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孩子为什么是学渣 ,基因对智商的影响确实是代代相传的,并且还有鲜为人知的“滚雪球”效应,父母学霸孩子学渣的情况其实并不普遍,只是大家更“乐于”看见,所以被放大了个别学霸父母“翻车”。
学霸的孩子为什么是学渣
初中参加过全国物理竞赛得过奖的人,女儿的物理从来没及格过,儿子的成绩已经差到只能和班上倒数第一做比较。
两个学霸的娃,已经气到让爸妈把桌子都拍断了(这桌子的质量好像不太好)。
有些孩子是专挑家长的弱项长;有些孩子是完全和自家爸妈的智商无关。
遇上对比案例更扎心,一个中文系的高材生,生了一个一年级语文80分的娃,对比同班那个双百的孩子,一把辛酸泪。
从小品学兼优、力求上进的妈妈有了一个很随性的女儿,从小爱读书的父母有了一个不爱读书的儿子。
学霸家族出了个学渣,家族的遗传基因走偏了。
有家长就感慨了,生孩子就像抓阄啊。
有位同事,儿子保送清华,想问一下经验,结果人说,还没想好怎么调教,娃就一百一百地考回家了。
只能安慰一下自己,都是亲生的,再学渣的娃都要继续养下去!
灵魂拷问:“我很笨”或者“我很聪明”这件事情多大程度会遗传给孩子?
学霸还是学渣,一个主要的衡量指标是智商高低。
我们知道,人的性格、长相、智力等等都是先天基因加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其中,基因的影响程度叫遗传力。面部骨相、身高、智商是我们身上遗传力比较高的3个特征。智商的遗传力在70%—80%,可以笼统理解成,父母啥智商,孩子大概率是啥智商。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会发现一个学霸的背后往往站着一家子学霸,甚至祖宗和后代也是学霸。比如,著名的居里夫人Marie和Pierre Curie夫妻俩都是科学家,同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女儿Irene Joliot Curie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现实中,孩子不可能真的倒霉到完美错过了所有好基因,也可能碰巧测试的那几项基因渣,就像文章开头那篇爆款文的学霸作者凡小西,儿子数学语文都不好,显然上学需要的语言、逻辑智能低,但是善良体贴,喜欢厨艺,那孩子很可能人际关系、内省反思、自然等方面智能高。
所以,有些所谓的“学渣”,只是家长没有发现并发挥孩子的优势。正如爱因斯坦说的: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爱因斯坦
写在最后
感性点讲,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通过复杂多变的因素来保持万物处在一个动态平衡。就像咱老祖宗说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不会让极端现象持续太久。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个人,无论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既有落入平凡的可能,也有逆袭的可能,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明白人的边界,放下必须出人头地、不能渺小,无法平庸的执念,享受努力的过程,就算最后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也有一份坦然。
对孩子的态度,亦是如此,自己都不是学霸,为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当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发现并发挥孩子的优势,让他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有自信,有立足于社会的能力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