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教案(5篇)

2023年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教案(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14:34
2023年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教案(5篇)
时间:2024-03-20 17:14:34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教案篇一

开封回中 潘瑞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

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共4页 第1页

多媒体放映《开国大典》短片,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学生应该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即新中国的成立。接着进一步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出来,可以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总结为: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引入课题:大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新中国的“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吧。

一、国际环境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吧。

通过战后世界形势图的地图讲解分析,(出示幻灯片)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

(出示幻灯片)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四点及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激烈斗争。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及其它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学生了解国际形势之后,让学生回忆建国初期国内的形势。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分组讨论:针对当时这样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你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要顺利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应制定怎样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生:(讨论并回答)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显示中的《共同纲领》引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师:共同纲领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外交政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

师:该纲领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已经具有了法律效力。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建交原则。成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奉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与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有本质区别。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投影显示(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回答)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共4页 第2页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团结世界人民”

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过渡):新中国建立初期,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上述四项基本方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师:(指导学生看书,概括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师:当时开展外交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非常不利,为什么呢? 生:(看书回答)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引导。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师:在建国第一年,人民政府就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那是什么事情呢? 师:其中与苏联建交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投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和斯大林”)

师:中苏建交有何意义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建议在教学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师:投影“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的图画,师:访问的目的?如何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呢? 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内容是什么?提出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举当今熟悉的事例分析之)生:(回答)幻灯片显示内容

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民办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3、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视频)

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

师:中国政府参加日内瓦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共4页 第3页

生:(回答)

师: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比较巴黎和会和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感受日内瓦会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视频):展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选自《共和国开国岁月》

让学生分析这段发言是在那一次国际会议中做的?

4、参加万隆会议 师:(显示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提问:(1)、亚非会议为何会出现气氛的紧张 生:美国的指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2)、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生:(概括回答)同:共同的遭遇既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既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何为万隆精神? 团结、友谊、合作

(4)、你觉得当今世界还应该倡导万隆精神吗?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生:(讨论并回答)(投影显示)

材料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问:材料1、2反映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略)小结(略)

结束:播放歌曲《红旗飘飘》

共4页 第4页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教案篇二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四、教学准备:《新中国历任外交部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等多媒体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了解“张骞通西域”、“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些讲的是外交官的机智、外交官的气节。但是,从现代意义上讲,那只是我国地区间、民族间的交往,还谈不上真正的外交。中国进入近代后,我国外交是怎样的?外交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尽管那时也出现一流外交家,如北洋政府时期的顾维钧、颜惠庆等,们博学多才,精通外国礼节和语言,拥有广博的外交知识,能言善辩,满腔爱国,可又能怎么样呢?巴黎和会不是照样失败了?弱国无外交呀!新中国建立了,情况如何?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演示)打出“新中国历任外交部长”的图片并逐一介绍姓名。

(板书)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板书)

1、建国时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主要的外交对手是哪个国家?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联系课后“阅读与思考”,请做出评价?

学生阅读后回答。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主要对手是美国。“另起炉灶”,是独立自主,树立新的外交形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要取缔列强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政权;“一边倒”的政策,是在两大世界阵营分裂的环境中,中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方面,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

(板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得出结论:是周总理在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中最先提出来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行为准则。平等互利,是指导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出发点,也是处理好各国关系的基础。和平共处,是前四项原则的目标,而前四项的实现则是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

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这次亚非会议的成功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都有重大意义。而且,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取得成功,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有效的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板书)日内瓦会议:五大国身份亚非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原则意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板书)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十分激烈。美国继续敌视中国,苏联也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中苏关系恶化。为此,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大片”方针,即重点发展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同时,也加强了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共同反对美、苏两霸。这些政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板书)

1、“恢复”原因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其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该席位一直由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权控制,新中国政权建立后一直没能恢复。

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学生从课本上寻找答案:①70年代,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只有中国参加,许多国际问题才能彻底解决。所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板书)

2、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演示)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会场、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即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又标志着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板书)

三、历史性的握手

70年代,两极格局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撤军,寻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在与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

(板书)

1、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背景、尼克松访华、上海《联合公报》 联系所学知识:①从解放战争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遏制中国,中美长期对峙。②欧、日崛起,越南战争,苏联攻势,都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③中国的综合国力上升,但苏联对中国构成直接威胁。④中、美受到来自苏联方面的共同的压力,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⑤美国的尼克松、基辛格;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都为改善中美关系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

(板书)

2、中美建交:(演示)周恩来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毛泽东会见尼克松、邓小平访问美国

根据课后“解析与探究”,请回答: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针对台湾问题,在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上,美国是如何表态的?

(板书)

3、中日邦交正常化:历史背景、田中访华、中日《联合声明》 引导学生把握中日友好的大局,坚持中日友好的正确道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板书)

4、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历史意义

中美关系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也由原来16个增加到26个,非洲由原来18个增加到45个,拉丁美洲由原来1个增加到13个。新中国又出现了一次建交热潮。

(板书)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了世界的两大主题。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重要转变”的外交思想:一是改变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认为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二是改变“一条线”战略,不仅全面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发展同日本、欧洲、美国的正常关系,还可以改善同苏联的关系。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了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的外交战略,开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课堂总结

新中国50多年的外交历程贯穿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50年代中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至今仍然实用。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使中国彻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80、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推行和平外交政策,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七、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多而复杂,课堂切忌由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整体脉络可能不甚清晰,对不同阶段的外交特点、方针、政策,都有可能理解不到位,把握不了。老师应及时注意学生情况反馈,采取补救办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了解他们学习的难点,以明确教学的改进方向。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教案篇三

7、《新中国外交的起步》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及其具体内容,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3.知道万隆会议的情况,探讨”求同存异”方针对会议成功召开所起的作用。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情况。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旧中国奉行的是屈辱外交,新中国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在这一外交政策指导下,制定崭新的外交方针,努力开拓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材料一:《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外交政策总原则的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启发学生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与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相对照,使他们认识旧中国的黑暗和新中国的光明。2.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边倒”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分析:为什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毛泽东深刻阐明了“一边倒”的道理,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教师要告诉学生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究竟是什么,使他们懂得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而苏联则是中国人民的盟友,“一边倒”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启发学生思考,“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条方针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色?

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宣告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的终结。从此我国彻

底告别了半殖民地时代的屈辱外交。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战后的历史表明,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

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1、提出过程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就中印在西藏关系问题上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中国分别同印缅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准则。

2、内容: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万隆会议的声音。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尼万隆

3、特点: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4、主题:它反映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6、结果:亚非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

四、小结

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

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板书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

2.建国初我国的外交方针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1.新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教案篇四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开封回中 潘瑞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

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共4页 第1页

多媒体放映《开国大典》短片,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学生应该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即新中国的成立。接着进一步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出来,可以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总结为: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引入课题:大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新中国的“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吧。

一、国际环境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吧。

通过战后世界形势图的地图讲解分析,(出示幻灯片)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

(出示幻灯片)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四点及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激烈斗争。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及其它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学生了解国际形势之后,让学生回忆建国初期国内的形势。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分组讨论:针对当时这样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你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要顺利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应制定怎样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生:(讨论并回答)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显示中的《共同纲领》引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师:共同纲领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外交政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

师:该纲领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已经具有了法律效力。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建交原则。成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奉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与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有本质区别。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投影显示(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回答)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团结世界人民”

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过渡):新中国建立初期,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上述四项基本方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师:(指导学生看书,概括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师:当时开展外交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非常不利,为什么呢?

生:(看书回答)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引导。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师:在建国第一年,人民政府就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那是什么事情呢? 师:其中与苏联建交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投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和斯大林”)

师:中苏建交有何意义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建议在教学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师:投影“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的图画,师:访问的目的?如何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呢?

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内容是什么?提出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举当今熟悉的事例分析之)

生:(回答)

幻灯片显示内容

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民办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3、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视频)

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

师:中国政府参加日内瓦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回答)

师: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比较巴黎和会和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感受日内瓦会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视频):展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选自《共和国开国岁月》

让学生分析这段发言是在那一次国际会议中做的?

4、参加万隆会议

师:(显示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提问:(1)、亚非会议为何会出现气氛的紧张

生:美国的指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2)、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生:(概括回答)同:共同的遭遇既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既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何为万隆精神?

团结、友谊、合作

(4)、你觉得当今世界还应该倡导万隆精神吗?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生:(讨论并回答)

(投影显示)

材料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问:材料1、2反映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略)

小结(略)

结束:播放歌曲《红旗飘飘》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教案篇五

教与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让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领略新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风采,感悟新中国实力的提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八年级下册第十五、十六课,复习新中国的外交。

回顾近代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和厉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旧中国饱受了落后挨打的屈辱。正如外交家周恩来所评价的那样:中国近代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是跪着办外交的。

(幻灯片:旧中国的外交)旧中国的外交特点:不独立、不平等、屈辱 学生展示屈辱的外交史实及原因。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幻灯片)一扫过去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完成了开拓、突破、腾飞的蜕变,(幻灯片)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在外交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将开展一次图片展,一起来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历程。师:此次图片展览共分三个展厅。

一、50年代的外交成就---开拓(幻灯片:第一展厅—开拓厅)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

1.(幻灯片)分析国内外形势: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国际关系的特点:以苏年为首的

过渡:那么,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取得了哪些成就? 1.师:多媒体展示五十年代的外交图片史实。

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恩来总理会晤印度总理尼赫鲁晤印度总理尼赫鲁倡导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总结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印政府总理会谈,中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发挥建设性作用;万隆会议就不同社会臸度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合作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教师总结:在建国初,特别是50年代,新中国外交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但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50年代的中国外交:有了话语权(中国声音)。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时期,开拓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我们给第一展厅选择的主题是“开拓”。下面我们移步第二展厅,感受七十年代的突破。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幻灯片:第二展厅—突破厅)

1.师:多媒体展示七十年代的外交图片史实。

过渡: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通过展厅内的图片提示,请问“梅开三度”是指哪三件突破性的外交史实呢?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

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关系正常化 2.生:总结七十年代的外交史实。(国际形势及外交成就)

师分析国际形势:新中国成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何政策?(孤 立、封锁、包围、敌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新角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事件: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先于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师:中美中日建交有何意义?(从对中国、对世界)学生讨论(对中国而言,有利于打开外交新局面,引发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的高潮;对世界而言,有利于世界和平。)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腾飞(幻灯片:第三展厅—腾飞厅)过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我们移步第三展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腾飞。让我们再来参观一组图片:

1.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生根据图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国际形势及外交成就)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

合作探究

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师: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展示图片(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2.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史实,你有什么感悟?

感悟:纵贯近代、现代外交,一个国家外交的基础和后盾是综合国力。旧中国的外交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总结: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证明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多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