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音乐全册教案湘教版篇一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随音乐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
3、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4、学会发“u”的口型。
1、导入:发声练习,学习“u”音的口型。
2、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生再跟着老师的歌谱唱一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音准。
5、师提问:在这个乐段中,有一个节奏型被告频繁使用,请你们找出来。
6、学生手打恒拍,用“ da”读节奏,老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记法与时值。
7、提问:这个节奏型表现了什么?
8、学生再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9、提问:第一乐段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画面?
10、学生演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11、完成练一练旋律。
四年级音乐全册教案湘教版篇二
科目:
年级:
教师:
目 录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1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1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4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4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6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7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9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11
第六节 鼓乐铿锵 11
第七节 丝竹相和 12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14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14
第九节 现代京剧 16
第五单元 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 17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17
第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 20
第六单元 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22
第十二节 欧洲民间音乐--风笛 排箫 歌声 22
第七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26
第十四节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26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30
第十五节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30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33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33
第十七节 钢琴音乐的奇葩 34
第十八节 标题性交响乐的诞生 36
第十单元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38
第十九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38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39
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41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 41
第二十二节 勋伯格 42
第十三单元 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45
第二十三节 爵士乐 45
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 47
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园 47
第二十五节 西出阳关无故人 48
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 50
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 50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55
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57
第二十八节 聂耳 57
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59
第十七单元 新中国的歌 61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 61
第三十一节 乐坛新曲 62
第三十二节 歌剧艺术 63
第三十三节 流行风 65
第十八单元 走向新世纪 68
第三十四节 新时代 68
教案格式
教学
课题(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
5、布置作业
6、板书设计
课堂结语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一、学习目标:
(一)运用“音乐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美化自己的人生。
(二)演唱演奏音乐主题,在音乐中联想,听赏、分析、描述音乐,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处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三)在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学会分析、学会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
难点: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揭示了哪些社会内容。
三、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为重点曲目,《长江之歌》为拓展曲目。
四、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
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用舞蹈或戏剧等形式,表演乐曲的主题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点评引导为辅。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翻开教材第4页一起读孔子的话,并解释)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可见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1、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音乐究竟能给人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就让我们在今天的课程中一起寻找答案。
(二)新知探索
1、欣赏《草原小姐妹》
a.简要介绍《草原小姐妹》故事背景、作者
(1973年,刘德海、王燕樵、吴祖强创作了一首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以蒙古族孩子玉荣和龙梅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动人事迹为依据写成”的。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演奏的代表曲目:《十面埋伏》、《阳春白雪》、《浏阳河》等;创作的琵琶曲有:《天鹅》、《老童》;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合作)
王燕樵:是一位在我国乐坛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作曲家。曾参与创作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琵琶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及一些电影音乐。
吴祖强: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合作),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合作)
b.欣赏全曲。
c.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乐观)
d.教师
总结
2、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b.介绍作家: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生于矿山工程师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进入司法部任职。1862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66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在友人梅克夫人的资助下辞去工作,专事音乐创作。
创作背景:
他的创作基本上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创作前期:正值俄国民主阶层普遍觉醒、反对农奴制的斗争走向高潮的时期。此时,他的作品充满了明朗、乐观、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创作后期:出于亚力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黑暗年代,悲观主义的思想情绪强烈的影响着俄国知识分子。柴科夫斯基这个时期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思想情绪。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第六(悲怆)交响曲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这种世界观。
c.欣赏全曲。
d.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怎样的?(悲伤、凄凉、深沉、低落)
3、欣赏《长江之歌》
歌曲情绪分析:第一乐段流畅舒展、起伏跌宕,给人以明朗而富有朝气的感觉。
第二乐段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开始部分低回婉转、细腻抒情,令人感到一种发自肺腑的深情; 后半段旋律线层层递进,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使人感到荡气回肠。
歌曲的尾声没有明显得落在主音调上,因而给人以意犹未尽、令人遐想的强烈感受。
4、三部作品分析
首先,让我们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音乐形式要素的内容: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和声、调式、调性、曲式、织体等。
旋律:是指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它是音乐的基础和灵魂。
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骼。
节拍:当音乐的节奏按照某种时值长度和轻重关系进行有序的组织时,就形成了节拍。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音色:指不同人声或乐器在音响上的特色。
音区:指人声或乐曲在某个作品中的音域范围。通常分为:高中低音区。
和声:音的同时结合及其连续进行。
调式:指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其中某个音为中心(主音)。
调性:调式所具有的特性。
c.提问:三部作品中,你喜欢哪部,为什么?
(三)拓展
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例子(1)《摇篮曲》代表着人一生的开始。闭上眼睛听着恬静、柔和的曲调,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爱和无私的祝福,伟大的母亲,可爱的孩子,世界上最美好、最纯洁的字眼,充满了希望与祝福,从而也使我们沉浸在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中。
(2)《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3)庄严辉煌的《婚礼进行曲》想起,一对新人在祝福声中买上红毯彼此牵手迈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关系:(1)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作为一个人应该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2)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一样,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作为21世纪的一带新人,应该具有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必需的音乐文化水平。
(3)高质量的人生,应该具有高质量的生活,应该充满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人,应该热爱音乐,对音乐完全倾倒,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四)小结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情、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本课:“语言停止的时候就是音乐。”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播放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学生欣赏后,提问:你们知道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陕北)
3、引出课题: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民歌类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1、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风格色彩: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八个民歌色彩区。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
首先,我们要先解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了解西北的风土人情
西北五省区是指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山西也位于黄土高原,其民歌风格与西北相似,所以山西民歌也归于西北民歌。
西北地区的人粗犷豪迈,有着爽直的性子,敢作敢当,是一群被黄土地孕育的汉子,他们不同于南方人的细腻温柔,夸张一点说,他们说话都可以说是吼出来的。
西北地区民歌的主要体裁是:花儿、信天游
(1)我们先要欣赏两首花儿。
第一首《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长,起伏度大,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c、回答:歌曲的旋律风格有什么特点?
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富有西北地方色彩特点。
第二首《刨洋芋》
a、欣赏歌曲,并介绍歌曲: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演唱风格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充满喜悦和乐观的生活情趣。)
(2)两首花儿之后,我们来欣赏一首信天游。
《脚夫调》
a、阅读歌曲简介: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b、知识链接:
什么是脚夫?
(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
c、播放音乐,欣赏《脚夫调》。
d、思考:
歌曲中表达了脚夫怎样的一种心情?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4、花儿、信天游讲解
a、花儿:又名“少年”或“野曲”。可分为“河湟花儿”和“洮(táo)岷(mín)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欣赏《花儿与少年》。(学生一起哼唱)
b、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或“小曲子”,是流行在陕西北部、甘肃及宁夏东部、内蒙古西部的一种山歌。
基本特点是: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 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歌词大多数为七字一句。
欣赏《信天游》 李娜演唱
5、西北民歌的主要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
风格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形成原因: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就形成了上述的风格特点。
6、课后作业
a、查找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
b、查找采用了民族素材的通俗歌曲 《花田错》 王力宏演唱(二胡、京剧)
课堂结语
以二胡为代表的中国民乐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节课我们将欣赏的就是中国民乐。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
【教学重点】
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那么都有那些民族呢?
师:看来大家对少数民族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背景为依托,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韵味,那么老师今天就来带领大家欣赏几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
1、介绍内蒙古: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
2、介绍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3、教师:下面有请阿凡提大叔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
阿凡提: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旅游胜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带领学生画旋律线,从旋律上感受蒙古歌曲;带领学生感受歌词的意境
教师提问:1、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
(四)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2、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教师介绍囊玛音调特点。
4、请同学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1、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1、该曲是一首描写 爱情 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是 冬不拉 和 手鼓 ; 歌曲的旋律 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 寓意深刻。
(1)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do)
do 明快 re 缓慢 mi 自由
(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mi)
do 悠长高亢 re 婉转抒情 mi 生动活泼
(3)新疆音乐常用的乐器有(re、mi、fa)
(五)对比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特点:
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
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
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冬不拉、手鼓等。
(六)思考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2、在鉴赏音乐中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和民歌的流传变异性。
3、学习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即“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式。
三、教学难点:
1、从聆听音乐作品中分析出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
+ i: f% o+ b% h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首先,我们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二)2 z(f/ z"s)i t9 g$ e8 f授新课:
# k7 gw-u0 m+ r.b;j(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遍全国。
4 z3 ], b7.r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
% c]4 f6 r7 z&?;@3 p3 r0 ~8 |_"f+ l(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
* o$ e)z, j&h8 l!s4 q(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 u)k+ o.h8 n3 @1 q0 } 2 l&s# ]8 a1 m!n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幸福歌》湖北民歌
1: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由湖北民歌手蒋桂英创编并首。
2:歌曲的内容:是歌颂解放后农民幸福生活的。
3:这首歌采用一领众合的形式,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
4:歌曲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的领唱为歌曲的主腔,齐唱的合腔重复主腔。后半部分的主腔直接陈述,而合腔部分以扩充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
5:此曲注重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三:回顾教学内容,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
曲目
流行地区
音乐情绪
演唱形式
方言属地
地域环境
《弥渡山歌》
云南
抒情
细腻
独唱
吴声
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
《对鸟》
浙江
活泼
亲切
对唱
吴声
《幸福歌》
湖北
热烈
明朗
领合式
楚声
四:总结南方民歌的特征
1:歌词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
2:结构多短小精悍。
3:旋律上多表现为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4:已形成以“吴声”、“楚声”为代表的南方风格。
五:作业布置
你还知道哪些南方民歌?选一两首介绍给大家。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 鼓乐铿锵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
1、鉴赏《锦鸡出山》、《滚核桃》,掌握“打溜子”的概念。
2、通过互动活动,学习和掌握鼓乐基本节奏。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对我国打击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打击乐的基本节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民间器乐创作中广泛运用各种技法本身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渲染力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请大家把书翻到40页请同学们集体把这两段话朗读一遍。让我们先对民间器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朗读完毕。
现在大家对民间器乐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节《鼓乐铿锵》。
(二)《锦鸡出山》
1.这是一首什么演奏形式的民间乐曲并解释下
2.演奏的乐器有哪些
3.这首民间乐曲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了什么
4.这首民间乐曲的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这四个问题欣赏乐曲。
欣赏完毕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做出总结。
《锦鸡出山》这是一首“打溜子”性质的民间乐曲,“打溜子”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乐曲一般是由“头子”和“溜子”两部分组成。“打溜子”一般是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民间乐器来演奏。《锦鸡出山》这首歌曲表现出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这首乐曲地方风格特色比较的鲜明,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山间春色的节奏速度是中速;第二个阶段结队出山和第三阶段的溪涧戏游的节奏速度是稍快;而第四阶段众御顽敌和第五阶段的荣归节奏速度是自由的、慢起渐快。所以可以知道,湖南土家族的“打溜子”的节奏速度是比较的欢快多变的。
(三)《滚核桃》(绛州)
那么,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听别地的民间乐曲呢?
学生们回答。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山西绛州民间鼓乐《滚核桃》
在听音乐的同时给同学们几个思考的问题
1.这是一首什么演奏形式的民间乐曲并解释下
2.演奏的乐器有哪些
3.这首民间乐曲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了什么
4.这首民间乐曲的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这四个问题欣赏乐曲。
欣赏完毕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做出总结
《滚核桃》是一种“鼓吹乐”,鼓吹乐即“鼓乐”这是一种流传于农村,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乐器合奏。在《滚核桃》中演奏的乐器有大鼓和鼓锤。
《滚核桃》是一部改编作品,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组成部分,表现了农民们在房顶上晾晒核桃,当核桃熟了以后的那种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节奏速度方面比较的紧凑,气势磅礴。
(四)《童谣》
同学们回答
老师做出总结:
“吹歌”又名“响器班”,是以吹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的一种演奏形式,乐器多以唢呐为主,配以管、笛、笙、箫、板胡等。伴奏乐器以鼓、锣等打击乐器。
《童谣》这首乐曲就是以“吹歌”的形式出现,它表现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五)练习:p47第4题
第七节 丝竹相和
一、教学目标
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内容
1、《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2、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方面的音乐知识。
三、教学重点 :
1、聆听《中花六板》及《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乐种的编制知识及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感受、体验、认识两个乐种的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2、掌握两个乐种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难点:
1、广东音乐乐种的编制知识及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2、掌握两种不同丝竹乐的音乐风格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思考回答后,老师做出总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乐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秩序。因此和谐万物能化育成长。因为秩序,万物能显现出差别。
下面我们学习第七节《丝竹相和》中江南民间乐曲《中花六板》和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1、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思考: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音乐风格特征、乐曲情绪
教师解答,(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
(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
(清新优雅,细致活泼;曲调优扬柔美,婉转流畅)
教师介绍江南丝竹创作手法:加花变奏。写及小节简单的旋律,并请学生一同参与进行加花创作。
3、聆听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片段。
1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高胡、扬琴、秦琴、笛子
2乐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3.乐曲的音乐风格是什么: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
4.乐曲的乐队形式
老师总结补充: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
《娱乐升平》给人带来一种比较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感觉。在音乐风格上《娱乐升平》有所突破和创新,十分的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4、听完两首乐曲之后提出思考::用《娱乐升平》和《中花六板》做比较,两首乐曲有何异同点,可从乐队编制、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
相同点:1.乐队都是比较小型的。
2.音乐风格轻快、活泼。
3.演奏精致细腻。
4.音乐优美秀雅柔和清澈。
不同点:
1.乐队编制不同:江南丝竹——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少则二人,多则七八人,常以笛子做领奏。广东音乐——高胡、椰胡、扬琴、秦琴、洞箫主奏乐器是高胡。
2.风格不同:江南丝竹典雅细腻庄重。广东音乐轻快活泼流畅动听。
3.作者不同:江南丝竹乐曲多来自民间乐曲或古曲,无确切作者。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与一批专业创作者的创作有关, 大都有确切作者。
4、产生年代和发源地不同:江南丝竹有400多年历史,发源于江苏太仓。广东音乐只有100多年历史发源于珠江三角洲。
5、拓展和探讨
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
答对给予掌声,对错给予笑声。
6、课后思考
1.学了丝竹相和,总结江南音乐和广东音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谈谈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什么想法?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及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通过唱念做打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京剧艺术的魅力。
4、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知道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
1、聆听京剧唱段,在师生互动及长短鉴赏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三、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鉴赏、唱念做打等艺术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梅兰芳
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京剧大师梅兰芳。
(二)汇报与交流
1、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
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
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导致这种并非常态的“男扮女”现象的原因之一,跟旧时代禁止女演员登台的封建道德律令不无关系。尽管女伶演戏在元明舞台上曾一度活跃(尤其是元代),但到了清代,随着礼教意识强化,由于朝廷明令禁止女子演戏、禁止养家班,京城等地梨园竟成为清一色男演员的天下。康熙以来,几乎每朝都有相关禁令,甚至连女子看戏也严加禁止,如:“道光时,京师戏园演剧,妇女皆可往观,惟须在楼上耳。某御史巡视中城,谓有伤风化,旋奉严旨禁止。”“咸丰时,张观准夙以道学自名,尝官河南知府,甫下车,即禁止妇女入庙观剧。”(《清稗类钞》第5065—5066页,中华书局 1984年版)。在此背景下,早期京剧界“全男班”盛行,从编剧、演员到乐师、化妆师,台前幕后,各色人等无不由男性担当,而剧中人物无论男女老幼,也均由男子来扮演,至于女性则被排斥在大门之外。)
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
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
八年抗战期间,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
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故事三、梅兰芳与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故事四、梅兰芳纪念馆
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1984年开放之日起,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迹。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2、欣赏与学习
思考:该唱段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情绪?
(该唱段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角色内心的忧虑和悲怆)
(2)学习旦角念白“看大王醉卧帐中,我不免去到帐外闲步一回”。
戏曲舞台上的念白,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不过舞台上的说话与生活中的说话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中的语言,经过艺术的加工、美化,才形成了艺术语言。
梅兰芳的念白,是抑扬顿挫,句读分明,越是高音,越是甜润。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3)欣赏杨荣环(梅兰芳徒弟)演唱,感受不同风格演唱特点。他的表演既有对梅派艺术的传神模仿,又有属于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杨荣环的演唱,嗓音清亮,技艺精湛,既有梅派甜润圆亮、流畅舒展的特色,又不乏尚派刚健高亢、酣畅奔放的品质,并有一定的创新,形成特有的刚柔相济、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娴熟音律,文武场兼通,京胡、二胡、琵琶俱佳。
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感受梅派唱腔特点。
思考:梅派唱腔有何特点?(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
梅兰芳舞台艺术——手姿(学学、试试)
梅兰芳身段练习:天女散花长稠舞,贵妃醉酒
四、课程小结
第九节 现代京剧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
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红灯记)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现代京剧?(书p64)
2、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
(1)、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红灯记》
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
欣赏结束,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后找代表回答。
《雄心壮志冲云天》是《红灯记》李玉和临刑前的唱段,整体慷慨激昂,开头导板回龙以及原板表现了李玉和对敌人的蔑视,中间慢三眼一片生机,特别是引用一段东方红,表达了李玉和对新中国的向往。最后节奏加快(跺板),表现了李玉和对敌人和叛徒的痛恨,尾声高昂,表达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气概。
(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
原板是原始、原本、即最初的意思
3、欣赏《家住安源》(《杜鹃山》选段)
(1)、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教师用书p58)
(2)、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么样的情绪?
《家住安源》是《杜鹃山》中,柯湘与战友们讲身世的唱段,开头娓娓道来,音乐舒缓悲伤,表现柯湘一家生活艰辛以致后来被矿主迫害得家破人亡的情景。中间“秋收暴动风雷骤”一句开始音乐激昂,表现柯湘参军入党闹革命的情景。一直到最后逐渐升华,表现革命者彻底的革命精神。
(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8)
4、介绍京剧音乐(见书p64页)
5、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丑)(见书p64页)
6、介绍京剧的行当(见书p64页)
提问: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留给课下思考
7、总结所学知识,学生复述(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
8、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
9、欣赏了很多现代京剧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男生)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女生)。要求学生尽量模仿演员的唱法,唱出京味。
三、课后讨论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第五单元 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学生起立)
请坐下!
(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
四年级音乐全册教案湘教版篇三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第四十五交响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简介:
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66年,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任职的艾斯特哈齐府乐团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个可以俯瞰诺吉托拉湖全景的风光明媚的地区,修建了一座豪华、壮丽的宫殿,主人特别将它命名为“艾斯特哈齐堡”。宫内规定,管弦乐团的团员和杂役们都不许携带家属进入。
三、乐曲概述
该曲写于1772年,该年正值禁令执行特别严格的时期,多数的团员们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海顿在乐团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团长,所以团员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办法改善目前这种不便的生活。海顿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在演奏完毕以后,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团员们的心情。就这样,海顿写成了《告别交响曲》,调号也选择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调。据说,当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时,尼古拉斯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马上传令让全体人员放假回家。
四、乐曲赏析
教师播放乐曲,引导学生欣赏: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甚快板,升f小调,3/4拍子,奏鸣曲式。以突然出现的全乐队合奏,以及分解和弦急速下降的第一主题开始。乐句单纯,但能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慢板,a大调,3/8拍子。这一节奏徐缓的乐章亦为奏鸣曲式。弦乐器静静地演奏出主题旋律,显得沉静而安详。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升f大调(有六个升记号,在当时可以说极为少见)。全乐章在情调上,属于节奏稍快而较复杂的段落,其中段以三度重叠的两支法国号奏出,但音乐并不因此而显得粗野,依旧典雅庄重,是这个时期海顿最完美的小步舞曲之一。
第四乐章,急板,升f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终乐章分成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交响曲通常的终乐章形式,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第二部分为慢板,3/8拍子,这是最后附加的部分,体现出曲名“告别”的含义。不久,第一双簧管与e调的第二法国号结束演奏。初演时,还特别依照海顿的指示,将谱架上的蜡烛吹熄,团员纷纷抱着乐器依次退场。最后的十四小节,由两个继续演奏着的第一小提琴,在安静而孤寂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五、教师小结:
四年级音乐全册教案湘教版篇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并用诗歌中的短语说说白桦给你留下的印象。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课时
1.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树木及其象征意义、代表的精神品质等。
2.多媒体展示:一身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这就是白桦,诗人叶赛宁笔下的白桦。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的吟诵,走进苏联的国树——白桦。
1.了解作者情况:叶赛宁(1895-1925),苏联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2)出示易错字,提醒学生注意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文中指太阳很晚才升起来。
潇洒: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文中指白桦的树枝落了一层雪的美景。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的内容。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这是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一身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2.读诗歌,说说各小节的主要内容。
1.听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诗人叶赛宁的经历,整体感受了白桦那挺拔、高洁之美,下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一节,感受白桦的整体美和动态美。
(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白桦的什么特征?(比喻、拟人,把雪比作银霜,描写了白桦的高洁之美,通过“涂、披”等动词写出了白桦的动态之美。)
(2)练习仿写。(示例:那束红红的玫瑰花,仿佛染上脂粉,披了一身霞光。)
(3)朗读本节诗,语气可以稍微平淡一点,语速放慢,“一身”一词可以重读,表现白桦通体洁白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二节,感受雪中白桦的近景美。
(1)用几个词形容一下雪后的景象。(洁白、白茫茫、寂静……)
(2)“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分别指什么?
(3)指导朗读本节诗,语速放慢,声调上扬,“毛茸茸”“潇洒”“如画”几个词要重读、慢读,表现白桦高洁、挺拔的美。
(4)读完本节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三节,感受白桦在寂静中的朦胧美。
(1)学生自由读诗,课件出示习题:诗中的“玉立”写出了(白桦的挺拔),“晶亮的雪花”写出了(白桦树皮的细腻),表现了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2)朗读本节诗,语速舒缓,“朦胧”“玉立”“晶亮”几个词要重读、慢读,表现白桦朦胧、挺拔之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四节,感受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1)赏析本节诗。(诗中的“姗姗来迟”“抹”,把朝霞当作人来写,写出了白桦在朝霞中雍容华贵的美。)
(2)朗读本节诗,语速舒缓,“姗姗来迟”“白雪皑皑”“银色”几个词要重读、慢读,表现白桦树在朝霞中的美。
(3)仿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小溪。(例:小溪在山间欢快地奔跑者,它迈着轻快地步伐,它多么想见见更为广阔的小河。)
1.说说诗歌之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1)诗歌之美,美在色彩。(银霜、金晖、银色)
(2)诗歌之美,美在修辞。(比喻、拟人、通感)
(3)诗歌之美,美在节奏。(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
2.概括诗歌的主旨。
《白桦》一文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诗中的白桦,既具色彩的变化,又有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如松、竹、梅、兰,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同学交流。
11.白桦
白桦一身雪花——总写
雪中的近景美
寂静中朦胧美
朝霞中的美分写高洁、挺拔,
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来感知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美。通过对每节诗的内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感受白桦之美。最后对诗歌的意境美进行总结,并让学生摘抄有关植物的诗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总体上,本课的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因为有了前面两篇诗歌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自己试着写诗歌了。
四年级音乐全册教案湘教版篇五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
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描述一番,并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电视的魅力……)
其实,你知道吗?有时候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学生齐读课题。)
究竟是哪句话有这么迷人的魅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书,去寻找一下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出示小黑板:衣衫褴褛头发斑白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绅士嬉戏)
(1)学生自读、同位读、开火车读。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处理方法:一要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衣衫褴褛,在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后,可再结合插图加深理解;二是将字典适当的引进课堂,区分“良辰美景”中的“辰”与“晨”在意义上的不同;三是注意评价,如:绅士,提议男生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正音时,可以强调:穿着(zhuó)华丽)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3名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春天到了,可是……得到的钱多极了随机理解:无动于衷)
三、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
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
(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3、品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结合板书,发挥想像,充分发言。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
4、(出示图片)是的,看到这句话,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
(合上图片)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就(引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板书:产生同情)
5、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出示图片:1、不要踩草坪!2、浪费水罚款!)
请你用有魅力的语言说说,注意语言要少而精。
(对于学生那些有创意的语句,教师可鼓励他们制成卡片,贴于宣传栏上。)
五、课下延伸:
在我们新建的校舍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黑黑的脚印,请你设计一个警示语,好吗?如果你认为在新校舍的哪些地方还需要警示语,也请你动动笔,运用恰当的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来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
四年级音乐全册教案湘教版篇六
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