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植树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最新植树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0:50:12
最新植树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时间:2023-01-11 10:50:12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植树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吴忠市利通二小 苏少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理解掌握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会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植树问题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能把从植树问题中总结出的规律准确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教学准备:课件、板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几幅有关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包括我们这里经常会出现沙尘暴天气,你们都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天气吧?(经历过)

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你们看,这是几张沙尘暴的图片。(教师依次播放:沙尘暴中头戴塑料袋行进的人群、沙尘暴中隐隐约约骑自行车的人、沙尘暴笼罩下的灰蒙蒙的城市、被沙尘暴袭击的表情痛苦的骑自行车的人群„„)

生:(被图片中的内容所吸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天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你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对!植树造林。现在,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每一个小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其实他们栽的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在研究植树问题之前,咱们先要理解一个词语,“间隔”

2、教学“间隔”的含义

①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而且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

“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4根手指有中有几个间隔?3根呢?咦,那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如果我们每隔一米站一个同学,也就是说一个间隔长1米,这列队伍有多长?6个人呢?现在假如说这列队伍有8米长,同学们想想有几个同学在排队呢?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栽树的规律

1、学习例1:

课件出示:为了绿化校园,学校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栽)。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学生自由小声读题,理解题意;(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3)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2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

师:还有补充吗? 生:小路一边。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先来猜一猜,你认为需要几棵树苗?

师:到底需要几棵呢?需要验证一下,下面请同学采用简单又明了的方法,动手在自己的本子上通过画图来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

师: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图):我们来看一下,每隔5米栽一棵,把这条小路分成了几段?

(4段),也就是说有4个间隔,怎么列算式呢?

生:20÷5=4(个)4+1=5(棵)师:20÷5表示什么?(间隔数)

师:为什么还要加1?(因为两端都要种,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

师: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

1、为了绿化校园,学校准备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栽)。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为了绿化校园,学校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2米种一棵(两端要栽)。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我们解决了两端栽树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两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三、引导学生发现另两种情况的规律。

1、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中为什么两端不栽呢?当两端不栽的时候,棵数和间隔数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四人小组内,发挥你们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用举例子或画图的方法,大家共同合作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好,开始。

2、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得到的结论?(请两个小组)(学生汇报:我们小组用的方法是„„,得到的结论是„„)

3、我们已经知道了两端不栽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那一端栽一端不栽时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呢,同桌俩一起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好了,刚才我们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规律,真了不起,什么也难不倒你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记一记这几个规律。

四、记一记。

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也更扎实的记住这几个规律,老师想了一个好方法,我用指套代表小树,(分别介绍三种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指套,用刚才老师的这种方法,快速的记一记这三种规律,比比看谁记得最快。

五、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师:植树问题学完了,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老师找了几个,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问题的关键词: 锯木头;钟表上;公共汽车站;电线杆;

a、(钟表上)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同学们,钟表上的这个问题和植树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每两次中间等待的时间就是一个间隔)自己试着解决一下。

b、(锯木头)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c、(电线杆)从学校到电影院一共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学校到电影院大约有多远?

d、(公共汽车站)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六、小结。

老师真心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了解了一些植树问题以外,更希望同学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课件出示5 米5米„„一直延伸)

每隔5米栽一棵树,将100米分成几段?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100/5=20 20+1=21(棵)

师:你们可真聪明,园林工人遇到了两端栽树的问题我们来帮助他们解决好么?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两端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6—1=35段 6*35=210(米)

学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师:学完了植树问题后,大家想想,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你能找出来几个吗?

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问题的关键词: 锯木头;钟表上;公共汽车站;电线杆;

教师提问:你们想了解一下哪个问题?(学生说一个教师就点击相应的链接出示具体题目。)

a、(钟表上)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b、(锯木头)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c、(电线杆)从学校到电影院一共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

离平均是200米。学校到电影院大约有多远?

d、(公共汽车站)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老师也真心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了解了一些植树问题以外,更希望同学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植树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道口镇第二实验小学 陈素丽

学习目标:

1、看图写话,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说话,并写一写。

3、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并会使用正确的格式。教学重点:能按自己看到的顺序来进行写并用正确的格式。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课:利用猜一猜的形式进行,根据我的动作那孩子们说出:看、听、想、说、写。

今天我们写话练习这些是缺一不可的。我们要用眼仔细看。用你聪慧的耳朵来听,用你聪明的大脑来想问题。用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来说一说。再用你勤劳的小手来写一写吧!这几步你们能做到吗?能啊?老师可要测试一下啦!

小草为她身穿绿衣裳。绿山绿水是花裙,梨花为她出白裙,桃花为她穿粉装,燕子为她来歌唱。孩子们你们谁能猜出是哪个季节? 生说:春天

师说:谁能说出咱们课本上描写的春天的词语 生说: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柳绿花红 师说:谁能说出几个描写天气晴朗的词语 生说:万里无云、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阳光明媚 师说:请看大屏幕、请仔细观察?-------板书:看 用眼仔细看,看谁看到的内容最多?

什么时间?在哪里?谁和谁都在干吗?天气怎么样?课件出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等词语。挑一个你喜欢的词用上。说一说

今天是()三幅图画了哪些景物,引导孩子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先观察,由远及近、并用上我出示的词语。把句子说流畅。先让个别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然后在连在一起说一说。板书---听 师说:那么咱们一起把这幅图画连起来说一说吧!生说: 师板书:说

师说:那么我们再想一想小鸟还会对他们说什么 生说:谢谢您们种树,为我们造了一个美丽的家等等。师板书:想

师说: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仅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看出来所有的内容。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老师还想让小朋友认真的想一想。用上自己的话再连起来说几句通顺的话。并板书:想

师说:那么我们行动起来吧!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到的、想到的。一起写下来吧!写过后让大家也欣赏一下你的写作内容。行不行? 生说:行 师说:开始吧 孩子们一边写,我一边指导。特别强调开头要空两格的写作要求。并要求大家学用正确的标点符号。

师说:读一读自己的文章吧,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用不同的语言来表扬孩子们内容,主要是提高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尽管有的孩子写的没有一定的次序,但是,表扬孩子还是有必要的。师说:看图很简单,但是他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们发现了吗? 生说:先看、再听、再想、其次,再说,最后,再写、师说: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回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吧!最后老师还有告诉大家,以后要保护小树苗,小树苗能为大地增添一份绿色,也能为小鸟建造一个美丽的家。我们要积极的植树,争做绿化小朋友,使我们的家到处都充满了绿色,到处都是春天。

植树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

1、例2。 教材简析

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视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市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路线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划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设计思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通过课前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孩子们自己的双手五指间的空格引出“间隔”,并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从而引出课题。其次,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最后,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探索,发现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尝试探索、实验、直观演示、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并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请每一位学生高举起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关拢。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格?(4个)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格,也就是4个间隔。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在马路边种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就把这一段距离叫做一个间隔,楼梯、锯木头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6棵呢?7棵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

【课前活动中,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利用问题情境“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新课。】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

探究新知: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们镇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a.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

1、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 按老师要求画。②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

总结

规律打下了基础。

2、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环节: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3、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①.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③.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④. 做一做。

a、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b、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 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变化巩固:

1.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课件出示(独立完成)

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