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课件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课件二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课件三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课件四
【教学设想】
《司马光》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⑴指名分自然段读。
⑵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课件五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等6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目标1、2 识字与写字: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目标3、4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表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教材特点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3、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文中司马光的行为会深深的感动小朋友,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字形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课堂组织字卡游戏及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突破重点。
2、课堂上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生字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4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预案】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古代的伟人,相机出示挂图。他是谁?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
例如 加一加:别、慌、瞎、救
换一换:虾—吓 破—坡 叫—收
注意词语:使劲、砸破。 多音字:假
4、拿出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五、指导书写“别、到、那、都”两个生字。
1、自主观察,说一说写好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1)“别、到”左宽右窄,“那、都”左右宽窄差不多。
(2)右耳朵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熟读课文
师: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比一比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1、同桌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也不读错字。
2、点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错误请你给他指正。
3、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认会了那么多生字,还读会了课文,了解课这个故事,收获真大!
【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2、抄写生字, 并听写
3、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孩子?
【板书设计】
生字卡片
田字格中的生字
别 到 那 都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听写词语
别人 那个 都是 来到
2、教师写字学生注音
司 缸 慌 使 破 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吓、叫”2个字。
3、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教学活动预案】
一、复习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
二、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五、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吓、叫
1、自主观察,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掉进缸里 没慌 得救了
司马光———————举 砸 (几下子)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目标达成检测】
1、抽读课文。
2、听写词语 吓人 大叫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课件六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在这行为对比中,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显露了出来。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一定要降低难度,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简单地讲述“司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对朗读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着老师读出正确的词句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情感,不作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借助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从中段孩子认知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感受不同
1、揭示课题,学写“司”字。今天,我们的教室里也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就是——司马光。司马是一个复姓,他姓司马,名光。指导写“司”字,三笔起笔成一条斜线。
2、联系旧知。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交流:如爱读书,很聪明,支持编纂《资治通鉴》。联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3、感知特点。(出示古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这篇古文跟平时学的课文哪里不一样?交流:短小,难读难懂。
4、学习注释。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注释?今天学古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请教注释这个不说话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初读正音。至少试读两次,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相机正音。
2、指导难读字。关注两个后鼻音的字:瓮,迸。借注释、看插图理解“瓮”,了解瓮和缸的区别。
3、指导朗读。个读、齐读等多形式朗读,要求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出味道
(一)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停顿。汇报交流,划错了的同学赶紧改过来。对的小朋友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交流: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二)读出拖音
1、拖音地读。部分音节适当拖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2、摇头晃脑地读,入情入境。
四、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随机交流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据字形理解“跌”。
(2)联系生活理解“庭”“群儿”。什么是庭?你家有庭院吗?你的庭院里有什么?课文的庭院里有什么?群儿是什么意思?拓展群山、群鸟、群马。这个群儿里边里都有谁呀?交流:司马光、掉进缸里的小孩子,司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群儿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哪个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戏?在庭院里嬉戏叫戏于庭,在树林里呢?在公园里呢?在水池里呢?
(3)指导写“登”字。
2、文白对照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话你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我来说白话文当中的句子,你们就说小古文当中意思和它一样的相对应的句子。
(二)第二句话: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同桌合作贴一贴。文白对照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请小朋友们拿出抽屉里的学习纸,同桌两两合作,把小古文当中的句子贴到和白话文意思相对应的地方。上台汇报交流,说说理由。
2、师生合作读一读。教师读现代文,学生读小古文。
3、理解“弃”字。众是谁呢?就是群儿吗?全部都在里面吗?司马光也在里面吗?一个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瓮里,他们在干什么?哭,丢下缸里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去找大人来救命了。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跑了。丢下他,其实就是哪个字“弃”。
4、聚焦司马光的行为。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交流:光持石击瓮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击瓮破之。在这里,“之”是指什么?持石击瓮破之,之就是“瓮”,(手拿碗)那持石击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击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墙壁)持石击墙破之呢?——墙。总结:呀,这个“之”字可真有趣!以后咱们在读文言文时还会经常读到它。
6、小朋友们,现在这个小古文你读懂了吗?你能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自己试试看,然后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五、总结学法,尝试背诵
1、总结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还用了借注释、看插图、联生活、文白对照、演动作的方法来读懂小古文,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方法。
3、背课文。现在你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来,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试一次。自己试试看。
4、写字指导。接下去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课堂作业本,开始写字,先把我们课内指导过的这几个字写起来。课堂作业本,写字:登、跌。还没写好的带回教室写。
作业布置:
晚上回家以后把这篇小古文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要求,一要背正确,二要背出记节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还会摇头晃脑地背,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继续学习
1.回顾背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谁能背一背?
2.回顾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走进现场,感悟品质
1.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表演分工建议:一人当旁自;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一人当司马光;2~3人演“众皆弃去”的“众”。
同学们先选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依据课文的描述,准确而生动地演出情境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前即兴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师演中采访,聚焦人物品质。
(1)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随机采访。
采访观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落水者”和司马光都演得对不对?依据是什么?(应依据文本中的“动词”描写,评论“演员”演得是否准确从中感受到这篇小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随机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动词,如:“没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没”:司马光:“持一击一破”)
采访众人:当时你们为什么都跑了呀?(预设:惊慌害怕、没有办法、想找大人帮忙等)。
采访司马光。司马光,你呢,你慌吗?那你也太镇定了,人都掉水里去了。你怕吗?真的不怕吗?我可是很害怕的。你为什么不跑啊?(预设救朋友,是呀,时间就是生命呀,在水里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险。你真勇敢,讲义气,聪明等)。
(2)说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机智、勇敢、讲情义等等。
3.链接相关资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补充资料,组织讨论:说一说你对司马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交流: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应对、机智果敢的特点。
三、角色体验,发展语言
1.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很开就传开了,在京城和洛阳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至于“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读读看,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交流:在这以后京洛两地把这个故事画成了画记录下来。
2.假如现在学校的文化墙也出现了这幅图,想让你向低年级的小朋友介绍介绍,你会怎么讲这个故事呢?注意可以加入恰当的想象,让故事的来龙去脉听起来更清楚、更生动!自己讲一讲,将给同桌听一听,全班展示。
四、补充资料,推荐阅读
1.补充课外资料,扩充人物形象认识。
交流:聪慧,爱读书。
2.推荐阅读《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记载了司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为官的事迹。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课件七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通过观看微课,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感知文本特点
1.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智慧的光芒点亮了我们的童年,想认识他们吗?逐次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故事。(课件出示——图1:孔融让梨;图2彦博灌水取球;图3曹冲称象;图4司马光破瓮救友。)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生说。(板书:司马光)司马是姓,光是名。亲切地叫一叫。大声喊喊他。生读课题。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生说。听说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3.如果把刚才同学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吗?翻开课本102页,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4.读过了吗?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你们发现得真好,这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文言文(板书:文言文)。那什么是文言文呢?让我们简单了解下。生观看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细读,把握停顿节奏
1.朗读生字。小老师带读。“瓮”字的读音强调,“瓮”长什么样子?图片出示瓮和缸,让学生来猜,说出理由。(板书:插图)补充和瓮有关的成语:请君入瓮,瓮中之鳖。
2.一读,意在正音。
要求: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速度,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师相机引导正音。
3.二读,重在停顿。
引言:读古文讲究“断句”。我们知道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拖个长音。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便于大家听和画,我读的慢一点,拖音也放长一些,明白吗?师范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生校对修正。
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男女生读。
2.三读,贵在节奏。
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自由读。齐读。
第三板块:品读,理解文本含义
1.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你是否读懂了呢?我来考考大家?出示电子课文。
老师刚才读了课文内容,发现没有司马光这个名字啊?(生说)光就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板书: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注释,我们还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课件出示注释)
文中就只有司马光一个孩子吗?还有哪些人,用横线划一划。(群儿、一儿、众、儿)生说,并理解意思。
这些孩子在干什么?请用笔圈出文中人物的动作。(戏、登、跌、去、持、破)指名说。师圈画。
2.品读句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戏”是什么意思?生说。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用古文来写就是——群儿戏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池塘里嬉戏呢?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没/水中”你不妨读得快、急。
3.品读句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猜猜看这一句大致是什么意思?生说。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吗?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小朋友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也来当一回古人,把刚才的话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试着用“众皆弃去,一儿__,一儿__……”的句式说一说。(一儿呼救,一儿大叫,一儿惊走,一儿狂叫,一儿大哭……)
当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生说。这“持石击瓮”要读得迅速有力,才能显得司马光做事果断、利落!“破之”呢?你就长舒一口气吧,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所以读地慢些——破——之——,结局皆大欢喜,所以要缓,语气上扬,儿——得活——。
4.师生合作带着语气读课文。
5.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说。生说师板书。
6.司马光真了不起,想记住这个故事吗?自己先试着背一背。生自由背诵。填空形式集体尝试背诵。
小结延伸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延伸: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曹冲称象》,想不想读一读?(下发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曹冲称象》)喜欢的话课后去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司马光文言文
机智勇敢插图
冷静沉着注释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相关推荐文章: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课件 观潮教学设计简案
2022年《江南》的教案 江南课件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优秀8篇课件
2022年小班完整教案 小班教案及课件三篇
开学第一课的教案和课件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