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试题
>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附答案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附答案
时间:2023-05-05 09:40     小编:王杰a

行政管理人员(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也常被称为行政人员。是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学历作为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附答案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1×20=20分)

1.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      。

答:监察建议

2.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     、非经     ,不受政务处分。

答:法定事由、法定程序

3.降级处分的期间是       ,撤职处分的期间是     。

答:24个月、24个月

4.政务处分期自             计算。

答: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

5.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                    ,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答: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6.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    给予政务处分:

答:从重

7.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答:48

8.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                 。

答: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

9.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                     。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

1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            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答: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11.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      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答:监察机关

12.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          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答:政务处分决定生效

13.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   给予政务处分。

答:不再

14.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最重处分是

答:撤职

15.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最重处分是       。

答:开除

16.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的最重处分是     。

答:撤职

17.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   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答:2

18.决定给予政务处分的,应当制作          。

答:政务处分决定书

19.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                        ,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答: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

20.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   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

答:1

二、单项选择题(1×10=10分)

1.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 )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法。

A. 公务员

B. 全体党员

C. 领导干部

D. 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答案: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 )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纪委机关

B. 监察机关

C. 纪检监察机关

D. 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

答案:B

3.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  )。

A.免予政务处分

B.不予政务处分

C.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D.从轻处分

答案:C

4.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从重

B.应当加重

C.应当从重或加重

D.可以从重或加重

答案:A

5.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 )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A.可以 B.应当 C.协商只能一家处分 D.两家同时

答案:A

6.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 )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同时 B.可以同时 C.不能同时 D.协商给与

答案:B

7.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 )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或者乡镇人事部门

D.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答案:D

8.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最重的处分是( )。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D

9.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茵曼不报的最重处分是(  )。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C

10.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最重处分是( )。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1×10=10分)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的原则是( )。

A.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B.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

C.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D.罪责刑相适应。

答案:ABC

2、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和()

A.定性准确  B.处理恰当  C.程序合法 D.手续完备

答案:ABCD

3、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和(   )

A.降级 B.撤职 C.开除  D.严重警告

答案:ABC

4、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   )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D.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

答案:AC

5.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  ),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A.谈话提醒B.批评教育C.责令检查D.予以诫勉

答案:ABCD

6.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   )政务处分。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从轻

答案:ABCD

7.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

A.职务B.职级C.衔级D.级别

答案:ABCD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

A.职务B.岗位等级C.职员等级D.职称

答案:ABCD

10.调查终结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

A.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B.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撤销案件;

C.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作出免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D.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答案:ABCD

四、判断题(1×20=20分)

1.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宪法》,制定本法。(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3.记过处分的期间是十个月。(ⅹ)12个月

4.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ⅹ)作出之日

5.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ⅹ)可以

6.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ⅹ)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7.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ⅹ)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被撤职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ⅹ)从事管理的人员

10.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11.公职人员因违法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等其他利益,监察机关应当按规定予以纠正。(ⅹ)监察机关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按规定予以纠正

12.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13.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最重处分是撤职。(√)

14.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5.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ⅹ)撤职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7.参与赌博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8.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

20.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全社会宣布。(ⅹ)一定范围

五、简答题(5×4=20分,附加2题)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2.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些?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3.政务处分的期间分别是什么?

答: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4.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答: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5.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答: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违法事实和证据;

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6.参与公职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答: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调查、处理的其他情形。

六、论述题(5×4=20分)

1.监察机关进行监察的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有哪些?

答:一是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二是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是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四是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五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六是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2、公职人员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二是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三是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四是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五是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六是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3、公职人员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二是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三是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四是包庇同案人员的;五是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六是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4、公职人员犯罪予以开除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二是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三是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5、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的情形有哪些?

答: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参加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的;挑拨、破坏民族关系,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和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予以开除。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开除。

第2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1).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范围是()。

A.100元以下罚款

B.50元以下罚款

C.30元以下罚款

D.20元以下罚款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7条规定,依照本法第33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一)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的;(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2).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A.公开

B.公平

C.公正

D.便民

正确答案:ABCD

第3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一、填空:

1、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2、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3、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4、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服(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5、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销售者应当(保证)提供。

6、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产加工作。

7、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毒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8、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处罚。

9、食品仓库不得存放(杀虫剂)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二、判断:

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摊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2、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者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放凉后在冷藏。(√)

3、制作凉菜应当符合“五专”要求,即专间、专人、专用工具、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消毒设施。(√)

4、餐饮具洗刷干净后即可用于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

5、冰箱、保险柜及冷冻、冷藏库必须设有温度显示装置。(×)

6、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三、选择:

1、《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C)平方米。

A、10B、20C、8D、30

2、要求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得低于(B)℃,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

A、60B、70C、80D、90

3、冷菜间的温度不应高于(C)℃。

A、18B、20C、25D、30

4、最常见的食物中毒为(A)

A、细菌性食物中毒B、有毒动植物中毒

C、化学性食物中毒D、以上都不是

5、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则:(D)

A、减少细菌污染B、抑制或减缓细菌繁殖

C、食用前彻底加热杀灭细菌D、以上都是

第4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共7章68条,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政务处分法第2条)

3.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政务处分法第3条)

4.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政务处分法第3条)

5.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政务处分法第3条)

6. 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政务处分法第6条)

7. 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政务处分法第7条)

8. 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政务处分法第8条)

9.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二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政务处分法第43条)

10.有关机关、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该机关、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政务处分法第61条)

二、单选题

1.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_____,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C )

A.指导

B.引导

C.监督

D.鼓励

2.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_____,宽严相济。( D )

A.坚持惩戒与警告相结合

B.坚持警告与教育相结合

C.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D.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3.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_____个月。( B)

A.24

B.48

C.36

D.12

4.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最重的处分是 。( D )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撤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_____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B )

A.纪委机关

B.监察机关

C.纪检监察机关

D.纪委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2020年_____起施行。( B )

A.8月1日

B.7月1日

C.9月1日

D.10月1日

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构成犯罪的,_____。( B )

A.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D.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8.复审、复核机关认为政务处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_____。( D )

A.应当给予保护

B.应当给予维护

C.应当给予维权

D.应当予以维持

9.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_____给予政务处分。( A)

A.应当从重

B.应当加重

C.应当从重或加重

D.可以从重或加重

10.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_____给予政务处分。( B )

A.应当同时

B.可以同时

C.不能同时

D.协商给予

三、多选题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和______。( ABCD )

A.定性准确

B.处理恰当

C.程序合法

D.手续完备

2.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和______。(ABC )

A.降级

B.撤职

C.开除

D.严重警告

3.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______依法给予政务处分。(AC )

A. 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 直接负责人员

C. 直接负责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D. 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

4.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______,免于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ABCD )

A.谈话提醒

B.批评教育

C.责令检查

D.予以诫勉

5.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______政务处分。(ABC )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从轻

四、判断题

1. 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参考答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 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3. 警告处分的期间是6个月。(√)

4. 记过处分的期间是18个月。( ×)

参考答案:12 个月

5. 记大过处分的期间是18个月。(√)

6. 降级、撤职处分的期间是18个月。( ×)

参考答案:24个月

7. 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 ×)

参考答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8. 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

9. 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

参考答案: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10. 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

第5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单选题

1.(c)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A.纪律检查机关

B.监察机关

C.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

D.公职人员所在党组织

2.政务处分的种类共分为(c)种。

A.4B.5C.6D.7

3.记过政务处分的期间为(c)个月。

A.6B.10C.12D.18

4.降级、撤职政务处分的期间为(c)个月。

A.12B.18C.24D.30

5.政务处分期自(b)起计算。

A.政务处分决定作出之日

B.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

C.政务处分决定公布之日

D.政务处分决定公示之日

6.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d)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

D.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7.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d)政务处分。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减轻、免予或者不予

8.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c)的公职人员,应予以开除。A.半年B.一年半C.三D.二年

9.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b)确定政务处分。

A.一并B.分别C.加重D.从重

10.公职人员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d)个月。

A.24B.32C.36D.48

11.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c)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A.降级、撤职

B.记大过、降级、撤职

C.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D.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12.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影响,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c)。

A.记大过B.降级C.撤职D.开除

13.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b)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A.政务处分决定作出之日

B.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

C.政务处分决定公布之日

D.政务处分决定公示之日

14.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b);情节严重的,予以()。

A.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B.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C.记过或者记大过;开除

D.降级或者撤职;开除

15.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予以(a);情节严重的,予以()。

A.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B.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C.记过或者记大过;开除

D.降级或者撤职;开除

16.以下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开除的是(a)。

A.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

B.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

C.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

D.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

17.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情节严重,应予以(d)。

A.记大过B.降级C.撤职D.开除

18.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b)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是最长不得超过()。

A.一个月三个月

B.一个月六个月

C.三个月六个月

D.三个月十个月

19.调查终结后,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监察机关应依法移送(b)处理。

A.任免机关

B.主管机关

C.公安机关

D.检察机关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2020年(c)起施行。

A.6月20日

B.6月30日

C.7月1日

D.7月20日

第二部分多选题

1.公职人员有下列(abcde)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A.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B.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

C.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D.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

E.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F.对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逼供、诱供,或者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

答案:ABCDE

2.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abce)。

A.职务B.职级C.衔级D.职称E.级别F.岗位和职员等级

答案:ABCE

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abc)。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E.撤职F.开除

答案:ABC

4.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情节较重的,予以(abc)。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E.撤职F.开除

答案:ABC

5.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严重的,予以(de)或者()。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E.撤职F.开除

答案:DE

6.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予以(ef);情节严重的,予以()。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E.撤职F.开除

答案:EF

7.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acdef)事项。

A.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B.被处分人的履职情况

C.违法事实和证据

D.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E.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F.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答案:ACDEF

8.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ef)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E.撤职F.开除

答案:EF

9.下列(ace)情形,复审、复核机关应当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予以变更。

A.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B.政务处分所依据的违法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

C.对违法行为的情节认定确有错误的

D.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E.政务处分不当的

F.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

答案:ACE

10.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abde)情形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A.违反规定处置问题线索的

B.收受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的财物以及其他利益的

C.诬告陷害公职人员的

D.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

E.违反回避等程序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F.包庇被调查人的

答案:ABDE

第三部分判断题

1.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答案:错

解析: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警告政务处分的期间为十二个月。

答案:错

解析:警告政务处分的期间为六个月。

3.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

答案:对

4.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对

5.公职人员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错

解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公职人员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对

7.公职人员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公职人员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8.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9.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

答案:对

10.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答案:对

11.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答案:错

解析: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12.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答案:对

13.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对

14.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答案:错

解析:予以开除。

15.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错

解析: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17.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对

18.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

答案:对

19.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答案:对

20.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政务处分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答案:错

解析:予以撤职、开除的。

第6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政务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三章 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

第四章 政务处分的程序

第五章 复审、复核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适用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处分的程序、申诉等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

本法所称公职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

第三条 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

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第四条 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第五条 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六条 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

第二章 政务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七条 政务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第八条 政务处分的期间为:

(一)警告,六个月;

(二)记过,十二个月;

(三)记大过,十八个月;

(四)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 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第十条 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第十一条 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一)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二)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

(三)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四)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

(五)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六)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第十二条 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第十三条 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一)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

(二)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三)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四)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四条 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

(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三)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第十五条 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第十六条 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第十七条 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第十八条 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第十九条 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被撤职的,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第二十条 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被撤职的,降低职务、岗位或者职员等级,同时降低薪酬待遇。

第二十一条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被撤职的,降低职务或者岗位等级,同时降低薪酬待遇。

第二十二条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第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第六项规定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直接给予或者监察机关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给予降低薪酬待遇、调离岗位、解除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等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第二项规定的人员,未担任公务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的,对其违法行为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公职人员被开除,或者依照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受到解除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处理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第二十五条 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监察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应当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依法予以退还;属于国家财产或者不应当退还以及无法退还的,上缴国库。

公职人员因违法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等其他利益,监察机关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按规定予以纠正。

第二十六条 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公职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在政务处分期内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政务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晋升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不再受原政务处分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的,不恢复原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

第二十七条 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但是可以对其立案调查;依法应当予以降级、撤职、开除的,应当按照规定相应调整其享受的待遇,对其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依照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三章 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

(二)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三)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

(四)参加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的;

(五)挑拨、破坏民族关系,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

(六)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

(七)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和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予以开除。

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开除。

第二十九条 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

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一)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拒不执行、擅自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的;

(二)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

第三十一条 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在选拔任用、录用、聘用、考核、晋升、评选等干部人事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的;

(二)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

(三)对依法行使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行为进行压制或者打击报复的;

(四)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的;

(五)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贪污贿赂的;

(二)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

(三)纵容、默许特定关系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

拒不按照规定纠正特定关系人违规任职、兼职或者从事经营活动,且不服从职务调整的,予以撤职。

第三十四条 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一)违反规定设定、发放薪酬或者津贴、补贴、奖金的;

(二)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

(三)违反规定公款消费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第三十七条 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予以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一)违反规定向管理服务对象收取、摊派财物的;

(二)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的;

(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态度恶劣粗暴,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四)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五)其他侵犯管理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五项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予以开除。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滥用职权,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三)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

(四)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误导、欺骗行为的;

(五)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参与赌博的;

(四)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五)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行为。

吸食、注射毒品,组织赌博,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第四十一条 公职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公职人员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第四章 政务处分的程序

第四十二条 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二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监察机关进行调查时,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

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

第四十三条 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并对其陈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记录在案。被调查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的申辩而加重政务处分。

第四十四条 调查终结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下列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二)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撤销案件;

(三)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作出免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四)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第四十五条 决定给予政务处分的,应当制作政务处分决定书。

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二)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四)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五)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盖有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的印章。

第四十六条 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被处分人的具体身份书面告知相关的机关、单位。

第四十七条 参与公职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

(二)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

(三)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四)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调查、处理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条 监察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上级监察机关决定;其他参与违法案件调查、处理人员的回避,由监察机关负责人决定。

监察机关或者上级监察机关发现参与违法案件调查、处理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四十九条 公职人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监察机关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和情节,依照本法规定给予政务处分。

公职人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监察机关可以根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和情节,经立案调查核实后,依照本法给予政务处分。

监察机关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作出政务处分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政务处分决定产生影响的,监察机关应当根据改变后的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第五十条 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监察机关对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或者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章程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监察机关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委员给予政务处分的,应当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通报。

第五十一条 下级监察机关根据上级监察机关的指定管辖决定进行调查的案件,调查终结后,对不属于本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对象,应当交有管理权限的监察机关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第五十二条 公职人员涉嫌违法,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公职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未经监察机关同意,不得出境、辞去公职;被调查公职人员所在机关、单位及上级机关、单位不得对其交流、晋升、奖励、处分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第五十三条 监察机关在调查中发现公职人员受到不实检举、控告或者诬告陷害,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澄清事实,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

第五十四条 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将政务处分决定书存入其本人档案。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五章 复审、复核

第五十五条 公职人员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的政务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公职人员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

监察机关发现本机关或者下级监察机关作出的政务处分决定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或者责令下级监察机关及时予以纠正。

第五十六条 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原政务处分决定的执行。

公职人员不因提出复审、复核而被加重政务处分。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审、复核机关应当撤销原政务处分决定,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一)政务处分所依据的违法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

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审、复核机关应当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予以变更: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对违法行为的情节认定确有错误的;

(三)政务处分不当的。

第五十九条 复审、复核机关认为政务处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应当予以维持。

第六十条 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决定被变更,需要调整该公职人员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或者薪酬待遇等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政务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该公职人员的级别、薪酬待遇,按照原职务、职级、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安排相应的职务、职级、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并在原政务处分决定公布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没收、追缴财物错误的,应当依法予以返还、赔偿。

公职人员因有本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被撤销政务处分或者减轻政务处分的,应当对其薪酬待遇受到的损失予以补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有关机关、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该机关、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第六十二条 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或者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任免机关、单位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理:

(一)拒不执行政务处分决定的;

(二)拒不配合或者阻碍调查的;

(三)对检举人、证人或者调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四)诬告陷害公职人员的;

(五)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情形。

第六十三条 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一)违反规定处置问题线索的;

(二)窃取、泄露调查工作信息,或者泄露检举事项、检举受理情况以及检举人信息的;

(三)对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逼供、诱供,或者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

(四)收受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的财物以及其他利益的;

(五)违反规定处置涉案财物的;

(六)违反规定采取调查措施的;

(七)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

(八)违反规定发生办案安全事故,或者发生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报告失实、处置不当的;

(九)违反回避等程序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不依法受理和处理公职人员复审、复核的;

(十一)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及其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本法的原则和精神,结合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的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的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事宜作出具体规定。

第六十六条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相关具体规定。

第六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已结案的案件如果需要复审、复核,适用当时的规定。尚未结案的案件,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当时的规定;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认为是违法的,依照当时的规定处理,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违法或者根据本法处理较轻的,适用本法。

第六十八条 本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7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1 单选题 (3.0分)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 )携带出境。

A. 按需要B. 审查后C. 不得 D. 可以 答案C

2 单选题 (3.0分)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二十年。

A. 绝密级B. 机密级C. 秘密级D. 全部等级答案B

3 单选题 (3.0分)

保密法第48条是对12项严重违规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这一规定表明( ),应依法追究责任。.

A. 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只要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之一的

B. 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任何一项,且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

C. 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发生两项以上严重违规行为的

D. 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违规行为 答案A

4 单选题 (3.0分)

关于新时期的保密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会造成无密可保。 B. 改革开放就是一切公开

C. 一般工作人员也有密可保 D.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会造成有密难保 答案 C

5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机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应该确定为( )涉密人员。

A. 核心B. 重点C. 重要D. 一般 答案C

6 以下不属于地方性保密法规的是( )。

A. 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规定B. 国务院颁布的保密条例

C. 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实施细则D. 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实施细则 答案B

7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涉密岗位的特点,结合本机关本单位的涉密范围和工作实际,确定涉密岗位,并控制在( )内。

A. 特定岗位B. 核心岗位C. 最小范围D. 最严要求 答案C

8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 )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做出书面记录。A. 绝密级B. 机密级C. 秘密级D. 一般 答案B

9携带绝密级国家秘密外出办事时,必须( )人以上同行,不得使国家秘密载体离开本人。

A. 2 B. 3 C. 4 D. 5 答案A

10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应( )。

A. 按新生成密件管理,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B. 按原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管理C. 按秘密级密件管理

D. 按机密级密件管理 答案A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4.0分,共40.0分

11 多选题 (4.0分)

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确需接触、知悉我国家秘密的,应按照( )原则,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A. 谁主管、谁负责B. 集中报审C. 一事一批D. 方便工作 答案A,C

12 多选题 (4.0分)

我国现行保密法律制度体系包括( )。

A. 宪法B. 保密法律C. 保密法规D. 保密规章 答案A,B,C,D

13 多选题 (4.0分)

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 )。

A. 中央国家机关B. 省级机关C. 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D. 县级机关答案A,B,C

14在实际网络通信中,存在( )三大安全隐患。

A. 计算机病毒B. 结构上的缺陷C. 漏洞 D. 配置上的隐患 答案B,C,D

15具有密级鉴定权的保密部门是( )。

A. 天津市保密局B. 甘肃省保密局C. 深圳市保密局D. 公安部保密办 答案A,B

16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内部形势包括( )。

A. 泄密隐患明显增多B. 保密工作的环境更加复杂C. 保密工作非常完善

D. 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更加尖锐 答案A,B,D

17涉密计算机不得( )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A. 安装B. 运行C. 保存D. 使用 答案A,B,D

18 多选题 (4.0分)

关于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信息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和军队,都面临着网络战的挑战

B. 信息保密曾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C. 世界各国都把信息安全保密与未来作战直接联系起来

D.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战的具体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答案A,B,C,D

19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信息安全摆渡交换的措施主要有( )。

A. 使用一次性光盘刻录进行信息交换

B. 使用基于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木马行为阻断、病毒查杀功能的“信息摆渡中间机”,实现不同网络专用优盘间的信息双向交换

C. 使用基于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光纤导入的“三合一”导入设备,实现非涉密网数据向涉密网的单向导入

D. 使用基于安全域防护的网关设备,实现秘密级涉密网与政务内网之间有条件的信息交换

答案A,B,C,D

20 多选题 (4.0分)

商业秘密应当包含以下构成要件:( )。

A. 秘密性B. 价值性C. 实用性D. 保密性 答案A,B,C,D

3)判断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21 判断题 (3.0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 对

22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A. 对

23公文传阅应该以文秘部门为中心点进行传阅。A. 对

24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A. 对

25用于上公共信息网的计算机在未上网时,可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B. 错

26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B. 错

27 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A. 对

28 某些情况下,可以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B. 错

29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只能确定秘密级国家秘密。B. 错

30除设备原因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的泄密途径。A. 对

第8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1×20=20分)

1.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 。

答:监察建议

2.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 、非经 ,不受政务处分。

答:法定事由、法定程序

3.降级处分的期间是 ,撤职处分的期间是 。

答:24个月、24个月

4.政务处分期自 计算。

答: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

5.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 ,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答: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6.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 给予政务处分:

答:从重

7.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答:48

8.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 。

答: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

9.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 。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

1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 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答: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11.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 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答:监察机关

12.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 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答:政务处分决定生效

13.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 给予政务处分。

答:不再

14.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最重处分是

答:撤职

15.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最重处分是 。

答:开除

16.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的最重处分是。

答:撤职

17.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 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答:2

18.决定给予政务处分的,应当制作 。

答:政务处分决定书

19.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 ,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答: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

20.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 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

答:1

二、单项选择题(1×10=10分)

1. 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 )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法。

A. 公务员

B. 全体党员

C. 领导干部

D. 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答案:D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 )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 纪委机关

B. 监察机关

C. 纪检监察机关

D. 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

答案:B

3.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 )。

A.免予政务处分

B.不予政务处分

C.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D.从轻处分

答案:C

4.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从重

B.应当加重

C.应当从重或加重

D.可以从重或加重

答案:A

5.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 )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A.可以 B.应当 C.协商只能一家处分 D.两家同时

答案:A

6.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 )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同时 B.可以同时 C.不能同时 D.协商给与

答案:B

7.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 )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或者乡镇人事部门

D.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答案:D

8.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最重的处分是( )。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D

9.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的最重处分是( )。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C

10.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最重处分是( )。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1×10=10分)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的原则是( )。

A.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B.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

C.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D.罪责刑相适应。

答案:ABC

2、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和()

A.定性准确 B.处理恰当 C.程序合法 D.手续完备

答案:ABCD

3、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和( )

A.降级 B.撤职 C.开除 D. 严重警告

答案:ABC

4、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 )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D.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

答案:AC

5.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 ),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A.谈话提醒B.批评教育C.责令检查D.予以诫勉

答案:ABCD

6.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 )政务处分。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从轻

答案:ABCD

7.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

A.职务B.职级C.衔级D.级别

答案:ABCD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

A.职务B.岗位等级C.职员等级D.职称

答案:ABCD

10.调查终结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

A.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B.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撤销案件;

C.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作出免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D.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答案:ABCD

四、判断题(1×20=20分)

1. 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宪法》,制定本法。(ⅹ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 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

3.记过处分的期间是十个月。( ⅹ )12个月

4.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 ⅹ )作出之日

5.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ⅹ )可以

6.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ⅹ )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7.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ⅹ )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被撤职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 )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 ⅹ )从事管理的人员

10.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 )

11.公职人员因违法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等其他利益,监察机关应当按规定予以纠正。(ⅹ )监察机关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按规定予以纠正

12.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 )

13.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最重处分是撤职。( √ )

14.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 )

15.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ⅹ )撤职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 )

17.参与赌博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 )

18.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 )

1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 √ )

20.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全社会宣布。( ⅹ )一定范围

五、简答题( 5×4=20分,附加2题 )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2.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些?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3.政务处分的期间分别是什么?

答: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4.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答: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5.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答: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违法事实和证据;

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6.参与公职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答: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调查、处理的其他情形。

六、论述题( 5×4=20分 )

1.监察机关进行监察的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有哪些?

答:一是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二是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是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四是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五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六是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2、公职人员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二是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三是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四是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五是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六是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3、公职人员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二是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三是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四是包庇同案人员的;五是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六是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4、公职人员犯罪予以开除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二是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三是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5、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的情形有哪些?

答: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参加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的;挑拨、破坏民族关系,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和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予以开除。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开除。

第9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2、食堂从业人员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被褥、勤换工作服。

3、地沟油的鉴别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4、食堂食品留样不少于100克,置于冷藏设备保存48小时以上。

5、食堂验货员的职责:对入库物品原料验收登记其内容包括:品名、供货单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日期、登记人等。

6、三无食品指的是: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

7、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有:瘦肉精、苏丹红、合成色素等。

8、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四季豆中毒、发芽土豆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二、单项选择题:

1、餐用具煮沸、蒸汽消毒应:(A)

A.保持100度10分钟以上  B.保持100度5分钟以上

C.保持85度30分钟以上  D.以上都不对

2、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的条件下存放。(B )

A.高于60℃低于0℃    B.高于60℃或低于10℃

C.高于70℃或低于0℃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方式哪种是正确的.?(B)

A.任何方式均可以 B.离地2米悬挂

C.离桌2米悬挂  D.靠顶悬挂

4、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5、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距离墙壁、地面:(A )

A.5CM以上   B.10CM以上

C.15CM以上  D.20CM以上

6、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________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B )

A.分别 B.分池  C.分时  D.分人

7、需要_________的熟制品,应尽快_________后再__________。(B)

A.冷冻冷却冷藏  B.冷藏冷却冷藏

C.冷藏冷冻冷藏  D.冷冻冷却冷藏  E.以上都不是

8、下列哪种厨师的操作做法可能引起细菌污染。(B)

A.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B.鱼肉蔬菜同一个砧板切配

C.消毒好的餐具摆放在保洁柜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9、需烧熟煮透,否则极易发生食物中毒的是下列哪组食品。(A)

A.豆浆、四季豆 B.豆腐干、白菜

C.榨菜、酱菜  D.虾、牛肉  E.以上都不是

10、食品加工场所应距粪坑、污水池、垃圾场、旱厕等污染源:( B)

A.15米以上  B.25米以上

C.35米以上  D.100米以上E.以上都不是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ABCD)

A.痢疾 B.甲型病毒性肝炎

C.活动性肺结核 D.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2、下列场所中属于食品处理区的是:( ABC)

A、粗加工间   B、食品仓库

C、餐具洗消间  D、更衣间

3、下列哪些做法符合烹调安全要求:(ABCD )

A、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B、不得将回收的食品或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C、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加工时的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度。

D、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四、判断题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对 )

2、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严格分开。( 对)

3、备餐间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 对)

4、保质期,指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对)

5、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对)

6、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对)

7、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对)

8、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对)

9、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

10、餐饮业中用于原料加工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可不用区分、相互混用。(错)

11、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的中心温度不得低于50度。(错)

12、由于留样食品需要保存48小时以上,为防止留样食品腐败,应在冷冻条件下存放。(错)

13、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有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错)

14、食品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存放的食品,应当高于 60度或低于10度的条件下存放。(对)

1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应先用流动的清水洗手。(对)

16、食堂从业人员不准留长指甲、不准留胡子,不准涂指甲油,不准戴戒指。(对)

17、发芽土豆去芽削皮后也不可食用。(对)

18、从业人员患病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治疗。(对)

19、采购肉类原料必须索要检疫证明。(对)

20、禁止采购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对)

21、保洁柜、消毒柜、冰柜,不需要清理。(错)

22、食堂的拖布可以拿到池塘清洗。(错)

23、学生餐从加工到食用不准超过2个小时。(对)

24、操作工具要保持干净、及时清洗,刀、菜板、用后洗净后立放晾晒、保存,防止发霉。(对)

五、名词解释

(一)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分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三种。

食物中毒有4个特征:

1.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

2.中毒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发病与食物有关,停止食用该食物后、病症很快停止。

4.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二)、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

地沟油具有下列危害:

1、导致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

2、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

3、破坏人体免疫力。

4、“地沟油内含有的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留样分五步:

1、留样盒消毒。

2、采取食物样品。

3、放凉留样。

4、放入保险柜。

5、记录留样。

第10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1.多选题:政务处分的种类有: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正确答案:ABCDEF)

2.单选题:政务处分中,记大过的处分期间为:

A六个月

B十二个月

C十八个月

D二十四个月

(正确答案:C)

3.判断题: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给予相同的政务处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应“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4.判断题:公职人员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应为“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5.多选题: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政务处分:

A从轻

B减轻

C免予

D不予

(正确答案:BCD)

6.判断题: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十六个月。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应为“……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7.单选题: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正确答案:D)

8.判断题: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被撤职的,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9.单选题:公职人员被开除,或者因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受到解除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处理的,()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A不得

B处分期满后可以

C可以

(正确答案:A)

10.判断题:公职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在政务处分期内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政务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恢复原职务、职级、薪酬待遇。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应为“政务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晋升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不再受原政务处分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的,不恢复原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

11.单选题: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给予政务处分,()对其立案调查;

A不再;不再

B可以;可以

C不再;可以

D可以;不再

(正确答案:C)

12.单选题: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正确答案:D)

13.多选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A贪污贿赂的;

B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

C纵容、默许特定关系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

D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

E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

(正确答案:ABCDE)

14.多选题: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A违反规定向管理服务对象收取、摊派财物的;

B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的;

C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态度恶劣粗暴,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D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E其他侵犯管理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正确答案:ABCDE)

15.多选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A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B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

C参与赌博的;

D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E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正确答案:ABCDE)

16.判断题:吸食、注射毒品,组织赌博,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7.单选题:公职人员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

A十五天

B一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正确答案:B)

18.单选题:公职人员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的政务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公职人员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复审、复核期间,()原政务处分决定的执行。

A停止

B不停止

C暂缓

(正确答案:B)

19.多选题: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或者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任免机关、单位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理():

A拒不执行政务处分决定的;

B拒不配合或者阻碍调查的;

C对检举人、证人或者调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D诬告陷害公职人员的;

E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情形。

(正确答案:ABCDE)

20.单选题:有关机关、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该机关、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依法给予处理。

A领导人员和经办人

B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C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D分管领导和经办人

(正确答案:C)

第11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1).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

B.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必须是全国人大代表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可以兼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D.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C选项错误,为了保证全国人大常委会顺利开展工作,集中精力搞好常委会的本职工作,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2).下列关于行政许可设定权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教育部有权对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B.商务部有权设定行政许可

C.上海市市政府的规章有权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D.国务院决定对纺织品进出口实行配额限制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考查行政许可的设定。A项部门规章和较大的市的政府规章都有权在上位法的许可范围内对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B项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无权设定行政许可。C项上海市市政府是省级政府,省级人民政府的规章有权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D项国务院既可以采用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D项对纺织品进出口实行配额限制,这属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事项,也属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1款所列的可设定行政许可事项。因此,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3).关于结社自由的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结社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B.结社应该遵循法定程序

C.结社一般具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成员

D.结社与一定的利益选择有关

正确答案:ABCD

第12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3分,共36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本法自2009年月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和。

3、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

4、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中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将处以元以上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5、被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6、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取得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1、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道德谴责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

2、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

A、驾驶证B、食品经营许可C、卫生许可。

3、()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A、卫生部B、质检总局C、国务院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55分)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3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4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可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6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7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可以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8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9食品生产者可以适当采购或者使用接近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

10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11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考试答案

一、填空

1、61

2、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3、22

4、10

5、50005万

6、健康检查健康证明

二、选择

1、C2、B3、C

三、判断

1、√2、√3、√4、√5、×6、√7、×8、√9、×

10、√11、√

第13篇: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应诉的,人民法院可以()。

A.要求原告撤诉

B.缺席判决

C.不予审理

D.通知其上一级机关应诉

答案:B

2.李某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则()。

A.可以暂时终止诉讼;

B.由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是否准许;

C.可以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终止;

D.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

答案:D

3.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是()。(多选题)

A.具体行政行为

B.内部行政行为

C.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答案:A.B

4.行政处理决定包括()。

A.行政奖励

B.行政强制执行措施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措施

答案:A.C.D

5.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证据确凿

B.不超出法定的自由裁量范围

C.适用法律正确

D.符合法定程序

答案:A.C.D

6.可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的有()。

A.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复议机关

C.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D.被授权的组织

答案:A.B.D

7.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

A.确定力

B.约束力

C.执行力

D.说服力

答案:A.B.C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于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附答案的相关内容,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可持续关注我们。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附答案】相关推荐文章:

2023管理人员岗前安全知识培训试题附答案

行政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律法规考试题库

管理人员岗前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3年A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警察招考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试题及答案解析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行政管理人员也常被称为行政人员。是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学历作为基础
【2023年A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附答案】相关推荐文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拟考试题库试卷附答案2023管理人员岗前安全知识培训试题附答案20
【2023管理人员岗前安全知识培训试题附答案】相关推荐文章:2023年质量管理员岗前培训试题附答案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竞
【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专业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相关推荐文章:军事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监理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仓储管理员模拟试题库与答案】相关推荐文章:2023年质量管理员岗前培训试题附答案建筑电工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二级建造师考试试题库及答案最新高级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测试题附答案】相关推荐文章:2023年质量管理员岗前培训试题附答案2023管理人员岗前安全知识培训试题附答案2023年上海公务
行政管理人员笔试题附答案.doc
文件格式:DOCX
版本推荐:Microsoft Office 2020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