单位出租房租赁权公开拍租,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全部进入县公管办平台进行公开交易,最终实现租赁收入217万元,比2010年度同期增长了31%。完成我社在儒岙供销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工作。下属单位商贸总公司通过公寓房改造租赁形式,有效盘活资产。
2、调研再生资源市场建设选址。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意见指示,我社积极与国土、规划等部门沟通衔接,多次开展选址调研工作,实地踏勘葫芦岙、上下山泊、丽都花园后侧、岙元、拔茅砖瓦厂边等地块,并对其优劣进行商讨,积极落实再生资源交易市场选址具体地块。
(五)多方调研,强化落实,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
1、基层社建设。新建1家基层社—新昌县南岩茶叶供销有限公司,开展农资、生活资料,农副展品购销,由县社和林栖谷隐茶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注册资金50万元,由县社控股51%。
2、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建设。新办鑫盛农产品、为农果品等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水果、苗木等诸多领域,累计创办专业合作社22家;成立东山村等6家以两店两室为基础的村级综合服务社。
3、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创建2家以基层社为主体,包含生产、生活资料经营及为农服务载体的东茗经营服务综合体和商贸经营综合服务体。
(六)团结创新、大气高效,牢固树立供销社新形象。
1、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作风建设。一是极力做好钦寸水库移民责任户工作,在钦寸水库工程第三、第四批移民安置集中、分散抽号择地期间,实行“白加黑,五加二”工作制度,切实做好移民责任户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开展联户帮扶活动,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巧英乡溪竹村和唐家村,了解帮扶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深入联系企业开展项目进展困难帮扶。三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公务接待,厉行勤俭节约,发挥县社纪检监察小组作用,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系统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综治、信访工作责任书,对下属基层单位、出租营业房、农批市场、农工商超市开展消防、安全生产检查,做好台账记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03人次,回复处理信访件13件,落实系统60年代精减职工困难补助,全部纳入社保;继续做好系统技术辅导员累人员的申报工作;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和谐稳定。
经信委工作总结报告 学信委工作总结篇三
区经信委2018年工作总结
区经信委2018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见,尤其是市、区六次党代会精神,继续把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强区”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大对实体经济帮扶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不放松,有效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效益、质量双提升。
一、1-9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经济稳步增长。1-9月,完成新增规上企业13户,净增规模企业5户。9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集团)产值累计完成96.99亿元,同比增长12.2%;现价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1.54亿元,增速10.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2、工业投资明显加快。1-9月纳入统计平台的工业投资项目35个,完成工业投资5.86亿元(其中技改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70.7%,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占区下达任务6亿元的97.7%,高于时序进度22.7个百分点。
3、技术改造成效显著。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技改项目 55个,截止目前,新远科技、神剑新材料、华惠科技等28个已建成投产,新力油墨、嘉恒新材料、恒泰化工、锦峰实业、pvc压延薄膜、石斛精深加工等17个重点项目有效推进中。
二、2018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突出科技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重点,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以循环园为重点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低碳经济园为平台的高端装备制造和以区域特色农业为重点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截止目前,我区已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户;省级技术中心10户;安徽工业精品3个。在高端机械装备、软包装等重点领域的13户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总投资2.56亿元,已完成投资1.3亿元,解放劳动力约335人,可增加经济效益约1.9亿元。
(二)突出政策扶持,增加企业发展动力
大力宣贯落实《**区促进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兑现扶持产业发展资金880.25万元,充分发挥了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作用。充分利用各级“调转促”政策,积极为上争取。今年以来,分别组织申报2018年“市级队”项目、**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3个,拟申报资金676万元;申报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专项资金补助项目11个,拟申报资金856万元。截止目前,已兑现省级发展专项资金555万元,市级发展专项资金126万元。
(三)突出平台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按照省、市要求,我委积极开展企业云平台建设工作,截止目前我区98户规上企业已顺利完成注册,并安排专人督促企业上报产值和效益报表,报送率达98%以上。做好企业上规工作,今年以来,我区完成新增规上企业13户,净增规模企业5户,全区规上企业达95户。目前,博威特阀门、梦神服饰、资益纺织3户企业已完成材料上报工作,预计11月份开始纳入规上企业管理。
(四)突出人才建设,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今年以来,我委先后组织45名企业家参加“**市企业家调转促能力提升——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和全区工业经济与金融专题培训班,重点围绕宏观经济态势与企业成长、企业战略创新与转型升级、两化融合与中国制造20
25、传统企业转型的电子商务战略制定及领导力等方面内容。8月份,针对《**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暂行办法》和《工业经济与金融专题培训课程需求》开展专项征求意见工作。
(五)突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按照中央、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委党支部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围绕各个特定专题,组织广大党员开展讨论,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持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水平,夯实工作作风,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我区工业企业总量较小,增幅不高,缺乏掌握市场话语权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小微企业成长缓慢,上规难度加大。
(二)两项资金占用大,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应收账款回笼慢,导致流动资金不畅,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缺乏,用于涉足资本市场的企业偏少。
(三)投资意愿不强,制约企业发展。由于实体经济受大环境冲击持续影响,项目产业关联度、集聚效应体现不明显,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速度偏慢。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资源不足,影响企业发展。
(四)招大引强较难,缺乏充足储备。尽管我区招商氛围浓厚,客观上各单位积极努力,但落地的优质工业项目不多,受环境、土地等要素制约,循环园发展空间正受严重限制。
四、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
发展主题:2018年,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开展“产业集聚年”活动,在规模、内涵、功能三个方面,努力实现主导产业规模快速壮大,集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支撑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为企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主要目标: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6%,工业投资9亿元以上,新增规上企业6户。工作思路:
(一)在主导产业高度集聚上下功夫
根据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技改扩建新建项目投资要求及循环园发展状况,加快推进精细化工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分别从工业技改、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六个方面认真谋划2018年实施的重点项目52个,涉及48家企业。其中,化工企业有20家,22个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5.6亿元,2018年可实现投产16个,随着新项目的建成投产,园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有很大提升,力争“十三五”末,将精细化工产业打造成为我区首个“百亿产业”。
(二)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龙头带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将一批龙头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标杆企业”,进一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丰富横向产品系列,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优质企业。二是突出扶持培育。重点抓好对龙头企业和高端项目的扶持培育,加大关联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优势企业、重大项目的示范作用,带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三是突出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利用增资扩股、挂牌上市、对外收购、嫁接盘活、技改扩建、科技创新等方式,有效促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三)在小微企业跨越发展上下功夫
引导企业积极主动研发智能化、小型化、个性化、定制化创新产品,力争对上申报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3户、“安徽工业精品”1个。继续抓好企业上规培育工作,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已摸排老企业年底报上规6户,为明年企业上规工作打好基础,力争2018年我区规上企业超百户。
(四)在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鼓励企业通过“自我创新、借力创新、合作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全力推进与**大学、**林业大学、**工业大学、**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全面合作,积极促成**学院与艾仕得华佳合作的检测中心项目建成。在我区率先开展“徽企、徽匠”评选活动,支持企业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新产品开发力度。鼓励在机械电子、绿色软包装、新型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机器换人”。
(五)在提升干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继续落实好上级“调转促”各项政策措施,及时修订《**区促进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1+7产业扶持政策。全委干部“人人有包保、个个有任务”,每人均有联系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以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随叫随到、叫谁谁到”的工作作风,做到“点穴服务、精准帮扶”,主动帮助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确保我区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六)在统筹各项工作服务上下功夫
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为契机,提升党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把学习教育活动与效能建设工作、与工业经济推进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服务企业为中心,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逐步规范企业家和项目业主管理,跟踪服务在细微处,问题解决在关键点,不断丰富“企业娘家”品牌内涵,以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认真抓好专项行动任务落实,进一步激励全委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经信委工作总结报告 学信委工作总结篇四
经信委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一:2016-2017信息工作总结
义龙试验区万屯镇中学
2016-2017年第一学期信息技术
教学
工作总结本学年将结束,回顾这一学年,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我将享有的收获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将所碰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加以总结,千方百计,想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一、教学工作
1、认真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和汲取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
2、努力上好每节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二、学习生活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上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 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学科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三、今后打算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课上各项任务。
2、对学困生多关心,多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水平,顺利地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绝在微机室里制造垃圾。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颗颗的果实。我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我愿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将来一定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义龙试验区万屯镇中学
刘俊武
2017年1月3日
篇二:2016年度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展望
滨州市好大姐公司
2016年度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展望
好大姐公司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整整6个年头。6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届朋友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好大姐家人们的共同努力,公司从一个单纯的家政服务公司,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家政、学校、养老”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家庭服务企业。目前拥有中高层管理人员35名,专兼职培训指导老师20余名,固定在册家庭服务人员1065名。五年的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评为“山东省家政服务龙头企业”;被民政部纳入“首批养老惠民工程试点单位”、滨州市“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三位一体”实施单位、滨州市“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单位”。
服务项目包括:家政服务 育婴育儿服务 职业培训 居家养老 康复医护 母婴保健 微型养老院嵌入式社区养老
一、2016年各项工作情况
2016年是好大姐公司不同寻常的一年,总部经历了两次搬迁,迎来了全省家政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滨州的召开,与会领导并莅临好大姐公司指导工作。好大姐职业培训学校采取集训和下乡两种形式,承接滨州市民政局养老护理员千人扶贫培训、滨州市妇联巾帼脱贫行动,人社局家政服务公 益扶贫培训,各项培训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立足滨城区走出滨城区的爱心公益目的,分别在高新区、沾化区、开发区安营扎寨,公益性宣传效果明显突出。使得好大姐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对家政直营加盟事业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开设德州、邹平、沾化3家家政直营加盟店。居家养老工作对整个公司的推动作用初步显现,各店养老客户从14年8%、到15年12%,16年达到了30%。中医小儿推拿培训课程、中医保健养生开端势头良好。滨州好大姐龙头作用及其品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全面显现和提升,12月份,成功入驻滨州众创--华翔创业孵化基地,可以说,2016年是公司变化大、发展猛、提升快、品牌优势呈现明显的一年。
公司以“专业培训、用心服务”为理念,以“帮助自愿从事家庭服务工作的闲余劳动力就业创业;为需要家政服务的千家万户送去放心、贴心、专业服务”为宗旨。截止2016年底培训持证学员12800人。2016年积极响应滨州市、区民政局千人精准扶贫和滨州市、区妇联巾帼脱贫行动。承接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区、高新区三个县区的脱贫培训。公司成立五年来,自行和承接政府开办企业、社区、乡村公益培训218场次,直接受训人数达17800人。公司全年为客户提供服务
人次,实理销售总额
万元,同比增长
%;各项毛利 万元,同比提高
%。
二、当前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好要求、难监控,流动性大,分散服务,所以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的难于监控管理。(2)家政服务的发展中,都知道家政行业是朝阳行业,但是有层次和有能力的看不上、不进来。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水平提升和服务队伍标准建设。(3)家政服务行业是微利行业,抗风险能力差,如果实施真正的员工制,高额的社会保险家政服务企业是承受不起的。这方面国家应该从社会保险比例上象税收似的根据企业性质不同有个差别缴纳标准。
三、方向与发展 总结过去,我们不忘记创业的艰辛,面向未来,放眼美景!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将全心全意做好家庭服务工作,为需要家庭服务的客户解除后顾之忧,为此在新的一年,我们的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基础、强抓机遇,加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培训,人立品为先,注重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总量,力争家政业务金鸡之年有重大突破。二是,学校培训从技能提升到实操训练更上一层楼,加强服务细分,努力向家庭技能培训标准化迈进。三是,居家养老也要从局部走向为全滨城区老年人全覆盖的服务,突显公益服务,做好居家护理知识技能普及,提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三是,加强流程化、标准化实操训练,让流程和标准成为一种习惯。管理规范化、培训系列化、服务标准化、组织网络化等。四 是,团队建设,好大姐公司将会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壮大管理团队,提升服务团队水平,好大姐公司将会与社区各届结为朋友,联手联盟共谋发展,共同推动全市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篇三: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工作总结与2017年中医院工作计划
太康县中医院在县委、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一年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力争突破,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全方位管理,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现有职工186人。开放床位200张,原有临床科室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心病特色专科。依照上级要求,拟定了县中医院专科建设实施方案,找准发展的路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不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格局,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上级部门的认可。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急诊的应急能力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明显提高,收治的病种已越来越多,医院稳步发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截止2016年12月10日全年门诊量37751人次,医疗收入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门诊量及住院病人量医疗收入较去年有所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31.5% 住院人数525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0%全年业务总收入180万元,比去年增长67% 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相互监督与 制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医德医风教育,把荣辱观和医德医风教育纳入医务人员的教育、考核、晋聘评先评优和各种奖惩范围。10月份我院自筹资金装置了一套医院微机化管理系统,尽可能简化服务流程,严格实行门诊、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和医疗收费、药品价格查询,提高医疗收费的透明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使医院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积极改善和创造条件,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使其逐渐成熟。对门诊病房、诊疗室进行了装修、改造,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增强了医院的总体服务功能和水平,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仍然把传染病防治工作放在第一重要位置,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控感科经常组织学习,加强疾控等各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规范内部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依照上级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布置,就可能步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抓机遇,求发展,病房楼改建基本竣工,计划元月一号投入使用,良好的就医环境,优越的住院条件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医院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增加资金投入有计划地培养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扩大业务范围,继续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现有专科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省级重点专科项目,把特色科室做大做强,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注重加强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加强医院品牌宣传。加强内部管理和积极创收的同时。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方法,把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做强做大,使医院知名度越来越高。
2017年,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卫生局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基础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完善服务措施,使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达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全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思路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团队的竞争力和执行力,积极开展技术年、服务年活动,达到技术上档次、服务上水平,大力推进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努力保持二级甲等中医院领头羊地位,力求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绩效考核、文化建设、医疗服务、经营理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医疗环境和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不断开创医院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18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继续深入开
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手段,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以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目的,全面实施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着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职工队伍思想和业务素质,打造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努力奋斗,把医院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河源市医教研中心。
二、工作目标
(一)行政工作目标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职工对院领导班子满意度达98%以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人民群众对医院满意度达98%以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达标。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达标。政务院务公开工作达标。
(二)医疗工作目标
门急诊诊疗人数38万人次,同比增长6.2%;出院病人数1.9万人次,同比增长6.5%;手术台次8175台,同比增长8%;病床使用率≥80%;人平均住院日≤13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治愈好转率≥2017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传染病漏报率0;甲级病案率≥2017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医院感染发生率≤10%;处方合格率≥95%;门诊人平均处方费用
(三)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消灭等级以上医疗事故,消灭严重院内感染事件,消灭毒麻药品丢失、被盗事件,消灭职工工伤事故,消灭火灾爆炸事故,消灭食物中毒事故,消灭药品不安全事件,消灭责任性设备严重损坏和故障,消灭交通安全事故,控制严重差错事故,控制传染病漏报缓报现象,减少一般差错和医疗纠纷发生,努力创建平安医院、和谐医院。(四)后勤保障工作目标
完成本单位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进一步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确保“三通”,车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行车安全;职工对后勤工作满意度达2017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以上,患者及其家属对后勤工作满意度达2017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以上。
(五)设备工作目标
保证医疗设备最大限度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消除因设备不足或设备质量问题造成的医疗安全隐患;设备使用率、完好率达标,设备采购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并达到政府要求。
三、工作任务
(一)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医院管理的长
经信委工作总结报告 学信委工作总结篇五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趋紧的形势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全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动员大会部署,坚持抓规模、稳增长,抓转型、促升级,全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相对全国、全省和同类城市工业下行态势,我市工业运行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937.9亿元,同比增长15.7%,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扭转了自去年以来我市工业增速低于全国、全省的被动局面。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初步测算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3%。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立足“7+6”产业格局,梳理打造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上半年,家电电子等七大重点产业完成工业产值5879.7亿元,增长1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高端装备制造等六个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580亿元,增长1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2.7%,成为工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出台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滚动推进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累计开工264个,其中76个竣工投产。加大定向招商力度,先后赴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举办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专题招商,跟踪推进65个定向招商项目,宝石重工等36个签约落地。项目建设带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再创新高,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43亿元,增长29.2%,高于去年同期11.1个百分点。
(四)产业布局加快集聚。制定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意见,出台我市首个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重点规划建设的50个产业集聚区上半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3300亿元。制定地铁基金、交通基金“有时限先征后奖”扶持政策,加快推进老城区企业向产业集聚区搬迁。上半年,组织完成青钢等大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新启动搬迁企业12户,累计达到84户,其中26户新址项目竣工,完成投资81.7亿元。开展清洁生产园区创建试点活动,实施过千万元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20个,总投资16.5亿元,5户企业列入国家“两型”企业创建试点,数量居同类城市首位。成功创建莱西农副产品深加工、即墨纺织服装等两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中小企业平稳发展。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启动胶州市中小企业园、莱西空港中小企业集中区、城阳惜福镇小微企业孵化园等3个小企业园区建设试点。制定出台国内首个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07.4亿元,增长22.4%,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六)软件产业快速增长。创新实施“东园西谷北城”战略,制定我市首个软件业发展政策,出台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建设方案,目前已开建33万平方米。新引进规划呼叫席位达2000个的山东首创电信服务中心项目,推动金溢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58.8亿元,增长59.6%,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我市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第一批519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6个项目入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9家企业申报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项目;6家企业进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专家评审环节,入围数量为历年最多。出台加快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6家企业入选首批全国百家企业品牌培育试点,3家企业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数量均居同类城市首位。
(八)两化融合深度推进。出台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召开纺织服装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现场会,促进融合创新与规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xx电子商务专区”企业交易额超过900亿元,3家企业认定为山东省电子商务企业。推进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培育两化融合示范项目15个,指导崂山、黄岛等申报创建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继续推进“三网融合”试点,试点小区扩大到20个,覆盖居民1.2万户。城市一卡通工程成效显著,琴岛通卡累计发行225.5万张,与日照市实现互联互通,“琴岛
通隧道etc收费系统”获得2012年度国家金卡工程优秀成果奖。
(九)中介服务健康发展。新引进北大纵横管理集团、科税人力资源等知名中介机构,北京连城知识产权、英天科技知识产权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指导崂山财富中心申报创建国家会计示范基地。优化实施小企业公共服务外包项目,企业可自主选择机构并接受免费服务,受惠企业达1200家。预计上半年,全市中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左右。
(十)平台建设保障有力。健全重点企业指标监测预警机制,做好电力迎峰度夏、成品油市场供应和油气管道安全各项工作。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平台解决重大经营事项256件(次)。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市144个中小企业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为1.1万家(次)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等普惠服务。开发建立“融资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上半年完成130家企业信用评级,为1700多家(次)中小企业直接解决融资122亿元,其中担保贷款额91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双周两会”综合展(xx国际时装周、名牌展示周、产学研洽谈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85家名牌企业与1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参展,累计接待观众14万人次,吸引了36家大型跨国采购商和119家国内外中小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为企业增加订单8.8亿元,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4项,发挥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叠加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和宏观调控双重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制约经济运行的压力增加。一是工业稳增长的压力。受经济下行环境影响,新建项目开工不足,部分新投产项目未能达产,难以实现对工业增长的预期拉动。二是市场需求疲软的压力。欧美日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长面临诸多制约,部分行业产销受阻、库存增加。三是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原材料、用工、融资等成本刚性上涨,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三、
下半年重点工作(一)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出台加快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建设意见,建立调度推进机制,以投资千万元的技改项目为重点,确保存量最大产出;以产业链配套项目为抓手,确保增量优化提升,推动家电、石化等10条千亿级产业链上规模、上层次。
(二)推动信息产业规模扩张。8月上旬举办首届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推动我市软件企业与国内外优强企业对接合作;贯彻落实软件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扶持10家领军企业和30家高成长性企业,全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在副省级城市再前移一个位次。
(三)加大定向招商和项目推进。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新医药等系列新兴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加快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年内150个竣工投产;实施年度第二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全年超过1000项,组织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名牌产品认定。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加快园区整合扩容提升,推动新上工业项目和老企业搬迁项目向规划集聚区集中,年内新增老城区搬迁改造竣工企业6户。推进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107万平米、竣工16万平米的目标,提升“东园西谷北城”的承载能力。
(五)加强经济运行调控保障。深化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辟网络融资新渠道,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强化煤电油保障,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