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作品一直是我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研读的多数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细节处值得我们细细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跑警报》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跑警报》阅读原文:
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O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
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警报有三种,一曰预行警报,大概是袤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听到空袭警报(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汽笛声一短一长,才动身。最后一种警报是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联大的学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警报太有经验了,从来不仓皇失措。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漫山遍野。说是漫山遍野,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离学杈近,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昆明做小买卖的,有了警报,就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了。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最常见的是“丁丁糖”。“丁丁糖”即麦芽糖,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掏钱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楔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的铁锤,一击铁片,丁的一声,一块糖就震裂下来了,——所以叫做“丁丁糖”。
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轰炸已毕,人们就轻松下来。不一会,“解除警报”响了:汽笛拉长音,大家就起身拍拍尘土,络绎不绝地返回市里。也有时不等解除警报,很多人就往回走:天上起了乌云,要下雨了。一下雨,日本飞机不会来。在野地里被雨淋湿,可不是事!一有雨,我们有个姓候的同学一定是一马当先往回奔。他奔回新校舍,到各个宿舍搜罗了很多雨伞,放在新校舍的后门外,见有女同学来,就递过一把。他怕这些女同学挨淋。这位侯同学长得五大三粗,却有一副贾宝玉的心肠。大概是上了吴雨僧先生的《红楼梦》的课,受了影响。侯兄送伞,已成定例。警报下雨,一次不落。名闻全校,贵在有恒。——一这些伞,等雨住后他还会到南院女生宿舍去敛回来,再归还原主的。
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方便的是金子,一一金戒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铎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中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抗战期间,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无法统计。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房屋,就我的记忆,大东门外,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抢扫射,田地里死的人较多,大西门外小树林里好几匹驮木柴的马。此外似无较大伤亡。警报、轰炸,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日本人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宽吓昆明人,施加
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有删改)
《跑警报》阅读题目: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跑警报”的“跑”字运用极妙。“躲警报”太消极,“逃警报”太狼狈,惟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B.汪曾祺善以小说化的生活细节描摹世情,如第三段中刻画那些做小买卖的商人,在“跑警报”的紧张和“丁丁糖”的甜蜜对比中捕捉和凸显民族“皮实”的精神实质。
C.文中列举了两个不跑警报的同学例子,以一种游戏和戏谑的笔墨传达出特殊年代日军空袭中的联大师生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气质。
D.全文层次分明,开头点题,言警报之多;中间以三种不同的警报为线索,依次写出昆明市民和联大师生对三种不同警报的态度及表现:结尾以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作者的感悟。
8.“跑警报”本应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但这篇文章却不见恐怖与紧张,反而呈现出一种诗意,一种幽默,富有“谐趣”。请结合本文分析是如何呈现这种“谐趣”的。(6分)
9.文中划线部分写了日军空袭的伤亡情况。有人说,前文几乎全是趣事,到这里笔锋一转补写伤亡显得不和谐,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