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考研备考心得体会篇一
(1)通读教材我是跨校跨专业考研的,因此复习得比较早,但考研这一路下来,我觉得数学提早复习是明智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三月份到五月中旬是我选择的通读教材的。很多人推荐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浙江大学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和清华大学的《线性代数》或者同济大学的《线性代数》。其实我觉得并不一定要使用推荐的教材,尤其对于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因为读一本新书需要建立新的逻辑思维,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时间来熟悉作者的逻辑和内容架构,有些时候这是很浪费时间和耗费精力的。所以我建议对于那些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通读自己大学学的教材就可以了,其上的标记和笔记可以使自己较快进入状态,也比较容易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当然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同学,我还是建议读读推荐教材,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还是很缜密、很经典的。看教材要做到细致,要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有充分的理解,还要弄懂每个定理的证明,我认为这些定理的证明过程对培养缜密的思维逻辑和良好的思维非常有帮助,最重要的是要做课后的练习,课后练习题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最基础的拓展和应用。当然,说到这儿,一本全面细致的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就成为必备了。这里想插一个小例子,我的一位室友是十月份才开始考研的,那时时间已经很紧了,她也没买什么复习资料,只是把她学的教材仔仔细细看了五遍,又看了一遍复习指南就上考场了,结果也考了150,这让我十分佩服,当然她的数学基础很好,而且这种方法是很难效仿的,但起码说明了精读教材真的很重要。
(2)选好基础习题集经过两个月至三个月的精读教材,相信不少同学对数学已经颇具感觉,这时候需要用做题来巩固这种感觉才能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使数学解题能力再上一层。在这个阶段,我认为练习题不能过难,否则会极大打击前一个阶段建立的信心,但过于简单又无法领悟研究生入学考试 数学科目的难度。在这个阶段我选择的习题是《复习指南》,也有一些人推荐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大全》,但由于我没有读过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只说一下对《复习指南》的看法。有些人说《复习指南》的解题方法太注重技巧,我没有此种感觉,反倒觉得书中的一些思维定式或者说固定的思维方向对于应试数学非常有用,一直觉得应试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比较机械,没有什么可以主观发挥的东西,因此只要学会了那种固定的思维方法,应试数学就很容易了。当然,书中的某些题还是挺难的,有些方法如分部积分法的推广公式对于经济类的考生也不需要掌握,因此对于太难啃的题目可以放过,考研题目不会那么难的。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很好的。
我看第一遍《复习指南》的时间在五月中旬至七月上旬,其实看第一遍还是很费劲和痛苦的,速度很慢,有些题目也想不清楚,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找个学伴,两个人互相督促和交流,效果可能更好些。看第一遍《复习指南》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切忌光看不练,书中例题多,习题少,而且习题的答案也不详细,因此最重要的是例题,每道例题都动手做一做,对于巩固所有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二是要对不同程度的例题作出标记——有一些很快就能做出来,有些想很久才能做出来,也有些看了答案才恍然大悟,对不同的题要做不同的处理和注释,这样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才不至于简单的重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巩固基础、熟悉真题8月份至考研前这段时间,我基本上都是处在不断地通过做题来加强数学解题能力的复习状态中,熟悉真题和大量做模拟题自然必不可少。这里,我想重点说点三个问题:第一,参加考研班的问题。我参加的是文登学校的暑期班,在之前,我已经看完了教材和复习指南的大部分,因此在时感觉颇为轻松。在此期间,也有些考研的朋友向我诉苦说天气太热,上课发困等等,但我却没有相似的感觉,反而越听课越精神,越有成就感,我想这得益于我看过复习指南的缘故吧。因此我建议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至少看完一遍复习指南,它会使听课的效果事半功倍。我参加的那个班级的授课老师是黄先开老师、陈文登老师和曹显兵老师,其中黄先开老师讲授了大部分的高数和全部的线性代数,陈文登老师讲授了一部分高数,概率主要是由曹显兵老师讲的。近来也有些师弟师妹问我哪些老师讲得好,其实我觉得这些老师讲得都非常好,只是哪些老师的授课风格更适合自己而已。我很喜欢我选择的这个组合,因为非常适合我,黄老师的授课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性也很强,而且讲课中没有一句与数学无关的话,效率很高,也使我受益匪浅。考研班结束后,我的数学笔记记了满满一厚本,在后来的复习中,数学笔记也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让我收获的是考研班的气氛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和动力,让我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振作起来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考研复习中。所以我建议那些觉得自己在考研中途感到疲惫而产生放弃念头的同学报一个考研班,收获的不只是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动力。第二,模拟题的选择问题。现在大家比较推崇的模拟题主要是四百题和陈老师的模拟题,我只做过前者。凭心而论,四百题真的很难(我最后的成绩也只是在120分左右),以至于我在拿到考研试卷的时候都觉得考研题太简单而不敢相信。这也是我的失误——不该拿四百题做后期模拟题,而应择其为前期模拟题。在复习数学的最后阶段,应该选择与真题难度相近的模拟题。而且要保证天天都做题,这样才会在考试时更快的进入状态。第三,总结自己的错题集十分必要。这一点是我和很多考研战友交流之后得出的结论。在复习后期,将数学笔记和错题集常常拿出来温习成为我周围很多人的习惯。事实证明他们在考研中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因此我觉得这种方法也比较值得借鉴。
(二)心路历程
考研,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坚定信念。其实,在考研过程中,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大三暑期一般要去实习的,但如果选择了考研,就有可能不得不放弃实习机会以及错过很多知名企业的宣讲会。但是,我们也会得到许多东西,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得到了宝贵的磨练意志的机会,更重要的,得到了未来的发展机会和前途。因此,在权衡是否考研的利弊得失之后,如果你做出了和我一样的,那么就勇往直前吧,不回头也不后悔!
曾经一位师姐对我说她考研的时候,有一天突发奇想,“地球是如何自转起来的呢”,牛顿说过“是上帝踢了地球一脚”,于是她就想“要是上帝踢我一脚该多好啊”。那时她对我说起上面这段话时,我十分不理解她的意思。后来自己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时,才体会了她的心境——无助,还是无助。其实,在考研中,有时候心情是很不平静的,甚至是波涛汹涌的,会因做不出题而沮丧,会因做错题而苦恼,会因效率低而郁闷,会因很多小事甚至是道听途说的传言而彷徨无助。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而非某一个人心理素质不好或是其他。无论怎样的荆棘道路,我们都一起走过;无论怎样的郁闷心情,我们都一起经历;只是我们不曾相识。因此,朋友,不要理会那些不平静的心情,矢志不渝地走下去,成功属于每个为之不懈努力追求的人!
希望以上冗杂的文字能给那些正在斟酌是否要考研的朋友们一点启示,更希望能给已经准备考研的朋友些许帮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相信只要全力付出,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考研备考心得体会篇二
每种考试有它的脾气,学硕和专硕考察内容有很大差别,我当初就是从学硕转战专硕的,mpacc考察的内容很少:初等数学,逻辑,写作,英语。所以经常看到网上用两个月、三个月考了240+的大神,这羡慕不来,因为有些人就是适合考专硕。如果你说你英语不好,不想背单词,你作文不好,你懒得动笔,你最大的优势是数学,那……我真的劝你去考学硕吧。专硕不能保证你的付出跟收获成正比,所以别觉得别人3个月能考240+,你用6个月就能考220,专硕的账不是这么算的。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考专硕呢?我觉得,首先,英语不能是弱项。英语占三分之一分数,别想着靠别的科目补救,“别的科目”只有一门……其次,在逻辑方面,你不能是钻牛角尖的人,有些人看逻辑答案总觉得答案不对,自己想的才是对的。再次,如果你初中数学不错,作文底子不错,平常就挺有逻辑思维,英语不错,cc欢迎你……
跟上一条相关,一旦确定了你跟cc考试的相关度,以及你和目标分数、目标院校的差距,你就要开始努力了,但是如何努力呢?半年,一年的时间,你觉得时间很长,但是分配到每门课、每本书上的时间有多少呢?指定计划,可以提高每天的学习效率,可以让你心里有数,可以让你对自己的进度了如指掌。当然,计划的详细程度可以因人而异,做的详细可以提高效率,做的宽松可以更加灵活,有计划外时间做些计划外的书和卷子。
跟上一条有一定联系,每个人与cc考试的贴合程度不同,数学不好要多学数学,英语不好要多学英语,这个每个人都知道。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现实中坚持学自己的习!今天,别人跟你推荐了一本逻辑书,可是你最近的复习计划是英语,这本书你做还是不做呢?明天,你看别人拿着英语的模拟卷在做,可是你觉得卷子不适合你,你做还是不做呢?每天,你看见身边人天天5点起,12点睡,在自习室泡十多个小时,可是,你每天的任务根本不需要你在自习室待这么久,于是周围有人说你学习不刻苦,你心里有愧疚感,你是否也开始整天泡自习室呢?事情其实很简单,你就是要按照你的进度,完成你的计划,你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要告诉自己:只要完成计划的内容,我就可以达到目标的要求。你不需要比身边所有人努力,你不需要做别人做过的每一本书,你不需要做自习室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个,因为,你不是别人。
数学做三四本书就可以了,没必要把能找到的题都做了。
首先,初了解——数学分册。
数学分册,前面两三章还可以,后面的内容偏简单,但是用来让自己有个对初等数学概念还是可以的,看看每一章有什么考点,这本书顶多最后再回过头来看一遍,不需要反复研读。估计一周就可以看完。时间:5-7月。
其次,打基础——管理类综合能力核心笔记数学。
我当初是报了辅导班,所以发的这本书,后来我其实是最先做的这本书,觉得真心不错,没章前面的知识点很综合很全面,也列出了每章在前几年的考试占多少分。总之,我感觉我是做了这本书入的门。这本书做完可能需要2周时间。但是我总共看了三遍左右,第一遍(7月)构建知识结构,还做了笔记,有很多不会的题;第二遍(9月)自己就忽然会了很多之前不会做的题,很有成就感,也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对以前就会的内容和题目也有了新的理解;第三遍(11月),就看的很快了,大概的又回忆了下基础知识点,重新做了下第一遍不会做的题。这三遍是穿插开的,不是连着完成的。
再次,提高升华——数学高分指南。
其实,对于书籍内容好坏的把握,我特别不擅长,我都是在网上看别人对书的评价然后再决定买什么的,这本高分指南我买的很早,还是12版的,但是,直到出了13版的书,我的高分指南还没有写名字呢。后来,在我做这本书之前,又看到有人在论坛上写“数学高分指南”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于是,我在做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一种虔诚的感情。这本书前两章很难,每道题都像是小学奥数,我做的很崩溃,但是,我知道我会做完这本书,我的校内状态是:高分指南,我只允许你嚣张一周!我给自己的计划是一周做完这本书(不是一周的全部计划),后来,没完成,拖了几天,后面的部分还可以。于是,我又试着做套题……我发现,我的做题速度真的提高了很多!以前刚接触时,可能需要用一个半小时左右数学部分,现在最快可以一个小时完成……(但保险起见,我每次都几乎留一个半小时给数学)自己都觉得很神奇,奇迹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或许不全是这本书的功劳,还有前面的数学笔记,是一段时间积累的结果,当然,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推荐。我是10月份才第一次做这本书,应该也是看了两三遍吧,跟数学笔记一样。数学是我的弱项,所以我的策略就是多给数学留时间,少错一道是一道……
最后,查缺补漏——错题本。
每个老师都建议建一个错题本,记下你的错题,我也这么建议。关键是错题本什么时候建立比较好。我是从10月份开始的,那时候我的基础知识已经比较牢固了,开始提高阶段,我的错题本里的小部分错题是前三本书里做错且每次需要考虑很久的题,大部分题是后来12月份的模拟卷里的错题,总共50道左右,不多不少,大约3个小时能全部看完一遍,后来一共看了三四遍的样子。
这部分,我真的是不知道该出给什么样的建议。只能讲讲我的经历了,估计看完后,会有人觉得我是在打广告……那我就该哭了……
报了辅导班,12年上半年是基础班,每周一次课,不确定是数学逻辑还是写作,所以,一个学期估计就上了四五次逻辑,饶思中讲的,每次讲一部分,但是,什么都不会,觉得逻辑好难,自己都愁得慌。
后来,暑假班,逻辑一共两三天,郭晨洁讲的,又一个奇迹发生在了我身上,我忽然逻辑入门了,形式逻辑我一共做了两三页笔记,日常逻辑有点像阅读理解,感觉大家做的都差不多。于是,这两三天之后,我从不会逻辑,慢慢就能在40分钟内做完逻辑(考场上时用了50分钟),而且错的个数在5个以下(考场上错了9个,泪奔……),因为我考的不是顶级名校,所以,这样的程度已经够了。考人大上财就不能止步于这种程度了哦。
再往后,就没有特别认真的做过逻辑书了,貌似每本逻辑书都有自己的脉络,但是我一旦形成了我的思维体系就不想再吸收融合别的方式了,我怕太乱我反而不会做题了,于是后面的书我就只是做做练习题,看看错的题目。
逻辑也是需要错题本的,估计大家一想到逻辑每道题的长度就头疼,做一道题只需要1分钟,可能抄下来需要十分钟都不止。但是,没人让你抄啊……我的错题本基本是后来模拟题的错题,那些很经典很有意思的我就会把它们放进错题本,工具就是一把小刀一支胶棒,割下来,粘上去,ok啦,很方便,而且比我抄上去的字迹工整,估计要是我自己抄的,我就不愿看第二遍了。
我开始的有点晚,11月份才开始写,一直懒得动笔懒得学,两三本作文书都是全新的。到了11月,没法再拖了,于是开始看写作的核心笔记,前面小作文给的逻辑错误和反驳的内容给的很充分,当时给自己定的计划很送,看了四五天才开始真正动笔写,然后,动笔写发现之前背的内容都忘了……自己也有点着急了,于是每天都写,然后写了三五天就觉得小作文真的就是套格式,很容易,小作文达到平均水平很容易,六段分的很公正,中间抓点的四段就是:文中原话+这句话的逻辑错误+原因+收尾句。写作的核心笔记看完了,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小作文结构和模板,不全是书里教的部分,然后再翻剩下的写作分册,就发现套路不太一样……于是,跟逻辑一样,不想再改变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于是,写作分册的小作文部分就是草草翻过。
大作文上手就更容易了,由于我从初中开始的作文就是议论文,所以也比较擅长写议论文体裁。但是还是仔细看了手边两三本写作书的大作文部分,抄下了觉得比较好的句子,给的事例论据也是都有积累,后来,写的大作文多了,就发现了自己经常用的一些论据,于是再重点完善一下它们,考场就用到了之前用的论据。
其实,写作最重要的就是多练,因为写作在考试的科目里属于需要固定占用时间的部分,不是说你写作好,你就能比别人节约很多时间,相反,如果你写作不熟悉,比别人多用多少时间都是可能的。所以,多练的作用,一是让你熟悉小作文结构和大作文论据,二就是提高速度。平常练习中,如果大小作文材料给的比较适中,我基本能在50-55分钟内写完两篇作文,这时候我的大小作文还是放在一起写的。后来,我改变了下做题顺序,小作文,逻辑,大作文,最后数学。你就知道为什么我的逻辑和写作都要做的这么快的,因为我的数学不好……用时长,错误多。
出成绩前,看到网上很多人说自己的作文莫名其妙得了20多分,而且觉得自己写的不错,我就特别担心,因为楼主字不是很好,考试那天手冻得不会写字了。后来出分了,根据之前看的网上的数学和逻辑答案,发现我的作文得了大概45分,我自己也觉得很幸运。但我一直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在英语二用书方面,我真的是一点发言权也没有,我做的英语辅导书比逻辑还少,英语的书总共就两本,一本单词红宝书,一本蒋军虎的历年真题,真题还是12版的,因为我买的比较早……但是最后还是连一遍都没做完……
我始终认为,英语是一门需要积累和知识储备的学科,我英语82分,所以估计我的经历也可能会有点值得借鉴的地方,精华还是糟粕,需要各位同学自己去辨别和取舍,因为,所以东西因人而异。
2月29号这个特殊的日子正式开始了我的cc之旅,第一个计划就是背单词,3月13号第一次背完红宝书,直到上考场,我总共背了20遍。
上半年我几乎都在学英语,只是不是考研英语。4月8号上午参加了大学生英语竞赛,就是考一张试卷,之前做完了这个比赛唯一的一本辅导书。同天下午希望之星市里的复赛。月底,又参加了市里的决赛,后来没继续参加省赛了。5月份在准备bec中级,6月份是bec考试和六级考试,说实话,六级没准备,貌似考前看了一套题还是两套题来着,反正没听听力,这两个考试都不尽如人意,都没达到之前的目标,bec正好60分,人品大爆发,只是很遗憾我的口语竟然是“及格”,六级也刚过口试线,522。不过,今年六级与英语二的对应关系可能参考性不大,因为今年英语二太简单了。
说这些,只是想表明,学什么不重要,只要你在学英语,英语二就会有提升!很多人在论坛上问英语二要不要做英语一的题,要不要做黄皮书,要不要做长难句,其实,别人的建议决定不了你的计划,你要是时间充足就做,时间不够就背好单词,打好基础,老师教的阅读题分主旨题、细节题……之类之类的,都是建立在你看得懂的基础上,所以,如果你单词还没背过,别想着靠技巧来弥补。
最后,我想说,mpacc不是捷径,它的竞争越来越大,它虽然不能带给你完全公平的结果,但是只要你学的方法正确而且付出过,相信你一定可以在cc的道路上收获成功。越努力,越幸运,祝各位来日金榜题名!
考研备考心得体会篇三
2014年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_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论坛里关于金融专硕的经验贴已经很多了,各位有心报考的朋友都可以收集起来看看。我就讲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很多人都说2014西财金专专业课很坑,但所幸国家线降了,吐槽声也渐行渐远。所以坑不坑都是相对的,在我看来西财是相对公平的,本校生也很多七八十分的。外在的我们无法改变,只要自己认定目标,找准方向,抓紧时间准备,尽力已无憾。
1.数学乃重中之重,尤其今年这种趋势(专业课区分度不大),数学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前期就是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回忆一遍,早入手做全书,全书会看2、3遍吧,期间自己也要做好标记,常错易混淆的地方用小本子记录好,反复计算、演练,后期就是真题、模拟题,我做了很多套模拟题,虽然做的时候效果不理想,这时心态也要调剂好,毕竟模拟题都是很难的,总之要去消化每一套题,训练思维和速度。楼主最后结果124,虽然不高,我已满足。
2.英语当初比较纠结是用什么书的问题。英语一的参考书、真题较难,解题思路与英二也有差异,还是推荐蒋军虎的书吧。
3.专业课,教材是一切的根本,西财的初试以主观题为主,吃透教材。
金融学: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
殷孟波的货币金融学(红色封面第二版)
货币金融学学习指导(紫色封面,可以在淘宝上买二手的)
西财金融本科生用的米什金的书,这本书编得很好,尤其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讲,反复研读,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公司理财:罗斯的公司理财第九版
金圣才的课后习题
罗斯的公司理财精要版(西财金专研一教材)。
罗斯的精要版我是在复试的时候才开始看的(初试时不知道),相比全版来讲会更加精炼,总结的更好,而且今年的初试考了几道上面的题,每一小结的概念性题目最好弄懂,建议全版的结合精要版的看。楼主初试89,一般吧。
4.专业课模拟考试答题很重要,3个小时180分钟,共150分,合理安排时间,切忌因追求完美前面每道题花了很长时间,后面简答论述反而没时间做答。再说下公司理财的计算题,平时都要训练好,快、狠、准,不然考试紧张的状态下效果就要打折扣。
5.关于金融热点问题,考研期间也要花时间关注,并且在答题的时候除了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答完后,最后能结合平时的积淀加以自己的理解,而且对复试也很有帮助。推荐:ft中文网、财新网、财经杂志等。
6.说说复试。复试逆袭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在初试分数出来后,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抓紧时间开始看书了。专业面试范围很广,我个人感觉跨专业的考生老师会更青睐,分数也偏高。英语口语虽然所占比重很小,但是也要好好训练,尤其是专业英语,楼主今年运气不好,貌似所有金专的英语口语面试就我们组有专业英语。
7.关于发表论文。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发表也来得及,为了保险起见发表也无妨,都是报道当天交由行政人员检查,不会问你相关的知识的。
8.考研期间心态很重要,但只有前期基础牢实了,复习到位了,后面才会有条不紊。心态的磨练是个长期的过程,相信考研会带给你成长。
好了,暂时想到这么多,希望各位朋友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就是胜利!!
考研备考心得体会篇四
一、前 言
在即将结束研一生活的最后几天,见学术中国在征稿关于考博考研的经历,便也想分享下自己的那点小时光。不管能否被征用上,也当自己对自己过去考研岁月的留念。其实在自己从开始走上考研的那一天起,就想等到有一天,也能写点东西纪念自己奋斗的小时光,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头绪。正好有此契机,便抓住机会翻出那些沉淀的记忆。
二、“赎身”之旅起源
培根说:“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2008年9月9日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自考生涯,尽管是自考,可在这所学校里也采用的是全日制的教学方式,和其他的全日制统招本科生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差异,但内有乾坤。随着慢慢的学习生活,才真正的对自考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有了彻底的了解。记得我们专业一开始共招了30人,也来自五湖四海。中间断断续续的有人开始退学,有太多的因素刺激和影响我们自考的学生退学。例如:平时没有成绩分、老师手中没有额外成绩、学校不会组织清考、老师不会画重点等等。从大一报到的30人到大四毕业,那年在6月份能顺利拿到毕业证的也就3人,反正是每学期都有人走。当然,这没有影响到我要通过自考,转变身份的决心。虽然我们也是一个学期一个学期的上课;老师也都是和教那些全日制统招本科生一样的;也有辅导员点名开班会之类的;教学形式上与全日制统招本科生似乎没有差别,但我们的关键在于考试形式上,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年组织4次考试,考试时间分别为1月、4月、7月、10月。在每年的这个4个月份里,我们需要通过报考的每门考试科目,如果不过,那你只能缴费补考,并且可能延期毕业,如果一直不过,那毕业证也就遥遥无期,白费了青春最美的时光。所以我们自考要想顺利毕业,并能够获得考研资格,那就只有通过每次报考的科目。只有每一科目通过了才能最后顺利拿到毕业证,而不像全日制统招生,只要通过学校每学期组织的期末考试就可以了,即使一个学生在不想过,在毕业前也有清考这样一个特殊的考试形式。反正会让你顺利毕业,拿到那本红色的毕业证书。而我们不行,不会有人在你无法通过考试时,给你来个最后清考,给你发通行证,不会有人在你家人以为你大四了就会顺利拿到毕业证,而给你特殊的渠道让你通过每一门考试。这些都是选择成为自考后必须要接受的,不能埋怨、抱怨和怨恨。
对于这样特殊形式的考试,我们不能指望别的渠道解救自己,只有靠自己在图书馆日积月累的看书、背书、做题,才能通过每次考试。我是我们班能够在大四顺利毕业的3人中的一员,其它两人也是我的宿友,有了他们两人的陪伴,我们才温暖、勇敢的、相互支持的走完四年的大学自考生活。这四年里,自考这个身份即带给我们优势,也带给我们劣势。优势是自考可以培养厚积薄发的性格,让你对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更好的了解;可以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让你更加自律、自觉的学习;可以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增加对自己的信心。劣势是可能会打击到你那要面子的心灵;会间接减少你参加某些活动的资格;会让你失去一些本该属于你的权利。
我记得那时每次在球场打球,别人问我们是哪个系的,我们没有一个人开口回答;还有在图书馆遇到坐在对面的同学问我们是哪个系的,我们低头不语;在参加学校活动时,广播里播报的是我们院的名字时,我们当作听不见;在图书馆二楼拿出图书卡借书时,我们都恨不得免掉拿卡给管理员看的这个程序......只因为我们是自考生,我们来自继续教育学院,有次听到别人简称“妓院”,一个在别人眼中丢失了身份的人,抬不起头的人。因此,我一定要“赎身”。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掩盖要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内心的是胆怯和慌张的,我们害怕同龄人之间的鄙视,担心对面同学的不懈,怀疑图书管理员眼神的不平常。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想法太多吧,也许别人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想法,是自己在怀疑自己吧!但太多的现实遭遇改变了我的看法,这不是怀疑,这是事实。当别人听到、看到、知道你是自考生时,很多单位、公司、个人、甚至朋友有时候都是瞧不起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你高中的不努力,高考的失败,低人一等的证明,似乎就是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哪怕你取得再多的奖学金、证书,都无法摆脱自考生的影子。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即使最后顺利拿到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还是会遭受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不是我们不自信,只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面试、考试时,每当别人要检验毕业证时,我都只能自卑的把证书递到对方的手中,自卑的是自己自考的身份,担心对方眼中的鄙夷之色。因此决定自己一定要借助考研“赎身”,不管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份”,还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
于是考研这个求命稻草出现了,便有了“赎身”之旅的计划。
三、“赎身”之旅开始
(1)第一次“赎身”
因为是自考生,所以很多地方不得不为其“身份”买单。每个学校研究生招生简章上都明确规定,自考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所以我们自考生要想考研就必须要等大四毕业才能报考,而全日制统招本科生是在大四的上半学期就可以开始备考,也就是2012年的1月份参加全国的研究生考试,而我们自考生不能,因为我们的毕业证书没有到手,虽然报考的统招本科生也没有毕业证书,但他们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报考,只需要学校出个证明就好,因为他们不管本科学校考试是否通过,学校都是会给他们发毕业证,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样又比同龄人晚了一年,但这是无可厚非要付出的等待,可想到如果真的能够“赎身”成功,晚一年又有什么关系?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一次性通过每科考试;每年的奖学金获得者;并且平均分在85分等;这些都让自己坚定考研的决心。于是我在2012年7月顺利拿到毕业证,9月网上报名,11月去报考学校现场确认,2013年1月参加了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因为选择了自考,就已经注定要付出这些客观上的代价。不用抱怨,只要把这些代价转换为动力就好,可以在你彷徨,孤独,无助的时候作为燃料推送你“走完最后一公里”。
2012年6月6日正式进入备考生涯,和我大学四年兼最好的朋友一起走上考研这条慢慢路,只为给我们自己“赎身”。既然选了就无路可退,因为已经毕业,不能继续留宿学校宿舍,就一起在学校外面租了一间房子,因为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想给家里减轻负担,于是就在各方面开始节俭,能省就省。房子不大,勉强放了一张桌子和两张小床,没有热水,更不说空调。6月武汉正热的夏天,尽管有跟了自己四年的小风扇,常常是无法入睡的。到了冬天,我们都是用热水瓶烧水,然后加冷水倒在水桶里洗洗,便上床睡觉。在备考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便是这样简单、充实、有目标的,在出租房-图书馆-食堂这样三点一线中度过了这段不算短的时光。
夏天早上六点,冬天七点,晚上十点。不管外面的天气是如何的电闪雷鸣,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五彩缤纷,我们都始终是在图书馆一楼102室第一排靠墙的座位上,奋力备考。期间也出去过一次,是一位大学同学的婚宴,很好的朋友,就去市里呆了一晚。第二天便又冲冲赶回学校继续自己的备考。那时候如果没有一天,哪怕一上午或则一个夜晚去图书馆看书,自己内心都是充满罪恶感的。上班也许是早九晚五的日子,但我们选择了这种披星戴月的时光就不能后悔。不管你是出于何种目的考研,是为老了能够回忆,还是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你都应该踏实的备考。而我为了把自己从“妓院”中赎身出来,必须更要咬牙坚持到最后。中间备考时,坐自己对面的人问我们是哪个系,我们没有低头,而是眼神笃定的回答他,我们是毕业生,在备站考研。这似乎在宣布我们也有和你们一样的考研资格,我们也翻身和你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这也许是自己给的勇气和四年半积累下来的自信,终于是回答了这个无数次内心逃避的问题。
当一个人在认真干一件事件的时候,总是感觉不到时光飞逝。在考完英语最后一课时,我走出了考场,内心是平静的,不是说终于结束了这段日子,也不是说肯定考得上,只是说努力了,我不后悔这个选择。2013年3月底查到了成绩,当时总分数出来还不错有456分,可英语单科的成绩就比较少,才46分。自己担心过不了英语单科国家线。按2012年的分数线,过b区是没有问题。可国家线出台后,b区英语单科分数线是47,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第一次“赎身”之旅宣告失败。知道这个结果后,自己算是受到比高考失利更大的打击。后来给姐姐打电话,心想一定不能在电话这头流泪,让家里人担心,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那不听话的泪水,也许是自己对努力没有回报的抱怨,也许是对父母感到愧疚的写照,也许是对朋友承诺的没有兑现,泪水就是那么一发不可收的流出了不属于它的空间。挂了电话,躲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个小时。
在这段日子里,姐姐不断的开导我,朋友不断的鼓励我,研友不断的安慰我,让自己认识到了人生不是以一次论成败。有马云和俞敏洪的三次高考;还有霍金身残志坚的奋斗,这都让自己没有理由就这样放弃。哪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没经历过挫折怎么知道人生的酸甜苦辣?歌德说:“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于是决定再战一年,2014年再次备考,重新走上“赎身”之旅。
(2)第二次“赎身”
2014年备考,没有再回到母校备考,为减轻父母的担子和内心的愧疚感。便在一个亲戚的推荐去了一个小县城的镇上,在一个老师举办的辅导寄宿学校做授课老师。听说只用晚上上课,周一到周五白天时间自己自由安排,还包吃包住,便不管其它的,就拖着自己一箱备考书籍去了。学校位于4层高的楼房里,顶上一层都被辅导学校租下来用了,慢慢的了解到,这所寄宿学校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和我一样也都是在这里吃住的,而我不但负责晚上给他们补习,还有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辛苦的,早上要等他们去学校上课才能安静做事,晚上回来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周末全天都是照顾孩子们,一点自由没有,只能靠自己挤时间看书了。但我还是很喜欢那里的,怀念那里的人,有会烧菜的章阿姨;有热心的黄老师;有美丽的章老师;还有智慧的杨校长;最重要的是有一群可爱活泼的孩子。2013年的6月去的那里,中间也就偶尔看书,因为去的晚,不久就是7月的暑假班了,这中间就没有自己的时间看书备考,但自己还是抓住零碎时间看了英语,说明还是有效的,英语考试结果证明了这一点。2013年9月,正式开始疯狂备考的日子,我就一整天不出门,心无旁骛的在房间里进行我的备考。因为知道去年考试的弱点,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了解考研科目的重点,复习起来也就更加的得心顺手,时间分配的也就更加合理。正如歌德所说:“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期,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2014年1月4号,在镇上搭上公交,去市里唯一的考点参加考试,三天一晃而过,接下来又是等待放榜的日子。回到辅导学校后,校长问我:“考的怎么样?还不错吧?”我说:“还可以”。就这三个字给自己半年的付出交出了一份答卷。在成绩知道的那一天,到后来的复试,到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内心始终是平静的。有可能是因为自考磨练出来的那份毅力,也有可能是随着时间慢慢成长起来的心智。从最开始的激情呐喊要摆脱自考,到厚积薄发的备考之路,到抬头挺胸的走进新学校的大门,发现这一切都要感谢自考这个身份了。正是自考才让自己有了第二次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了继续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有了考研的资格;有了与许多其他人平等竞争的权利。虽然这份成功来的晚一些,但终究也算是完成了内心的“赎身”之旅。但学术之路还很漫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结语
有人说自考就像爬山,不错自考与爬山差不多。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爬上山顶,踩过每一段阶梯,才有可能达到山顶。当拿到本科毕业证书时,我对自己说道:“我爬到山顶了。”当我们披荆斩棘爬到山顶时候,我们真想大喊一声:“我成功了”,可前面还有一座更大的山在等着你攀登,可能人生就是不断的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峰,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赋予意义。当我们想要爬上代表读研的那座山峰时,那么我们更加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步一个脚印向顶峰爬去,而且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坚持和信心。麦修·阿诺德说:“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不管你是以何种身份报考,都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希望我的经历能够鼓励那些要考研或者要二战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不要放弃,希望你们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不管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一旦你决定走上这条路,那就请你坚持到底,相信付出终有回报。同学们请你们坚定自己的信心,勇往直前!
考研备考心得体会篇五
距离复试结束已经有好几天了,在知道自己被一志愿录取后,真的会觉得一切都值得了,今天提笔,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心得。
(一)关于心态
1、staypositive
要知道,在复试初期,看了就忘、背了也忘、做题无从下手是大多人同学都会面临的问题,考研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大家这都这样的,稳住,别崩,我们能赢;
2、nevergiveup
一定要坚持,因为坚持下来的你,就已经甩掉一部分坚持不下来的他们,过程很难,但不要放弃;
3、lookahead
不要害怕失败,而应该更多地去期待成功,也不要总想着自己能不能考得上,而应该更多地想如何才能让自己考上;
4、doallyoucan
对于考研,你只管努力努力更努力就好,其他的交给时间。
(二)关于选择
首先,要选择一个有师兄师姐分享经验、指导方向的学校&专业;关于难度衡量,可通过历年真题,报录比(很多学校不公布该数据,可通过查看往年进面名单的学号,可以知道至少有多少人报考该专业),进复比,进面分数,录取分数等,做到心里有杆秤。其次,选择一个跟你报考专业相似或者相同但报考院校不同的研友,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最后,选择复习地点,拒绝安逸,图书馆内备考人员集中的区域最佳,教室其次,其他地点不建议。
(三)关于方法
每天做好当天的学习计划,不要安排得太过理想化,也不要安排得太松弛,尽可能地完成每天的计划。
1、专业课
数分高代,对于定义概念、性质定理要熟,也就是基础要打牢,分析历年真题,有侧重点地学习,广大统计学不像往年那么简单了,数分侧重于下册,高代后面章节的知识点也很重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后练习题要做,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刷两遍。
2、英语
背单词,贯穿整个备考过程的,不断反复,也可以利用真题去记忆;做真题,刚开始可以做得比较慢,每篇阅读分析要尽可能细,最好全篇自己翻译一遍,每一道题的出题点在哪里,坑点在哪里,每个选项错在什么地方,答案在原文哪段哪句等等,都要一一了解清楚,建议做两边真题,留最近的三年真题到后期给自己模拟;作文,很多师兄师姐推荐王江涛老师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但个人学习这本书后会发现,如果范文你不背得滚瓜烂熟,也会在下笔时仍不会写,但觉得使用何凯文的写作书后会觉得有很多好词好句可以自己积累,使用起来也很顺畅,这个要看个人,所以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很重要;对于翻译,其实在细致地分析阅读时就已经锻炼了自己的翻译能力,九月开始,也可以每天翻译一道历年真题中的翻译部分。
3、政治
对于政治,如果时间可以的话,建议暑假就开始政治的复习,我是用肖爷爷的书,看徐涛老师的视频课,刷1000题两遍,后期刷肖四肖八,但个人认为肖爷爷没有大家口中那么神,可以自行购买上一年的肖四肖八与上一年真题做对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大题,真不是只背肖四肖八就可以的。
(四)关于总结
每看完一章书,或者每做完一套题,建议都做下总结,总结知识点,总结错题,把握方向,再继续下一步。
初试过后,如果自我感觉有机会参加复试,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慢慢开始准备复试,如果等国家线出来后,距离复试会比较近,压力会比较大,能尽早准备就尽早准备,这样无论是知识牢固程度还是心理上,都对自己的复试发挥比较有利。
考研过程虽说很累,但真的是为数不多的我们全身心去做的一件事情,这是一段很充实的时光。既然选择了考研,那一定有你感兴趣的方向,想学的知识,想走的路,那复习过程中,如果累了,就多想想以后,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坚持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方法,一定可以成功!
考研备考心得体会篇六
一阶零基础复习规划(3月份之前)
主要目标:吃透考研大纲的要求,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大纲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扫清知识体系中的“盲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为下一个阶段的题型突破做好准备。从历年试卷的内容分布上可以看出,凡是考试大纲中提及的内容,都有可能考到,甚至某些不太重要的内容也可以以大题的形式在试题中出现。由此可见,任何的投机取巧到头来只会坑害自己,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参照考试大纲,全面复习,不留遗漏。因此我们复习的主要思路就是以考纲为纲,先把数学课本从头到尾认真地学习一遍,先不针对重点和难点,而是一视同仁地对照课本和辅导资料对知识点进行事无巨细地复习。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要进行理解基础上的记忆,顺便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习题,这些课后习题和辅导资料习题对于总结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很有帮助,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点的回忆和巩固。注:这一轮的时间占到了总复习时间的一半左右,厚积才能薄发,这一轮的复习将为我们后面突破题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阶强化复习规划(7-10月份)
主要目标: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考研题型,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分清重难点,让复习周期尽量缩短,把握整体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定理公式和解题技巧。在练习的同时把重点题目做上标记,以供下一阶段强化。通过上一阶段的复习,我们已经建立起了考研数学知识体系的大体框架,对基本概念重要定理也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但考研数学的难度不是仅仅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就可以适应的,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以熟悉常见的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与技巧。从历年的复习情况来看,考生数学的水平基本上取决于所练习的题目的数量。当然这里的练习是指的“有效练习”,也就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或是看了参考答案可以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的题目。数学考到过高分的考生都有体会:数学是练出来的。在这一阶段,大家一定要有吃苦的准备。
三阶模考冲刺复习规划(11-12月中旬)
主要目标:对第二阶段所练习过的重点题目重复练习,巩固所掌握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同时查找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点,并予以加强。考研数学复习的周期比较长,考生往往感觉学到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所以在掌握了主要的知识点及常见的解题方法之后,应当回过头来对进行再一次的强化和巩固,避免遗忘。同时,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必然会留下或多或少的薄弱点,需要进行重点消化,并且结合试卷进行模拟,掌握做题速度与做题技巧。
四阶点睛复习规划(12月中旬-考试)
主要目标:调整心态与状态,积极应考。按照考试时间与要求进行模拟训练(建议采用真题),保持手感,以免到了考场思路断电,感到手生。同时还要调整心态,积极备考,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