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泉城课文篇一
谁来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出来。
3、自己读一读2—5自然段,看看你最喜欢哪个泉?
1)珍珠泉在——泉城路北。
7、领略到泉城的美了吗?你所领略的美在何处?表达自己的高见。
12、作业:回去以后搜集泉城的资料练习介绍。
泉城课文篇二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地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我们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2) 同桌互查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三、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1.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
2. 学习策略提示
3、精讲课文,体会特点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那一句话能反映济南泉水的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2)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b 学习第二自然段
(2)课文中有一个字表现泉水的流动特点,是哪一个字呢?
“涌”字说明什么呢?
师:正是因为泉水有生命力,才体现出泉水的神奇。
c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 师: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玩了珍珠泉, 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游览另外的三大名泉,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再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样子。一会儿我们请几个同学领我们到另外的三大名泉游览一番。
师:五龙潭在什么位置? 五龙潭是怎样形成的?
师:同学们注意了,这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
师: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呢?
(2)师: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余同学看图体会你读懂了什么。
师:黑虎泉在哪儿?
师: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呢?喷吐说明什么 ?
师: 泉水不仅急,水量大,他还有什么特点呢?
师:趵突泉的水清到什么程度呢?
师: 冒字说明了什么呢?
师: 趵突泉这么美,有那位小导游能为我们再读一下,其余同学再仔细体会一下。
师:我们将要离开趵突泉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趵突泉说呢 ?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和本文的作者一样,都说出了对济南壮丽景观赞美和热爱。
师:同学们 ,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找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阅关于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办一份手抄报。
2、仿课文的描写方式,抓住位置和特点,用一段话介绍校园内的一处景点。
板书设计:
泉城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天下闻名
泉城课文篇三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进行开放式自学,学生自己查找,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解决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其次,展示自学成果,比赛读课文。再次,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根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交流印象和感受,画出作者买哦写泉水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想想四大名泉分别具有哪些特点。精细感知,欣赏名泉。最后,入境对话,促进积累。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将奇异的景观准确而又形象的写了出来。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学习本课语言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⒈轻声自由读课文
⒉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⒊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效果
1.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2。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1)出示: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3。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读第三句。
五、练习
⒈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读第一自然段。
⒉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2)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3)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
(4)指导朗读。
(5)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2)"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3)"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4)哪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5)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6)看图理解。
(7)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试背课文
板书: 济南——泉城
泉多、美、闻名
(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教后记:
泉城课文篇四
| by: xuwenyan ]
教学《泉城》时曾出示了一组描写泉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虽然当时也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词语,来读好每个词语,但是这组词语我并没有完全让它发挥作用。因为后来在教学第一小节的内容时,这些词语再次出现,再次让学生经历了想象、感悟、朗读的一个环节。通常词语教学的时候强调:读词语,要讲究音、形、义,读之前要体会义,要想象,要读出节奏、停顿。教师在课堂上出示词语,应该要有多种功能。我想,我应该在学生读好词语之后,紧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那么,从词语到句子到段落学习的衔接应该更为自然,而且又不用重复浪费时间,这样,或许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一些。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泉城)
此问转载
泉城课文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对策:给予充分的自读时间,小组讨论时间。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⒈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⒊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效果
⒈出示生字词。
济南著名大约一亩悬崖洞穴
喷泉占据三堆白浪翻滚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银花盛开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⒉认读生字词。
⒊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喧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2、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3、出示: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
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四、作业
课堂作业:
1、钢笔描红;
2、写词语。
课外练习: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搜集的资料,交流印象和感受。
2、自主学习,反复朗读,明确四大名泉的特点,仔细感悟,欣赏名泉。
3、入境对话,促进积累,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入境对话,促进积累,尝试背诵。
难点:明确四大名泉的特点,仔细感悟。
对策:引导学生朗读领会济南泉水的特点,感受其美丽和神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读第一自然段。
⒉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2)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3)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
⒉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8泉城 七十二泉
珍珠泉 五龙泉 黑虎泉 趵突泉
涌 汇注 喷吐 冒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
3、指导完成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再进行背诵。
对策: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让他们消化内化。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⒈分段指导背诵。
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⒉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⒈指名读生字。
⒉记住字形。
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⒊指导书写。
四、作业
1、默写词语及课文重点段落;
2、课堂练习(见补充习题);
3、背诵全文。
课前思考:
本文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2-5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我想设计分成三块,把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在珍珠泉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等关键词,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我想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读填表来体会泉的地点,名字由来和特点,特点学生可能抓不住,我想让学生比较描写泉水流动的词语不同,由于已经给学生看了五龙潭和黑虎泉的图片,体会这两个泉的特点,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首,因此它的特点也是比较鲜明的,我想先让学生看图说,然后去体会趵突泉的“趵”字的意思,最后学生可以水到渠成地理解为什么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
授后小记
8、泉城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练习要到位)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表达的美丽画面,来展示语言文字的美。)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⒈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⒊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出示生字词。
⒉认读生字词。
⒊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 ,好像银华盛开;有的 晶莹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充分地让学生自读揣摩,从中体悟。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⒈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读第一自然段。
⒉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比较两段写的内容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
2引导学生对各泉写法不同的理解,想象为什么这样写?
授后小记:(第一课时)
一开始,我让学生回顾上学期我们所学的有关城市的美称,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济南会有泉城的美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朗读课文时,有些同学对于四字词语的朗读还不够到位,需要在预习时继续加强。
听课感受
授后小记:(第二课时)
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2-5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原来我还设想用小导游的形式,让学生分别介绍四大泉,后来考虑到文章的重难点,我还是设计分成三块。把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在珍珠泉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神奇”等关键词,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读填表来体会泉的地点,名字由来和特点。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首,因此它的特点也是比较鲜明的,我先让学生看图说,然后去体会趵突泉的趵字的意思,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为什么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
教后小记:
教学过程中,时刻把握如下要点:一是四处泉分别写了什么?四小段在写的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四处泉的特点在教学中十分突出。二是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如导游讲解,比比谁背得快,看来平常的方法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是课文关键语句的关键词的辨析,想想这些主要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思。
总体教学任务完成,但部分学生领悟能力还有差距。学生的良好习惯还需要加强。
授后小记:(第三课时)
课文中的语言确实很美,但在教学中,感觉自己对文中的优美语言挖掘得还不够。例如第一段中的“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是什么意思?那种声音是怎样的?我仅仅让孩子们停留在大声、小声的区别上,这太表面化了些。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我在学生学习后,让他们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这样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甚至还可以自由发挥,有超越于文本的认识、体会。
总体感觉,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在用教材,还在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授后小记:
说到济南,学生自然会想到泉城,这是三年级时学过的。但,为什么称之为“泉城”?倒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回答得上来的,要回答得完整,更是得好好地学学课文了。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质疑问难,重点放在字词的理解上(本课四字词比较多,且都与泉水的形态声音有关,理解它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授课日期:2007年10月8日(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从中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我设计了初读闯关的环节。(1)放声读文,扫除拦路虎: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思考问题。(2)默读做记号:标明自然段,划出喜欢的语句,想想词义(对不理解的词语注上记号)(3)思考每一个小节的主要意思。其实就是自读要求。在检查完词语朗读时,我说:“要想进入泉城,获得免费门票,还有下面的难关呢?不知你们敢闯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完成了三个自读要求的检查,我又用课文的朗读录像,作为奖励,让学生初步领略泉城的美。接着设下悬念:如果想细细品味泉城的美,我们在下节课,再次走近泉城,看个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为第二课时设下了铺垫。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泉城》是一篇写景类的课文,从文章的结构到语言文字的表达都清楚易懂。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2-5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
整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手段感知各种泉的特点,从而明白济南为什么称之为泉城,点出济南泉水天下闻名。最后进行拓展阅读,欣赏老舍的文章,了解文章谋篇布局上的美。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授后小记: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本课中,我重点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读,发现写景文章的特点,知道在写作过程中要写好景色,一定要写清楚景物的位置、形态、声音、大小等等,并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中的关键词,可以反应出事物的特点来。同时,也要注意用词生动形象。课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特点,这样,使读者在感悟泉水的空灵美妙的同时,也不觉得重复。文章要真切感受泉水的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没有切身体验过,因此,环境的渲染、课件插图的合理运用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朗读中,可以看出许多小朋友感受到了泉水的美妙,但还可以再优美些。
授后小记:
教学反思: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通过读来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自得、自乐、自悟。例如:在学习“黑虎泉”这一段时,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从而了解“黑虎泉”的很大,很急。并从朗读中找到乐趣。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开展赛读,评读。通过赛读、评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最终达到通过读,丰富学生情感想象的目标。语文教学如何与其它学科整合,达到既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活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孩子各种综合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常让学生画一画,并且渐渐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例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学生选择了画一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小组同学在一起合作完成了“五龙潭泉群”图,从他们所画的画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通过画面来表达“汇注而成”的意思,通过一些小圈小点来表达这是一个泉群。这不由地使我感叹: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一件简单的符号,而在孩子们看来却是一次伟大的创作。
泉城课文篇六
《泉城》(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泉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及四处泉水的特点。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很多泉?
…….
(在学生回答后介绍济南。)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情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轻声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带,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泉城之美。)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
三、 精读感悟文本。
生答(略)
(出示例句: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喻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运用比喻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并努力在展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文段。)
评析:在重点文段的阅读中,努力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充满个性的阅读对话中,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四、 练习:
观察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评析:本课具有极强的语言感染力,用词准确,语言优美,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诵读中丰富体验,形成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感受泉水的种种形态和声音,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情味,进而去想象形象感受画面之美。
泉城课文篇七
1、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江苏国标版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是一种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四个自然段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都是先介绍 泉水的位置,再描绘泉水的特点。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②、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
重点: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难点:体会趵突泉冒上的水像三堆白雪。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采用变序教学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复习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泉,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泉水不但多、而且美。最后让学生选学课文中详写的一处泉水,弄清这一处泉水的位置和特点,并练习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
2、学法:启发式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济南72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探究新知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变想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2)、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3)、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珍珠泉特点的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看文中描写的画面。
(4)、通过读和看你觉的珍珠泉怎么样?
2、自学第3、4、5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第3、4两个自然段。
②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分别在什么地方?
③有什么特点?(用“——”画出主要词语)
(2)学生自学。
(3)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4)练习朗读。
3、学习第6自然段
三、小导游
四、总结全文
泉城课文篇八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⒈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⒊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出示生字词。
⒉认读生字词。
⒊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悬崖昼夜暄腾晶莹剔透秋雨潇潇
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
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
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⒈朗读课文
一、复习
⒈读第一自然段。
⒉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⒈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⒉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⒈指名读生字。
⒉记住字形。
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⒊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⒉抄写词语。
⒊组词。
⒋背诵全文。
泉城课文篇九
——说《泉城》
一、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教版四上第五组课文《长城》《颐和园》等同为写景文章。《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处理、把握好这类课文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从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因此,这次大赛组委会选择这篇文章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
1.识记“济、亩”等生字,积累“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等四字词语。
2.借助“阅读表”,梳理文章。
3.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
4.转换文本语言,择一处泉写导游词,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
5.朗读感受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预设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体会"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流动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老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摘录重点词,填写阅读表、作批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安排了2课时完成教学。课前调查,我们发现孩子们最想了解的是那几处泉,考虑到孩子的阅读需求,我们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为:重点研读2-5自然段,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并择一处泉写导游词。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悟优美的语言文字,并积累运用;了解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下面我着重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板块:简洁入课,直奔“四泉”
课伊始,我们直接揭题入课:孩子们,在第五单元我们游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风光秀美的颐和园,规模恢宏的秦兵马俑,今天我们就到泉城济南去游一游!(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紧接着,质疑:为什么会将济南称为泉城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学生初读之后检查两组字词,(1)珠 串 一亩见方 咕嘟咕嘟(2)水声喧腾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然后粗谈泉城印象,并聚焦四泉,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它们的名字及其具体位置,并选择其中的一两处填在“阅读表”中。
第二板块:扣词悟文,体味言语
(我们设计了二个环节来达成这一板块的教学:)
一、读文,摘录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为“五龙潭”。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中不断地喷吐出来。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泉,仔仔细细地读,并写下你的想法。
二、交流,得“言”
请学生选择一处用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几次磨课下来,我们发现孩子通过自主读文很快就理解了“汇注” “喷吐”这两个动词,因此,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的学习我们略处理,而把交流的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
1、下面,我先扣“涌”字,说说我们的教学设想:
首先让学生自由畅谈,我们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涌表示从下往上/涌的速度快,然后教师顺势引导:这泉水虽然水量不多,但向上流的速度很快,它从地下往上涌,好像——(孩子会说:一串串珍珠)。
是呀,这些珍珠串,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示句子,老师引读。
都说写景的文章难读,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泉水富有童趣,于是老师播放了泉水不断往上冒泡的视频,那有声有色的动画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的认识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这时,老师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问道: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泉水,你最想干什么?孩子思维的火花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可能会说:这些珠串聚在一起,形成一颗颗大珍珠,有的会说,这些珠串散开,仿佛颗颗珍珠散落满地;)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读中引导孩子发现“三股清泉比吊桶还粗”,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泉的大以及泉的形态,“清泉如同三堆白雪”又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泉冒出来的形和色,从言语的角度去品味句子,语文味也就出来了。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感悟之后,再把句子美美地读出来,学生在进行美文美读的同时,也获得写作方法的指导。
紧接着,老师又从文化的视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链接了100多年前,900多年前,1400多年前,3500多年前关于趵突泉的相关文字记载,在感知泉文化的同时,孩子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趵突泉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泉!
第三板块:写中留文,说泉留香
领略了泉的魅力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五单元学习的“导游词”,请学生在5分钟内写一段导游词,并当当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趵突泉的美景。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课末,教师意犹未尽、娓娓道来:自古就说: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当这72泉汇聚一城的时候,那又会是一番如何瑰丽的美景呢?泉城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泉城 天下闻名 济南
泉城课文篇十
连江附小 余章贞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泉城)
此问转载
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对第一段的教学,曾老师抓住“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象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象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这句话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朗读,从声音、形状上感受泉的美。在珍珠泉的处理上,曾老师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等关键词,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没有见过珍珠泉,教者借助文本描写引导学生想象,让语文的学习有更广阔的空间。
注重朗读的指导、训练。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建立了“以读带讲,以读促思。”的教学模式。只有读,才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整节课上,书声朗朗。学生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读的方式多样化,有个别汇报读,感悟后小组读,齐读,甚至有教师的激情范读。
借助文本,唤起学生的主观体验。
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读后的体会,学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在学生配乐朗读的基础上,谈谈你想对珍珠泉说什么。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去交织,产生灵动的思维火花。
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课堂上, 我们见到教师总不忘提醒学生在书上圈圈、点点、画画,这对于中年级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发现学生没有很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总是那么的随意。有了这样长期的训练,我们就不愁到了高年级,学生读书还不会做批注,不会做笔记了。
听了这课的教学,我也提几点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2、课文中的语言确实很美,但在教学中,教者对文中的优美语言挖掘得还不够。例如第一段中的“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是什么意思?那种声音是怎样的?仅仅是大声、小声吗?这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了吧。
3、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学生学习后能不能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呢?这样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甚至还可以自由发挥,有超越于文本的认识、体会。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在用教材,还在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泉城)
此问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