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十一篇)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十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7:20:12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十一篇)
时间:2022-12-28 07:20:12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一

一、没能更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的思想的闪光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不能最大面积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的程度不够。

三、问题的引入:如果能利用具有实际意义的背景引入会使学生更有兴趣去研究,也可以调整课堂知识比较单调的的不足。

四、例题的研究:我想要是将例题交给学生去研究,研究解决的方法和各个题的结构特点,由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每种情况应如何做,应注意什么问题,这样会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练习的方式:练习的方式方法应多种多样,不仅可以编制题组进行训练,也可以总结题型之后,由学生自己进行编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题型的结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改进计算不准确的不足,也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策略思想,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是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质疑、调查、尝试、研究、体验的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还要在教学中突出自主学习,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努力实现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的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对学习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对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让学生对学习自我监控,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二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一、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鉴于语文读写的实践性决定了 “工夫在课外”的特色,如以彻底分块如大学课堂管讲不管学生的分法,必然导致学生能力训练失控而最终将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鉴于作文主要侧重实践而非理论;所有教学内容分为分块与不分块两大类。即将欣赏示例类的课文(含文言文)进行分块教学;而作文,配套练习,课外自读教材及指导,复习等体现能力训练的内容不分块,由原任教师教学并起总体衔接连贯作用。保证教学主题训练的延续性。

鉴于课文事实上在教学中所处的作用有限,已不适宜将其作为教学主要目标,而知识点训练以及课外大语文读写以及传统大作文等更为重要的内容显然应该用一定课时加以指导;所以我们把课时相应安排为:每周分块与非分块内容各占 2个课时,在时间上对能力训练给予充分重视。对课文处理,立足重点中学层次,重点课文用2课时;非重点1课时,每单元6课时,即用三周时间。

鉴于讲授课文同一内容要有合理的间隔重复次数;且为了中段期末考统一进度方便,教师半学期内教学同一内容连续三轮共六个班为宜。最后一轮在自己班教学以方便调节且方便段考复习。在原任老师继续熟悉所有课文的基础上,分模块授课老师应为原任老师提供教案供复习衔接参考。

体现能力训练不分块的内容,可依考点(或知识点)为序,有的放矢根据需要逐一训练;首先是有内容、有计划统筹安排好高三能力点,在高三复习之前完成一轮充实的训练,从而切实为高三复习打好基础。同时广泛而深入地全面进行注重潜移默化的课外大语文读写指导。

注意:课时严格依计划执行、结束,还可用减少非基本篇目及增加自渎篇目以调剂,如文言如果较长可只上三课;单元考试无法统一问题不大;通过科代表以及交流教案衔接相关进度,内容等问题,形成有机教学整体。

二、关于开展分模块语文教改实验的尝试

最大的特点是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在体系有的放矢,成功的解决了模块教学与教学责任归属的矛盾,对教学质量反而有一种积极的促进效应;在全社会还受高考指挥棒制约的前提下,矛盾的解决将是教改的必须具备的安全阀门,也是诸多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望而却步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是面对不是以内容为模块而是以融丰富内容于一体的单元模块,大胆变通极富创意,使看似不可能进行的模块教改得以顺利进行。虽然没有从内容上真正体现模块,但专人负责其中部分内容,本质上与今后改革方向一致;这不仅是对现在体系的变通,也为今后模块教改无疑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思路。

有利于教师发扬自身优势,精心备课、讲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且连续三轮可以使单元课文反聩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类似公开课之收获,无论怎样精心的备课都不能与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相比,而这正是一人负责所有课程的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尽可能充分的体现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高标准要求。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精雕细刻出精品,即对教材及教学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完善,进而逐步升华到教学艺术的境界。尤其现在大力提倡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之机,更需要时间去努力探索,让多媒体广泛渗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现在我们参与实验的老师几乎每堂课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前只停留在极少数公开场合才使用多媒体的尴尬状况。这种“充分备课,反复反馈提高”的优势特别适应新课程“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交流,气氛活跃生动”的课堂教学高标准要求;应当知道,符合新课程教改特点的课文教学的难度要远比传统方式教学大得多;一学期演示一两次,就很不错了,但我们却可以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全方位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意图。

有利于学生调动学习兴趣,吸收各家之长,丰富课堂内容。一是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擅长,不同的教学风格特点形成了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突破了语文千篇一律程式化;二是精心处理设计的教学内容显然比常规有限的努力更能体现文章的丰富与魅力,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学生对实验普遍持欢迎态度主要原因之一也就在于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疲于应付而不能不照本宣科的通常方式(少数教学高手例外),往往是让语文课乏味之极的根源。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二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三、我的实践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四、我的看法

(一)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二)、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例如某个勤奋的学生经过努力语文考了95分,没有上优秀,我们则不会称他为好学生,也许会说他脑子慢再学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

(三)、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五、今后的打算

语文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体而言,语文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面对学生不懂文体,不会谋篇,词不达意,表达不清,错别字连篇等诸多语文能力的缺漏,人们在思考,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颓靡的困境?怎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需要? 首先:应摆脱操作上的简单化。国家教育部门为方便教师查找备课资料,编写了教学参考书,其目的主要是让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一些资料,因此在表达形式上并不那么深入浅出和有条理性、逻辑性。而有些教师则不加思考的地将教参上的内容照搬到课堂上,不结合本地区,本班的学生情况,这样的传授知识,学生如何能接受?于是就形成了“千节一面”的情况,甚至包括有些优质课、观摩课也是如出一辙,缺少新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只能成为一种良好的愿望。

其次,升学考试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的短期行为,诱使教学中的简单化。多年来,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学生家长及至教师本人已经习惯和认同了成绩就是效果,考分就是质量。于是教师为考而考,学生为考而学,领导以考视人。把繁纷复杂的、丰富厚实的语文世界收缩于考试说明之中,排斥了除考试说明之外的其它内容。教师将丰富多彩、优秀生动的课文,分解成支离破碎的骷髅,难怪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本来贴近学生生活,感情丰富,吸引学生的文章,学生会觉得学起来枯燥乏味。我们看到不少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把语文课上成了应考训练课,题型分析,应考技巧,大量的时间被消耗了,这无疑大大限制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如果不摆脱为应试而采取的简单的短期行为,那么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子会越走越窄。

第三,要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应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规律。语文教学中的简单化,还表现为排斥与不重视语文学习中的直觉,领悟等非理性现象的存在。近年来,不少地方把语文教学量化了,甚至把理科教学中的某些做法引进了语文教学领域。语文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容易操作。认识若干生字、背诵一篇课文可以在一定时间完成,而要理解、体味一段或一篇文章则不一定能在一定时间完成或取得满意效果。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自觉与感知对于他们学习语文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潜能。所以我们的前人十分重视学生读的功能,把入学学习称之为“读书”。“读”是我们教学中的优秀传统。可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读,而特别重视学生的写与对文章的分析。汉语言较之其他语言而言,更有许多不确定性,如果把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译成白话,就会索然寡味。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几个例子”如果不加强对语文教学规律的研究,不能把学习“例子”转换成技能,则学生只能得到死的知识,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则无从谈起。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第四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只是做得还不够,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五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大班教师教学反思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三

九年级历史教学涉及中考,而当前新课程改革也正在进行中。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如何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兼顾中考和新课程改革,追随上形势的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挖掘和反思。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同时”,反对那种填鸭式教学,改革应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应该在普及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说知识是基础,是学生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更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讲好历史课难。因为学科淘教案网之处。比如,我在复习《戊戌变法》的时候,我把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放在一起比较着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场改革需要从原因、国际环境、内容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去掌握。通过比较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加强原有知识的记忆。

我在进行《侵略与反抗》的设计时,选择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分中国近代史为平行的'两部分,即屈辱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和抗争、探索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编织一张知识网。纵向看,是战争、条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探索等几个专题;横向看,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从民族危机到思变、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变化的内在联系。

学习历史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随意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评价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积极作用;(3)消极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比如分析拿破仑,我们应该对学生强调:(1)不要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要客观公正。同之处。比如,我在复习《戊戌变法》的时候,我把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放在一起比较着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场改革需要从原因、国际环境、内容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去掌握。通过比较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加强原有知识的记忆。

对于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对各科的特点也是比较了解,面对着升学压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加强,但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历史缺乏重视,因此初三年级的历史课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牢固确立中考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中考的残酷性和成绩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分分必争的必要性。

2.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将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广泛的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记住知识点。

3.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4.课下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初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节课都给学生制定一个导学案,将知识点以更加直观和系统的方式展现出来,后边补充上相应的中考习题。做到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掌握。同时我提出每天在课后复习历史十分钟,天天如此,把知识点巩固住。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四

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是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而且用天平测质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是由于质量的学习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物体的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实验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前,我常用2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和托盘天平的结构;师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师示范操作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学生分组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1课时显得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讲台上放着一台托盘天平,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低,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践,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暴露出来,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反思以后我优化了教学过程设计:

1、每一小组的课桌上放一台托盘天平,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并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

2、学生阅读课本,学习交流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生分组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4、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5、师引导点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总结使用技巧;

6、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我改变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学生要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我采用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用这种设计进行了两个班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边玩边学,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不敢大胆放手,总希望课堂要向着我们预设的方向发展下去,不让学生尝试,害怕暴露问题,教师一讲到底。我校大力倡导自主课堂后,我在课堂中不断探究小组学习模式,通过自学、交流展示、先学后教等方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事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多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不够优化,形式较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自主学习、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交流、展示、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物理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五

教学反思是教师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要从增强反思意识、加强系统学习、多方沟通交流、及时总结反思和加强指导五个方面来培养.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3]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2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3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

2.1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2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3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等形式,走出去或请进来,主动邀请教学同行一起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进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讨交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是加强与其它院校和同行沟通、交流与学习的难得的好机会,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教学反思尤其要注意与两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一,与同事之间的探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通过交流与探讨,也许会受到启发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好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2.4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日志、叙事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札记、体会和教学后记等。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让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写出来,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进行总结。这些都属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的时效性,即总结反思要及时。教学实践刚完成,此时教学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有体会,此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最佳。否则,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就淡化了。

2.5加强对教师教学反思的指导。教学反思并不是简单的对自己教学的情况进行回顾,而是要在科学的、专业化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得失,再回到教学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然后再总结、再实践。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诚然,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导也是必要的。这样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少走弯路,不断加强反思能力,提高反思效率。这种指导主要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反思策略的指导,即反思方法、途径、技巧等的指导;二是反思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应让教师明确反思的具体过程。

教学反思是现代教育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做一久舟黑型的断师。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六

又是一个学期结束了,新的一学期里我又有了许多的心得感受和反思。

每节课开课以前,我就上节课所说内容,采用师师问答、生生问答、小组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复习,这一方法不仅有效的复习了上节课或以前所学的内容,而且为新授内容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练习听力的良好机会,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途径之一。我一直坚持用英语讲课,刚开始从最简单的短语、句子、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当学生听得不太懂时,我配以夸张的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也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除教师制作直观教具外,我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学具。如刚开始学字母时,就可让学生作字母卡片,以便进行同桌、分组、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单词教学、对话教学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片卡、单词卡、句型卡或头饰、道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师生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非常好。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交际功能;我一贯认为学生会应用英语是关键,所以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内容自编自演谈话内容。这样学生活学活用了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我在领读时声音、语调都带有感情色彩,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让学生在表演时拿出自制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并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带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另外我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兴趣特浓,走在校园里,走在马路上碰到我就主动用英语和我对话。

我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了课外活动小组,象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表演话剧,小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此外,我还联合其他英语教师组织开展了三至六年级趣味英语知识竞赛,将一些奥运知识、日常生活知识,脑筋急转弯题,课文中学过的一些改错题、数字认知题目变换成“医生诊断题”“用英语算数学题”等让学生感兴趣的题让他们参与竞答,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小学英语期末教学反思期末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七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与以往的社会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今天的孩子们受新社会的影响,也就塑就了新社会的新一代,他们不再是以前那样—之乎者也,对家长、老师毕恭毕敬,尤其是对年轻的老师,他们是毫无顾及,一个年轻女老师,他们有可能喊你美女,要是一个年轻男老师,他们会喊你帅哥等等诸如此类。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他们也喊过我这类的话,虽然我个人不很在乎这些,可在教学当中我会尽量去避免他们这样子喊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今天的教育教学跟以往的教育教学是不太一样了,那么对于我们年轻人要教好学,上好一堂课,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的确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体验,因为他们这一代跟我们一代有着太大社会差距。在这一年的教学当中,我个人很有一些感触,有快乐,也有困惑。总起来说,经过这一年的教学生活,对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也有一些个人感触。

班上,同学们的个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在学习上非常认真,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就不认真(可以说这部分同学跟本就学不进去,就算把书拿出来,也就是摆摆样子),还有一部分同学处在这两者中间,他们只要受到那些调皮孩子的影响,也就学不下去了。大致可以把普通班的学生分成这么三批,但这里还有一点,这三批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活泼。每一位学生都是很活泼的,他们能在体育场上奋力去争第一,他们能够在各项其他非学习活动上表现的非常出色,这里说的是他们非学习上出色的一面,在我的教学中就是针对他们活泼的一面进行教学。

在一开始,我把我最年轻的一面,展现在他们的面前,把距离和他们拉近。每一堂课,我都是早早的进入课堂,面带笑容,跟同学们一起等待上课,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我都会注意到的,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去应对,所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那帮孩子们非常喜欢我跟他们上课,尤其是那个班的学生,他们最喜欢我了,这是真的,从他们的态度,表情上是可以证明这上点,而且在其他班级中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我总结出,这得意于我的幽默及活力,我感到很欣慰,当老师好快乐。因为那些学生们好可爱,同时他们又好喜欢我,所以我也就喜欢给他们上课,而且每一堂课备的都是很仔细的,每天晚上总是想着第二天赶紧去上课,看一看这帮可爱的孩子们,总是想着跟他们在一起。可后来的课堂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终有一些比较难管的学生,说话,甚至打闹,在一开始我遇到这样的学生总是能够细心的开导,教育,他们表现的也非常乖的,在你面前总是能够下定决心,下次绝不会在这样了,态度非常的好,可他们总是在犯同一种错误,次数多了,我就有些耐不住性子了,教师也是常人,并非圣人,就难免对他们严历的批评一顿,这下可坏了,他们听不得这样子的话,就开始跟老师走反调了。为了解决这现实的问题,我自己费了很大的心思,想尽了各种方法和策略,可就是没有效果。我就开始疑惑,不知道这些孩子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所以自己就开始给他们一次一次生气。生气归生气,可还要解决问题,那这怎么办呢,这时候我把我的烦恼告诉了老教师们,他们给了我一些策略,说是对学生就得先打后开导,不能对他们太好了。老教师们这么一说我是更迷惑了,平常我怎么对他们好了,无非就是带着笑容上课,在课堂上幽默一些,如此而已。

“对他们太好了”我一直在思考着这句话,后来我就理解成对他们不能笑,在实际当中我就按这种想法实施,就不会对他们笑了,而且把我的脸绷的老长,让他们看上去就很讨厌的样子,刚一开始,他们是有些收敛了,可时间长了,这就不好使了,他们才不管你那一套了,他们是照说,照闹,当你横眉冷对的时候,他们不觉危机,反而高兴和兴奋不已,因为你终于生气了,那张冬瓜脸看起来好看,搞笑,所以他们总是制造机会让你生气,看一看你那搞笑的冬瓜脸,这更让人气氛,这真的到了没法管的地步了。到这里我个人也有一些情绪在里面,所以一碰到他们这样,我就给他们一顿暴风骤雨似的批评,直到他们稍微安静下来。如此经过一段的时间,本想产生一些效果,可效果没有出来,反而出来一些后果,他们纪律更差,很难维持。其结果

是很明显的,哪一个班被批评的越历害,哪个班的纪律就越差。这个地方就说明问题了,为什么这样子,原因应该是清晰的,我的教学方式跟他们所需要的是背道而驰的,他们本身活泼,可爱,需要的还是引导,而不是一顿又一顿的臭骂,他们终还是小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的,虽然他们长的都像个大孩子,可他们心理上是不成熟的,需要的是你我们的细心和耐心的教育与引导。如果再一直批评下去,他们就会跟你唱反调了,那么这是不是他们的反逆心理呢,他们的这种行为好可怕的呀。到了这里,我个人又进一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维持下他们的纪律来。如果再批评下去肯定是无济于事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应该回到一开始的那种状态呢,如果再回去的话,那也应该是行不通的,那到底咋办?在这之后的教学当中,我还是多多少少的把幽默,风趣放进我的课堂,笑容又挂在我的脸上,当然不是完完全全的一开始的那种模式,在幽默的同时,多少带一些严肃,对他们的错误要毫不客气的给予批评与纠正,总之一句话,不能总是以一张冬瓜脸去面对这帮小孩子,如果这样的话,他们是会受不了的,老师也是受不了的,只能增加师生之间的矛盾,而不能缓和师生之间的矛盾。

我这一年的教学基本上就是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我全身心投入,以幽默、风趣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取得了小小成效;在第二个阶段,我遇到问题了,就放弃了我个人的幽默与风趣,完全以另外一种面孔去面对这帮学生,而事实说话了,我这样子是行不通的;在第三个阶段,我是进一步反思,采取了幽默与严肃并重的策略,其结果是比较可观的。从这三个阶段也许可以看出,今天的新一代的确有着他们自己的个性,这也许是这个经济社会影响的,他们多一些顽皮而少一些矜持,没有我们一代那样的听话与用功,这应该是跟这个社会环境相关的,我们那时候,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老师毕恭毕敬;而他们可以当着众多人的面毫不顾及的对自己的父母乱发脾气,课堂上那么的不懂事(暂且这么说),究其原因,就是这个社会环境不一样了。他们在课堂上不守纪律,不是在高中阶级养成的,肯定不是在这个阶段,因为一种习惯的养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他们从小学,初中很有可能也是表现的不怎么好的,这样的习惯已经养成了,要改变这种习惯是要费很大功夫的。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有着自己的策略,来教育他们,使得他们懂事,他们终归还小吗,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使得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个人得到一个小小的结论,要上好一堂课,需要针对这些学生自己的特点,来进行教学,他们所需要的应该是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当他们有错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能够耐心的去开导他们,当他们不守纪律的时候我们也要去管他们,不要放任自流;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自己的活力展现出来,幽默的语言,风趣的动作,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这门课有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够安下心来学习,这样呢在教学当中也就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总之,针对今天这个社会下,学生所具有的活泼的特点及本身的各项素质来进行教学,从纪律上,学习上应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八

《神奇的书》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小诗,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简洁的语言,热情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在导入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诗歌,在初步了解诗的大意后,让学生说说懂得了什么,然后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读每一小节,加深对诗的理解。

之后,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书”的神奇表现在哪里,抓住重点诗句来理解。我还引导学生体会一二节运用对比的写法,边理解诗意,边让学生想像,还可以用哪些事物做形象的对比,来突出的书的神奇,然后让学生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写。学生写出了:“没有一艘神奇的飞船,能像一册书籍一样,带我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也没有一列非凡的列车,能像一部史书一样,带我们去穿过时空的隧道。”等诗句。由此看来,学生对书的神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

一,复习旧知,包括复习生字词和读通顺课文。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力求图文结合,情景相融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并做到读出感情。

三,指导背诵。

四,书写生字。

五,布置实践性作业。

一、构建开放有生趣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_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堂上学生被精心准备的课件吸引,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帮助他们进一步感受“神奇”的含义之所在。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发表了他们的独立见解。如:

在指导读第一至四句时播放完课件时问:书像什么?学生说:

①像火箭载我们遨游太空。

②像钻石闪烁智慧之光。

③像铃铛敲醒沉睡的生灵。

二、充分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和指导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自己感受、理解、欣赏,如:这课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书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学生进行创造性朗读的阅读能力即把想象的神奇的书读进去。最后学生背诵起来就轻松许多。这样的培养过程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学要解决学生写的问题,唯一的捷径就是引领学生走到爱读书的道路上去。通过看学生寒假日记,了解到学生在假期里积极地看书的不多,特别学得吃力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大多数时间浪费在与电视作伴中,问假期看了几本书,一脸茫然。为此,就以本单元内容为纽带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文中第1、2小节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分别把“一册书籍”和“一艘非凡的战舰”;“一页诗扉”和“一匹神奇的坐骑”进行形象的对比,突出书的神奇。

班中也有那么一些小书迷,让他们谈自己读书时的感受,有学生说:我感觉书就像一部长部电影一样,让我看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有的说:书就像美味食品,让我忘记了吃饭;有的说:书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陶醉;还有说书像钥匙,像心理医生、像一幅风景画、像一杯茶、像一盏明灯……想不到学生说出这么多对书的情感体验,让那么平时不大爱看书的学生启发应是很大的,在他们的心得中写到:原来读书有这么美,我以后也要好好读书了。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九

20xx匆匆而过,马上迎来了20xx,20xx是一个难以忘记的一年,是一个让全中国人激动的一年,08又是一个收获的年月,08叫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随着08年8月8日奥运会的举办,迎来了新的学期,参加教育工作也有一年了,总结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具体是得大于失。

08年下半年,我继续在商都二中任教,继续教我的地理(八年级),对于一个理科生教地理真的有一定的难度的,真的。我上学不在这上的,我上学在山西上,那里不学地理,所以对于现在的我是边学边教,在去年刚来时觉的很难,现在适应了,也觉的没什么,主要是我喜欢上了地理这门学科,我看见我的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尽头,我发至内心的高兴。

在今年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其实学地理就应该和实际生活多联系,有时我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帮他们记忆,如我们知道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这个学生必须记得他们的名字,我就组织了一个顺口溜:四江三海两宁甘,两湖两广两河山,云贵川藏福吉安,京津渝蒙新陕台,香港澳门回祖国,建立特别行政区。这样学生记的就很清楚了,还有很多很多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放假的日子里,我会加劲的为自己充电,叫自己成为一个叫学生羡慕的老师。使自己的才干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争取积极的贯彻新的教学教纲。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十

这个暑假在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参加了xxxx年河南省中职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按照培训方的安排认真学习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师;了解了职教新形势与特色学校建设;学习了怎样提高英语课堂有效性;如何制作微课;如何说课;如何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等;感受了全国英语职业技能大赛各环节。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离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差;教学设计不精,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差,不能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

反思出现这些问题除了自身先天条件不足之外,还与自己平时上进心不强,学习不够,不能积极把握交流学习机会等主观因素有很大关系。

为了今后能成为一名合格或者优秀的英语教师,我决定在今后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坚持每天抽出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进行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训练,多听多练多总结。

2、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自己要及时关注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以这次培训班建立的qq群为桥梁,多向各位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

3、掌握先进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技术,从而使这些教学手段帮助自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多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反思查找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能力,获得进步。

我相信我会以这次培训为起点,勤奋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篇十一

《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

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听清后再跟说。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

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或叫“相互迁移”。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pen----pencil-----pencil-box,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等等。

英国著名语言家c.e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如采用儿歌、猜谜语、简笔画等形式。

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unit3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照来学校,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单词与句型。

《新目标英语》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任务的设计也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又应如何设计任务?

1、任务要真实。既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又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教授八年级上册unit5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某同学生日要举行一个晚会,邀请各位同学参加,你是接受还是拒绝,用英语又如何表示?班级要召开新年晚会,你如何邀请科任老师?

2、任务要可完成。如果设计的任务不可完成,将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主体水平的发挥。

3、任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构建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并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如教授八年级上unit4时,我们可先设计一个这样的任务:

whohowhowlong

然后设计这样的任务:

whohowhowfarhowlong

4、要注意任务的合作性。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合作,每一个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都担当各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可见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再说,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在何时精要地讲呢?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