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学生语文课前演讲稿题目篇一
这是著名歌手刘德华借已故艺人黄家驹所作之曲填词,并领衔香港众歌星演唱的赈灾歌曲。每每听到这首歌,我总不免心潮澎湃,顷刻之间我就感觉自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多了,但它留下的太多太多的东西让我们不能忘却,也不会忘记:有舍己救人的英雄,有与死亡之神对峙几十小时甚至百余小时的坚强勇者,更有全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救助物资和爱心。就如前面歌词所提:让灾区人民尽快过上原来的生活。
我的博客和qq空间上有一张照片,它也是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个男子将因地震而亡的妻子绑在身上,骑摩托车将亡妻送回家。这张由cnn记者拍摄的照片,借着媒体和网络传遍了神州大地。照片中的好男人———吴家芳的事迹广为传颂,一时间有很多人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有许多女性“争嫁好儿郎”。吴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刚建成的地震博物馆还将其摩托车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某网友语)。在离5·12还没一周年之际,就传出了吴家芳再婚的消息,一时网络哗然。指责声此起彼伏,众网友愤怒交加,大有被吴家芳忽悠、玩弄之感。在很多人眼里吴家芳不再是好男儿,而只是个虚伪的小人。然而,我却要大声说“不”,他依然是个好男儿。
据说地震灾区灾民的自杀率非常高。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很多灾民还未从亲人逝去和财产损失中恢复过来。因此,灾区的重建和灾民的心理治疗成为两项重要的任务。就如《承诺》所唱那样:重获原来的生活。而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年多了,我们仍在关心灾区建设,仍在关心灾区人民。我们无非是希望灾区人民早日从悲痛中走过来,然而我们做到了吗?前面指责吴家芳的网友,他们做到了吗?
没错。吴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别人关心,也需要别人帮助,也需要重获原来的生活,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他结婚是为了得到家人的关爱,为了尽量从丧妻的悲伤中解脱出来。我们又凭什么因此指责他呢?每个因地震而遭受巨大伤害的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得到家的温暖。因此,吴家芳结婚,我们更应该祝福他,为他高兴,而不是指责。
吴家芳不是圣人,也不会像传说中那样与其亡妻化为飞蝶或星星,他还要生活。温告诉灾区人民:要好好活着。前面所提的网友的指责,岂不是让吴家芳承受比丧妻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唱唱而已,更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
大学生语文课前演讲稿题目篇二
一提起老爸我就头疼,别看他在外人面前像个面冬瓜似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可他的话都给我留着呐。他只要一见到我,那永远不知疲倦为何物的上下嘴皮就吧嗒吧嗒个没完没了――我想他真应该去当演讲家――害的我每天都要聆听他的谆谆教诲警世通言。老爸的教学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要好好第一范文网,不要贪玩啦,应该像个女孩子样啦……有时我听烦了,就会捂着耳朵大声抗议:“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了!少说两句行不行?没人把你当哑巴。”每次他听了我的抗议,不但不生气,反而讲得更起劲了,真拿他没辙。
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于考试时粗心大意,数学考砸了。领成绩单那天,我心情沉重的离开了学校,学校离家不远,平日里五分钟就到家了,那天我却走了十几分钟,感觉就像过了一个世纪。我怕老爸,怕他那张不依不饶的嘴,怕他给我上没完没了的政治课。
回到家,刚进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静静,这次考得咋样?”言语里透着关切和期冀。“不咋样……”我低着头,怯生生的回答。“我天天跟你讲,平时要多看书,多做题目,‘磨刀不误砍材功’,累不死你,可是你呢……”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懊悔,我不敢看他的脸,我知道他此刻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失望,我又何曾没用功呢,每天不都做到十一二点钟吗?我低着头,默默地流着泪,根本没有听清楚他讲些什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老爸说得口干舌燥,终于不讲了。我抬头瞥了一眼墙上的钟,老爸竟然足足讲了一个钟头。哎,命苦呀!
中午当我端起碗筷准备盛饭时,发现老爸似乎又要说些什么,忙说:“爸,《午间新闻》到了――新闻节目是老爸的最爱。”老爸一听,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走到电视机跟前,打开电视,关心他的国际国内大事去了。好险呀,又逃过一劫。
吃过午饭,我便打着“学习”的幌子,到同学家玩去了。然而,晚上一回到家,老爸就又给我上起了政治课。憋了半天的话的确厉害,那一串串语言,如同一架机关枪不停的“扫射”,害得我左右耳得了“神经性耳聋”。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后果,我便冲进卧室,“咣”的一声把门关上,躺在床上,戴上耳机,听起阿杜的新碟来,任凭老爸在门外暴跳如雷也好,伤心欲绝也罢,就是不开门。
第二天一大早,老爸还没有起床,我就背起书包去了补习班。当初老爸给我报名时,我是很不情愿的,但为了避免“耳膜炎”再次发作,两难相较择其轻,也只有硬着头皮去了。一出门,我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翻身得解放了”――这一下老爸就没有机会给我上政治课了,这样的时光真爽!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中午回家时,一上午愉快的心情又让老爸给破坏了,刚进门,还没有来得及喝口水,就听老爸问道:“今天学什么,学得咋样,都听懂了吗?吃一堑要长一智,学习不是一日功夫,要日积月累,做到日日清月月清,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my god!政治课又开始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老爸也真够辛苦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老爸眼角眉梢一天天增多的皱纹,我暗暗发誓,今后一定好好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让老爸劳累了多年的上下嘴皮歇一歇,因为我爱我的“政治”老爸。
大学生语文课前演讲稿题目篇三
冰冷的阳光,洒满大地,一群少年,有你有我,竭力奔跑,有速度却缺乏激情。因为,那前方并非我们认为的终点……
一个人躺在床上,想:“我的人生是什么?努力读书,考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是的,貌似很不错的规划,从牙牙学语那天起,大人们就不断在耳边重复:“将来你要考北大啊!”后来父母、老师以及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所有正面的资讯,每时每刻都这样对我们灌输着,于是我们自己也懵懂的编织着人生的目标:北大、哈佛、淑女、白领……可是,这真的是我们的理想吗?我们有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是的,我们或许幸福,我们背后没有少年凯文遭遇的那样的利益集团的操控。但是父母梦想的寄托和社会认同的标准放佛一双巨大的手,推我们向前,无法挣脱。
学历,收入,地位,名誉这些成功的标杆是我们心中的目标吗?我们不断的质问自己,只求内心深处最真挚的回答。可能我们想要的只是在丽江边开家小店,宁静地迎接每一天的第一米阳光,或者,背上行囊,行走四方,体验生活在别处的那份新奇,甚至是每天闷在厨房,做可以让自己感觉到幸福的美味……,这些,都不是大众认同的成功,但是却满足了我们内心的渴望。幸福或者不幸福,去自己的心里寻找答案吧。
即使是在那个连衣食住行都整齐划一的时代,自我意识的复苏也不曾停止,那是蛤蟆镜与喇叭裤所呐喊着的的宣泄与释放,而这呐喊在今天被冠名“离经叛道”的80后新生代身上则更为响亮,他们正是因为在世俗评判标准和自我价值认定中所产生的巨大矛盾和激烈冲突而饱受争议。在社会对前者的谴责与对自我价值的渴望中艰难成长的我们,彷徨,犹豫,挣扎,就像身处塞纳河,左岸是理想,右畔是现实,我们在河中,左右飘荡……
我们不怕承认对于大众价值观和社会舆论等其他现实阻碍的畏惧,但我们更想向世界昭告我们的梦想,我们坚定的信念,因为有青春,我们从不怕输。如果我们只有这一次的生命,又不试着在这漫长的跑道上为自己而奔跑,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吗?为自己而奔跑,听从内心的召唤,为自己来一次正真意义的长袍,这才能跑出生命的速度啊!
就像那时,那些人所做到的那样啊
那时,梵高卖不出一张疯狂的向日葵,除了弟弟,他得不到任何一人的理解,可他追求的脚步,不曾停下。
那时,鲁迅先生特立独行的呐喊,引来无数讨伐,但那笔还是住满了他全身的气力,他追求的脚步,不曾停下。
那时,那个叫韩寒的青年,尖锐而又无所顾忌地审视着社会,以其手述其心,却被那些“大人”联名声讨,可他追求的脚步,不曾停下。
……
那此时此刻呢?
阳光炽热,布满大地,一群少年,有我有你,奋然奔跑,为自己而奔跑,哪怕下一秒,暴风雨来临,只要少年们有自己的方向,那心中,伴阳光永行。
大学生语文课前演讲稿题目篇四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套叫做《智慧背囊》的书啊?上面有好多故事呢,对于写高考作文有很大的帮助。或者可以参考卡耐基的故事集,也教人很多的道理。我从网上节选几个给你,自己挑选喜欢的吧。
我建议你买来看哦!
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能够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请你走近《智慧背囊》,她为你开启智慧的天窗。一则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请你走近《智慧背囊》,她让你感受心灵的阳光。一段平凡的对话意味着伟大,一组生活的特写造就了永恒。请你走近《智慧背囊》,她引你步入生活的殿堂。
短孝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智慧背囊》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智慧背囊》的感怀。走近心灵,请倾听心灵的跳动;走近情感,请感觉情感的炽热;走近尊严,请体验尊严的高贵;走近宽容,请体会宽容的博大。
关注小草,请体味小草的执著;关注小鱼,请体悟小鱼的呼喊;关注生命,请咀嚼生命的坎坷;关注历史,请思考历史的静默。走近《智慧背囊》,就如同走进人生的旅程;走近《智慧背囊》,就如同走进时空的隧道。
佛家讲:一叶一菩提。农夫讲:一花一世界。但愿这叶这花,这草这树,给你送去心的度量,美的向往。
智慧背囊(第一辑)[主编:王玉强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1、打破信念障碍
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在一四年,罗杰?班尼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
他之能创造这项佳绩,一来得归功于体能上的苦练,二来是得力于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经在脑海中多次模拟以四分钟时间跑完一英里,长久下来便形成极为强烈的信念,因而对神经系统有如下了一道绝对命令,必须全力完成这项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
谁也没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纪录,却给其他的运动员带来无比的影响,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打破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的纪录,可是在随后的一年里竟然有三十七个人进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达三百人之多。
之所以会有这个现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个新的依据,大家所认为的“不可能”实际上是可能的。
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设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去曾经失败过,因而对于未来也不敢寄望会有成功的一日,也有可能是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目标,对于愿望能否实现心存疑虑。长久下来他们便开始学得务实,而终于平庸。
[轻轻地告诉你]:
在学生们都很努力但是却无法取得明显进展的时候,教师可集中力量帮助其中一名学生取得突破。一个人的突破往往会带动一大批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一个班级里,教师往往无法顾及到全体,班级里总有极个别优秀的学生,也会有一些不上进的学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而更广大的是中间一批不沉不浮可沉可浮的学生。这批学生有向上的愿望,但离那些班级里的顶尖高手有较多距离,无法望其项背。反而若是他们之中有一人取得成功,对其他人的促进作用将会是巨大的,大家必将群起而效仿之。如此,教师的工作便可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