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哲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将会铭记这个日子,20_年5月17日,因为正是在这一天,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的讯息连同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精神通过微博、微信和其他媒介手段在无以数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间传递,在他们的心里泛起层层涟漪。不止于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甫一发布,迅即在全社会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各大媒体争相传诵,全国各地竞相学习,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已然感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气息。毫无疑问,这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堪称创新立国、文化兴邦的盛举,是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内的广大思想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企盼已久的。
毋庸讳言,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显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的充分认可,同时还表达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期望,因此,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很走心,特提气。诚挚亲切的问候,诚恳交流的态度,无不展示着朴实亲和的魅力。而那些平易近人的言语,更能体现习对于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怀、肯定和勉励,使人油然而生股股暖意。身处一个功利化的时代,人们无法忽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因其所投身的事业并不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不受重视、甚至被迫边缘化的事实,尽管绝大多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并不曾因此而否认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话从我们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口中说出,还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谓和意义。毫无疑问,这样的话语,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该是多具分量的认可和肯定,又该多么的走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这些言语,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该是何样的勖勉和激励,又该多么的提气!
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显示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华民族、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众所周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的一个光荣传统。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身上有着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正因如此,在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华民族发展的未来等至关重要的事情上,他总是“在场”的,这成为以来他的全部工作的核心内容。故此,在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急需“提出符合国情,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意见和建议”、在社会处于大变革的今天,他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出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的真诚呼吁,并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并勉励他们自觉地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这充分显示了对中华民族、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情怀。在这一点上,他还秉承了“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人的根本是人本身”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当然,这是他一贯坚持的事靠人为、事在人为的原则。为此,他明确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要把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使用,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毫无疑问,的这些言辞备加温暖人心,必将激发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巨大热情从而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创新动力。
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正如他在《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所指出的:“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既肯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就及其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这无疑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正是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确了使命,提出了任务。他勉励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与此同时,用六个“如何”提出了新形势下在意识形态建设及思想建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在政治建设、在文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任务。在此基础上,他高屋建瓴地提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方面大有作为。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
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党的以来,他所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风格完全一致,显示了他一以贯之的“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其间充满着独特的语言魅力,并显示了强大的语言力量,十分值得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正如艾文礼所言,“因为有这些独特风格和魅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这些讲话和文章想听、爱读,听得懂、记得住,感触深、收获大”。他从马克思主义者自觉的问题意识出发,援引马克思“问题就是时代的
口号
,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的名言警句,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而通观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全篇,其中没有半句假话、大话、空话。毫无疑问,这对于解决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存在的学术浮夸、学术不端等种种不良学风,从而促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是有实质性意义的。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已经成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正如王伟光所言,“的重要讲话,立意深远、思想深刻,富有时代性、战略性、前瞻性,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凝结着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迫切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讲话具有巨大的理论说服力和思想引领力,是一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体地说,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确立了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原则,同时还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进而,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他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此,他强调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其次,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此外,还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既要“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又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凡此种种,无疑将成为繁荣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思想深刻、意蕴丰富,学习领会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贯彻、在落实。作为一位在我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思想理论教育平台上工作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当自觉地响应时代的召唤,不辱使命,不负、党中央和人民的厚望,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在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在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在致力于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的同时,传播真善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聚焦当代中国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历史脉搏、探索发展规律,认真研究解决当下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以此助力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繁荣和理论创新,最终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树人中实现自我。
哲学心得体会范文篇2
最近,拜读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一书。傅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宗明义的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提供了走向哲学的途径,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理与人生境界。个人感觉,傅先生微言大义,其主要目的就如同在自序中所讲的“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重点不是普及一点哲学知识,而是引导我们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通过阅读《哲学与人生》,进一步懂得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要主动学习。在西方流行着一条“知识折旧定律”,即:一个人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会折旧80%。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就我们民航发展来讲,持续安全、民航强国民航战略的提出,对民航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这些任务的探索者、实践者只能是我们民航人,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不及时更新知识不但不能克服缺点,改进工作,而且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失去任职的资格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使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要注重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高度性,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创造性。要注重提高业务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研究民航发展的新情况,探讨新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工作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综合运用各种有效学习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学习监管知识、依法行政知识、安全知识,确保学习成效。
二要快乐工作。工作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必修课,人每天离不开工作,所以不要把工作当作负担,而应该快乐工作。能否快乐工作,关键取决于心态。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把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当作对自己的奖赏;把自己的每一次挫折,当作一种历练和考验,以快乐的心情去完成它。要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用心把简单的、平凡的工作做扎实、做细致。要善于创新,按照民航上级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工作理念和思想方法,确保工作成效。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当在工作中自己能力得以发挥和体现,得到了认可,你就会感到快乐。
三要健康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以宽容理解的心态面对家庭和生活,善待亲友,真诚待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健体魄,注重心理调适,保持内心和谐。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断提高文化素养,脱离低级趣味,克己慎行,防微杜渐。要始终注重小节,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始”、“慎微”、“慎独”、“慎终”,知所守、知所拒,不存偶尔、侥幸之心,永远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本色。四要和谐相处。首先要客观的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地认识,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所以,既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更要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大度容人,学会对人宽厚,要有容人之量。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对大事、原则问题要一丝不苟,不能让步,但“不让步”需讲究策略,要千方百计化解分歧达成一致;对小事、非原则问题要糊涂一些,学会让步,学会忍耐,以诚待人,人以诚待我,营造和谐的氛围。
哲学心得体会范文篇3
看这本书是因为周六屋顶读书的话题就是《幸福的哲学》,希望看了能和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因为之前看了很多书,对书中内容有质疑有不解,但是周围没有和我看同书的人,所以无人讨论,而对书中的疑惑和想法也只能用文字记载在来。
“愿《幸福的哲学》这本书能解开幸福之谜,解开大家对于幸福的困惑,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我相信,书带给我们的沉淀,将受用终身。”这是7月18日看这本书之前在书上写的一段话。虽然才看到41页的我决定放弃看这本书,但我任然感谢这本书,因为我学会了选择与放弃。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想到了“鸡汤”,可能以前鸡汤看太多,所以总结出了一句话:”喝再多的鸡汤,都不如你脚踏实地地行动。“幸福是什么,并不能因为书中所阐述的内容你就能知晓,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经历、感受等都不是雷同的,对于幸福的定义也有所异同,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那你一定就是幸福的,没有人能够否定旁人的幸福。
周国平在书中提到:哲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我认为,对于毕业多年,亦或经历较多、阅历丰富的人,早已在生活中探索出了幸福的定义,即使有人尚未达到自己幸福的标准,但心中的目标定能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因此并不需要借用此书让他知道什么是幸福。试问,如果生活的历练都没能让你明白什么是生活的真谛,一本黑白相间的书都怎能让你感受到幸福的含义呢?
有人会说,没有把整本书看完,怎么能知道一本书的好坏呢?我记得《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过:想知道一本书的好坏,并不需要整本读完,而只需要读期中的一两个章节就够了。《幸福的哲学》整本书都是周国平在各个学校的讲座内容,所以可能更适合在校学子阅读,让他们不在迷茫中挣扎。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大多内容都是真理,比如“恋爱是有质量区别的,质量取决于谈恋爱的当事人的质量,境界不同,素质不同,恋爱的质量是有差别的。”所以想过什么质量的生活,就要选择什么质量的人,因为选择一个人,其实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想到青年作家刘同说过:“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恋爱。书中也有观点不能赞同,比如:“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自由活动,而动物没有,动物是不自由的。”动物应该是最自由的,因为动物只需要生存,不像人类,不但要生存,还要生活得很好,再加上金钱名利,就被这把枷锁所束缚了,所以生活在物质世界的人类远没有动物自由。
哲学源于生活,幸福源于感悟。生活中许多微小的事物都能成为哲学家们探究的对象,也能成为我们对生活充满好奇的热枕,不要失去这份热枕,因为这是我们奔向幸福必不可少的过程。
哲学心得体会范文篇4
克罗齐认为哲学就是精神的自我意识,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只有当心灵转过身来,直面自己,审视自己时,才会认真思考人在世界上的处境。“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起点。当一个人学会怀疑,尤其是怀疑自己珍视的信念、原则时、哲学便出现了。
我认为哲学帮助一个人更清楚认识世界,深入内心的,而不是一门换得生存资料的谋生工具。哲学不能不关心人生而仅作为无色透明
的纯粹抽象而存在。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应与迷惘的现代人一起走上一条也许永无答案的探索之路。哲学中不能为人生之谜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它至少具有探索的读意和勇气。闻名于世的海德格尔被纳粹笼络,自觉地为希特勒鼓吹,但他最终也躲不过被抛弃而隐居山林的命运。他对现实的伦理观察竟是如此薄弱,所以我很个人偏见的认为这样的人并不配得到如此高的景仰。他选择的用以指导行动的哲学出了错。
大二时有幸在古典文学老师的推荐下读了爱因斯坦的著作。惊叹于一介物理学家竟然有如此优美的文笔。他在《自述》中谈到了选择。他说:“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吞噬人短暂的一生,而且还没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他“学会了识别出那些能导致深邃思想的东西,而把其它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认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时,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给我们提出了选择的问题。人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自身的行动决定的。在萨特看来,人的一生是不断地对各种可能性进行追求的过程,“懦夫使自己变成懦夫,勇士使自己变成勇士”。在物存在以前它就具有那些固有本质了,而唯有人的本质是由自己不断创造出来的。后天的努力决定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就个人而言,我对存在主义哲学比较感兴趣,因为它与现实有真实的联系,是一种很人道的思想。我几乎读过萨特和尼采所有的著作,这些对我有着极其深的影响。
这也是一种选择,它将决定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是不可重复、不可逆转的,我不相信宿命,正如萨特在《苍蝇》中所说:“我是一个人,每个人都应创造他自己的道路。”
我对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哲学了解甚少,且很多都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都兰的《哲学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本彩色铜版纸连坏画,我看得更多的是其中的图片。是另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因为那时我还没有拥有过这么漂亮的书。还有一套91年版的《探索的思想》,作者是美国人杜兰特。写得很美,我从初中起便把它当作语文早读课教材,直到高中毕业。它每天伴我半小时,默默地影响了我六年。再后来接触到的是李译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家里有一本84年版的,破得不忍看,后来自己买了本天津社科院出版社03年5月版的,有种相见恨晚之感。看过后反观自身,惊叹于自己竟受了那么多儒家思想影响。
萨特曾说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儒家思想强调协调的人际关系,它并不提倡个体突出,这在中国文学源头《诗经》中就有很鲜明的体现:类型化的人物,绝少个性鲜明为形象,阿喀琉斯们彻底退场,只有那因“不嫁”,而“哭天抢地”的老人显得比较激烈。
道教的养身思想使一般的中国人不会去考虑加谬的自杀问题。我们考虑的更多是怎样活下去,而不是值不值得活。想一下也是挺有意思的。中国是一个缺少普遍宗教信仰的国家,乡下人很迷信,虔诚地信佛,这种行为带有很多的功利性质,从中是得不到多少内心宁静的。我们知道人固有一死,仍忙碌地活着,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生命本身就带在死亡的阴影摧残不了的力量,所以永远也想不通王国维、屈原的自杀。
长大一些后沉缅于荒诞派的戏剧,如尤奈斯库的《新房客》、《秃头歌女》、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奥尼尔的《毛猿》,及《中锋在黎明前死去》(忘记了作者是谁)等,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小经历,便有了“为赋新强说愁”的酸味,觉得世界是无意义的,黑白颠倒的,杂乱无章的,的归宿是死亡,这只是小孩为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时的一种简单负气。
哲学能使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它使我感到一种悲剧性的力量。屈原、王国维用死来与荒诞的世界抗衡,“向死而生”,这种抗衡是要具备相当勇气的。这不只是情感上的激烈,而更多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自我选择,是自我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显现出的“决不能活”,这不是某种本能的冲动或迷狂的信仰,而是经个体反思后的决定。这是很撼动人心的,很伟大的壮举。看过王国维对尼采的介绍,加上王氏独有的解读,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我自认为已经刀枪不入之后一次为文字流泪。
我没有宗教信仰,所以很形而下地活着:目标明确地做事,算计着自己的将来。但我忠于我内心的声音,没有宗教信仰,但有追求,希望通过努力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说:“人就是自己所需要求的那样的人,是他计划未来所要成为的那种人,除去他自己所造成的人之外,他不是什么别的”。人是形成的,而不是命定的,人具有各种可能性。而“可能”则是尚未存在之物,人是什么只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还未存在。要给现在一个意义要靠将来。萨特说这如同打球,未来对球的一击才使过去的奔跑有意义。所以我向往未来,只有我的未来才能对我的过去赋予某种意义。我相信我还有未来。
我不喜欢台湾作家七等生的《我爱黑眼珠》,这被誉为是台湾存在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文中主人公李龙弟的选择颇有在极度压抑下爆发出的自大狂倾向,给卑琐的自己罩上一层子虚乌有有神圣。而萨特的《恶心》则告诉我们,一旦我失去了行动的目的,世界便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仅是一件物品,一介客体,一切东西对我来说都没有价值了,因为它们不再成为我达到目标的手段了。
所以我不相信风水轮流转,不相信否极泰来,人不能在等待中逆来顺受,只有行动才能使人生有希望。
人生的过程应该是痛苦的追求过程。所以尼采对肓目的乐观不屑一顾。他认为乐观只是浅薄的表现。而“悲剧式的乐观精神”才是强者的境界。“吾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只有意识到个体生命的有限和客观存在的无限,意识到生命的痛苦及悲剧式的短暂,才会想到应该做点什么,应该抓住点什么。
尼采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悲观的,但它又不同于叔本华纯粹消极的悲观主义,它带有昂扬的激情,强调以生命的蓬勃兴旺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质。
从古希腊戏剧中我们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崇高。庸碌无为的一生是可耻的,我们活着就要让它活出意义,而不仅是吃饭、睡觉、拼命工作赚钱,尽情消费享乐。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一滴水也可以伤害它,但它因为思想而变得高贵。痛苦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份,伊壁鸠鲁认为“幸福就是没有痛苦”,但这只是卑微的幸福,而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征服痛苦后产生的生命崇高感,一生从未体验过它的人是可悲的。我正在努力使自己的一生不那么可悲。
艺术具有哲学不能提供的那种直接满足,但陷入艺术作品越深,返回现实就越显得艰难。就越会感到孤独与绝望。轻者是不懂与人相处,不谙人情世故,觉得世界是荒谬的,无意义的,重者说不定就要去自杀了。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艺术呈现给我们“是什么”,而不负责告诉我们“怎么做”,而哲学恰好为选择提供依据,由思想上升到行动。
雅斯贝尔斯在《论真理》中讲到,真实的完成是经由宗教、艺术和诗歌中的原初直观而实现的,这种直观构成一种独特的“真理语言”,它在历系统的哲学思维活动,它最早标示出哲学思维的领域,因为它是哲学思维的工具。
一个人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活着才真正的活着,而不再是某种机械的工具和肓目的奴役。只有对自己真正有意识,才能走自己的路,才能从熬日子的模糊状态中觉醒过来,并以清醒的意识赋予的生命以意义,并根据这些意义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也许哲学也不是人生的根本归宿,也许它只是心灵探索的无休止过程本身。尼采也认为世界和人生本来是无意义的,意义是人赋予的,是人为了生存而替自己编造的谎言。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发现自欺欺人的优点。
谎言要比纯粹的虚无好得多。有支撑的人终究是幸福的。哪怕是一个谎言,一座海市蜃楼在支撑他。曾看过一篇小说,女主角在一所不入流的大学念书,但她非常努力,与周围混日子的同学区别开来。她拒绝了所有男性的追求,说她有个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在清华等她。她的一个好朋友不慎看了她的日记,知道这个所谓的男朋友并不存在,但没有揭开它。三年后,她如愿地考上了清华研究生,这在这所学样不曾有过。她的好朋友到车站送她。叮咛她第一次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出车站后一定要打车去学校,不要为省钱挤公交了。但她却提醒道,你忘了吗,他在清华啊,他会来接我的。终于要分开了,她们相拥而泣,不知泪水为谁而流。
上帝死了,但人还要活下去,虽然马尔罗曾绝决地宣布“人也死了”。依靠信仰、依靠哲学的伟大力量,作为主体性存在的人必须为开辟自己的道路而不断努力,使人生成为经真正思考过的人生。
哲学心得体会范文篇5
?学哲学用哲学》书中运用了茶壶的故事、野猪的故事、夏天有蚊子但长庄稼的事例使哲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解放了哲学。我读了这本书,有以下体会:
第一、哲学的巨大作用。
李瑞环对哲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哲学不管在什么领域,对什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范围。”、“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从一位普通农民、工人逐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几十年来做过许多内容和性质不同的工作,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归结于他一直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他当过15年的工人,搞了很多技术革新,几乎是干什么就革新什么。当了干部、当了领导之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以及党政领导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统战政协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等诸多领域,留下了许许多多富有创见的思想和观点,这与他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不开的。他在书中总结道: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第二、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
这是李瑞环的一条非常深刻的体会。他认为,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学的问题。他说:“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选择”。信仰不是迷信,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都不要迷信,但却可以信可以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钻,只有钻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尝到了甜头,才会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钻,这里关键是个“信”字。李瑞环把学、懂、用、信的顺序做了调整,把“信”放在了首位。在他的《学哲学用哲学》书中的序言也提到了这一点,“不信哲学则不能学好哲学,不能用好哲学”。所以,信哲学是学好用好哲学的基础。李瑞环认为就大多数人讲,学哲学主要是学好基本观点,如唯物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生产力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等。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要花力气把基本观点真正弄懂,并且能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能力。
第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李瑞环一直强调,学哲学要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他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他都反复认真读过,有的文章都可以背下来。他的体会是,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在他看来,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学以致用,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
?学哲学用哲学》是一本让哲学原理大众化、普及化的上乘佳作。读了这本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学到了运用哲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今后指导工作、导航人生都有重要意义。
【最新哲学心得体会范文5篇】相关推荐文章:
2022最新学习强国心得体会范文5篇
最新公安民警严禁饮酒心得体会(范文5篇)
最新发扬袁隆平精神心得体会范文5篇
最新公务员中国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国家安全个人心得体会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