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体态语之我见篇一
人的内心世界是看不到的,人的内心世界又是可以觉察到的。说人的内心世界看不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隐藏在人的大脑中,看不到,摸不着;说人的内心世界察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总要通过言语、行动表现出来,而为人所觉察。人说话当然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可是当人沉默不语的时候,人的脸、身、手也都在时时表露着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情绪与情感,都可以通过脸部、身体、双手的表情显现出来,人们把这种表情叫做体态语。因此,班主任老师不可不对体态语做一些研究。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带有一定情感色彩、能够传递一定信息、表示一定态度的、在人的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非有声语言表现。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在很多特定的情境下,体态语可以代替言语的作用,甚至起到比言语更有力的效果。例如,班主任教师在上课时,看到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这时班主任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停下讲课,大声批评;二是假装没看见,听之任之;三是若如其事地走到该学生座位前,一边讲课一边用手轻轻拍拍学生的肩,从而制止了学生的小动作,使其专心听讲,同时又没有打乱课堂的教学进程。班主任用动作代替了口头批评,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影响教学,真可谓“经济实惠”的教育方式,这就是体态语方的妙处。
体态语言表达系统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言语者身体的动作及态势(包括面部、上肢、躯干、下肢);第二部分是副体态语表达系统。副体态语表达系统是指言语者穿着服饰、发型打扮等等能给人一定感觉信息的附加物。第三是言语者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所谓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所主动选择,或被动选择的空间位置。空间语言表达系统也能传达重要的信息。比如班主任教师看到教室混乱,便无声地站在教室门口。学生们看到教师这样,慢慢地停止了说话,安静下来。这便是班主任教师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起的作用。
据体态语专家伯德惠斯特尔研究,面部表情有2万5千种之多。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语言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一)教师体态语的特点
1、教育性(示范性)
教师的体态语言的第一特点是它的教育性,这一点是教师这一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讲台前一站,几十双眼睛便紧紧盯住了你。这一点很像舞台上的聚光灯,班主任教师是讲台的主角,学生不仅仅在看你,而且在品评你,不仅仅在品评,而且在品评之后,学生对你或认可,或反感。班主任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一颦一笑;无论是发型装饰,还是衣着打扮,均在学生目光“射程”之内。由于班主任教师的这一职业特点,班主任必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的教育性。有些班主任在这方面不太注意,上课时,有时手挖鼻孔,有时伸手挠痒,有的斜靠讲台……这些不良的体态语言,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会降低了教学教育效果。班主任教师应注意自己体态语言的教育性(示范性)。
2、有意性(控制性)
一般人,体态语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例如见了熟人,面部会很习惯地、随意地露出笑容;见了自己讨厌的人,会转过身,或不自觉地把笑容收起;与人交谈打手势也很随便,这些体态语一般没有经过设计,是自然而然的随意的。班主任教师则不然,班主任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学生的视线之内,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收入学生的眼底,给教学教育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对自己的体态语应该加以控制。
(1)班主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举止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控自己的不良体态语;(2)学习其他优秀班主任的体态语。当然这种学习并不是机械的模仿,因为机械的模仿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说的学习是把优秀班主任教师在教学教育中的体态语与自己的体态语加以比较,找出自己体态语的缺点,而加以控制。
(3)在班会课、年终总结课等重要活动前,对体态语进行有意的准备。根据活动内容,对自己的体态语做重点的设计练习。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有所准备并不是造作的表演。我们应该记住自然大方的举止是最得体的体态语。
(三)班主任教师体态语的分类
教师体态语的分类由于视角不同,所以分类也不同。比如,从效果分:可分为:积极体态语、消极体态语、中性体态语;从体态语的发生种类分,可分为:无意识体态性、有意识体态语;从体态语的形态分,可分为:象征性体态语、说明性体态语、表露性体态语、适应性体态语、体调性体态语。
1、上肢体态语(姆指体态语、食指体态语、手掌体态语、双臂体态语)
人类的手在人一生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体的各部位中,手指的运用也许是最为频繁的。除了板书、批阅作业之外,教师的手指的体态语也起着辅助作用,教师应该研究提高手指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1)拇指手势语(翘大姆指)。这是人在社会交际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肯定性的体态语,它的含义是肯定与赞扬。多用来肯定、赞扬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或学习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我们发现,在一般性的肯定赞扬中较少运用这一手势语,而是常常在一些出乎意料的场合,因为这一体态语用是用来表达非常满意、欣喜的心理。比如,学生在回答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或者学生的答案出乎教师的预料,这时老师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大姆指,同时说:“太棒了!”这时学生在心理上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满足感。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班主任老师很少用翘大姆指来表示自己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除了这种体态语是表示非常强烈的赞扬的原因之外,我们的教师在赞扬学生方面比较吝啬有关。我们的许多班主任老师喜欢批评学生,而不喜欢表扬学生。学生的“嘉言善行”在许多老师眼里好像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老师赞扬的话一字千金舍不得用。我们认为,表扬比起批评来副作用要小得多。当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老师给予口头表扬,同时竖起大姆指,也许一位后进生的会因此而抬起头来走路。翘大姆指的动作需要与面部表情密切配合,若面部表情的真诚、惊喜、满意,那么翘大姆指是表示赞扬;反之,面部表情是不屑、冷漠,或无动于衷会适得其反。
(2)食指手势语
食指是五指中非常重要的手指,人类的许多创造性活动多以它为中心来完成。在国外,食指的名称很多,比如,有时称它为指示指,因为它是用来指路的;有时称它为发射指,因为它是用来开枪的;有时称它为拿破仑指,因为据说拿破仑喜欢用这只手指来发号施令……班主任教师应注意正确适当运用食指来加强教育教学效果。
最常运用的是静止性食指体态语--食指靠近嘴唇并与嘴唇交叉成十字型,表示“请安静”、“不要出声”的意思。常常嘴唇成呶出状,同时嘴里发出轻轻地“嘘”声。这一手势,经常用来组织课堂教学秩序。比如,教师叫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做练习题,下面的学生发现了错误,便小声议论起来,这时教师最恰当的制止学生议论以免干扰上面学生思维的手势,莫过于这个手势,这个手势表示教师的一种善意友好的制止,学生一般是会接受的。另外,用食指轻点学生额头,同时说出赞美的话,表示一种亲昵和喜爱。例如小学低年级或幼儿园的老师经常对犯了小错误的学生说“你这个小调皮啊!”同时以食指轻点学生额头,表示批评,同时表示对他的喜爱,学生在这种批评中很自觉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的言行。食指手势语,有时被教师误用。比如,课堂上叫某学生回答问题,有的教师喜欢用食指一点。这种食指手势是不适宜的,我们建议与其用手指指,不如手心向上平伸出去指向被你邀请的学生,同时说:“请你来回答好吗?”这样的手势语,学生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得到了他人的尊重,他常常会因此变得自尊,而自尊是人们进步永不会折断的阶梯。
(3)手掌体态语
手掌各种态势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被用来辅助教育教学活动。最常用的是鼓掌。鼓掌是一种积极的体态信号,鼓掌的含意是“赞许、肯定”。教师运用鼓掌表示对学生的赞许时,往往是想鼓励全体学生一同鼓掌,对某一学生给予鼓励与赞扬。有时,教师在鼓掌时还用语言号召学生一同鼓掌:“来,大家为他鼓掌。”在教师的号召示范下,学生自然而然鼓起掌来,从而形成浓郁的激励团结集体氛围,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当教师把掌声献给学习较差或性格内向学生的时候,会更强烈地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他们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班主任教师要注意掌声不要仅仅献给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对关键时候遭到失败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要找出适当的理由,让全班学生给予掌声鼓励。鼓掌这一体态语与其它体态语有所不同的是,它伴有声音,而且这种声音与赞扬肯定的程度有关,掌声越响,节奏感越强,它所表示的鼓励和赞扬的情绪越强烈。
鼓掌有时没有赞扬与鼓励的含义,而只是制造一种气氛,主要用来组织学生唱歌时,以拍掌来增强歌唱的节奏。注意用作节奏的鼓掌,必须与乐曲的节拍相和,掌声要响亮。掌声有时还用来表示提醒的意思。例如,分小组的讨论结束时,班主任老师可先鼓几下掌,当学生的讨论停下来时,教师可以宣布分组讨论结束。
总之,鼓掌是一种积极的体态语,运用适时适当会给教育教学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4)双臂体态语
在上肢体态语中,双臂的体态是其它体态语的基础,无论是姆指,还是食指,还是手掌都是在双臂位置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换句话说,双臂的体态语所传达的信息是在其它体态语的辅助下发生的。我们在这里单独提出双臂体态语进行讨论是因为双臂体态有时会表露教师的一些心理变化,从而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一些影响。
双臂倒背。最常见到的是双臂倒背,这一体态所传达的是一种自信,一种权威显示信号。我们发现有此习惯的人常常是那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执勤的警察、在士兵面前的军官都喜欢将手背于身后。据有关研究显示,双臂倒背不但可以作为一种权威显示,而且还能起到“镇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人们处于极度紧张或焦躁不安状况时,双臂背后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双臂倒背于后给人的感觉是坦然自若,不慌不忙。据观察,在教师中较普遍存在倒背双臂的习惯,年老教师比年轻教师使用的频率高,男教师比女教师使用的频率高,教师在对学生不满或批评学生时经常倒背双臂。倒背双臂会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威严。因此,教师在一些适当的场合,比如监考、巡视学生做课堂作业时可以适当采取这种体态。但是在一些场合教师不应采取这种体态,比如和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应把双臂倒背起来,因为这样做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学生心理上会生产一种压力,妨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双臂交叉于胸前。双臂交叉于胸前这种体态传达的人的内心情绪比较复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在参与同自己关系不大的事件的时候,人有时双臂抱肩;对某件事感到无所谓时,有时双臂抱肩;而悠闲自得时,人们有时也喜欢两臂抱肩。双臂抱肩(双臂交叉于胸前)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消极性体态语,在教师教学教育活动中不宜于使用。尤其是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不快的时候,这种体态尤其不宜,因为这时双臂抱肩会给学生一种压力或蔑视的感觉,不利于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当然,这种体态并非完全是消极的,有时给人一种休闲自在的感觉。教师与学生在课下谈心时,如果辅以微笑,也能给人以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所以,对于双臂交叉于胸前这一体态教师要仔细体会,灵活掌握,避免副作用。双手叉腰。双手叉腰是手部体态还是双臂体态说不清,它所传达的信息也不是单一的,有时是讲话者对听众的威慑,有时只是讲话者对某一事件的威慑态度,而不指向听众。总之,这种体态是一种富于进攻性的体态,给人的感觉是咄咄逼人的气势。班主任教师在生气时或是批评学生时喜欢采取此体态。所以,我们建议当教师的讲话是直接针对学生时,最好不要采取这种体态,因为这种体态容易造成对其心理的伤害。但是,当教师的讲话是针对令人气愤的第三者的时候,这种体态会有助于教师感情的表达。例如,谈到社会上某种丑恶现象,讲到激昂时,不妨采用这种体态,并辅助其它体态,以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双手插兜。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入口袋。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消极性体态。这种体态给人的印象是随意。如果双手插兜的同时,其它体态同时表现出无精打彩的话,那么,总的印象将不是随意,而是懒散了。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种体态。
双手撑桌。将双臂支撑在讲台上。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中性体态,它传达的信息可能是讲话者体力上的疲倦。它不具有进攻性,也不具有威慑性,但它给人的感觉不是振奋,而是低迷。如果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长时候采取这种体态,学生会变得无精打彩。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采取这种体态。
2、头部体态语
头部是人表情达意的最丰富最细致的部分。眼睛、嘴、眉毛都集中于头部。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心灵世界。”前苏联作家费定说:“啊,眼睛,远比烦琐不足道的语言来得丰富。”
(1)眼睛情感表达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情感的桥梁。眼睛是人体最灵活多变的器官。据有关专家研究外界的信息约有80%是通过眼睛获得的。目光是重要的情感传递中介,由于眼睛的重要,我们首先谈谈眼睛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表情达意方式与功能。
微笑。微笑并不是仅仅通过眼睛就能完成的,但是我们认为,真诚的微笑体现在眼睛里。所以我们把微笑放在眼睛这节里论述。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失去了微笑能力。有时我们听一天课,没有见到班主任老师一丝笑容,课堂里像阴得死沉的天空,压抑憋闷,学生失去了活力,教师失去了生机。在社会交往中,微笑是最佳的选择;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微笑同样是最佳的方式。我们提倡真诚的微笑,我们提倡会心的微笑,我们提倡理解的微笑,我们提倡宽容的微笑,我们提倡鼓励的微笑……微笑可以几乎应用到任何教育场合而不出错,只要你的微笑是真诚的,善意的。我们建议,每一位教师每一天微笑着站在教室的门口,我们建议每一位教师微笑着说出每一天的第一句话……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建议,先不要发火,而是微笑着对学生说:“你来想一想这样做对不对。”当我们微笑着开始一天的教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天的工作变得舒畅了。
注视。将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注视辅以不同的视线、视角或不同的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严肃的表情、低缓的语调,加上不动声色的注视,会让学生感到一种威严,对于比较调皮的学生,会慢慢收敛放纵,教师这时再给予语言的说服教育开导,自然而然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亲切的态度、和蔼的面容,加上鼓励的注视,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对于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会调动起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他们会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打通思路,提高学习效率。一位优秀教师曾说: “提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更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回答,因为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中掌握知识、训练思维。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也就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鼓励,鼓励,充满信任的鼓励!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一个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问题,学生一般很难一语中的,常常是或顾此失,或偏离方向,或想得太浅。这时我不急不慌地等待着,亲切地注视着,我的目光里包含着丰富的意义,学生都能读懂,他们是聪明的,不会辜负我的鼓励和期待,因此苦思冥想,总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种经历一个艰难思索过程得来了东西,感受特别深刻。所以,许多听过我的课的教师都说:真佩服你的耐心,那么多人在听课,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竟能亲切地注视着学生静心等候……”亲切的注视是一种鼓励,是一种鞭策。教师要有耐心,要相信学生。
环视。目光在讲话对象范围内作较大的范围的扫描。这是一种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很重要的眼势语,是一种无声的组织教学手段。环视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应显得自然、灵活,安祥、亲切,像春风拂面,使烦躁的安静,使萎迷的振奋,使自卑的自信。环视的运用一般在教室内,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在教室外,多用于排队集合、开会等集体活动。
上课之前。上课铃声响过,学生刚刚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还没有完全安静下来,这时教师站在讲台前,安静、亲切、慈祥地环视一周,能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开始上课做好准备。教师在全班学生情绪普遍躁动不安之时,运用目光给予鼓励,促使学生稳定情绪,树立信心,教育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开端,使得后面的活动自然展开,最终获得好的效果。
在讲课、组织班会过程中,教师也经常通过环视调控课堂气氛。这时的环视节奏、表情,要根据当时课堂的情况而定,如果当时课堂纪律涣散,学生交头接耳说话,教师的环视要严肃、庄重,让学生感到一丝威严;如果当时学生精神不振,教师的环视要亲切,并说上几句振奋精神的话……
提问之后。在课堂教学或在班级教育活动中,当教师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后,如果暂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可以环视全体学生。其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环视,以发现哪位学生能够回答,因为,题目比较难,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拿不准是对是错而不敢举手时,面部表情是犹豫的,这时教师给予鼓励,他也许能大胆举手回答;二是借助环视以鼓励每一个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时的环视,目光饱含鼓励与期待,在重点学生身上可以稍停片刻,给予鼓励,效果较好。
(2)头部体态语
在这里我们单单提出头部来论述是因为头部的姿势也常常传达了某种信息或情绪,而这一点常常被研究者忽视。人与人交往时,头部的姿势位置表现了一个人的态度,比如,头仰向天,往往表现不屑或看不起;头部稍偏,眼睛注视对方,面带微笑,表示倾听;扭转一边,或左顾右盼,常常表示心不在焉,等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头部的姿态,如果,头部的位置正确,再辅以相应的眼神、手势,教育效果会更好。
(3)嘴部体态语
嘴型的变化与人的情绪、感情、心态等紧密相关,除了眼睛之外,嘴型可以说是窥视人情绪变化的另一扇窗户。嘴角挂的一丝笑意表露心中的欣喜;嘴唇紧抿表示心中的不满或意志的刚毅;嘴唇微张可能是想某事而发呆或看某事吃惊;嘴角耷拉下来可能是生气的表示;嘴角上扬可能是喜上心头……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嘴型所表达的情感,会给你的教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我们要提醒教师的是嘴不要长时间张开,因为这种嘴型常常给人以呆傻的感觉,应尽量避免。
(4)消极体态语
所谓消极性的体态语是指对教育教育效果起负作用的体态、姿势、动作。研究表明消极的体语损坏教师形象,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破坏性体态。
教师体态语之我见篇二
1、什么是体态语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而语言则是维系这一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在教育、教学理论界,我们说到教学语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则是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这里的“交际”是广义的交际,它包括交流、沟通、传播等多种含义。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具体说来,体态语言就是指人们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几个方面。例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以及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应包括那些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指教师的仪表风度等。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气质性格、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德、才、学、识、体等各种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参与教师的劳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效果,促进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2、体态语言的特点
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无声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既有人类非言语表达的特点,又有教师使用非言语表达的个性。
体态语言的形象性和表情性
体态语言作为口头语言的必要补充,也有自己语言表达的物质外壳,即以人体本身的动态、静态形象来表情达意。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使人们产生一种直观形象,一种动态的和变化的感觉,增强人们的感性体验。如用手势或眼神示意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可以制止学生的分心现象,使学生认真听课。另一方面,当语言与非语言表达相互矛盾时,人们往往更相信非语言表达。因为它能更真实可信地反映一个人内心感情世界的微妙变化。有关身势学的研究表明,一切面部表情都与各种具体相同的感情联系,充满了感情色彩。这种表情性特点告诉教师:只有感情丰富的人,其体态语言的表达才能以情感人,离开感情基础去单纯追求表情技巧,乃是舍本逐末。
体态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体态语言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其表达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可观测的脸部有25000种,手势有7000多种之多,眉毛可有40多种动态,眼皮的闭合,眼球的转动所表达的意思有几十种之多„„。另一方面,体态语言表达的词汇意义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者对于不同的接受对象来说,又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因此它又是灵活多变的。例如,老师在讲课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做小动作,老师并未停止授课,而是边讲边走到这个同学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在这里拍肩膀有批评的意味,而在一些情况下却表示关心和鼓励。
体态语言的伴随性和情境性 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政治家和雄辩家西塞罗就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有指手画脚等动作。双目传神的面部表情尤为丰富。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3】在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表达,主要是伴随着口头语言的表达同时出现的。它是对口头语言表达信息量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口头语言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体态语言伴随,就显得呆板而无生气,效果就不会好。但是,教学体态语言表达在伴随性的基础上,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如,当学生迟到而进教室时,为不影响讲课,教师可用眼神或手势示意学生到座位上去,这样做可避免因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导致全班学生分心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通过体态语言达到沟通,是在一定情境下实现的,而具有表达不确定性的体态语言在一定的情境下其表达又往往是确切的。因而要确切地分辨,判断其具体符号意义,不仅要综合身势情态的各种符号信息,还应体察表现的环境,如果孤立地解释某一种符号,就会出现曲解、误会以至完全理解错误的失误。可见,教师与学生只要掌握了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暗示性,就能够心领意会了。
体态语言的差异性和约定俗成性
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表达有其差异性。一方面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行为习惯等的原因,存在许多明显差别,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另一方面是指教师个体,由于生理、年龄、经历、气质、性格、性别、地位等的不同,在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上有其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性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所以,离开特定的对象和社会文化环境,就很难理解体态语言的含义。而这恰恰又体现了体态语言约定俗成的一方面。它是某些特定群体共同认可、形成习惯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领会、接受、掌握并运用的,同时也必须是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特定非言语行为。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体态语言的意义
1、丰富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信息容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教学信息的发射量,另一个就是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收量。而学生对教学有用信息的接收量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如果教师在保持有声语言发射信息量的同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作用于学生视觉系统,这就扩大了对学生感观的刺激面,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他们接受系统的摄取功能,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公认的非言语沟通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伯德惠斯·戴尔就人际交往中非言语沟通发生的数量进行过推测,它认为在两个人的交往中言语传递的信息不到全部信息的35%,而6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形式传递的。【4】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也说过: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的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5】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经实验也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6】尽管他们所提到的有关定量数字未必是完全准确可靠的,但三位专家的论述不难使我们看到体态语言对增加人际交住中信息传输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样,作为教师,师生之间虽能一时停止言语交流,却不能停止发出信息,这时体态语言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体态语言在师生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增进师生间信息的交流,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调控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之间感情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在课堂上,如果仅有教师干巴巴的讲解,无表情的说教,很难想象会形成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而如果教师能注意将体态语言引入课堂,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运用各种必要的体态语言,就可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昂扬振奋的课堂气氛。此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因而他们会喜爱老师,又会从喜爱老师这个人进而延伸到爱听老师的课,再到欣然接受老师的要求和教育,从而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体态语言在此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改变、扩展、加强、否定或增进课堂口头语言的信息和信息量;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的结合起来,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大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并且同时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可以节省用于组织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给学生下达指令或要求时,有时无需详细讲解,而只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让学生意会并立即执行;当课堂中出现种种轻度问题行为时,一些教师也无须停止讲课,花过多精力过长时间专门处理类似事件,他们的一个简单体态语言或许即可使万事大吉,这些都节省了课堂管理时间,相对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
最后,教师体态语言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巩固与强化,便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接受信息时,如果只用听觉则在事后大概能回忆其内容的15%,只用视觉则能记忆25%,而同时能兼用这两种方式接受信息则能记忆65%。【7】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使教师的教学不仅“有声”,而且“有色”,使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同时,又看到了生动的形象,从而便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巩固与强化。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倘能做到口头、书面和体态语言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声形并茂地感知知识,显然会使他们在同样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展示自己的体态语言
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的手段。而联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表情、目光、身势、手势、头势、空间、仪表风度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1、表情语言
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教师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是向学生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它可以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露出来。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首先一定要准确,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面部表情的变化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与教育意图相吻合。教师要避免言行不一,那种“愤怒显喜色,哀痛露笑容”都只会导致学生惊疑不安、无所适从。其次,教师的面部表情还要温和、亲切。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亲切、平易近人时,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接受信息速度就快。反之,如果教师面孔冷漠,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妨碍师生的感情交流,阻碍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学生心理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再次,教师的表情也须讲究分寸,不温不火、适可而止。在课堂上咧嘴大笑、瞪眼咬牙、尖酸刻薄,或做鬼脸都属过火之举,它们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目光语言
眼睛具有出色的表情达意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目光进行心灵的沟通。通常正视表示肯定、鼓励或期望;斜视表示景仰或思虑;俯视表示羞愧或内疚。工作中,教师应用眼睛正视学生,这既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交流,既不要长时间直视某个同学,也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有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同时还要用眼神的变化,以目光语言随时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维持有序的课堂教学过程。讲课前,教师以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全班一周,可以振奋学生精神,稳定教学秩序;讲课时,教师“眼观六路”,以柔和、热诚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热情、赞许、鼓励和喜爱,以严历、责备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不满、气恼、批评和制止。此外教师的目光一定要充满自信,不能东张西望,游离不定。
3、身势语言
教师良好的身姿要求是举止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我们知道教师的身姿语言主要有站姿和走姿两种:第一,站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表现出优美、自然的站姿,给学生一种正直挺拔的感受。第二,走姿。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走动。这时要做到步速适中,步履以慢、轻、静为宜,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不同姿势会向学生发出不同的信号,无论是站着还是走动,教师的姿势都应表现得精神饱满。在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关身势语言有下列“八忌”需要我们克服。所谓“八忌”,即一忌手插口袋、二忌双足交叉、三忌身体过分前倾、四忌肘倚讲台、五忌频繁走动、六忌足尖着地、七忌身体摇晃、八忌两眼望天花板。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易出现的不当体态语言,需要每位教师在平时多加注意,尽量避免这种不恰当体态语言的出现。
4、手势语言
手势语具有“形象鲜明、醒目和动作大”的特点,【8】它在课堂教学中是辅助教师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有力方式。教师的手势语言主要是通过手掌、手指、拳头、手臂以及手与其他官能和部位的配合运用来完成的。教师常用的手势语言主要有三种:第一,情感型手势。如赞许用大拇指,鼓掌表示欢迎或鼓励,在适当场合轻拍学生肩部表示对学生的信任与关怀。第二,模拟型手势。教师可用手势模拟出事物的形状和大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指示型手势。可用手指指向板书、教具、试验等,以引起学生对他们的注意和感知。教师在运用手语时应注意手势与表达内容的有机结合,一定要做到大方、潇洒、稳健、自如,要轻松自然,不要给人以做作的感觉。此外,教师要注意手势的文明,背手、双臂交叉于胸前、用手指直指学生的鼻子、讽刺性地鼓倒掌、宣怒地拍桌子等消极性的体态语言都应该尽量避免。
5、头势语言 通过头部运动可以表达特定的含义,一般分为点头、侧头和摇头三种:第一,点头。这是一种表示肯定意义的体态语言,教师可以此来表示对学生的称赞或同意。第二,侧头。通常表示“感兴趣”或“怀疑”的意思。教师侧头并配以微笑的表情可表示对学生的谈话感兴趣,用侧头和皱眉等表示疑惑的表情可表达怀疑的含义,这可以委婉地表达出对学生的否定。第三,摇头。其基本含义是“不”,教师应慎用这一体态语言。如果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摇头应坚决有力,而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时则不宜幅度过大,以免造成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伤害。
6、空间语言
心理学和近体学研究表明,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亲疏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人在空间位置上保持的距离有着一定联系。爱德华·蒂·霍尔教授在其研究中把人际距离分为四个区域: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共区,随着人际关系的逐步疏远,一般可接受的人际距离由50厘米以内、50~125厘米、125~350厘米、350~750厘米递增。【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可在个人区和公共区域内与学生接触。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不断变换空间位置。例如,为了造成正式、严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站在离学生较远的讲台上,以树立起教师的威信;为了提醒那些课堂上的“捣蛋鬼”,教师则可以走近他们,以引起他们的心理防御;而对于那些较好的学生教师有时也可出现在他们身边,以示对他们的关心和器重。但有一点需注意的,当学生在碰到智力难题时,教师不应长时间地靠近他们,此时教师所具有的权威性往往使学生产生拘束、压迫感,进而使他们难以尽快地摆脱面前的困境。
7、仪表语言
仪表,就是人的外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相貌、衣着、发式、装饰等,同时还与人的风度即人的性格、气质、品质、文化修养等有着密切关系。“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仪表是自身综合素质与个性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外表和内涵的统一,它对学生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教学中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庄重典雅,给学生以朴素自然之美。过于花俏的打扮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视觉疲劳,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所以教师不要过分追求衣着的华丽和装饰的新奇,穿着打扮应该符合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体态等特点,力求做到活泼而不失庄重、清新而不失淡雅、时尚而不张扬、简约而不奢华。总之,令学生感到既满意又容易接受的仪表,就是最得体、最优美的打扮。风度上教师应当尽量做到:稳健、大方、优雅、亲切、正直,既要有学者的风范又要有师长的气质,给学生以信赖和爱戴感。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运用的原则
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体态语言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教师在课堂中要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发挥体态语言的积极作用,就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性要求:
1、辅助性原则
教师的体态语言虽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完全取代言语行为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否则,便如聋哑学校的教师给学生上课一样,比比划划,有许多麻烦与不便,那样又给人以过犹不及的感觉了。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虽然它也能在特定情境下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但其作用的发挥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与言语行为的配合上,千万不能以体态语言代替口头语言来进行“哑巴课”的教学。
2、准确性原则
准确,是体态语言的“生命”。如果体态语言失去了准确性,便没有了任何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来运用体态语言。这一原则有三方面要求:首先,表露情感应准确。对某个学生的进步满怀喜爱,脸上却冷若冰霜;对某个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却喜笑颜开,这都属于对体态语言运用的严重失误。其次,象征性动作应准确。如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扬,点点头表示对学生肯定或应允,这些象征性体态语言的意义都是固定的,是约定俗成的,是大家都可以理解、明白其含义的。如果翘起除拇指外的其它某个手指表示赞扬,摇摇头表示肯定,那么学生会如坠五里云雾之中,不知师之所意。再次,运用说明性体态语言说明事物时应准确。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进行辅助说明时,一定要恰当、贴切。恰当、贴切的体态语言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教师所要传输的信息。反之,如果说明不确切,则会把学生的认识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
3、共意性原则
教师运用体态语言也是为了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接收。如果教师运用的体态语言学生不能理解,或者师生双方对同一体态语言有不同的理解,这都将有碍于课堂中信息的传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遵循师生共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体态语言必须是师生双方都能接受、领会、掌握并合理运用的,必须是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当然,教师在教学上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风格,也可以有自己的“特殊规定”,但这些也首先须与学生达成默契,方才有效。
4、和谐性原则
体态语言只有和谐、协调,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为此,教师在选用体态语言时,应当注意与特定的课堂气氛、具体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对象相协调,否则,教师的体态语言就可能是画蛇添足,大煞风景。如全班同学都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可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冷眼相看;在很热烈、愉快的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可突然拉下脸来严厉训斥某个做小动作的学生。此外,教师在同时运用多种体态语言时,必须注意最佳组合,注意和谐一致,那种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之举往往只能让人感到费解或可笑。
5、灵活性原则
教师体态语言既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又有灵活变化的一面。所以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还应遵循另一原则——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是教师教育机智、教学灵感的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体态语言;不同性格、性别、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体态语言;不同的教学时机,应选择不同的体态语言;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应选择不同的体态语言。这些都是灵活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如果违背了这些要求,体态语言不但不能发挥积极的效应,反而会给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五、教师体态语言的训练与养成
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体态语言的训练与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广大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训练自己的体态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体态语言修养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言词汇 身体动作,人人会做;面部表情,人人都有。但是人人会做的动作和人人都有的表情与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的体态语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言词汇。那么应该如何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言词汇呢?我认为大概有两种方法,首先应该在生活中注重观察、注重体会、注重积累。其次就是阅读有关描述人类体态语言方面的书籍,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丰富自己的体态语言词汇。
2、在实践中提高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言词汇,是为了在教学中运用,而熟练的运用依赖于反复的练习。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刻苦训练,才能使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有扎扎实实的提高。这也就是俗语所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真诚亲切的目光、自然大方的微笑需要训练,而恰当的手势、优雅的举止、标准的动作、协调的姿态、丰富的表情这些体态的方方面面,无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洒下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
3、加强各方面的素质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外在的体态语言反映着人的内在的道德、文化、气质等多方面的素养。因此,提高体态语言修养水平还必须加强其他方面的修养,使体态语言的发展具有雄厚的基础,丰富的底蕴。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加里宁曾说:教师仿佛每天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善于窥测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10】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拥有一颗善良、正直、美好的心灵,这种心灵才能外化于教师的行为,才能得到学生们的信任与爱戴。其次要加强知识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底蕴、系统的教育理论,三者合一才构成了教师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具备这三方面的丰富的知识修养,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气质动人;才能举止得体,气度儒雅。相反,若学识浅薄,课堂上必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反映到体态语言上,也常常是抓耳挠腮、手足无措、眼神空洞。最后还要加强美学修养。马克思曾说过:“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11】教师应当加强美学修养,确立高雅的审美情趣,力求美的心灵和美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和谐统一,从而引发学生积极而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使学生产生敬爱和模仿的心里倾向。从而有利于他们逐渐形成教育所期望的良好的心里品质。审美趣味低下的教师,反映到体态语言上,必然是举止猥琐、鄙俗的,这也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教师体态语之我见篇三
教师的体态语艺术
人的内心世界是看不到的,人的内心世界又是可以觉察到的。说人的内心世界看不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隐藏在人的大脑中,看不到,摸 不着;说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觉察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总要通过言语、行动表现出来,而为人所觉察。人说话当然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可是当人沉默不语的时候,人的脸、身、手也都在时时表露着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情绪与情感,都可以通过脸部、身体、双手的表情显现出来,人们把这种表情叫做体态语。因此,班主任老师不可不对体态语做一些研究。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带有一定情感色彩、能够传递一定信息、表示一定态度的、在人的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非有声语言表现。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体态语言在人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其约定俗成的一面,比如,摇头,表示否定与不同意;皱眉说明反感与讨厌;坐翘二郎脚常常随意或傲慢等等。同时又因交际场合、个人性格特点的不同而具有灵活多变的一面。比如,脸红常态下表露的是人的害差,而在一个学生说谎时,脸红又表示该学生心虚和害怕的内在心理。
在很多特定的情境下,体态语可以代替言语的作用,甚至起到比言语更有力的效果。例如,班主任教师在上课时,看到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这时班主任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停下讲课,大声批评;二是假装没看见,听之任之;三是若如其事地走到该学生座位前,一边讲课一边用手轻轻拍拍学生的肩,从而制止了学生的小动作,使其专心听讲,同时又没有打乱课堂的教学进程。班主任用动作代替了口头批评,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影响教学,真可谓“经济实惠”的教育方式,这就是体态语方的妙处。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研究者对体态语言表达系统进行研究。体态语言表达系统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言语者身体的动作及态势(包括面部、上肢、躯干、下肢);第二部分是副体态语表达系统。副体态语表达系统是指言语者穿着服饰、发型打扮等等能给人一定感觉信息的附加物。第三是言语者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所谓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所主动选择,或被动选择的空间位置。空间语言表达系统也能传达重要的信息。比如班主任教师看到教室混乱,便无声地站在教室门口。学生们看到教师这样,慢慢地停止了说话,安静下来。这便是班主任教师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起的作用。
据体态语专家伯德惠斯特尔研究,面部表情有2万5千种之多。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语言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一)体态语的特点
体态语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辅助性和习惯性。
1、辅助性
这一特点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聋哑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全部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体态语只是支持、辅助有声语言,加强有声语言的力度,增强有声语言的效果。换句话说,体态语言经常是伴随有声语言而起作用的。国外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个交际效果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还有人研究,认为一个人每天平均只用10分钟的时间讲话,平均每句话占2·5秒钟,人在面对面交流中,有声部分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这些数字我们认为只是研究体态语时的一个参考,但是一个道理是明显的,体态语言
在交际中的辅助性并不说明体态语的无足轻重,虽然体态语是辅助的,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可以从在家看剧本或听话剧录音和到剧院看话剧的不同效果来证明。有人说,我们永远无法从印在纸上的演说词来认识一个演说家是为什么成功的。有时印在纸上的演说词可能是平淡无奇的,但当时确实得到很大的成功。他的演说并不全是他口中说出的语言,实际上包括他展现在听众面前的整个体态,包括他说话时的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这一特点在班主任工作及其它科任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同一堂课、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讲课学生喜欢,有的教师讲课学生睡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体态语言艺术运用上。
2、习惯性
人的体态语言的习惯性很容易理解,因为你不用准备体态语言(当然服饰除外)。上课前,你要备课,但却没有必要设计你的手势和微笑。有人说,演说家在演讲前要练习手势、动作。我们说,那他是表演。反过来,人体的体态语言又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的。比如有的学生一着急就咬手指头,表示他的烦躁不安。这是一个习惯性的体态语言。这个习惯性的体态语言是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要求而改变的。又比如,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讲话时喜欢用手指指点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感,对于沟通师生感情非常不利,这位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了这个毛病。
3、真实性
社会是复杂的,而语言是复杂社会的反映,在长期的社会利益争斗中造成了语言的欺骗性和隐蔽性。而体态语言较之口头语具有更大的真实性。这一特点是由于体态语言的习惯性决定。人的体态语言是人的内心意识与潜意识的一种反映,人的内心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常常会在体态上有所反映。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态语言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隐蔽。例如一个幼儿或低年级小学生说谎话时,会毫无顾忌地用手捂嘴吧;而当一个初中生说撒时,有的用手轻轻触摸一下嘴角; 而当一个成人说谎时,几乎看不出什么体态的变化。
无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使体态语言变得如何隐蔽,想百分之百地掩盖内心的真实情感是非常困难的。国外有一种“mmes”的说法,意思是“细小短暂表情”。这种表情表露时间非常之短,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一个人的思想和表情有一搭接现象,会从面部表情流露出来。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会从学生的这短暂的表情泄秘中探得学生心中的秘密。
4、差异性
从社会学角度讲,体态语言的差异性是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发展背景造成的。例如,美国人有耸肩表达遗憾;中国人以拍肩表示友好等等体态习惯。从个体角度看,人与人的体态语言是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造成的。比如,一年级小孩子刚入学,班主任教师会发现非常不同的行为习惯,有的低头顺目,有的趾高气扬;有的慢声细语,有的高声吵闹;有的跑跑跳跳,有的静坐不语……这些常常反映了学生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班主任教师应仔细注意这些细小的表现,同其他教育信息结合起来,为制定个别教育策略所用。
(二)教师体态语的特点
1、教育性(示范性)
教师的体态语言的第一特点是它的教育性,这一点是教师这一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讲台前一站,几十双眼睛便紧紧盯住了你。这一点很像舞台上的聚光灯,班主任教师是讲台的主角,学生不仅仅在看你,而且在品评你,不仅仅在品评,而且在品评之后,学生对你或认可,或反感。班 主任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一颦一笑;无论是发型装饰,还是衣着打扮,均在学生目光“射程”之内。由于班主任教师的这一职业特点,班主任必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的教育性。有些班主任在这方面不太注意,上课时,有时手挖鼻孔,有时伸手挠痒,有的斜靠讲台……这些不良的体态语言,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会降低了教学教育效果。班主任教师应注意自己体态语言的教育性(示范性)。
2、有意性(控制性)
一般人,体态语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例如见了熟人,面部会很习惯地、随意地露出笑容;见了自己讨厌的人,会转过身,或不自觉地把笑容收起;与人交谈打手势也很随便,这些体态语一般没有经过设计,是自然而然的随意的。班主任教师则不然,班主任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学生的视线之内,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收入学生的眼底,给教学教育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对自己的体态语应该加以控制。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指定某学校的两位能力相当的青年教师甲乙二人,同时给每人一份同样的文章,要求两人熟记成诵。然后,单独通知甲两天后演讲,而没有通知乙。两天后,甲乙二人分别给师范大学的学生讲演。虽然两人都准备好文章内容,但因为甲事先作了准备,设计了体态语,而乙没有做这项准备,因此两人的讲演效果大不一样。甲讲演时体态调控从容,和谐自然,获得了成功。而乙演讲中,缺少手势,单调呆板,而且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体态语,如翻眼看天花板,引得学生发笑。最后统计结果:甲运用得体的手势共9次,消极体态语2次;乙出现消极体态语6次,积极体态语3次。这个实验说明,体态语在有所准备的条件下是可以控制的,有所控制的体态语会收到比较好的交际效果。班主任教师对自己的体态语应该给予有意控制。
(1)班主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举止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控自己的不良体态语;(2)学习其他优秀班主任的体态语。当然这种学习并不是机械的模仿,因为机械的模仿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说的学习是把优秀班主任教师在教学教育中的体态语与自己的体态语加以比较,找出自己体态语的缺点,而加以控制。
(3)在班会课、年终总结课等重要活动前,对体态语进行有意的准备。根据活动内容,对自己的体态语做重点的设计练习。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有所准备并不是造作的表演。我们应该记住自然大方的举止是最得体的体态语。
(三)班主任教师体态语的分类
目前体态语的研究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关于体态语的分类也是各执自见。英国体态语专家洛弗和罗德里克1971年对中小学教师的体态语的分类,虽然细致、全面,但稍嫌琐碎,缺少概括和归纳。我们认为教师体态语的分类由于视角不同,所以分类也不同。比如,从效果分:可分为:积极体态语、消极体态语、中性体态语;从体态语的发生种类分,可分为:无意识体态性、有意识体态语;从体态语的形态分,可分为:象征性体态语、说明性体态语、表露性体态语、适应性体态语、体调性体态语。我们认为,以上几种体态语的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第一线的班主任教师来说,学习理解稍嫌繁琐。所以我们根据教育教学中经常自觉不自觉运用的体态语进行分类,并给予简要论述。
1、上肢体态语(姆指体态语、食指体态语、手掌体态语、双臂体态语)
人类的手在人一生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体的各部位中,手指的运用也许是最为频繁的。据统计,人一生至少要伸屈手指2500万次(《人体秘语》,昆仑出版社)。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创造最终的实现都少不了手指的作用--音乐、绘画、诗歌、建筑……教师的手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板书、批阅作业之外,教师的手指的体态语也起着辅助作用,教师应该研究提高手指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1)拇指手势语(翘大姆指)。这是人在社会交际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肯定性的体态语,它的含义是肯定与赞扬。多用来肯定、赞扬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或学习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我们发现,在一般性的肯定赞扬中较少运用这一手势语,而是常常在一些出乎意料的场合,因为这一体态语用是用来表达非常满意、欣喜的心理。比如,学生在回答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或者学生的答案出乎教师的预料,这时老师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大姆指,同时说:“太棒了!”这时学生在心理上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满足感。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班主任老师很少用翘大姆指来表示自己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除了这种体态语是表示非常强烈的赞扬的原因之外,我们的教师在赞扬学生方面比较吝啬有关。我们的许多班主任老师喜欢批评学生,而不喜欢表扬学生。学生的“嘉言善行”在许多老师眼里好像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老师赞扬的话一字千金舍不得用。我们认为,表扬比起批评来副作用要小得多。当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老师给予口头表扬,同时竖起大姆指,也许一位后进生的会因此而抬起头来走路。翘大姆指的动作需要与面部表情密切配合,若面部表情的真诚、惊喜、满意,那么翘大姆指是表示赞扬;反之,面部表情是不屑、冷漠,或无动于衷会适得其反。
(2)食指手势语
食指是五指中非常重要的手指,人类的许多创造性活动多以它为中心来完成。在国外,食指的名称很多,比如,有时称它为指示指,因为它是用来指路的;有时称它为发射指,因为它是用来开枪的;有时称它为拿破仑指,因为据说拿破仑喜欢用这只手指来发号施令……班主任教师应注意正确适当运用食指来加强教育教学效果。
最常运用的是静止性食指体态语--食指靠近嘴唇并与嘴唇交叉成十字型,表示“请安静”、“不要出声”的意思。常常嘴唇成呶出状,同时嘴里发出轻轻地“嘘”声。这一手势,经常用来组织课堂教学秩序。比如,教师叫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做练习题,下面的学生发现了错误,便小声议论起来,这时教师最恰当的制止学生议论以免干扰上面学生思维的手势,莫过于这个手势,这个手势表示教师的一种善意友好的制止,学生一般是会接受的。另外,用食指轻点学生额头,同时说出赞美的话,表示一种亲昵和喜爱。例如小学低年级或幼儿园的老师经常对犯了小错误的学生说“你这个小调皮啊!”同时以食指轻点学生额头,表示批评,同时表示对他的喜爱,学生在这种批评中很自觉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的言行。食指手势语,有时被教师误用。比如,课堂上叫某学生回答问题,有的教师喜欢用食指一点。这种食指手势是不适宜的,我们建议与其用手指指,不如手心向上平伸出去指向被你邀请的学生,同时说:“请你来回答好吗?”这样的手势语,学生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得到了他人的尊重,他常常会因此变得自尊,而自尊是人们进步永不会折断的阶梯。
(3)手掌体态语
手掌各种态势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被用来辅助教育教学活动。最常用的是鼓掌。鼓掌是一种积极的体态信号,鼓掌的含意是“赞许、肯定”。教师运用鼓掌表示对学生的赞许时,往往是想鼓励全体学生一同鼓掌,对某一学生给予鼓励与赞扬。有时,教师在鼓掌时还用语言号召学生一同鼓掌:“来,大家为他鼓掌。”在教师的号召示范下,学生自然而然鼓起掌来,从而形成浓郁的激励团结集体氛围,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当教师把掌声献给学习较差或性格内向学生的时候,会更强烈地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他们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班主任教师要注意掌声不要仅仅献给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对关键时候遭到失败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要找出适当的理由,让全班学生给予掌声鼓励。鼓掌这一体态语与其它体态语有所不同的是,它伴有声音,而且这种声音与赞扬肯定的程度有关,掌声越响,节奏感越强,它所表示的鼓励和赞扬的情绪越强烈。
鼓掌有时没有赞扬与鼓励的含义,而只是制造一种气氛,主要用来组织学生唱歌时,以拍掌来增强歌唱的节奏。注意用作节奏的鼓掌,必须与乐曲的节拍相和,掌声要响亮。掌声有时还用来表示提醒的意思。例如,分小组的讨论结束时,班主任老师可先鼓几下掌,当学生的讨论停下来时,教师可以宣布分组讨论结束。
总之,鼓掌是一种积极的体态语,运用适时适当会给教育教学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4)双臂体态语
在上肢体态语中,双臂的体态是其它体态语的基础,无论是姆指,还是食指,还是手掌都是在双臂位置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换句话说,双臂的体态语所传达的信息是在其它体态语的辅助下发生的。我们在这里单独提出双臂体态语进行讨论是因为双臂体态有时会表露教师的一些心理变化,从而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一些影响。
双臂倒背。最常见到的是双臂倒背,这一体态所传达的是一种自信,一种权威显示信号。我们发现有此习惯的人常常是那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执勤的警察、在士兵面前的军官都喜欢将手背于身后。据有关研究显示,双臂倒背不但可以作为一种权威显示,而且还能起到“镇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人们处于极度紧张或焦躁不安状况时,双臂背后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双臂倒背于后给人的感觉是坦然自若,不慌不忙。据观察,在教师中较普遍存在倒背双臂的习惯,年老教师比年轻教师使用的频率高,男教师比女教师使用的频率高,教师在对学生不满或批评学生时经常倒背双臂。倒背双臂会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威严。因此,教师在一些适当的场合,比如监考、巡视学生做课堂作业时可以适当采取这种体态。但是在一些场合教师不应采取这种体态,比如和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应把双臂倒背起来,因为这样做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学生心理上会生产一种压力,妨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双臂交叉于胸前。双臂交叉于胸前这种体态传达的人的内心情绪比较复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在参与同自己关系不大的事件的时候,人有时双臂抱肩;对某件事感到无所谓时,有时双臂抱肩;而悠闲自得时,人们有时也喜欢两臂抱肩。美国一位体态研究者曾做过一次小实验:在一次会议上,他故意诬蔑听众所熟知和佩服的几位名人。他的这种讲话持续了一段时间,突然停止下来,并要求听众不要动,保持他们刚才的体态。结果发现:百分之九十的人保持双臂交叉于胸前的姿势。可见,当人对于某件情不以为然,或是有不同意见时,喜欢采取双臂抱肩的体态。中国体态语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要求某校高二学生在听课时双臂交叉于胸前。学生以这种体态上了不同教师的两堂课。结果一位老教师在讲课时表现得无精打采,一位年轻教师表现得紧张而不知所措。老教师说,学生像一个旁观者,我讲得没有劲,不提情绪。年轻教师说,学生似乎很漠视教师,好像是在审视教师的讲课而不是在学习,让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我们实践生活的感觉,我们可以断定,双臂抱肩(双臂交叉于胸前)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消极性体态语,在教师教学教育活动中不宜于使用。尤其是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不快的时候,这种体态尤其不宜,因为这时双臂抱肩会给学生一种压力或蔑视的感觉,不利于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当然,这种体态并非完全是消极的,有时给人一种休闲自在的感觉。教师与学生在课下谈心时,如果辅以微笑,也能给人以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所以,对于双臂交叉于胸前这一体态教师要仔细体会,灵活掌握,避免副作用。双手叉腰。双手叉腰是手部体态还是双臂体态说不清,它所传达的信息也不是单一的,有时是讲话者对听众的威慑,有时只是讲话者对某一事件的威慑态度,而不指向听众。总之,这种体态是一种富于进攻性的体态,给人的感觉是咄咄逼人的气势。班主任教师在生气时或是批评学生时喜欢采取此体态。所以,我们建议当教师的讲话是直接针对学生时,最好不要采取这种体态,因为这种体态容易造成对其心理的伤害。但是,当教师的讲话是针对令人气愤的第三者的时候,这种体态会有助于教师感情的表达。例如,谈到社会上某种丑恶现象,讲到激昂时,不妨采用这种体态,并辅助其它体态,以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双手插兜。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入口袋。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消极性体态。这种体态给人的印象是随意。如果双手插兜的同时,其它体态同时表现出无精打彩的话,那么,总的印象将不是随意,而是懒散了。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种体态。
双手撑桌。将双臂支撑在讲台上。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中性体态,它传达的信息可能是讲话者体力上的疲倦。它不具有进攻性,也不具有威慑性,但它给人的感觉不是振奋,而是低迷。如果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长时候采取这种体态,学生会变得无精打彩。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采取这种体态。
2、头部体态语
头部是人表情达意的最丰富最细致的部分。眼睛、嘴、眉毛都集中于头部。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心灵世界。”前苏联作家费定说:“啊,眼睛,远比烦琐不足道的语言来得丰富。”
(1)眼睛情感表达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情感的桥梁。眼睛是人体最灵活多变的器官。据有关专家研究外界的信息约有80%是通过眼睛获得的。目光是重要的情感传递中介,由于眼睛的重要,我们首先谈谈眼睛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表情达意方式与功能。
微笑。微笑并不是仅仅通过眼睛就能完成的,但是我们认为,真诚的微笑体现在眼睛里。所以我们把微笑放在眼睛这节里论述。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失去了微笑能力。有时我们听一天课,没有见到班主任老师一丝笑容,课堂里像阴得死沉的天空,压抑憋闷,学生失去了活力,教师失去了生机。在社会交往中,微笑是最佳的选择;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微笑同样是最佳的方式。我们提倡真诚的微笑,我们提倡会心的微笑,我们提倡理解的微笑,我们提倡宽容的微笑,我们提倡鼓励的微笑……微笑可以几乎应用到任何教育场合而不出错,只要你的微笑是真诚的,善意的。我们建议,每一位教师每一天微笑着站在教室的门口,我们建议每一位教师微笑着说出每一天的第一句话……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建议,先不要发火,而是微笑着对学生说:“你来想一想这样做对不对。”当我们微笑着开始一天的教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天的工作变得舒畅了。
注视。将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注视辅以不同的视线、视角或不同的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严肃的表情、低缓的语调,加上不动声色的注视,会让学生感到一种威严,对于比较调皮的学生,会慢慢收敛放纵,教师这时再给予语言的说服教育开导,自然而然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亲切的态度、和蔼的面容,加上鼓励的注视,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对于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会调动起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他们会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打通思路,提高学习效率。一位优秀教师曾说: “提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更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回答,因为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中掌握知识、训练思维。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也就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鼓励,鼓励,充满信任的鼓励!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一个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问题,学生一般很难一语中的,常常是或顾此失,或偏离方向,或想得太浅。这时我不急不慌地等待着,亲切地注视着,我的目光里包含着丰富的意义,学生都能读懂,他们是聪明的,不会辜负我的鼓励和期待,因此苦思冥想,总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种经历一个艰难思索过程得来了东西,感受特别深刻。所以,许多听过我的课的教师都说:真佩服你的耐心,那么多人在听课,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竟能亲切地注视着学生静心等候……”亲切的注视是一种鼓励,是一种鞭策。教师要有耐心,要相信学生。
环视。目光在讲话对象范围内作较大的范围的扫描。这是一种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很重要的眼势语,是一种无声的组织教学手段。环视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应显得自然、灵活,安祥、亲切,像春风拂面,使烦躁的安静,使萎迷的振奋,使自卑的自信。环视的运用一般在教室内,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在教室外,多用于排队集合、开会等集体活动。
上课之前。上课铃声响过,学生刚刚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还没有完全安静下来,这时教师站在讲台前,安静、亲切、慈祥地环视一周,能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开始上课做好准备。教师在全班学生情绪普遍躁动不安之时,运用目光给予鼓励,促使学生稳定情绪,树立信心,教育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开端,使得后面的活动自然展开,最终获得好的效果。
在讲课、组织班会过程中,教师也经常通过环视调控课堂气氛。这时的环视节奏、表情,要根据当时课堂的情况而定,如果当时课堂纪律涣散,学生交头接耳说话,教师的环视要严肃、庄重,让学生感到一丝威严;如果当时学生精神不振,教师的环视要亲切,并说上几句振奋精神的话……
提问之后。在课堂教学或在班级教育活动中,当教师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后,如果暂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可以环视全体学生。其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环视,以发现哪位学生能够回答,因为,题目比较难,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拿不准是对是错而不敢举手时,面部表情是犹豫的,这时教师给予鼓励,他也许能大胆举手回答;二是借助环视以鼓励每一个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时的环视,目光饱含鼓励与期待,在重点学生身上可以稍停片刻,给予鼓励,效果较好。
(2)头部体态语
在这里我们单单提出头部来论述是因为头部的姿势也常常传达了某种信息或情绪,而这一点常常被研究者忽视。人与人交往时,头部的姿势位置表现了一个人的态度,比如,头仰向天,往往表现不屑或看不起;头部稍偏,眼睛注视对方,面带微笑,表示倾听;扭转一边,或左顾右盼,常常表示心不在焉,等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头部的姿态,如果,头部的位置正确,再辅以相应的眼神、手势,教育效果会更好。
(3)嘴部体态语
嘴型的变化与人的情绪、感情、心态等紧密相关,除了眼睛之外,嘴型可以说是窥视人情绪变化的另一扇窗户。嘴角挂的一丝笑意表露心中的欣喜;嘴唇紧抿表示心中的不满或意志的刚毅;嘴唇微张可能是想某事而发呆或看某事吃惊;嘴角耷拉下来可能是生气的表示;嘴角上扬可能是喜上心头……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嘴型所表达的情感,会给你的教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我们要提醒教师的是嘴不要长时间张开,因为这种嘴型常常给人以呆傻的感觉,应尽量避免。
(4)消极体态语
所谓消极性的体态语是指对教育教育效果起负作用的体态、姿势、动作。研究表明消极的体语损坏教师形象,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破坏性体态。下面做一简要的论述。
抠鼻孔。教师在课堂上或与学生谈话时,有时会用手抠鼻孔。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态习惯,一是不文雅,二是不卫生。老师上课用粉笔写字,手上必沾上许多粉笔末,如果用右手抠鼻孔,便会在鼻孔里沾上许多粉末,既影响教师,又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不卫生,所以这种习惯,必须坚决改正。如果鼻痒难挨,必须给予处治时,可背过脸去用手纸或手绢轻擤。擤后要注意不要把纸随手乱扔地下,而要扔于纸篓中;手绢要折好放入口袋。挠头皮。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体态动作,给人一种不卫生的感觉。在课堂上必须避免。打哈欠。本来这是人的一种疲乏时的生理反应,我们列在这里是因为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课堂上会把疲倦感传染给学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实在疲倦,可以背过脸,或以手掌遮住嘴部,轻轻张开嘴,打一小哈欠。如果,教师有幽默感,还可以对学生说:“老师的瞌睡虫千万不要传染给你们。让我们唱支歌,把瞌睡虫赶跑好不好。”这时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同时也消除了教师打哈欠的尬尴。如果在是与学生个别谈话时,要打哈欠,可以站起身来去佯装倒水或做其它的事情,以掩盖之。
拍脑门。用手掌轻拍额头一次或数次。这是一种轻度自我谴责行为,一般是在忘记完成某些事情,或忘记了某些知识时的习惯性动作。有人说这是一种积极体态语,有人说是消极体态语。说拍脑门是积极体语的人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忘记了某件事,或某个词等,拍拍脑门,再说上几句幽默的话,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坦诚、直爽,课堂气氛会更加和谐,有助于学习效率或教育效果的提高。说拍脑门是消极体态语的人认为,拍脑门会降低教师的威信,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拍脑门的动作的效果要视课堂情况而定,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在老师忘记了某事时,拍拍脑门也无妨,可能增加教学教育效果。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如果教师随意拍脑门,会更降低教师威信。所以,这样的教师还是不拍脑门,或少拍脑门为好。
腿部抖动。有的教师讲话时,喜欢一脚踏在讲台的横木上并不停的抖动,采取坐姿时,将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不停抖动。这是一种不好的体态。在成年人中,这种腿部抖动动作比较常见,但作为教师,应尽量避免,它会给学生留下轻浮、不稳重的印象。
瞪眼。瞪眼是发怒时的一种面部自然表情,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教师,却应该有意加以控制。如果教师在生气发怒时,二目圆睁,双眉倒竖,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对教育教学工作没有什么益处。对于调皮的学生,看到老师的这副样子,他会觉得好玩;对于老实学生,他会觉得害怕,不在所措;对于优秀学生,可能会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造成师生关系的隔阂。所以,我们认为,教师在生气时最好先不要瞪眼发怒,静下心来,想一想对策最好。
漠视。最伤害人自尊心的一种眼神。有时,学生兴冲冲地跑到老师跟前说一件事,老师只是随意用眼睛一扫,便把学生放在一边,好象没有这个学生一样。这种是一种令人伤透心的漠视,教师必须避免这种使用这种眼神对待学生。不管教师当时手头多忙,如果学生找你谈话,教师应放下手头的事情,亲切招呼学生,用一种关心的眼神,倾听学生的诉说。这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学生会从中得到自信。
伟人父母谈成功教子四大秘诀(一)博览群书——
弗兰西斯〃培根早在四百五十年前就已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卢梭的成长历程】
钟表匠伊萨克,在工作台上一边工作一边教三岁的儿子卢梭从普鲁塔克的《古希腊罗马英雄传》中认识了字。然后,在他督导下,卢梭在七岁前已经啃完了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那尼的《威尼斯历史》、奥维德的《变形记》、丰得奈尔的《世界通史讲话》、《死人对话录》、和《宇宙万象讲解》,以及莫里哀的戏剧。
博览群书使卢梭获得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自幼进发才慧、想象力和悟性,激发了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终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二)发掘天赋——
天赋是人的一种生来俱有无师自通的天生素质。人的天赋在母胎中初具雏形。天赋是构筑天才人物的首要素质,人的天赋是不可造就的,却能发掘。
【居里夫人的家教观念】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伊雷娜〃居里和艾芙〃居里,她对两个女儿的家教观念是以发掘她们的某种天赋为主。
早在女儿呀呀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她俩进行了探索性的发掘。女儿刚上小学,居里夫人便让她俩每天放学后在家里进行一小时智力活动,以便进一步发掘其天赋。当她们进入赛维尼埃中学后,居里夫人让女儿每天再补一节“特殊教育课”——在索尔本的实验室里,由让〃佩韩为伊雷娜和艾芙教化学,保罗〃朗之万教数学,沙瓦纳夫人教文学和历史,雕塑家马格鲁教雕塑和绘画,穆勒教授教四门外语和自然科学,而每星期四下午在巴黎市理化学校里,由居里夫人教女儿物理学。
经过二年“特殊教育课”的观察鉴别后,她发现:大女儿伊雷娜性格镇静、朴实、专注和自然,着迷于物理和化学,她明确自己的使命是要当科学家并研究镭,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小女儿艾芙心灵跳跃、充满梦幻、情绪多变,居里夫人先培养她学医,再引导她研究镭,又激励她从事自然科学,可她对科学不感兴趣。艾芙的天赋是文艺。
正是运用这种发掘孩子天赋的家教,居里夫人最终使大女儿伊雷娜〃居里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也使小女儿艾芙〃居里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三)荣誉感—— 孩子的荣誉感往往在父母的激发下才渐渐奠定。欧美的家长在一起聊天时会说:“我的女儿伊丽莎白就是拿奥斯卡奖的料子。”“嗨!小威廉绝顶聪明,五十岁能得诺贝尔奖。”……
【哈德罗〃麦克米伦的成长历程】
哈德罗〃麦克米伦无论在蹦蹦跳跳的童年时代,还是在伊顿公学的少年时代,或在巴利奥学院的青年时代,都不断听到母亲萨拉二十年如一日的告诫:“麦克米伦,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将来要当英国首相的。”在母亲的自小要当伟人的荣誉感的激励下,麦克米伦奋力拼搏、潜心求索,终于在1957年至1963年两度荣任了英国首相。
【弗洛伊德的成长历程】
而弗洛伊德的荣誉感却来自犹太式的家教。他才6岁,父亲就箴告他:一千多年以来,我们犹太人一直处于被驱赶、压迫、剥削、耻辱和大屠杀的悲惨境遇下,但犹太人为何还能长期生存下来?犹太人的智力为何平均高于全世界各民族的51倍?犹太人为何操纵着社区的、国家的、还有全世界的银行、货币供应、经济和商业?因为,犹太人百倍地勤勉、拼搏、明智和节制。
卧薪尝胆愤发图强的犹太人式家教,激发起弗洛伊德的荣誉感:“我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我自己也是一个犹太人。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得力我的民族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我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我们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而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切。”正是这种卧薪尝胆愤发图强的犹太式荣誉感的激励下,弗洛伊德最终为人类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和“性心理学”。
(四)独立人格——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伯特〃罗素鞭辟入里:“那些在童年受到孤独的人要比受到宠爱的人日后更会成功;一个不具备精神独处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
人只有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的环境下,才能阅读、思考和创拓,才能心灵交流产生灵感,沉思默察构筑观念,诸种观念诞生思想——思想,正如帕斯〃卡尔所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难道不是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黑格尔主义、甘地思想。
【撒切尔夫人的成长历程】
在1979年5月,撤切尔夫人作为英国女首相搬进举世瞩目的唐宁街10号时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
罗伯茨是英国格兰文森小城的一家杂货店主。当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他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在日常生活中,罗伯茨着重培养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
当撒切尔夫人7岁时,罗伯茨带女儿到图书馆去,只允许她看三类书:人物传记、历史和政治书籍。他有意引导女儿日后从事惊天动地的政治生涯。撒切尔夫人早年生活清淡艰苦,家里没有洗澡间、自来热水和室内厕所,她没有值钱的东西,难得看一次电影或戏剧。这并不是罗伯茨没有钱,而是他执意为女儿创造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氛围。他每个星期天都带女儿到芳金大街的教堂去,让她听牧师的滔滔不绝的布道。在家里,罗伯茨有意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以造就她机智沉着、语言辉煌、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艺术。11岁时,撒切尔夫人进入凯斯蒂女子学校。在凯斯蒂辩论俱乐部的辩论会上,她以思想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而使同学们甘拜下风。
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才使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英国首相、执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独霸一方的政治家与“撒切尔主义”的创始人。
教师体态语之我见篇四
浅谈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什么是体态语?所谓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情感交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7%的语气语调。”由此可以看出,体态语在信息传递当中所显示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还多得多。
教师的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位的变化 ,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与学生交流交往活动中,通过体态语可以完成自己对“为人师表”这一形象的塑造。
那么,本文就从教师体态语所包括的目光、姿态两个方面结合课堂师生交往个案,对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作一探讨,为组织课堂、调节气氛提示必要的动作要领。
一、教师的目光
“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教师运用目光的重要性。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了,学生都进了教室,但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情绪一时还稳定不下来,教师里乱哄哄的,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开口,批评学生,而是站在讲台上用亲切的目光向学生扫视,很快,教室里安静了。
这就是运用目光这一无声语言的妙处,我总结它至少产生了三点效应:
(一)从空间上说,亲切的一视,无形中起到了控制作用,仿佛在告诉学生,你们的一切都看在我的眼睛里,你们在干嘛我全知道!
(二)从心理学上说,亲切的一瞥,好像在对学生们说:“老师知道,课间休息的时间很短暂,你们也难得放松一下。”引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增强亲切感,便于班级对教师的认同。
(三)就信息传递而言,教师站在讲台上看向每个学生,学生接收到老师发出的信息:老师都已站在讲台上了,上课的时间到了。有的学生会为自己一时的玩劣行为感到自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由此可见,教师安详与和气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对整个班集体的热爱与关心,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让他更具有亲和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坐下,在愉悦的状态中进入学习。那进入正课后又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眼神要拢住全体学生,目光要自然平直地向前延伸,切不可游离不定,也不可只盯住某一点,要照顾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时时以温柔的目光与每一个学生打招呼,通过目光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地表现出各种特异的神情,用目光示意学生集中注意力,或示意学生加强朗读的表情,或示意学生沉着……教师还应该注意从学生的表情中吸收反馈信息,通过学生的表情,特别是眼神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听课兴趣的大小,接受知识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授课内容的深浅,速度的快慢,授课的方式。
二、教师的姿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接触最早的就是对方的身势姿态和颜面表情,就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讲课、聆听、演示操作,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身势姿态:或站立、或走动、或点头、或摇头,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运用这些身势姿态,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情感和态度,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无声交流。如教师讲课时,站在讲桌中央位置,表示严肃;站在两端,表示随和;走下讲台,则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的身势体态不仅应符合道德规范和审美要求,也要遵循心理学上的有关原理,使之合乎教学上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中站、行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站:教师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多数时间都是在站立中度过的,站立成了教师工作中一个十分平常而又必不可少的部分。假设老师上课习惯于站在讲桌前,将书放在讲桌上,双手反撑讲桌,如果讲桌比较矮,再勾下身子去看书。学生肯定会问:“老师,你昨天没睡觉还是你身体不舒服啊?”很明显,学生会受影响,做笔记拖拖拉拉,回答问题嘻嘻哈哈,极不认真,好像回答正确与否都无所谓,一节课结束,教学任务却没完成。可见站态对教师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养成正确的行走在学生面前的姿势习惯。刚踏上讲台的年轻老师,由于紧张,往往一节课都固定在了一个位置。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教室后排有开小差的学生出现。这是因为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会压抑课堂气氛。但是,如果走动得过于频繁,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比如在讲台上来回走,或是在学生不经意时走下讲台在学生中走一圈,这样不仅轻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打断了他们的思维,听到了他们不满的怨言。总之,教师的走动应该是面向学生的,应该是有节制的、文雅的、合情理的。
坐:坐态作为教师体态行为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与其他身势姿态相比,在
课堂教学运用中相对较少,但在其他教学活动中,如专题讲座、监考、个别辅导及办公活动中应用广泛,它同样也显示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因此同样不可小视。由于平时休闲自在惯了,在坐凳子时,总习惯翘二郎腿,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将翘起的那条腿前后左右地晃动几下,或者有时是将整个坐着的上身摇晃,而这种习惯又会不自觉地带进课堂,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的交流过程。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应善于利用激情澎湃的语言去教育学生,也要善于目光、姿态等体态语,感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优化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熟练运用精确恰当、生动诙谐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体态语之我见篇五
浅谈体态语作用
石康中学
刘 必 珂
人们的交流常常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是语言交流,二是非语言交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手段,但却不是唯一的手段。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还常借助于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一系列非语言手段。非言语交流方式有三种: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凡人皆无法隐藏私情,他的嘴可以保持沉默,他的手脚却会‘多嘴多舌’”。据估计,一个人的面部能表达25万多个表情和动作,用手可以做出1000多种不同的姿势。比人体所能发出的声音都要多。人体各种姿势和动作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体态语,又称为身势语。是属于非言语交流方式的动态无声交流。它作为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像语言一样复杂,也是文化的载体。是在某种文化内部形成的自身的一整套清晰、明确、模式化的符号,有多种交际功能。如:表情、认识、指示、模仿、礼仪、替代、表露或掩饰、暗示、补充、调节、否定、强调重复等。具有说明性、象征性、表露性、适应性、教育性、示范性和调节性,还有社会性、民族性、模糊性和差异性。体态语动作姿态不同而表意不同,相同的体态语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辞典》中说:“体态语是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它使用脸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来传递意义,特别是与有声语言结合使用(例如是微笑还是皱眉都会改变一个句子的理解,代替言语行为,表露感觉情绪,可以暗示行为是否继续、重复还是停止等)。体态语既可与言语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用。由此可见,体态语在人际交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常常伴随并辅助语言传达信息。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经常借助体态语手段来表达所思所想。尤其在师生交流,理解的过程中,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体态语言,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姿势、仪表等,直接向对象传情达意。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更多的是通过口头语言这个途径来实施,为使交流对象易于解码,在口头语言实施过程中体态语言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课堂教学上,学生是接受的主体,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而是主动的,具有推动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这是课堂教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irdwhistell教授,对体态语进行系统研究。他在《体语学导论》正式提出了身势学理论。并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做了一个量的估计,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0%左右。samovar则更为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samovar, et, al, 1981)。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根认为人的信息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55%的体语+38%的声调+7%的言词。美国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科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到的外界信息大多来自于视觉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沟通中的非言语交流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往往会有“无声胜有声”之感。因为良好的体态语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近,提供的信息更加直观形象,简洁明了。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结合自已近几年来的点滴体会,浅谈体态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与调控作用。
一、体态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一)、巧用手势,形象表意
手语就是上肢体态语(姆指体态语、食指体态语、手掌体态语、双臂体态语)。人类的手在人一生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体的各部位中,手指的运用也许是最为频繁的。据统计,人一生至少要伸屈手指2500万次(《人体秘语》,昆仑出版社)。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创造最终的实现都少不了手指的作用--音乐、绘画、诗歌、建筑„„教师的手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板书、批阅作业之外,教师的手指的体态语也起着辅助作用,教师应该研究提高手指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如大姆指教学法。它的含义是肯定与赞扬。多用来肯定、赞扬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或学习活动中的突出表现。
在体态语中,手势是变化最快、表达的意思最为复杂,使用最多,最大,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手势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加以其他体态,使教学丰富多彩。在课堂教学中除语言教学外,手势的运用是非语言因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它具有多重性、综合性,既可以传递信息、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可以利用手势来帮助学生记忆内容。如在教学《孔乙已》一文中,为了表达孔乙已的个性特别,表现他的同情心,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行为时:用手盖住茴香豆的手的动作。我就采取学生表演的教学方法,表演孔乙已的手势同作,传达丰富真切的信息,加深他们对孔乙已这一贫穷潦倒文人形象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困难、枯燥的课文时得以生动、直观地掌握全文,增加兴趣,发展思维。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多种形式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同时活动,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的统一,这样产生的多种神经联系使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由于体态语的抽象程度比较低,往往较为形象,所以能更生动地表现人的内心活动,更直接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教学实践证明,要扩大学生对教师发出的有用信息接受量,就必须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以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其信息接受系
(二)、妙用眼神,传递情感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人类深层心理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目光的微妙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人际间的交往有时用简单的目光交流就可以传递。通过人的眼睛可去读懂人的内心世界。娴熟地运用多变灵活的眼神便能使自已的心内思想、意图、体验表现出来。一个肯定称赞的眼神,给予学生的是上进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谈讨问题更积极,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完整,学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表现自已。相反,一个否定责备的眼神,往往会使学生丧失斗志,失去自信,甚至抑制学生可以挖掘的智力因素。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否定批评的眼光都是他们停滞不前的因素之一,对于后进生和心里胆怯、紧张得不够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肯定、赞许的眼光更为重要,或许是你的一个眼神改变他的一生,或许你的一个眼神令学生永远不能忘怀。我在教学中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有一名后进生在上课时,总想表现自已,但因他学习基础不牢,成绩跟不上,加上为完成教学任务,总是忽视了他。一次提问中他终于举起了手,也能完整地把问题阐述清楚明了,我肯定了他阐述的观点,同时投之以信任的目光,就是这一目光,使他产生了自信,最终如愿地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的眼神也无时无刻传递各种信息。当学生没有把握知识时,总会带着一种疑惑的眼神。当学生完全掌握时,总是充满着一种兴奋的目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欢乐、惊奇、疑惑、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从学生眼神中可了解自已教学收到的效果。可以进行自我评价。
统的摄取功能,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丰富表情,营造气氛
表情是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外在表现。在教学中有时能起到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为了在教学中能实施这一点,教师要有热爱教学的事业心,要以满腔的热情,全面投入到教学中去,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态度和蔼,举止大方、文雅。教师的面部表情,往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语境中去世,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语境比较庄严的、崇高的课文中,教师应采用一种较为严肃的面部表情和语言,此时,语言就显得劣势,而表情却显优势。在较为轻松、愉快的语境中,教者应以一种脸带微笑的典雅,轻松的表情去面对学生,给予学生自然、明朗的感觉,保证学生解码的畅通。当然教师要具丰富恰当的表情,正确的面部表情让学生精神振奋,记忆犹新。如[3]《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面对秦王态度剧变,“怫然怒”秦王的表情及安陵君的表情,这个地方,就需要教师的面部表情来表达更为妙,可以让学生观察表情去领会人的性格特征。体态语用得好,不但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和调节。
二、体态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调控作用
教师的体态语也可以说是一个演员的演技,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绪,面带微笑、情绪饱满地进入教室,真诚地问候学生,每堂课要尽量多运用体态语、以成就感带动他们学习,鼓动他们加入到各个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自由翱翔。
(一)、贴切的体态语,导入文本境界
教学中,老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仪表端庄,落落大方,神采奕奕的教师走上讲台,那么,他不用更多的语言,学生便先感到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就会使他们感受到一项庄严的事业拉开序幕了。在教学语文中,涉及到的中国屈辱史时,使用一种悲怆的语调和神色来暗示“落后就要挨打”的无奈与叹息,学生情绪自然沉静下来从而激发他们强国的意志,当涉及中华民族辉煌成就时,喜形于色,学生自然感到自豪,当涉及到英雄人物形象时,学生他会怀有一种崇高的感觉去领会,去学习。所以说,师生的表情,都可收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进而有效地调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生要理解教师特有的表达方式,风格和特征,以及各种表情所蕴含的意义,在这基础上,才能实现“无声胜有声”这一体态之美。才能使师生之间心神合一,配合默契,调控授课,更具特色。
(二)、洒脱的体态语,调动学生情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但思维还可以采取语言之外的形式。”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体态语言。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发挥,受学习情绪状态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受教学体态行为的制约,教师之表情,眼神,身姿,手势,无不影响学生的内心好恶、心境和态度。良好的体态语会调节学生正向的情绪反应,激发和促进智力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创设学生开发智力的自由空间。正向情绪占主导,反向情绪就得以控制。
(三)、吸引注意力,优化教学秩序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对教师的体态语这样论述过:“体态语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运用,两者共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单靠有意注意支撑学习,学生会倍感疲劳,难以持久,尤其学生中有意注意程度不同,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在讲课中,教师富于变化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以指引性手势或加强性手势并适度地变换身体姿态,可以悄悄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起到组织优化教学的作用。如:需要安静时,教师采用暗示性的手势,将一食指放在双唇前并说“嘘”;简简单单的一个手势就能使学生的困惑一扫而光。体态语就是两者交替的纽带。如果教师不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单靠语言来教学,靠语言音量的高低。或严辞呵斥,或敲打讲台黑板以引起学生注意,结果只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如果教师能适当利用体态语,以静制动,效果截然不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不用多说,都能很好地调控教学秩序。
三、把握分寸感,用好体态语
体态语是通过人体各部分发出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如眼神、手势、表情、神态、姿势等等传达丰富而微妙的情感信息和文化信息。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吸取精粹,不断积累经验,还要把握分寸,用好体态语,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一)体态语要自然协调
教师的体态语必须服从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要紧扣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切忌生搬硬套,不可矫揉造作。一方面各种体态语之间的动作要互相配合,另一方面体态语要与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谐统一。体态语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它应该与表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教师通过非语言交际教学,变教师的全身反应为学生的全身反应,这样学生才能加强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理解,实现利用非语言交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体态语要准确适度。
体态要到位规范,才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体态语的运用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做到准确适度。这个“度”,就是服从有声语言的表达需要,为表达内容服务。其不可不用,更不可滥用。不用,会使语言表达呆板;滥用,就会喧宾夺主,削弱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体态语大多应出现在表达意义或情感过程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交流性很强的学科,体态语在语文教学中具有辅助调控作用。教师应借助生动形象的体态语,增强师生之间的无声语言交流,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自然,让语文教学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使语文课增添一份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