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三地理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一
通过一学期的复习实践,我觉得多从高考对地理知识、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可提高第一轮的课堂复习效果。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的试题。试题具有时代性、基础性。所以在复习中,应注重立足基础、加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注意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
我们知道夯实基础不是简单地重复记忆知识。在复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构知识网络,弄清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注重对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避免死记硬背。不同类型,复习侧重点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复习中,一些重点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运用、各种日照图的判读、大气运动、气候、洋流、等值线等内容,地理原理和规律性都较强,复习时要侧重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同时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并配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在试题讲解时,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以加深理解,突破难点,夯实基础。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要掌握某国家或区域方面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位置、范围、地形,然后分析得出气候特点,进而得出当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这些自然特征推导出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国土整治等社会经济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寻求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进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知,有关地图的分值越来越大,地图类型形式多样,越来越复杂,这是学生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利用区域空间定位判断法、区域特征分析法等方法来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提高能力是不错的选择。由于高考试题提供的地图形式多样,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需借助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海陆轮廓形状、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常看地图,手不离图,尤其要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主要国家、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区、主要城市、热点地区等。并记住各个地区大的山脉、河流及某区域的轮廓等。这不仅夯实了基础,做到胸有成图,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复习时,引导学生在多看书,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要点、考点的基础上,理清教材的脉络、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总结,并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遵纲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名家指路》练习册,一课一练,夯实基础,关注差生。同时,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高三地理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二
高三复习课教学反思
生物组 高妮
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就这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高三是中学生生物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生物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我进行总结和反思下几点:
一、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生物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研究高考信息主要从熟悉高考考纲和研究高考生物试题这两方面着手。
二、合理利用复习资料
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生物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创新设计》作为参考,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生物知识。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由于高三是对旧知识进行复习,而高考不是单纯考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前后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的复习,这便是学科内综合的支点,但注意不必太深。因此我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点的本质的联系,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 之间的迁移和综合。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
四、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所以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编制是从新情况、热点向下入手,但考查内容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考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尊纲依本,研究考纲,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就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例如,“细胞”一章中组成原生质的化学成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可以体现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状。细胞内各种结构从功能上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的各种代谢的相关性,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水分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呼吸的过程等。
上面几点是我在经历了一个学期高三综合科复习教学后所得到的教学上的感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好的发挥,做好高考备 考的教学工作。
2011年1月
高三地理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三
2015年地理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年来,学校全面开展有效课教学用评比活动,强调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做到教学模式符合三个三分之一,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二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
教高二,拜有经验的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很有人格魅力。他们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老教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14、17、18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周测、月测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高考零距离》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高考360》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重点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期末复习阶段,地理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用心去对待学生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虽然我们每周只有2节课,但是只要我们是用心在与他们交流,学生就一定会用心来回报我们的,这一年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我教的班级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2.指导学生对“有用地理的学习”,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应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出发,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学会适应与保护环境,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地理教学要有利于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而且要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各种基本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我们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高三地理公开课教学反思篇四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学的困难和挑战。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2005年的高考试题地理首次达到100分,与历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这是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总体的感受是:高三是个不小的挑战!在高三无论是备课还是对高考的研究,都要比老教师花更多的精力,而且常常发现自己的想法经过实践后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今年教艺术班,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反思教学。下面就自己上高三这一学期的感触比较深的几点总结如下:
(一)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地理教学的重点。在高
一、高二地理新课阶段,我们年轻教师应该研究如何把课讲得更精彩、更透彻,主要让学生觉得地理有用,有意思,有章可循。高三地理课堂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让学生逐渐养成一遇到地理情景就主动思考、分析、组织专业语言表达的学习习惯。(不然,到了一轮快结束的时候,很简单的地理问题,学生还等着老师来解释!这是学生后阶段学生很难拔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怕呀!)
(二)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高三地理教师并不意味着自己在专业能力等方面就完全能胜任高三的地理教学。因此,应该以上高三为契机,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完善自我专业素养。这几点我个人觉得要做好:①研究考纲 研究考纲是每一位高三老师重要工作之一。谁偷懒,谁就要在教学中多费力。我们年轻教师确保讲哪一部分内容,在不看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清楚考纲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表述与要求;②精深备课 备课前,自己先将相关练习仔细做一遍,这对于练习的选取非常有帮助(这一部分是我们年轻教师的优势!如果自己都拿不准的题,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做了);课件中的图表展示要时机恰当(这一点陈世锋老师的公开课做得很好。)③重复听课 先听年轻教师的课,再听老教师的课,对比一下就知道这节课的问题在哪里了!当然,这样还可以使自己的备课更全面、更高效!(注意:并不是老教师讲的,我们都要讲。没必要,视自己班里学生基础而定。)④作业选择、批改、讲解 首先,课后巩固练习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少做、精做、做活)。其次,作业批改很重要,可以知道学生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时间比较紧张,选择题可以改两组,主观题一定全改(学生在高三主观题提高是关键);最后,讲评时典型错误一定要再现(扫描或者用数码相机!)⑤谈话交流 谈话不用每个都谈,也不用单独把学生叫出来(有时需要),课堂前后、自习课下班辅导都可以。时与问题比较特殊的学生谈谈。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学习更有动力!对于一些来不及谈的,在其作业本中留言!
(三)高三下题海,自主学命题。高三年轻地理老师不仅要多做题,自己还要主动命题,这样自己会对试题有不同看法和理解。(这一点本人今年受益颇丰!)
高三地理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五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
我任教高三多年,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认真参加高三教师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活动;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了解学生。针对班级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学的困难和挑战。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课后反思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课的引入,我采用问题引入法。我先问学生:“你们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主要关心什么要素?”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最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的说最关注是晴天还是阴雨天,是大雨还是小雨;有的则说最关心风大不大等等。我接着问:“你为什么最关心这项指标?你知道什么样的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或气象灾害)吗?”这时多数学生沉默了,有个男生说:“气温太高或太低,风力太大,降水太大或很长时间都不降水,这些都是灾害性天气。”我充分肯定了他的观点:他实际上是把天气要素出现异常极端值的现象概括为气象灾害,分析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之所以关注天气预报中的晴雨冷热,说明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它们出现异常,当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还应从国民经济生产的角度去思考同样的问题,即这些天气要素异常极端值的出现会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此,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呢?本节课就是让同学们一起共同探讨什么是气象灾害?它们有何危害?人们应如何防御?
开始学习台风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形式与形成的天气现象等方面比较气旋与台风,再结合99年14级台风下面袭击厦门时自己的所见所闻讨论台风的危害,并以列表的方式归纳出台风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灾害及其应对措施。同学们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大约七八分钟后,开始小组汇报,各组对“台风从本质上讲就是气旋,它是一个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这个结论没有异议,但对台风的危害的归纳却有不同说法,多数小组汇报时即将课文中的相关叙述加以要点化,如,“拔树倒屋、掀翻巨轮、破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村镇、破坏海堤等”,也有的小组谈到“破坏网箱养殖和滩涂养殖,摧毁路桥,摧毁渔船,造成停水停电,海上航运被迫停止,刮倒广告牌伤人”等等。在谈到应对措施时,同学们谈到了许多当年厦门市政府指导市民采取的措施。我这样启发:我们能否将台风的危害先粗略地概括为风灾、洪灾及其引发的瘟疫等三个方面,再将三个方面的灾害加以细化,这样就有了一个思维的框架。接着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两项作业,一是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每位同学改写或补充教材中的相关文字;二是书面回答1。“台风能发源于赤道洋面吗?为什么?”2。“温带地区会受台风的影响吗?”
由于降水形成的原因在前面已经学过,这里我只是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一是除了台风外,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暴雨?二是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这些措施对减缓旱灾和台风灾害有何作用?(用电子幻灯展示)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暴雨洪涝”和“干旱”。同学们很快看出“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工程措施和“加强土地管理、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非工程措施对减轻台风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旱灾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问:“还有没有其他措施?”有学生回答:“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塞,对于防涝防旱都很重要”。“非常好,这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同学们可把它补充到课文中去”我兴奋地加以肯定。这时,我发表了自己对教材关于“如何应对干旱”的论述的“不満”:对于干旱,我认为应从水源的“供”与“求”两方面考虑。从“供”的方面看,由于长期不降水,表土干涸,土地龟裂,农作物严重抽水,因此必须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水源的季节性调配或跨流域调水,以解燃眉之急;从“求”的方面看,要在不降低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设法减少农业的需水量,即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种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改善灌溉技术,以缓解水源的“供求矛盾”。此外,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也是重要措施。
我的这番分析旨在给学生一个分析问题的示范,即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辩证地去分析问题,而且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知识结构,不能简单地“硬背”教科书上的结论。
关于寒潮,我先复习了冷锋系统,强调强冷锋之后往往形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和冻害现象。再要求学生仿照台风危害的归纳方法,边读教材边归类整理寒潮的危害,并思考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可分别采取哪些防寒措施。课后作业:
1、继续完成本节课内未完成的整理归纳工作。
2、上网查找还有哪些教材中未介绍的气象灾害。
3、上网查找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来设计的,坚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从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切入气象灾害的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地理问题,在明确讨论主题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并设计了一个发动全体同学共同修善教科书的活动,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挑战权威,同时暗示学生教材不是不可逾越的真理,也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只是学习的媒介。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合作学习,通过自读教材,归类整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讲解,向学生作了一个科学思维和规范表达的示范,以期使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述方法迁移到解决其他的地理问题上去。
本节课总体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小组讨论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讨论的主题,但在实际讨论中,仍有一些同学在谈到厦门那次强台风所造成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时,大谈自己亲身感受的细节,甚至跑题了。自由发言阶段,由于是不须举手的自由发言,有几个同学一直说,有些想说的同学没机会说。另外,尽管我已经强调后面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但却无济于事,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带着问题自读教材整理归类阶段,也有一些同学不会归类或不动手整理,只是在书上划线。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只要将来背住划线部分就可应付考试了。可见学生对学会学习是学习的重要目标没有清醒的认识。看来下次要结合考试来说明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试题的答案是难以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而且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化和表述问题的规范化,在考试评分标准的制定中,除了知识点占分值外,知识要点的结构逻辑性也要占一定的分值。地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反思
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 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审视判断, 从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学习主体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它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及进行反省、分析和总结,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调控学习和改善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学习的体验、体会和收获, 分析利弊得失, 并及时概括、提高为新的体验与收获,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反思
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因此在学习某部分内容时, 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程度, 包括对地理知识记忆的熟悉程度, 对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程度, 对知识的各种表达形式掌握的程度。在经历一些学习活动后, 要反思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如何联系的, 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有无欠缺, 若有, 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 如何尽快补救。如学习“俄罗斯”这一节后, 学生通过与“ 日本”所学内容的对比反思, 得出俄罗斯工业分布与原料、燃料产地有关。而日本工业分布与优良港口、海运相关。这越完善, 而且知识可迁移性越强。
二、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学生带入知识再发现过程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深思熟虑对问题做出猜想, 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调查或实验方案;实施调查或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利用各种形式交流得出科学结论等, 是探究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探究活动, 开始是怎样想的, 走过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钉子;为什么会走弯路, 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 哪种方案最优;自己在一些思考中能否做某些调节, 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节;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某种预测, 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 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 这样不仅使探究课题的方案、过程直接得到了改进, 而且在评估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相关技能, 为今后对类似课题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要求学生对探究活动中相关的问题反思
若要避免“一知半解”式的学习, 必须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开, 在活动结束后我想应该..”等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大洲和大洋”提出“关于地球名字我想应该..”在学完“美国”提出“对于乳畜带在五大湖附近我以为..”等拓展性的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探究的欲望离开课堂, 把对问题的研究延伸到课外, 既延长学生思维的时间, 扩大其思维的空间, 同时也暗示创新没有止境,探究没有尽头。
四、要求学生对学习中的认识、观点反思
“知识只有触及人的精神领域时,才会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 这一环节, 就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触及学生的态度与情操, 发展智慧, 提升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并非是虚无缥缈的, 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过程来体验、培养。如学完“中国气候”后,有的学生总结说:“冬季风在条件发生变化时, 可以形成寒潮。这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学习了“台风”后, 有的学生说:“台风有时对人们有益, 有时对人们有害, 因此我认为对待一个问题或一个人, 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要辩证地看问题, 要善于从不利中找出有利的方面, 还要从逆境中看到希望。”学生的语言虽然显得有些稚嫩, 对道理的感悟略显生硬, 但是它毕竟是有感而发, 说明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