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四篇)

最新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19:59:07
最新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四篇)
时间:2022-12-28 19:59:07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篇一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出身于书香世家,受酷爱读书的父亲的熏陶,从小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忠臣烈士的英雄故事。文天祥十分敬佩杨邦乂、胡铨这些前辈英雄,立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二十岁时,文天祥高中状元,从此走上了坎坷仕途。

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有政治腐败,外有蒙古人频繁南下攻宋。文天祥在朝廷中权位低微,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被外放到地方,担任负责断案的官员,一直没有参与抗击外族侵略的机会。

1274年7月,年仅四岁的宋恭帝即位。蒙古人见南宋政权交替,内部动荡,便派二十万铁骑借机进犯南宋。南宋军队仓促应战,根本无法抵抗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击,城池相继陷落。蒙古铁骑很快便打过了长江,南宋都城临安岌岌可危。朝堂内外一片混乱,官员纷纷外逃,太皇太后紧急下诏,要求各地进京勤王。

然而,宋军将领都被蒙古军队打怕了,如此大的一个王朝,仅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文天祥以一介文人的瘦弱身躯挑起了与蒙古铁骑斗争的重担。他捐献所有财产,并募集大量军费,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抗元军队,立即开赴临安。

但南宋政权已经腐朽不堪,丞相陈宜中及大部分官员都主张议和,连太皇太后都准备携年幼的皇帝投降。

文天祥对南宋政权彻底失望,他离开临安,赶往福建南剑州招募士兵继续抵抗元兵。之后,文天祥协同各地抗元义军,转战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一路收复了众多州县。

1278年冬,元军开始大举反攻,义军节节败退,文天祥战败被俘。

元军将文天祥关押在战船上,赶往崖山剿灭南宋将领张世杰。抵达崖山后,元军将领张弘範威逼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不由想起了惨死的家人和沿途破败的村镇,愤怒地说:“你也曾是宋朝的将领,投靠了蒙古人,为虎作伥,杀戮了多少百姓?你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让我劝张世杰投降,休想!”张弘範听完,仍不死心,他再三威胁强迫文天祥就犯。

文天祥不予理睬,他凝望北方,悲壮地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範听完文天祥的诗,不由被他那慷慨赴死的决心所打动,没有再为难他,将他押送到元大都,交给元世祖忽必烈处置。

元世祖忽必烈见文天祥忠贞不屈,更想将他招降。他派已投靠元朝的宋恭帝赵

来劝降。面对这位昔日南向而坐的年幼君王,文天祥心中再无往昔的尊敬。他眼中时而愤怒,时而悲悯,百感交集。最后,他朝赵

躬身拜了一拜,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忽必烈见文天祥誓不投降,十分生气,便下令给文天祥戴上沉重的枷锁,将他关进暗无天日的牢房,以此消磨文天祥的意志。就这样,文天祥在狱中一待便是三年。这三年中,他不仅没有消沉下去,而且不断写出大量的诗作来激励自己。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1282年12月,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当文天祥来到大殿之上,满朝文武已在两边垂手而立。面对着人人畏怯的元世祖,文天祥昂然不惧,只是躬了躬身,根本不行跪拜之礼。元世祖也不怪责,缓缓对他说:“只要你投靠朕,对朕忠诚,马上就可以做我大元朝的宰相,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文天祥回答:“我已是大宋的宰相,又怎么可以做元朝的宰相?没什么好说的,让我一死就够了!”元世祖见文天祥居然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顶撞自己,十分气恼,便下令处死文天祥。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元兵杀死在柴市,终年四十七岁。文天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不惜牺牲自己,奋起反抗外族侵略,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不屈气节深深影响着后人。

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篇二

满门忠勇杨家将

在山西省代县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势的钟鼓楼,在其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相传这是人们为了纪念杨家将的不朽功勋而建的。说起杨家将的故事,几天几夜 都说不完,满门忠烈,须眉巾帼皆是盖世英豪。

一说杨家将,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杨业了。杨业自小就善骑射,武艺高强,每次打猎他的收获总是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要如猎鹰追逐野兔一般。”杨业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善于领兵作战,所以很受北汉皇帝的信任,官拜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建议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宋朝,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遭到反对之后,他并未变节投宋,而是报刘氏知遇之恩,舍命保护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仍在城南与宋军作战。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觉得他是一员勇将,在将他收降之后,仍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于是杨业和潘仁美一起担负起防御契丹入侵的重任。实际上,潘仁美只是挂名的将军,重任都落在杨业一个人身上。

杨业没有辜负宋太宗的重托,980年3月,契丹十万大军来攻,杨业率部一路堵截奇袭,将契丹大军杀得片甲不留,契丹节度使萧咄李被斩杀,大将李重诲被俘虏。这一仗让契丹人魂飞魄散,从此,他们只要一见到“杨”字军旗,便吓得胆战心惊,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

杨业驻守雁门关达八年之久,在此期间,契丹军始队终不敢入侵一步。杨业战功显赫,难免招来一些同僚的忌妒,有人秘密上奏诋毁杨业,但是太宗皇帝没有轻信,而是将密折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986年,宋太宗决定彻底解决契丹的騷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杨业兵出雁门关,出师两个月就大获战果,但是由于其他几支部队溃败,如果杨业孤军深入敌部,非常危险。杨业本想保护百姓离开战地,然后再谋攻敌之策,可是主帅潘仁美坚决反对,他好大喜功,执意让杨业攻打寰州。杨业解释说这样会失败,监军王铣就陰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手握几万大军却不敢和敌人正面交战,难道你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愤地说:“我只是为了减少伤亡,好完成皇上交托的使命。”最后杨业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出兵前往。两场恶战之后,杨业寡不敌众,潘仁美和王铣竟然没有接应他突围,杨业虽英勇作战,但最后还 是受伤被俘。杨业铁骨铮铮,不愿屈服契丹,最后绝食而死。

杨业虽死,但是他的爱国血脉却留传了下来。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即杨六郎深得父亲真传,智勇善战,军纪严明。杨延昭儿童时代就受到父亲的熏陶,喜欢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朋友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杨延昭长大之后,父亲就带他上阵作战,很快他就成长为一名成熟勇猛的大将。986年,杨延昭随父亲在朔城激战,手臂被乱箭射中,却毫不介意,继续浴血奋战,大慑敌军。999年,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杨延昭奉命守卫遂城。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人人自危,杨延昭神情泰然自若。时值寒冬,杨延昭命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契丹军无法攻城,契丹久攻不下,还 损失大半人马,只好去攻打别处。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二十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杨家将里著名的英雄。他们祖孙三代,在当时的北宋几乎是家喻户晓,深得民众钦佩。

杨家将那种尽忠为国、浴血杀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被历史长河涤荡得闪闪发光。至今,他们的英姿仍然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篇三

韩世忠激战黄天荡

韩世忠和岳飞一样,是宋朝有名的抗金将领。他英勇善战,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世忠年轻时孔武有力,能拉开三百斤的强弓,能在飞奔的马上射箭。这些突出的本领使韩世忠更想投身于抗金前线。十八岁时,韩世忠参军。为救民于水火,他常常奋勇当先,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其中最卓越的一次战役是黄天荡之战。

靖康之难后,金兵一路南下,烧杀抢劫,宋高宗一度入海避难。为了扭转时局,以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为首的一批将领,承担起了挽救南宋的重任。

1129年,金军烧杀掳掠后北还 ,向镇江撤退,韩世忠得到消息,率领八千水军前去阻击。

韩世忠用兵如神,料到金兀术会带人到镇江金山庙侦察大宋的军情,事先就在庙里、庙外埋伏了一百多人。

天渐渐黑了下来,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果然,从远方隐约传来“咔嗒、咔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马走得很慢,像是怕被人听见。不一会儿,只见五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往金山庙走来。

埋伏在庙里的宋军,一时高兴,忘了事先的约定,提前敲响锣鼓,惊动了这五个人。说时快那时迟,大家一哄而上,朝着这五个人就扑过去。一时间,锣鼓喧天,战马嘶鸣。五人情知不妙,连忙调转马头往回冲。黑夜混战中,俘虏两人,逃走三人。其中逃走的一人丢弃了绛紫锦袍和玉带。后来才知道,这个丢袍弃带的人就是金军元帅金兀术。大家一听,都捶胸顿足,为没有生擒金兀术而感到遗憾。

可韩世忠一点也不感到遗憾,他还 等着和金兀术大战一场呢。第二天,金山江面上,韩世忠率领水军八千人和金军十万之众对阵。双方展开激战,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上阵,擂鼓助威,宋兵士气如虹,大败金兵。

金兀术派遣使臣送来书信,愿意归还 所有抢夺来的财物,希望韩世忠可以放他一马,让他北渡长江。韩世忠不为所动,严词拒绝。金兀术还 是不死心,又派使臣送来书信,如果韩世忠答应让他北还 ,他会献上战马五千匹,又被韩世忠一口回绝。

就这样,金兀术被韩世忠的宋军一路追击,最后逃入河道湮塞的黄天荡。黄天荡里沟河纵横、港汊密布,地形复杂,只有一个出入口。金兀术被韩世忠的水军堵住了出口,死死封在里面,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被困了长达四十天,处境艰危。

韩世忠水军中大多是车船,船体高大,日行千里,且稳定性好,作战威力强大。韩世忠特地命令工匠制作了许多带有铁链的大铁钩,让骁勇善战、年轻健壮的水兵用这种大铁钩来对付金兵的小战船,宋兵在大车船上居高临下,甩出大铁钩,钩住金兵的船舷,使劲一拽,金兵马上人仰船翻。

金兀术不禁感慨道:“宋兵驾船就好像我们骑马一样敏捷,怎么办呢?”无奈,金兀术只能再次低声下气祈求韩世忠放过自己。韩世忠态度坚定,说:“只要你放了我们的皇帝和太上皇,归还 我们大宋王朝的土地,那我们一定会保全你的性命。”

金兀术默不作声,回去后仰天长叹:“我从北方起兵以来,从来没有如此狼狈!难道我要死在这里了吗?”

这时,一个贪财的书生前来献计,建议在小船内装土,有了重量,船就更加稳定;再在土上铺一层木板,走起路来也()很平稳。这样,宋兵的大铁钩就无用武之地。等到一个无风的日子出击,用火箭射烧大车船上的篷帆。另外,可以开凿一条河渠直通到宋军的上游,这样,宋军的黄天荡之围就失去了作用。金兀术一听,喜出望外,采纳了他的建议。一夜之间,金军凿通了河渠。

最后,金兀术就是靠着这条计策,用火攻才得以逃脱,北渡长江返回老巢。

虽然金兀术逃回了北方,但是激战四十八天的黄天荡之围,却给了金军沉重的打击,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战局。

韩世忠不仅作战勇猛,也敢于坚持正义,据理力争。岳飞蒙冤下狱,朝堂上下没有一个人敢为岳飞鸣冤,唯独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岳飞何罪?”当得到的回答是“莫须有”时,韩世忠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正是通过这件事,韩世忠看清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一隅的虚伪嘴脸,感觉自己北伐复兴中原无望,愤然上书祈求告老还 乡。从此,这位抗击金兵多年的民族英雄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事。但他身上的英雄气概,一直激励着后人。

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篇四

“南天一柱”冼夫人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英雄不计其数,他们像天上闪耀的繁星,一直闪烁到今天。能够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定有过人之处。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女性,她们丝毫不比那些大丈夫逊色,在那些动乱的年代,成为安定天下的巾帼英雄。人称“岭南圣母”的冼夫人就是一位出色的女性。

冼夫人家境很优越,家族世代为南越的首领。冼夫人自幼聪颖过人,足智多谋。由于南越部落较多,在隋朝之前的动乱年代,部落之间常常爆发战争。冼夫人自幼没有女儿娇弱的性格,而是喜欢追随父亲和哥哥驰骋疆场。她似乎天生就有一股霸气,得到高人传授武艺和韬略之后,不但能够弯弓执刀与敌人战斗,而且对于行军布阵也很有自己的见解。经过几次部落之间的战斗之后,她深得同族的尊重和信赖,甚至南海的一些部落都望风归附。

苗裔首领冯融看中了冼夫人的才华,于是为儿子冯宝向冼氏求亲。冯宝新任高凉 郡太守,长得一表人才,又是官宦世家,冼氏自然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冼夫人嫁于太守冯宝,辅佐丈夫,开始了她辉煌的一生。

548年,侯景在寿陽发动叛乱,梁朝计划在采石矾抵抗叛军渡江,以另一支精锐部队偷袭寿陽,使得叛军不能前后相顾,以此瓦解叛军。但是朝廷误命通敌的萧正德为平北将军,萧正德表面备战,暗地却资助叛军,于是侯景顺利渡江,梁武帝被围困在台城,梁朝岌岌可危。这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火速救援台城,高州刺史李迁仕久蓄异志,谎称有病,迟迟不肯应敌。冼夫人看穿李迁仕推脱应敌,一定是有谋反之意,于是和丈夫假装去送军资,李迁仕中计,毫无防范地打开城门,冼夫人下令攻城,将李迁仕独守的空城一举攻下。进而与长城侯陈霸先在湖石会师,击溃叛军。

之后,陈霸先击溃侯景,趁机取代梁朝称帝,南朝瞬间更朝换代。在数年之中,长江流域烽火连天,岭南地区却安然无事,这是因为冼夫人的治理。这个时候,冯宝已经病逝,陈霸先顾念旧时和冯宝一起作战的友谊,特命冼夫人的儿子冯仆为陽春郡太守。570年,广州刺史欧陽纥谋反,陈霸先鞭长莫及,冼夫人就近联络百越酋长共同抗敌。欧陽纥诱扣冼夫人的儿子冯仆为人质,冼夫人不顾儿子的安危,立即发兵守境,助陈朝平定叛军。冼夫人功不可没,被敕封“石龙太夫人”。

陈朝经过三代皇帝,到了陈后主手中时,终被隋文帝所灭。南北朝时的对峙局面虽然得到统一,但是岭南地区尚未归附隋朝,岭南各族便推选德高望重的冼夫人为首领,维持地方安定,岭南地区俨然一个独立国家。此时冼夫人已经六十多岁,当地民众都称她为“圣母”。知道陈朝已灭后,为了避免干戈,百姓受苦,冼夫人深明大义,归附隋朝,从此南北正式统一。冼夫人被册封为“宋康郡夫人”。

岭南王仲宣不服隋朝,发动叛乱。冼夫人已经接受了隋朝册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的责任,于是派孙儿冯暄率兵平乱。可是冯暄战败,冼夫人又派幼孙冯盎前往,而且亲自上阵,很快就平定叛乱。从此南疆一片安谧,隋文帝大加赞赏,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谯国夫人虽然不是什么官位,但是隋文帝却授予冼夫人印信兵符,全权指挥岭南六州兵马,而且给予遇到紧急事故可以不先奏报朝廷而见机行事的特权。

冼夫人坐镇岭南,明大体、识大义,惩治贪官,招抚部族,使岭南的政务紧紧有条。冼夫人此时已经年逾古稀,但是仍然策马巡视。

南北朝是我国的大分裂时期,这个时期朝代更迭非常频繁,这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冼夫人这样一位雄杰。她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她的军事才华同样出众,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运筹帷幄,敌人闻风丧胆。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冼夫人在混乱的年代脱颖而出,做成了许多男子汉也做不成的大事。冼夫人虽然经历了三个朝代,但是她始终忠于自己的部族,忠于自己的职守,使岭南地区安定繁荣长达半个世纪,对于一位女性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周总理曾称赞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