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五篇)

最新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5 23:35:23
最新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五篇)
时间:2024-07-15 23:35:23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篇一

1 。现代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2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影响

3 。近代会计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4 。信息技术与会计变革

5 。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辩证关系分析

6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

7 。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 。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

9 。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发展

10 。会计学科发展趋势研究

11 。转型经济时期会计的特征分析

12 。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

13 。不同经济体制中的会计模式问题

14 。社会经济环境变迁对会计学科体系的影响分析

15 。现代会计在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16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17 。企业目标 。会计目标与内部会计控制

18 。会计环境的变化将导致会计理论的重构

19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时空观

20 。行为科学与行为会计研究

21 。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22 。法律制度与会计监管模式

23 。法律制度与会计模式

(二) 中国会计法规体系建设问题

1 。中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研究

2 。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想

3 。贯彻执行和进一步完善《会计法》方面的问题

4 。我国会计法规与其他相关法规的协调问题

5 。会计人员管理法规与规范

6 。会计法设计的重大会计理论问题研究

7 。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思路与措施

8 。影响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的主要因素

9 。会计准则的“政治程序观”与“经济后果观”分析

10 。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

11 。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

12 。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的关系

13 。试论我国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14 。会计理论发展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15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改进建议

16 。试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17 。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

18 。从会计舞弊案例看会计准则与制度改进和完善的主要路径

19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20 。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构建

21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趋同研究

22 。对我国xx会计准则的思考

23 。试论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理念转变

24 。损益表现和资产负债表现的比较研究

25 。试论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26 。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均衡研究

27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会计准则的执行

28 。以真实与公允理念引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29 。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30 。关于会计准则的性质研究

31 。中美xx会计准则比较

32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

33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会计管理

1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会计改革

2 。现代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功能

3 。公司治理与企业会计管理系统

4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会计管理模式

5 。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会计学分析

6 。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理财观念

7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税务会计

8 。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影响

9 。产权制度与现代企业会计

10 。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

11 。企业货币资金控制体系

1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会计控制的关系

13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14 。企业管理创新的会计学分析

15 。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基本关系

16 。内部会计控制在xx公司的运用

17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8 。公司治理与会计准则的实施

19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20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

21 。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方法研究

2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研究

23 。会计判断与盈余管理

24 。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

25 。试论会计职业判断中的责任问题

26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初探

27 。论会计职业道德与内部控制

28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

29 。内部控制的执行监管研究

30 。利用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31 。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

3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

(四) 会计管理体制 。会计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

1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2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3 。中外会计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 。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的新特点

5 。会计监督的基本理论问题

6 。会计监督规范化问题

7 。财务总监制度的发展与优化

8 。会计委派制的发展与优化

9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10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中外比较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

12 。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改革

13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方法

14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利用

15 。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

16 。企业信息的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

17 。会计监管与审计的关系

18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19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20 。企业进行会计操纵的动机研究

21 。试论企业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问题

22 。透明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23 。表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研究

24 。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结构层次

25 。试论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问题

26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27 。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

28 。试论财务报表附注的撰写

29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30 。试论业绩报告的改进

31 。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32 。会计职业自律机制研究

33 。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34 。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35 。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

36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探析及监管机制创新

37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

38 。试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

39 。试论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的职责

40 。会计监督弱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41 。试论会计的。不确定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42 。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论分析

43 。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五) 企业财务会计问题

1 。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 。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

3 。财务会计目标探讨

4 。试论会计计量中的会计估计问题

5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

6 。试论会计估计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7 。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8 。试论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

9 。试论资产的计量理论

10 。资产的定义及其特征研究

11 。负债的定义及其特征研究

12 。收入要素及其特征

13 。试论收益 。收入和利得的关系

14 。费用的定义及其特征研究

15 。试论支出 。费用 。成本和损失的关系

16 。会计要素基本关系研究

17 。现值会计研究

18 。试论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

19 。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20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21 。资产计价方法的选择

22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23 。金融工具及其信息披露

24 。无形资产会计研究

25 。中期财务报告探讨

26 。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27 。或有事项会计探讨

28 。会计计量属性探讨

29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

30 。试论公允价值计量

31 。我国公允价值运用探讨

32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

33 。从金融危机看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与改进

34 。公允价值与相关性

35 。公允价值与稳健性

36 。全面收益会计问题

37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问题

38 。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39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40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41 。租赁会计问题

42 。经营租赁的真实动机

43 。反倾销会计研究

44 。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45 。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46 。非货币性交换会计问题研究

47 。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8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49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5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51 。对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认识

52 。借款费用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53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54 。期货会计探讨

55 。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探讨

56 。股份支付的会计问题探讨

57 。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58 。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59 。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60 。试论××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61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62 。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会计收益质量

63 。资产减值内部控制探讨

(六) 特殊行业与特殊业务会计问题

1 。社会保障会计

2 。环境保护会计

3 。人力资源会计

4 。通货膨胀会计

5 。养老金会计

6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探讨

7 。小企业会计问题

8 。非银行金融机构会计问题

9 。基金会计问题

10 。证券公司会计问题

11 。中止经营会计问题

12 。境外子公司外币会计报表折算问题

13 。企业集团的若干会计问题

14 。企业清算会计问题

15 。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

16、 。股票期权会计

17 。反倾销会计问题

18 。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

19 。养老金制度与养老金会计问题

20 。中美养老金会计比较研究

21 。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

22 。中美反倾销会计比较

23 。政府与非营业组织会计问题探讨

24 。现金流动会计探讨

25 。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

27 。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

28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讨

29 。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30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1 。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可以具体化)

32 。套期保值的会计问题研究

33 。破产清算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比较

34 。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处理问题

35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36 。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比较研究

37 。资本保全与会计模式研究

(七) 注册会计师及审计

1 。全球金融危机与审计制度变革问题研究

2 。现代审计在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含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3 。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变革研究

4 。中国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评价及改进研究

5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研究

6 。新信息经济环境下的审计基本理论方法创新研究

7 。特殊普通合伙制下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8 。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研究

9 。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探讨

10 。中国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及执行效果研究

11 。产权保护导向的审计法律制度重构问题研究

12 。中国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13 。国际鉴证业务准则及其影响

14 。资本市场舞弊及审计对策

15 。公司财务欺诈及审计对策

16 。风险导向审计

17 。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互关系研究

18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研究

19 。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运用

20 。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

21 。中国审计准则的执行问题研究

22 。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的相关性研究

23 。审计职业判断

24 。审计重要性水平

25 。审计独立性

26 。审计失败与风险控制

27 。期望差距问题

28 。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

29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30 。中国的审计环境研究

3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

32 。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研究

34 。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与实践

35 。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36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

37 。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对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38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

39 。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40 。我国实施独立审计准则的若干问题

41 。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问题研究

42 。绩效审计研究

43 。经济责任审计

44 。××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45 。政府审计风险

46 。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47 。政府审计准则建设问题

48 。独立审计准则问题

49 。内部审计准则问题

50 。分析程序运用问题

51 。审计信用危机治理

52 。会计师事务所鉴证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

53 。电子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研究

54 。财务信息审核或审阅或执行商定程序的有关问题

55 。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56 。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问题

57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58 。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与保护措施

59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

60 。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61 。网络审计若干问题研究

62 。网络经济时代审计问题

63 。cpa代理纳税问题研究

64 。cpa管理咨询问题研究

65 。政府采购审计问题研究

66 。集团公司审计问题研究

67 。交易循环划分与审计有效性关系

68 。小规模企业审计

69 。试论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

70 。试论会计判断与审计判断

(八) 会计教育问题

1 。会计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 。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改革设想

3 。会计学科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

4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

5 。会计人才的评价 。选拔与激励机制

6 。会计机制与会计人员的自律机制

7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8 。会计职业道德

9 。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

10 。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

11 。会计教学方法探讨

12 。会计本科学习阶段的思考

13 。会计与财务教学

14 。网上评教体系功能作用

15 。会计 。审计 。财务课程中的多媒体教学问题

16 。会计 。审计 。财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问题

17 。会计 。审计 。财务专业中的实践教学问题

18 。构建会计人员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19 。大学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途径

20 。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对大学会计教育的冲击

(九)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1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

2 。战略财务管理问题

3 。债务重组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4 。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 。股票期权制与企业理财

6 。资金结构理论评述

7 。投资组合理论

8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9 。资金成本研究

10 。股权激励及其对财务的影响

11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1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3 。财务风险管理

14 。收入管理

15 。股利政策

16 。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

17 。企业适度负债研究

18 。我国××企业实行民主理财的调查报告

19 。企业财务控制机制

20 。非持续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21 。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

22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与体系

23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24 。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背离情况的调查及其协调对策研究

25 。行为财务理论综述

26 。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及实施

27 。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

28 。认股权证在投融资中的功能作用

29 。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问题研究

30 。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31 。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及其评价

32 。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33 。信息披露与公司融资成本

34 。财务风险管理

35 。财务困境研究

36 。财务治理模式探讨

37 。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38 。再融资方式与成本的比较

39 。资产重组与债务重组

40 。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问题

41 。abc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42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43 。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

44 。内部资本市场文献评述

45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比较

46 。××国有企业股利支付率分析

47 。××国有企业分红案例分析

48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与公司治理效率

49 。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50 。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

51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5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3 。企业并购效应研究

54 。基金投资

55 。企业融资动机与原则

56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57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监管

58 。预算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析

59 。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十) 成本管理会计改革与创新

1 。当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

2 。当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3 。企业资本运营机制

4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企业理财

5 。行为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

6 。行为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7 。责任会计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8 。责任会计与企业约束和激励机制

9 。作业成本会计及其应用

10 。建立现代成本控制体系

11 。成本计算方法的改革

12 。成本考核与分析指标

13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14 。成本控制战略

15 。环境成本管理

16 。社会责任成本管理

17 。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18 。质量成本管理

19 。成本粘性问题研究

20 。时间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21 。成本动因分析

22 。价值链成本分析

23 。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24 。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国际动态

25 。论成本规划

26 。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研究

27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

28 。物流成本计算与控制

29 。供应链成本构成与管理

30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研究

31 。建设项目审计问题研究

32 。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

33 。财务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研究

34 。物流成本控制方法探析

35 。研究成本支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6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现状及应用研究

37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38 。资源消耗会计的研究(浅析资源消耗会计)

39 。资源消耗会计与作业成本会计的比较研究

40 。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问题研究

41 。成本战略成本管理分析方法研究

42 。成本战略管理应用问题研究

43 。透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44 。作业成本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45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46 。企业战略成本控制体系研究

47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研究

48 。制造型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十一) 计算机在会计、审计 、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1 。计算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

2 。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

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

4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5 。计算机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6 。edp会计的控制与审计

7 。电算化系统审计的若干问题

8 。edp会计实验室建设的若干问题

9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

10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

11 。erp系统业务流与资金流同步问题探讨

12 。erp产品成本控制系统设计

13 。投资时机与投资规模分析的excel应用

14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篇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趋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当前国际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得走向国际化。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而“国际趋同”也成为此次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关注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需要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种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使得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更高质量、更透明、更具可比性的财务信息的需求愈加强烈。这必然会对建立和完善一套全球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提出迫切需求。中国加入wto以后,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全球资本市场的步伐,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新会计准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和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顺应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还有相关的应用指南构成。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会计准则主要有八大变革,分别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更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突出相关性、可比性和重要性原则;更注重公允价值;存货管理办法变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债务重组方法变革;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革;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变革;金融工具准则变革。这些新的变革,正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产物。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有利于“走出去,请进来”,有利于世界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对于新准则的变化,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从而带动财务会计行业的发展,这样又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引发整个社会的发展。新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并且对决策更加有用。“决策有用观”是主要思想,完全贴近了国际准则。新的会计准则以市场为导向,站在债权人、投资者乃至社会公众的角度来提供有用的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和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指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学习和施行新准则虽然要付出时间、人力等成本,但和国际准则的趋同无疑将使投资者更加信任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也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和国际的资本投资。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面临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很多理念和做法与中国目前的会计规定和实务有相当大的差异,有的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要在一年之内实施所有这些准则,对中国各企业来说,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布新会计准则以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表现在:会计及相关专业技术、实务操作。新准则所带来的变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公允价值、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的影响;更多、更高地依赖于管理层的判断,例如对公允价值、资产减值的判断;信息披露的要求与过去相比非常详尽,例如金融工具的列报和披露,企业分部的披露。

公允价值的引入,影响到多种会计要素在多种情况下的计量,识别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管理层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资产减值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原准则已经提出。但是,新准则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允许转回。这是与国际准则的主要差异之一,也是新准则最为突出的中国特色之一。对减值损失做出最为可靠的判断,对管理层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所得税会计与过去相关规定相比,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将是非常大的改变:强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并将这种暂时性差异对企业的影响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加以处理;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将所存在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将所存在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准则规定了分部报告的披露要求。相关性会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设置和相关的业务流程产生重要影响,企业不但需要关注相关性的管理信息,还需要记录并披露相关的财务和会计信息。企业需要按照要求对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进行区分,并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对于主要报告形式,需要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分部资产、分部负债等。

执行新会计准则时,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需要按新准则的要求进行更新,保证在新准则下能够以有效的、兼顾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及时的和适合持续操作的方式生成数据信息。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侧重于与投资者、监管者、银行、信贷评级机构建立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要求企业对财务、人力资源、资金、销售、税务、其他财务与非财务部门的员工及其关键管理人员安排针对性的培训。

三、对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准则制定程序

1.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安排准则制定计划

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对会计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处于研究工作的最前沿,合理预期会计问题出现的时间及类型并研究经济环境对准则的影响;还应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安排准则制定计划,不使准则的制定出现“救火式”的状况,从而使具体准则制定工作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各方的意见和可能对利害关系人的影响。

2.积极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增加准则制定的透明度

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事前公布议题,讨论结束后迅速发表相关公告。

(二)加强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财政部应将上市公司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情况作为财政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延伸检查。

与国际趋同不仅仅是一项会计实务,它的进程需要企业内部全面贯彻、执行一系列的(步骤、系统和人员方面)变化。但是,与国际趋同的目标旨在强化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互相之间的兼容性,它的实施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有助于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有鉴于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进程已经迎来了最佳的契机。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篇三

会计财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专会计财务专业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深化,市政工程项目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多渠道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市政工程财务管理有足够重视度,提高市政工程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财务管理贯穿在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只有做好财务管理控制,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当前我国市政工程财务管理措施尚未完善,在具体应用中容易有问题出现,因此,必须要明确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控制策略,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必要性

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贯穿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实现对资金运转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当前我国在企业制约方面逐渐减少,效益好、效率高企业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利用财务管理,能够更好的满足资源优化配置需要。

2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的意识和制度存在问题

虽然市政工程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有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有部分管理人员未能对财务管理重要性有清楚认识,甚至有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尚未落实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工程财务管理存在有落后和被动问题,增大企业资产流失,经营管理过于混乱,监督管理难度大。当前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范围经济制度等因素影响,市政工程项目承包商未能做好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务管理中容易有成本核算混乱以及税费托缴等问题出现,影响市政工程财务管理有效性,给承包商、政府等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失。

2.2市政工程财务成本核算随意性大

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同样属于社会经济组织,成本核算需要其独自完成,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包含企业生产经营全部盈利和亏损等,以此准确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给予科学合理监督控制。但是有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有成本核算环节混乱问题,未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范,比如在基础材料收取派发、票务管理等方面,未能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导致市政工程项目预算资金与成本投入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偏差。成本核算缺乏规范性,财务报表准确性将很难得到保证,不仅会影响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还会损害到企业投资收益以及社会效益。

2.3工程财务处理不规范,资产管理不到位,决算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

财务管理人员受到自身经验水平和工作习惯等因素影响,多数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利用虚开非法票据等方式减少不合理支出,在工程应收款入账方面缺乏及时性和真实性,存在有骗取国家财政拨款等财务行为,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严重影响。另外,很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未能严格按照规范在竣工三日内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验收报告、投资情况表等,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内外部审计部门工作开展难度,同时还会对之后资料档案归档造成一定的影响。

3市政工程财务管理策略

3.1健全市政工程财务风险控制

市政工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优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明确市政工程项目的具体决策依据、流程和权责制度等;第二,详细把握概预算编制依据、内容和流程,使各项预算审核得到有效落实;第三,明确各款项付款方式,严格按照合同中约定内容支付价款,避免有提前支付等情况出现。

3.2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健全财务体系

首先,对市政工程财务管理重要性有清楚全面认识,做好对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培训,增强市政财务管理队伍综合素养;其次,明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在工作内容方面包含企业会计报表、经营效果评价等,会计核算为财务管理最为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工作内容方面以企业记账报账为主;最后,增强管理市场秩序,市政工程必须要由业主单位做好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发布,建立第三方审核机制,实现对招投标行为的规范和完善。

3.3加强成本核算,对资金成本给予全面性监管

做好市政工程成本核算,给予科学全面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能够为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首先,施工企业各部门在申请拨款时,需要先由审计和规划部门对支付审核表进行审核,之后由业务管理部门提交至财务管理部门,采取逐层递进财务审核方式,更好的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其次,财务管理部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审核程序,按照审核程序做好各方面审核,将其呈报至企业管理层;最后,结合审核结果及时做好资金使用规划的优化和调整,充分展现财务管理灵活性特点,确保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处于动态控制。

3.4做好资金计划管控,规范工程资金使用

利用预算管理系统等,实现对资金预算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有效管理,市政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定期提交资金计划,严格按照付款程序进行款项支付,从各个施工环节出发提高财务信息管理透明化,确保各项工程款支付得到有效监督,控制工程预付款不超过合同规定范围,避免有资金沉淀和不足等问题出现。

4结束语

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关系到市政工程建设成本和花费,同时对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有重要影响,当前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做好问题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策略,提高市政工程财务管理有效性,更好的满足市政工程施工建设需要,支撑城市发展进步。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篇四

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建设问题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老子也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把"本真"看作精诚之极至。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在当时社会经济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条件下,市场交往不发达,诚信更多停留在"自省"、"自律"程度。因此,重农轻商,重义轻利是其主要特征,诚信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但如今的情况截然不同了,会计诚信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现实物质利益联系如此紧密。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们对于如何建立市场制度的认识很有限,大多是书本知识,经过近20年的实践,使我们懂得了建立市场制度最根本的是两条:一是"产权明确",产权不明确就无法交换,资源优化配置就无法实现;二是"交换必须平等、自愿、没有欺骗",如果不自愿、不平等、不诚信,市场就会提供错误的信号,资源优化配置也无法实现。如果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搞市场制度的目的就没有实现,市场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没有了。因此,不搞欺骗,讲求诚信,是建立市场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

1、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财经会计论文《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传统文化的诚信强调"克己复礼",那么现代诚信则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上,生产、运输、赊购、赊销等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使交易链条中断。如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就是其发展的基础。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无法发展。而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

2、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

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被誉为"腌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为了守信,他赔本收购,后来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但他坚信"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他的腌黄瓜、番茄酱全球闻名。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质的成功。

3、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诚信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篇五

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一、会计计量概述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它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其特征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其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我国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说明我国财务会计计量单位是相对稳定的名义货币单位。计量属性主要指要予以计量的某一会计要素的品质或方面,其存在可以选择多方面,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损益等方面的计量,并以资产计价和盈亏决定为核心。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计量应坚持三项基本质量标准:即同质性、证实性和一致性。实践证明,会计计量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密切相关,是现代会计发展动力之一。

二、会计计量的变革中会计观念变革

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在强调收益计量收益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的优势而被广泛推崇。然而,现代会计环境及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根本变化。全球性通货膨胀促成了现行成本法等通货膨胀计量模式的适时提出;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巨在变化,高新技术被大量的采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企业联合和兼并,以及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加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及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来高,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了严重挑战。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价值计量基础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和风险,具有高度决策相关性,并且,能披露传统会计所无法处理的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会计信息,使资产负债表更能体现企事业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的地位。因而打破了历史成本法“一统天下”的神话,引起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必然引起传统会计观念的变革。因此,会计理论的根本改善,将可能始于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

1、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二难选择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及稳健主义紧密相联,反映了会计人员传统的价值取向,即会计应以事后反映为主,而这种反映必须是客观、中立、证据确凿的,且排斥主观的估计和预测,以降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财务风险,更进一步说是降低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相关性就是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这种影响判断和决策差别的能力。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很难两全,可靠性是面向过去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相关性是面向未来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的目的在于事后反映,而相关性的目的在于决策;相关性中的预测和及时性要求,可能影响信息的可靠性,而为了追求完全可靠而忽略了信息的及时性和预测性,再可靠的信息,其相关性也会大大削弱。

历史成本计量是所有会计计量方法中最具可靠性的,而更具相关性的价值计量将取代其成为会计计量的中心,这无疑是可靠性与相关性权衡的结果。首先,历史成本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历史成本法存在大量的确认、计算、分配和备选方案,使损益计算严重失实。其次,通货膨胀和知识经济时代资产新概念的冲击,使历史成本法的根本优势——可靠性受到致命的打击,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在物价变动的环境中,既不能反映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般物价变动,也不能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个别价值变动,这样,历史成本不再可靠。而诸如商誉、技术、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则可能根本无历史成本可循。因而,无论从客观实际还是从历史成本法的本身性能上看,以可靠性为借口强调成本计量而排斥价值计量是站不住脚的。

2、权责发生制的困惑

传统会计的收入实现又称收入确认规则,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收益过程基本完成。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现代会计计量需求的冲击。

(1)交易和事项的发生。传统会计观念认为,企业必须作为参与交易的一方,强调以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作为确认营业收入的依据。然而,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即使企业的经济业务过去没有实际发生,销售业务没有出现,价值计量仍可成为资产计量的工具。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就不是以企业购并业务的发生为前提;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依据仅是证明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企业的合约,并不是实际的交易,其再计量的依据也不是实际交易,而是未实现的市场公允价值。因而,此项原则似乎受到了一定的动摇。

(2)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提供商品或劳务而流入企业的资产,假如资产的价值不能客观地计量,那么就不应视为已经发生了营业收入。然而,在现代会计业务中,有许多未来现金流入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只能通过预测估算的方法确定其价值;可见,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作为收入实现标准又有一定的`松动。

(3)收益过程基本完成。收入确认原则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经营周期或收益过程完成以后,营业收入才会全部实现。然而现实情况是: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和人力资源的计量都可以不考虑收益过程是否完成,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持有利得的计价并不考虑其是否真正实现。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认为:费用是产生营业收入所耕的资源。由此,费用确认与收入确认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确认费用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与收入的发生分割开来。因此,费用的确认亦称费用的配比,如果费用与收入没有直接关联,则须采用系统而合理的分摊方式确认,费用的这种分摊过程是传统会计最重要的实务,却也正是现代会计学家批评的重点。因为费用分配过程看似基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然而主观判断和估计却充斥其中,不论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存在多种方法和选择,损益计算几乎成了一个任意调节的过程。这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可靠性倍受责难的地方。此外,由于知识和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都是极不确定的,与之相对的收入、费用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若将此费用勉强配比的话,就很难解释企业的损益。倒不如干脆采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现金流动制,反而能避免人为的分配和估计。

3、稳健主义原则的弊端

稳健主义可以说是经理人员、审计人员、投资者和会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人们给其的定义是“会计人员要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损失”。稳健主义可以追溯倒中世纪托管人对其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而稳健主义的最大批评是其在强调稳健的同时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会计计量领域最能显示这种弊端。第一,在稳健主义原则下,人们只倾向确认或资产;只接受具有历史成本的资产计量,而不接受对资产价值的预测和估计,忽视“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这一资产的本质特征,只强调资产价值的可验证性,因而将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巨大价值的会计信息拒绝于会计报告之外。第二,只反映不确定的收益。例如,对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可以提取备抵资金,而对物价变动引起的资产持有利得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利得不予反映,这种以牺牲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为代价的稳健主义,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充分揭示”和“重要性”原则要求甚高的今天,是不合时宜的,而且在稳健的背后潜藏着极大的投资决策风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