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诚信调查报告的前言(十篇)

2023年诚信调查报告的前言(十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7:00:22
2023年诚信调查报告的前言(十篇)
时间:2022-12-28 07:00:22     小编:zdfb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度以及大学生对诚信所持态度,我们小组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社会诚信度现状的调查,通过这一调查得出以下几方面信息,希望这些信息能唤醒部分大学生处于沉睡状态的诚信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 诚信 态度

一、 调查题目:大学生社会成新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体现的对诚信的态度,并期望这一调查能让大学生对诚信度引起更多的关注,从而让引导他们更好地做到诚实守信。

四、 调查的准备:

为了让这次调查具有真实性、说服力,我们小组共组织了2次正式的会议以及两次自由的讨论,同时也运用了计算机网络经常在网上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一次讨论及第一次小组会议的讨论确定了调查流程,并初步拟定了调查的形式,如问卷调查、采访等,还确定了调查的范围(重庆三峡学院的学生(校内)、社会人士(校外),由于社会人士调查难度过大,经过老师的同意,我们决定把重心放在大学生自身的调查上),以及问卷调查的内容。根据组员的激烈讨论,我们提出了大学生诚信度体现的多个方面,并配合调查问卷的各个环节对小组成员进行分组,明确划分了各个成员的任务。第二次讨论主要针对问卷设计以。第二次会议主要是对回收的问卷及统计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确定调查报告的初步拟写;以及调查的其他形式的讨论,并最终否决了使用采访的形式,确定用暗访和正式访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

五、 确定调查的对象

在会议讨论中,组员经过对调查研究项目的主题进行探讨和琢磨,最后确定以重庆三峡学院各院系各年级学生和万州区社会人士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通过网络问卷对其他高校少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尽量争取调查范围的广泛。

六、 问卷调查的设计

经过讨论确定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四大部分,即以前是否做过不诚信的事,对诚信及内涵的认识,对当前大学生诚信度的现状的认识,诚信度与教育、社会风气等外在因素的关系,命题主要是以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为题,如作弊现象。

七、调查问卷的分发

通过小组的分工,各分小组立即各司其职,全身心投入到调查中来,所以这一环节迅速地完成了。

八、问卷统计与分析

首先,把问卷调查表分发给组员,以第二小组为主要统计力量,其他各组为辅助力量,各组员把问卷调查表上的答案输入到计算机上,通过计算机统计出数据,然后开展第二次会议,全组成员一起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次调查共制作发放并回收面向大学生纸质问卷150份,网络回收问卷31份,共181份,有效问卷181份。其中大一50人,大二73人,大三48人,大四10人;制作发放并回收面向社会人士问卷50份,网络回收问卷9份,共59份,其中有效问卷59份。

(一)大学生社会诚信度现状

1、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基本态度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

(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是十分重要的;

(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

(1)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

(2)有23.7%的人曾经北大学生欺骗过。

(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2.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行为。

2、关于考试作弊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没有做过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因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3、作业、论文抄袭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人么对于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4、对于求职简历美化的现象

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认为这是普遍现象无所谓。

5、有钱申贷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 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6、请假造假 你身边的同学是否经常拿别的理由来搪塞请假的理由?3.9%的人没有,48.6%的人很少,47.5%的人经常这么做。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有过不诚信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的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的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时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的现象并不宽容,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亟待提高。

(二)对诚信的内涵及重要性的认识

从大学身自身方面看

( 1)根据调查结果,认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但是己经不适合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人占11.6%,认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仍然适用”的人占80.7%,认为“诚信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靠个人自觉”的人数占35.9%,认为“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的人数占22.1%。

(2)对于诚信都会与找工作的重要性,76.8%的同学认为重要,19.9%的同学认为一般重要,还有2.8%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对于诚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87.8%的同学认为重要,11%认为影响不大,还有1.1%的同学认为不重要。

通过这一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对诚信内涵及其重要性认识较清楚,但也有少部分人并不看重诚信。

(三)对当今大学生诚信度现状形成原因的认识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

(1)调查结果显示: 在成长过程中,长辈对自己进行过诚信教育很多的为47%,有一些的为41.4%不太多的为11%,几乎没有的仅为0.6%。

占72.9%,基本上有关系的占26.5%,认为没有关系的仅占0.6%。

从社会调查上看

(1)关于大学生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28.8%的人认为有关系,20.3%的人认为一般,50.8%的人认为无关。

(2)对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28.8%的人认为是社会大环境生活中不诚信的影响,62.7%的人认为是家长、朋友、老师的影响;6.8%的人认为是高校教育体制不合理。

从调查中发现,影响大学生诚信度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以上的调查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观念有着高度的认知水平,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的现象,反映出对于诚信的认知与诚信观念的信奉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的诚信行为选择有着较大“现实性”的特点,尚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诚信原则。因此,在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选择上,学生都是以自我作为判断的依据,学生拥有的诚信的社会资源不足,这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诚信行为的选择。再加之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不诚信现象没有明确的处理对策,滋长了不诚信的行为;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而调查中发现,从小受到诚信教育的学生比没受过诚信教育的学生更讲诚信,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诚信与否的因素。

(四)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诚信度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

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诚信度,63.5%的同学认为应“建立个人诚信档案”,45.3%的同学认为应“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0.9%认为要“加强舆论宣传”,18.2%的同学认为要“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

从社会调查上看

(1)对于加强大学生诚信的方法,66.1%的人认为要加强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孩子的诚信教育,22%的人认为要改造社会风气,11.9%的人认为要加强道德素质培养。

(2)有近半数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将会越来越好。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无论大学生自身还是社会人士都十分重视大学生诚信度提高的问题,并且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

通过这一次的调研实践活动,我们对大学生诚信度现状有了了解,大学生对诚信认识较清醒,能够正确的看待诚信的内涵,并且基本上能做到诚实守信。但仍有少部分人没有认真看待诚实守信,甚至觉得它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也间接地了解到了当今大学生对诚信及其相关的东西的态度,如教育、社会风气,大家普遍认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赞成大学生的诚信度与从小到大的教育和社会风气有关系。

在调研过程中,各组员积极参与,较充分地运用了大家的智慧,发扬了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使这次实践获得了预期的结果。

十一、建议

结合这次问卷的分析,我们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诚信度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重视家庭教育。

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道德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细节中正确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是人最信赖的地方,家人对孩子一直进行诚信教育,孩子也能受熏陶,形成诚信的好品质。

第二,学校要做好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第三,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生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直接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个人诚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如实记录,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平常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杜绝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学会分辨真伪,不要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侵蚀,并且培养 “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二

现在无论干什么都讲究诚信,学生要做诚实守信的人,不撒谎,与同学之间要做到一诺千金;商人要做诚实守信的人,商品不掺假,这样才能销售营业额高;老百姓要做诚实守信的人……总之在当今社会没有诚信寸步难行,那大家都做了哪些诚信事呢?是不是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呢?因此我们针对“身边的诚信事”进行了调查。

六(4)中队

20xx.5

大街、市场

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小学生、老奶奶

大家所做的诚信事

8月是暑假,大家基本上都在家中休息,于是我们对各个行业的一个代表人物进行了“您所作的诚信事”的调查。下面是我们将他们的叙述进行整理后的内容。

出租车司机: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我感到非常光荣,因为我们的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所以我们每位出租车司机都感到身上的责任很重,诚信当然是我们每位出租车司机的必备品格。每当乘客交多了钱,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多的钱还给他,有时会有乘客将物品遗失在车上,我都会交公。记得有一次,我在打扫车子时发现了一个黑钱包,里面有好几千元和两个银行信用卡,我想这肯定有急用,于是马上交给了负责人,通过各种渠道终于联系到了失主,失主十分感激非常给我报酬,我说这是我们出租车司机应尽的责任。

个体户:记得刚开始做生意时我卖的是牛肉,当时市场上卖牛肉的人很多,他们都给牛肉注水,来增加分量,而我就不这样,注水的牛肉看起来水淋淋的,泛白的,很滑;而我的牛肉色泽深,很是粘手。所以我这的牛肉每次都供不应求了,算起来我赚得比他们要多得多。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我无论卖什么都不投机、占便宜,因此不管卖什么都买者众多。

另外我们还采访了小学生、老奶奶,他们都讲述了自己所做得微不足道的诚信事。

通过对这么多居民的调查,我真的感触颇深,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工人还是个体户,总之他们都秉着诚信来做事,因此都得到了回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牢记“诚信”两个人,真正做诚实守信的学生。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三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题调查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家长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经常进行诚信教育的,大一和大二分别有60%和70%,可见大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和“没有,被家长忽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还有待加强。

六至十二题则针对一些具体情况调查了同学们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诚信所占的分量,认为是互相交往的前提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5%和43%,认为比较重视,但不是决定条件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41%和33%,但不同的是大二中却有24%的人认为无所谓只要大家开心就行,这一点与大一同学形成较大反差,也值得深思。

对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对家境情况大部分学生选择会如实填写,对于银行对助学贷款的担保及偿还要求上大部分同学认为银行有其难处,对银行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这说明很多同学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的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同学们去履行。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如何看待作弊行为中”一题中,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1%和40%的同学表示深恶痛绝,自己也绝不会作弊,同时也大一和大二也分别有32%和37%的同学表示既不赞成也不会制止,体现了部分学生折中的心理。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造成作弊现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从这一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还有待加强。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逐渐端正看法。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四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健康思想,使大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大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大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大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大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大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大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大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大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培养大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大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大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

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3、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五

(一)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8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选择20个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大一部分学生,每个班20人,共100人。

(四)调查步骤

5月12日进行问卷调查;

5月13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5月14、15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一)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⒈对诚信的态度

⒉对诚信的看法

⑷您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吗?a、有关83%b、无关27%

第一题调查的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结果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83%的同学认识到了教育不仅是教书这一项,“育人”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时,教育应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64%的同学认为能,36%的同学认为不能。可见大部分同学把诚信意识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是值得肯定的,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把诚信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不迟到,不旷课,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粮食,不对别人撒谎,这就是恪守诚信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能从生活细节中遵守诚信,那么在关键时刻不用怀疑,他一定会做出崇高的选择,当然在那36%的人群中,也不乏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只是有些人心存大义,却不拘小节,不在意生活中的小事。虽然在一部分人的眼里,生活细节不能体现一个人的诚信态度,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诚信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乱帖广告,乱扔垃圾,浪费粮食等正成为大学校园里不和谐的因素。这些是否应该归结于大学生诚信约束的缺乏呢?至少应该存在一定的联系吧。或许就是那36%的比例,才使我们的大学校园无法达到更高的境界。第三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8%的同学认为影响相当大,35%的同学认为影响一般,17%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小。而被调查的人群中5%的人有多次被欺骗的经历,30%的同学偶尔买到伪劣商品。可见,学校的商业活动对学生的诚信判断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学校被欺骗过或者财产被盗的学生或多或少对学校的诚信环境产生质疑。这种接近社会的校园商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的诚信教育,但是社会实践也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逃避这种实践教育。而大学生对遭受这些不诚信行为后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对于“遭遇无诚信情况,你如何处理”的问题,50%的人选择沉默,以后小心防范,而只有10%的人表示采取行动反抗不诚信行为。选择沉默一定程度上是对无诚信行为的一种默认,一种接受。甚至有些人说“社会就是这样,不可能做到事事诚信”。可见,有些同学已经完全排斥诚信做人的道德标准,这样不仅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而且是对不诚信者的包庇,会导致更多的人受害,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诚信校园的建设。

3、诚信环境的建设

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5.6%的同学认为当前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4.4%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30%的同学同意改善校园环境,38%的同学同意加强个人修养,25%的同学同意加强诚信宣传,其余的同意表彰先进。可见开展诚信教育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入手,二者几乎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立足现实,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随着大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不可能再搞封闭的校园,不可能排斥校园商业活动,尽管开放的大学校园给我们的诚信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诚信教育工作还是能够开展。加强个人修养是内因,是最根本的因素。如果诚信成为一个人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那么即使理想追求与现实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也能保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恪守诚信的原则,而如果一个人在诚信问题上不够坚定,是最容易受到误导的,那么在关键时刻或者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是不可能做出崇高的抉择的。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内在品质,但它也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协调和控制。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个诚信的校园环境,需要不断改善不利的外在因素。加强诚信宣传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宣传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让“基本诚信”的人完全诚信,让不讲诚信的人“基本诚信”。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努力向诚信靠拢,我们的校园会变的更美丽。另外,有不少同学还积极地提出了一些意见,他们建议应当从加大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以及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还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某些缺陷密切相关。

1、社会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1)知识经济导致全球范围的“重智轻德”。

(2)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诚信的冲击。

在这种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经受着冲击和考验,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往往表现出重物质利益、经济效益、轻精神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常常忽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要求,急功近利,避而无信,抛弃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

2、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

(2)缺乏健全的约束机制

(3)诚信育人的观念有待加强

3、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进行诚信建设

(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首先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体诚信道德水平还是比较好的,占据发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备军”,其诚信道德水平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处在中等水平。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除了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内在修养,还需要相应的机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从生活情况、经济情况、学习情况、素质拓展情况和奖惩记录等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信用情况进行写实性、连续性记录,使其成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对不守信用的学生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引导学生将良好的个人诚信档案作为自己的另一张“身份证”,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的信用形象。

(三)积极拓展诚信教育载体

继续充分发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诚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让诚信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作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党团组织生活、第二课堂、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提升诚信道德意识,自觉做到知行统一。

(四)树立诚信育人的教师准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中,教师应当是人格健全、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避必信,行必果”,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为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

(五)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

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在培育诚信道德文化中,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和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当代大学生总体的诚信状况还是良好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加强对自己的约束,不以自己对现实的需要而轻易地改变自己的道德尺度。诚信不是金钱,却比金钱更珍贵。在任何时代,诚信的美德都不应该被丢弃,特别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更应恪守诚信的原则。只有当我们大学生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六

“金诺诚信工程”是共青团徐州市委自去年7月推出的一项品牌工程,号召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大力倡导“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为使这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共青团徐州市委近期对徐州市城区青年的诚信素质进行调查,形成了这篇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于20xx年3月至4月在云龙、鼓楼、泉山及九里四个城区进行。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配合调查还开展了场景测试和网上测试,但结果只作为参考。调查对象为18~40岁年龄段的城区青年,涉及党政企事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工人、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林木渔人员、无业与下岗人员、在校学生、民工等11个社会群体。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回收率达94.25%,有效卷率为100%。

调查结果如果以100分记,得分约65.98483,总体评价是“诚信素质一般,倾向较好水平,尚需培养”。青年对于诚信的观念有着高度的认知水平,对于社会诚信度评价较低;青年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的现象,反映出对于诚信的认知与诚信观念的信奉有着较大的差异;青年的诚信行为选择有着较大“现实性”的特点,尚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诚信原则。因此,在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选择上,青年都是以自我作为判断的依据,从而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行为,呈现出对象不同方法不同的特点。青年拥有的诚信的社会资源不足,这直接影响到青年的诚信行为的选择,即青年认定讲究诚信的成本远远大于不诚信的成本,不诚信的行为在现实中的收益远远大于诚信的收益。因此,相对与简单的将诚信看作是个人道德素质不高的看法,问卷中则反映出多层次的不同诚信素质。如果诚信分了五个不同层次:以故意不诚信为第一层次(为了获利),以被迫不诚信为第二层次(为了规避风险),中性选择为第三层次,非主动诚信(涉及个人利益)为第四层次,主动诚信并舍弃个人利益为第五层次。大部分青年是属于第二层次到第四层次之间的诚信水平。

在对待诚信在个人素质中的排序问题上,有63.6%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一位,21.5%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二位,8.4%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三位,只有6.3%的人将诚信排在前三位以外。而且87%的人同意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的说法。这说明,不论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收入水平、职业差别和性别差异,青年对于诚信的认知取得了高度一致,都将诚信放在极高的位置。同时,青年对不诚信的行为有着普遍的不满和憎恶:对于商家的欺诈行为,53.8%的人表示憎恨,35%的人表示厌恶,8%的表示不快,只有2.1%的人认为无所谓。这些数据从反面说明了青年对于诚信的高度重视。

在对社会诚信状况的整体评价中,只有9.9%的人认为好或者极好,有61.2%的人认为一般,23.3%的人认为不好,另有5.6%的人认为极为不好。这说明在一致认为诚信是重要个人素质的同时,大多数青年对于社会诚信状况评价较低。同时,86.9%的人有过被骗的经历。其中选择“不多,偶尔几次”的有273人,占到总数的72.4%,经常有的有50人,占到总数的13.3%。这说明青年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是源于自身经历做出的感觉上的判断。虽然对于大多数青年而言,被骗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却足以影响青年对于社会和他人的诚信状况的现实与预期判断。所以,在“你是否认为大多数人是否会在没有惩罚的情况下损人利己的”的调查中,不同意这种说法有46.4%,同意这种说法的有27.1%,而说不清的人26.5%。选择呈现出无固定倾向,人们对于他人诚信不持信任的态度。同时,仅有21.8%的人不同意诚信没有好的结果的说法,反映出青年对于诚信行为的预期判断普遍不抱有乐观的看法,这也与青年对于社会整体诚信状况较低的评价高度一致。

从第一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对于诚信的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尚未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的人只占到极少数。然而,在“你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的调查中,有63.4%的人有过各种不同原因的不诚信行为。这就出现了一个悖反的局面,人们一方面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但同时又做出了与这个认知完全相反的现实行为选择,形成了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分离。在调查中,86.9%的人有过被骗的经历和68.7%的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闯过红灯,也反映了青年在自身既遭遇了不诚信现象的同时也实施了不诚信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年仅仅认知了诚信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行动当中,往往关注使自身利益受到伤害的他人不诚信行为,没有把诚信内化为自身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在知行合一上有较大的欠缺。

在“当一个人说他有紧急情况向你借手机时,你借不借?”的选择中,62.9%的人选择“借,但有所防备”,这说明青年在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会做出帮助行为。在对于老年乞讨者要钱的行为选择中,有55.3%的人选择了没给,其中40.3%主要理由是怀疑他有可能是一个骗子。这说明一旦青年认定对方实施不诚信行为时,不管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如何,都会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去实施帮助行为。因此,在“对待诚信现实态度的选择”问题时,89.9%的人选择了坚持但不固守,表明普遍性的诚信原则已经受到怀疑,青年的诚信态度与行为趋于现实化,“是否应该诚信”已经不再作为诚信行为选择的依据,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诚信行为的可能结果”。如果这种行为不使青年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或者带来好的结果,青年往往会去实施诚信行为;如果会使青年的利益受到损害,青年就出于自保而不愿实施诚信行为,甚至是为了自保也会做出现实的不诚信选择。这时,诚信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道德素质问题,而是涉及个人在实施诚信行为时的成本问题。在后继的访谈中,许多青年表明这样一个立场:如果坚持诚信,有时会付出远远高于不诚信的代价。

测试中也反映出青年对于诚信行为的矛盾心态。在“如果你参加有关你今后命运的选拔考试,你会不会事先和录取人员有所联系”的问题中,49.9%的人选择不会,43.8%的人选择会。这种两种取向接近的局面,说明青年在认定社会无法保证公平的情况下,面临着要保证自己免受不诚信的伤害,却必须以不诚信的的方法损害他人利益的困难选择。这实际上是青年在面对现实时所做出的无奈退却。

如果说,自身诚信行为的实施是独善其身的话,维护诚信素质就反映出个人对社会的关注,是对于他人诚信行为的控制与监测。在“你发现商贩正在欺瞒顾客时,你的选择”中,有63.7%的人选择了“悄悄提醒他不要上当”,10.6%的人选择了“事后到有关部门举报”,而选择“挺身而出,揭露真相”的人有15.1%,选择“不管不问”的人有9.3%。大多数人仍然是以一种“现实”的态度维护着诚信。在“如何对待同事使你遭受损失的不诚信行为”上,有41.6%的人选择“自己不与他来往”的选项,不计较的人有24.7%,叫大家不与他来往的人有8.8%,以牙还牙的人有5.3%,人们还是趋近于比较温和的选择。在对于竞争对手采取同样行为时,答案非常集中,即有67.1%的人采取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这说明对象一旦确定,青年会根据对象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在“当别人的不诚信使你陷入不利”的问题中,有21.2%的人选择揭露真相,32.3%的人选择反映但不抱有希望,26.9%的人选择不采取措施,11.3%的人选择也采取同样的行为。四个趋于平均的答案说明,在没有具体对象且现实条件取消的情况下,青年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维系诚信,处理事件时尚无普遍的原则,选择就会趋于离散化。因此可以简单认定,不论是自我诚信行为的实施还是维护诚信的行为,青年的行为都是特殊化的而非普遍化的,对象不同会带来方法与具体原则的不同。

如果说维护诚信的行为是在表面描述了青年的诚信素质,那么青年在维护诚信中所拥有的的资源则直接构成青年的社会资本,极大地影响着青年诚信行为的选择。在“你认为不诚信是否得到了应有惩罚”中,22.5%的人选择“没有,因为几乎没有任何手段、法规、制度保证”,52%的选择“没有,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20.4%的人选择“没有,因为没有办法解决”,只有2.4%的人认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青年普遍认为社会诚信机制没有建立或者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诚信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不诚信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但也不否认,在“自己受到商业欺骗、认为哪一种方法最为有效”中44.6%的青年选择“去消协”,在迷路时59.2%的青年选择找警察来保证不受欺骗,说明青年对社会的某些部门还是有较高的信任度。但1.3%认为不诚信受到惩罚的微弱比率,使青年在选择有较高公信度部门的同时,又对是否能够获得理想的结果表示怀疑。因此,青年对诚信机制的要求除了保证诚信行为的合理结果外,还要使不诚信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

67%的人认为主要是由于法制建设的落后,51%的人认为缺乏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与此相对的在“解决诚信问题的最有效、最现实的手段”的选择中,法律以45.6%的被选率居于第一位,其次分别为“建立公开的信用档案”(29.7%),“舆论谴责”(15.4%),自己的现实手段(6.4%),没有任何手段(1.3%)。两个答案中,法律都被看作是导致诚信水平较低和改变状况的主要手段,同时75.5%的人认为不诚信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是因为法律方面的原因。这显示一方面用法律作为维护诚信手段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诚信的制度建设远远不能够让青年感到满意。

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的空缺也普遍被青年所认知。在“如何了解他人的诚信状况”中,36.9%的人通过朋友了解他人诚信状况,36.6%的人没有任何手段来了解别人的诚信状况,只有9.8%的人通过信用档案,4.5%的人通过调查公司了解信息。数据显示出青年尚缺乏了解诚信状况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你是否愿意建立诚信档案”的选择中,只有2.4%的人选择了不愿意,而39%的人选择了“愿意,但要保证隐私”,12.5%的人选择了“如果大家愿意,我也愿意”,42.2%的人选择了“愿意,但担心评价的公平性”。说明青年在认识上是非常清醒的,将建立诚信档案看作是改变诚信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诚信使你蒙受损失是否还会继续”的选项中,22%的人选择“即使诚信使你面临损失,仍然会继续诚信,而不讲任何条件”,61.5%的人选择自己会继续讲诚信,但要分情况”,说明青年对于建设诚信还是有很强的意愿,但是仍然关注诚信是否能够真正的公平建立。青年不是不愿意在诚信的道路行走,而是担心如果“我讲了诚信,别人不讲诚信,我岂不是要当冤大头”,因此如果不能保证诚信的收益大于不诚信的收益,就会陷入人人谈诚信,人人不诚信的循环怪圈。

对于青年诚信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快完善社会诚信机制的步伐。当社会其他成员普遍不讲诚信时,道德的说教或约束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在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选择上,青年拥有的诚信的社会资源不足将直接影响到青年的诚信行为的选择。加快社会社会诚信机制建设,从体制上不断提高对于诚信的保障水平,是对人们实施诚信行为的最好鼓励。要加快诚信建设的法制化进程,用法律规范社会信用体系,严惩不诚信行为。要建立公正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用规范化的管理保障个人利益的正当收益,鼓励人们实施诚信行为。另一方面,加强青年的诚信意识教育。建立诚信机制,固然是解决诚信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不从思想上,道德上及精神的层面上解决诚信问题,即使信用机制很健全,法制体系很完善,也挡不住那部分从骨子里就不想守信的人进行失信行为。重建诚信“大厦”最基础的还是解决人们头脑中诚信意识不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再造社会信用环境。要针对青年诚信意识还处于“清醒的认识,模糊的行为”阶段的现实,引导广大青年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信为本,信誉是金”、“言必信,行必果”、“信誉高于一切”的道理,提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要号召广大青年从自身做起,带动更多的人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践行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七

从古至今,社会诚信都是十分重要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已慢慢的改变,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并渐渐习以为常。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一方面家庭是中学生的港湾,是中学生的温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树苗长得再高大,也永远离不开那座山。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心疼呢?另一方面,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中,有的家长忽视关注孩子成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情况,缺乏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有的家长,甚至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或者错误引导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吃亏”等话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当前中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某些社会失范行为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社会上不讲信用的现象增多,人际交往中的不信任等都强烈地预示着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中学校园并非与世隔绝,中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面对社会环境的压力,确切地说是社会上某些制度环境不完善和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守信就会吃亏、失信更易成功的不良价值导向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生。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诚实守信品质的丧失也就成了必然。正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评价降低,随之而来出现了种种的诚信缺失现象。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4、自身原因

部分中学生诚信的丧失是“从众心理”所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改变自己的观点,行为会随着周围人的想法而改变,当自身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时,有的中学生就冲破道德底线,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这种由“从众心理”的产生到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究其根源还在于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不够、诚信信念不够坚定。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首先,学校积极主动,加强宣传,把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通过黑板报、报栏、广播、网络等校园文化传播工具以及召开主题班会、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强化诚信意识。也可通过举行专题报告,结合现实生活中反例子分析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使他们真正懂得:诚信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诚信使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行为的基本精神,我们积极发扬诚信美德,以诚为本,为人为学。

其次,拓宽渠道,强化德育功能。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道德教育工作的渠道,关键在于挖掘内在潜力,强化德育功能。从德育角度看,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因而各学科的教学都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本学科特点,如语文课可借助古今中外诚信名言及相关事例,政治课可利用教材中“劳动者职业道德”、“市场交易原则”等基本知识区分析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各处事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渗透诚信思想,让诚信真正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精神和着力点。

最后,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道德考评机制。学校从各个环节入手,常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狠抓学风和考风,严禁考试作弊,对作弊者公开批评,给予严肃的校纪处分,也可在考试的某些考场实行“免监制”,或者在考前予学生坚定诚信协议。同时,建立道德考评机制,为每个学生及教工建立诚信档案,在学生评先教工评优评职方面,把是否守诚信作为主要标准之一。

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事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切实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配合,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真正让诚信在学生思想中生根开花,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八

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不诚实的,但都是偶尔的行为,而不是习惯性或频繁的行为。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是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整体诚信状况良好。但是确实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在一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的地方,很多学生还是有不诚信的。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诚信是不宽容的,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的诚信水平有待提高。

一、大学生诚信的基本态度

从社会调查来看:(1)超过普通人认为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被重视;(2) 23.7%的人被北大学生欺骗过;(3)关于大学生的整体诚信,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是好的,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是一般的,失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较差,很多人有失信行为。

2.考试作弊

(1) 32%的大学生从不出轨,65.2%的大学生偶尔出轨,经常出轨的只有2.8%。

(2)对于作弊,27.1%的学生反对,认为是作弊;51.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一些理论课过于枯燥和必修,15.5%的学生持中立态度;然而,5.5%的学生是幸运的,同意这种行为。

3.作业和抄袭

(1)只有9.4%的大学生是自己完成的,49.2%是用少量参考资料自己写的,36.5%的学生引用了大量参考资料,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拼凑出来的。

(2)从社会调查来看,71.2%发现自己取消学位资格的人认为“应该是”28.8%的人认为处罚过重。

4.美化求职简历的现象

(1)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5.5%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不诚实的表现,不值得提倡,77.3%认为适当修改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接受。

(2)从社会角度,40.7%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欺骗行为,不应该这样做;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认为是侧面现象。

5.有钱申请贷款

你听说过身边的学生有钱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学生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学生很少这样做,48.6%的学生经常这样做。

6.因欺诈而离开

7.申请学费和杂费的问题关于家庭情况的欺诈

47.5%的大学生会说明家庭情况,45.3%的学生基本会说实话,但会稍微渲染一下;7.2%的学生夸大其词,与他的实际家庭情况完全不符。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清楚地知道,大多数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都是不诚实的,但都是偶尔的行为,而不是习惯性或频繁的行为。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是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整体诚信状况良好。但是确实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在一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的地方,很多学生还是有不诚信的。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诚信是不宽容的,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的诚信水平有待提高。

关于提高诚信水平的建议

一、重视家庭教育:长辈要用诚信等基本观念教育学生,先树立道德教育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营造社会火的良好氛围:采取宣传教育,完善法制,加大处罚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让失信者无处藏身& lsquo加强舆论监督,让不值得信任的人名誉扫地。政府和领导干部应该以身作则,提高公信力等措施来形成“人人都知道诚实,人人都说诚实。氛围不错。社会行为对大学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培养大学生信用素质的优良土壤,大学生信用建设的成效将干净利落地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可以保证个人诚信,如实记录学生在校表现,有效促进大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消除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学会辨别真伪,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培养“爱情”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人如此,政府也如此。诚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的基础,没有诚信,市场机制不可能有效运行,没有诚信,政府不可能有效对社会进行管理。为进一步了解我市诚信建设情况,为我市“创建诚信政府”谏言献策。最近我们走访了有关部门,并到5家中小型企业、6个自然村寨和两个集贸市场采取了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了诚信建设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政府诚信建设力度明显加强,但诚信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制度有待完善、措施有待加强、成效有待提高。

一、诚信建设现状

(一)诚信建设知晓率明显提高

从问卷汇总结果来看,我市在诚信建设上取得积极成效,诚信意识明显提高,诚信管理进一步加强。其中,有100%的村(居)干部和企业领导认为政府将诚信建设纳入重要发展战略;有98%的被调查群众知道政府正在狠抓诚信建设;有100%的企业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并表示将积极创建诚信企业。

(二)诚信管理机制不断加强

经调查,所有乡镇均建立诚信管理机构,制定了诚信管理制度。 至目前为此,x市所有乡镇都已设立了诚信办,主抓诚信管理工作。现以某乡镇诚信办为例:诚信办设主任一人,工作人员2人。工作经费也得到落实。现已建立了辖区内诚信农民、诚信职工档案,但整体诚信管理专业化水平还不高。

(三)诚信宣传活动长期开展

在诚信教育培训方面,100%的乡镇和村(居)都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其中,65%的被调查行政村一年进行1—2次教育培训,35%的村一年进行3—4次教育培训;70%的企业开展了诚信承诺,有关于诚信的口号标语,23%的企业有本企业形象策划广告,但是还有7%的被调查企业从来都没有开展过教育培训活动。

(四)诚信信息获取渠道多样

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获取相关的信用信息,如,遵章守纪情况、计划生育情况、合同履行情况、债权债务情况、文化教育情况、市场经营情况等。但是在诚信等级评定方面信息来源多数还是偏向于传统的信贷偿还情况。

(五)诚信村组创建率大幅提升

(六)诚信缺失现象还普遍存在

以本人在x市新场坝和云岭小区两个集贸市场分别购买1公斤生猪肉为例,其中在新场坝集贸市场买的通过复称只有0。9公斤,在云岭小区集贸市场购买的通过复称只有0。85公斤。两次购买猪肉,在不同地方购买都短斤少两,可见,唯利是图,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诚信评定不规范

就拿诚信农民诚信等级评定来讲,46%的调查对象认为诚信办在星级评定中多半是依靠村干部进行打分,评定结果缺乏精度,有11%的人认为评定不公平,12%的人表示无所谓,21%的人认为评定很公平。调查中发现,同一人在不同银行的信用等级有差别,评级标准不统一,评级质量参差不齐,信用评级市场不规范。

(二)政府部门有时存在不诚信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政府部门曾有失信现象,即4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存在不诚信现象,主要失信行为依次是承诺事项未兑现、公布数据不真实(如: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gdp增长值、公务消费)、拖欠款项等。

(三)对诚信管理人员培训不足,管理体系相对薄弱

职责、程序和资源都得不到落实,对相关诚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不足,诚信管理体系无法有效形成。

三、产生失信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道德素质的缺失导致失信

7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是道德素质的缺失而导致了当前社会的诚信缺失。道德的缺失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市场经济的唯利是图,对道德素质存在负面效应;2、道德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教育和用人重才轻德;4、监督管理机制脆弱乏力和社会激励机制偏颇片面。道德的缺失使得失信现象普遍存在。

(二)缺乏诚信环境导致失信

3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积极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诚信建设环境也得到了大的改善,部分失信行为也得到相对有效的扼制,但是诚信建设管理机制还不完善,专业管理人员的不足,加之政府在做好诚信表率、搞好诚信引导方面的工作还做的不够;教育系统只重视学生文化教育,追求考试成绩,对学生开展的诚信素质教育较少,致使广大青少年没有诚信意识,整个社会失信问题越来越多。

(三)监督保障措施不力导致失信

相关机构在诚信建设中的监督不力和机制的不完善,对失信行为的监管方面还存在制度漏洞,惩治不够严厉,在执法中往往存在以罚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存在守信者得不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的制裁,往往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失信行为,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因不可预料事件导致失信

就企业来说,因突发事件而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生产或停产,就会直接影响到合作方和经销商的利益,资金回收成为困难,导致失信;就个人而言,因家庭变故、身体状况、工作环境或突发灾害等导致的处境变化也会形成失信。

四、对推动诚信建设的建议

(一)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又是市场规则的.执行者。因而,政府信誉对社会信誉起着导向作用。政府若带头恪守诺言、讲信誉,则可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反之,政府无信,市场主体也会加以效仿,无信行为将遭到鼓舞,会对整个社会的信誉产生恶劣的传导作用。它损伤的不只是个人或局部人的利益,也不只是政府的信誉形象,而可能会招致整个社会堕入信誉危机的恶性循环中,成为社会信誉恶化的“催化剂”。另外,政府失信会降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必然惹起政府权利合法性的危机,从而动摇政府统治的根底,加大“政府失灵”,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信誉的降低乃至丧失是产生社会信誉危机的基本要素。因而,政府行为示范直接影响社会信誉次序。当务之急,应注重政府自身建设。

(二)加强政府监管营造良好信誉环境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发挥着积极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作为宏观调控主体,政府经过公布法律、法规、制定政策等方式完成对经济的指导;作为市场监管主体,政府经过标准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发明公平竞争的市场次序。政府的有效监管能够引导市场主体采取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誉环境,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执法力度,引导群众诚信自律

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市场的监管者,相关部门应针对市场上出现的种种不诚信现象加大监督执法惩戒力度,引导群众树立诚信观念,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巡查、举报专查、专项调查等形式,切实开展执法监管工作,及时了解社会诚信情况,强化对信用失信行为的惩戒,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信用失信行为要依法予以处理,并积极开展对诚信公示单位进行抽查,加强对失信单位的回访与复查,促进对诚信道德的自觉遵守。

(四)加强道德素质教育,诚信从孩子抓起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诚信则社会诚信。教育部门应增加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从幼儿园起开始就抓,同时教师、家长都要以身作则,当好示范。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更有效的奖惩措施,对诚信典范给予大力奖励,不诚信的要注意教育引导,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只有诚信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诚信的孩子谁都不欢迎。

诚信调查报告总结篇十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

(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事十分重要的;

(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

(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

(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

(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提高诚信度水平的建议

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整洁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个人诚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如实记录,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平常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杜绝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学会分辨真伪,不要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侵蚀,并且培养“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