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周庄水韵教案(四篇)

2023年周庄水韵教案(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3:17:29
2023年周庄水韵教案(四篇)
时间:2022-12-31 13:17:29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庄水韵教案篇一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2课时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周庄水韵教案篇二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1.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xx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2.周庄简介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突破难点,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二(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接连掠过的拱桥 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古镇缀为一体

2、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3、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4、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1、字词积累听写并解释

2、课后练习一、三。

周庄水韵教案篇三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 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 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

优美的语言

1、 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 画一幅周庄图

2课时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1、 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 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 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1、 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2、 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1、 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 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周庄水韵教案篇四

睢县潮庄镇二中

高 祥

睢县潮庄二中:高祥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游记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4)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4)增强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2)引导学生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出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五、教学策略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心理规律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体评价。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本,评价周庄。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中能知人论世,对课文做出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六、教学媒体设计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为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周庄图片,突破想象难关,以期利用网络资源,制做多媒体课件,发挥网络信息量大创设情景生动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缩短了语言与联想的距离,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学的进程先后出示了周庄的画面投影,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并恰当地播放了配乐朗诵,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亲自上网搜集整理有关周庄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始终沉浸在周庄美好的意境中。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始至终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不断地“动口”朗读和讨论,特别是积极地“动脑”思考和领悟,四种关系(师生关系、讲练关系、知能关系以及主次详略关系)处理恰到好处。整堂课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都体现得比较好,课堂气氛自然、和谐、融洽。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被称为 “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 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

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

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除此以外,作者还用什么将街道和楼宅连缀为一体?(桥)

板书:

小 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流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诗情画意

人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四、作业:课后习题二、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4—6段。

2、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3、过渡:不管是水墨画、版画还是油画,它们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富有韵味。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4、品析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生动、清新、优美,抒情性很强,尤其是文中所使用的比喻非常生动而贴切,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

(2)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3)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4)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5、小结:课文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使描绘的景物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又调动视觉、听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绘形写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实感。

6、朗读第五段,想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周庄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讨论、明确:从岸上写到水中。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有条有理,顺序井然。

7、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讨论、明确: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

三、教学总结

本文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四、作业

课下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到“用人类的乐曲永远也无法模仿”这部分。

板书: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简介周庄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

并细细品味。

四.小结 前两次到周庄情况及语言特点

五.作业

识记字词意思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 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习册

———2015度睢县报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例

睢县潮庄镇二中

高 祥

睢县潮庄二中:高祥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游记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4)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4)增强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2)引导学生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六、教学媒体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周庄”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景。“水韵”是指周庄水的韵味,即多姿多彩的水乡。

2、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3、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4、学习生字: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

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四幅“水韵图画”。即

(1)整体水韵图画:“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2)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5、6)详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和感受。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体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的景色情韵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一次,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经历,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之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3段。

2、首段安排很巧妙,开门见山,先来一段描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让人随着文字自由想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在水面上搅动的木橹,弯曲的,颇有点小镇古朴之风。接下来你的视线延伸到了周围的地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和飞鸟,这些景物可以被你随意组合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而且很美。

3、讨论探究:

(1)、开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不说地点,直接描绘出幽静的场景,色彩斑斓,比喻形象、生动,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明确: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反问,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

(5)、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明确: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生动、具体,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句话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课文4段。

2、合作探究:

(1)、作者前两次去周庄分别是什么时候,天气情况怎么样?

明确:第一次去周庄是仲春,天下着小雨;第二次去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2)、前两次周庄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明确:第一次作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飘忽宁静而又恬淡懦雅。第二次作者仿佛看到了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色彩鲜明和耀眼眩目而又庄严凝重。

明确:拟人,把阳光人格化,突出了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舒适的感觉。

(4)、作者两次到周庄时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周庄水韵的?

明确:第一次——视觉(色彩);第二次——视觉(色彩),听觉(声音)。

四、教师小结: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游记线索: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虽然记叙的对象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庄随着时间悄无声息的变化,体现了周庄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3)、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呼、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3)、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一个为实写。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 吕颖丰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记叙文中的叙述和描写,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本文主要内容是在叙述中描写水乡的风韵。启发学生立足课文中对水的声音、色彩等方面描绘的动感意象,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绚丽画面。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又能培养想象力。

以学案方式布置较为详细的预习作业,该学案分背景资料(包括作者介绍、周庄简介以及文章分析中需用到的相关概念)、基础知识(注音、词语解释)、预习指导(预习题及预习要求)、拓展练习题、课后作业5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在静态知识方面的自学能力,并且有效提示学生提前关注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本,评价周庄。杜绝离开阅读感受的生长点——文本,乱说乱评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培养学生依据文本,由浅入深的品析文章关键词句。

2、方法与过程 :

创设情境朗读训练文本解读探究拓展

指导朗读启发思考引向深入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与价值观

领略全文的境界和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能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体会作者抓住水乡特征来体现周庄的优美和韵致的写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发学生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初步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提问引导法、点拨拓展法

【教学用具】ppt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师: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课文导入:(约3分钟)

师:让学生以游客或者导游的身份对周庄简介(每人不超过100字)。

几位同学已经非常出色地给我们简介了周庄。 下面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感悟他笔下的“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周庄水韵》之美。(板书)。

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亲近周庄:(约10分钟)

周庄的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凭添了韵味。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这里的情趣,不仅仅体现在它是水乡,水多。还包括: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水中倒影如画,水面波动如绸。一声声好听的声音,和面临水人们的美好感受等多方面的元素。因此,情趣一词能更能全面的概括文章内容。用文章1——3段的一句话概括——周庄水的情趣包含:周庄的水和一切与水有关的事物。

三:局部品味——对话文本,欣赏周庄。(15分钟)

学生朗读后,按照: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的思路来点评

学生活动:朗读、评点自己喜欢的段句(比喻句、描写句、关键词),教师点评,引领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朗读舒缓悠扬,并且能关注重点词句去赏析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倒影如画,波动如绸的胜景,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周庄中去,恍惚我自己,忍不住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悠闲自在地细细品味这水乡的韵味。在这样美丽的小河里泛舟,怎能不更富于诗意呢?因而也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不止一次流连忘返于周庄的小河中,从不同季节感悟它的水韵之美。学生活动:学生可选择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游览,作者把 的周庄比作 ?(板书)

教师:哪一位同学愿意带领我们欣赏春雨雾中的周庄水韵?

学生活动:朗读、评点自己喜欢的段句(修辞句、描写句、关键词),教师点评,引领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

请同学们再次体味,自己朗读一遍,注意朗读的时候语速舒缓,语气轻柔,读出朦胧、神秘、水墨周庄的特征。

第二次游览,作者把 的周庄比作 ?(板书)

江南的雪天是十分可贵而短促的,她的美犹如昙花一现。一层薄薄的雪,根本经不 住阳光的照射,阳光下,积雪消融了。

请大家细细品味,作者给我们描绘的这两幅画的确很美。可是,这仅仅停留在视觉欣赏的角度,让我们觉得这只是这两幅平面画,像是?梦境,这样的画似乎缺少点什么。很好,作者笔锋一转,从视觉引入到听觉的美。

作者觉得周庄冬天的积雪融化声和流水声好听吗?

学生活动:轻声朗读积雪融化的句子, 点评、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教师预测学生评点的难点:“如诉如泣”,形容水声的柔细,并非悲凉。用“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比喻水声。又说“人类乐曲无法模仿”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不然,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雪水初融化时的优美动听,后面的句子强调这种声音是自然造就的,难以人为模仿,突出各种水声的悦耳动听赏心。

配乐,朗读接龙,邀请两位同学。前面同学读得那么好,也感染了老师,激发了老师的读的信心,我想邀请咱班朗读水平最好的两位同学和我一起朗读这一部分,请大家闭了眼仔细聆听,并用一句话概括你听读后的感受。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教师加以肯定、指导。

四、合作探究,拓展发散(约10分钟)

1、虽然我们不能亲临周庄,但是通过作者优美的文笔,在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写意的画卷,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你读文后感悟周庄水韵之美的句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形式:周庄的水韵在于:

教师示范:周庄水韵在于:清明时节的杏花雨,撑一支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青石板雨巷。远看飘忽的雨雾笼罩古镇,近赏静淌缓流的小河拥抱拱桥。

周庄的水韵在于:踏一叶扁舟,悠然穿行于碧水蓝天中,仰首是桥,座座别致;俯首是水,闪烁迷离。

三:课堂总结 (约2分钟)

周庄的情趣在于它多变的水,阅读的乐趣在于深入探究之后的惊喜发现。只有投入的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才能读懂作者,才能与文本对话。也才能走出文本,引发你的独特思考。 紧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常多浮躁,也让我们的心蒙尘埃,希望这节课,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静下心去读书,品味文字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放牧心灵于美文中。回归古朴的宁静,净化灵魂,陶冶性情。

四、课后作业:

1、 自学赏析课文5、6段,圈点批注,选择你最喜欢的1、2个句子,深入感知周庄水乡童话世界绚丽之美。

2 、课文为我们描绘不同风格的三个周庄,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随笔:推荐课外阅读:本文与《感悟周庄》《绝版的周庄》,联系历史与现实,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

赵丽宏

雨雾中水墨画灰蒙蒙、朦胧、清新、写意

情雪后初晴 版 画 黑白分明、色彩对比强烈

水声如音乐

趣温暖春夜 童 话 变幻多姿、流光溢彩

第三次游览,作者把 的周庄比作 ?(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结。

师: 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泼墨如水,定然是作者满怀着喜悦要表达的,从水中闪烁的彩灯的倒影变幻莫测到水面映射天空中的烟花灿烂缤纷,从悠然摇动木撸的船娘,到摆动丝竹的当地农民,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古镇生机勃勃的现代生活的侧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在这节课上一一细致入微品评。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读读,想想,写写,以书面的形式完成这部分的赏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